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传部工作汇报

宣传部工作汇报

宣传部工作汇报20PC年,全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区委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市、区委全会精神,立足全区改革发展稳定大局,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突出特色、打造亮点,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和新的成效,为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文化保证。

一、理论武装工作深入系统

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重点的理论学习贯穿全年始终,举办了5场高质量的辅导报告,参与组织了全区党政企“一把手”党的群众路线专题研修班,围绕不同主题举办了3次区四大机关中心组集体学习,收到了良好效果。目前正在筹备第四次集中学习和十八届三中全会辅导报告会。广泛开展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理论征文活动,召开理论学习交流会,编辑印发了领导干部理论学习优秀成果汇编。围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考核指标体系等重点课题广泛开展调研,推动学习型党组织创建活动不断深化,评选表彰了10个先进学习型党组织。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优良学风,将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与推动我区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紧密结合,向市委宣传部推荐一批调研成果,荣获天津市优秀政研成果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研究与实践》

登载3篇。宏范书记的《借重首都资源优势,加快科技南开建设》一文在《天津日报》理论版刊发。目前,宣传部正在对全区理论学习情况进行综合考评,将评选表彰20PC至20PC 年度优秀理论学习中心组和理论学习优秀领导干部。

二、社会宣教活动影响广泛

组织开展了以“抓住新机遇、把握新标准、实现新突破”为主题的解放思想大讨论,全区各单位组织形势政策宣讲和巡回报告会150多场次,编发大讨论活动简报40余期,为启动全年工作、实现良好开局奠定了坚实思想基础。广泛开展以“弘扬新风正气,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的“双学”系列活动,评选表彰了新一届学雷锋标兵、学焦裕禄优秀领导干部和精神文明创建先进集体,邀请全国重大先进典型郭明义、周恩义来我区传授经验,通过先进典型的示范,提升活动的影响力,促进全区志愿服务活动不断深化。制定了《学雷锋志愿服务管理办法》,开通“南开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网”,成立了南开区郭明义爱心团队,南开文化宫和康泰养老院被评选为首批天津市志愿服务基地。深入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举办了南开区“中国梦·我的梦”诗歌朗诵演讲比赛,组织参加天津市诗歌朗诵演讲大赛和少儿演讲大赛活动,我区7人在市级比赛中获奖。成立了南开区先进典型“中国梦”巡回宣讲团,组织形势政策宣讲员、“五老”宣讲员、千名书记开展“中国梦”宣讲活动。中央和市级各大主流媒

体共刊发反映南开区“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的信息214条。万兴街党工委作为天津市唯一的基层社区代表,参加了中宣部召开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调研座谈会,万兴街的做法得到中宣部的充分肯定。

三、精神文明建设扎实推进

深入开展提升市民文明素质行动、评选道德模范和“南开好人”活动,向阳路街社区党员、惠生出租车公司驾驶员陈兆祥荣获第三届天津市道德模范“助人为乐模范”荣誉称号,向阳路街昔阳里社区党委书记、主任王月华和工商银行南开支行办公室科员王忠贵荣获第三届天津市道德模范提名奖,我区有13人当选“天津好人”。《天津日报》“津门好人榜”栏目整版报导了南开区学雷锋标兵徐秋楠,接过母亲爱的接力棒爱心助残的感人事迹。区文明办指导各街道建立12个志愿服务分中心,建立社区服务站博客,目前全区已有60%以上的社区与区学雷锋志愿服务网实现了链接。积极推进“文明餐桌行动”、“交通安全宣传”为主要内容的“迎东亚运动会、做文明有礼南开人”活动。加大公益广告宣传力度,在街道社区、商业旅游区以及建筑工地建筑围挡,设计安装了以中国梦和美丽天津建设为主题的公益广告宣传牌500余个。下半年开通了《手机报》加强思想引导和文明传播,向全区各级领导干部、居委会主任和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干部发送彩信和宣传提示语,受众9300人次。整街建制创

