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有机化学第三章不饱和脂肪烃

合集下载

不饱和脂肪烃—烯烃氧化(有机化学课件)

不饱和脂肪烃—烯烃氧化(有机化学课件)
KMnO4(稀,冷), OH 或 (1) OsO4, (2) H2O
O RCOOH(过氧酸)
催化氧化
R
R"
C O+ O C
R'
OH
R
R"
CO+OC
R'
H
R R" R' C C H
OH OH
R
R"
CC
R'
H
O
酮、酸 邻二醇 酮、醛 环氧化物 环氧乙烷 酮、醛
学后释疑
产生乙烯
放置吸有某种成分的的H2
+
1 2
O2
PdCl 2-CuCl2 120~130 C °
O CH3C H —CH3
用 途 合成:工业上在氯化钯–氯化铜的作用下,生产乙醛、丙酮
小结
R C
R'
R" C
H
注意双键和H的变化
KMnO4(浓,热), OH 或 K2Cr2O7, H (1) O3
(2) H2O, Zn
被中性或碱性的高锰酸钾氧化——缓慢氧化
邻二醇
OH OH
KMnO4(稀,冷)

OsO4
反应的立体化学——顺式产物
HO OH
用 途 鉴别:紫红色褪去,常温下鉴别烯烃 合成:制备顺式邻二醇
烯烃的氧化反应 1. 与高锰酸钾反应
被酸性高锰酸钾氧化——剧烈氧化
浓,热 或
CH2= RCH= R R C=
产物特点 CO2 + H2O RCOOH R R C=O
酸性KMnO4溶液
HH
OO RRCCOOOOOHHH
RR
RR""

有机化学合成总结

有机化学合成总结

有机化学合成总结1.饱和脂肪烃(1).偶联反应(2).醛、酮还原(3).烯烃、炔烃还原2. 不饱和脂肪烃 一、烯烃合成 (1).醇脱水(2).卤代烷脱卤化氢(3).邻二卤化合物脱卤化氢(4).炔的还原RORR-XR-R RCCRRCH 2-CH 2RRCH=CHR RCH 2-CH 2RCH=CH 2R RCH2-CH 2-OHR-CH 2CH2XR-CH=CH 2R-CHX-CH 2XR -CH=CH 2(5).Wittig 反应二、炔烃合成 (1)从其它炔烃(2)通过二卤消除反应3.卤代烃(1)烷烃的卤代(2)不饱和烃和卤化氢或卤素加成(3)从醇制备C CR1R2RHCOR1R2R-CH=P(Ph)3R-C C-R 1R-CR1XCH R-C CR 1R-C-C-R 1X H H XRX RHX 2R-CH-CH 2XR-CH=CH 2R-CH=CH 2R-CH CH 2X X X 2RXROHX-G(4)卤素的置换 4.醇(1) 烯烃水合C-CH 2OH H RHR-CH=CH 2OH 2(2)硼氢化-氧化(3).醛,酮,羧酸及其酯还原(4) 从格利雅试剂RCl NaIRI R-CH 2CH 2OHR-CH=CH 2(BH 3)2C-CH 2OHH RHR-CH=CH 2R-CH 2OHRCHOR-COOH RCOOR 1RROR ROHR-CH 2-OHRMgXCH 2O RH R1ORMgX R 1CHOR 1MgX RCHORR2R1ORMgX R 1R 2CO R 1MgXRR2CO(5)卤烃水解5.醚(1)从醇去水(2)威廉森合成法6.酚的合成(1)从芳卤衍生物(2)从芳磺酸(3)重氮盐水解7.醛酮(1).醇的氧化和脱氢(2).炔烃的水合R-CH2OH R-CH2XOHR-O-RR-O-R1RXRONa OHNO2NO2ClNO2NO2SO3Na OHNH2OHR-C-R'OHHR-C-R'OR-C C-R R-C-CH2RO(3).同碳二卤化合物水解CH 3OCX 2CH 3(4).傅-克酰基化反应(5).芳烃侧链的氧化(6).β-二羰基化合物8.醌(1)二元酚氧化(2).苯胺氧化9.羧酸及其衍生物和取代酸R(Ar)OR(Ar)COClCHOCH 3OHOHOOOO NH 2CH 3O CH 2R CH 3O CH 2O OC 2H 5RXCH 3O CHR 1R 2CH 3OCH 2OOC 2H 5R 1XR 2X一、酸(1).从伯醇或醛制备(2).从烃氧化(3).从格利雅试剂制备(4).腈水解(5).苯甲酸制备6.β-二羰基化合物二、羟基酸(1).从羟(基)腈水解R C O HR-CH 2OH R C OOHCOOHRR-MgX R-COOH CO2R-CN R-COOH CH 3CCl3COOH RCHO HCN R C COOHOHHHO O CH 2R C 2H 5O O CH 2O OC 2H 5RX O H O CHR 1R 2C 2H 5O O CH 2O OC2H5R 1X R 2X(2).从卤代酸水解(3).雷福尔马茨基反应ZnBrCH 2COOC 2H 5R-CHORCHCH 2COOHOH9. 含氮化合物一、硝基化合物 (1)芳烃和硝酸反应:二、胺类化合物(1).从硝基化合物还原(2).氨的烷基化(3).腈和酰胺的还原(4).醛酮的还原胺化(5).霍夫曼酰胺降级反应(6).盖布瑞尔合成法Cl-CH 2COOHCH 2-COOHOHNO 2NO2NH 2RNH 2RXR 2NHR-CNR-CH 2NH 2R-CH 2-NH-R 1R-CHONH 2-R 1R 1CONH 2RNH 2NHORNH 2RX。

