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第一节 人体的稳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教学过程

合集下载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课件(修改)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课件(修改)

2、钠和钾的调节
血钠降低或血钾升高 (+) (─) 肾上腺 分泌
醛固酮
肾小管、集合管 吸钠排钾 血钠升高或血钾降低

血钾含量过低,会出现什么症状? 心肌自动节律异常,并导致心律失常等。
合作讨论3:

有的人口味过于清淡,炒菜时放盐极少。 想一想长期这样下去,对他的健康会有什 么影响? 长期不吃盐或吃盐极少,会导致机体 的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出现血压下降、 心率加快、四肢发冷等症状,严重甚至昏 迷等。
4、某同学上学时,为减少上厕所的次 数而很少喝水,你认为这种做法好吗?水 产生渴觉 饮水不足, 失水过多, 食物过咸 饮水过多, 盐分丢失过 多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 细胞外液渗透压降低 + + 大脑皮层 下丘脑中的渗透压感受器 + 垂体 神经调节、激素 + 调节共同作用。 抗利尿激素 主要通过肾脏 + (肾小管、集合 肾小管集合管重吸收水 管)来完成。 + 尿量(多) 尿量(少)
尿流经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对人体有用的物质,
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和部分无机盐,被重吸收回
血液。(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作用:分泌的物质 有H+、NH3、K+等。这些物质与原尿中的其他废物,
如尿素、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形成终尿,最后排出体
外。
饮水不足、失水过多或吃的食物过咸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 细 (+) 胞 (-) 下丘脑 渗透压感受器 (-) 外 液 垂体 大脑皮层 渗 产生渴觉 抗利尿激素 透 压 (+) 下 主动饮水 肾小管、集合 降 补充水分 管重吸收水分 尿量 减少 细 胞 外 液 渗 透 压 下 降
C、大脑皮层和下丘脑
D、口腔上皮细胞和下丘脑

1.1.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案(人教大纲版全一册)

1.1.2《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案(人教大纲版全一册)

1.1.2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目标
(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理解);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理解);
(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理解)。

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2.难点: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教学模式
问题——探究式。

教学手段
1.实物投影仪:展示相关的问题、图表和信息资料,创设探究的情境; 2.挂图、板图:加强教学的直观性;
3.设计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辅助教学,增强教学的形象性。

课时安排一课时。

设计思路
第一节二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过程
要点提示
1.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理现象、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本节课内容教科书提供了5幅图、1个小资料、1个表和4个旁栏思考题,这些内容形象、直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些图表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挖掘出丰富的教育信息,延伸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本节课涉及到“尿的形成”这些初中生物学的知识,由于学过时间已久,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已把握不准,因此对这部分内容应作适当复习。

高中生物人体的稳态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案 旧人教 选修

高中生物人体的稳态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案 旧人教 选修

人体的稳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学会对图表的观察和分析;2、理解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重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难点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什么是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哪些重要方面?(一)水的平衡及调节(投影P8小资料及表1-1,让学生观察,分析图表,讨论后得出结论)( 对于上述内容,可设置以下几个小问题进行思维点拨)①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是什么?人体排出的水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答:饮水和食物中的水是主要来源;排出水的主要途径是肾脏排尿。

②举例说明物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水答:呼吸作用过程中可产生水。

(投影思考题:引出下一内容)②为什么夏天尿少,而冬天尿多?2、水平衡的调节(投影P10图1-4)①介绍肾脏的构造及尿液的形成尿液的形成: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再吸收作用和分泌作用。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1)血液流经肾小球微血管网(丝球体)时,血液中除血球和蛋白质外,其它小分子物质如水分、盐类(矿物质)、葡萄糖、胺基酸、尿素、尿酸等,都会经过丝球体的过滤而在鲍氏囊内形成滤液。

(2)此过程为非选择性作用,纯为物理性的压力。

Ⅰ、入球小动脉的管径通常大于出球小动脉,所以肾小球的微血管网血压很高,可使增加物质往鲍氏囊的趋势Ⅱ、微血管网的通透性很高,除红血球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均可通透,而且表面积很大,最适合过滤作用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1)藉主动运输或扩散作用完成(2)滤液流入肾小管中,再经过肾小管细胞的选择性再吸收,将滤液中有用的物质,如葡萄糖、胺基酸、水分等,透过第二套微血管网送回血液。

3、肾小管的分泌作用:(1)藉主动运输或扩散作用完成(2)肾小管除再吸收作用,也有分泌作用,可将血液中某些废物如药物(如青霉素)、色素等,从肾小管壁泌入滤液中。

(3)经过滤过、再吸收及分泌等作用过程,滤液中只剩下一些无用的物质(包括多余的水、盐类等)或代谢废物(如尿素、尿酸等)(4)该滤液形成尿液汇集至肾孟,经输尿管送到膀恍暂时贮存,在适当时机才排出体外。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及其调节教案旧人教选修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及其调节教案旧人教选修

2019-2020年高中生物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及其调节教案旧人教选修●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

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及知识迁移的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合理膳食和自我保健。

