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黄花曲叶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

合集下载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与综合防治技术

2014.03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简称TY病毒)已经成为秋冬季番茄生产中最严重的病害,发病温室一般减产10%~50%,严重的甚至绝收。

与其他病毒病相比较,该病毒主要通过B型烟粉虱传播,具有发生突然、扩展迅速、危害性强、难以防治等特点,是一种毁灭性的番茄病害,一旦发病,尤其是在植株开花前发病,果实产量及商品价值均大幅度下降,严重时造成的损失可达100%。

1危害症状染病番茄植株矮化,生长缓慢或停滞,顶部叶片常稍褪绿发黄、变小,叶片边缘上卷,叶片增厚,叶质变硬,叶背面叶脉常显淡紫色。

生长发育早期染病植株严重矮缩,导致无法正常开花结果。

生长发育后期染病植株仅上部叶片和新芽表现症状,结果数减少,果实变小,成熟期果实着色不均匀,基本失去商品价值。

2传播和病原该病毒在自然条件下只能由烟粉虱以持久方式传播,烟粉虱获毒后可终生传毒,又被称为粉虱传双生病毒,是一类具有孪生颗粒形态的植物DNA病毒,广泛分布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烟草、番茄、南瓜、黄瓜、甜瓜、木瓜、罗汉果、棉花等经济作物上均已发生并造成危害。

机械摩擦和种子不传毒,但嫁接可导致病毒传播。

3传播途径从外地引苗,且不清楚所引苗是否带虫带毒,导致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

烟粉虱属同翅目粉虱科,其若虫和成虫均可刺吸番茄植物汁液,受害叶褪绿、黄化、扭曲、萎蔫。

4发病因素播种过早,晚秋不凉,暖冬,春天气温回升早,有利于烟粉虱等害虫越冬和繁殖及为害传毒。

氮肥施用太多,生长过嫩,播种过密,株行间郁闭,多年重茬,栽培管理较为粗放,周边杂草丛生的温室,发生较重。

B型烟粉虱虫口数量增长快且传毒能力强,是导致近年来烟粉虱暴发、黄化曲叶病毒病流行的主要原因。

5综合防治针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发生特点,把好定植前棚室处理、无病种苗定植、烟粉虱全程防控和田间管理四项综合防控措施,做到早防早控,最大限度地减轻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危害。

1)选用抗(耐)病毒品种。

要选择正规渠道销售的大品牌优质、丰产的抗(耐)病毒品种。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措施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措施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研究的重要性
保障番茄产量和品质
番茄是一种重要的蔬菜作物,病毒病严重影响番茄的产量和品质。 通过防控研究,可以有效降低病毒病的危害,提高番茄的产量和品 质。
生态安全
病毒病的大面积发生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威胁。通过防控研究,可以 保护生态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
食品安全
带病番茄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通过防控研究,可以降低带病番 茄流入市场的风险,保障食品安全。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措施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概述 • 病毒病的传播途径和预防措施 • 农业防控措施 • 生物防控措施 • 化学防控措施 • 综合防控策略及未来展望
01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概述
病毒病定义
总结词
病毒病是由病毒感染引起的植物疾病。
详细描述
病毒病是由病毒引起的一类植物疾病,病毒是一种寄生于细胞内的微生物,通 过侵入植物细胞并利用细胞内的营养物质进行繁殖,从而破坏植物的正常生理 功能,导致植物出现各种异常症状。
灌溉管理:采用滴灌、渗灌等节水灌 溉方式,降低田间湿度,减轻病害发 生。
通过以上农业防控措施的综合应用, 可以有效降低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 发生率,保障番茄产量和品质。
04 生物防控措施
利用天敌防控病毒病
释放寄生性天敌
通过释放寄生蜂等天敌,控制传播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的昆虫媒介的数量,降低病 毒传播风险。
捕食性天敌的应用
引入捕食性天敌如瓢虫、草蛉等,有效减少病毒传播媒介的昆虫数量,控制病毒 病的扩散。
增强番茄抗性的生物技术
基因工程技术
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抗病毒基因导入番茄植株中,使其产 生对黄化曲叶病毒的抗性。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方案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方案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方案选用适合当地栽培的抗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番茄品种是*有效的防控措施。

