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理学第十章传染病
传染病-病理学理论课-11

传染病结核病Tuberculosis•概述: 结核病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
•病变特点–组织内形成肉芽肿性病变,即结核结节,伴干酪样坏死。
•临床表现–低热、盗汗、食欲不振、消瘦、血沉加快等病因•病原菌–结核分枝杆菌人型和牛型。
–致病力与菌体成分有关•脂质、蛋白质和多糖类•传播途径–主要经呼吸道传染;少数经消化道发病机制•以细胞免疫为主。
•在感染局部由巨噬细胞聚集而形成的肉芽肿—结核结节•人体感染结核杆菌2—6周后出现细胞免疫反应,同时也发生变态反应,后者造成广泛的组织坏死。
•免疫反应和变态反应同时贯穿在结核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结核病的基本病变•特殊性炎症,肉芽肿性病变–结核结节(tubercle)渗出性病变•发生条件–结核病早期或免疫力低下,菌量多或变态反应明显时•病理表现–浆液、纤维素性炎–早期有中性粒细胞浸润,很快被巨噬细胞取代渗出性病变•部位–好发于肺、浆膜、滑膜、脑膜等(与组织特性有一定关系)•转归–完全吸收—增生为主–变态反应剧烈—变质坏死为主增生性病变•发生条件–菌量少,毒力低,免疫力强•病理变化–形成结核结节结核结节tubercle•镜下–结节中央可见干酪样坏死–周围有巨噬细胞、放射状排列的上皮样细胞、郎罕(Langhans)巨细胞–外周的淋巴细胞,少量成纤维细胞结核结节•肉眼–灰白色、粟粒大小,境界清楚,干酪样坏死多时呈淡黄色。
•转归–进一步好转,上皮样细胞→成纤维细胞,结核结节纤维化Note the rounded, focal nature of these granulomas at low power magnification.Elongated epithelioid cells, which are transformed from macrophages, as well as a Langhans giant cell (a committee of macrophages with the nuclei arranged at the periphery) are shown here.坏死为主的病变•发生条件–细菌数量多,毒力强,免疫力低或变态反应强•病理表现:干酪样坏死caseous necrosis–肉眼—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镜下—红染无结构颗粒状物Note the pink, amorphous region in the center of this granuloma at the upper right, and ringedby epithelioid cells at the left and lower areas of this photomicrograph. This is the microscopic appearance of caseous necrosis.结核病基本病变的转化规律•1 转向愈复•(1)吸收消散•(2)纤维化、纤维包裹、钙化•2 转向恶化•(1)病灶扩大,浸润进展•(2)溶解播散肺结核病原发性肺结核病•机体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引起的肺结核病•又称儿童型肺结核病病变特点•肺的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合称为原发综合征(primary complex) •X—ray 呈哑铃状阴影•临床表现:症状轻微而短暂发展和结局•(1)自然痊愈–纤维化和钙化•(2)恶化进展–支气管淋巴结结核–肺内或全身粟粒性结核✧淋巴道播散:淋巴结结核•镜下:淋巴结结核结节形成,干酪样坏死•肉眼:淋巴结肿大,粘连,干酪样坏死✧支气管播散•→形成空洞。
病理学教学第十七章 传染病

❖ 痢疾杆菌为革兰阴性菌,依据其抗原结构不同分为四种, 即福氏 菌、鲍氏菌、宋氏菌
❖ 和志贺菌。我国主要是福氏和宋氏痢疾杆菌。细菌性痢疾患者和 带菌者是本病的传染源。痢疾杆菌随粪便排出后,直接或间接( 苍蝇为媒介)污染水源、食物、日常生活用品等,经消化系统传 染给健康人群。痢疾杆菌经口进入胃,大部分被胃酸杀灭,仅少 部分进入肠道,是否发病,主要取决于机体的抵抗力的强弱、细 菌数量的多少和毒力的大小。当受凉、暴饮、暴食等诱因使机体 抵抗力降低时即可致病。
