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玉米保护性耕作与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

玉米保护性耕作与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玉米是世界上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
为了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玉米保护性耕作与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应运而生。
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实现玉米的高产高效稳产。
本文将从玉米保护性耕作和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1. 理念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是在减少土地耕作方式的基础上,采取综合措施,保护土壤和环境,提高土壤肥力和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
其核心理念是减少土地耕作,保持土壤有机质和微生物的生物量,改善土壤结构,避免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2. 方法(1) 优化耕作方式:采用深翻耕、刀耕刀插等方式,减少土地耕作深度和频次,保持土壤结构和有机质。
(2) 覆盖作物秸秆:将玉米秸秆等农作物残留物还田,覆盖在土壤表面,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增加土壤有机质。
(3) 种植绿肥作物:在玉米轮作间隙,种植绿肥作物,如豆科植物、禾本科植物等,可以增加土壤有机质,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养分含量。
(4) 合理施肥:通过土壤测试,精确施肥,合理利用有机肥和矿质肥,提高施肥利用率,降低农药残留和环境污染。
3. 应用玉米保护性耕作技术已广泛应用于我国的玉米种植生产中,通过科学的管理和技术手段,可以提高玉米产量和品质,保护土壤和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二、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1. 原理玉米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是利用机械化设备和工具,实现玉米种子的整地、播种、施肥、翻地等全过程自动化和智能化。
其原理是通过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降低劳动强度和成本,实现玉米种植的精细化和高效化。
2. 方法(1) 选用适宜机械化设备:选用适宜的拖拉机、播种机、施肥机、犁耙等机械化设备,提高作业效率和质量。
(2) 完善机械化操作流程:按照玉米种植的不同阶段,完善机械化操作流程,实现整地、播种、施肥、翻地等作业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玉米是世界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它被广泛用作人类和动物的食物,以及工业原料。
随着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玉米生产也在不断提高,其中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应用对提高玉米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播种阶段在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中,播种是玉米种植的第一步。
传统的播种方法是人工播种,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出错。
而采用机械化播种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播种效率和准确性。
机械化播种技术主要包括玉米播种机和玉米种子处理技术。
玉米播种机采用了先进的技术,可以一次性完成播种和施肥,大大提高了播种的效率和准确性。
而玉米种子处理技术则可以提高种子的萌发率,从而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二、田间管理阶段在田间管理阶段,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主要包括植保机械和施肥机械。
传统的农作物管理方式是通过人工除草和施肥,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对农民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威胁。
采用机械化植保技术可以大大提高除草和喷药的效率,而且可以减少化学农药的使用量,保护环境。
而施肥机械则可以根据土壤的条件和作物的需求,精确施肥,避免了浪费,并且可以减少对土壤的损害。
三、收获阶段在收获阶段,传统的玉米收割方式是人工收割,效率低下,而且容易损坏玉米。
而采用机械化收割技术,可以大大提高收割效率,减少损耗,并且可以根据作物的生长情况和土壤的条件,选择适当的收割时间,提高了玉米的产量和质量。
目前,市场上已经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玉米收割机,包括玉米联合收割机、玉米剥皮机等,这些机械化收割设备可以根据农田的不同情况,选择不同的收割方式,提高了收割的效率和质量。
四、后期处理阶段在后期处理阶段,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主要包括玉米干燥机、玉米脱粒机和玉米贮存设备。
传统的后期处理方式是通过人工晾晒和脱粒,这种方式不仅效率低下,而且容易受到天气的影响,影响后期处理的效果。
而采用机械化后期处理技术,可以大大提高玉米的干燥和脱粒的效率,并且可以避免天气对后期处理的影响。
