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小麦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

小麦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
机械化作业技术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实现农业高效化、节省劳动力成本的必要手段。
随着现代农业发展,小麦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逐渐得到推广和普及。
本文就小麦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进行阐述。
一、化肥机械化施肥技术
小麦的肥料施用对于小麦的生长和发育来说至关重要。
化肥机械化施肥技术是一种高效、准确、经济的肥料施用方法,能够提高小麦的吸收利用率,减少肥料浪费。
化肥机械化施肥技术主要包括:肥料海淀粉、肥料喷雾器、肥料喷洒机、肥料压实机等。
在施肥时,应根据小麦的生长需要和土壤肥力情况确定施肥量和施肥方式,避免过量施肥,浪费资源。
二、整地机械化技术
小麦的整地除草对于小麦生长和产量影响很大。
机械化整地技术可以快速、高效地完成小麦的土地耕作。
整地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旋耕机、深松机、犁、禾秆粉碎机等。
在进行整地时,应注意保持土壤的透气性和水分,避免对土壤造成过度伤害。
小麦的播种是小麦生长的关键环节之一,而机械化播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小麦的播种效率和播种质量。
播种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直播机、插秧机、穴播机、自走式种植机等。
在进行播种时,应注意合理控制播种深度和密度,保证小麦的发芽和形成良好的根系。
收割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联合收割机、自行式收割机、脱粒机等。
在进行收割时,应注意收割的时间、割台高度和速度,保证小麦的收割效果。
总之,小麦的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具有高效、快捷、准确、经济的特点,可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品质,也可以减少农民的劳动强度和成本,是实现小麦全面高效生产的必要手段。
小麦大葱轮作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栽培技术Za ip e ijis h u小麦大葱轮作一年两收,基本可以全程机械化操作。
按照本栽培技术操作,即可获得高产高效,全年总利润达66000元/ hm2,很适合当前农业的发展。
山东省郯城县胜利镇地处沂武河冲积平原,土层深厚肥沃,旱涝保收,适宜粮菜生产。
为平衡粮食蔬菜面积并提高作物产量,我们对小麦大葱轮作机械化高产高效栽培技术进行了连续多年探索,已在我镇推广200hm2以上,现将该技术总结如下:1.茬口安排初始地块于10月15日前后播种小麦;另选地块于次年3月底进行大葱育苗;6月10日左右收获小麦;6月20日左右定植大葱;11月中下旬收获大葱,留出大葱育苗地,随即播种小麦,进入下一个循环。
2.小麦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2.1选择品种,机械包衣选择适合当地栽培的小麦良种,在播种前一周进行晒种,然后用杀虫杀菌种衣剂进行种子机械包衣,晾干备播。
2.2免耕机械宽幅播种,种肥同播大葱收获后将地整平,采用免耕宽幅种肥同播种机播种,播量控制在300~375kg/hm2;肥料施用45%三元复合肥750kg/hm2。
2.3苗后田间管理要点2.3.1搞好机械施药化学除草为保证除草效果和下茬作物大葱安全生长,化学除草工作应在年前或年后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
要针对不同草相,科学选用药剂,用自走式喷药机械喷施,除草效果更好。
2.3.2搞好机械追肥,加强肥水管理根据天气和土壤墒情,及时浇好分蘖水、越冬水、起身拔节水和孕穗水。
