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柴油调和技术的应用

合集下载

-35号车用柴油(Ⅵ)调合配方优化研究及应用

-35号车用柴油(Ⅵ)调合配方优化研究及应用

-35号车用柴油(Ⅵ)调合配方优化研究及应用摘要:本文通过柴油组分质量考察、实验室配方研究,确定工业调合比例,优化-35号车用柴油(Ⅵ)调合配方。

关键词:-35号低凝柴油(Ⅵ)配方优化应用一、前言2021年12月以来,公司陆续接到-20号低凝柴油在销售和使用环节出现“低温浑浊”的信息反馈,特别是12月23日,销售公司反馈大面积车辆“打不着火”、柴油低温下蜡析出的现象,为避免重复发生该问题,2022年11月,根据公司-35号车用柴油生产工作安排,我们通过开展对低凝柴油组分质量考察,优化-35号车用柴油(Ⅵ)调合配方,防止发生油品外观“低温浑浊”影响使用的质量问题。

二、柴油质量考察为掌握其他炼厂生产-35车用柴油(Ⅵ)低温外观情况,收集乌兰管道管输新疆炼油生产-35号车用柴油5批次进行质量对标,考察数据见表1,低温外观见图1。

表1 管输新疆-35号车用柴油关键项目质量情况通过对新疆管输-35号用柴油进行质量考察发现:1、该油品低温性能较好,冷滤点低至-40℃,十六烷值较高;2、该油品室温下外观清透颜色较浅,当冷浴温度为-25℃时样品温度降至-24℃未出现大量析出物质;当冷浴温为-30℃下,样品降至-23.5℃时开始出现明显析出物。

说明该油品的低温性质较好。

三、组分考察及配方优化1 组分质量考察我们对公司生产低凝柴油的调合组分质量情况进行了考察,见表2。

表2 低凝柴油组分质量情况2 实验室配方研究及优化根据组分质量情况,实验室设计-35号车用柴油(Ⅵ)配方见表3,实验室小调后-35号车用柴油(Ⅵ)低温外观情况及关键项目质量情况见表4、图2。

表3 -35号车用柴油(Ⅵ)调合比表4 -35号车用柴油(Ⅵ)实验室调合考察实验数据通过对实验室小调-35号用柴油样品质量考察发现:1、小调1样品当冷浴温度为-25℃、样品温度为-13.5℃时,样品出现大量析出物质;样品温度降低至-15℃时,样品浑浊;小调2样品、小调3样品低温外观明显改善,且小调3样品低温外观优于小调2样品;2、通过3个实验室调合试验可以看出,根据当期组分a质量情况,随组分b调合比例上升,低温外观情况随之改善。

汽柴油的调和技术

汽柴油的调和技术

四、用于汽、柴油调制的添加剂(一)汽油抗爆性1、汽油的抗爆性汽油在燃烧室中的正常燃烧一般是可燃混合气被电火花点燃后。

火焰以20~50m/s的传播速度,逐渐向前传递,气缸的温度和压力匀上升,直至燃烧结束,它不仅使发动机的动力性得到充分发挥,而且运转也平稳柔和,车辆行驶正常。

但有时也会出现不正常的燃烧,其过程是当可燃混合气在发动机气缸被点后,一部分未燃混合气因受正常火焰的压缩和热辐射作用,使温度压力急剧升高,化学反应加剧生成许多不稳定的过氧化物,在正常火焰未传到之前,这些过氧化物会发生剧烈分解而自燃,发生爆 zha 性的燃烧,从而产生强大冲击波,使发动机产生振动和发出金属冲击声,使发动机动率下降。

排气冒黑烟,油耗上升。

我们把这种现象称为爆震。

那么汽油在发动机中燃烧时抵抗爆震产生的性质称为汽油的抗爆性。

汽油中所含有的各种烃类抗爆性的好坏直接决定汽油的抗爆性好坏。

从大量的实验数据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规律:烃类抗爆性好坏大致可排成如下顺序。