机械化贮存设备可以保持玉米的质量和新鲜度,防止玉米发霉和虫害。
小麦、玉米机械化种植模式

N o n g y e j i x i e自从改革开放以来,距今已经有四十余年的时间,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改变,尤其是伴随着我国社会与经济的高速发展,现阶段我国的农业种植都向着机械化的方向所发展和转变,尤其是小麦玉米的种植模式,都已经呈现出了机械化模式。
小麦、玉米可以说是山东省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两大粮食作物,运用机械化的种植模式,可以大幅度的提升小麦与玉米的种植质量,同时也能降低农户的劳动强度,提高其经济收益。
本文主要对小麦、玉米机械化种植模式进行了分析,研究了小麦、玉米种植的特点,并对机械化种植模式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希望能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一些参考与帮助。
机械化的种植模式能够大幅度的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同时还能够减少农业生产过程当中支出的成本、提高农民的收益。
现阶段我国农业已经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以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为基础的单户小规模与机械化生产大规模的需求也出现了不适应的问题,倒逼土地经营方式发生变化,最终形成了农民合作社与农业企业等等为主的新型农业生产主体,又被大众称之为现代农业。
基于此,本文下面将对小麦、玉米机械化种植模式进行进一步的分析与研究。
一、小麦、玉米种植的特点分析因为山东省位于黄河的下游,属于温带季风气候,非常适合小麦、玉米的生长,在山东省地区种植小麦、玉米,几乎都是一年两作制。
在农户进行小麦、玉米种植的过程当中,发现其中有四个明显的特点,其一,一年两作制的种植模式,农时季节对其的约束性较强,同时农户对于抢收抢种时间要求较高,所以对于机械化有着迫切的需求;其二,据有关调查了解,现阶段山东省部分地区小麦、玉米种植规模还比较小,甚至有些农户的种植面积仅为一亩地,所以对于农机作业社会化服务有着迫切的需求;其三,种植模式出现了不符合、不统一等情况,有些农户愿意运用套种的方式,有些农户则愿意运用免耕模式来进行种植;其四,成本较高而效率却偏低,据计算,在玉米种植过程当中,收获过程是最消耗成本的,甚至已经占据玉米种植过程当中用工总量的70%左右,所以对于机械替代人工有着急切的要求。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玉米是世界上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其种植面积和产量都位居全球前列。
在中国,玉米的种植面积和产量也非常庞大,玉米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则是玉米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
本文将从种植、收割、加工等方面介绍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
一、机械化种植技术1. 玉米种植机玉米种植机是目前种植玉米的主要机械化设备,其主要功能是进行整地、施肥、定植等作业。
玉米种植机的种植效率高,能有效地提高种植效率和质量。
同时,玉米种植机还能根据不同的土壤质地和作物种植要求,对种植深度、行距、株距等参数进行调节,适应性强。
2. 灌溉设备玉米生长需要水分,为了保证种植地的水分供给,玉米种植中还需要使用灌溉设备。
灌溉设备有喷灌、滴灌、挖槽灌等多种形式,其中,喷灌是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形式。
喷灌可以提高作物生长的适宜性、增加作物产量、减少病害虫害等。
3. 农药喷洒机在玉米种植过程中,还需要进行农药防治,这就需要使用农药喷洒机。
农药喷洒机可以精确喷洒和投放农药,使农药的使用量减少,不浪费、不污染环境。
同时,农药喷洒机还能通过调节参数,将药液均匀喷洒在作物表面,使药液均匀、快速地覆盖到作物的表面,从而达到高效防治的目的。
玉米收割机是机械化收割玉米的核心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在成熟期将玉米棵条整齐地割断,然后将棵条输送到后部,并通过振动、清选等装置把玉米棒和玉米粒分离出来。
玉米收割机的收割效率高,能够节约人力和时间,提高收割效率和质量。
同时,由于玉米收割机采用了先进的电脑控制技术,能够对收割机进行精确的控制和调节,适应性强,能适应不同工作场合的需要。
2. 玉米干架玉米干架是一种专用于玉米干燥的设备,其主要功能是通过强制排风和加热来将温度和湿度达到适合玉米储存的要求。
玉米干架能够大幅度减少玉米开裂、变色、霉变等问题,并能够延长玉米的贮存期,提高粮食品质。
在玉米加工过程中,需要将玉米粒进行破碎,从而得到玉米粉。
玉米破碎机是一种专用于破碎玉米粒的设备,其主要功能是将干燥的玉米粒破碎成粉,以备后续的加工使用。
山东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

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实施方案多年来特别是“十二五”以来,我省农业机械化保持了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全省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3%。
同时应当看到,我省农业机械化发展中还存在许多突出问题。
一是粮食生产机械化与全程要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玉米机收仍是薄弱环节;传统低端播种机仍然占据主流,播种质量不高;粮食机械化干燥发展严重滞后;机械化植保、秸秆处理水平不高。
二是经济作物机械化总体水平较低。
高效、适宜机械相对缺乏,部分生产环节机械化还是空白。
花生联合机收率低,棉花机采刚刚破题。