葱茬麦播种偏晚要早返青肥,宜在2月下旬追施尿素225kg/hm2,以促进小麦分蘖,构建合理群体;在4月中下旬追施尿素150kg/hm2促使穗大粒多。
追肥要用机械条施,以减少用工和提高肥料利用率。
2.3.3搞好病虫害综合防治,即“一喷三防”技术重点防治小麦中后期的各类病虫害。
根据病虫发生情况,科学选用杀虫杀菌剂和优质叶面肥兑水混合喷雾,达到“一喷三防”的效果。
使用自走式喷药机械喷药或使用无人机飞防。
冬小麦的采收机械化技术

冬小麦的采收机械化技术冬小麦是我国重要的农作物之一,采收时采用机械化技术能够提高效率、节约人力成本。
本文将探讨冬小麦的采收机械化技术以及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一、冬小麦采收机械化技术的背景随着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农业机械化已成为农业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冬小麦采收机械化技术的出现,不仅提高了农作物采收效率,还减轻了劳动强度,为农民增加了收入。
二、冬小麦采收机械化的具体技术1. 联合收割机联合收割机是冬小麦采收中最常用的机械设备。
它能够同时完成刈割、脱粒和过筛等工作,大幅度减少劳动力投入和时间成本。
联合收割机的识别能力强,可以根据冬小麦的高度和密度自动调整工作状态,保证了采收的效果。
2. 叉装机叉装机主要用于将割麦机割下的冬小麦装入运输车辆。
它具有灵活性高、工作效率高的特点,可以迅速且有效地将麦束装载到车辆上,同时还能够避免麦秸的交混,保持冬小麦的质量。
3. 自走式麦捆机自走式麦捆机是一种可以将割下的冬小麦进行捆扎并形成麦捆的机械设备。
它能够自动完成麦捆的绑扎、切断和抛离等工作,大大提高了冬小麦的捆扎效率,减少了人力的投入。
三、冬小麦采收机械化技术的应用冬小麦的采收机械化技术在我国的农业生产中得到广泛应用。
它不仅提高了农作物的采收效率,还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为农村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 提高采收效率采用机械化技术可以快速完成冬小麦的采收工作,大大减少了人力投入和时间成本。
相比于传统的人工采收,机械化采收技术更加高效,能够大幅度提高采收效率。
2. 降低劳动强度采用机械化技术能够减少人工的参与,降低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为农民创造了更好的工作环境。
冬小麦采收机械化技术的应用,为农民提供了更好的收入来源,改善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3. 提升冬小麦品质机械化采收技术能够降低麦秸的交混,保持冬小麦的纯度和品质。
同时,机械化采收也能够减少冬小麦颗粒的破碎率,提高产品的原粒含量,增加农民的收益。
四、冬小麦采收机械化技术的发展趋势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进步,冬小麦采收机械化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河南地区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24年1月刊65栽 培 与 种 植河南地区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周丁丁(河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郑州 450000)摘要:该文根据河南地区小麦生产实际,总结了前茬秸秆还田、翻耕整地、播种、镇压、植保、收获小麦秸秆处理等多环节的机械化生产技术,以期提升当地小麦生产的机械化水平,转变传统生产方式,推进小麦生产的现代化进程。
关键词: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秸秆还田;现代农业周丁丁. 河南地区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J]. 农业工程技术,2024,44(1):65~66.小麦生长发育周期较长,传统农业生产方式通常需要大量人力投入,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和农村劳动力外流,劳动力成为影响小麦生长的制约因素。
