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Z-T160.10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讲解

GBZ-T160.10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讲解
GBZ-T160.10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讲解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

2007-5-24 17:49:44 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第一法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 原理

空气中铅尘、铅烟和硫化铅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283.3nm波长下,用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含量。

4 仪器

4.1 微孔滤膜,孔径0.8μm。

4.2 采样夹,滤料直径40mm。

4.3 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25mm。

4.4 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in和0~10L/min。

4.5 烧杯,50ml。

4.6 表面皿,直径约50mm。

4.7 电热板或电砂浴。

4.8 具塞刻度试管,5ml。

4.9 容量瓶,50ml。

4.1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备乙炔-空气火焰燃烧器和铅空心阴极灯。

5 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或高纯。

5.1 高氯酸,ρ20=1.67g/ml。

5.2 硝酸,ρ20=1.42g/ml。

5.3 消化液:100ml 高氯酸加入到900ml 硝酸中。

5.4 硝酸溶液:10ml 硝酸加入到990ml 水中。

5.5 标准溶液:称取0.1598g 硝酸铅(优级纯,在105℃干燥2h),用少量硝酸溶液溶解,定量转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此溶液为1.0mg/ml 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硝酸溶液稀释成100μg/ml 铅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6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6.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6.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6.3 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 2 次,放入清洁容器中运输和保存。在室温下样品可长期保存。

7 分析步骤

7.1 对照试验: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7.2 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5ml 消化液,盖上表面皿,在电热板或电砂浴上缓缓加热消解,保持温度在200oC左右,至溶液无色透明近干为止。用硝酸溶液将残液定量转移入具塞刻度试管中,并稀释至5.0ml,摇匀,供测定。若样品液中铅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硝酸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7.3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 只50ml 容量瓶,分别加入0.00、1.25、2.50、5.00、7.50 和10.0ml 铅标准溶液,各加硝酸溶液至50.0ml,配成0.00、2.50、5.00、10.0、15.0和20.0g/ml 铅浓度标准系列。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在283.3nm 波长下,用贫燃气火焰分别测定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 次,以吸光度均值对铅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

7.4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溶液和空白对照溶液;由测得的样品吸光度值减去空白对照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铅浓度(μg/ml)。

8 计算

8.1 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293 P

V o = V ×—————×————— (1)

273 + t 101.3

式中:Vo —标准采样体积,L;

V —采样体积,L;

t —采样点的温度,℃;

P —采样点的大气压,kPa。

8.2 按式(2)计算空气中铅的浓度;

5 c

C = ―――――― (2)

V o

式中:C —空气中铅的浓度,mg/ m3;

5 —消解后样品溶液的体积,ml;

c —测得样品溶液中铅的浓度,μg/ml;

V o —标准采样体积,L。

8.3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按GBZ 159规定计算。

9 说明

9.1 本法的检出限为0.06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04mg/ m3(以采集7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0.5~20μg/ml;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4.0%。

9.2 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98.5%。铅尘、铅烟不能分别采集测定。

9.3 样品也可采用微波消解方法。

9.4 样品中含有100μg/mlSn4+或Zn2+会产生一定的正干扰;在微酸性溶液中,W6+也

有干扰,加入酒石酸可消除。

第二法双硫腙分光光度法

10 原理

空气中铅尘、铅烟用微孔滤膜采集,硝酸溶液溶解后,铅离子在pH 8.5~11.0溶液中与双硫腙反应生成的双硫腙铅红色络合物,可被氯仿提取,在520nm 波长下测量提取液的吸光度,进行定量。

根据分析步骤不同,可分为:

10.1 混色法:用双硫腙氯仿溶液提取后,在绿色双硫腙与红色双硫腙铅共存下比色定量。

10.2 单色法:在双硫腙氯仿溶液提取后,用洗除液洗去剩余的双硫腙后,比色定量。

11 仪器

11.1 微孔滤膜,孔径0.8mm 。

11.2 采样夹,滤料直径40mm。

11.3 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25mm。

11.4 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in和0~10 L/min。

11.5 烧杯,50ml。

11.6 电热板。

11.7 具塞比色管,25ml。

11.8 分光光度计。

12 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试剂和酸用优级纯或高纯。

12.1 硝酸,ρ20=1.42g/ml。

12.2 硝酸溶液,30ml 硝酸加入到970ml 水中。

12.3 氨水,ρ25=0.9g/ml。

12.4 氯仿。

12.5 双硫腙氯仿溶液,透光度为60%:用氯仿溶解双硫腙,配成于500nm 波长下测量透光度为60%的溶液,溶液应为翠绿色。储存在棕色瓶中,置于冰箱内保存。

12.6 酚红溶液,0.4g/L:称取0.1g 酚红,放在小乳钵中,加少量水研磨溶解后,转移入250ml 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

12.7 柠檬酸铵溶液,500g/L:称取50g 柠檬酸铵,溶于适量水中,倒入250ml 分液漏斗中,加几滴酚红溶液,用氨水调节溶液为红色,再多加几滴氨水,使pH为8.5~11.0;用适量双硫腙氯仿溶液提取铅,直至双硫腙氯仿溶液绿色不变为止;再用氯仿提取溶液中残留的双硫腙,直至氯仿层无色为止;水层用水稀释至100ml。