▪ 继发性肺结核病时,机体对结核分支杆菌已产生一定的免疫 力,故病变一般易局限,肺门淋巴结一般不受累;很少发生 血道播散,病程长、病情时好时坏。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 的比较(表10-1)。
三、创伤愈合
❖ (二)继发性肺结核病 ▪ 1. 局灶型肺结核 ▪ 此型是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早期改变,病变位于肺尖部,尤以 右肺尖常见,X线检查,肺尖部有单个或多个境界清楚的结节 状阴影,直径大小为0.5cm-1cm。病变以增生为主,中央可有 干酪样坏死,周围有纤维性包裹。 ▪ 2. 浸润性肺结核 ▪ 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类型,多由局灶型肺结核发展而来。结核 菌多在潜伏下来的肺尖病灶处重新繁殖,或通过支气管播散 的结果。
一、概述
(二)基本病理变化
❖ 1.以渗出为主的病变
▪ 当侵入机体的细菌数量多、毒力强、机体的免疫力低下和变态反应比 较强时,常以渗出性病变为主,多发生在结核病的早期或病变恶化进 展时。好发于肺、浆膜、滑膜、脑膜等部位。
▪ 组织学观察:小血管扩张充血,有浆液、纤维素渗出,早期有嗜中性 粒细胞浸润,很快被巨噬细胞所取代,严重时还可有大量红细胞漏出 。
三、创伤愈合
❖ (二)继发性肺结核病
▪ 3. 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病理学 传染病

引言概述:传染病是一类由病原体引起的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其具有高发性、广泛性和可传播性的特点。
病原体可以是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微生物,通过直接接触、空气飞沫、水源等途径传播给其他人。
因其具有较强的传染性和危害性,传染病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稳定造成了重大威胁。
研究传染病的病理学对于预防、控制和治疗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
正文内容:一、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与分类1.1传染病的定义和特点1.2传染病的分类与病原体特征1.3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和机制1.4传染病的发展过程和临床表现1.5传染病的流行病学特征和防控策略二、传染病的病理学变化2.1病原体感染和侵入宿主的过程2.2宿主免疫系统的应答与免疫损伤2.3传染病引起的病理学变化2.4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感染的特点比较2.5传染病的病理诊断和鉴别诊断三、典型传染病的病理学特点与机制3.1疟疾的病理学特点和致病机制3.2肺结核的病理学变化和发展过程3.3流行性感冒的病理学特征和临床表现3.4急性病毒性肝炎的病理学变化和临床意义3.5艾滋病的病理学特点和免疫损伤机制四、传染病的病理检测和防控措施4.1传染病的病理检测方法和意义4.2传染病的传播途径控制和个人防护4.3传染病的筛查、检测和监测体系的建立4.4传染病的疫苗研发和机制研究4.5传染病的药物治疗和传播阻断措施五、传染病的病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5.1传染病病理学研究的现状和问题5.2传染病病理学新技术和方法的应用5.3传染病病理学研究对疫情预测和防控的作用5.4传染病病理学研究的未来发展方向5.5传染病病理学研究的意义和应用前景总结:病理学作为传染病研究的重要分支,对于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分别从传染病的基本概念与分类、病理学变化、典型传染病的病理学特点与机制、病理检测和防控措施以及病理学研究进展与展望五个大点进行了详细阐述。
传染病的病理学研究可以帮助我们揭示病原体感染和宿主免疫应答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治疗策略,为保障人类的健康和社会稳定做出更大的贡献。
病理学-传染病

干酪样坏死灶纤维化及包裹
基本病理变化的转化规律
浸润进展
病灶周围出现渗出病变或坏死病灶扩大,干酪样坏死