芳烃>异构烷烃>环烷烃>烷烃>正构烷烃从油品来看:烃类抗爆性有随分子量的增大而降低的趋势。

所以同一种原油所制的油品,馏份较轻的比馏份较重的抗爆性好。

从加工上来看,催化裂化,重整的比热裂化或焦化的方法好,而热裂化焦化又比直馏的产品好。

2、汽油抗爆性的评价指标汽油的抗爆性是用辛烷值来表示。

所谓辛烷值是指它在数值上等于和它抗爆性相当的标准燃料中所含异辛烷的体积百分数。

标准燃料是用抗爆性极高的异辛烷(2.2.4-三甲基戊烷,规定它的辛烷值为100)和抗爆性较差的正庚烷(GH16,规定它的辛烷值为0)。

两种物质按不同体积比混合合成。

其中,异辛烷在标准燃料中的体积百分数它为该标准燃料的辛烷值。

如标准燃料由90%的异辛烷和10%的正庚烷(体积比)组成,那么标准燃料的辛烷值为90。

测定汽油的辛烷值时,将所测试油与选取的标准燃料在严格规定的条件下置于辛烷值测定机中进行测定,如果它们的抗爆性恰好相等,则说明所测油品的辛烷值与标准燃料的辛烷值相等。

成品油罐区柴油在线调和系统的应用解析

成品油罐区柴油在线调和系统的应用解析

成品油罐区柴油在线调和系统的应用解析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明显,各个企业之间的竞争加剧,对于成品油罐区柴油在线调和企业而言,为了以后更加长远的发展,降低柴油生产成本,减少柴油质量过剩是当前主要解决的问题。

下面就结合某企业,分析其应用近红外分析仪在线检测技术,分析具体的实施方法和得到的效果,希望给有关人士一些借鉴。

标签:成品油罐区;柴油;在线调和系统在炼油厂生产过程中成品油的调和工作是最后一道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在线调和质量没有达到规定要求,不仅导致加工成本增加,还会出现质量不合格等问题,直接威胁企业的经济效益。

在以后的发展中,人们对环境的要求越来越高,对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因此企业想要可持续的发展,就必须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当柴油产品的标准不断升级之后密度、十六烷值、硫含量、冷滤点、凝点、馆程、闪点等都有了新的要求和限制,为了解决这一问题,就必须对在线调和技术进行优化,下面就深入分析这一问题。

1 对调和模型的分析对于调和模型而言,其是在线优化调和技术的核心内容,生产柴油过程中该技术是优化配方和自动化生产调和的技术基础。

对于相应的控制软件而言,通过使用近红外线测量仪器,测量出油品组分数据,使用软件中经常使用的模型和配方进行调和,在此基础上对成品柴油性质数据进行计算[1],与目标质量的相关指标进行对比分析,从得到的实际结果中进行调整,之后这种调和方法就可以保证实际调和质量与预计调和质量一致。

建立调和模型并使用的时候,需要对密度、冷滤点、凝点等指标进行控制,在調和过程中,需要经过催化和裂化,但是最终发现十六烷值、冷凝点、冷滤点、凝点等指标质量严重过剩[2],具体调和过程中这些指标的合格率有效降低,导致在炼油厂中不重视这些指标,由此可见在建立模型时这些指标的重要性也开始降低。

很多之前不受重视的指标,在实际应用中经常出现不合格、卡边等问题,例如95%馏程指标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3]。

2 分析对在线调和技术的优化措施在进行油品在线调和过程中,控制软件非常重要,其是整个调和优化过程中的控制指挥系统,利用该软件可以得到柴油的组分,同时还可以获取成品油的质量指标,在符合当前的质量规格下,还要制定出更加优质的调和配方,然后向控制阀发出命令,这样才能将调和中的成本降到最低[4]。

汽柴油的调和技术

汽柴油的调和技术

汽柴油的调和技术一、什么是调合技术调合技术就是用炼厂生产的一些国标或非标油品,油田生产中产生的轻烃(凝析油)及化工产品经过精制装置精制处理后,辅以一些添加剂,调合成符合客户要求的国标汽、柴油,以达到最大程度降低成本,节约石油资源的一门应用技术。