●重点·落实方案重点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落实方案1.学生课前预习,初步了解。

2.结合必修课本人体内环境与稳态作进一步的深化学习。

●难点·突破策略难点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突破策略通过观察投影、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分析总结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教学用具实物展示台(人体水的摄人和排出途径表),有关多媒体课件(展示K+的动态平衡过程、Na+的来源和去路及肾小管、集合管的结构和重吸收过程)。

●学法指导本节课中,教师要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表、插图、课件。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得出结论。

并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对新知识进行分析、思考、理解、迁移。

●教法建议讲述、讨论、观察、总结在学习“水的平衡”部分内容时,利用展示台展示“正常成年人每天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让学生自已去观察、分析、讨论、总结。

在学习“无机盐的平衡”部分内容时,展示“体内Na+的来源和去路示意图”的多媒体课件和演示“K+的动态平衡示意图”多媒体课件。

通过直观教学,加深对“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的理解。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导课]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内环境的稳态主要包括水和无机盐的平衡、血糖的平衡、体温的稳定、pH的平衡等方面。

我们首先来学习一下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问题。

[教学目标达成]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一)水的平衡和调节讨论:人体内水的摄人和排出途径有哪些?其主要途径是什么?(经学生之间的讨论,由学生说出可能的途径)总结,投影:“正常成年人每天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据图示分析:人体内水的摄入有三条途径:①来自饮水;②来自食物;③来自物质代谢。

其中饮水和食物是体内水摄入的主要来源。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人体的稳态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精编版

人教版高中生物选修人体的稳态 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精编版

人体的稳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学会对图表的观察和分析;2、理解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具备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 难点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复习:什么是内环境稳态?内环境的稳态包括哪些重要方面? (一)水的平衡及调节(投影P8小资料及表1-1,让学生观察,分析图表,讨论后得出结论) 动态平衡 大肠排便肺呼气排出水汽皮肤排汗肾脏排尿排出物质代谢食物 饮水来源、水的平衡⎪⎪⎪⎭⎪⎪⎪⎬⎫⎪⎪⎪⎪⎪⎪⎪⎩⎪⎪⎪⎪⎪⎪⎪⎨⎧⎪⎪⎪⎪⎭⎪⎪⎪⎪⎬⎫⎪⎪⎪⎪⎩⎪⎪⎪⎪⎨⎧⎪⎪⎭⎪⎪⎬⎫⎪⎪⎩⎪⎪⎨⎧1 ( 对于上述内容,可设置以下几个小问题进行思维点拨)①人体所需水的主要来源是什么?人体排出的水的最主要途径是什么? 答:饮水和食物中的水是主要来源;排出水的主要途径是肾脏排尿。

②举例说明物质代谢过程中能产生水 答:呼吸作用过程中可产生水。

(投影思考题:引出下一内容)①大量出汗后为什么会产生口渴的感觉? ②为什么夏天尿少,而冬天尿多?2、水平衡的调节(投影P10图1-4)①介绍肾脏的构造及尿液的形成尿液的形成:尿液的形成要经过肾小球的滤过作用、肾小管的再吸收作用和分泌作用。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1)血液流经肾小球微血管网(丝球体)时,血液中除血球和蛋白质外,其它小分子物质如水分、盐类(矿物质)、葡萄糖、胺基酸、尿素、尿酸等,都会经过丝球体的过滤而在鲍氏囊内形成滤液。

(2)此过程为非选择性作用,纯为物理性的压力。

Ⅰ、入球小动脉的管径通常大于出球小动脉,所以肾小球的微血管网血压很高,可使增加物质往鲍氏囊的趋势Ⅱ、微血管网的通透性很高,除红血球和大分子的蛋白质以外,均可通透,而且表面积很大,最适合过滤作用2、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1)藉主动运输或扩散作用完成(2)滤液流入肾小管中,再经过肾小管细胞的选择性再吸收,将滤液中有用的物质,如葡萄糖、胺基酸、水分等,透过第二套微血管网送回血液。

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节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学案苏教版必修

高中生物第2章生物个体的稳态第1节人体内环境的稳态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学案苏教版必修

第2课时体温调节水和无机盐的调节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举例说明体温调节过程。

2.描述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

3.概述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机制。

1.结合日常生活中的情况,分析说明体温调节和水平衡调节的过程,进一步理解稳态与平衡观。

2.通过本课时的模型建构,巩固“模型与建模”的科学思维习惯。

1.体温调节(1)体温人的体温是指人体内部的平均温度,通常用直肠温度、口腔温度和腋窝温度来表示。

(2)体温的来源及恒定原理①体温的相对恒定是在神经—体液的共同调节下,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保持动态平衡的结果。

