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
论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

论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中国青少年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向着国际化、时尚化的方向发展。
其中,日本动漫成为中国青少年最喜欢的文化娱乐方式之一。
但是,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呢?本文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这个问题。
日本动漫以其独特的画风、精美的画面、情节紧凑且富有深度的故事情节深受中国青少年的追捧。
日本动漫的片五回味无穷,有些番剧甚至会伴随青少年的成长,他们在每个年龄段看到的内容也随之改变。
比如《火影忍者》、《死神》、《进击的巨人》等番剧不仅仅是为了孩子们的娱乐,它们也教育青少年“友情、努力、目标、责任”的核心价值观。
但是,在日本动漫中也存在一些不适合青少年观看的情节和场景,比如大量暴力、血腥的内容、不负责任的恋爱描写等。
这些内容容易误导青少年对于人生的看法,导致他们对于暴力和极端行为的认识偏差,对于恋爱观的形成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日本动漫中,有很多片段都展现了主人公们为了理想而不断努力奋斗的生动形象。
这些故事情节可以让青少年拥有奋斗的勇气和信心,在面对生活的挑战时不畏困难。
同时,日本动漫也会向青少年灌输一些正面的价值观,比如珍惜友情、尊重长辈、关心弱势群体等。
这些价值观对于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的带动作用。
然而,一些日本动漫也存在一定程度上的误导和负面影响。
比如一些作品中的反角,他们在青少年眼中具有榜样的形象,这会对青少年的认知带来不良的影响。
同时,一些作品中令人深思的价值观也容易被青少年误解,达到了相反的效果。
日本动漫可以带给青少年快乐和放松,能让他们在疲惫的学习生活中得到放松和缓解。
与此同时,过度追看日本动漫也会导致青少年的身心健康问题。
长时间固定的面对屏幕,容易引起青少年的近视、颈椎病、肥胖等问题。
如果不是青少年有很好的自我约束力和家长的引导,其中的风险是很大的。
总体来说,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里既有正面的方面,也有负面的方面。
关键在于家长要引导青少年在欣赏日本动漫时正确的方向上,避免被误导和引导走向偏差。
日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

日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摘要:随着动漫的引进,日本动漫业在中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尤其对我们的青少年产生着重要的影响,日本动漫在中国身受广大青少年的喜爱。
在中国,国产动漫习惯性被认为是低龄儿童的专属物,为了迎合儿童的欣赏能力,营造一个健康的生活环境,我国动漫题材单一,内容浅显,情节老套,带有浓重的说教意味。
幼儿看的开心,家长觉得放心,青少年只有叹息。
而日本动画等级分类精细、角色造型唯美、故事情节生动,产业发展成熟等,日本人少到3岁,老到80岁的人都有各自喜欢的动漫,与中国动画形成鲜明对比。
据报道显示:在中国青少年最喜爱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60%,欧美动漫占29%,而中国原创动漫包括港台地区只占11%。
我国拥有13亿的人口大国,其中未成年人就有3.6亿,这其中除了一小部分低龄儿童,其他的人都找不到适合自己的国产动画,在这种不利的市场环境和消费文化的影响下,我国巨大的动画市场眼睁睁被日本动画所占领。
日本动漫大量涌入,一定程度上刺激了中国原创动漫的发展,对国产动漫在造型、色彩、情节等的设定上起到借鉴的作用,动画里励志的情节、轻松幽默的言语、广泛的题材对青少年心理各方面的成长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可以鼓励中国青少年看健康向上的励志漫画,可以看轻松的休闲漫画,可以看平凡的生活漫画,可以看感人的幻想漫画让他慢慢理解这种真正的漫迷们的感动,而不是对生活的一种荒废,让青少年更多的看到故事中对生活的坚强与执着,对美好的渴望与追求,这才是真正的漫画价值,并以此为动力。
