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纵卷叶螟的生命周期是多长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摘要】稻纵卷叶螟是稻田中的一种重要害虫,其发生规律和繁殖特点对稻田产量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通过对稻纵卷叶螟的生物特性进行研究,提出了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
这些绿色防控技术包括生物防治、植物抗性和生态调控等方法,具有环保、无毒性、高效性的优势。
结合实践经验和科学研究,本文详细介绍了这些技术的具体操作方法和应用效果。
通过对稻纵卷叶螟的控制和管理提出的建议,可以有效降低害虫对稻田的危害,保障稻米产量和质量。
展望未来的防控方向,可以进一步深化绿色防控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应用,实现稻田害虫的可持续管理和生产。
【关键词】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繁殖特点、绿色防控技术、优势、应用、控制、管理、建议、展望、防控方向。
1. 引言1.1 研究背景稻纵卷叶螟(Scirpophaga incertulas Walker)是水稻上的一种严重危害性害虫,主要以危害水稻为害。
稻纵卷叶螟幼虫在水稻叶片上卷曲并啃食叶片,严重时可导致叶片枯黄、凋萎,甚至死亡,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稻纵卷叶螟以一年多代为害,且发生速度快,繁殖能力强,易发生抗药性等特点,给水稻生产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和繁殖特点,从而为制定采取有效的绿色防控技术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研究这一害虫的生态习性和传播规律,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对稻田的危害程度,为农民提供有效防治措施。
通过介绍和分析绿色防控技术,可以为农作物的生产提供更加环保健康的解决方案,保护生态环境,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质量。
研究目的还在于探讨如何将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相结合,为稻田害虫的防治带来创新思路和方式,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本研究的实施,可以提高人们对稻纵卷叶螟的认识,推动相关领域的科研与技术发展,为农田环境保护和作物产量提高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稻纵卷叶螟是稻田中常见的一种害虫,其发生规律受多种因素影响。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

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与绿色防控技术稻纵卷叶螟是水稻上的一种重要害虫,其主要以稻叶为食,造成叶片卷曲、黄化,严重影响稻穗的光合作用和营养生长,导致产量减少。
为了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需要深入了解其发生规律,并采用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防治。