汽柴油的调合技术在国外油品的贸易领域已十分成熟,如可利用抗爆剂,将90#汽油调成93#、97#油,将-5#、0#柴油调合成-10#油出售。

在我国,每年都有生产几百吨石脑油产品,由于石脑油辛烷值低,RON 只有40—60左右,除小部分进入重整装置生产高辛烷值汽油组份外,大部分石脑油只能以乙烯裂解原料出售,价格低且不稳定,如果我们采取调合技术,将石脑油通过精制脱去硫,并与高辛烷值组份混合,再加入抗爆剂,就可调合出90#和93#汽油,这就可以为国家节约数量可观的石油资源。

由此可看出,汽柴油调合技术是有效节约成本,有效利用现有石油资源的有效途径的一门应用技术,应在国内大力推广。

说到这里,可能就有人问,调合油能用吗?质量可靠吗,要回答这问题,就要从炼厂生产的工艺谈起。

二、炼油厂汽柴油的生产方法我国现在使用的汽、柴油,都是从石油中提炼出来的,未经炼制的石油,通常称为原油,用原油炼制汽柴油要经过以下基本过程:1、先将原油脱盐脱水,然后进行常压蒸馏,分割出适宜作为汽、柴油的馏分,这种馏叫做直馏馏分,如石脑油、常一、常二线柴油等。

2、再以炼制过程中产生的常、减压重油等为原料,用热裂化、催化裂化、加氢裂化和延迟焦化等二次加工方法,将高沸点馏份裂解为适宜作燃料的低分子烃,经过分馏得到汽、柴油的热裂化,催化裂化和焦化组份。

如果生产高辛烷值汽油,还需要采用催化重整和烷基化等方法,制得重整汽油组份和轻烷基化油。

3、将直馏馏份油和二次加工方法得到的馏分油分别进行电化学精制、加氢精制、脱硫醇和脱蜡,除去其中的有害物质,提高油品质量。

4、最后根据不同牌号汽、柴油的质量要求,以上述各种馏份油为组份,按所需的比例并加入适量的各种添加剂进行调和,即得到质量符合国家标准的汽、柴油。

汽柴油调和技术的应用全套PPT

汽柴油调和技术的应用全套PPT

汽柴油调和技术的应用全套PPT标题:汽柴油调和技术及其应用导语:大家好,我是XXX。

今天我将跟大家分享一种被广泛应用于燃料行业的技术,汽柴油调和技术。

本次演讲将从技术原理、应用领域及效益等方面来介绍汽柴油调和技术。

第一部分:技术原理1.1什么是汽柴油调和技术1.2技术原理汽柴油调和技术的核心在于汽油和柴油的混合比例。

通过调整两者的比例,可以控制燃烧过程的速度和效率。

当柴油比例较高时,燃烧速度较慢,适合用于重负荷的工作环境;而当汽油比例较高时,燃烧速度较快,适合用于高速运行。

1.3调和技术的研究第二部分:应用领域2.1交通运输行业2.2工业领域在一些需要使用燃油作为能源的工业领域,如工厂、发电站等,调和技术也被广泛应用。

通过调整汽油和柴油比例,可以提供适合不同工况的燃料,降低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2.3农业领域农业机械具有工农业兼顾的特点,需要在不同工况下运行。

调和技术可以根据农机工况的不同,调整混合比例,以获得最佳的燃烧效率。

这不仅降低了燃油成本,还减少了尾气排放对环境的影响。

第三部分:效益及前景展望3.1效益通过汽柴油调和技术,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能耗。

这不仅节约了石油资源,也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同时,由于调和技术可以根据不同工况调整燃料比例,减少了燃油成本,提高了经济效益。

3.2前景展望随着环保意识的提高和对清洁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汽柴油调和技术在未来的发展前景广阔。