全程机械化生产可以提高生产效率,缓解劳动力短缺问题,降低生产成本,实现快速、高效、精确作业。
1 前茬机械化秸秆还田河南地区一般采取玉米-小麦种植模式,小麦播种前应做好前茬作物玉米的秸秆还田工作,一般玉米收获的同时完成秸秆还田,还田深度10~15 cm。
选择适合的秸秆还田机械设备,如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粉碎还田机等。
一般秸秆粉碎至≤5 cm,覆盖面积≥90%,覆盖厚度5~8 cm,均匀程度不低于85%2 机械化翻耕整地机械化翻耕常用机械设备有旋耕机、犁耕机、深松机、镇压机等。
根据土壤质地和作物需求确定翻耕深度,一般为20~30 cm [1]。
旋耕适用于土壤较松地块,翻耕速度快;犁耕适用于土壤较紧实地块,翻耕深度较大。
翻耕后整地,应达到土壤松散、无明显坷垃、地面平整标准。
根据土壤湿度、气候条件等因素确定机械化翻耕整地作业时间,一般为秋收后或春耕前。
3 机械化播种3.1 品种选择与处理根据当地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种植制度选择种植品种,通常要求品种具有高产、稳产、抗逆性强、品质好、适宜机械化收割等特性。
当地常用小麦品种主要有豫麦系列如豫麦18、豫麦34、豫麦49等,百农系列如百农4199、百农6099等,周麦系列如周麦18、周麦26等,新麦系列如新麦26、新麦45等。
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一、技术要点1、播前准备。
①小麦品种选择。
《湖北省农业厅秋播主要农作物主导品种公告》确定的小麦品种主要有襄麦25,鄂麦596、襄麦55和郑麦9023等,各地可结合当地生产实际,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
②种子处理。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小麦种子质量应达到: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13%。
提倡选用包衣种子,如购买未经包衣的种子,播前可采用药剂拌种方法进行处理,在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方,每50kg麦种用50%辛硫磷乳油50ml 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ml加20%三唑酮乳油50ml或2%戊唑醇湿拌剂75g放入喷雾器内,加水3kg搅匀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4小时,待麦种晾干后即可播种,也可以单独使用粉锈宁拌种,每公斤麦种用药量为15%粉锈灵2g,但必须干拌,随拌随用。
③田块准备。
如预测播种时墒情不足,应提前灌水造墒。
整地前,按农艺要求施足底肥。
一是秸秆处理。
前茬作物收获后,对田间剩余秸秆进行粉碎还田,要求粉碎后85%以上的秸秆长度≤10cm,且抛撒均匀。
如采用灭茬、旋耕、施肥、播种、覆土(镇压)联合复式机具作业,秸秆留茬高度应≤30cm。
二是旋耕整地。
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土壤含水率应控制在15%~25%,旋耕深浅一致,旋耕深度应达到8cm以上,耕深稳定性≥85%,耕后地表平整度≤5%,碎土率≥50%。
为提高播种质量,提倡播后应及时镇压。
每隔3~4年应深松1次,打破犁底层,深松整地深度一般为35~40cm,稳定性≥80%,土壤膨松度≥40%。
深松后应及时合墒。
三是保护性耕作。
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如田间秸秆覆盖状况或地表平整度影响免耕播种作业质量,应进行秸秆匀撒处理或地表平整,以确保证机械播种质量。
四是耕翻整地。
对上茬作物根茬较硬,没有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区,小麦播种前需进行耕翻整地。
耕翻整地属于重负荷作业,需用大中型拖拉机牵引,其动力大小应根据不同作业耕深、土壤比阻选配。