一、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1. 孳生环境:稻纵卷叶螟主要孳生在稻田中,特别是在温暖潮湿、阳光充足、气候条件适宜的生长季节,其孳生环境对它的发生有重要影响。
2. 生命周期:稻纵卷叶螟的生命周期一般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阶段。
它们在幼虫期主要以稻叶和嫩茎为食,对稻株造成危害。
3. 发生规律:稻纵卷叶螟幼虫主要发生在稻田中,其由卵孵化为幼虫,经过数天至数周的生长发育,然后结蛹羽化成成虫,成虫主要以田间小昆虫、植物汁液等为食。
在发生规律上,稻纵卷叶螟一般在稻田中夏季发生较多,秋季和春季发生较少。
二、绿色防控技术针对稻纵卷叶螟的发生规律,可以采用以下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防治: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昆虫或捕食性昆虫进行生物防治,例如可以引入蚜茧蜂、蚜虫天敌等昆虫,利用它们的捕食和寄生作用控制稻纵卷叶螟的数量。
2. 植物防治:种植一些对稻纵卷叶螟有较强拒绝性或排斥性的植物,如大蒜、草木樨等,来减少该害虫的发生。
3. 生物农药:利用一些对人畜无害的生物农药,如芹菜碱、珊瑚此碱等,进行喷洒防治。
4. 化学防治:采用对环境友好、对非目标生物无害的化学农药进行防治,如苏力微、氟氯氰菊酯等。
5. 生态防治:通过调整农田生态环境,增加有益微生物、控制害虫天敌、减少农药使用等手段进行综合防治。
通过上述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控制稻纵卷叶螟的发生,减少农药残留,减轻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和农民身体健康。
三、加强科学管理除了采用绿色防控技术进行防治外,还需要加强稻田的科学管理,以减少稻纵卷叶螟的发生。
具体措施包括:1. 灌溉管理:合理安排稻田的灌溉,保证稻田中的水分充足,避免积水滞留,减少稻纵卷叶螟的孳生。
《水稻稻纵卷叶螟》课件

防治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问题一
防治不及时,错过最佳 防治时期。
对策一
加强虫情监测,及时发 现并采取防治措施。
问题二
防治方法单一,效果不 佳。
对策二
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如 生物防治、物理防治和 化学防治相结合,提高
防治效果。
提高防治效果的建议
1 2
建议一
加强科研力度,研发新型高效的防治技术和药剂 。
建议二
值。
预警发布
03
通过电视、广播、手机短信等多种方式,及时向农户发布预警
信息,指导农户采取防治措施。
05
稻纵卷叶螟与其他水稻害虫的 关系
与稻飞虱的关系
稻飞虱是稻纵卷叶螟的竞争者,两者 在水稻田中争夺食物和生存空间。
稻飞虱对稻纵卷叶螟的种群数量有一 定的抑制作用,因为稻飞虱会吸取水 稻的汁液,导致水稻生长不良,间接 影响稻纵卷叶螟的繁殖。
防治稻纵卷叶螟的措施包括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农业防治等,需要综合运用各种 手段来有效控制其危害。
06 案例分析与实践经验
成功防治案例
案例一
某地区采用生物防治技术,通过释放赤眼蜂等天敌昆虫,有效控制了稻纵卷叶螟 的种群数量,减少了化学农药的使用量,提高了水稻产量和品质。
案例二
某地区采用灯光诱杀技术,利用稻纵卷叶螟的趋光性,在稻田周边设置黑光灯或 频振式杀虫灯,有效诱杀了大量成虫,降低了虫口密度,减轻了危害程度。
数学模型预测
建立稻纵卷叶螟发生与环境因素之间的数学模型,通过模型预测未 来的发生情况。
专家系统