12.8 盐酸羟胺溶液,200g/L。

12.9 氰化钾溶液,100g/L。

12.10 洗除液:取5ml 氰化钾溶液和15ml 氨水混合后,用水稀释至500ml。

12.11 标准溶液:称取0.1598g 硝酸铅(优级纯,在105℃下干燥2h),用少量水溶解,并定量转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加入1ml 硝酸,加水至刻度。此溶液为1.0mg/ml 铅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1+99硝酸溶液稀释成10.0μg/ml 铅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13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13.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13.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in 流量采集2~

8h 空气样品。

13.3 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 2 次,放入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室温下,样品可长期保存。

14 分析步骤

14.1 对照试验: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14.2 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20ml 硝酸溶液,在电炉上缓缓煮沸约30min。将溶液定量转移入具塞比色管中;滤膜留在烧杯内。待溶液冷却后,再用硝酸溶液稀释至25.0ml。摇匀后,取10.0ml 样品溶液于另一具塞比色管中,供测定。若样品液中铅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硝酸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14.3 标准曲线的绘制:在7 只具塞比色管中,分别加入0.00、0.050、0.10、0.20、0.40、0.60、0.80ml铅标准溶液,各加硝酸溶液至10.0ml,配成0.0、0.50、1.0、2.0、4.0、6.0、8.0g 铅含量标准系列。

14.3.1 混色法:向各标准管中加入0.5ml 柠檬酸铵溶液、2 滴盐酸羟胺溶液和1 滴酚红溶液,摇匀;用氨水调溶液呈红色,再多加2~3滴,使溶液pH为9~10;加入0.5ml 氰化钾溶液,摇匀;准确加入5.0ml 双硫腙氯仿溶液,塞紧具塞比色管,振摇100次;放置10min,弃去水层,取氯仿层,于520nm波长下测量吸光度,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次,以吸光度均值对铅含量(μg)绘制标准曲线。

14.3.2 单色法:向混色法所得的氯仿层中加入15ml 洗除液,塞紧具塞比色管,振摇50次;放置10min,弃去水层,必要时可再洗一次;取氯仿层,以下操作同混色法。

14.4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空白对照溶液。测得的样品吸光度值减去空白对照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铅的含量(μg)。若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氯仿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15 计算

15.1 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15.2 按式(3)计算空气中铅的浓度:

2.5 m

C = ―――――― (3)

V o

式中:C -空气中铅的浓度,mg/ m3;

m -测得10ml 样品溶液中铅的含量,μg;

Vo-标准采样体积,L。

15.3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按GBZ 159规定计算。

16 说明

16.1 本法的检出限为0.05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2mg/m3(以采集7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0.05~0.80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9%~6.7%。

16.2 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98.5%。铅尘、铅烟不能分别采集测定。

16.3 本法最适宜的pH为8.5~11.0,必须调节溶液pH在此范围内。否则影响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16.4 本法所用的试剂空白应低,否则必须提纯。特别是双硫腙,易被氧化。若不纯,按下法提纯:称取0.1g双硫腙,溶于50ml 氯仿中,置于250ml分液漏斗中,每次用30ml 1+100氨水溶液提取2~3次,合并氨水溶液;经过滤,用盐酸酸化,析出双硫腙;用氯仿提取,得双硫腙氯仿溶液,储存在棕色瓶中,置于冰箱内保存。使用时用氯仿稀释成所需溶液。

16.5 在本法的pH条件下,加入氰化钾后,除Bi、Sn、Tl外,大多数金属离子不干扰测定;在pH2~3时,用双硫腙溶液预提取,可消除Bi和Sn的干扰;用强碱性溶液对双硫腙溶液进行反提取,可使Pb进入水层而与Tl分离。

第三法氢化物—原子吸收光谱法

17 原理

空气中铅尘、铅烟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酸性溶液中,与硼氢化钠反应生成铅化氢,由载气带入石英原子化器中,在283.3nm 波长下,测定铅含量。

18 仪器

18.1 微孔滤膜,孔径0.8μm。

18.2 采样夹,滤料直径40mm。

18.3 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25mm。

18.4 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in 和0~10L/min。

18.5 烧杯,50ml。

18.6 表面皿,直径约50mm。

18.7 电热板或电砂浴。

18.8 具塞刻度试管,25ml。

18.9 微量进样器,25μl。

18.1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备氢化物发生器、石英原子化器和铅空心阴极灯。

19 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或高纯。

19.1 硝酸,ρ20=1.42g/ml。

19.2 盐酸,ρ20=1.18g/ml

19.3 高氯酸,ρ20=1.67g/ml。

19.4 过氧化氢,33%。

19.5 硝酸溶液,10ml 硝酸加990ml 水中。

19.6 消化液:100ml 高氯酸加入到900ml 硝酸中。

19.7 盐酸溶液:2ml 盐酸加入到98ml 水中。

19.8 重铬酸钾溶液,6g/L。

19.9 硼氢化钠溶液:称取3g 硼氢化钠和0.5g 氢氧化钠,溶于水并稀释至100ml。

19.10 标准溶液:称取0.1598g 硝酸铅(优级纯,在105℃干燥2h),用硝酸溶液溶解,定量转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此溶液为1.0mg/ml 铅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硝酸溶液稀释成1.0μg/ml 铅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20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20.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20.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20.3 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 2 次,放入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室温下,样品可长期保存。