目前抗黄化曲叶病毒病的番茄品种有:佳丽、阿库拉,佳美、欧宫、迪芬尼、齐达利、浙粉702、苏红10号、苏粉12号、金陵甜玉(樱桃番茄)、佳红8号、申粉V-I等。

育苗棚与生产棚分开,育苗前彻底清除苗床及周围病虫、杂草,育苗棚可用敌敌畏烟剂密闭熏蒸,减少虫源和中间寄主,高温季节还可以利用覆盖薄膜高温闷棚方法除掉残余虫源。

使用隔离网室育苗,防止烟粉虱成虫迁入。

每10平方米苗床悬挂1-2块黄色粘虫色板进行监测、诱杀成虫,如有烟粉虱成虫进入番茄苗床,及时用药进行灭杀防治。

移栽前2-3天用嘎虫嗪或毗虫琳,对苗床幼苗进行喷淋(使部分药液流渗到土壤中),以避免在操作过程中将烟粉虱带入定植棚内。

定植前清洁田园,在移栽前7-10天,清理定植棚室内外的残枝落叶和杂草。

全程应用黄板和防虫网,防止外界烟粉虱传入,安装防虫网后可采用敌敌畏烟剂密闭熏蒸,彻底杀灭棚内烟粉虱,然后再定植生产,以保证无虫定植;定植后在温室内每50平方米悬挂1-2块黄色粘虫色板进行监测和诱杀烟粉虱成虫。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措施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措施
41
育苗床与大 田分 开 , 集 中管理; 使用 4 O目防
番茄感染黄化 曲叶病毒病后 , 叶片边缘鲜黄
色、 卷 曲, 叶脉 墨 绿色 , 叶 肉变 厚 , 叶 片 变小 ; 植 株 矮 化 萎缩 , 开 花延 迟 , 花 和 果 实减 少 , 产 量 损 失严
重。
4 0目防虫网遮挡 , 并喷涂杀虫剂。 移栽后棚 内悬挂黄板诱杀烟粉虱。棚室内减 少人员流动 , 防止人为传播。生长期及时除去植 株下部密集烟粉虱虫、 卵的枝叶, 整枝打权后枝叶
番 茄 黄化 曲叶 病 毒 病 防控 措 施
番茄 黄化 曲叶病毒 病是 由番 茄黄 化 曲叶病 毒 感 染 引起 的一 种 毁灭 性 病 害 , 近年 来 在 我 国部分 番茄 产 区暴 发 成灾 , 并逐 步传 播蔓 延 , 发生 范 围不 断扩大, 给 番茄 生产造 成 巨大损 失 。 虫 网 隔离 烟粉 虱 , 避免苗期感染 ; 悬 挂 黄 色 黏 虫 板; 移栽 前 喷施 噻虫 嗪等药 , 带药 下 田。 。 2 .保持 棚 室环境 清 洁 移栽 前用 敌敌 畏烟 剂熏 杀 , 并 闭棚 3天 以上 。 彻 底清 除棚 室 周 边 杂 草 。棚 室 放 风 口 和 门 口用
生。
番茄黄化 曲叶病毒病主要通过 B型和 Q型 烟粉虱传毒 , 各个 龄期 的烟粉虱均能传播病毒 。
病 毒 可 以通 过 雌雄 交 配 传 播 , 也 可 以经 带 毒雌 虫
的卵传给后代 , 至少能传播 2代。
目前 生产 上还没 有 可 以根 治 番茄黄 化 曲叶病
毒病的有效药剂 , 现有药物只能钝化病毒 , 延缓发 病, 减轻产量损失 。选用无病壮苗 , 消灭传毒媒介
南 方农 药 V O L . 1 8 . j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如何防治?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如何防治?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如何防治?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是番茄种植中常见的一种病毒性病害。