集合农业专家和科研机构的知识和经验,构建稻纵卷叶螟预测的专 家系统。
预警系统
预警系统架构
01
建立包括数据采集、处理、分析和预警发布等环节的预警系统
水稻“两迁”害虫是指什么害虫,如何防治?

水稻“两迁”害虫是指什么害虫,如何防
治?
水稻“两迁害虫”常在局部地区突然暴发成灾,给生产带来严重损失。
下面我们介绍一下水稻“两迁”害虫是指什么害虫,以及“两迁”害虫的防治方法。
一、水稻“两迁”害虫是指什么
水稻“两迁害虫”,是指稻纵卷叶螟与稻飞虱。
1、稻飞虱属于迁飞性害虫,前期以白背飞虱为主,后期以褐飞虱为主。
在湖北一般危害5代,以3-5代为主害代,6月底至7月初危害早稻,8月中旬开始危害小稻,9月中旬开始危害晚稻。
2、稻纵卷叶螟的幼虫在水稻分蘸期或孕穗、抽穗期取食嫩叶或剑叶,对产量造成影响。
剑叶受害对产量更有直接影响,造成千粒重降低,砒粒率增加。
二、稻纵卷叶螟的防治方法
防治稻纵卷叶螟,应在每百丛水稻有10-15个新卷叶尖时开始施药。
具体防治药剂可选用21%的“山瑞”,亩用量50-70ml;或5%的“锐劲特”,亩用量30-40ml;或48%的乐斯本,亩用量50-70ml,兑水45千克喷雾。
此外,也可用“特杀螟”、“螟虫快杀”等常规杀螟药或“杀螟杆菌”、“bt生绿杀虫剂”等生物菌剂防治。
三、稻飞虱的防治方法
一是应控制水稻后期追肥灌水,尽量做到浅水勤灌,适时晒田,降低田间湿度,防止水稻后期贪青徒长,恶化稻飞虱生存环境。
二是有条件可在稻田放养小鸭,以鸭治虫。
三是化学防治,应抢在稻飞虱大发生前,灌足田水,用“高效大功臣”或“纹虱净”或“绿亨杀杀死”等药对症杀虫剂重喷稻丛基部;水稻生育生期;
也可趁天晴田水落干时,亩用“敌敌畏”300-400ml制成毒土后,于中午气温较高时撒于稻丛基部,薰杀稻飞虱。
一、稻纵卷叶螟

一、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叶螟(以下简称卷叶虫),是水稻主要害虫之一。
每年发生面积早晚稻和中稻55-65万次,占种植面积的65-80%。
每年属中等偏重至大发生程度。
此虫属迁飞性害虫,春季由我国南方或南方以远迁往北方,冬季由北方迁往南方。
成虫依靠气流抬到空中,随着气流远距离迁移。
在南北气流交锋处,形成一个风面,带着下雨迫降下来的成虫就产卵繁殖。
通过放虫试验已证实。
1、卷叶虫的发生规律。
在广西桂北资源,一年可以发生七代,基本上每月可以完成一个世代。
随着气温升高,在26-28天可以完成一代。
F1代成虫在3月底至4月10日,虫量很少。
F2代成虫4月底至5月10日。
F3代成虫在5月底至6月10日,主害代,是早稻重点防治代,虫量最多的一代。
F4代在6月底至7月10日,主要发生在中稻和晚稻秧苗上。
F5代在7月底至8月10日,如果,第五代的虫量比第六代多,是晚稻的主害代,反之第六代为主害代。
F6代在8月底至9月10日。
F7代成虫在9月底至10月10日,产卵孵化出来幼虫,由于晚稻齐穗后叶片老化,不利幼虫卷苞取食。
同时北方气候转冷,迫使成虫往南方迁移。
2、防治对策与方法。
(1)要避免在水稻幼穗分化后偏施、重施氮肥,使叶色浓绿贪青,招致卷叶虫成虫产卵为害。
(2)在防治策略上,早稻主攻第三代。
掌握成虫高峰期,出现后7-10天,使用农药防治。
也就是1-3龄幼虫高峰期,效果最佳。
(3)中稻地区(主要高寒山区),种植中稻面积多。
及晚稻秧苗,主要防治第四代卷叶虫。
秧田面积少,又是过渡到晚稻上的桥梁田。
所以,防治秧苗上的卷叶虫很重要。
(4)防治晚稻上第五代和第六代。
是夺取晚稻丰收的最后一仗。
要看哪一代虫量多,达到防治指标的,就防治那一代卷叶虫。
(5)选择农药:A、每亩用甲胺磷三两。
B、每亩用氧化乐果二两。
C、每亩用杀虫双四两。
D、每亩用喹硫磷二两。
E、每亩用氯氰菊酯1-1.5两。
F、以上几种农药,可以选择一种,均要兑水60公斤喷雾。