21 分析步骤

21.1 对照试验: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21.2 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滤膜放入烧杯中,加入5ml 消化液,盖上表面皿,置于电热板上200oC左右缓缓消解,至溶液基本挥发干时为止。加盐酸溶液溶解样品,并定量转移入具塞刻度试管中,加0.5ml 过氧化氢,再加盐酸溶液至25ml,摇匀,取3.0ml溶液于反应瓶中,供测定。若样品液中铅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盐酸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21.3 工作曲线的绘制:取6 只烧杯,各加入1 张微孔滤膜,分别加入0.00、0.25、0.50、1.00、1.50和2.00ml 标准溶液。然后,同样品消解处理。稀释成25.0ml 后,铅的浓度分别为0.00、0.01、0.02、0.04、0.06和0.08g/ml 标准系列。按仪器说明书安装好氢化物发生器;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分别取 3.0ml 标准系列溶液于反应瓶中,加1ml 重铬酸钾溶液,盖好瓶塞,加入1ml 硼氢化钠溶液,以0.8L/min 流量的载气(氮或氩气)将发生的铅化氢带至用乙炔-空气火焰加热的石英原子化器中,在283.3nm 波长下,分别测定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 次,以吸光度均值对铅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

21.4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空白对照溶液。由测得的样品吸光度值减去空白对照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铅浓度(μg/ml)。

22 计算

22.1 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22.2 按式(4)计算空气中铅的浓度:

25 c

C = ————— (4)

V o

式中:C —空气中铅的浓度,mg/m3;

25 —样品溶液的体积,ml;

c —测得样品溶液中铅的浓度,μg/ml;

Vo—标准采样体积,L。

22.3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按GBZ 159规定计算。

23 说明

23.1 本法的检出限为0.001μg /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003mg/ m3(以采集7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0.001~0.08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2.3%~4.6%。

23.2 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98.5%。铅尘、铅烟不能分别采集测定。

23.3 样品中25μg/ml 以下的Fe3+ 和Zn2+,10μg/mlMn2+、0.01μg/mlSn2+不干扰测定。

23.4 样品消化时一定要将酸挥发干,否则影响测定结果。硼氢化钠溶液加入量要准确,操作要一致,否则会影响结果的精密度。

23.5 样品也可采用微波消解方法。

第四法微分电位溶出法

24 原理

空气中铅尘、铅烟用微孔滤膜采集,洗脱后,铅离子用微分电位溶出法测定。

25 仪器

25.1 微孔滤膜,孔径0.8μm。

25.2 采样夹,滤料直径40mm。

25.3 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25mm。

25.4 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in和0~10L/min。

25.5 高型烧杯,50ml。

25.6 电热板或电砂浴。

25.7 容量瓶,50ml。

25.8 微分电位溶出仪,配旋转玻碳电极、饱和甘汞电极、铂电极和50ml 烧杯(作电解池)。

玻碳电极预镀汞膜:将乙醇溶液滴在滤纸上,在旋转下抛擦电极,用水冲净,参照下表设定仪器镀汞条件;取20ml 镀汞液加入电解池内,插入三只电极,进行镀汞和溶出操作,重复4 次。镀汞结束后,经检查汞膜完整均匀,即可应用于测定。

表:仪器操作条件

顺序

操作条件

镀汞

测定

1

清洗时间

T=00s

T=20s

2

搅拌富集时间

T=40s

T=40s

3

灵敏度

N=20

N:取值在1~225之间,一般为10~80之间,数值越大,峰越小

4

恒电流

I=000.0μA

I=002.0μA

5

上限电位

E1=0.90V

E1=0.90V

6

下限电位

E2=-0.10V

E2=-0.10V

7

富集电位

E=-1.10V

E=-1.10V

8

清洗电位

E3=-0.00V

E3=+0.05V

9

电极转速

2000

2000

26 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或高纯。

26.1 硝酸,ρ20=1.42g/ml。

26.2 硝酸溶液A,3ml 硝酸加入97ml 水中。

26.3 硝酸溶液B,1ml 硝酸加入99ml 水中。

26.4 硝酸钾溶液,101g/L。

26.5 乙醇溶液,1ml 乙醇加入1ml 水中。

26.6 镀汞液:称取0.0685g 硝酸汞和25.3g 硝酸钾,溶于水中,加入0.63ml 硝酸,用水稀释至1000ml。

26.7 标准溶液:称取0.1598g 硝酸铅(优级纯,在105℃下干燥2h),用硝酸溶液B溶解,定量转移入100ml 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此溶液为1.0mg/ml 铅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硝酸溶液B稀释成100.0μg/ml 铅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27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27.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27.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in 流量采集2~

8h 空气样品。

27.3 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次,放入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室温下,样品可长期保存。

28 分析步骤

28.1 对照试验: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28.2 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滤膜放入高型烧杯中,加入10ml 硝酸溶液B,在电热板上缓缓煮沸5min,放置30min 后,将洗脱液转移入50ml 容量瓶中,用6ml 热的硝酸溶液A洗涤滤膜和烧杯,再用水洗涤,洗涤液都倒入容量瓶中,然后,用水稀释至刻度,混匀,供测定。若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硝酸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28.3 工作曲线的绘制:在6只高型烧杯中,各加一张微孔滤膜,依次加入0.0、5.0、10.0、20.0、40.0和60.0l 铅标准溶液;按照样品处理进行洗脱和转移入容量瓶中,混匀,所得标准系列的铅浓度为0.00、0.010、0.020、0.040、0.080和0.120g/ml。分别取25.0ml 标准系列洗脱液于电解池中,参照仪器操作条件,将仪器调节至最佳测定状态,进行测定。先测定标准系列的0管几次,直至读数不变后,依次测定标准系列其他各管。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 次,以峰值均值对铅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

