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植物病理学:番茄黄化曲叶病

合集下载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及防控措施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及防控措施

2014.07病虫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设施番茄生产上的一种严重危害番茄的毁灭性病害,主要传毒媒介是烟粉虱,传播性与致病性极强。

病害发生后,番茄植株矮化,生长缓慢或停滞,叶片增厚,叶质变硬。

生长早期染病,植株严重矮缩,影响正常开花结果,结果数减少,果实变小;成熟期染病则果实着色不均匀,产量损失较大,商品性大大降低。

该病目前已在我国山东、河北、河南、安徽、江苏、北京、新疆等10多个省市大面积发生危害,严重威胁我国番茄产业持续发展。

陕西省2009年在杨凌区发现,并通过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鉴定,确定为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现已在西安、咸阳、渭南、宝鸡的20多个区县发生,个别地方发生相当严重,甚至出现毁棚绝收的惨象。

目前正值或者临近秋延和冬春茬设施番茄育苗期,所以菜农务必要高度重视,提早安排,从育苗开始采取综合有效的措施,防害于未然。

1防控策略坚持“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原则,栽培抗病品种,培育健康无病虫苗,田间全程防控烟粉虱,配合健身栽培和调整播期等措施,进行综合防控。

2防控措施2.1农业措施1)选用抗病品种,播前浸种消毒。

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番茄病毒病的基础措施之一,但目前生产上推广的番茄品种多数为感病品种,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品种较少。

目前有一定抗黄化曲叶病毒病能力的番茄品种有:浙粉701、浙粉702、浙杂502、浙樱粉1号、苏红10号、苏粉12号、苏粉15号、金陵甜玉(樱桃番茄)、佳红8号、红贝贝、申粉V3、申粉V4、佳丽、阿库拉、佳美、欧宫、迪芬尼、迪利奥、莎丽、齐达利,瑞克斯旺的格利(73-516)、雪莉(74-587)、佳西娜(74-112)等。

菜农可根据自身需求选择适宜商品性状的品种,并注意在种植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品种时,加强灰叶斑病的苗期和定植后早期防治。

也可在播前用10%磷酸钠或0.1%高锰酸钾溶液浸种进行种子消毒,捞出后用清水冲洗干净再催芽播种。

2)培育无病无虫幼苗。

育苗棚与生产棚分开,育苗前彻底清除苗床及周围病、虫、杂草,育苗棚可用敌敌畏烟剂密闭熏蒸,减少虫源和中间寄主,生产棚可以利用休闲期进行日光高温闷棚,除掉残余虫源。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与预防措施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与预防措施

近年来,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发生发展较为严重,发病地块多数绝产,本文将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观察研究整理,供菜农朋友借鉴。

一、染病症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简称TY病毒),染病初期表现为顶部叶片褪绿发黄,叶片变小,叶边缘上卷,叶片变小,植株生长变得缓慢或者停滞,节间缩短,明显矮化;后期叶片增厚,叶质渐渐变硬,有些叶脉呈紫色,变形焦枯,新生叶出现黄绿色不均的斑块,皱缩凹凸不平或者变形叶片变小;果实小而少、成熟速度慢、逐渐畸形、红不透,质量和产量降低严重,失去其商品价值。

二、发病特点和传播介体越冬茬番茄个别植株在10月中下旬顶部叶片在出现异常后,一般应作病株来处理;11月病况逐渐加重,发生区域也会迅速扩大;12月后病害传播减慢。

大棚中的春季早熟栽培番茄,在4-6月份的时候也有轻度发生。

秋季延迟栽培的番茄在8-9月份生长后期发生也比较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主要由带毒烟粉虱为传毒介体,在温室中可周年发生,繁殖快,数量上升明显,病毒株呈非常明显的传染性病毒分布。