二、稻飞虱稻飞虱是资源县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早晚稻发生面积达50-60万亩(次),占种植面积的60-75%,每年属中等偏重至大发生程度。
水稻卷叶螟特效杀虫剂,什么时候防治效果好

水稻卷叶螟特效杀虫剂,什么时候防治效果好1、1-2龄幼虫发生高峰期时,每亩地使用150g的25%杀虫双水剂兑水37.5-50kg稀释喷雾,或在秧苗移栽前,使用25%杀虫双水剂1000倍液浸苗1分钟。
2、每亩地使用50-75g的30%乙酰甲胺磷乳剂或60-75g的50%杀螟松乳剂兑水37.5-60kg稀释喷雾。
一、水稻卷叶螟特效杀虫剂1、在1-2龄幼虫发生高峰期的时候,每亩地使用150g的25%杀虫双水剂兑水37.5-50kg稀释喷雾,或者是兑水5-7.5kg弥雾,也可以在秧苗移栽之前,使用25%杀虫双水剂1000倍液浸苗1分钟(安全间隔期为15天)。
2、每亩地使用25-50g的甲胺磷乳剂兑水37.5-50kg稀释喷雾,既可以防治卷叶螟高龄幼虫,又可以防治黑尾叶蝉(早稻安全间隔期为20天,晚稻安全间隔期为40天)。
3、每亩地使用50-75g的30%乙酰甲胺磷乳剂兑水37.5-60kg稀释喷雾,或者是兑水5kg弥雾。
4、每亩地使用60-75g的50%杀螟松乳剂兑水35-37.5kg稀释喷雾,或兑水7.5kg弥雾(安全间隔期为14天以上)。
5、在1-3龄幼虫盛期的时候,每亩地使用60g的48%毒死蜱乳剂,或100-150g的50%嘧啶氧磷乳剂,或150g的50%巴丹可湿性粉剂,或50-65g的10%氯氰菊酯乳剂,或25g的溴氰菊酯乳剂兑水37.5-50kg稀释喷雾。
6、在2-3龄幼虫盛期的时候,每亩地使用35-40g的80%杀虫单粉剂兑水稀释喷雾,或使用90%晶体敌百虫600倍液进行喷雾。
7、每亩地使/10-30g的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兑水60kg稀释喷雾,持效期大约为30天。
二、水稻卷叶螟什么时候防治效果好1、水稻卷叶螟一般选择在虫卵孵化末期至幼虫低龄期(1-3龄期)的时候进行防治。
因为水稻稻纵卷叶螟幼虫长大后,其表面会覆盖有一层蜡质层,并且会随着虫龄的增加而不断变厚,导致药液不易进入虫体。
2、水稻稻纵卷叶螟的卵期约为3-6天,幼虫期约为15-26天,一共5-7龄(多为5龄),蛹期约为5-8天,羽化后,雌蛾寿命5-17天,雄蛾寿命4-16天。
水稻螟虫知识课件 (培训)

粒粒真不易 滴滴尽威力
作者: 郭小艳
稻/纵/卷叶/螟
粒粒真不易 滴滴尽威力
稻纵卷叶螟的四个虫态
7天
4天
适宜条件下各虫态寿命(26度左右)
作者: 郭小艳
15天
粒粒真不易 滴滴尽威力
7天
预测稻纵卷叶螟的发生
孵化高峰期预测 飞蛾发生高峰日+产卵前期(3天)+卵期(4天)
2龄发生高峰预测 飞蛾发生高峰日+产卵前期(3天)+卵期(4天) +1龄历期(约3天)
作者: 郭小艳
粒粒真不易 滴滴尽威力
不同时期的药剂选择
1、卵孵化高峰期及低龄期(3龄前) 可选药剂:有机磷、菊酯、康宽、垄歌
作者: 郭小艳
粒粒真不易 滴滴尽威力
不同时期的药剂选择
2、虫龄大,危害严重(3龄后) 可选药剂:阿维、甲维盐
作者: 郭小艳
粒粒真不易 滴滴尽威力
施药技术
由于目前防治稻纵卷叶 螟的药剂多为触杀和胃 毒作用,所以施药时一 定要注意均匀周到
作者: 郭小艳
粒粒真不易 滴滴尽威力
稻纵卷叶螟防治药剂
1、有机磷类:三唑磷、辛硫磷、毒死蜱、丙溴磷、乙酰甲 胺磷、喹硫磷、氧化乐果等等
2、菊酯类:功夫、高氯 3、杂环类:氟虫腈、茚虫威 4、生物源类:阿维菌素、甲维盐 5、最新:氯虫苯甲酰胺(康宽)、氟虫双酰胺(垄歌)、氰
氟虫腙(艾法迪)
作者: 郭小艳
作者: 郭小艳
粒粒真不易 滴滴尽威力
一、钻心虫的种类
1、二化螟 2、三化螟 3、大螟
作者: 郭小艳
粒粒真不易 滴滴尽威力
钻心虫的分布及特征比较
பைடு நூலகம்
虫名 分布
水稻螟虫_精品文档

水稻螟虫水稻螟虫是水稻主要的害虫之一,严重危害水稻的生长和产量。