有机化学-第三章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

有机化学-第三章不饱和烃:烯烃和炔烃

a
18
分子的结构包括分子的构造、构型和构象。
同分异构
构造异构
碳架异构 官能团位次异构 官能团异构
互变异构
立体异构
构型异构
顺反异构 对映异构
构象异构
a
19
当两个双键碳原子均连接不同的原子或基团时,即产 生顺反异构现象。如下列三种形式的烯烃都有顺反异构 体,而其它形式的烯烃则没有顺反异构体。
a
20
3.3 烯烃和炔烃的命名
构 型 异 构 体 : ( I) 和 ( Ⅱ ) 是 由 于 构 型 不 同 而 产 生 的 异 构 体 , 称 为 构 型 异 构 体 (configurational isomers)。构型异构体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
a
17
顺反异构体:像(I)和(Ⅱ)这种构型异构体通常用顺、反 来区别,称为顺反异构体(cis and trans ismers),也称几 何异构体(geometric ismers)。
对于碳原子数相同的烯烃顺反异构体,顺式异构 体的沸点比反式异构体略高,而熔点则是反式异构体 比顺式异构体略高。
a
44
与烷烃相似,折射率也可用于液态烯烃和炔烃的鉴 定和纯度的检验。在分子体系中,由于电子越容易极化, 折射率越高,因此,烯烃和炔烃的折射率一般比烷烃大。
a
45
3.5 烯烃和炔烃的化学性质
不饱和链烃分子中同时含有碳碳双键和三键的化合物 称为烯炔。在系统命名法中,选择含有双键和三键在内的 最长碳链作为主链,一般称为“某烯炔”(“烯”在前、 “炔”在后),碳链的编号遵循“最低系列”原则,使双 键、三键具有尽可能低的位次号,其它与烯烃和炔烃命名 法相似。
a
37
但主链编号若双键、三键处于相同的位次供选择时,优 先给双键以最低编号。例如:

有机化学农科习题答案

有机化学农科习题答案

习题2
(4)可有物种一溴代产物: CH3CHCH2CH2CH3
CH3
8.用化学方法区别下列各组化合物: (1)丙烷和环丙烷:丙烷 溴水 无现象 褪色 环丙烷 (2)环戊烷和1,2-二甲基环丙烷: 环戊烷 溴水 无现象 开环,褪色 1,2-二甲基环丙烷 9.用纽曼投影式表示1-氯丙烷绕C1-C2旋转的四种代表 性构象,并比较其稳定性。
(8)二环[4,4,0] 癸烷:
习题2
3.下列化合物的系统命名如有错误请改正。 (1) C2H5 2-乙基丁烷;3-甲基戊烷。 CH3CHCH2CH3 (2) (CH3)3CCH2CH2CH3 1,1,1-三甲基丁烷;2,2-二甲基戊烷。 (3) CH3CHCH2CH2CH3 2-异丙基戊烷;2,3-二甲基己烷。 CHCH3 CH3 (4) CH3 CH3CH2CCH2CH3 3-二甲基戊烷;3,3-二甲基戊烷。 CH3 (5) CH3 CH2C-CH2CHCH2CH3 2,2,3-三甲基己烷; 2,2,4-三甲基己烷。 CH CH 3 3 习题2
Cl
4.经元素分析,某化合物的实验式为CH,分子量测定 得78,请写出该化合物的分子式。 解:实验式量为13;则可得到分子式与实验式之比: 78/13=6。 因此,得到该化合物的分子式为:C6H6。 5.指出下列化合物哪些可以通过氢键缔合?那些虽不能 缔合,但能与水形成氢键?哪些既不能缔合又不能与水 形成氢键? (1)、(5)、(8)属于1;(2)、(3)、(7)属于2;(4)、(6)属于3
习题1
习题1
6.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沸点高低(不查表)。 (1)C7H16<C8H18;(2)C2H5Cl<C2H5Br; (3)C6H5-CH2CH3<C6H5-CHO;(4)CH3OCH3<CH3CH2OH; (5)CH3CH2CH2CH2CH2CH3>(CH3)2CHCH(CH3)CH2CH3。 7.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的水溶性大小。 (1)C2H5OH>C6H5OH;(2)C4H9OH>C4H9Cl; (3)CH3OCH3>CH3CH3;(4)C17H35COOH<C17H35COO+Na-; (5)C6H6(OH)6>C6H11OH。 8.CH2=CH2+H2 Ni CH3-CH3;Δ H=? 解:根据C=Cπ键和H-H键的断裂所需能量与生成两个C-H 键所释放出的能量进行计算。 9.指出下列酸碱反应中的共轭酸碱对,说明每个反应的 平衡方向。 (1) CH3COOH+NaHCO3=CH3COONa+H2CO3;→向右 A1 B2 B1 A2 (2) CH3COOH+H2O=CH3COO-+H3O;→向右 A1 B2 B1 A2

大学有机化学二课后题答案

大学有机化学二课后题答案

第二章 饱和脂肪烃2.1 用系统命名法(如果可能的话,同时用普通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并指出(c)和(d) 中各碳原子的级数。

a.CH 3(CH 2)3CH(CH 2)3CH 3C(CH 3)22CH(CH 3)2 b.C H C H CH H C H HC H CHHc.CH 322CH 3)2CH 23d.CH 3CH 2CHCH 2CH 3CHCH CH 2CH 2CH 3CH 3CH 3e.C CH 3H 3C CH 3Hf.(CH 3)4Cg.CH 3CHCH 2CH 32H 5h.(CH 3)2CHCH 2CH 2CH(C 2H 5)21。

答案:a. 2,4,4-三甲基-5-正丁基壬烷 5-butyl -2,4,4-trimethylnonane b. 正己 烷 hexane c. 3,3-二乙基戊烷 3,3-diethylpentane d. 3-甲基-5-异丙基辛烷 5-isopropyl -3-methyloctane e. 2-甲基丙烷(异丁烷)2-methylpropane (iso-butane) f. 2,2-二甲基丙烷(新戊烷) 2,2-dimethylpropane (neopentane) g. 3-甲基戊烷 3-methylpentane h. 2-甲基-5-乙基庚烷 5-ethyl -2-methylheptane 2.2 下列各结构式共代表几种化合物?用系统命名法命名。

a.CH 3CHCH 32CH3CH 3CH 3 b.CH 3CH3CH 2CHCH 3CH CH 3CH 3c.CH 3CH 3CH CH 3CH 3CH CH 3CH 3d.CH 3CHCH 2CHCH 3CH 3CH H 3CCH 3e.CH 3CH CH CH 2CH CH 3CH 333f.CH 3CH CH 3CH CH3CH 3CHCH 33答案:a =b = d = e 为2,3,5-三甲基己烷c = f为2,3,4,5-四甲基己烷2.3 写出下列各化合物的结构式,假如某个名称违反系统命名原则,予以更正。

