桡骨下端骨折
桡骨下端骨折保守治疗新方法研究

内蒙 古 中医药
品, 可达气行血活 , 通则不痛之 目的 , 所 以胃脘疼 痛痊愈 。( 4 ) 凡 因热结 胃脘致痛 者 , 其病 因多是 因热 灼伤 胃阴 , 或瘀 久化 热伤 津, 呈现阴虚 阳亢 , 升降失调 , 中焦 阻滞 , 故 胃之 阴 阳不能平 秘 , 气滞血瘀致 胃脘 疼痛 。证 见 胃脘部 灼热急 痛 , 嘈杂善 饥 , 口臭 善饮 , 大便干结 , 小便 黄赤 , 舌 质 红绛 而 干 , 苔黄 而燥 , 脉、 洪. 大、 数等 。治则和 胃养 阴 , 甘平滋润 , 佐 以行气化瘀 。方用一贯 煎加减化裁 。( 沙参、 山 药、 生地 、 女 贞子 、 枸杞子、 川栋 子 、 天 冬、 寸冬 、 元参 、 木香 、 枳壳 ) 煎服 。方 义 : 取 其 滋阴护 津。舒气 化滞 , 使热去瘀解 , 滋 润滞 消, 气 机舒 畅, 胃腑得 通 , 升 降调 顺 , 则疼痛 自愈 。
桡骨远端骨折

直接暴力多为粉碎性
骨折分型
伸直型(多见):手掌着地,腕关节背伸; 骨折远折段向背侧和桡侧移位;桡骨远端 关节面向背侧倾斜(掌倾角减小或消失), 向尺侧倾斜减小或消失(尺倾角减小或消 失);可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和三角纤维软 骨损伤
整复(屈曲型)
固定(伸直型)
固定 屈曲型
练功
固定时 手指及关节活动
解除固定后 腕及前臂的旋转活动
药物
三期辩证施治 局部外敷 后期熏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手法整复后
手术后(侧位)
手术后(正位)
BARTON FRACTURE(背侧缘)
反BARTON FRACTURE(掌侧缘)
桡骨远端骨骺
1岁出现 18-20岁闭合 20岁以前,可发生骺离骨折
诊断
受伤史 疼痛、肿胀、活动受限,桡骨下端压痛、
环形压痛和纵轴压痛 畸形:餐叉样、枪刺样、锅铲样 X线:腕关节正侧位,可明确骨折类型
屈曲型(少见):手背着地,腕关节掌屈; 骨折远折段向掌侧和桡侧移位;
分类
COLLES FRACTURE(伸直型) SMITH FRACTURE(屈曲型) BARTON FRACTURE(背侧缘) 反BARTON FRACTURE(掌侧缘)
COLLES FRACTURE(伸直型)
SMITH FRACTURE(屈曲型)
桡骨远端松质骨与坚质骨交界处为“应力解弱 区”,故此处容易发生骨折。
解剖基础
解剖基础
桡骨远端:
尺倾角: 20°~25°
掌倾角: 10°~15°
中医医案——左桡骨下段骨折并下桡尺关节脱位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手法治愈左桡骨下段骨折并下桡尺关节脱位病案:张某,男,16岁。
主诉及病史:骑自行车摔倒时腕部触地,肿痛不能活动,经某医院拍片及治疗仍未奏效,于伤后3天来诊。
诊查:自带X线片示:左桡骨下段横断骨折,骨折断端重叠移位约1cm,远折段向背侧移位,下桡尺关节间隙增宽,并纵向移位。
诊断:左桡骨下1/3骨折并下桡尺关节脱位。
治疗:手法整复。