为进一步加快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推进工作,各地要因地制宜,找准工作定位,聚焦薄弱环节,明确主攻方向,确定发展目标,深入开展全程机械化推进行动,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一、目标任务和基本原则(一)目标任务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调整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布局,主攻薄弱环节机械化,推广先进适用农机装备技术,加强农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着力提高农业机械化综合产能和效益,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可持续发展。
力争到2020年,全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4%,其中粮食生产机械化水平达到98%,经济作物机械化水平达到56%,农业机械化发展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优势。
在小麦、玉米粮食作物生产机械化方面,主要是提高小麦和玉米机播机收质量,解决粮食干燥问题。
确保到2017年粮食干燥机械保有量达3000台套,粮食机械化干燥作业量达400万吨,小麦免耕播种覆盖率达45%,玉米贴茬直播率达90%;到2020年粮食干燥机械保有量达6000台套,粮食机械化干燥作业量达800万吨,小麦免耕播种覆盖率达50%,玉米联合机收率达85%,玉米贴茬直播率达95%。
在花生、棉花经济作物机械化方面,主要是提升发展花生、棉花两大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
到2017年花生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2%、棉花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58%,到2020年,花生基本实现全过程机械化,棉花耕、种、管等环节实现机械化,机械采收取得大幅进展,花生综合机械化水平达75%,棉花综合机械化水平达65%。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内容

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内容一、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定义水稻全程机械化是指在种植、管理、收获等各个环节中,利用各种机械设备和技术手段实现对水稻生产全过程的自动化和智能化。
二、水稻全程机械化的优势1.提高生产效率:采用机械化作业可以大幅度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力成本,减少人工作业强度,提高作业质量和效率。
2.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机械化作业可以减少人工投入,降低人工成本;同时也可以降低农药投入量和浪费情况,从而降低生产成本。
3.提高产品质量:采用机械化作业可以减少人为因素对产品质量的影响,保证产品品质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4.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采用机械化作业可以减少土地资源的损耗和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三、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具体内容1.种子处理:通过自动化种子处理设备对种子进行清洗、除草、消毒等处理,提高种子的发芽率和生长速度。
2.田间管理:通过自动化灌溉设备、喷雾设备、施肥设备等实现对田间作物的管理,提高作物的生长质量和产量。
3.收获加工:通过自动化收割机、脱粒机、选粒机等设备实现对水稻的收获和加工,提高收获效率和产品质量。
4.农业信息化:通过互联网技术、传感器技术等手段实现对农业生产过程的监测和管理,提高生产效率和决策水平。
四、水稻全程机械化的发展趋势1.智能化: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水稻全程机械化将更加智能化,实现更加精细化和个性化的生产管理。
2.绿色化:随着环保意识的不断增强,未来水稻全程机械化将更加注重环保问题,采用更加环保的技术手段实现绿色生产。
3.国际化:随着国际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未来水稻全程机械化将更加注重国际市场需求,不断提高产品质量和竞争力。
五、水稻全程机械化的挑战和问题1.技术瓶颈:目前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还存在一些瓶颈,如作物生长环境监测、作物品种适应性等问题。
2.设备成本高:目前水稻全程机械化设备价格较高,投入成本较大,需要政府和企业共同承担。
3.人才短缺:目前缺乏专业的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人才,需要加强相关教育和培训。
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实施方案

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对农业机械化发展有关部署和《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和农机装备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国发〔2018〕42号)精神,经研究决定,开展创建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工作。
现结合我旗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遵循“政府引导、装备支撑、技术引领、服务保障、协同推进”发展思路,以玉米等主要农作物为对象,以整地、种植、植保、收获、烘干、秸秆处理六环节为重点,以推广先进适用农机化技术及装备、培育壮大农机服务市场主体、探索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为重点内容,积极开展全国主要农作物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创建工作。