转 X线:病灶周围出现絮状阴影,边缘模糊。临床为浸润 向 进展期 恶 溶解播散 化 干酪样坏死物质液化,经自然管道排除后形成空洞,并播
散 形成新的病灶 X线:病灶阴影密度深浅不一,出现透亮区及大小不等的 新播散病灶阴影。临床为溶解播散期
渗出为主 低
较强 多 强
增生为主 较强 坏死为主 低
较弱 强
少 较低 多强
病理特征
浆液性或 浆液纤维素性炎
结核结节 干酪样坏死 干酪性肺炎
结核病基本病理变化
以坏死为主的病变:干酪样坏死 镜下:红染无结构的颗粒状物 对结核病有一定的病理诊断意义 坏死物中有结核杆菌
干酪性肺炎
干酪样坏死液 化空洞形成 旧的结核
结核病
结核杆菌引起的免疫免疫和变态反应 结核杆菌
进入体内(细胞内寄生) 致敏T淋巴细胞(细胞免疫,4-8周)
释放细胞因子 激活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 免疫反应 变态反应
初次感染结核菌
致病性 巨噬细胞吞噬
但逃避杀伤
30-50天
Ⅳ型变态反应
组织结构破坏
及干酪样坏死
免疫反应
肉芽肿形成
对病原菌的杀伤作用
结核病
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病的比较
结核杆菌感染 发病人群 对结核菌的免疫 力或过敏性 病理特征
起始病灶
播散方式 病程
原发性肺结核病
初次 儿童 无
原发综合征
上叶下部, 下叶上部近胸膜处 淋巴道或血道 短,大多自愈
《病理学传染病》课件

器官组织的损伤
传染病会导致器官组织损 伤,引起相应的病理变化 ,如炎症、坏死、出血等 。
免疫病理损伤
传染病的免疫病理变化包 括超敏反应和自身免疫病 等,可引起机体组织损伤 和功能障碍。
并发症
传染病的并发症包括继发 感染、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可加重病情和增加治疗 难度。
03
常见传染病病理学特点
流感
《病理学传染病》PPT课件
目录
• 病理学传染病概述 • 传染病病理学基础 • 常见传染病病理学特点 • 传染病预防与控制 • 传染病研究进展
01病理学传染病概述Fra bibliotek定义与分类
定义
传染病是由病原体(细菌、病毒 、真菌等)引起的,能在人与人 、动物与动物或人与动物之间相 互传播的一类疾病。
分类
根据病原体的不同,传染病可分 为细菌性传染病、病毒性传染病 、寄生虫性传染病等。
药物治疗的进步不仅提高了治愈 率,降低了病死率,同时也改善 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了疾病
负担。
传染病疫苗的研究进展
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手段之一, 近年来在疫苗研发方面也取得了显著 进展。
疫苗的研发和应用对于预防和控制传 染病具有重要意义,尤其在控制疫情 爆发和降低发病率方面发挥了重要作 用。
一些新疫苗不断问世,如针对埃博拉 出血热、寨卡病毒等疾病的疫苗,以 及针对流感病毒的新型流感疫苗等。
肝炎
肝炎概述
肝炎是由肝炎病毒引起的肝脏 炎症,具有传染性。肝炎病毒 有多种类型,如甲型、乙型、
丙型等。
病理学特点
肝炎病毒主要攻击肝脏细胞, 导致肝脏细胞坏死和炎症反应 。长期肝炎可引起肝硬化和肝 癌。
并发症
肝炎并发症严重,可引起消化 道出血、肝性脑病等,甚至可 能导致死亡。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病理学

B.溃疡处动脉内膜炎致内膜粗糙
C.溃疡处动脉血流缓慢
D.溃疡处纤维化使动脉内血流不规则
E.胃液促进凝血过程
答案:B
4.肝体积明显缩小,外观黄绿色,表面呈结节状,光镜下见肝细胞大片坏死,同时可见肝细胞再生结节,明显淤胆,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结节间纤维组织及小胆管明显增生,根据上述病变应诊断为
A.弥漫性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B.弥漫性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C.弥漫性新月体性肾小球肾炎
D.弥漫性膜性增生性肾小球肾炎
E.轻微病变性肾小球肾炎
8.大红肾见于
答案:A
9.毛细血管壁增厚呈车轨状或分层状见于
答案
第九章 乳腺及女性生殖系统疾病
【考纲要求】
1.乳腺癌的常见组织学类型及转移途径。
答案:D
第七章 消化系统疾病
【考纲要求】