患者平卧,伤肢外展,属肘前臂中立位,助手握患肢肘部;术者一手握患手部,拔伸约3~5分钟,另手拇指和其他四指分别按压远、近折端并反向推按,同时掌屈尺倾远折段,矫正桡骨掌背侧移位,并于骨折上下端尺桡骨间隙中行掌背侧夹挤分骨,使骨折断端复位;在拔伸下,再用力扣握桡尺骨下端使脱位关节紧密复位;检查下桡尺关节不松弛,即该关节脱位已矫正。
患肢以前臂适度夹板固定,背侧用超腕板,掌侧置分骨垫,尺侧板不超腕,桡侧板上下端置平垫,固定腕手于微掌屈及尺倾位。
完成固定后,摄X线片示: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下桡尺关节已复位。
1内治按骨折三期分治用药。
治疗4周,症状消失,拍片复查显示:骨痂中等量。
解除固定物,外用熏洗药,进行功能锻炼。
2周后复查,功能已完全恢复正常。
按语桡骨下1/3骨折合并下桡尺关节脱位,系少见之骨折,为直接外力或间接传达暴力所致。
按作用力方向不同,可分成不同类型,治疗当具体分析受伤机制,辨证施治,不可拘泥于常规的整复方法。
胡老治疗骨折的特点是:先矫正骨折重叠移位,继矫正侧方移位,最后矫正下桡尺关节脱位。
骨折重叠及侧方移位矫正后,桡腕关节面恢复正常角度为矫正下桡尺关节脱位之关键。
(胡妍整理)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2集,P535-536,胡黎生医案。
胡黎生,1919年生,山东省黄县人。
主任中医师。
出生于六代骨伤科医学世家,幼承庭训,攻读医典,汇通诸家,学识渊博。
1943年以优异成绩考取中医师执照,应诊4年,疗效卓著。
西医职业医师桡骨下端(远侧)骨折(一)

第六、桡骨下端(远端)骨折第六、桡骨下端(远端)骨折一、分型典型体征1.伸直型Colles 骨折腕关节处于背伸位、手掌着地、前臂旋前时受伤①“枪刺样”畸形:远折端向桡侧移位,且有缩短移位时,桡骨茎突上移至尺骨茎突同一平面,甚至高于尺骨茎突的平面,正面看呈“枪刺样”②“银叉”畸形:远折端向背侧移位,侧面看呈“银叉”2.屈曲型Smith 骨折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引起也可由腕背部受到直接暴力打击发生远折端向掌侧、桡侧移位,近折端向背侧移位 Colles 骨折——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小结 Colles骨折 ——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 Colles骨折——远折端向背侧移位 侧面看:“银叉样”畸形 Smith骨折——屈曲型桡骨下端骨折小结 ◆远折端——向掌侧、桡侧移位 ◆近折端——向背侧移位桡骨远端骨折典型体征1.伸直型Colles骨折腕关节处于背伸位、手掌着地、前臂旋前时受伤①“枪刺样”畸形:远折端向桡侧移位,且有缩短移位时,桡骨茎突上移至尺骨茎突同一平面,甚至高于尺骨茎突的平面,正面看呈“枪刺样”②“银叉”畸形:远折端向背侧移位,侧面看呈“银叉”2.屈曲型Smith骨折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伤引起也可由腕背部受到直接暴力打击发生远折端向掌侧、桡侧移位,近折端向背侧移位 3.Barton骨折(巴顿骨折)——桡骨远端骨折的特殊类型——桡骨远端关节面骨折,伴腕关节脱位。