但其动漫作品中所包含的色情、暴力、扭曲的场景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中国青少年,对青少年的身心成长造成- -定的扭曲,是引发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导火线,甚至引发青少年犯罪行为。
日本动漫中所蕴含的民族文化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较量,青少年正处于成长的阶段,没有形成明确的是非价值观,对他国文化带有盲目的崇拜与追捧,还无法正确对待所接受的不同文化。
我们一定要用一双慧眼,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现状研究

随着全球动漫产业的发展和日本动漫在全球范围内的渗透,中国青少年对于日本动漫的热爱程度逐渐上升,这也引发了对于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现状的研究。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并展望其未来的发展。
首先,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主要体现在文化传播方面。
通过日本动漫,中国青少年能够了解到不同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生活方式。
日本动漫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塑造往往具有吸引力,能够引发青少年的共鸣和思考。
例如,许多日本动漫作品探讨了友情、爱情、家庭关系等青少年关注的话题,对于他们的情感和道德发展有一定的启发作用。
其次,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艺术创造和审美教育也有一定的影响。
日本动漫作品通常富有创意和想象力,画面精美,角色设计独特。
这些特点能够激发青少年的艺术创造力,并培养其对于美的敏感性。
此外,日本动漫也为中国青少年提供了一个了解动漫创作过程的机会,激发了他们对于绘画技巧和动漫制作的兴趣。
然而,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首先,一些日本动漫作品中存在暴力和色情等不良元素,对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其次,日本动漫作品中常常存在一些虚幻和夸张的情节,容易让青少年产生不切实际的幻想。
这可能导致他们对现实生活的认知有所偏差,影响到他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
在未来,研究者可以进一步深入探讨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并提供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教育部门可以开展相关的课程和活动,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日本动漫作品,加强他们的价值观教育和思维培养。
此外,动漫产业也可以在保证作品质量的前提下,更多地关注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和成长需求,打造更有深度和正能量的作品。
总之,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是复杂而多样的。
它既能够传播文化,培养审美,也存在一些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充分了解青少年对于日本动漫的需求和追求,加强引导和教育,使其能够正确对待和理解日本动漫作品,并充分发挥其积极的潜力。
论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

论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日本动漫在中国青少年中的影响是一个广泛而复杂的话题。
作为全球最大的动漫市场,日本动漫以其丰富的题材、精良的制作和独特的风格,吸引了大量的中国观众。
这种影响既有正面的一面,也存在一些负面的影响。
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表现在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题材上。