28.4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空白对照溶液。测得的样品峰值减去空白对照的峰值后,由标准曲线得铅的浓度(μg/ml)。

29 计算

29.1 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29.2 按式(5)计算空气中铅的浓度:

50 c

C = ———- (5)

Vo

式中:C —空气中铅的浓度,mg/ m3;

c —测得样品溶液中铅的浓度,μg/ml;

50 -样品溶液的体积,ml;

V o —标准采样体积,L。

29.3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按GBZ 159规定计算。

30 说明

30.1 本法的检出限为0.0038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025mg/ m3(以采集75L空气样品计);测定范围为0.0038~0.12μg/ml,相对标准偏差为0.6%~2.3%。

30.2 本法的平均采样效率98.5%。铅尘、铅烟不能分别采集测定。

30.3 电解液的酸度应在pH0.8左右,既能保证体系的氧化剂正常有效,又能保证不产生氢气溢出。酸度太高,汞膜容易溶蚀脱落。清洗电位不能超过+0.20V,否则,汞膜开始氧化溶解。

30.4 在硝酸介质中,Zn2+、Cd2+、Pb2+不干扰测定;Sn2+可产生正干扰,加入Cu2+可抑制其干扰,0.4μg/ml Pb 2+可消除1μg/ml Sn2+的干扰。

第五法四乙基铅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

31 原理

空气中四乙基铅用活性碳管采集,酸洗脱后,在283.3nm 波长下,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四乙基铅含量。

32 仪器

32.1 活性碳管,热解吸型, 内装100mg 活性炭。

32.2 空气采样器,流量0~500ml/min。

32.3 具塞刻度试管,5ml。

32.4 烧杯,50ml。

32.5 电热板或电砂浴。

32.6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备石墨炉原子化器和铅空心阴极灯。

33 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或高纯。

33.1 硝酸,ρ20=1.42g/ml。

33.2 硝酸溶液:10ml 硝酸加入到990ml 水中。

33.3 标准溶液:称取0.1598g 硝酸铅(优级纯,在105℃干燥2h),用少量硝酸溶液溶解,定量转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并稀释至刻度。此溶液为1.0mg/ml 铅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硝酸溶液稀释成0.10μg/ml 铅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34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34.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碳管两端,以300m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34.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打开活性碳管两端,以50m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34.3 个体采样:打开活性碳管两端,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50ml/min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采样后,立即封闭活性碳管两端,置清洁的容器内运输和保存,应尽快测定。

35 分析步骤

35.1 对照试验:将活性碳管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集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作为样品的空白对照。

35.2 样品处理:将采过样的活性碳管直立于具塞刻度试管中,加入2~3ml 硝酸浸泡消解

100 min。将浸泡液移入烧杯中,用硝酸洗涤活性碳管和试管4次,每次1ml;洗涤液合并入烧杯中。置电热板上加热至近干;加5ml 水,再蒸发至约0.5ml。用硝酸溶液定量转移入具塞刻度试管中,并定容至2.0ml。摇匀后,供测定。若浓度超过测定范围,用硝酸溶液稀释后测定,计算时乘以稀释倍数。

35.3 标准曲线的绘制:取6 只具塞刻度试管,分别加入0.0、0.10、0.30、0.50、0.75、1.0ml 铅标准溶液,各加硝酸溶液至1.0ml,配成0.0、0.01、0.03、0.05、0.075、0.10g/ml 铅浓度标准系列。将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调节至最佳操作条件,在283.3nm 波长下,进样20l,分别测定标准系列,每个浓度重复测定3 次,以吸光度均值对铅浓度(μg/ml)绘制标准曲线。

35.4 样品测定:用测定标准系列的操作条件测定样品和空白对照溶液;测得的样品吸光度值减去空白对照吸光度值后,由标准曲线得铅浓度(μg/ml)。

36 计算

36.1 按式(1)将采样体积换算成标准采样体积。

36.2 按式(6)计算空气中四乙基铅的浓度:

2 c

C = ————×1.56 (7)

Vo

式中:C —空气中四乙基铅的浓度,mg/ m3;

2 —样品溶液的体积,ml;

c —测得样品溶液中铅的浓度,μg/ml;

1.56 —换算成四乙基铅的系数;

V o -标准采样体积,L。

36.3 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按GBZ 159规定计算。

37 说明

37.1 本法的检出限为0.004μg/ml;最低检出浓度为0.002mg/ m3(以采集4.5L空气样品计);

测定范围为0.004~0.10μg/ml;平均相对标准偏差为8.2%。

37.2 100mg 活性碳的穿透容量为0.063mg(对汽油中的四乙基铅)。本法的采样效率为97.1%~100%。平均回收率为96.4%。

环境检测报告模板.