机制、表现与Colles骨折相似。
二、治疗 1.手法复位外固定——为主。
2.手术指征: ①严重粉碎骨折,移位明显,桡骨下端关节面破坏; ②手法复位失败,或复位成功、但外固定不能维持复位。
3.康复锻炼 ——术后均应早期进行手指屈伸活动。
4~6周后可去除外固定,逐渐开始腕关节活动。
回顾——上肢骨折1.锁骨骨折2.肱骨外科颈骨折3.肱骨干骨折4.肱骨髁上骨折5.前臂双骨折6.桡骨下端骨折 1.1岁儿童锁骨青枝骨折,最适宜的治疗方法是 A.八字绷带固定 B.三角巾悬吊 C.锁骨带固定 D.手术钢板固定 E.外固定架固定 2.男性,40岁,不慎跌倒摔伤右肩。
桡骨下骨折分类

桡骨下骨折分类
桡骨是前臂中长度较短的骨头之一,桡骨下端的骨折是常见的骨折类型之一。
根据骨折的部位和类型,桡骨下骨折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 肘部桡骨骨折:发生在桡骨下端与尺骨相接的肘部位置,包括半月状骨折、桡骨髁突骨折等。
2. 桡骨头骨折:发生在桡骨下端的关节面上,常见于腕骨伸展过度或受到直接外力作用的情况下。
3. 桡骨颈骨折:发生在桡骨下端与中段之间的狭窄部位,通常是由于手臂伸直、手掌着地或手腕扭伤等造成的。
4. 桡骨骨干骨折:发生在桡骨下端到腕骨之间的中段位置,多数由于急性外力作用造成。
5. 桡骨远端骨折:发生在桡骨下端与腕骨之间的部位,通常是由于手臂伸直或受到直接外力作用造成的。
对于桡骨下骨折的治疗,要根据骨折的类型、程度和患者的年龄、身体状况等进行综合评估,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等。
- 1 -。
桡骨下端骨折护理查房

护理后的管理
积极防止并发症的发生或减轻 其程度,注意个人卫生,避免 交叉感染。
护理的注意事 项
护理的注意事项
护理过程中需严格遵守无菌操作规范, 防止感染。 定期对患肢及固定装置进行检查、维护 及更换。
护理的注意事项
患者在活动时要做好安全措施,避 免摔倒。 定期检查患者肢体功能和康复情况 ,对症给予干预措施。
桡骨下端骨折护理查房
目录 护理前的准备 护理过程 护理后的管理 护理的注意事项
护理前的准备
护理前的准备
熟悉病历及医嘱,了解患者情况。 确认患者身份,检查患肢神经、血 管状况。
护理前的准备
给予心理支持,了解患者及家属需求。 确认护理用品及设备,如导管、支架、 药品等。
护理过程
护理过程
定期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患肢 情况,包括颜色、温度、肿胀 程度等,及时记录。 减轻患肢疼痛,可采用止痛药 物治疗或热敷、冰敷等物理降 温方法。
谢谢您的观赏聆听
护理过程
定期更换石膏、导管等固定装置,避免 患肢运动不当或血管神经受压。 定期练习患肢活动,促进血液循环,避 免肌肉萎缩。
护理过程
注意饮食和营养摄入,避免便秘和 脱水等现象的发生。
护理情况,了解病情变化。 评估病情,指导患者及家属做好日常护 理,注意康复锻炼。
桡骨下端骨折外科主治医师考试考点.