低密度的烟粉虱就能导致病毒的扩散与流行。

烟粉虱一旦获毒就会终生带毒,除通过危害健康西红柿植株传播病毒外,还可以通过交配方式造成烟粉虱相互交叉蔓延传播,再通过繁殖传播给下一代。

种子和机械摩擦不具备传毒,但进行嫁接可导致这种病毒的传播。

三、防控措施1、培育无虫无病壮苗在进行育苗时候应该首先注意下面几点:生产大田应与育苗床分隔开,苗床土最好选用2-3年内未种植茄果类蔬菜的土壤,同时对育苗基质及苗床土壤进行消毒处理,用高浓度药剂熏蒸苗床或用黄化曲叶病毒灵B灌根剂3000倍液喷施后整地,并同时需采用40-60左右目防虫网将育苗进行隔离,避免育苗期间容易感染病毒;在植株顶端高度达5厘米下挂上类似于黄色黏虫胶板诱杀烟粉虱,苗床每8-10平方苗床挂一张,对烟粉虱成虫有强烈的诱集作用,当发现黄虫板诱杀烟粉虱数量在2-3头以上时,可选用10%吡虫啉2000倍液防治灭杀烟粉虱,不同药剂要交替轮换使用,以延缓抗性产生,减少传毒的媒介,并用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灵A(TYLCV)每袋兑水25-30市斤在分苗时和定植前全株均匀喷洒。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措施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措施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研究的重要性
保障番茄产量和品质
番茄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病毒病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防控研究,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病的危害,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 质。
生态安全
病毒病的大面积发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通过防控研究,可以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食品安全
带病番茄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通过防控研究,可以降低带病番 茄流入市场的风险,保障食品安全。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概述 • 病毒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 农业防控措施 • 生物防控措施 • 化学防控措施 • 综合防控策略及未来展望
0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概述
病毒病定义
总结词
病毒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植物疾病。
详细描述
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类植物疾病,病毒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微生物,通 过侵入植物细胞并利用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进行繁殖,从而破坏植物的正常生理 功能,导致植物出现各种异常症状。
灌溉管理:采用滴灌、渗灌等节水灌 溉方式,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 生。
通过以上农业防控措施的综合应用, 可以有效降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 发生率,保障番茄产量和品质。
04 生物防控措施
利用天敌防控病毒病
释放寄生性天敌
通过释放寄生蜂等天敌,控制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昆虫媒介的数量,降低病 毒传播风险。
捕食性天敌的应用
引入捕食性天敌如瓢虫、草蛉等,有效减少病毒传播媒介的昆虫数量,控制病毒 病的扩散。
增强番茄抗性的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毒基因导入番茄植株中,使其产 生对黄化曲叶病毒的抗性。

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全生命周期

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全生命周期
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全生命 周期
汇报人:可编辑
2024-01-06
CATALOGUE
目 录
• 病原与症状 • 传播途径 • 发病规律 • 防治方法 • 防治效果评估
01
CATALOGUE
病原与症状
病原介绍
病原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
THANKS
感谢观看
在发病初期及时喷洒药 剂,如50%多菌灵可湿 性粉剂、75%百菌清可 湿性粉剂等,每隔7-10 天喷洒一次,连续喷洒 2-3次。
涂抹病部
对于发病较重的植株, 可用药剂涂抹病部,以 杀死病菌并促进伤口愈 合。
生物防治
利用拮抗微生物
通过筛选拮抗微生物,如细菌、真菌等,用于防治番茄黄化曲叶 病。
生物农药
虫害影响
某些害虫如烟粉虱是番茄黄化 曲叶病的传播媒介,控制害虫 的种群数量可以降低病害的传
播和发生。
04
CATALOGUE
防治方法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培育无病壮苗
选择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抗性较强的品种, 是防治该病最经济有效的措施。
在无病田或无病植株上采种,并对种子进 行消毒处理,以减少初侵染源。
轮作换茬
土壤贫瘠、板结、盐渍化等不良土壤条件会影响植 株的生长和抗病能力,增加感染病毒的几率。
管理条件
不合理的种植制度、连作、施肥不当、灌溉 不科学等不良管理措施会降低植物的抗性, 有利于病毒的传播和扩散。
03
CATALOGUE
发病规律
发病时期
苗期
番茄黄化曲叶病在苗期易发,主要在植株长到3-4 片真叶时开始表现症状。
加强田间管理