②热量来源:由糖类、脂肪、蛋白质等在各组织细胞中分解代谢时产生。

③产热器官:主要是肝脏和骨骼肌。

肝脏是人体内代谢旺盛的器官,产热量很大;在剧烈运动时,骨骼肌的产热量会剧增。

④主要的散热器官是皮肤,它通过辐射、传导和对流等方式直接散热,散失热量的多少取决于皮肤和环境之间的温差。

(3)体温调节的机理在寒冷和炎热环境中,皮肤里的冷觉感受器或温觉感受器接受刺激,将兴奋传至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通过神经—体液调节:①寒冷环境中:皮肤血管收缩,进而减少散热量;甲状腺、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量增多,提高了肝脏和骨骼肌等细胞的代谢水平,引起机体细胞产热量增加。

②炎热环境中:皮肤血管舒张,血流量增多,散热量增加;汗腺分泌增多,汗液的蒸发带走更多的热量;甲状腺、肾上腺等分泌的激素量减少,细胞代谢水平降低,产热量减少。

(4)体温恒定的意义①体温过低→酶的活性降低→代谢速率变慢。

②体温过高→酶的活性也会降低,甚至丧失→生命活动异常。

③体温相对恒定是人体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要条件。

2.水和无机盐的调节(1)水和无机盐的来源和去路在平衡调节中,由饮食摄入的水是主要来源,排水的主要途径是泌尿系统。

(2)尿的形成①肾脏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肾单位肾单位⎩⎨⎧肾小体⎩⎪⎨⎪⎧肾小球肾小囊肾小管②尿的形成过程血液―――――――――――――→肾小球滤过血细胞、大分子蛋白质除外原尿――――――――→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和分泌尿液(3)水平衡的调节①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受到刺激,下丘脑增加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由垂体释放进入血液,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新吸收,导致排尿减少,体内的水分得以保留,从而使细胞外液渗透压下降并恢复正常。

高中生物 水和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 教学设计

高中生物 水和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 教学设计

水和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教学目的与要求:1.水和无机盐的平衡(理解);2.水和无机盐平衡的调节(理解);3.水和无机盐平衡的意义(理解)。

重点难点: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水和和无机盐平衡和调节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它是通过人体自身的调节来实现的,其中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血糖的调节、体温的调节等,都是稳态的重要方面。

一、水的平衡:1、水的稳态是体内水的相对含量的相对稳定。

这个相对含量是以渗透压为衡量标志的,渗透压升高时,表示水相对缺少;渗透压降低时,水则过剩。

渗透压升高、降低的标准是是否口渴。

这是针对细胞液的量正常的情况下来说的。

注:渗透压——溶液中不易透过半透膜的溶质颗粒,吸取膜外水分子的一种力量。

它的大小决定于单位体积溶液中溶质分子或颗粒数量的多少(溶液浓度),而与溶质分子或颗粒的种类和大小无关。

溶液中溶质分子和颗粒数量越多(溶液浓度越大),它形成的渗透压越大。

例如:某人饮水不足,或食物过咸等原因,造成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即其细胞外液浓度增大。

食物中所含的水主要来源2、体内水的来源饮水物质代谢产生的水3、体内水的去路:(1)肾脏排尿。

是人体排出水的最主要途径,也是唯一可由机体调节的排出途径。

(2)皮肤排汗和蒸发水汽。

(3)肺呼出的水汽。

(4)大肠排便。

是指饮食中的水以及消化液在消化道被吸收后所余下的水。

只有大肠排出的水中含有未进入机体组织的水。

4、水的平衡是在一定时间内水的摄入量和排出量基本相等的结果。

是由神经和体液调节的。

调节过程是渗透压降低时,水多,排尿量增加;渗透压升高时,水少,排尿量减少。

水平衡的调节是以渗透压的相对稳定为条件的。

5、具体过程:(见教材P 10)从图中可以看出,水平衡的调节中枢是在下丘脑。

当渗透压升高时,可产生三种效应:渴觉、抗利尿激素的分泌、抗利尿激素的释放。

抗利尿激素控制着尿量,从而控制渗透压的稳定。

二、无机盐的平衡:来源:主要来自食盐;(6--10g )(一)钠盐平衡 排出:主要经肾随尿排出、其次有汗液、粪便;及其调节: 调节:醛固酮调节(一种盐皮质激素);特点:排出量几乎等于摄入量,多吃多排,少吃少排,不吃不排。

[教案]第一节人体的稳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过程

[教案]第一节人体的稳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过程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过程
要点提示
1.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理现象、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本节课内容教科书提供了5幅图、1个小资料、1个表和4个旁栏思考题,这些内容形象、直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些图表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挖掘出丰富的教育信息,延伸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本节课涉及到“尿的形成”这些初中生物学的知识,由于学过时间已久,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已把握不准,因此对这部分内容应作适当复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人体的稳态──水和无机盐的平衡和调节教学过程
要点提示
1.本节课内容与学生的生理现象、生活实际紧密结合,教师要善于因势利导,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自己的亲身经历,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本节课内容教科书提供了5幅图、1个小资料、1个表和4个旁栏思考题,这些内容形象、直观,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这些图表进行分析,研究,从中挖掘出丰富的教育信息,延伸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3.本节课涉及到“尿的形成”这些初中生物学的知识,由于学过时间已久,学生对一些专业术语已把握不准,因此对这部分内容应作适当复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