研究人员将继续探索新的调和比例和工艺参数,以满足不断变化的需求。

同时,随着电动汽车的发展,汽柴油调和技术也有望应用于混合动力和电动车辆的领域。

总结:。

调和柴油操作规程

调和柴油操作规程

调和柴油操作规程调和柴油是一种根据使用需要,将两种或多种原油进行比例混合而成的柴油。

调和柴油操作规程是保证调和柴油质量和生产效率的重要文件。

1. 调和柴油的定义和用途调和柴油是一种将两种或多种原油按比例混合而成的柴油。

它是用于发动机燃烧产生动力的重要燃料。

调和柴油的使用可以提高燃烧效率、减少尾气排放,并提高发动机的可靠性和寿命。

2. 调和柴油的配方设计2.1 确定原油比例:根据市场需求和原油性质,确定不同原油的配比。

原油的选择应考虑其石蜡含量、芳烃含量、硫含量和腐蚀性等指标。

2.2 混合计算:根据原油配比和混合比例,计算各原油的投料量。

确保混合后的柴油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

3. 原油的储存和处理3.1 原油接收:接收原油时,应进行样品采集,并进行物性测试。

检查原油的质量和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并采取措施。

3.2 储存管理:原油储存在密封容器中,避免接触空气和水分,防止沉积物沉淀和变质。

定期检查储罐的密封性和清洁度。

4. 调和柴油的混合操作4.1 原油投料:根据设计的配方和计算的投料量,将原油按比例投入调和柴油槽。

4.2 搅拌混合:启动混合设备,在设定的工艺条件下进行搅拌混合操作。

确保原油充分混合,形成均匀的调和柴油。

4.3 加热控制:在混合过程中,根据需要控制混合柴油的温度。

控制温度可以提高混合效率和质量。

5. 调和柴油的质量检验5.1 采样和检测:按照规定的采样点和采样方法,取样调和柴油。

送样至实验室进行物性、饱和度、凝点、闪点和硫含量等方面的检测。

5.2 检测结果分析:根据检测结果,判断调和柴油是否符合要求。

如不符合要求,进行分析和排查原因,并采取相应的纠正措施。

5.3 质量记录:对每批调和柴油的检测结果进行记录,包括原油投料量、混合配比、检测结果等信息。

6. 调和柴油的储存和供应6.1 贮存容器:调和柴油应储存在密封的贮存容器中,避免接触空气和水分。

储存容器应定期清洁和维护,确保贮存柴油的质量和安全性。

汽柴油调和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

汽柴油调和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

汽柴油调和技术的应用现状分析作者:徐建宏来源:《科技风》2017年第16期摘要:受到目前的经济技术和工艺等局限,石油炼制工业中的油品在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以后仍然不能满足市场上的普遍使用要求,这种时候就需要对油品进行调和以达到市场要求。

本文主要介绍了汽柴油调和的目的和原理,以及该技术在国外的应用现状。

关键词:汽柴油调和;技术分析;应用现状从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在深化节能、提高品质和强化环保方面石化工业都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石化行业的发展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很多油品在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之后还存在着不能满足市场要求以及不能满足环境要求的状况,因此,为了满足市场以及环境需求,汽柴油调和技术诞生,所谓的汽柴油调和技术就是指在出厂前将两种或者以上的制造出来的油品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并加入添加剂,使其能够满足客户以及环境需求的一种技术,比如可以在石脑油脱去硫后,与高辛烷值进行混合,然后在混合成分中添加抗爆剂,最终调和出90#和93#的汽油。

1 进行汽柴油调和的目的目前,大部分市场上的油品都是通过调和以后制成的。

进行汽柴油调和的目的主要有三个:一是对不合格的油品进行调和以后,能够提高油品的性能,使其符合客户的要求标准,并且保证油品的质量;二是能够提高油品的质量等级,最大限度上获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三是能够最大程度上推动基础油组分的使用,能够增加产量[1]。