日本动漫独具一格的绘画风格和角色设计,创造了许多极具个性和魅力的角色形象,深受观众喜爱。
这些形象往往具有明确的个性特点、鲜明的视觉特征,给观众带来了很大的视觉冲击力和魅力。
日本动漫还涉及到丰富多样的题材,包括爱情、冒险、科幻、奇幻等等,满足了不同观众的兴趣和需求。
日本动漫还在价值观和思想观念方面对中国青少年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日本动漫往往探讨一些深入人心的话题,如友情、家庭、爱情、责任等,通过角色的经历和成长,传达出一些关于生活、人性和社会的思考和启发。
这对于中国青少年来说,有助于他们对一些复杂的情感和社会问题进行思考,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
首先是对学习的影响。
一些中国青少年过于迷恋日本动漫,花费大量时间在动漫上,导致他们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受到了很大的影响。
一些日本动漫作品也存在一定的暴力、色情和恶搞等内容,这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和心理健康造成了一定的不良影响。
日本动漫还带来了一些文化和价值观的冲击。
由于日本和中国的文化差异,一些与中国传统文化相悖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在一些日本动漫中被呈现出来,这可能会引发一些观众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价值观的混淆。
一些日本动漫流行语和网络用语也会对一些青少年的语言表达和交流习惯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是多方面的。
它通过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多样的题材和深入人心的故事情节,让青少年们享受到了视觉和情感上的满足,并在思想观念和价值观方面产生一定的影响。
我们也应该关注并引导青少年正确看待日本动漫,避免其对学习、价值观和文化传承的不良影响。
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现状研究

目录
01 一、日本动漫和青少 年成长的相关定义
02 二、日本动漫对中国 青少年的影响现状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三、导致日本动漫对
03 青少年产生影响的原 因
四、应对日本动漫对
04 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的对策和建议
05 参考内容
随着中日文化的交流日益加深,日本动漫在中国市场上受到了广泛的。日本 动漫以其独特的风格和情节吸引了众多的中国青少年。然而,日本动漫对中国青 少年的影响究竟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三、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收集数 据,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首先,我们选择了不同类型的日本动漫爱好者作为 深度访谈对象,以了解他们对于日本动漫中价值观的认知和看法。然后,我们通 过问卷调查,以大样本的方式收集青少年对于日本动漫的喜好和对其中所传递价 值观的认同度。
四、结果与讨论
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日本动漫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主要体 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观的多元化:日本动漫中的角色形象和情节往往具有多样化的特点, 这使得青少年在接触日本动漫的过程中,能够了解到多种不同的价值观。比如, 一些动漫作品强调友情、合作和牺牲,而另一些则强调个人奋斗和自我实现。
在讨论中,我们还发现日本动漫对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性别差异。 男生和女生在喜欢的动漫类型、角色喜好和价值观认同上存在一定差异。例如, 男生更倾向于热血、冒险和战斗类型的动漫作品,而女生则更喜欢情感细腻、唯 美浪漫的类型。这提示我们在引导青少年接触和理解日本动漫时,应充分考虑到 性别因素的影响。
五、结论