毒严重危害番茄的正常生长,给种植户造成了很大影响。

那么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如何防治?
发病症状:番茄感染此病毒,往往会导致番茄植株矮化,生长停止,而且顶部的叶片会逐渐发黄、缩小,叶片卷曲、变厚、变硬、文脉也变紫色。

严重时植株萎缩不生长,最后就导致不开花结果,甚至死亡。

发病特点:这种病毒性病害是通过蚜虫的传播以及平时定植、梳理
植株时通过摩擦将病毒从一株传播到另一株,一般高温时发病更为严重,而在气温较低时病毒传播减缓。

防治措施:首先培养长势好的无病害的健康苗,并且做好苗床的消毒处理,预防此病可以用黄化曲叶病毒灵B灌根剂3000倍进行喷洒,然后在整地,并用防虫网覆盖。

定植时也要用此溶液进行灌根。

在种植上要做好控制氮肥的施肥量,保持田间湿润,合理灌溉,少量多次,以防土壤积水,最后实行轮作换茬,减少病毒传播。

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关键技术

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关键技术

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关键技术随着市场的需求不断扩大,番茄种植业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产业之一。

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Tomato yellow leaf curl virus,TYLCV)的发生和流行严重影响了番茄的生长和产量,甚至导致番茄的全面死亡。

为此,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成为现代农业中的重要任务。

本文将介绍防控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关键技术。

1. 选用抗病品种选用具有良好抗病性的品种是预防和控制病害的首要措施。

因此,在番茄生产过程中,选用抗TYLCV的品种是关键。

长期以来,基因工程技术已被广泛用于提高番茄对TYLCV的抗性。

近年来,通过精细分辨的遗传图谱和转录组学技术,发现一些与番茄TYLCV抗性有关的关键抗性基因,这为育种新番茄品种提供了思路和方法。

2. 科学管理土壤科学管理土壤可以有效预防TYLCV的发生和流行。

实际上,当土壤中存在过多的氮、磷、钾等营养元素时,土壤的自然抑菌能力下降,容易导致土壤病害的爆发。

因此,在番茄植株的生长过程中,应合理施肥,避免过度施肥或过量使用化学肥料。

此外,肥料不得有害菌的污染,以免污染土壤。

3. 生物农药的使用使用生物农药是该病防治的一种重要方法。

生物农药是指利用特定的微生物、天敌或天然化合物来防治害虫和病害,不会对环境和动植物产生污染。

生物农药因其绿色、安全、环保的特点,受到了农民的广泛欢迎。

采用一些植物提取物和微生物制剂,如三叶草素、茉莉酸和拟青黛金杆菌等,可有效防治TYLCV,对土壤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微生物生态环境的影响小。