小麦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

小麦种植全程机械化技术作者:王琪来源:《农民致富之友(上半月)》 2019年第17期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尤其是我国对“三农”重视程度提升,我国小麦生产水平在不断提升,实际的小麦产出量也在持续加大,对于维护我国粮食生产安全起到了非常好的作用。
在科学技术推动下,我国小麦种植生产的机械化水平显著提升,提高了实际的种植生产效率。
本篇文章主要是从小麦种植的层面对机械化技术进行了分析,对于推动小麦生产的机械化具有重要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对于农业生产重视程度显著提升,尤其是2001年之后,中央一号文件都是围绕着“三农”工作展开,这对于深化我国农业生产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机械化生产作业成为了农业生产发展的基本趋势,尤其是小麦机械化播种技术更是成为了农业领域发展的大趋势。
实践证明,依托于先进的机械化技术,可以将小麦种子以最先设定好的深度、粒数、距离、肥量科学的种植到土地当中,不仅节省了作业时间,减轻了对劳动力的依赖,更是提高了小麦的产出量。
新疆,是我国小麦的重要产区,而且小麦也是新疆地区的主要粮食,据统计,小麦实际种植面积在整体的粮食种植当中占到了55%以上,在各级农业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新疆地区的小麦种植机械化水平有了很大提升。
但是,受到以往粗放种植思维的影响,小麦的实际产量还是不高。
1、播种在小麦生长当中的重要性分析新疆地区属于典型的干旱半干旱气候,在春季,气温上升幅度非常大,整体上的冷暖变化非常明显,在秋季,气温下降的幅度也非常大,尤其是冬季,寒冷天气相对漫长,这种气候特点非常适宜小麦的种植,春小麦、冬小麦在所有的小麦种植面积当中分别占比达到了40%、60%。
从2001年开始,我国在中央一号文件出台上,都是围绕着“农业”、“农村”和“农民”展开的,这也推动着各级农业部门对小麦种植生产越来越重视,各地在小麦种植生产上的投入力度在持续加大,农户从小麦种植当中获取的收益也在显著提升,这也很好地激发了农户参与小麦种植的积极性。
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粮油

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粮油小麦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主要包括耕整地、播种、田间管理、收获、秸秆还田等环节的机械化技术。
一、机械化耕整地技术前茬作物收获后及时深翻晒垡,播前进行细耙整地,力争耕透耙透,达到待播要求。
有条件的地方可采用深松代替翻耕,深松深度25~30厘米,以打破犁底层,增强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二、机械化播种技术根据我省农艺栽培要求,小麦播种主要包括保护性耕作技术、全膜覆土穴播技术和宽幅精量播种技术等三种模式。
1.保护性耕作技术采用适量秸秆覆盖地表,将耕作减少到能保证种子发芽即可,同时用药物控制杂草和病虫害。
该技术可减少耕作过程中对土壤风蚀、水蚀,减少作业工序和生产成本,达到节水抗旱保增产效果。
其内容包括秸秆覆盖、免耕播种、以松代翻和化学除草。
秸秆残茬覆盖技术和免耕播种技术是保护性耕作的核心技术,采用小麦免耕播种机或用带状旋耕播种施肥机一次完成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工序的播种作业。
2.全膜覆土穴播小麦机械化技术该技术改传统露地条播为全膜覆盖及膜面覆土,改传统覆膜穴播种植1年为一次覆膜覆土连续种植2~3年,改传统大播量播种为精量播种,改人畜播种为穴播机播种,包括全地面平铺地膜、膜面覆土穴播、留膜免耕多茬种植等三种种植方式。
该技术不仅减少土壤水分蒸发,而且利用播种穴进行集流,实现了降水资源的高效利用,抗旱性能好,增产效率高。
一般采用覆膜覆土施肥穴播机一次完成整地、施肥、覆膜、覆土、穴播等多项作业。
适宜于年降水量在200~450厘米的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川台、塬地、梯田地种植。