有机化学不饱和脂肪烃

有机化学不饱和脂肪烃
即由一个 s 轨道与两个 p 轨道进行杂化,形成三个完全等同
的 sp2杂化轨道。三个sp2 杂化轨道的轴在一个平面上,键角
120°,剩余的一个 p 轨道保持原状,垂直于sp2 杂化轨道平面
2p — — — 2p — — —

量 2s —
2s —
1s —
1s —
基态
激发态

———
sp2杂化态
Organic Chemistry
a C
b
a C
b
a C
b
a C
d
a C
b
d C
e
a C
a
b C
d
存在几何异构现象
Organic Chemistry
无几何异构现象
Chapter 3 不饱和脂肪烃
Organic Chemistry
④ 顺反异构的表示: 当两个双键碳上没有共同基团时,以顺反表示构型有困难,则用 Z(同)、E(对)来表示,即分别将双键碳原子上的两个原子或 基团按次序规则定出较优基团,如果较优基团在同侧,则以“ Z ” 表示;在异侧则以“ E ”表示
3
H
H3C1 C
2
H
Cl
C
2
C1 H3
(Z)—2—氯—2—戊烯
H
C
4
C
3
H
C6 H3 C
5
H
(2Z,4E)—2,4—己二烯
Organic Chemistry
Chapter 3 不饱和脂肪烃
⑤ 顺反异构体的数目
Organic Chemistry
Organic Chemistry
Chapter 3 不饱和脂肪烃
Chapter 3 不饱和脂肪烃

烃基饱和和不饱和

烃基饱和和不饱和

烃基饱和和不饱和
烃基饱和和不饱和是有机化学中的两个常见概念。

烃是指仅由碳氢元素构成的化合物,其中碳氢键是主要的键类型。

烃可以分为两类:饱和烃和不饱和烃。

饱和烃,也称为脂肪烃,是指分子中所有碳原子都与最大数量的氢原子相连。

这意味着它们没有任何双键或环状结构。

最常见的饱和烃是烷烃,其中所有碳原子都是以单键链接的。

例如,甲烷(CH4)、乙烷(C2H6)和丙烷(C3H8)都是饱和烃。

饱和烃通常是液体或固体,在常温下很少存在气态。

不饱和烃是指分子中存在一个或多个碳-碳双键或环状结构。

不饱和烃分为两类:烯烃和炔烃。

烯烃是指分子中至少有一个碳-碳双键,而炔烃则是指分子中至少有一个碳-碳三键。

例如,乙烯(C2H4)和丙烯(C3H6)是烯烃,而乙炔(C2H2)是炔烃。

不饱和烃通常是气态,在常温下很少存在液态或固态。

在化学反应中,烃基的饱和或不饱和性质会对反应的类型和速率产生影响。

例如,饱和烃更难被氧化,因此烷烃的燃烧反应需要更高的温度和氧气浓度。

另一方面,不饱和烃的双键或三键更容易参与化学反应,如加成反应和聚合反应。

总之,烃基的饱和和不饱和性质对于有机化学的研究和实际应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这些概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烃化合物的性质和反应行为。

- 1 -。

脂肪烃基化学式

脂肪烃基化学式

脂肪烃基化学式
脂肪烃是一类重要的有机化合物,由碳和氢元素组成,具有一定的结构特征和化学性质。

脂肪烃可以分为饱和脂肪烃和不饱和脂肪烃两大类。

饱和脂肪烃的化学式一般为CnH2n+2,其中n为大于等于1的整数。

饱和脂肪烃中的碳原子通过单键连接,每个碳原子周围都被饱和地包围着氢原子。

这种结构使得饱和脂肪烃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惰性,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

常见的饱和脂肪烃有甲烷、乙烷、丙烷等。

不饱和脂肪烃的化学式一般为CnH2n,其中n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不饱和脂肪烃中的碳原子之间存在双键或者三键连接,使得分子结构具有较大的活性。