番茄黄化曲叶病该怎么防除番茄黄化曲叶病的防治

番茄黄化曲叶病该怎么防除番茄黄化曲叶病的防治

合理密植
合理安排种植密度,保持 田间通风透光,降低病原 菌的传播和扩散。
科学浇水
采用滴灌或喷灌等节水灌 溉方式,避免过度浇水导 致土壤湿度过大,增加病 害发生的风险。
合理施肥
配方施肥
根据土壤肥力和作物需求,进行配方施肥,提供均衡的营养元素,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
避免过量施肥
避免过量施用氮肥等营养元素,以免植株徒长,降低抗病能力。
02
03
烟粉虱传播
烟粉虱是一种常见的害虫 ,通过吸取植物汁液、繁 殖等方式传播番茄黄化曲 叶病毒。
嫁接传播
嫁接是番茄黄化曲叶病传 播的重要途径之一,病毒 可从染病植株通过嫁接传 染给健康植株。
机械摩擦传播
机械摩擦操作过程中,病 毒可能从染病植株传染至 健康植株。
病因分析
品种抗性
不同品种的番茄对番茄黄化曲 叶病的抗性有差异,选择抗病 性强的品种可以有效降低病害
监控内容
重点监控病株数量、病情变化、防治效果等指标,同时收集天气、土 壤、栽培管理等环境因素信息,综合分析其对防治效果的影响。
06
总结和建议
总结番茄黄化曲叶病的防治经验和效果
防治经验总结
1
2
选用抗病品种:针对番茄黄化曲叶病的病原菌, 选择具有抗性的番茄品种可以有效减少病害的发 生。
3
培育无病壮苗:采用健康的种子和无病的土壤, 加强育苗管理,培育出无病的壮苗,提高植株的 抗病能力。
总结番茄黄化曲叶病的防治经验和效果
科学施肥
合理施用有机肥和化肥,补 充植物所需的营养元素,增 强植物的抗病能力。
定期修剪和清理
及时修剪植株,保持通风透 光,同时清理落叶和病残体 ,减少病原菌的传播。
化学防治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一、危害症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TYLCV),或“番茄黄化卷叶病毒”,Toamtos Yellows Leaf Curl Virus 简称TYLCV 或TY ,一种植物单链DNA 病毒,该病在番茄花期、结果期、采收期各阶段均可发生。

番茄植株感染病毒后,初期主要表现生长迟缓或停滞,生长点黄化,节间变短,植株明显矮化,叶片变小变厚,叶质脆硬,叶片有褶皱、向上卷曲,叶片边缘至叶脉区域黄化,以植株上部叶片症状典型,下部老叶症状不明显;后期表现坐果少,果实变小,膨大速度慢,成熟期的果实不能正常转色。

番茄植株感染病毒后,尤其是在开花前感染病毒,果实产量和商品价值均大幅度下降。

严重时造成的损失可达100%,是严重危害番茄生产的病害之一。

因此抗病毒病育种成为消除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威胁的主要策略。

目前国内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品种抗( 耐) 性选育研究还甚少,导致很多种植户与农户由于得不到抗病的优良品种,只能少种植,甚至改种其他蔬菜品种。

为此,国内一些科研院、所和种子生产企业及农业技术推广部门加强与国内外企业、院校合作和交流,在抗病品种培育和推广上开展了大量工作,目前优良品种的筛选工作正在进行,以TY病毒重灾区山东省为例,区域内寿光、临淄、广饶、莘县等蔬菜主产区纷纷成为国内外种子企业、院校试验TY的前沿基地。

以“蔬菜之乡”--寿光为例,数十家国外知名种子公司,如:瑞士先正达、以色列海泽拉、荷兰瑞克斯旺、荷兰德澳特等陆续推出了抗TY病毒的番茄品种。

二、发病规律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属于双生病毒科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病毒,寄主为戟叶鹅绒藤、曼陀罗、兵豆、番茄、醋栗番茄、烟草、菜豆、苦苣菜等植物。

烟粉虱(B 型)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主要传毒介体,烟粉虱获毒后可终生传毒,但不经卵传播。