本研究通过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发现,日本动漫对青少年价值观产生了深远 影响。日本动漫的多元化特点使得青少年能够接触到多种不同的价值观,其正面 角色所体现的道德观念对青少年具有积极的影响作用,同时还能塑造青少年的审 美观并拓宽其视野。然而,在引导青少年接触和理解日本动漫时,应充分考虑到 性别因素的影响。
论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

论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可以说是深远而广泛的。
自20世纪60年代开始,随着日本动漫作品在中国的引进和播出,它们迅速成为了中国青少年最喜欢的娱乐方式之一。
这些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丰富的情节和深入的思考,深深地吸引了中国青少年的关注。
下面从文化交流、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以及对于价值观的引导等方面,简要探讨一下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
日本动漫作品促进了中日两国文化的交流。
通过这些作品,中国青少年了解到了日本的传统文化、历史故事、风俗习惯等,增进了对日本的了解和理解。
由于中国的文化底蕴非常丰富,有许多中国元素也出现在日本动漫作品中,这使得中国青少年对于自己的文化更加自豪和认同。
这种文化交流不仅促进了中日两国的友谊,也为两国人民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去了解彼此。
日本动漫对于中国青少年的创造力有着重要的培养作用。
日本动漫作品在情节构思、角色设置、背景描绘等方面都非常独特和创新,在观看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中国青少年不仅可以获得艺术的享受,还可以启发他们的创造力。
这些作品给予了他们想象力的空间,激发了他们对于世界和事物多元化的思考和理解。
许多中国青少年也开始通过画漫画、创作角色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创造力,这促进了他们的艺术水平和创造能力的提升。
日本动漫对于中国青少年的价值观有着一定的影响。
虽然大部分日本动漫作品都是为娱乐而创作的,但是在其中也融入了一些人生哲理和价值观念。
勇敢、友爱、团队合作、追求梦想等价值观念成为了一些经典作品的主题。
这些作品通过故事情节的塑造和角色的形象塑造,给予了中国青少年正面的价值观引导。
也有一些作品对于某些价值观存在负面的影响,比如对权力、暴力等的渲染。
家长和教育者有责任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和正确的价值观念。
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有着深远而广泛的影响。
通过文化交流、对于创造力的培养以及对于价值观的引导,日本动漫作品为中国青少年提供了全新的艺术享受和思考空间。
论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

论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
首先,日本动漫在故事、角色塑造和画面上有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它能够吸引中国青
少年的注意力。
日本动漫不仅仅是“漫画”,而且涉及到许多不同的形式,如动画、小说、游戏等。
这些动漫的主题涉及到科幻、魔幻、恋爱、校园等各种不同题材,它能够引发青
少年的兴趣和好奇心,使他们对文化和艺术有更深入的了解。
其次,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还表现在角色塑造上。
日本动漫中的人物塑造非
常细致,有令人难忘的面孔和个性。
许多青少年把动漫中的角色作为他们的偶像,这也产
生了一定的影响。
青少年学习、生活中会模仿动漫角色的行为和言语,这可能会影响他们
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
比如,在一些动漫中,男性角色往往表现为具有超强的力量和性格,而女性角色则具有可爱与好强的特点。
这种角色刻画可能会导致青少年产生追求不切实际
的价值观念。
最后,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的影响还表现在画面和内容上。
一些日本动漫的画面和