4. 引进夜间光照系统由于TYLCV是一种白天媒介的病毒,其传染媒介——白粉虱白天活动,夜间则会停留在植株表面。

因此,在夜间使用光照系统可以有效防止白粉虱在植株上停留,从而减少TYLCV的传播。

现在,许多番茄种植基地已经引进了夜间光照系统,这极大地改善了种植环境,有助于防止TYLCV的发生和流行。

5. 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和农业宣传教育加强农业技术服务和农业宣传教育是防控TYLCV的关键所在。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治技术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治技术
基因编辑育种
通过精准编辑番茄的基因,使其具有抗病毒的能力。这种方法快速且精准,但需要对基因编辑技术有深入的了解 和掌握。
提高农民防治意识与技术培训
防治意识教育
通过宣传和教育,提高农民对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认识,了解病 毒的危害性和防治的重要性。
技术培训
组织专家和技术人员,对农民进行病毒病防治技术的培训,包括病 毒的识别、防治方法的选择和使用等,提高农民的防治能力。
分布图绘制
在发现病毒病后,记录病 株位置,绘制分布图,为 后续防治提供依据。
病毒病预警系统
气象因素监测
关注气候变化,监测温度、湿度等气象因素,评 估病毒病发生风险。
病毒检测
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定期从田间采集样本进行 病毒检测,及时发现病毒存在。
预警模型
建立病毒病预警模型,综合气象因素、病毒检测 结果等多源信息,预测病毒病发生趋势。
病情。
生物防治
01
02
03
释放天敌
释放烟粉虱的天敌,如寄 生蜂、捕食性昆虫等,可 以有效控制烟粉虱的数量 ,减少病毒传播媒介。
应用生物农药
使用生物农药如苏云金杆 菌等,对病毒有一定的抑 制效果,同时不会对环境 造成太大污染。
植物提取物
某些植物提取物具有抗病 毒活性,如苦参提取物等 ,可以应用于番茄植株, 增强植株的抗病毒能力。
病毒病的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传播途径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主要通过昆虫(如白粉虱、烟粉虱等)传播,也可通过带 病毒的种子、嫁接等方式传播。
发病条件
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寄主植物的存在是病毒病发病的重要条件。此外,植株生 长势弱、免疫力差也容易导致病毒病的发生。
02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预 防技术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措施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措施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交流与合作,共同研究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防控技术 和策略,分享成功经验和做法。
积极参与国际组织和机构的合作项目,共同推动全球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事 业的发展。
THANKS
谢谢您的观看
在无病区域或无病植株上留种,并采用嫁 接技术,培育无病壮苗,提高植株的抗病 能力。
轮作换茬
加强田间管理
避免连作,采取轮作方式,特别是与非茄 科作物轮作,可有效减少土壤中病毒的积 累。
合理密植,保持田间通风良好;及时清除 病叶、病果,减少病毒传播源;科学施肥 ,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提高植株抗性。
化学防治
病毒。
物理防治
防虫网覆盖
在温室或大棚入口及通风口处设置防 虫网,防止害虫进入,阻断病毒传播 途径。
黄板诱杀
利用害虫对黄色有较强趋性的特点, 设置黄板诱杀害虫,减少害虫数量, 降低病毒传播风险。
高温闷棚
在夏季高温季节,采取高温闷棚措施 ,利用高温杀死土壤中的病毒和虫卵 。
银灰膜驱避
在田间悬挂银灰膜,利用银灰色对害 虫的驱避作用,减少害虫数量,降低 病毒传播风险。
03
防控效果评估
定期监测病情
监测病情
定期对番茄种植区域进行病情监 测,记录黄化曲叶病毒的发生情 况,包括发病时间、发病程度、 发病面积等。
监测频率
根据种植季节和病情发生情况, 确定合理的监测频率,一般建议 每周至少监测一次。
评估防控效果
防控效果评估
根据监测数据,评估防控措施的效果 ,包括防控措施的有效性、防控成本 等方面。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防控措 施
汇报人: 2024-01-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 山东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浩任
番茄黄花曲叶病毒病综合防治技术
编辑:徐建堂 
450083127@ 蔬菜园地
比雄成虫高5倍左右,成虫传播黄化曲叶病毒的效率也随虫龄增长而下降。