机械摩擦和种子不传毒,嫁接可导致病毒传播。

三、危害特点椐报道,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起源于中东地区和地中海盆地,主要分布在地中海西部、日本、美国东南部和加勒比海地区,是一种热带、亚热带地区最具毁灭性的番茄病毒病。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分析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分析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分析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disease,TYLCD)是由黄化曲叶病毒属维罗伊病毒科(Begomovirus,Geminiviridae)引起的一种严重的番茄病害,也是全球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病害之一。

本文将从病毒特性、病毒生态和病害治理等角度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研究进展进行分析。

1. 病毒特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引起的病害表现为叶片变黄、环状上卷、叶色不均匀等症状,对番茄生长和产量影响较大。

该病毒属于双链DNA病毒,基因组长度为2.7kb,编码Six个蛋白质,分别为复制蛋白、转录蛋白、调节蛋白、辅助蛋白、外壳蛋白和运输蛋白,其特异性主要来自外壳蛋白基因。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主要通过白蝗传播,进入寄主植物后,病毒会在寄主细胞内进行复制和转录,进而引起植物的病理性症状。

2. 病毒生态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主要发生在温暖、干燥的气候条件下,通常都是在春季和夏季出现。

该病毒的宿主范围非常广,不仅包括番茄,还包括黄瓜、西瓜、辣椒、豆类作物等,同时也可以在野生植物中发现。

由于病毒的迅速传播和宿主范围广泛,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已成为全球范围内影响番茄和其他蔬菜的一种严重病害,给农业生产带来了很大的经济损失。

3. 病害治理目前,对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病害治理措施主要包括以下几种方法:(1)物理防治:通过采取基于病毒调控和传播的物理方法防止病毒的传播,比如利用筛网、紫外线辐射等方法。

(2)化学防治:采用化学农药进行喷雾、灌溉等方式进行治疗,但对环境污染较大。

(3)生物防治:利用生物农药和微生物制剂进行防治,如利用嗜高温菌制备的生物农药能够有效防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

(4)遗传防治:运用基因工程技术对植物进行基因改造,提高其对病毒的抗性。

已有研究发现,通过剪切酶Cas13b靶向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外壳蛋白基因,能够有效降低病毒的侵染。

总的来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一种严重危害农业生产的病害,对于该病害的研究和治理,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之一。