3.小麦宽幅精量播种机械化技术该技术采用大中型拖拉机,配套宽幅精量播种机将小麦传统的播幅(1~3厘米)提高到6~12厘米,改传统密集条播为宽播幅种子分散式粒播,使单位面积内定量的麦种分布更均匀、个体发育更健壮,达到穗大、粒多、粒重,实现小麦的高产。
该技术有精准播种、播后镇压、保墒壮苗、沟播沟灌、节水效果明显、抗旱、抗倒伏等农艺与农机融合的优势和特点。
小麦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

小麦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小麦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在全国范围内都有着广泛的种植。
随着农业机械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小麦种植已经实现了全程机械化作业。
全程机械化作业技术大大提高了小麦种植的生产效益和质量,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也为小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一、机械化播种在小麦种植的全程机械化作业中,机械播种是一个重要的环节。
传统的手工播种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而且不利于播种密度的控制和精准排列。
采用机械播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播种效率,减少劳动强度。
机械播种器具有均匀、密实、排列整齐的优势,可以控制好种子的密度和深度,使得播种效果更加理想。
二、机械化施肥小麦在生长期需要及时施肥,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求。
传统的手工施肥效率低,而且很难保证施肥的均匀性,导致部分作物生长发育不良。
而采用机械化施肥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施肥效率,保证施肥的均匀性。
专用的施肥机械可以根据作物的需求和土壤状况,精准地施肥,使得施肥效果更好,也减少了农民的劳动强度。
三、机械化收获小麦的收获一直是农业生产中的重要环节,传统的手工收割效率低下,劳动强度大。
而采用机械化收获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收割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并且可以保证小麦的收割质量。
小麦收获机械可以根据不同的收割条件,调整割台高度和速度,使得小麦的夹获率更高,碎粒率更低,保证了小麦的品质和产量。
四、机械化田间管理在小麦种植的全程机械化作业中,还有很多其他的田间管理工作需要机械化操作,比如除草、翻耕、灌溉等。
这些工作如果采用传统的手工或者畜力操作,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劳动强度大。
而机械化田间管理技术则可以大大提高工作效率,减少劳动强度,并且可以保证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比如采用拖拉机配合喷灌设备进行灌溉,可以在短时间内完成较大面积的灌溉工作,保证作物的水分需求。
五、机械化农事服务除了农作物自身的种植管理工作外,还有一些与农作物种植相关的农事服务工作也可以实现机械化。
比如农机合作社提供的农机服务、农田管理服务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一、技术要点1、播前准备。
①小麦品种选择。
《湖北省农业厅秋播主要农作物主导品种公告》确定的小麦品种主要有襄麦25,鄂麦596、襄麦55和郑麦9023等,各地可结合当地生产实际,选用适宜当地种植的小麦品种。
②种子处理。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小麦种子质量应达到: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85%、水分≤13%。