建、美丽社区建设深入开展,基本完成了鼓楼街整街建制创建任务,启动和推动兴南街、王顶堤街的整街建制工作取得明显进展,新建和提升改造“五个一”文明社区22个,打造了新一批“五个一”精品亮点。大力开展美丽社区建设,编制了《南开区加强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的意见》,长虹街盛达园社区荣获“天津市十佳文明社区之星”荣誉称号、水上公园街水上公寓社区和万兴街龙井里社区获得“天津市文明社区之星”荣誉称号。向阳路街昔阳里社区、广开街康舜里社区、鼓楼街壹街区社区和体育中心街金谷园社区快乐营地的活动,被评为天津市20PC年快乐营地优秀活动项目。今年我区与市文明办联合在长虹街盛达园社区举办了都市文明礼仪形象大使进社区活动,在水上公园街水上公寓社区举办了“讲述美丽天津,畅想美好生活”第二届天津市志愿者讲解员大赛区县场比赛,我区8名选手入围复赛。与新华网联合在我区20个社区和3个幼儿园,开展了文明礼仪宣传和文明小天使报名活动。本月29日,我区还将承办全市劳模代表宣讲美丽天津启动仪式暨首场宣讲报告会。

四、文化强区建设进展明显

群众性文化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了为期两个月的第五届“和谐南开”文化艺术节,创下了时间最长、演出场次最多、艺术门类最全、艺术水准最高、演出规模最大、参与部门最多,受益群众最广的记录,艺术节高水平、接地气的

文化惠民活动,得到了居民群众的一致欢迎。20PC年南开区新年音乐会、各界人士新春联欢会、第二届“魅力南开”舞蹈大赛、第四届“南开杯”新广场舞大赛、南开区“百姓歌手”大赛,南开区第二十三届“飞雪迎春”、第二十四届“南开之夏”等系列文化活动在全区反响良好,丰富和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发挥全区12个文艺家协会作用,扩大志愿服务范围,建立了文化志愿服务基地,成立了南开区文化志愿者服务队。按照区委要求精心做好民俗文化旅游这篇文章,组织推动妈祖文化主题景区、天津“国粹宫”、庄王府保护性开发和利用、老城博物馆等重点项目。天后宫、庄王府(李淳祠堂)被批准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从而使我区国保单位达到五家。大力推动实施一批文化产业项目建设,建成“农垦博纳国际影城文化综合体”和“1068汽车文化传播基地”两个项目。圆满完成了妈祖文化赴台交流任务,搭建了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平台,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天津天后宫作为世界三大妈祖庙的影响力。深化“三馆”免费开放,延伸公共文化服务。

五、媒体新闻和信息宣传反响良好

围绕区委、区政府重点工作,抓住主线,突出主题,唱响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规范细化节目策划、画面拍摄、稿件审定、编辑制作、布景灯光、片头字幕、主持播音、播出时长等环节,严格把关新闻的含量、新闻的准确及时、播出

的时长等。开辟了新的“为民服务”、“当好主力军”栏目,“南开新闻”由每周五天播出改为六天播出,每天新闻时长由10分钟增加到15分钟。按照中央八项规定要求,改进领导活动报道,每天新闻报道领导活动和会议的时间不超过三分之一,宣传报道质量和层次得到不断提升。今年以来,借助本市主流媒体宣传南开,在重要刊物、重要版面刊播头条新闻13篇,创近年来外宣工作新水平。天津日报8月16日头版头条刊发《一份珍贵的“成人礼”——南开区双联活动为困难群众解难题》;10月11日至13日,在都市报道60分连续播发三个头条新闻。坚持“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深入基层、站位一线,宣传我区双联系活动、社区建设、农民工子女入学等发生在基层的鲜活新闻事件,受到基层群众的好评。11月24日《天津日报》头版头条以近半个版的篇幅刊登了“津报调查”《激活老城资源,打造“文化客厅”——南开区整体提升改造鼓楼商业街调查》,在全市引起热烈反响。宣传信息和社会舆情工作及时有效,上报市委宣传部宣传文化工作动态信息和社会舆情信息36篇,向区委常委会专题汇报社会舆情综合分析,为区领导科学决策提供了参考。深入贯彻落实全国和天津市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神,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意见》,下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新闻宣传与舆情信息工作的安排意见》,增强了党员干部社会舆情综合分析能力,充分发挥思