农业植物病理学:番茄黄化曲叶病

农业植物病理学:番茄黄化曲叶病

① 利用 1 龄烟粉虱若虫蜡质 薄,不能爬行,接触农药的 机会多,抗药性差的特点, 及早防治。
② 集中连片(尤其是田外杂草) 统一用药。
③ 在冬季防治时必须以日光
温室为重点,春、夏防治时 以日光温室附近的田块为重 点。 烟粉虱繁殖的高峰期 必须进行全程药控。 ④ 选准药剂、交替使用。
在移苗前使用烟熏的方法熏杀烟粉虱 病毒抑制剂
6)种植时间:由于烟粉虱是早春 4~5 月份从棚室迁飞 到露地为害, 秋季 9~10 月份从露地迁回棚室越冬为 害,因此这两个时期定植的番茄发病重。
五、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培育无病虫的壮苗:苗床要进行消毒 合理间作及合理安排茬口:避免与茄科、十字花科作物间
发生情况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 2002 年随番茄品种 “一品红”进入到 我国境内的。在我国,番茄黄化曲叶病的传播呈现明显的由南 向北的发展趋势,其为害程度逐年加重。番茄黄化曲叶病具有 暴发突然、扩展迅速、为害性强、无法治疗的特点,是一种毁 灭性的番茄病害。
症状
症状
一、症状特点
植株在被病毒侵染之后的7~10天左右开始发病,表现为感 病植株顶部叶片向上卷曲,叶片开始变小皱缩,叶缘逐渐 黄化,植株生长变缓甚至停滞,明显矮化变小。生长发育 早期染病植株严重矮缩,无法正常开花结果;生长发育后 期染病植株仅上部叶和新芽表现症状,结果数减少,果实 变小,成熟期果实着色不均匀。
二、病原物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双生病毒科 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 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单链DNA 病毒,病毒粒子为双联体结构, 大小约为18nm×30nm,无包 膜。
TYLCV
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能在烟草、番茄、南瓜、木薯、 棉花等重要经济作物上造成毁灭性为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烟粉虱:传毒介体烟粉虱大发生是病害流行的主要原因。
烟粉虱
①传毒方式:口器进 入韧皮部获得病毒, 病毒吸入胃肠后, 经过淋巴进入唾腺。 病毒在体内增殖, 增殖到一定数量由 唾腺分泌出来传毒。 可终生传毒
Hale Waihona Puke 烟粉虱②生物型:我国主要的烟粉虱为B型烟粉虱和Q型烟粉虱。 B 型烟粉虱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已成为优势种,它为害严重、 寄主范围广、产卵量大、 抗药性强、 扩张蔓延趋势快
作;在冬春等低温季节育苗,不适合烟粉虱的繁殖,可以 减少初侵染源;通过适当晚移植,长成壮苗以抵抗病毒的 感染。
农业防治
加强田间管理:控制氮肥,多施磷钾肥和农家肥, 有利于植株抗病能力的提高;尽量清除田间杂草, 减少烟粉虱的田外寄主, 切断烟粉虱食料供应链;含 有烟粉虱虫或卵的枝叶要及时的清除,避免病害的 扩散。
发生情况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 2002 年随番茄品种 “一品红”进入到 我国境内的。在我国,番茄黄化曲叶病的传播呈现明显的由南 向北的发展趋势,其为害程度逐年加重。番茄黄化曲叶病具有 暴发突然、扩展迅速、为害性强、无法治疗的特点,是一种毁 灭性的番茄病害。
症状
症状
一、症状特点
植株在被病毒侵染之后的7~10天左右开始发病,表现为感 病植株顶部叶片向上卷曲,叶片开始变小皱缩,叶缘逐渐 黄化,植株生长变缓甚至停滞,明显矮化变小。生长发育 早期染病植株严重矮缩,无法正常开花结果;生长发育后 期染病植株仅上部叶和新芽表现症状,结果数减少,果实 变小,成熟期果实着色不均匀。
[1]刘剑峰,肖启明,张德咏,周鹏,成成,唐前君. 番茄黄化曲叶病(TYLCV)的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2013,(13):70-76. [2]吴丹. 不同启动子驱动GroEL基因和dsRNA介导的烟草抗TYLCV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09. [3]郭明霞. 采取综合措施预防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发生[J]. 河北农业,2011,(06):29-31. [4]张春奇,李红波,潘永. 番茄黄化曲叶病及抗病育种研究概况[J]. 中国瓜菜,2011,(05):50-54. [5]汪洁. 番茄间作芹菜对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的影响[D].上海交通大学,2012. [6]李小靖,叶志彪. 我国番茄黄化曲叶病发生规律和研究进展[J]. 长江蔬菜,2010,(02):1-5. [7]赵玖华,尚佑芬,王升吉,李燕霞,郭和平. 番茄黄化曲叶病的发生危害、病原检测及防治措施[J]. 山东农业科 学,2010,(02):82-84. [8]杨欢欢,赵婷婷,刘冠,许向阳,姜景彬,李景富. 番茄黄化曲叶病抗病基因与抗病育种的最新进展[J]. 分子植物育 种,2016,(08):2044-2049. [9]熊艳,杨帅,青玲,周常勇,孙现超,杨水英. 四川番茄黄化曲叶病病原分子鉴定及变异分析[J]. 中国农业科学,2011,(03):477-