1.消化性溃疡:(1)病理变化;(2)并发症。
2.病毒性肝炎:(1)基本病理变化;(2)临床病理类型和病变特点。
3.门脉性肝硬化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病理联系。
4.胃癌、食管癌和大肠癌的肉眼和组织学类型。
5.原发性肝癌的肉眼和组织学类型。
【考点纵览】
2.子宫颈癌的组织学类型、扩散与转移。
3.葡萄胎、侵袭性葡萄胎及绒毛膜癌的病理变化。
【考点纵览】
葡萄胎、侵蚀性葡萄胎、绒毛膜癌三者间有何区别。
【历年考题点津】
1.乳腺癌最常见的病理组织学类型是
A.鳞状细胞癌
B.浸润性导管癌
C.浸润性小叶癌
D.髓样癌
E.湿疹样癌
答案:B
2.浸润性子宫颈癌指肿瘤浸润深度至少要超过基底膜下
课件:病理学-肠道传染病简写

特点:胞浆丰富、染色浅、核圆形或肾形、偏位、胞浆 中常吞噬有病菌、红细胞、淋巴细胞和坏死细胞碎屑
伤 寒 肉 芽 肿
肠道病变
分为四期,每期约一周。
• 髓样肿胀期 • 坏死期 • 溃疡期 • 愈合期
①髓样肿胀期(第1周)
肉眼:
肠粘膜充血肿胀,集合、孤立淋巴小 结肿胀,凸出于粘膜表面,呈灰红色 质软,凹凸不平,形似脑回样隆起
临床上:
1、体温降至正常,症状减轻以至消失 2、肥达氏反应阳性可持续数月
其他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病变
肠系膜淋巴结、肝、脾、骨髓
肉眼:明显肿大。 镜下:可见伤寒肉芽肿和灶性坏死形成。
其他器官病变
胆囊:仅有轻度炎症,可成为带菌者 心肌:肌纤维水肿变性,严重者出现中毒性 心肌炎。临床上可出现重脉、相对缓脉。 皮肤:出现玫瑰疹 肾脏:肾曲小管上皮水肿变性。
镜下:
肠粘膜及粘膜下淋巴滤泡高度肿 胀,大量巨噬细胞增生且吞噬活 跃(伤寒细胞),聚集成伤寒肉 芽肿,肠壁充血水肿,单核细胞 浸润。
临床上:
1.体温呈梯形升高,5-6天可达40-410C,伴 头痛、乏力、四肢酸痛,肝脾肿大,中 性粒细胞及酸性粒细胞减少等。
2.血、骨髓细菌培养阳性。
②坏死期:(第2周)
传染病
( Infectious disease )
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 万榕
传染病的特点
★ 有病原体、有传染性
每一种传染病都有它特异的病原体 病原体侵入机体常有一定的途径 定位于一定的组织或器官
★ 具有流行病学特征
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 传播途径:消化道传播、呼吸道传播、 虫媒
传播、接触传播、母婴传播
★ 病变的基本性质属于炎症范畴
伤 寒(typhoid fever)
病理学专升本资料:病理学

恶 病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质
恶 病 质
脑供血不足
正常脑动脉 动脉粥样硬化
肾 盂 积 水
肾盂积水,肾盂、肾盏扩张,肾实质萎缩变薄
压迫性萎缩
失 用 性 萎 缩
去 神 经 性 萎 缩
肌纤维体积缩小,数量减小
3 . 病理变化: 肉眼:器官均匀缩小,重量减轻,色泽变深。 镜下:细胞体积缩小,可伴有数量减少。
√ 上皮细胞
间叶细胞
× 间叶细胞
柱状上皮 为鳞状上皮
1. 类型:根据化生好发的组织可分为: (1) 上皮组织的化生
1)鳞状上皮化生(鳞化):转化为鳞状上皮 2)肠上皮化生(肠化):胃黏膜上皮
肠粘膜上皮
(2)间叶组织化生: 结缔组织
骨、软骨
呼吸道纤毛柱状上皮细胞变性、坏死,鳞状上皮化生
宫颈腺上皮鳞化
化生: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转化成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细胞
的过程
萎缩
生理性~:更年期子宫、卵巢萎缩 病理性~:养、迫、失、去、内
适 应 肥大
代偿性~:运动员骨骼肌 生理性~
内分泌性~:妊娠期子宫平滑肌细胞肥大
代偿性~:高血压左 心室心肌肥大 病理性~
内分泌性~:垂体GH过多 肢端肥大症
代偿性~:血细胞、上皮细胞的更新 生理性~
A 萎缩 D 坏死
B 细胞内脂肪沉积 C 玻璃样变 E 坏疽
2.细胞和组织的适应性反应不包括 C
A化生 B萎缩 C再生 D肥大 E增生
3.下列哪项属于代偿性肥大 E
A 肺气肿肺体积增大 B 妊娠期子宫增大 C 败血症脾大
D 哺乳期乳房增大 E 高血压病左心室增大
4.关于萎缩下列哪项不正确 E