在全球范围内,水稻螟虫的危害已成为重要的农业问题。
本文将介绍水稻螟虫的种类、生命周期、危害以及预防控制方法等内容。
一、水稻螟虫的种类水稻螟虫是一类以水稻为寄主的昆虫,主要包括稻纵卷叶螟、稻纵卷心螟和稻谷盗三种。
稻纵卷叶螟和稻纵卷心螟属于螟蛾科,成虫外形相似,但在翅膀上纹理和颜色上有所不同。
稻谷盗则属于稻小卷蛾科,是水稻产区常见的一种害虫。
二、水稻螟虫的生命周期水稻螟虫的生命周期分为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
幼虫期是水稻螟虫的发育阶段,主要以破坏水稻叶片为食。
在幼虫期,它们会蜕皮多次,经过几个不同的龄期后才会变成蛹。
成虫期是水稻螟虫繁殖和传播的阶段,成虫通过飞翔将卵产在水稻植株上,再次开始一个新的生命周期。
三、水稻螟虫的危害水稻螟虫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叶片损害:水稻螟虫在幼虫期主要以水稻叶片为食,会在叶片上咬出大片的窟窿,严重的话会导致叶片枯黄、凋萎。
2. 鞘膜螟危害:鞘膜螟是一种以幼嫩水稻茎鞘为食的害虫,会导致水稻鞘膜变黄、穿孔,严重的话会导致水稻植株生长不良。
3. 空心心螟危害:空心心螟是一种以水稻穗粒为食的害虫,会导致水稻穗粒成熟度降低,产量减少。
四、水稻螟虫的预防控制方法为了有效地防治水稻螟虫的危害,有以下几种预防控制方法:1. 生物防治:利用天敌对水稻螟虫进行防治是一种环保且有效的方法。
一些昆虫如蚂蚁、蜻蜓、寄生蜂等是水稻螟虫的天敌,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轻水稻螟虫的危害。
2. 防治剂的使用:化学防治是一种常用的方法。
使用合适的农药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螟虫的数量。
然而,农药使用过量可能会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使用农药的时候要注意使用剂量和方法。
3. 种植抗虫品种:选择抗虫品种进行种植是一种有效的防治方法。
通过选育和选择适应性强、抗虫性好的水稻品种,可以降低水稻螟虫对作物的危害。
4. 田间管理:良好的田间管理能够有效地减少水稻螟虫的繁殖和传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稻纵卷叶螟的生命周期是多长
稻纵卷叶螟每雌产卵量40~50粒,最多150粒秋季,成虫随季风回迁到南方进行繁殖,以幼虫和蛹越冬。
在山东可残留少量虫源,每年5—7月成虫从南方大量迁来成为主要虫源,在稻田内发生4—5代,常年各代幼虫为害盛期:一代6月上中旬;二代7月上中旬;三代8月上中旬;四代在9月上中旬;五代在10月中旬。
生产上1、5代虫量少,一般以2、3代发生为害重。
成虫白天在稻田里栖息,遇惊即飞起,但飞不远,夜晚活动、交配,把卵产在稻叶的正面或背面,单粒居多,少数2—3粒串生在一起,成虫有趋光性和趋向嫩绿稻田产卵的习性,喜欢吸食蚜虫分泌的蜜露和花蜜。
卵期3—6天,幼虫期15—26天,共5龄,一龄幼虫不结苞;二龄时爬至叶尖处,吐丝缀卷叶尖或近叶尖的叶缘,即“卷尖期”;三龄幼虫纵卷叶片,形成明显的束腰状虫苞,即“束叶期”;3龄后食量增加,虫苞膨大,进入4—5龄频繁转苞为害,被害虫苞呈枯白色,整个稻田白叶累累。
幼虫活泼,剥开虫苞查虫时,迅速向后退缩或翻落地面。
老熟幼虫多爬至稻丛基部,在无效分蘖的小叶或枯黄叶片上吐丝结成紧密的小苞,在苞内化蛹,蛹多在叶鞘处或位于株间或地表枯叶薄茧中。
蛹期5—8氏,雌蛾产卵前期3—12天,雌蛾寿命5—17天,雄蛾4—16天。
该虫喜温暖、高湿。
气温22一28℃,相对湿度高于80%利于成虫卵巢发育、交配、产卵和卵的孵化及初孵幼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