其传播能力和持毒能力可达两周到三周时间。

2.带毒幼苗传播。

幼苗染病,病毒则
会随商品苗远距
离传播,随后
被当地烟粉虱
侵染后进行近
距离传播,
造成当地番
茄黄化曲叶
病毒病流行。

3.嫁接传
播。

嫁接是传
播番茄黄化曲叶
病毒病的另一途径。

一般将感病番茄接穗嫁
接到正常砧木上番茄黄化曲
叶病毒可以经接穗传至砧木,造成全株系统发病。

与其他植物病毒不同,番茄黄化曲叶病毒主要经烟粉虱、带毒幼苗传播,不经由虫卵、土壤、机械摩擦等途径传毒。

三、发病原因
1.烟粉虱持续暴发。

经研究证实烟粉虱尤其是B型烟粉虱的大暴发是导致黄化曲叶病毒病严重发生的主要原因。

另外,因设施独特的栽培模式,烟粉虱在设施内可周年发生,即使在低密度的条件下,也可使病毒病发生扩散和流行,特别是在多年重茬、肥力不足、耕作粗放的地块发病较重。

烟粉虱具
有食性杂、抗药性强、
世代交替等特点,
防治十分困难。

加之近年来气候
变暖,使得的
B型烟粉虱暴
发,是造成番
茄黄化曲叶病
毒病暴发的直
接原因。

2.工厂化
育苗快速发展。

大规模工厂化育苗
的快速发展加速了病
毒远距离传播,也是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短时间内大范围严重发生的重要原因。

目前工厂化育苗发展迅速,大量番茄商品苗被远距离销售,一旦在育苗期感染病毒,就会随商品苗远距离传播,随后被当地烟粉虱侵染后进行近距离传播,造成当地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的流行。

3.毒源植物众多。

除番茄外,黄化曲叶病毒易感染的寄主植物还有曼陀罗、心叶草、烟草、菜豆、苦苣菜等几十种。

众多的毒源以及不同茬口的番茄生长季节重叠,使
42
第9月 上半月刊
黄化曲叶病毒得以周年繁殖并造成交叉感染。

最有效途径。

目前抗性较好的品种有齐大利、帝利奥、沙丽、瑞克斯旺、苏粉16号等。

2.加强检疫。

从外地引进的种苗需经过检疫(无病、无虫源)才允许进入市场,否则必须经过处理后才可种植。

3.加强栽培管理。

(1)避开烟粉虱高发期。

推迟定植时间避开烟粉虱发生高峰期。

一般5~6月份、秋季8月中下旬烟粉虱活动频繁,因此番茄适当推迟定植期,从时间上避开烟粉虱的危害高峰。

(2)清洁棚内环境。

烟粉虱在没有植物寄主的环境下,生存较短,约7~10天,根据这一特点,至少在定植前10天,清理定植棚内的残枝败叶和杂草,并在棚室周围调整种植禾本科等作物,形成作物隔离带,控制外界粉虱进入。

(3)采用地膜覆盖。

地膜覆盖尤其是银灰色地膜,能降低烟粉虱捕捉寄生植物的能力,在定植后的植株生长前期防病效果尤为明显。

(4)清除病株、病叶。

发现植株有烟粉虱若虫时,可结合整枝及时摘除有虫叶片,并及时清除感病的植株。

4.防控烟粉虱。

(1)生物防治。

设施栽培可用丽蚜小蜂、瓢虫、草
杂草和烟粉虱等虫害,盖严防虫网,避免苗期感染。

露地栽培时,建议在植株生长早期加盖防虫网。

利用烟粉虱趋黄习性,在栽培田内放置黄色粘虫板,诱杀成虫。

悬挂黄板的底部与植株顶端大致相平。

(3)化学防治。

采取措施及早防治烟粉虱种群大发生。

可在定植前用10%的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倍液蘸根处理,或定植后用25%的噻虫嗪水分散粒剂7500倍液灌根预防;在粉虱发生初期,可选用10%烯啶虫胺水剂1000~2000倍液,或24%螺虫乙酯悬浮剂1500~2000倍液喷雾防治;如棚室内烟粉虱发生数量较多,每667平方米用15%的敌敌畏熏烟防治,于傍晚闭棚后点燃,熏8~12小时。

5.化学防治。

番茄黄化曲叶病毒病当前没有治疗的特效药剂,田间一旦发现病株,要立即拔除并进行销毁,同时用2%宁南霉素水剂500倍液,或40%烯·羟·吗啉胍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20%吗胍·乙酸铜可湿性粉剂600倍液均匀喷雾防治,防止病害进一步传播蔓延。

4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