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标人如何避免和应对质疑

招标人如何避免和应对质疑
招标人如何避免和应对质疑

招标人如何避免和应对质疑

【摘要】招投标过程中,当投标人认为招标活动过程与结果触犯自身合法利益时,可根据法律赋予的权利进行质疑。对出现的质疑事件,辨析其有效性及采取合理应对措施,是招标人需要面对的重要课题,也是招标人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关键词】招投标;有效质疑;应对

质疑是招投活动的组成部分,是投标人维护自身权益的重要渠道,是一种正常的市场行为。提高招投标活动的工作效率,招标人应加强自身工作质量,对质疑事件合理应对,保障招标项目顺利进行。

一般情况下,投标人提出的质疑可分为两大类:对招标文件质疑,认为招标文件有歧视性、排他性或其他不合理的条款等;对招标结果质疑,认为评标委员会未严格按照招标文件规定的方法进行公正评分等。

一、质疑的产生

1.对招标文件产生的质疑

1.1对具体约定条款理解存疑。招标文件信息量大,不同投标人站在不同角度可能产生不一样的理解。投标人对法律法规、招标文件约定、项目背景、开评标细节等情况的理

解、推断与实际发生偏差,对反映整个项目全面信息未完全掌握,需通过质疑的方式消除自身疑虑。

1.2对文件补遗提出异议。因为招标实际需要对招标文件进行的补遗答疑,如资格条件变化、评分变化、业绩要求等,投标人可能认为此类行为人为地设定、提高了门槛。

2.对招标过程的质疑

招标活动本身存在问题。实际工作中,主要表现在招标文件对资格条件设置、发放时间要求、操作流程等方面的约定,与法律法规存在偏差,在某些方面未严格执行。

3.对招标结果的质疑

3.1中标人自身存在问题。如资质、业绩等招标文件中明确约定必须达到的标准要求,中标人存在不满足的情况,或提供了虚假的材料,质疑人通过相关渠道得知后可提出质疑。

3.2无效质疑。质疑人无确无证明材料,评经验对招标过程肆意揣测,以期查证。或因前期已同业主等进行了联系并做了不少努力却未中标,对招标结果不甘心,妄图做最后的争取。

二、质疑的避免及应对

1.辨析有效质疑

招标人对质疑采取有效措施,必须首先辨析有效质疑。

1.1对有效质疑人的辨析。质疑的主体应有效。参与投

标人是质疑的主体,法律规定质疑的主体投标人,对某一项目的质疑只能是参加该项目的投标人,这是因为投标投标人与招标文件、招标过程和中标结果有着直接的因果关系。

1.2对质疑内容的辨析。招标人在处理质疑时,需对其提出质疑事项的时间、方式方法、具体内容、证明材料等方面的初步审查,并对此问题是否能发展成为质疑事件进行分析判断,为进一步处置做好准备。处理质疑应重点对其提出的问题进行分析,其提出质疑问题的质量直接影响处理的结果,是招标人重点要把握的环节。

1.3对招标项目的整体辨析。要求招标人对招标项目整个操作程序、流程进行复核审查,对招标文件、投标人标书、开评标资料、专家评委评审意见等材料进行查看、复检,有无缺陷和硬伤,对自身情形的判定,也是对招标人开展质疑投诉问题处理的基础。

1.4对质疑时限的辨析。譬如说招投标网已经公示某项目的中标结果,自公示结果之日起至这以后的七个工作日内,投标人可根据自己权益受到损害的情况向招标人提出书面质疑。在公示之前或者公示期过了之后,招标人的质疑时效便成为过去式,不能再提出任何质疑。

如果根据以上几个方面可以判断该质疑为无效质疑,则无须对投标人作书面回复。

2.质疑的避免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