6)种植时间:由于烟粉虱是早春 4~5 月份从棚室迁飞 到露地为害, 秋季 9~10 月份从露地迁回棚室越冬为 害,因此这两个时期定植的番茄发病重。
五、防治措施
农业防治 物理防治 化学防治 生物防治
农业防治
选用抗病品种 培育无病虫的壮苗:苗床要进行消毒 合理间作及合理安排茬口:避免与茄科、十字花科作物间
传播途径
2.嫁接传毒:感病的接穗嫁接到正常的砧木上, 黄化曲叶 病毒可以经接穗传至砧木,造成全株系统发病。健康接穗 嫁接到感病的番茄幼苗上,接穗的叶片可发病。 此外,机械摩擦和种子不传毒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1) 品种:国内外的番茄品种多为表现为感病。 2) 植株长势:田间调查发现,植株粗壮、叶色浓绿、 叶片较厚、果实皮层厚的植株抗性较强。 3) 管理条件:在整个生长期管理中,田间管理措施 及时,病虫害早防、早治的田块,发病较轻。
引起我国番茄曲叶病害的病原复杂,主要有番茄黄化曲叶病毒和 台湾番茄曲叶病毒
三、流行规律
1、发病周期
从零星发现个别植株矮化到发现个别植株顶部叶片异常, 一般需要2周时间,再经两周后有30%植株感病,在无有效 防治措施情况下,病情不断增加,发病区域迅速扩大,34d后田间病株率达80%以上。
2、传播途径
① 利用 1 龄烟粉虱若虫蜡质 薄,不能爬行,接触农药的 机会多,抗药性差的特点, 及早防治。
② 集中连片(尤其是田外杂草) 统一用药。
③ 在冬季防治时必须以日光
温室为重点,春、夏防治时 以日光温室附近的田块为重 点。 烟粉虱繁殖的高峰期 必须进行全程药控。 ④ 选准药剂、交替使用。
在移苗前使用烟熏的方法熏杀烟粉虱 病毒抑制剂
物理防治
在大棚棚顶、门上、放风口放置40-60目的防虫网 悬挂黄板诱杀烟粉虱:烟粉虱有强烈的趋色性,尤
其是趋黄色性。在棚内与植株顶部略高地位吊黄板 诱杀,每亩吊放40-60片
黄板
化学防治
在苗期与坐果前期防治传毒介体烟 粉虱
防治烟粉虱可选用25%扑虱灵、25%阿 克泰、3%啶虫脒、1.8% 阿维菌素、2.5% 联苯菊酯等药剂 。
二、病原物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双生病毒科 菜豆金色花叶病毒属 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单链DNA 病毒,病毒粒子为双联体结构, 大小约为18nm×30nm,无包 膜。
TYLCV
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能在烟草、番茄、南瓜、木薯、 棉花等重要经济作物上造成毁灭性为害。
双生病毒存在基因重组现象,病毒变异频率高,世界各地的番茄 黄化曲叶病毒虽然名称一样,但基因组成相差很大
20%毒克星、1.5%菌毒·烷醇、20%吗啉胍·乙酮、2%菌克毒克 等
生物防治
用丽蚜小蜂等烟粉虱寄生性天敌或小黑瓢虫等烟粉虱捕食 性天敌防治烟粉虱
综合防治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实施多种措施 并举全程防控的策略
以培育无病健苗为基础,以有效防治烟粉虱为重点,以 及时除草和拔除病株为保障,结合其他管理措施切断传 毒源,实现综合防控
番茄黄化曲叶病
概况
番茄黄化曲叶病是番茄生产上的一种毁灭性病害,最早发 现于 1939 年的以色列约旦河一带, 1964 年被正式命名为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 ( 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 TYLCV ) 此后,该病迅速扩散,现已蔓延到中东、地中 海沿岸、东亚、南亚、非洲、欧洲、美洲、澳大利亚等众 多国家和地区。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4) 气候条件:在 25~35 ℃、空气湿度小的高温、干 燥条件下有利发病。而高温、少雨更利于烟粉虱繁殖 活动,病毒传播速度加快。 5) 种植户防范意识薄弱:开始发病时,种植户常会 把该病混淆为普通花叶病毒病,认为为害不大,疏于 管理,防治不及时,引起大面积传毒。
四、影响发病的因素
烟粉虱
大棚内烟粉虱在嗜好寄主上越冬 , 虫态主要以成虫为主 ; 但对于我国烟粉虱在田间的自然越冬北界至今没有报道, 只在个别地 区有一定的记录:在江苏江淮地区、浙江台州以北不能露地越冬, 湖北省仙桃市和江西省南昌市的内部测报资料显示 , 烟粉虱可能能在 当地野外越冬。 在露地自然条件下烟粉虱主要在杂草上越冬, 越冬虫态主要为卵和伪 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