2 油品调和原理油品调和的过程主要是让基础油组分之间能够相互溶解以达到均质的目的,在油品中添加添加剂也是在组分之间的溶解过程。

溶解过程主要是扩散的过程,扩散的过程主要有三种形式:分子、涡流以及主体对流扩散。

2.1 分子扩散各组分分子间的运动会引起物质的相互扩散和传递,这种扩散主要是在不同的物质分子之间所进行的。

2.2 涡流扩散在运用泵循环调和和机械搅拌调和时,机械能够将其传递给液体组分,让其高速流动,这会与低速流动的组分产生一个剪切作用,进而出现旋涡,这种旋涡会使范围内的液体组分出现对流扩散的现象,但是这种现象只能够在局部产生。

浅谈汽柴油的调和技术及应用现状

浅谈汽柴油的调和技术及应用现状

2012年8月(下)工业技术科技创新与应用浅谈汽柴油的调和技术及应用现状王海春(茂名瑞派石化工程有限公司,广东茂名525011)1前言进入90年代,石化工业面临着强化环境保护、提高产品质量、深化节能创效的严峻挑战,各行业对石油产品的要求越来越高。

由于炼油装置加工工艺局限以及出于技术经济的综合考虑等因素,经过一次加工和二次加工所得到的油品还不能完全符合用户使用质量和环境保护等要求。

因此,油品调合技术应运而生。

所谓油品调合技术,就是为了满足市场需要,炼油厂生产的油料,在出厂前需要经过一定的工艺,把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基础组组分油或添加剂,按照一定比例混合成符合市场需要的产品的一门应用技术[1]。

例如将石脑油通过精制脱去硫后,与高辛烷值组分混合,再加入抗爆剂,就可调合出90#和93#汽油。

2炼油厂汽柴油调和的目的炼油厂出厂的汽柴油,大部分都是通过调合而成的油品。

汽柴油调和的目的不外乎三种:一是调和后使油品具有使用要求的各种性质和性能,符合规格标准要求,并能保持产品质量稳定性;二是可以提高产品质量等级,改善油品使用性能,获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是可以促进基础油组分的合理使用,有效地提高产品的收率,增加产量。

3炼油厂油品调合机理油品调合主要是使各基础油组分之间相互溶解达到均质的目的。

在油品中添加各种添加剂大部分也是组分之间的溶解过程(仅有少数添加剂例外)。

溶解过程的机理是扩散过程,而扩散主要分为分子扩散、涡流扩散和主体对流扩散三种形式。

3.1分子扩散各组分(包括添加剂)分子之间相对运动引起物质传递和相互扩散,这种扩散的特点就是在不同物质的分子之间进行。

3.2涡流扩散当采用机械搅拌调合器或泵循环调合等方式进行调合油品时,机械能传递给部分液体组分,使其形成高速流动,它与低速流动的组分(或精致液体组分)的界面产生剪切作用,从而形成大量漩涡,漩涡促使局部范围的液体组分对流扩散。