想教育和舆论引导作用。

六、宣传文化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

在全区宣传战线广泛开展“学习周恩义同志,争做‘六强’宣传干部”活动。举办了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培训班,围绕提高宣传干部文字写作、语言表达、组织协调、调查研究等能力举办专题讲座,全区各单位行政主要负责同志、分管宣传工作的领导和宣传干部200余人参加培训。组织参加中宣部、中央文明办、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组织的学习培训活动16人次,在中央文明办培训班和天津市政研会秘书长联席会议上,我区分别就志愿服务常态化和社区思想政治工作作了经验介绍。认真贯彻落实市、区委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相关规定,制定下发《中共南开区委宣传部改进工作作风实施细则》。宣传部处级领导干部带头联系社区办实事,建立“五个一”联系点搞服务。加强宣传部党支部建设,定期组织理论学习,开展服务群众实践活动,宣传部党支部被评为全区先进党支部。深化新闻中心机制改革,以两年一度的全员聘用和中层聘任工作为契机,进一步加强新闻队伍的建设与管理。对区文联实行标准化管理,为12个团体会员,1000余名协会会员建立档案,发放会员证。建立健全了《文联章程》、《财务管理制度》、《工作例会制度》等管理规范制度,为宣传文化队伍提升履职能力和服务水平拓展了新的渠道。

宣传部工作汇报20PC年上半年以来,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为主线,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胡xx同志视察清远重要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的中心工作,着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着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着力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着力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加快构建经济发展、社会稳定、百姓受惠、民风和谐、生态文明的幸福美丽清新提供强大的精神文化力量。为此,主要做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按照区委区政府的重点工作部署,谋划全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

为进一步做好20PC年的工作,推动我区经济社会发展实现新跨越,按照区委六届六次全会精神,对照相关工作进行的任务分解,明确区委重点督查项目“加强社会管理,着力提高公民素质”和区政府交办的“广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重点工作,结合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实际,全面进行谋划,落实工作的主要内容、预期目标、完成时限、进度计划安排以及参与落实单位等,逐一制定出工作项目规划和具体工作方案,并按进度逐一加以落实,为落实全年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二、抓好舆论新闻宣传,正确把握主流舆论导向

着力按照“新闻施政年”活动要求,围绕区委区政府的

各项中心工作切实做好新闻宣传和舆论引导工作。

一是大力做好重大活动的舆论宣传。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注重策划系列宣传活动,并积极发挥清新广播电视台、新闻信息中心的作用,做好各项中心工作及大型活动的舆论宣传和环境氛围宣传。大力宣传清新撤区设区的重要意义,大力宣传清新扩容提质的积极作用,凝聚社会力量大力支持和积极拥护;扎实开展招商引资暨重点建设项目落实工作,策划开展了营造和谐营商环境宣传文化系列活动,做到以关爱外来务工人员为切入点,组织协调开展外来务工人员歌手大赛、“十大最美外来务工人员”评选(网上)、企业务工人员问卷调研、“送电影进企业”等一系列宣传思想文化活动,为建设我区和谐营商环境、争创发展新优势营造浓厚社会氛围;继续做好“三打两建”、平安清新、区招商引资暨项目落实会议、广东(清远、清新)漂流文化节暨漂流大赛开幕式、广东国际旅游文化节等宣传活动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也进一步凝聚清新干部群众为建设美丽清新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二是深入基层开展“走千村、听民声”活动。按照宣传系统“走转改”的作风建设要求,积极开展“新春走基层”和“走千村、听民声”活动,并推荐作品参加市委宣传部组织的评选活动。清新电视台推出了《走千村听民声》、《兴民生水利建幸福清新》、《营商环境百企行》等系列报道。

区新闻信息中心在门户网站开设“走千村、听民声”栏目,及时发布清新开展活动情况,并会同清远日报和南方日报清远观察驻清新记者站,深入到各镇农村、社区、工矿企业了解民情,听取民声,并在这2间报社发表近20篇文章,得到社会的共鸣,也为政府听民情、解民忧提供帮助。

三是积极做好舆论引导监督管理。贯彻落实市“新闻施政年”活动要求,关注社会和网上的热点敏感话题,加强舆情监督管理,通过统筹协调公安网监平台,加强对论坛、博客、新闻跟帖等管理,做好舆情分析,对涉及我区的敏感信息认真分析研判,及时做好疏导、沟通和正面回应;积极稳妥地做好各类重大突发事件、敏感事件的新闻处置工作。今年在全市率先建立县(区)级舆情周报制度,到目前为止已刊发周报13期、快报4期、专报1期、日报8期。

四是不断加强媒体新闻宣传。积极发挥好我区电视、网络新闻宣传作用,围绕区委六届六次全会确定的任务开展新闻宣传。在电视新闻宣传方面,扩大《清新新闻》的社会影响力,落实安全生产、计划生育、拥军优属等重点工作的舆论宣传,并加大舆论监督和对社会公益性新闻报道的力度,以群众视角关注民生,多报道老百姓关心的热点问题,截至10月31日,《清新新闻》共播出新闻1933条,其中送市台稿件240条,省台7条,中央台3条;今年3月,开播《影像清新》专题栏目,先后推出了《兴水利惠民生》、《合作社