NO.JBK字2014第06.0201号检验报告 TEST REPORT 四川四海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武汉居必康室内环境检测中心 2014_月_日

注意事项 1.检验报告无检验专用章无效。 2.复制检验报告未重新加盖检验专用章无效。 3.报告涂改无效。 4.对检验报告有异议,在收到报告之日起七天内,向本中心申 请复检,逾期不申请的,视为认可本检验报告。 5.一般情况下,委托检验仅对来样负责。 地址:中国·武汉·洪山区鸿源国际公馆2-1502 电话:027-******** 武汉居必康室内环境检测中心

检验报告 JBK字2014第06.0201号共2页第1页检验名称室内空气质量状况检验类别委托检验 检验点位 3 检验项目甲醛,苯等四项采样地址树德中学 委托人何宗渊委托日期2014年2月28日采样人员张友能采样日期2014年3月01日检验环境温度:23 ℃,湿度: 38 %RH 检验日期2014年3月03日检验依据GB/T18883-2002、GB11737-89、GB/T18204.26-2000、GB/50325-2011 检验方法 GB/50325-2011《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204.26-2000《公共场所空气中甲醛测定方法》、GB11737-89《居住区大气中苯、甲苯和二甲苯 卫生检验标准方法—气相色谱法》检验,检验结果见附页 签发日期:2014 年03月10日 执行标准 执行标准及标准限值一览表 检验项目计量单位标准限值执行标准甲醛mg/m3≤0.10 GB/50325-2011 《室内空气质量 标准》苯mg/m3≤0.11 甲苯mg/m3≤0.20 二甲苯mg/m3≤0.20 氨气mg/m3≤0.20 TVOC mg/m3≤0.60 批准:审核:主检: 武汉居必康室内环境检测中心

汽车内饰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研究进展

化学分析计量 CHEMICAL ANALYSIS AND METERAGE 第23卷,第4期2014年7月 V ol. 23,No. 4 Jul. 2014 95 doi :10.3969/j.issn.1008–6145.2014.04.029 汽车内饰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研究进展 徐晓萍1, 曹丽华2, 贾涛1 (1.江苏省理化测试中心, 南京 210042; 2.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检疫技术中心, 南京 211106) 摘要 根据欧盟ELV 指令及GB /T 27630–2011 《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的要求,对汽车内饰材料中4项重金属(铅、镉、汞、六价铬)、VOC 类物质及多环芳烃类物质的不同检测技术及方法进行了综述并评价。对未来汽车内饰材料中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汽车内饰材料;重金属;VOC ;多环芳烃;检测方法 中图分类号:O65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145(2014)04–0095–04 Research Progress in Determina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in the Vehicle Interior Decoration Materials Xu Xiaoping 1, Cao Lihua 2, Jia Tao 1 (1.Physics & Chemistry Test Center of Jiangsu Province, Nanjing 210042, China;2. Nanjing Entry–Exit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Technical Center, Nanjing 211106,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the requirements of EU ELV directive and GB /T 27630–2011,testing methods for the four heavy metals such as lead, cadmium, mercury and six valence chromium ,VOC and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in vehicle interior decoration materials were summarized and evaluated.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the methods for determination of hazardous substances were described. Keyword vehicle interior decoration material; heavy metal; VOC; polycyclic aromatic hydrocarbons; detection method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家庭购置汽车作为代步工具,但汽车内空气质量一直令人担忧。欧盟于2000年发布了2000/53/EC 指令(简称ELV 指令),该指令要求对汽车产品中4种有毒有害的重金属元素(铅、汞、镉、六价铬)提出了明确的限值要求(铅、汞、六价铬为0.1%,镉为0.01%)[1] 。我国于2006年颁布《汽车产品回收利用技术政策》,其中提出了汽车回收再利用及禁用有毒有害物质的相关要求;2005年以信息产业部为首的七部委开始联合制订《中国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俗称中国RoHS ),并于2007年3月正式实施。2012年3月,国内开 始实施GB /T 27630–2011[2] ,该指南根据车内空气中挥发性 有机物的种类、来源和对车辆主要内饰材料本身挥发特性的分析,确定了8种主要被控制物质,规定了车内空气中苯、甲苯、二甲苯、乙苯、苯乙烯、甲醛、乙醛、丙烯醛的浓度要求。 2013年3月19日,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推出特别节目——3.15特别行动,关注车内空气污染问题。节目中报道了宝马、奔驰、奥迪等豪华品牌汽车使用沥青阻尼片导致车内空气质量严重污染问题。之后央视《新闻30分》报出了其联合一家汽车网站进行的联合检测结果:多款在中国市场生产及进口的汽车产品中含有强致癌物多环芳烃,而同款车型在德国销售的车辆配件却未检出多环芳烃。媒体已于2013年9月发布《“健康汽车”检测报告》,报告显示,11 款主流车型内饰中有致癌物——多环芳烃,此次检测选取了市场上在售的32个品牌、44款车型作为检测对象,主要检测汽车内与人体接触的汽车座椅、头枕、方向盘等内饰中的多环芳烃含量。这是国内首次针对车内强致癌物质——多环芳烃进行的全面检测试验。多环芳烃(PAHs )是强致癌物质,可通过接触导致人体致癌。在目前已知的500多种致癌物中,有200多种与多环芳烃有关,已成为癌症的代名词。而国内唯一对车内空气质量有所限定的国标GB /T 27630–2011《乘用车内空气质量评价指南》却未涵盖这项致癌物。缺乏标准限值的污染物将很有可能造成污染物“黑洞”。据了解,目前我国汽车内饰领域没有多环芳烃的相关含量标准,而欧美很多国家对多环芳烃在汽车等工业制成品中的含量进行严格限量规定。鉴于国内外相关政策的要求,今后对汽车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进行检测将成为必然。 目前汽车内饰中有毒有害物质尚无统一检测标准。笔者针对汽车内饰材料中4项重金属、VOC 类物质及多环芳烃类物质不同检测技术及方法进行比较,这对完善汽车内饰材料的检测技术及方法具有实际意义。 联系人:徐晓萍;E-mail: yufish1983@https://www.360docs.net/doc/7717788140.html, 收稿日期:2014–04–12