内容比较血腥和恶心,这可能会引起青少年的恐惧和抵抗。
但是,也有一些日本动漫涉及
到热血、友情、亲情等主题,这种内容会给青少年带来积极的心理影响。
综上所述,日本动漫对中国青少年有着复杂的影响。
它既具有艺术价值,能够吸引年
轻人的眼球,也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我们应该通过正确的引导,帮助青少年更好地认识和
理解日本动漫,从而带来积极的影响。
日本动漫对中国高中生影响

日本动漫对中学生的影响一、纯粹的日本漫画的影响从1980年代末开始,随着动漫画的进入,中国的青少年开始介入一个动漫画时代。
同时,在视觉文化的逐步强势过程中间,“读图时代”开始主宰平民化的阅读领域。
随着这个领域范围的不断扩大,日本动漫画可以说已经登上了中国动漫市场的首席。
长期以来,它以其独特的魅左右着中国不同年龄动漫迷们的视线。
在动漫迷大军中,中学生的阵容最强大。
中学生自然就是漫画读物最忠实也最基础的消费群。
那么,赶潮流的中学生喜欢哪些漫画呢?据一次随机调查显示,男生喜欢看战斗科幻类漫画,女生则钟爱少女漫画(一些有暴力倾向的女的比较喜欢看战斗科幻漫画)。
对此,我们也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其中,喜欢《火影忍者》者居多,达65.48%。
《网球王子》、《海贼王》、《灌篮高手》次之。
另外《犬夜叉》,《浪客剑心》,《名侦探柯南》的受欢迎程度大概在34%~47%之间。
由此可见,在沉重的学业压力之下,大部分中学生以轻松搞笑,具有幽默感的动漫画和有积极向上意义的动漫画作为调节剂。
大部分日本动漫画营造的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气氛,使人放松心神,调节身心。
在此基础上,我们请50名中学生谈谈他们喜欢日本动漫画的原因。
其中,80%以上的中学生被片中人物酷酷的造型和连贯的情节所吸引。
最为普遍的一个原因是日本动漫画的搞笑,幽默,轻松吸引了中学生的视线。
调查显示,平均每20个中学生中便有18个日本动漫画搞笑,幽默,使人觉得轻松愉快。
除此之外,也有人认为片中人物的叛逆性格吸引了他们,这一选项的点击率为35%。
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一部分中学生也同样存在叛逆心理。
所以,叛逆人物在一部分人群中深受欢迎,也不足为奇!还有其它原因如“前卫时尚”“口袋型漫画小巧,易携带”“科学性强”“有点色情,很诱人”“暴力,血腥,刺激,过瘾”等也是日本动漫魅力之所在。
从中可以看出日本动漫画其实良莠参半。
那么,就此而言,我们中学生在对其丰富有趣的情节顶礼膜拜之余,对其某些不良因素可能也会全盘接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随着动漫的引进,尤其是日本动漫,与我们青少年的关系越来越亲密,为了客观了解青少年学习生活受日本动漫的影响,我们拟此课题,希望为社会提供一份引导青少年的参考。
我们通过了解电脑、日本动漫发展的概况;制作调查表,获取资料;初步整理,请教老师专家,分析典型事例;成果汇总,得出了动漫对青少年的影响的成果。
我们的结果表明:日本动漫对青少年有很大的影响,其中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日本动漫有利于我们了解各国文化,它涉及的范围广,包括科学、历史等,它以青少年喜欢的方式拓展了我们的知识面,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调剂了我们在学业中的重负;但同时有些同学沉迷于动漫,花费太多的时间在动漫上,以至于荒废学业,使得学习成绩退步。
因此,我们课题组认为,最优化的方案在于引导,这样才能长久的健康的发展中国的动漫业,使青少年从动漫中受益。
关键词:动漫文化,社会心理,从众,产业化引言从《樱桃小丸子》,到以后的《美少女战士》、《圣斗士星矢》,到后来逐渐引进的《名侦探柯南》、《灌篮高手》、《魔卡少女樱》这些大片,让在国内的在中小学生有了更多的机会接触动漫。
所以,现今青少年中喜爱动漫的学生越来越多,逐渐,在全国各地盗版漫画店遍地开花;各地各种形势的动漫画展也越来越多;在网上有关动漫的网站和论坛也是随处可见。
显然,动漫文化的席卷而来是许多大人都始料未及的,于是,针对动漫文化的席卷而来,人们对于新鲜事物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
一、日本动漫在中国的现状前一些日子,X市一些少年少女们因为打扮成视觉系,成群行走在该市热闹地段而被警察因为破坏市容而拘留,为此,在网上各大动漫论坛进行了关于“作为一个动漫爱好者是否也应该有一定的准则”的大讨论。