二、基本原则突出以玉米为重点,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在玉米高效率种植、秸杆综合利用、植保、烘干等作业薄弱环节有新的突破。
以农机大户和专业合作组织为主,以农机购置补贴、开展农机培训等为辅。
突出集中投入、规模经营、示范带动的原则,逐步推进。
以实施保护性耕作、深松作业、高效植保和粮食烘干农机技术为重点,实现农机装备结构优化、先进适用、运行高效。
三、工作目标推进玉米生产全程机械化,其中,玉米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8%以上;粮食烘干在全旗得到广泛推广应用,烘干机械化能力达到90%以上;高效植保机械化能力达到80%以上;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90%以上。
力争2022年达到全国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的标准。
四、工作重点(一)搞好示范带动。
按照试点示范、以点带面、持续推进的要求,依托农机合作组织建设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打造一批可学、可看、可复制、可推广的典型。
以农机作业服务组织为依托,通过完善农机社会化服务方式,扩大机械化作业面积,在各苏木乡镇场打造全程机械化示范区3万亩以上,带动全旗主要农作物生产实现全程机械化。
示范区要突出农机新技术、新机具的示范推广,通过样板示范试点,推动提升全旗全程机械化水平。
大豆种植技术中全程机械化的应用

大豆种植技术中全程机械化的应用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生产模式的不断改革,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在大豆种植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不仅提高了大豆的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还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为大豆的高质量生产提供了有力保障。
一、全程机械化在大豆种植中的起源和发展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农业生产的现代化,传统的人工耕种和管理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农业生产的需求。
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的应用,为大豆种植业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动力和契机。
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最早起源于发达国家,通过引进先进设备和技术,实现了大豆种植全程机械化的目标。
随着我国农业现代化的推进,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也逐渐在中国大豆种植业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1. 土壤处理技术: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首先需要对土壤进行处理,以保证大豆的良好生长。
利用深松机、翻耕机等先进设备对土壤进行深度松土及翻耕,改善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为大豆的生长创造良好的条件。
2. 播种技术:全程机械化播种技术通过先进的播种机械,实现了大豆种子的精准、均匀撒播,提高了播种的速度和效率。
通过种子处理技术和播种深度控制技术,保证了大豆种子的生长发育需求。
3. 灌溉技术: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在灌溉方面主要应用了先进的滴灌、喷灌等自动化灌溉设备,实现了对大豆生长期间的水分需求的精准控制,避免了传统人工灌溉可能出现的浪费和不足。
4. 病虫害防治技术: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在病虫害防治方面应用了喷雾机械等设备,实现了对大豆生长期间病虫害的精准防治,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和环境污染。
5. 收获技术:全程机械化收获技术通过引进先进的大豆收获机械,实现了对大豆的高效、快速收获,提高了收获速度和采摘效率,减少了收获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损耗。
6. 道路运输技术:全程机械化种植技术在大豆收获后,通常需要对大豆进行道路运输,这时候可以利用大型拖拉机、卡车等机械设备,实现对大豆的快速、高效运输,减少了人工运输的时间和成本。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北方单季粳稻旱育稀植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2)南方双季稻区早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6)基于钵毯苗机插的南方双季稻区晚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23)西南单季稻区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模式 (31)东北玉米秸秆全量还田覆盖免耕保护性耕作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 37 黄淮海麦茬地玉米直播粒收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45)大兴安岭南麓米-豆轮作秸秆还田玉米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50)西北灌溉玉米密植高产机械粒收生产模式 (56)黄淮麦区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62)长江中下游稻麦两熟区小麦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68)北方一熟区小麦秸秆全量还田覆盖免耕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74)北方一季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79)内蒙古阴山北麓高垄滴灌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85)中原两季作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89)西南一二季混作区大垄双行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95)南方冬作区马铃薯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01)一年一熟区棉花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06)冬油菜区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18)春油菜区油菜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26)麦秸硬茬地碎秸整体均覆垄作夏花生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31)垄作春花生覆膜免放苗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37)东北地区大豆大垄高台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43)内蒙古东部大垄高台宽窄行大豆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51)黄淮海地区麦茬夏大豆免耕覆秸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59)甘蔗中型机具系统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67)甘蔗大型机具系统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 (175)北方单季粳稻旱育稀植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一、模式概述我国北方单季稻主要采用棚盘育秧、机械整地、机械插秧、机械收获等旱育稀植模式,从南往北机械化水平逐步提高,但是按照国家开展全程机械化要求看,其薄弱环节也很多,主要是秸秆处理、机械插秧、机械植保和烘干环节,其制约因素为水稻生产一家一户零散经营、经营规模小,作业标准不高、育插秧环节多、烘干设备投入高等,近年来随着农机合作社的发展,将进一步提高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水平。
根据该区域以单季粳稻为主一熟制种植生产的特征,通过集成农机农艺技术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备的机械化工艺流程和装备体系,推动北方单季稻生产机械化、标准化、规模化、精细化和科学化,特别是钵体机插、侧深施肥及高效植保技术的应用,育苗用土节省 50%,有效解决了育秧床土匮乏问题,实现了化肥减施的目标,可有效降低农药残留,促进水稻稳产增产和农业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
二、技术路线前茬作物联合收获,对秸秆进行切碎均匀抛撒还田;施基肥作业,耕整地作业可选用旱耕水整、水耕水整或犁耕深翻后旋耕碎垡方式,起浆平整后沉实;采用育秧机插或机直播进行水稻种植,东北地区等积温不高地区采用育秧机插方式;田间植保采用机械植保方式;采用联合收获机作业,并对水稻秸秆切碎均匀抛撒还田;东北一年一熟区机收后冬闲休耕,其他地区机械化施基肥后,进行耕整地作业,可采用犁翻旋耕或直接旋耕方式,为下茬作物播种移栽做好准备。
三、关键环节技术要点(一)育苗播种。
采取轨道式育苗播种机播种育苗。
机插育秧播芽种 4400 粒/盘,即每 100cm2 播芽种 275 粒;钵形毯式苗播芽种3800~4000 粒/盘,每钵播芽种 5 粒~6 粒。
播种时要求播量准确,播种均匀。
苗床土厚度不能小于 2cm,苗高应控制在 13cm~20cm。
(二)机械整地。
旱整地与水整地相结合。
旱整地要旱耕、旱平、整平堑沟,结合泡田打好田埂;水整地要在插秧前 5d~7d 进行,使用拖拉机配搅浆平地机二次作业达到整平耙细,做到水田内高低不过寸。
翻转犁翻地时,翻地深度 18cm~22cm,翻地要求做到扣垡严密、深浅一致、不重不露;旋耕机耕整地时,要求耕整深度均匀一致,旋耕深度14cm~16cm。
(三)机械插秧。
根据水稻品种、栽插季节、秧盘选择适宜类型的插秧机,提倡采用高速插秧机、侧深施肥插秧机作业,部分有条件的地区可采用钵体苗移栽机。
采用插秧机作业的栽插密度一般在 25~30 穴/m2,5~7 株/穴,基本苗数125~180 株/m2。
当气温稳定超过13℃,泥温稳定超过15℃时为移栽时期。
根据各个地区的土地、肥力等情怳,栽插穴距以10cm~17cm 为宜。
浅水移栽,水深 2cm~3cm 为宜。
采用侧深施肥插秧机时,施肥位置距水稻秧苗根部 3cm~5cm 且深度为 5cm。
土壤要有一定的耕深,特别是秸秆还田的地块,要求耕深达 15cm 以上;选用粒径为 2mm~5mm 的侧深施肥专用肥料,含水率≤2%,要求手捏不碎、吸湿少、不粘、不结块。
(四)高效植保。
可根据不同种植规模、地形条件、种植方式选用航空植保、担架式(推车式)机动喷雾机或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
采用无人机植保作业,雾化粒径在 50um~200um,均匀喷施。
自走式高地隙喷杆喷雾机,选择喷幅在 10m 左右,药箱容量在 500L 以上。
(五)机械收获。
采用联合收割机进行机收作业,作业要求不掉穗、脱谷干净、谷草分离彻底。
秸秆还田地块,要求收获机要带秸秆粉碎和抛撒装置,留茬高度不超过 10cm。