桡骨下端骨折外科主治医师考试考点一、好发年龄及病因分类(一)桡骨下端骨折多见于成年及老年伤员,骨折发生在桡骨下端3cm范围内。
(二)多由间接暴力发生骨折。
跌倒时,前臂旋前,腕关节背伸,手掌着地,可引起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Colles骨折)。
远折段向背侧及桡侧移位。
老年人桡骨下端骨折常为粉碎型,关节面可被破坏。
幼年病人遭受同样暴力,可发生桡骨下端骨骺分离。
移位情况与成人相似。
屈曲型桡骨下端骨折较少见,手背着地,腕关节急剧掌屈所致。
远折段向掌侧及桡侧移位。
二、分型及常见畸形(一)伸直型畸形表现1."银叉(餐叉)" 型畸形:外伤后,因远折端移向背侧,侧面可见典型的"餐叉" 型畸形。
2."枪刺刀"状畸形:因远折端向桡侧移位,且有缩短移位时桡骨茎突上移至尺骨茎突同一平面,甚至高于尺骨茎突的平面,呈"枪刺刀"畸形。
(二)屈曲型畸形表现:与伸直型相反,故称反Colles骨折,可见骨折远端向掌侧移位,而近端向背侧移位。
三、治疗多采用手法复位,结合小夹板外固定。
注意患肢远端血液循环,随时调节松紧度,同时尽早开始功能锻炼,外固定3~4周即可。
例题:A1型题(2000-3-62).伸直型桡骨下端骨折的畸形是(答案:B)A.垂腕型B.银叉型C.尺偏型D.爪型E.僵硬型【答疑编号:30320101针对该题提问】(2002-2-85).肱骨外科颈骨折的部位是(答案:B)A.肱骨大、小结节交界处B.肱骨大、小结节移行为肱骨干的交界处C.肱骨头周围的环形沟D.肱骨头与肱骨干的交界处E.肱骨上端干骺端处【答疑编号:30320102针对该题提问】完全重复:2003-2-30.肱骨外科颈骨折的部位是A.肱骨大、小结节交界处B.肱骨大、小结节移行为肱骨干的交界处C.肱骨头周围的环形沟D.肱骨头与肱骨干的交界处E.肱骨上端干骺端处答案:B【答疑编号:30320103针对该题提问】A2型题(2000-3-116).男,30岁,被枪弹击伤上臂中段,体检:垂腕,各手指不能伸直,拇指、食指、中指背侧麻木,肘关节屈伸活动正常。
儿童桡骨下段骨折手术方法

儿童桡骨下段骨折手术方法儿童骨折是儿童常见的外伤之一,其中以桡骨下段骨折最为常见。
桡骨下段骨折是指桡骨在肘关节下端或近端前1/3处发生骨折。
由于儿童骨骼处于生长发育期,骨质柔软,韧带松弛,因此桡骨下段骨折在儿童中更为常见。
本文将介绍儿童桡骨下段骨折的手术治疗方法。
手术适应症一般情况下,儿童桡骨下段骨折可通过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但是,在以下情况下,手术治疗是必要的:1. 骨折片位移明显,无法通过保守治疗达到理想的愈合效果;2. 骨折伴有关节内异位或关节不稳定;3. 骨折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4. 骨折伴有开放性伤口。
手术方法儿童桡骨下段骨折手术方法包括内固定和外固定两种。
内固定是通过手术将骨折片复位后,用金属钢板、钢钉、螺钉等内部支架将骨折片固定在一起。
外固定是通过将金属钢板、钢钉、螺钉等外部支架固定在皮肤上,将骨折片复位并固定在一起。
内固定手术方法内固定手术方法适用于骨折片位移明显,无法通过保守治疗达到理想愈合效果的儿童。
手术前需要进行全身麻醉。
手术时,医生会通过皮肤切口将骨折片复位,然后用金属钢板、钢钉、螺钉等内部支架将骨折片固定在一起。
手术结束后,需要进行术后康复锻炼,以恢复手臂的功能。
外固定手术方法外固定手术方法适用于骨折伴有开放性伤口或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的儿童。
手术前需要进行全身麻醉。
手术时,医生会通过皮肤切口将骨折片复位,然后用金属钢板、钢钉、螺钉等外部支架固定在皮肤上,将骨折片固定在一起。