的确,在国内,动漫爱好者大多数都是青少年,加上动漫业在中国还不成熟,动漫对青少年的影响和青少年应该如何正确对待动漫成了我们课题组关心的话题。
目前的内地漫画市场99%以上被日本漫画占据,12岁以上的中国青少年很少有人喜爱国产动画;12岁以下的儿童因为人数、思想、社会影响力方面的限制,不可能是观众的主体。
我认为动画最大的市场是14岁至30岁的青年,这个群体不但思想上较为成熟,有判断力,更为重要的是这一群体比较有消费能力,是动画周边产品的主要市场。
这一点对于动画制作的良性循环是极为重要。
日本,动漫周边产品的制作是相当发达。
在日本,漫画作为一种产业,年销售额达到2500亿日元以上,年出版漫画7000种以上。
仅以周边产品为例,至少就有人偶、模型、午餐盒、镜框、电话卡、日历、毛巾、手绢、钥匙扣、音乐钟、相册、衬衫、手提袋、徽章、信封、信纸、明信片、圆珠笔、瓷杯、纸巾、打火机、海报……与国内的差距显而易见。
如果一部影片受欢迎的话,这些杂七杂八的东西就能为制作商带来丰厚的回报。
而制作商也能把收回的资金投入下一部作品中,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在这种制度下,漫画大师鸟山明一个月的税金就是6亿日元。
铺天盖地的是日本,一如《美少女战士》、《机器猫》、〈〈樱桃小丸子〉〉、《灌篮高手》、《蜡笔小新》、《千与千寻》等等(畅游日本原来近的已不想再近)我们以问答卷的方式调查老师和同学对动漫的了解与看法:学生卷中,170名学生的问卷,其中54.21%的表示非常喜欢动漫。
32.71%的表示一般,只有7.48%表示一点也不喜欢。
他们喜欢动漫的原因有很多,有些是认为适当的高质量动漫可以减轻压力,放松心情,活跃大脑。
有些是觉得动漫很有趣,或是认为里面的人物很漂亮,而更多的是回答不知道。
在第二个问题中是关于喜欢动漫的种类,16.54%的学生喜欢国产的,其理由无非两个:一是爱国,二是国产的有教育意义。
而占65.3%的学生都喜欢外国的。
有些学生还特别注明是日本的更受欢迎。
其理由很多,归纳如下:1、形式自由,画面精彩,不拘一格 2、有趣,内容充实,更适合各个年龄层。
3、刺激,含技术水平高,很创新。
4、浪漫,有浓厚的青春气息。
5、作品情节省丰富,“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6、幽默,手段新颖。
而日本动漫除有以上特征外,其内容贴近生活,男才女貌等特征深受广大漫画迷们的喜爱。
此外还有14.17%的学生两类都喜欢,其理由是调调感觉,换换味道。
学生看过的动漫举不胜举,大多数的人都看过十部以上动漫的作品,而且许多学生谈到这个话题时可谓津津乐道。
170名同学当中41.73%的同学利用课余时间欣赏动漫,3.15%利用上课时间(看漫画书为主),46.36%的同学表示不确定。
37.93%的人认为动漫对我们的影响利大于弊,其原因多和为什么喜欢动漫一样,是绝对的动漫迷。
15.52%的认为弊大于利,其原因是认为动漫看得救过多会令人心思不胜举放在学习上,整天沉迷于动漫,对生活和学习带来负面影响,40.52%的人认为利弊相等。
但更多的认为适当的漫画书对我们是有益的。
在这里,我们还对30名学生家长进行调查,有6.19%表示反对,46.90%的表示适可而止,另外有27.43%表示不清楚。
家长不支持孩子看动漫的主要原因是:(1)浪费时间和精力(2)影响学习(3)产生不良后果。
再加上最近在书店里流行的不健康的“口袋”漫画书更是令家长头疼。
“口袋”漫画书是在进入20世纪后在中国流行起来的,主要从日本、台湾引进,其内容不健康,多以色情、暴力等为主。
深深毒害青少年的心理,虽然我国各个部门和单位严打销售和租借“口袋”漫画书给青少年,但是这种漫画书还是随处可见,许多家长因此禁止孩子阅读漫画书,以防万一,但也否定了其他无害漫画。
针对这方面,在我们所调查的170名学生当中,虽然绝大多数学生表示坚决反对,但他们当中有的还不知道什么是“口袋”漫画书,他们还认清这种漫画书的害处。
而表示支持的学生认为只要好看,看一些是无所谓的。
正是由于青少年对“口袋”漫画书认识不够,且存在侥幸心理,才造成“口袋”漫画书到处泛滥,万幸的是,大多数学生认为青少年对待漫画书应该适可而止,不应过于沉迷。
在我们所调查的30名老师(或家长)中,94.1%的老师(或家长)知道一点动漫,很熟悉的占5.9%,一点也不知道的占0%。
其中非常喜欢动漫的占23.5%,一般的占70.6%,一点也不喜欢的占5.9%。
作为指导学生和孩子生长和发展的老师和家长们认为学生喜欢动漫是极其正常的行为,是符合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的。
58.9%的老师(或家长)认为青少年接触动漫好,其原因:(1)能开阔视野,激发想象,寓情寓理于娱乐之中,是很多青少年的好朋友。
(2)放松大脑,挖掘逻辑思维能力,可培养创造能力。