提倡选用包衣种子,如购买未经包衣的种子,播前可采用药剂拌种方法进行处理,在地下害虫危害严重的地方,每50kg麦种用50%辛硫磷乳油50ml或40%甲基异柳磷乳油50ml加20%三唑酮乳油50ml或2%戊唑醇湿拌剂75g放入喷雾器内,加水3kg搅匀边喷边拌,拌后堆闷3~4小时,待麦种晾干后即可播种,也可以单独使用粉锈宁拌种,每公斤麦种用药量为15%粉锈灵2g,但必须干拌,随拌随用。
③田块准备。
如预测播种时墒情不足,应提前灌水造墒。
整地前,按农艺要求施足底肥。
一是秸秆处理。
前茬作物收获后,对田间剩余秸秆进行粉碎还田,要求粉碎后85%以上的秸秆长度≤10cm,且抛撒均匀。
如采用灭茬、旋耕、施肥、播种、覆土(镇压)联合复式机具作业,秸秆留茬高度应≤30cm。
二是旋耕整地。
适宜机械化作业的土壤含水率应控制在15%~25%,旋耕深浅一致,旋耕深度应达到8cm以上,耕深稳定性≥85%,耕后地表平整度≤5%,碎土率≥50%。
为提高播种质量,提倡播后应及时镇压。
每隔3~4年应深松1次,打破犁底层,深松整地深度一般为35~40cm,稳定性≥80%,土壤膨松度≥40%。
深松后应及时合墒。
三是保护性耕作。
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如田间秸秆覆盖状况或地表平整度影响免耕播种作业质量,应进行秸秆匀撒处理或地表平整,以确保证机械播种质量。
四是耕翻整地。
对上茬作物根茬较硬,没有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区,小麦播种前需进行耕翻整地。
耕翻整地属于重负荷作业,需用大中型拖拉机牵引,其动力大小应根据不同作业耕深、土壤比阻选配。
整地质量要求:耕深≥20cm,深浅一致,无重耕或漏耕,耕深及耕宽变异系数≤10%。
犁沟平直,沟底平整,垡块翻转良好、扣实,以掩埋杂草、肥料和残茬。
耕翻后应及时进行整地作业,要求土壤散碎良好,地表平整,满足播种要求。
品种类型、土壤墒情确定适宜播期。
根据气候、①适期播种。
、机械播种。
2.我区小麦适宜播期为10月15~25日。
具体确定小麦播种适期时,还要考虑麦田的土壤类型、土壤墒情和安全越冬情况等,旱地小麦可在适宜播种期前后抢墒播种。
②适量播种。
稻茬小麦每亩基本苗应保证在18万~20万之间,正常情况下每亩播种量。
但应根据播种时土壤墒情、整地质量、土壤质地和种子发芽率等情况适当增减。
在干旱年份和晚播条件下,应适当增加播种量,但也要避免盲目加大播种量,导致基本苗过多。
③提高播种质量。
采用机械化播种技术一次性完成施肥、播种、镇压等复式作业,播种深度为3~5cm,要求播量精确、下种均匀,无漏(重)播,覆土均匀严密,播后镇压效果良好(如土壤湿度较大或粘重土壤,亦可不需镇压)。
实行保护性耕作的地块,播种时应保证种子与土壤接触良好。
调整播量时,应考虑药剂拌种导致种子重量增加的因素。
④播种机具选型。
根据当地农业生产实际和农艺要求,提倡选用带有镇压装置的播种机具,一次性完成灭茬、旋耕、施肥、播种、覆土(镇压)等复式作业。
其中,少(免)耕播种机应具有较强的秸秆防堵能力,施肥机构的排肥能力应达到50-60 kg /亩以上。
3、田间管理。
①冬前管理。
一是查苗补苗。
出苗后应及时查苗,发现漏播应及时浸种催芽补种。
二是苗期病虫草害防治。
根据病虫草害发生情况选用适合的药剂及用量,按照机械化高效植保技术操作规程进行防治作业。
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喷杆式喷雾机进行均匀喷洒,要做到不漏喷、不重喷、无滴漏,以防出现药害。
三是冬前促弱控旺。
在小麦3叶期前后,对基肥不足、麦苗瘦弱、群体不足田块,根据苗情,适量追施平衡肥,每亩追施尿素3~5 kg。
播种出苗过早,或因冬前气温过高常导致小麦年前旺长,如小麦11月下旬主茎已发生5~6片叶,越冬期有可能拔节,越冬或春季有可能受冻。
对这类旺苗麦田,可采取冬前中耕镇压2~3次。
②春季管理。
一是化学除草。
对冬前除草效果不好或未及时化除的麦田,待气温回升后要及时进行化学除草。
以禾本科杂草为主的田块可亩用%骠马50ml,以阔叶类杂草为主的田块可亩用75%苯黄隆(巨星)1g,两类杂草混生的田块,则可兼用上述两种除草剂。
二是追施拔节肥。
普施拔节肥是鄂北地区春季小麦管理的重点。
追肥时间一般掌握在群体叶色退淡,小分蘖开始死亡,分蘖高峰己过,基部第一节间定长时施用。
群体偏大、苗情偏旺的延迟到拔节后期至旗叶露尖时施用。
拔节肥施氮量为总施氮量的30%左。
三是清沟排渍。