铅的基本性质

重金属铅的污染与防治 64090225 张建伟 铅是一种常见的毒物,其神经毒性早在1个世纪以前就已证实。随着现代化工业、交通业的发展和铅在各领域的广泛使用,环境铅污染日趋严重,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本文就铅污染及其防治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一铅的基本性质 1 铅为带蓝色的银白色重金属,熔点327.502°C,沸点1740°C,质地柔软,抗张强度小。 2 金属铅在空气中受到氧、水和二氧化碳作用,其表面会很快氧化生成保护薄膜; 3 在加热下,铅能很快与氧、硫、卤素化合; 4 铅与冷盐酸、冷硫酸几乎不起作用,能与热或浓盐酸、硫酸反应; 5 铅与稀硝酸反应,但与浓硝酸不反应;铅能缓慢溶于强碱性溶液。 6 铅主要用于制造铅蓄电池;铅合金可用于铸铅字,做焊锡;铅还用来制造放射性辐射、X射线的防护设备;铅及其化合物对人体有较大毒性,并可在人体内积累。 7 没有氧化层的铅色泽光亮,密度高,硬度非常低,延伸性很强。它的导电性能相当低,抗腐蚀性能很高,因此它往往用来作为装腐蚀力强的物质(比如硫酸)的容器。 二铅在介质中的存在形式 1 水中的铅 天然水中铅主要以Pb2+状态存在,其含量和形态明显地受CO32-、SO42-、OH-和Cl-等含量的影响,铅可以Pb(OH)2、Pb(OH)3-、PbCl2等多种形态存在。(1)吸附腐殖质对铅离子的吸附;粘土矿物质对铅离子的吸附等。 (2)溶解沉淀铅离子与相应的阴离子生成难溶化合物,大大限制了铅在水体中的扩散范围,使铅主要富集于排污口附近的底泥中,降低了铅离子在水中的迁移能力。 2 空气中的铅 来源其一是铅作业行业排出的大量含铅废气,如印刷业、机械制造业、金属冶炼业,蓄电池制造业等。 其二汽车尾气会排出大量的含铅废气,主要来自汽油中防爆剂四乙基铅。 其三家庭墙壁装饰所用的含铅涂料和油漆,可造成居室内铅污染 3 土壤中的铅 (1)来源自然原因:风化岩石中的矿物,例如方铅矿、闪锌矿。 人为原因:大气降尘、污泥、城市垃圾的土地利用、采矿和金属加工业。 (2)土壤中铅对生物的影响: 低浓度的铅对某种植物的生长起促进作用,而高浓度的铅除了在作物的食用部位积累残毒外,还表现为幼苗萎缩、生产缓慢,产量下降甚至绝收。通过植物

实验3 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的测定

实验3 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的测定 (引用标准:GBZ/T 160.10-2004)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的基本结构、性能和操作方法; 2. 了解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 3. 掌握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含量的测定方法。 二、主要仪器及试剂 仪器设备:AA-7020型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备乙炔-空气火焰燃烧器和铅空心阴极灯);微孔滤膜,孔径0.8μm;采样夹,滤料直径40mm;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25mm;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in和0~10L/min;烧杯,50mL;表面皿,直径约50mm;电热板或电砂浴;具塞刻度试管,5mL;容量瓶,50ml。 试剂: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或高纯;高氯酸,ρ20=1.67g/mL;硝酸,ρ20=1.42g/mL;消化液:100mL 高氯酸加入到900mL 硝酸中;硝酸溶液:10mL硝酸加入到990mL 水中;标准溶液:称取0.1598g 硝酸铅(优级纯,在105℃干燥2h),用少量硝酸溶液溶解,定量转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此溶液为1.0mg/mL 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硝酸溶液稀释成10μg/mL 铅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三、基本原理 原子吸收光谱分析法也称为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简称“原子吸收法”。它是基于物质所产生的基态原子蒸气对特定波长谱线(元素的共振线—特征谱线)的吸收作用而对元素进行定量分析的。 空气中铅尘、铅烟和硫化铅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283.3nm波长下,用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含量。 四、分析步骤 4.1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及氧气的检测技术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及氧气的检测技术正常作业环境中以及检修时的有害气体、氧含量的监测对石油 及化工生产的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作业环境中,常常会由于泄漏、挥发或其他多种原因产生可燃 气体(蒸气)、有毒气体(蒸气),它们统称为有害气体;因此,对作 业环境中的有害气体浓度进行监测,是预防火灾、爆炸、中毒事故 的重要措施。 在生产装置的检修、维护过程中,有时需要动火或进行产生火 花的作业;有时需要作业人员进入设备内部工作。在诸如此类情况下,进行设备内外害气体的监测以及进行氧含量的监测更为重要。 一、作业环境气体检测内容 (一)可燃气体的检测 对环境空气中可燃气的监测,常常直接给出可燃气环境危险度,即该可燃气在空气中的含量与其爆炸下限的百分比来表示:[%LEL];