A 萎缩的器官功能降低 B 病因早起去除能复原 C 长期卧床下肢可发生萎缩 D 组织长期受压可导致萎缩 E 萎缩的器官均比正常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传染病
01结核病: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肉芽肿瘤。
以肺结核最常见,典型病变为结核结节形成伴有不同程度的干酪样坏死。
基本病变:1.以渗出为主的病变,主要表现为浆液性或浆液纤维素性炎;2.以增生为主的病变,此过程形成有诊断价值的结核结节;3.以坏死为主的病变,干酪样坏死对结核病病理诊断具有一定意义。
结核坏死灶由于含脂质较多而呈淡黄色、均匀细腻,质地较实,状似奶酪而称为干酪样坏死。
基本病理变化的转化规律:
1.转向愈合
a)吸收、消散:为渗出性病变的主要愈合方式,临床上称为吸收好转期
b)纤维化、钙化:增生性病变和小的干酪样坏死灶,可逐渐纤维化。
钙化的结核灶内常有
少量结核杆菌残留,但当机体抵抗力降低时扔可复发进展,临床称为硬结钙化期。
2.转向恶化:①浸润进展:病灶周围出现渗出性病变;②溶解播散
02肺结核病:结核病中最常见的是肺结核,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肺结核两大类。
原发性肺结核病是指第一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多发生于儿童,但也偶见于未感染过结核杆菌的青少年或成人。
继发性肺结核病是指再次感染结核杆菌所引起的肺结核病,多见于成人。
1.原发性肺结核病
原发性肺结核病的病理特征是原发综合症形成。
最初在通气较好的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不近胸膜处形成1-1.5cm大小的灰白色炎性实变灶。
结核杆菌入侵后悔引起结核性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肺的原发病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称为原发性综合征。
2.继发性肺结核病
a)局灶型肺结核,是继发性结核病的早期病变。
b)浸润型肺结核,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活动性,可发展为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
c)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镜下洞壁分三层,内层为干酪样坏死物,其中有大量结核杆菌;
中层位结核性肉芽组织;外层为纤维结缔组织
03 肺原发复合征:①原发性肺结核病;②由肺的原发灶、淋巴管炎和肺门淋巴结结核三者组成;
③X线胸片上呈哑铃状阴影。
03结核球:直径为2~5cm,有纤维包裹的孤立的境界分明的干酪样坏死灶。
试从病理学特点方面鉴别原发性肺结核病与继发性肺结核病。
原发性肺结核病继发性肺结核病
发病年龄多发生儿童多见于成人
感染结核杆
菌
第一次再次
机体免疫力无,逐渐增强有
病变部位肺上叶下部或下叶上部近脏胸
膜处
病变从肺尖部开始
病变特点原发复合征,包括肺的原发病
灶、结核性淋巴管炎和肺门淋
巴结结核病变多样,新旧病灶复杂,较局限。
表现为局灶型、浸润型、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干酪样肺炎、结核球等
病程短,大多自愈长
播散途径淋巴道、血道支气管
05 伤寒、:由伤寒杆菌引起的急性传染病。
病变特征是全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细胞增生。
伤害小结是伤害的特征性病变,具有病理诊断价值。
06 肠道病变:好发于回肠末端和孤立淋巴小结
(1)髓样肿胀期:起病第一周,回肠下段淋巴组织略肿胀。
(2)坏死期:起病第二周,在髓样肿胀处肠粘膜发生坏死。
(3)溃疡期:起病第三周,溃疡一般深及黏膜下层,坏死严重者可深达肌层及浆膜层,甚至穿孔。
(4)愈合期:相当于发病的第四周
07 细菌性痢疾:①病变多局限于大肠,以大量纤维素渗出形成假膜为特征。
②好发于大肠,尤以
直肠和乙状结肠为重。
08 阿米巴:主要发生于盲肠、升结肠,其次是乙状结肠和直肠
主要病变:以组织溶解液化为主的变质性炎,以形成口小底大的烧瓶状溃疡为病变特点。
09 血吸虫:血吸虫发育阶段的尾蚴、童虫及成虫、虫卵等均可对宿主造成伤害,但以虫卵最为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