不饱和脂肪烃可以进一步分为单不饱和脂肪烃和多不饱和脂肪烃两类。

单不饱和脂肪烃中只有一个碳碳双键,如乙烯;而多不饱和脂肪烃中则存在多个碳碳双键或者三键,如丙烯酸。

脂肪烃在自然界中广泛存在,是很多生物体的主要组成部分。

比如,动物脂肪中主要含有饱和脂肪烃,而植物脂肪中则主要含有不饱和脂肪烃。

脂肪烃在生物体中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既能提供能量,又能作为体内重要物质的合成原料。

脂肪烃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饱和脂肪烃常用作燃料或润滑剂,
如石油和天然气中的烷烃类化合物。

不饱和脂肪烃则常用于化工领域,如合成树脂、塑料和橡胶等。

此外,脂肪烃还可以用于制备表面活性剂、染料和医药中间体等。

脂肪烃的化学式揭示了其分子结构和元素组成,但真正了解脂肪烃的性质和应用需要深入研究和实践。

通过不断的科学探索和创新,人类可以更好地利用脂肪烃这一宝贵的化学资源,为社会和人类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激发
2PX 2PY 2PZ
2S
激发态
SP2杂 化
2PZ SP2 SP2 SP2
2)炔烃
C—C σ SP—SP
C≡C
C—C π1 Py —Py
C—C π2 PZ —Pz
键长 0.120nm;键能 835KJ/mol
π 1⊥ π2
乙炔键角 1800
SP杂化
2PX 2PY 2PZ 2S 基态
激发
2PX 2PY 2PZ
CH3—CH2—C=CH2
2—甲基—1—丁烯 CH3
CH3—CH—CH =CH2 CH3
3—甲基—1—丁烯
2 顺反异构体
若d>c>b>a,当双键C1 上的较优基团与C2上的 较优基团处于碳碳双键 同侧时(以双键方向为 中心轴),这种结构称 为Z式;反之,较优基 团处于碳碳双键异侧的 称为E式。
a C
80%
马氏规律:不对称烯烃与卤化氢加成时,试
剂中的氢原子(或带正电荷部分)主要是加到
含氢较多的烯碳原子上,试剂中的卤原子(或
带负电荷的部分)加到含氢较少的烯碳上。
HI>HBr>HCl>HF
过氧化物条件下与HBr的反马氏加成
在过氧化物(如H2O2、R—O—O—R)存在下, 不对称烯烃与HBr加成不遵守马氏规则。
第 三 章 烯烃、炔烃、二烯烃
• 烯烃、炔烃 • 烯烃、炔烃的结构 • 同分异构、命名 • 性质 • 二烯烃 • 概念及分类、命名、结构 • 性质 • 萜类化合物
第一节 烯、炔烃
一 烯、炔烃的结构
1)烯烃
C=C SP2杂化
C—C σ SP2—SP2 C—C π PZ —Pz
sp2杂化
2PX 2PY 2PZ 2S 基态
C H 3 C H 2C H 3
C H 3C C C HC H 2C HC H C H C H 3
6-甲基-4-乙基-2-壬烯-7-炔
CH3—CH=CH—C ≡CH 3-戊烯-1-炔
2)对于环烯 以双键的位置为最小,若取代基处于第1、2 位,照顾较小取代基为最小编号。
CH3
3 2
1
3-甲基环己烯
2 C2H5 1 CH3
b
a C
b
c C
d
d C
c
“Z、E”和“顺反”标记的关系——没有必然联 系
Z、E法:适用于所有的顺反异构体(较优基团)
顺反法:适用于两个双键碳上连有相同的基团
Cl
H
C=C
顺- 2-氯-2-丁烯
CH3
CH3 E- 2-氯-2-丁烯
Cl
H
C=C
Z-1-氯-1-溴- 1-丁烯
Br
CH2 CH3
3 烯炔的命名
(一)命名的步骤
1)选含C =C或C ≡ C的最长碳键作为主链,母体名 称为相应的某烯、炔。
2)从距离不饱和键的最近一端进行编号,根据它们所 处的位置称为某烯或某炔。 3) 如有顺反异构,在名称前加上顺或反, Z或E。 4)正确书写
(二)常用的不饱和烃基
CH2 =CH— CH3CH =CH—
乙烯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 C H 3C H C H 2 H B r有 过 日 氧 光 化 或 物 C H 3 C H 2C H 2 B r
+ C H 3 C HC H 2 H B r
C H 3 C HC H 3 B r
1)链的引发 R O O R
2 R O H B r R O H B r
2)链的增长
R C H C H 2 B r
四 烯烃和炔烃化学性质
(一 )亲电加成反应
1 卤化
CC
X2
XX
溴的四氯化碳
CC
溶液或溴水
XX
CC
X2
CC
XX
C H 2 = C H C H 2CC H B r2 C H 2 C HC H 2CC H B r B r
2与卤化氢反应
CH3CH CHCH3+HBr
CH3CH CHCH3 H Br
20%
C3HC2HCH C2H +B2r H2O C3HC2HCH C2H
OH Br
C3HC2HCH C2H +HOBr
C3HC2HCH C2H OH Br
5、与水加成(H+)
C H 3 C HC H 2 H 2 OH C H 3 C HC H 3
HC
CH
H2OHgSO4 H2SO4
CH2
O H
CH
CH3
R C H C H 2B r R C H 2B rC H 2
H B r R C H 2C H 2B r B r R C H 2B rC H 3