春季雨水较多,应注意清好10kg右,每亩可看苗追施尿素~“三沟”,防止渍害。
做到沟直底平,沟沟相通,雨住田干,雨天排明水,晴天排暗水。
雨后及时清沟排渍。
四是控旺防倒。
在拔节前,对群体较大,长势较旺的麦田及抗倒伏能力差的品种,可用壮丰安进行化控,防止倒伏。
每亩壮丰安用量为30~40ml、兑水25~30kg进行叶面喷施。
五是病虫害防治。
坚持“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控策略,重点防治小麦条锈病、赤霉病、白粉病和纹枯病。
在小麦生产中后期搞好“一喷三防”,应加强植保机械化作业指导与服务,根据植保部门的预测预报,选择适宜的药剂和施药时间;在植保机具选择上,可采用机动喷雾机、背负式喷雾喷粉机、电动喷雾机、农业航空植保等机具;机械化植保作业应符合喷雾机(器)作业质量、喷雾器安全施药技术规范等方面的要求。
4、机械收获。
目前小麦联合收割机型号较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
为提高下茬作物的播种出苗质量,要求小麦联合收割机带有秸秆粉碎及抛洒装置,确保秸秆均匀分布地表。
收获时间应掌握在蜡熟末期,同时做到割茬高度≤15cm,收割损失率≤2%。
作业后,收割机应及时清仓,防止病虫害跨地区传播。
二、适宜区域适用于郧阳区小麦产区。
三、注意事项1、作业前应检查机具技术状况,查看机具各装置是否连接牢固,转动部件是否灵活,传动部件是否可靠,润滑状况是否良好,悬挂升降装置是否灵敏可靠。
播种机播种量及施肥量调整准确,各行均匀。
植保机具作业后要妥善处理残留药液,彻底清洗施药器械,防止污染水源和农田。
2、应加强对农机手的操作培训,提高农机手田间操作农机具的能力和水平。
3、预计效益。
亩平增加产量50公斤以上,增幅10%以上。
省工节本增收费150元以上。
四、小麦生产机械化的主要环节包括耕整、播种、喷灌、收获、秸秆还田等机械化技术。
技术要点:1、小麦机械耕整:机械耕整要选用耕整犁和深松机,配套动力应为千瓦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机。
要求犁体能实现上翻下松,碎土性能良好。
深松最好采用.全方位深松机或凿铲式深松机,禁止用旋耕机以旋代耕。
耕深23-25厘米,打破犁底层,不漏耕、不重耕。
耕后用圆盘耙或旋耕机耙透耙细,无明暗坷垃,达到上松下实;哇播地区作哇后细平,保证浇水均匀,不冲不淤。
有条件时用鼠洞犁或深松机隔年深松,以破除犁底层,增加土壤蓄水保墒能力。
提倡采用犁底施肥机械,一次完成耕作和施肥过程。
耕作时间上,一年两作地区小麦、玉米倒茬时间紧,应在玉米收获后抓紧进行。
播种春小麦地区,耕整最好在深秋初冬进行,以促进土壤熟化,积蓄雨雪,保墒蓄水。
2、小麦机械播种:机械播种应根据各地播种习惯选用播种施肥联合作业机、精少量播种机、精播机、沟播机等。
播种机配套动力一般选用千瓦的小四轮拖拉机。
种植规格,一般应适当扩大畦宽,配合机械收获的要求, 厢宽以米为宜。
可采用等行距或大小行种植,平均行距为23-26厘米为宜。
适时播种,抗寒性强的冬性品种在日平均气温18-16℃时播种,抗寒性一般的半冬性品种在16-14℃时播种。
地力水平高、播期适宜而偏早的,栽培技术水平高的可取低限,按种子发芽率、千粒重和田间出苗率计算播种量。
要重视播种机的质量,严格掌握播种行进速度适宜(每小时5公里),严格掌握播种深度为3-5厘米,要求播量精确,行距一致,下种均匀,深浅一致,不漏播,不重播,播后覆土严密、深浅一致,地头地边播种整齐。
3、小麦机械灌溉:灌溉宜采用节水灌溉方式,所用设备包括软管牵引绞盘式和钢索牵引绞盘式移动喷灌机以及固定式喷灌机等。
4、小麦机械收获:采用小麦联合收获机收获。
目前小麦联合收获机型号较多,各地可根据实际情况选用,购买播种机和联合收获机时,要注意联合收获机割幅与播种机播幅的配合。
收获时间应掌握在蜡熟未期。
测定结果表明,蜡熟中期至蜡熟末期千粒重仍在增加,在蜡熟末期收获,籽粒的千粒重最高,此时,籽粒的营养品质和加工品质也最优。
小麦蜡熟末期的长相为植株茎秆全部黄色,叶片枯黄,茎秆尚有弹性,籽粒含水率22%左右,籽粒颜色接近本品种固有光泽、籽粒较为坚硬。
小麦秸秆还田,培肥地力。
玉米套种地区小麦收获后,将秸秆喷洒在田间,利于保墒和培肥地力。
玉米直播地区可以采用玉米贴茬直播机直接播种,但根据当地种植习惯,也可以用秸秆还田机粉碎秸秆、旋耕后播种下季作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