全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总损失率≤3%,破碎率≤2%;半喂入水稻联合收割机总损失率≤2.5%,破碎率≤0.5%。
(六)机械烘干。
使用低温循环式干燥机进行烘干作业,保证稻谷烘干品质。
水稻受热温度 40℃上下,介质温度 90℃上下;水稻烘干时采取短加热 6min-11min 长缓苏 60min,且要控制一次降水不大于3%,防止爆腰径纹粒产生。
四、机具配备参考方案2000 亩作业面积机具配套方案(小规模生产按比例适当缩减)机具名称技术参数与特征数量备注拖拉机40~100hp 2 可以配置履带式施肥机撒肥宽度 12m~16m 1铧式犁耕幅 140cm,耕深 28cm~30cm 1水田搅浆整地机平整深度 5cm~10cm 3 选择划切刀片育秧播种成套设备作业效率>500 盘/h 1 可以选配人工半机械化播种装置高速插秧机 6 行,行距 30cm 2喷杆式植保机械作业幅宽 12m,自走式 1 可配 10kg 以上无人机全喂入联合收获机工作幅宽 2m 以上,喂入量 4kg/s 以上 1谷物干燥机40t 机组,低温循环,含水率自动控制 1五、应用提示(一)要在育秧前做好种植水稻品种选择,储备育秧土,购置足够育秧盘,有条件的地方提倡智能催芽和工厂化育秧。
(二)前茬秸秆处理是本技术关键,在收获机后面加装粉碎抛撒装置,将秸秆均匀抛撒田间,为秋整地和春季高留茬搅浆奠定基础。
(三)对于育苗土紧张地区,可以适当应用基质育苗补充。
(四)本技术是成熟技术,各地可以规范推广。
(五)本技术不包括水稻直播栽培方式。
六、适宜区域本模式适用于我国北方单季稻区的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宁夏、甘肃、山西、陕西、青海、河北、北京、天津、河南、山东等。
该地区属于中温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无霜期 120d~220d,横跨一、二、三积温带,常年活动积温2550℃~4250℃,无霜期 120d~150d,年降水量 450mm~1000mm,夏季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 60%以上,日照时数 2400h~2700h,土壤以棕壤土、黄壤土、白浆土、草甸土、冲积土为主,有机质含量较高,自然肥力好,是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
七、典型案例黑龙江哈尔滨市方正县的德善乡义丰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宝兴乡石家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秋然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方正镇格润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
2017 年,4 个合作社共实施水稻全程机械化模式 10038 亩,全部采用秸秆还田作业。
其中实施机插侧深施肥技术450 亩、实施钵体育苗机插技术 4014 亩、高速机械插秧技术 5574 亩。
具体分布明细:德善乡德善村:实施规模 3049 亩,其中钵育机插作业 1524 亩,高速机械插秧作业 1525 亩。
宝兴乡石家村:实施规模 2094 亩,其中钵育机插作业 1482 亩、高速机械插秧作业 612 亩。
水稻科技园区:实施规模 3883 亩,其中水稻机插侧深施肥作业 450 亩、钵育机插作业 1008 亩、高速机械插秧作业 2425 亩。
方正镇良种场:实施规模1012 亩,高速机械插秧作业 1012 亩。
以秸秆切碎深翻还田、搅浆平地、盐水选种、机械化浸种催芽、高速机插侧深施肥、平盘育苗高速机械插秧、钵体育苗机械摆栽、航化植保、病虫草害综合防治、机械联合收获、机械烘干的技术模式。
长江中下游单季移栽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模式一、模式概述长江中下游单季稻区位于我国东部自然条件优越的经济发达区域,历来稻麦(油)水旱轮作,一年两熟,享誉“鱼米之乡”。
改革开放后工业化、城镇化迅速发展,青、壮年农业劳动力大量转移,传统的精耕细作一度失于粗放,焚烧秸秆、手撒直播、盲目而过量低效施用化肥农药等造成空气、水环境的面源污染,土壤板结,耕层变薄,作物产量不稳,品质下降等问题,制约高产高效,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该模式凝炼了解决上述问题的实践,面向租用流转的土地而有一定种植规模的家庭农场、合作社,结合机械化水平已较高的耕整、收获环节,着重推进秸秆机械化全量还田,同时加强育插秧、高效田管植保和谷物烘干等机械化薄弱环节,实现六大关键作业环节的全程机械化。
以此加快“机器换人”、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步伐,保障粮油作物的高产优质,节本增效,环境友好,实现绿色生态、可持续农业发展。
二、技术路线三、关键环节技术要点(一)品种选择。
选用通过国家或省级审定的,且由当地农业技术部门主推的生育期适宜、优质、抗逆性强、适宜机械化生产的丰产稳产水稻品种,种子纯度≥99%,净度≥98%,发芽率≥85%。
(二)稻种处理。
种子经晒种、脱芒、清选、药剂浸种处理后,用催芽机集中催芽,调整设定好温湿度,使种子达到破胸露白,芽长不超过 1mm 为宜。
(三)秧床准备。
选择排灌、运输方便,便于管理的田块或硬地面做秧床。
有条件的可采用自控温室内床架。
毯状苗育秧按照秧床与大田 1:80~1:120 的面积比例备足秧床,钵体苗育秧按照秧床与大田1:120~1:150 的面积比例备足秧床。
构筑秧池须镇压开沟,畦面宽1.4m,沟宽 0.2m,沟深 0.15m,周围沟宽 0.3m,沟深 0.25m。
铺盘前两天铲高补低,填平裂缝并充分拍实。
水稻育秧基质需经试用符合要求且质量稳定,营养土要求调酸、培肥和消毒。
(四)育秧播种。
根据移栽时间、适宜秧龄以及移栽机械的作业进度,精确推算适播期。
长江中下游单季稻一般 5 月中下旬至 6 月初播种,秧龄 15d~20d;按照“宁可地等秧,不可秧等地”的原则进行分期播种,杜绝超龄秧机插。
对于毯状苗采用育秧播种流水线或轨道式育秧播种机或自走式摆盘育秧播种机作业,根据插秧机栽插行距选择相应规格秧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