所以,这种监测有时也被称作“测爆”,所用的监测仪器也称“测 爆仪”。 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达到其爆炸下限值时,我们称这个场所可 燃气环境爆炸危险度为百分之百,即100%LEL。如果可燃气体含量 只达到其爆炸下限的百分之十,我们称这个场所此时的可燃气环境 爆炸危险度为10%LEL。 (二)有毒气体的检测 毒性危险较大的地方要进行有毒气体自动监测,在达到目标规 定的最大容许浓度(致人中毒的浓度前)即可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 应对策。另外,进入设备检修,或进入隔离生产间、地沟、地下室、贮存室等容易产生有毒气体的地方操作,对有毒气体进行监测是必 不可少的安全措施。 (三)氧气含量的检测 空气中缺氧会对人体产生影响,到一定程度还可能发生死亡事故;当可燃气或易燃液体的蒸汽中氧含量过高,易引起爆炸。因此 应对以下情况检测氧含量。

室内环境检测报告(标准版)

室内空气质量检测报告 编号:XXXX-SNJC-2015-001 委托单位或个人:XXX(女士) 委托检测地址:孝感市孝南区XX路XXXX 委托检测项目:民用建筑工程室内空气中游离甲醛、苯 湖北XX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2015年1月30日 报告说明 一、本机构保证检测的公正性、独立性和诚实性,对检测的数据及检测评价结论负责,对委托方所提供的检测样品保密。 二、本报告无编制人、审核人和签发人签字,或涂改,未盖本机构红色检测报告专用印章无效。 三、委托方若对本报告有异议,须于收到本报告之日起15日内书面形式向本检测机构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四、由委托单位自行采集的样品,仅对送检样品负责,不对样品来源负责。 五、本报告各页为报告不可分割之部分,使用者单独抽出某些页导致误解或用于其他用途及由此造成的后果,本机构不负责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本报告及数据不得用于商业广告,违者必究。 地址:XX市XXXX路XXXX1幢XX单元XXX号 邮政编码:432000 服务热线:0712-XXXXXXX 邮箱:XXXdzyws2013@https://www.360docs.net/doc/7717788140.html, 报告说明 一、本机构保证检测的公正性、独立性和诚实性,对检测的数据及检测评价结论负责,对委托方所提供的检测样品保密。 二、本报告无编制人、审核人和签发人签字,或涂改,未盖本机构红色检测报告专用印章无效。 三、委托方若对本报告有异议,须于收到本报告之日起15日内书面形式向本检测机构提出,逾期不予受理。 四、由委托单位自行采集的样品,仅对送检样品负责,不对样品来源负责。 五、本报告各页为报告不可分割之部分,使用者单独抽出某些页导致误解或用于其他用途及由此造成的后果,本机构不负责相应的法律责任。 六、未经本公司书面批准,不得复制(全文复制除外)本检测报告。 七、未经本公司同意,本报告及数据不得用于商业广告,违者必究。 地址:孝感市XXXXXXXXXXX幢X单元XXX号 邮政编码:432000 服务热线:0712-XXXXXXX 邮箱:XXXX2013@https://www.360docs.net/doc/7717788140.html, 一、概况 住房地址

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前言 为了配合信息产业部联合国家七部委制定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信 息产业部第39 号令)的实施,特制定本标准。本标准在考虑了电子信息产品的生产者从源头控制有毒有害物质污染的需要的同时,又考虑到监督检查机构实施监管或测试的可行性,与国际相关标准衔接的要求,结合行业的现状、经济与技术上的可行性等等,制定出限制使用的有害物质合理的限值指标。 本标准由中国电子技术标准化研究所归口。 本标准主要起草单位:信息产业部电子第五研究所。 本标准参予起草单位:详见附录A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黄建忠、王晓晗、罗道军。 SJ/T ××××-×××× II 引言 目前许多电子信息产品由于功能和生产技术的需要,仍含有大量如铅、汞、镉、六价铬、多溴联苯、多溴二苯醚等有毒有害物质或元素。这些含有毒有害物质的电子信息产品在废弃之后,如处置不当,不仅会对环境造成污染,也会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以有害物质或元素的减量化、替代为主要任务的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已经提到政府主管部门的议事日程。 为了达到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目的,信息产业部等国务院七部门“从源头抓起,立 法先行”,制定了《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以立法的方式,推动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工作。旨在从电子信息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进口等环节限制或禁止使用上述六种有害物质或元素。 为达到限制有毒有害物质的目标同时又能使电子信息产业得到健康的发展,就必须根 据实施成本、技术可行性、实施限制有害物质的效果以及国际环境等,制定一个合理的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技术要求。 SJ/T ××××-×××× 1 电子信息产品中有毒有害物质的限量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电子信息产品中含有毒有害物质的最大允许浓度。 本标准适用于《电子信息产品污染控制管理办法》中规定的进入污染控制重点管理 目录的电子信息产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 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SJ/T ××××-××××电子信息产品中限用物质的检测方法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物质substance 自然界中存在的由化学元素组成的单质或化合物。 3.2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及治疗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及治 疗 集团企业公司编码:(LL3698-KKI1269-TM2483-LUI12689-ITT289-

铅及其化合物中毒及治疗中毒表现: 根据发病情况可分急性和慢性中毒,根据接触情况可分职业性中毒和生活性中毒。主要靶器官是血液、神经、消化系统及肾脏。 一、急性中毒较少见,多因误服大量铅化合物所致,如服含铅药物(中药偏方)治疗癫痫、堕胎,及含铅的锡壶饮酒等。成人一次口服醋酸铅2-3g可致中毒,致死量约为50g;铬酸铅致死量小于1g。误服黄丹(氧化铅)15.6g曾发生中毒。口服樟丹(三氧化二铅)约220mg/d,历时 20d,总量约5g曾引起中毒。 中毒后口内有金属味、流涎、恶心、呕吐、便秘或腹泻、阵发性腹绞痛、血压升高。严重者出现痉挛、抽搐、瘫痪、高热、谵妄、昏迷和循环衰竭。此外,可有中毒性肝、肾损害和溶血性贫血。个别患者可发生麻痹性肠梗阻、消化道出血等症状和体征。 二、慢性中毒多见于职业性铅中毒。因铅吸收程度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一)神经系统