助农增收》、《清新台商的故事》、《探访马岳小学》等专题节目,开播了《创业清新》、《舌尖上的清新》、《清新历史文化行》系列,共播出专题81条,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和好评。在报刊新闻宣传方面,紧跟形势政策组织报道,重点围绕省委、省政府近期出台的粤东西北决定,配合南方日报、清远日报积极做好粤东西北决定解读,阐述《决定》对清新区发展的积极影响,在南方日报主报发表了《清新:邻近珠三角的工富梦》,在清远日报发表了区委书记的访谈,这些报道抓住了省、市宣传报道的重心,在全省、全市较早的推出,起到了很好的宣传效果,社会反响强烈。

三、推进理论教育普及,着眼于以科学理论武装人

深入推进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教育普及,拓展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覆盖面,在提高广大党员干部思想理论素质的基础上,大力推动县域社会科学理论研究和宣传普及。

一是以区委理论学习中心为龙头,推动全区理论学习。下发《中共清新区委宣传部关于我区各级党委(党组)中心组20PC年理论学习的意见》(清新宣发﹝20PC﹞10号),提出理论辅导专题供各单位选用,指导各镇(场)、各单位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20PC年的理论学习;紧跟20PC年全国两会热点和我区撤县设区主题,分别邀请省委党校博士后、副教授张浩和市委党校副校长黄荣茂为区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成员,各镇(场)书记、镇(场)长,区各单位主要负责同志

解读全国两会精神和省振兴粤东西北决定,从而进一步带动全区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系列重要讲话、全国两会、胡春华同志视察清远重要讲话精神,带动全区理论学习制度的落实。

二是创新基层理论宣传教育模式,激发理论学习热情。充分利用区委党校的理论教育师资力量,组成理论宣讲团,奔赴各镇、各单位,开展共筑“中国梦”百姓宣讲活动,送理论到各基层干部、企事业职工和学校师生中去,掀起基层理论学习热潮;继续创新理论宣传和与民对话交流形式,联合市委宣传部、市社科联、市科普协会于11月下旬在清新公园广场举办“共筑中国梦”社会科学普及周活动,活动以开幕式、广场文艺演出、社科知识咨询、社科图片展览、社科专家讲座等形式送社科知识下基层,同时,在活动中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文明礼仪等教育内容广泛传播,使广大干部群众在这一次精神大餐、文化盛会中接受教育、提高素质。

三是大力倡导实用性理论的思考,力争提供有价值的成果。践行“管用哲学”,充分发挥区委党校现有党建科学化成果孵化基地和人力资源,推动我区理论骨干、干部学员对微理论、草根理论和小道理的理论思考,并在理论和实践研究的结合上下功夫,切实运用到我们的实际工作中去;大力倡导县域社科理论研究,围绕区委、区政府重大决策部署、

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以区委党校为主的党建、社科理论研究骨干力量,对区重点项目、重点工作开展专题调研,今年的重点是围绕营造和谐营商环境方面开展问卷调研活动,力争年底前推出有深度的研究成果,为区委、区政府科学决策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不断提高人民群众文明素质

我区精神文明建设以十八大精神为动力,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为根本,以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和学习宣传先进典型为载体,围绕建设幸福清新的核心任务,努力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文明素质。

一是加强公民思想道德素质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于4月份制定《20PC年清远市清新区提高公民素质实施方案》,并按要求组织实施;组织区四套班子成员在内的区直机关干部职工和学生群众代表共200多人,参加清明祭奠革命先烈活动,宣传和发扬革命传统,弘扬爱国主义精神;通过在中小学校开展知识竞赛,征文比赛,演讲比赛等形式,把廉洁文化进校园的活动与校园的德育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廉洁文化进校园教育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二是举办“我是市区人”公民道德系列宣传教育活动。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支持清新区加快建设发展座谈会精神,组织举办“我是市区人”公民道德系列宣传教育活动,将文明理念融入到“心连心”送戏下乡的歌舞演出活动

中,融入到“五杯”文艺创作评奖的作品中,融入到中小学生“做文明有礼的市区人”的主题演讲比赛中,充分展现新“市区人”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引导未成年人及广大人民群众说文明话、做文明事,不断强化清新干群在撤县设区后融入大市区、争当文明市区人的意识观念。