3)链的终止
B r B r
B r2
2RCHCH2Br
RCHCH2Br
RCHCH2Br
RCHCH2Br Br
RCH CH2Br
Br
3、与硫酸的加成
4、与HOX加成
CH
OH
O
烯醇式与酮式的互变异构
O
C C OH
CC
H
C CH+ H2O HH2gSSO44O
O
C CH 3
6 催化氢化
CH2
CH2+
H2
Ni T.P
CH CH+ H2 TN.iPCH2
CH3CH3 Ni
CH2 T.P
OH
CH
CH2
CH3CH3
(二)亲电加成反应历程
1、常见的亲电试剂: H+、X+ 、NO2+ 、R+ 、ZnCl2、FeCl3 常见的亲核试剂:
2S
激发态
SP杂化
SP SP
2Py2PZ
二、烯、炔的异构现象及命名 1.构造异构、官能团位置异构 戊炔 HC≡C—CH2—CH2CH3
HC≡C—CH—CH3 CH3
HC—C≡C—CH2— CH3
CH3—CH2—CH=CH2 1—丁烯 CH3—CH=CH—CH3 2—丁烯 CH3—CH2—CH2—CH=CH2 1—戊烯
C
CH3
CH3
(2E,4Z)-3-甲基-2,4-己二烯
(三)特殊的烯烃命名
• 1)烯炔命名 • 选含“C=C” 和“C≡C”最长链为主链,若分子中
“C=C” 和“C≡C”的位置对称,以双键编号最小, 以炔为母体;若“C=C” 和“C≡C”的位置不对称, 从官能团距链端最近一端开始编号。
CH2=CH—C≡CH 1-丁烯-3-炔
丙烯基(烯碳上去掉一个H)
CH2 =CH—CH2—
烯丙基
CH3 CH3 CH3CH CH CH C CH3
CH2CH3
4,5,5—三甲基—2—庚烯
E-3-甲基-4-异丙基-3-庚烯
H
C Br
CH3
C Cl
Z—2—氯—1—溴丙烯
Z—1-bromo-2-chloropropene
H
H
H C
CH3
CC
1-甲基-2-乙基环己烯
CH3
3-甲基-5-氯环戊烯
Cl
3)炔烃的衍生物命名 乙烯基乙炔 CH2=CH—C ≡CH
CH3 CH3—C—2 C≡CH1
CH3 叔丁基乙炔
CH3CHC≡CH
CH3 异丙基乙炔 3-甲基-1-丁炔
三 烯烃和炔烃物理性质
物理性质与烷烃相似
在烯烃的顺反构体中,顺式的沸点比反式的大,而 反式的熔点比顺式的大。(?) 烯烃(炔烃)同分异构体的沸点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