手术结束后,需要进行术后康复锻炼,以恢复手臂的功能。
手术后护理手术后,需要进行适当的护理,包括:1. 保持手臂休息,避免过度活动;2. 定期更换休克吸收剂和敷料;3. 进行康复锻炼,以恢复手臂的功能。
总之,儿童桡骨下段骨折是儿童常见的外伤之一。
在一般情况下,通过保守治疗方法进行治疗即可。
但是,在骨折片位移明显,伴有关节内异位或关节不稳定、伴有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或伴有开放性伤口的情况下,手术治疗是必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粉碎性骨折
复位困难或复位后不易维持者(如巴尔通骨 折),常需手术复位,克氏针、螺丝钉或T型钢 板内固定。术后石膏固定6周。
4.合并症的处理
骨折畸形连接,凡导致功能障碍者,应手术纠 正畸形及内固定。下尺桡关节脱位影响前臂旋 转者,可切除尺骨小头。合并正中神经损伤, 观察3个月不恢复者,应探查松解神经,并修平 突出的骨端。迟发性伸拇肌腱断裂者,应去除 骨赘、修复肌腱。骨质疏松者应给予相应治疗, 以防止其他严重骨折(如股骨颈骨折)合并症 的发生。
5.功能锻炼
骨折固定期间要注意肩、肘及手指的活动 锻炼。尤其老年人,要防止肩关节僵硬。
任课教师:吴海烟
桡骨下端骨折是指距桡骨下端关节面3 厘米以内的骨折,这个部位是松质骨与密
质骨的交界处,为解剖薄弱处,一旦遭受
外力,容易骨折,常伴桡腕关节及下尺桡
关节的损坏。桡骨下端构成桡腕关节,其 关节面向掌侧倾斜10~15度,向尺侧倾斜 20~25度,当骨折发生移位时,其关节面 角度发生改变,因此可形成常见的伸直型
受伤后,腕部下垂,局部肿胀,腕背侧皮
下淤斑,腕部活动受限,检查局部有明显 压痛。X线拍片可发现典型移位,近折端向 背侧位,远折端向掌侧、桡侧移位,与伸 直型骨折移位方向相反。
临床上表现为与伸直型骨折相似的“银叉” 畸形及相应的体征。X线拍片可发现典型的 移位,当跌倒时,腕关节屈曲手背着地受
伤,可发生与手术相反的桡骨下端掌侧关 节面骨折及腕骨向掌侧移位。
1.无移位的骨折
用石膏四头带或小夹板固定腕关节于功能位3~4周。
2.有移位的骨折
多可手法复位成功。伸直型骨折,非粉碎性未累及 关节面者,常采用牵抖复位法;老年患者、粉碎骨 折、累及关节面者,常采用提按复位法。复位后, 保持腕关节掌屈及尺偏位,石膏或外固定架固定4 周。屈曲型骨折纵向牵引后复位方向相反,复位后, 腕关节背屈和旋前位固定4周。固定后即拍X线片检 查对位情况外,1周左右消肿后需拍片复查,如发 生再移位应及时处理。
主要表现为腕部肿胀、压痛明显,手和腕部活动受限。 远侧段向背侧移位,侧面可见银叉畸形;向桡侧移位且
有缩短移位时,桡骨茎突上移,正面观可见腕部增宽和 手移向桡侧,严重时见尺骨下端特别突出,呈枪刺刀畸 形。
检查 主要是X线检查,X片可清楚显示骨折及其类型。伸直型
者桡骨骨折远端向背桡侧移位,关节面掌侧及尺侧倾斜 角度变小、消失、甚至反向倾斜。桡骨远骨折端与近侧 相嵌插,有的合并尺骨茎突骨折及下尺桡关节分离。屈 曲型骨折桡骨远端向掌侧移位。对轻微外力致伤的老年 患者,应作骨密度检查,以了解骨折疏松情况。
骨折和屈曲型骨折。桡骨下端骨折极为常 见,多见于老年妇女、儿童及青年。
本病多为间接暴力引起,跌倒时,手部着 地,暴力向上传导,从而发生桡骨下端骨 折。
伤后局部疼痛,肿胀,可出现典型畸形姿 势,即侧面看呈“银叉”畸形,正面看呈 “枪刺样”畸形,检查局部压痛明显,腕 关节活动障碍。X线拍片可见骨折远端向桡、 背侧移位,近端掌侧移位,因此表现出典 型的畸形体征,可同时伴有下尺桡关节脱 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