三是积极参与“光盘行动”文明餐桌活动。根据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关于进一步推广“光盘”行动文明餐桌活动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开展倡导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一系统活动。向全区发出了“光盘”行动文明餐桌倡议书,并通过旅游协会对饮食行业进行宣传;通过电视台进行宣传报道,在全区形成文明、科学、健康的餐饮消费新风尚;指导各镇(场)、区直各单位、学校饭堂和星级酒店落实好各自的有关工作,还在学生餐厅设“文明餐桌行动”监督员。到目前为止,我区开展推广此活动的餐厅达60多家。

四是统筹推进文明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志愿者开展了“情系清新区燃点新希望”等大型义演义卖活动3场,为清新区龙颈镇患脑瘤少年张明烨、禾云镇烧伤同学张清榕发动捐款,共筹集治疗资金10万多元。举办“同一蓝天下风雨同舟行”赈灾筹款晚会,共筹集资金及救灾物资总值近3万元,分批组织志愿者送往灾区群众手上,帮助群众度过难关;进一步弘扬传播了志愿服务理念和奉献爱心的精神;

五是开展精神文明创建工作。发挥先进模范的引领作用,

坚持典型引路、示范带动。组织推荐广东省道德模范评选活动,我区袁仲强已推荐参与省道德模范的评选,外来工代表江军芳被评为“最美清远人”; 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生态文明村建设的有机融合,实施村容村貌整治工程,我区今年投入500万元,计划建设名村2个,示范村10个,生态文明公园15个,幸福村居示范片10个自然村,现正组织实施;深入推进文明单位、文明行业、文明社区、文明示范窗口创建活动,今年重点加强了生态文明公园建设,把宣传文化阵地融入到文明公园的建设中,不断推进生态文明村建设落到实处。

六是积极开展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清新在撤县设区后,严格按照市创文办的统一部署,积极参与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制订了《清远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清新区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迅速组建区创文办,落实了办公场所及人员经费,召开了创文动员大会,与有关单位代表签订了《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目标责任书》,在全区掀起创文工作热潮。强化城市管理力度,对清新公园西门烧烤档及太和市场“脏、乱、差”进行整改,安排工作人员定时到现场巡视检查,对违规进行卡拉OK娱乐的群众进行劝导教育;聘请专业公司清理主次干道、城中村、城乡结合部、集贸市场等公共区域的“牛皮癣”,做到及时发现及时清理;组建了文明交通志愿者队伍,举办了文明交通志愿者队伍岗前培训班,组织志愿者

上岗参与文明交通行动;组队参加市文明卫生专项大行动的启动仪式及开展系列活动,组队开展清除卫生死角、铲除牛皮癣、清拔绿化杂草、清扫内街垃圾、整治乱摆乱卖乱停乱放等活动。

七是进一步净化未成年人的成长环境。加大对网吧的整治力度。按照取缔非法、控制总量、加强监督、完善制度的原则,抓好网吧的建设。以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为工作目标,以保护国家文化安全、保护知识产权、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为工作重点,以网络经营单位、娱乐场所、文保单位为严管对象,认真开展“三打两建”专项行动,加大对违法违规经营活动的打击力度,不断净化社会文化环境。今年至今共出动人1121人次,牵头组织公安、工商、安监等部门开展了48次联合执法行动,共收缴盗版音像制品1500多张,“六合彩”等非法出版物2300多册(张),取缔游商、地摊23处。同时,加强了对绿色上网场所的建设和督查管理力度,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了通报,未成年人成长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净化。

五、大力推进文化建设,不断满足群众文体生活需要

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扎实推进文化建设,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体育生活需求,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益。

一是有序推进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推进覆盖城乡、结构

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组织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依托文化部、财政部投入资金68万元建设广东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清新区支中心,为读者提供网上信息阅读平台;全面完成数字电视整转工作,数字电视整转总用户达万户,其中城区51631户,乡镇76954户;争取企业力量的支持,建设区文联艺术活动中心,为本土艺术家提供高雅的创作、交流场所,提升本地艺术家的水平,推动我区文艺创作工作上台阶、上档次;引进民间资金近500万元建设清新万逸影院,填补了我区主城区没有电影院线的空白;大力实施以奖代补政策,稳步推进镇级综合文化站按省二级标准建设,其中,三坑镇综合文化站已于9月份正式免费开放,石潭镇综合文化站可在12月前免费开放,太和、龙颈有望今年年底改造完毕,为逐步丰富农村人民群众文娱生活提供了优质的平台。