这种扩散仅限于在涡流的局部范围进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式( 1.9 )与 (1.7) 形式一样。最后一组约束表示所用原料不能超过原料可用 量的限制。将数据代入并化简后的模型如下: max 300x11 +600x12 +900x13 +300x22 +600x23 -500x31 -200x32 +100x33
s.t.
–10x11 +8x21 +20x31 ≥0
基础调合组分
直馏—催化—重整 馏分
调合 辛烷值
MTBE调入量/%(体) 0 10 15 20 84.3 95.4 89.9 Nhomakorabea结论
MON RON
抗爆指数
80.5 89.6 85.1
83.4 93.4 88.4
82.3 92.5 87.4
85.0 95.4 90.2
83.7 93.9 88.6
86.0 96.7 91.4
不等式( 1.8 )左边是调入 70# 汽油不同组分辛烷值含量的总和, 右端则为 70# 汽油质量要求的最低标准, x11 +x21 +x31 代表 70# 汽油的实际产量,整理后可得:
(60-70)x11 +(78-70)x21 +(90-70)x31 ≥0 (1.9)
四、汽油调合指标的计算—案例
进料
减压蜡油 减压渣油 减压蜡油
十六烷指 数
40-42 27-29 32-36
凝点/℃ 1.直馏柴油燃烧
大庆
胜利
辽河
沙特油
减压蜡油
减压渣油
28-32
27
性能好,但凝点 高,不适合低凝 -5—12 -8— -10 点柴油的生产. 并限制柴油干点 提高和增产柴油 -2— -8 的手段。 2.催化柴油凝点 与直馏柴油相当 -2— -8 ;十六烷指数比 直柴低,需与直 柴调合后可出厂 -5 。
1)斯图尔特法 2)调合因素法 3)虚拟纯组分法 4)汽油调合的相互作用法 5)二次非线性调合模型
2、蒸汽压的调合计算
1)相对分子质量法 2)雪夫隆法 3)相互作用法
四、汽油调合指标的计算—案例
典型的调和问题包含了具有不同技术特性的原料和产品并有相应 的成本和价格与之相关。调和问题的目标是在满足产品需求和调和指 标的前提下使调和成本最小或生产收益最大。 案例分析: 新星炼油厂生产三种牌号的汽油:70#、80#、85#汽油。每种汽油 有不同的辛烷值和含硫量的质量要求并由三种原料油调和而成。 每种原料也有不同的质量指标。每种原料每日可用数量、质量指 标和生产成本见表1,每种汽油的质量要求和销售价格见表2。问 该炼油厂如何安排生产才能使其利润最大?假定在调和中辛烷值 和含硫量指标都符合线形相加关系。
四、油品调合效应
根据调和后组份间的加和效应可将油品调合后 的特性分为两种:
线性关系
正偏差
非线性关系
负偏差
车用汽油的调合方法及应用
一、我国各种汽油调和组分的性质
1、汽油调和组分的介绍:
通常成品汽油由催化裂化汽油、重整汽油、烷基化油、直馏汽油、加 氢汽油、热加工汽油、MTBE等调合而成。根据产品规格要求,可选 取不同组分。
烷基化—催化—重整 馏分
MON RON
抗爆指数
87.0 97.7 92.4
以上两种三组分调 合汽油中,MTBE 的调合辛烷值大体 相同,且与其净辛烷 值差不多。
四、汽油调合指标的计算
由于汽油辛烷值可通过调合达到标准要求,其余指标都是在加工 过程中采取适当的工艺和操作条件进行控制的,因此重点介绍一下汽 油的辛烷值和蒸气压的调合计算。 1、辛烷值的调合计算
用调合辛烷值的概念可判断油品的调合效应,从而使油品在调合中 尽可能发挥正效应,提高经济效益。
三、MTBE的调合效应
2、在双组分汽油中的调合效应
基础调合组分 调合辛烷值
MON RON 抗爆指数 MON RON 抗爆指数 MTBE调入量/%(体) 10 99 114 107 103 120 112 15 110 118 114 20 100 116 108 111 119 115 结论 1.在双组分调合 汽油中,MTBE 的调合辛烷值接 近于其净辛烷值。 低于它在单组分 汽油中的调合辛 烷值 2.说明它在双组 分汽油中的调合 辛烷值无加和性 。
二、汽油组分的调合效应
示例分析:催化汽油净辛烷值-----MON为 78.2,RON为88.0