(3)有利于培养青少年健康向上的生活情趣和接触、吸收先进的多媒体技术。
(4)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陶冶情操。
11.7%的老师(或家长)认为青少年接触动漫不好,原因是它浪费我们的学习时间。
29.4%认为应该适可而止,而且得看是什么动漫,认为应该作为爱好,不要接触太多。
在此还要感谢老师(或家长)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意见。
现列举如下:(1)正确处理主要任务与爱好的关系,爱好不能冲击主题。
(2)吸取动漫中的积极成分。
(3)在欣赏的同时,不局限作品的本身,应多思考创作的企图。
(4)尝试自己动手画漫画,制作Flash。
(5)不要沉迷。
以上是针对调查问卷所得出的综合报告,我们应该正确对待动漫,将我们的爱好作为学习的动力,积极面对各种问题,“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青少年自己是如何看待动漫的呢?于是,我们做了一份问卷调查,主要针对当代青少年对动漫、电脑游戏的态度而设计,50%的问卷发给了重点高中同学,50%发给了文庙附近走在潮流前列青少年和街头青年。
我们经整理后得出以下结论:1、表示热爱漫画、电脑游戏者 90%2、表示由此而影响学业者有时 70% 不会 25% 总是 5%3、表示不管怎样将继续热爱支持“电、漫”者 80%4、能列举出电脑、游戏、动漫杂志2本以上者 80%5、表示由于学习压力或父母反对而曾经动摇过者 35.5%6、认为“电、漫”对自己有一定好处者 80%7、自己喜爱上“电、漫”的原因:朋友介绍 75% 自己发现 15% 其他 10%此外,有30%的青年认为社会应更加重视青少年沉溺与“电、漫”的现象,还有10%的青年认为社会应更大量得出版有关书籍。
结论与思考有以上我们不难发现青少年中喜爱“电、漫”的人占绝大多数,可是“电、漫”在我国,对青少年的影响非常大。
大多数青少年还是认为它对自己有好处,因而乐此不疲。
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由于“电、漫”而影响一定学业的人数比例很大,此外,我们也发现,青少年对它们的热爱近乎狂热,易受他人影响。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及社会的关注。
那我们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呢?内地比较权威的动漫咨询杂志“梦幻总动员”——NT,就此做了一个面向动漫爱好者,全国范围内的问卷调查,结果是这样的:1、对国内动漫全力支持——10%理由:动画与日本动画相比较,10年前还什么都不是,现在相比10年以前已是是十分好的了2、对现状不满而对未来充满希望——50%大多数青少年都对国内动画抱有这样的观点,数量是各个观点中最多的。
这部分读者文化修养较高。
理由:前途尚可,过去业绩骄人,自认为中国动画还是有的一拼。
一句话,“哀其不不幸,怒其不争。
”虽然中国动画的资金和政策都有很大限制,所以作出一部好的动画是很不容易的,再加上中国动画的基础也好。
但是现在中国国内的业界人士已经认识到这一点了,已经开始在认真考虑这个问题了,所以,中国动画还是有前景的。
3、失望或麻木——30%理由:没有成人动画,都是儿童动画数量不多,质量不好动画内容都是小猫小狗,和我们的生活脱节4、不表态或不关心——10%理由:顺其自然,如果有好的国产动画也看,只要喜欢看就看,不关心是否是国产。
二、日本动漫席卷中国原因的探索(一)现代青少年的心理特征1、进入青春期,随着身体生长突增以及各器官机能的健全,青少年心理上都会发生比较显著的变化。
青春期的学生,在智力上有了突出的发展,因而他们的反应能力强,观察事物快而准确,而且热情活泼、富有活力,他们往往情绪高昂,激情满怀,对未来充满着美好的憧憬和幻想。
不过由于知识经验终究不足,身体成熟和思想发展的不平衡,加上情感上容易波动,意志上容易动摇的弱点,行为有时容易受环境或他人的暗示,随着自我意志的增强,还往往不听教师或家长的教育和帮助,因主观、片面地看问题而产生偏差。
因此,青少年的行为选择往往存在一定的非正确性和不确定性。
而在青少年群体中又以现在出现的“80年代后”的现象令人关注。
“80年代后”是现今中国社会群体中青少年的主要组成部分。
“80后”是特殊的一代人,他们中的多数人没有兄弟姐妹,对家长和老师产生过逆反心理,迷恋过忍者神龟和圣斗士,对港台电视和音乐怀有特殊好感,还有快餐店、网络、电脑游戏……他们有其特有的消费特点。
20世纪80年代后出生的人有相对富裕的物质生活,受到父母亲的宠爱,所以娱乐消费占他们全部消费额的比重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