二是蓬勃开展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立足群众需求,以发展群众文化体育为主体,以大型文化活动和竞技体育为带动,积极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今年的“送戏下乡”工作,至10月份已完成全年的18场演出任务;“送影下乡”作为实施国家“2131工程”的措施,至今已完成了农村电影公益放映1756场,占全年任务的%,并筹集资金14万元,完成广场电影公益放映200场;“开心广场·百姓舞台”的演出周活动中有8支文艺团队演出4场,参演人数达600人;举

行“城市以社区为重点,农村以乡镇为重点,体协以老年体协为重点”的太极拳气功比赛、篮球邀请赛、乒乓球比赛、射击大赛、棋王争霸赛、传统三人燕尾龙舟邀请赛,且在市运会上,我区代表团共取得28枚金牌、41枚银牌、33枚铜牌,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进一步推动了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三是开发利用清新历史文化遗产。充分开发和利用好我区的历史文化资源,提升清新的旅游文化内涵,促进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推进对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工作,重点加强对我区龙颈镇凤塱村和城国村古村落的保护利用,逐步推进古村落的旅游开发;大力发掘民间文化遗产,“万兴貔貅瑞狮”入选20PC年市政府批准的市级“非遗”名录;加大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利用,加大对我区的“禾楼歌”及已入选市级以上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三人燕尾龙舟竞技”、“新洲抢花炮”和“太和古洞的传说”项目的宣传,其中,我区30条三人燕尾龙舟还参加了端午节在广州举行的第二届岭南民俗文化节的表演, 并通过中央电视台等全国性的媒体,让三人燕尾龙舟这一别具一格的赛龙舟形式,走进省城,走向全国。

六、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大力实施队伍素质提升工程

自中央进一步提出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我部及时组织干部职工加强学习,并采取有力措施,

从干部作风建设和业务素质提升等方面加以落实。

一是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切实做到精简政务、厉行节约、务实亲民。改进新闻信息报道,严格控制对会议、活动的报道,进一步压缩报道的数量及字数;对确需举办的节庆活动,均经请示区委、区政府批准并缩小活动规模,做到厉行节约;简化接待,减少迎来送往,减少车辆和陪同人员,不置办水果、鲜花等接待用品;进一步结合扶贫双到工作,经常组队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有效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或反映的突出问题,我部全年共计发放4300元生产资金给浸潭镇鸡见坑村贫困户开展种养业,扶持鸡见坑村委会2万元资金改善办公设备,并划拨3万元资金支持大树墩村委会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和计生工作。通过一系列措施,从细处着手加强学习教育活动,把加强干部队伍作风建设落到实处。

二是扎实推进对宣传队伍的业务培训。根据市委宣传部今年提出重点建设好“七支队伍”的要求,我区逐步加以推进,做到分期分批、分类指导,不断提高现有宣传系统干部的思想觉悟和业务水平。加强业务工作培训,邀请了省委宣传部办公室主任曾胜泉同志为全区各单位分管宣传的领导及宣传系统干部主讲了新闻处置工作,为进一步加强突发事件新闻处置工作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计划在12月上旬举办基层新闻发言人和新闻信息员业务培训班,提升基层宣传干部的舆论应对能力;通过在宣传系统开展的“走千村、听

民声”活动,促使宣传队伍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帮助有效解决群众的实际困难或反映的突出问题,切实做到宣传工作“三贴近”。

三是加大对人才的引进和培育。通过公开招聘新闻宣传专业人才和在全市公开选调公务员,加快引进宣传系统人才;选送电视台专业人员到省台、市台跟班学习锻炼,提升专业人员的实践能力。

我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在创新形式、惠及群众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开展了很多有特色和亮点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不少问题,主要包括:一是整个宣传形式有待创新,特别是进入到当今的全媒体时代,新媒体的传播要求向传统的传播方法发出了很大的挑战,我们的宣传阵地、宣传方法、宣传形式都有待创新;二是我区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建设有待推进,区“两馆”(文化馆、图书馆)、镇综合文化中心建设、村级文化室的建设与省、市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愿望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三是干部队伍的建设有待加强,宣传思想文化、文艺专业队及专业人才缺乏的现象较为严重,新闻采编、网络管理、文艺创作缺乏专业的人员,严重制约着宣传文化事业的发展;四是公民素质教育有待提升,公益广告宣传阵地需要加强协调利用。对这些问题和薄弱环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不断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想方设法,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