基础调和组分 催化汽油调入 量/%(体) 0 20 调合辛烷值 直馏汽油 宽馏分重整生成油 轻质重整生成油 重质重整生成油 烷基化油 MON RON MON RON MON RON MON RON MON RON 56.6 57.6 86.4 98.1 68.8 72.2 93.2 104.9 91.7 94.0 74.2 87.5 86.3 93.7 82.6 82.1 84.6 85.4 75.4 83.6 84.8 92.2 71.2 85.7 74.7 88.0 83.1 87.6 76.9 83.9 81.3 89.7 75.5 85.4 77.4 87.5 80.2 87.9 77.5 84.2 78.8 88.2 76.7 85.8 77.3 86.8 40 60 80 结论 催化汽油调入以下汽油中, 其调合辛烷值 MON高于净辛烷值 RON低于净辛烷值 MON低于净辛烷值 RON低于净辛烷值 MON高于净辛烷值 RON高于净辛烷值 MON低于净辛烷值 RON低于净辛烷值 MON低于净辛烷值 RON几乎等于净辛烷值
催化---直馏汽油I
催化---直馏汽油II
催化---烷基化油 催化---重整生成 油
MON RON 抗爆指数
MON RON 抗爆指数
100 122 111
95 120 108
102 115 109
97 116 107
100 116 108
110 107 109
三、MTBE的调合效应
3、在三组分汽油中的调合效应
2、常用汽油调和组分的特点: 催化裂化汽油:烯烃含量高、硫含量高、辛烷值在90左右。
重整汽油:芳烃、苯含量高,辛烷值高,在100左右。 烷基化汽油:辛烷值较高,在93-95左右,敏感性小。具有理想 的挥发性和清洁的燃烧性。
MTBE:辛烷值很高。具有良好的抗用性能和较好的化学稳定性。
一、我国各种汽油调和组分的性质
-18x12 -2x22 +10x32 ≥0
-23x13 -7x23 +5x33 ≥0
0.5x11 -0.2x21 -0.8x31 ≤0
0.5x12 -0.2x22 -0.8x32 ≤0
0.9x13 +0.2x23 -0.4x33 ≤0
四、汽油调合指标的计算—案例
x11 +x12 +x13 ≤2000
x21 +x22 +x23 ≤1000
x31 +x32 +x33 ≤500 xij ≥0
i=1,2,3; j=1,2,3
柴油的调合及应用
一、我国柴油组分的性质
1、成品柴油组成: 我国的柴油由催化裂化柴油、直馏柴油两种,加氢裂化柴油、热加工柴油比例较少。 2、我国柴油组分的性质:
直馏柴油 原油 催化裂化柴油 结论
3、汽油调和组分的抗爆性:
直馏汽油组分 汽油组分 大 庆 51 77 101 126 140 56.6 57.6 57.1 1.0 胜 利 49 70 94 123 142 67.5 69.9 68.7 2.4 辽 河 59 88 102 124 154 64.3 68.0 66.2 3.7 克拉 玛依 29 46 59 75 85 72.0 沙特 94 103 116 137 160 40.2 40.0 40.1 0.2 大 庆 31 48 90 163 191 79.8 90.1 85 10.3 催化裂化汽油组分 胜 利 37 59 96 167 194 78.2 87.1 82.7 8.9 辽 河 37 58 108 167 185 79.0 90.0 84.5 11.0 沙特 31 46 99 177 205 79.5 91.4 85.5 11.9 宽馏分重整油 大 庆 59 87 126 164 212 86.0 97.0 91.5 11.0 克拉 玛依 50 92 141 175 198 87.8 沙特 51 80 122 156 187 85.8 95.5 90.7 9.7 烷基 化油 37 67 102 125 138 92.0 95.0 93.5 3.0
四、汽油调合指标的计算—案例
表1 序号 原料 1 直馏汽油 汽油组分的质量和成本数据 辛烷值 62 含硫量% 1.5 成本(元/吨) 可用量(吨/日) 600 2000
2
3
催化汽油
重整汽油
78
90
0.8
0.2
900
1400
1000
500
表2 汽油产品的质量和价格数据
序号 1
2 3
产品 70#汽油
80#汽油 85#汽油
馏分/℃
200-320 200-350 230-330 180-350 230-350 240-400 180-400 200-350 230-300 180-365
十六烷指 数
68.5 67.0 67.2 56.2 56.5 57.0 53.4 52.0 50.2 52.4
凝点/℃
-15 -5 -6 -12 -10 10 -5 -10 -18 -19
3)宽馏分重整生成油有良好的抗爆性。 4)烷基化油有辛烷值高,敏感度小的特点,并有好的挥发性和燃烧清洁性,是理想的调和组分。
一、我国各种汽油调和组分的性质
4、汽油调和组分的辛烷值和组成分布:
事例讲解: 大庆催化裂化汽油和宽馏分重整生成油按等体积切割成窄馏分。
结论: 以△R100评价前部辛烷值优劣, △R100=R全馏分-R <100℃馏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