1.中枢神经系统神经衰弱综合征常见于铅中毒早期,表现为头昏、头痛、失眠、健忘、烦躁、易兴奋等,小儿可出现多动症。但在中毒较明显时可有忧郁、好孤僻等抑郁症状。 职业接触较高浓度铅的工人中,可见某些行为功能的改变。儿童严重铅中毒可影响智力发育。 铅中毒性脑病:为严重的铅中毒,我国目前已属罕见。发病前常有顽固的头痛,之后出现贪睡、呕吐、视力模糊、肌肉痉挛、意识模糊,可出现脑水肿的体征,检查可见脑压增高,脑脊液中铅含量、白细胞及蛋白量稍增多。 2.周围神经最严重的典型表现是由桡神经损害引起的腕下垂,此外是伸肌无力,但国内目前甚难见到。在许多中度及重度中毒病例常见到明显的四肢无力、两手握力减退。此外,少数患者有局部性的皮肤触觉、痛觉减退,驱铅治疗后可恢复。 亚临床表现是正中神经、尺神经等的运动及感觉的传导速度减慢。 (二)造血系统如前所述,铅能干扰血红素的合成,其结果是引起血ALAD活性受到抑制,红细胞游离原卟啉和锌卟啉升高,尿中δ-氨基酮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检测技术(新编版)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检测 技术(新编版)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172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检测技术(新编 版) 石油化工企业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种类繁多,对作业环境的有害物质进行准确、及时的检测、检验,是预防和控制石油化工企业中毒及火灾爆炸事故的有效手段。下面仅对石油化工企业常见的几种危险化学品的检测技术进行介绍。 一、苯 1.理化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相对密度(水=1):0.88、(空气=1):2.77;闪点(℃):-11;爆炸极限(V/V%):1.2~8.0。 2.检测方法 用大注射器采集空气中的苯直接进样,经聚乙二醇6000柱分离

后,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定量。 3.技术手段 仪器: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色谱柱:2m×4mm不锈钢柱,聚乙二醇6000:6201担体=5:100;柱温90℃;检测室温度120℃;气化室温度150℃;载气(氮气)69mL/min;标样:苯,色谱纯。 取一定量的苯绘制标准曲线、采样、样品分析。 4.检测结果 X=(C/V0)×1000 式中X——空气中苯的浓度,mg/m3 ; C——由标准曲线上查出的正戊烷的含量,μg; V0——标准状况下的样品体积,ml。 5.允许国家标准含量 国家规定苯含量0.40mg/m3 。

化学危害因素简介——铅尘、铅烟

3.2.1铅烟(尘) 理化性质: 铅为柔软略带灰白色金属。元素符号Pb。原子量207.2。相对密度11.34(20/4℃)。熔点327.4 ℃。沸点1740℃。蒸气压0.24kPa(1.77mmHg1000℃)。不溶于水; 溶于硝酸和热的浓硫酸。铅尘遇热或明火会着火、爆炸。加热至400~500℃时即有相当多的铅烟逸出。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硝酸铵、三氟化氯、过氧化氢、叠氮钠、乙炔化二钠、锆、氧化剂。 侵入途径: 急性中毒以消化道为主要侵入途径。大量吸入铅烟尘亦可引起急性或亚急性中毒。无损伤的皮肤一般不吸收铅。 本项目中劳动者主要通过呼吸道吸入铅烟(尘),也可由于不良卫生习惯通过消化道吸收。 毒理学简介: 毒性:引起急性中毒的量因铅化合物不同而有差别。醋酸铅一次口服中毒量为2~3g,致死量为50g; 口服铬酸铅1g可致死; 砷酸铅的经口MLD为1.4mg/kg。亦有人报告一般铅化合物的经口最小急性中毒剂量为5mg/kg 。金属铅大鼠LD100(腹腔)为1000mg/kg,豚鼠MLD(腹腔)为100mg/kg。铅经呼吸道吸入时,肺内沉淀吸收率为30~50%,铅在肺内沉淀后,14天内90% 以上由肺部移走。铅在胃肠道的吸收率为7~10%,但空腹时吸收率明显增加,可达45% 。 分布:铅吸收入血后,血内的铅仅有6% 在血浆内,且多与血浆白

蛋白结合; 其余90% 以上位于红细胞内, 多与血红蛋白结合,处于较稳定状态, 约20%与红细胞膜结合,易于扩散。上述两部分红细胞内的铅与血浆内铅保持平衡。通过血浆,铅可进入其他软组织。血液中循环的铅最初分布于全身,血铅大部分可与组织和器官铅交换。几周后约95%的磷化氢铅离开软组织成为稳定而不溶的磷酸铅[Pb3(PO4)2]沉积于骨骼内,少量存留于肝、脾、肾、脑、肌肉等器官和血液内。骨铅有一部分也可进行快速交换,快速交换的骨铅与软组织铅、血铅可以相互转换。 生物半衰期:血铅和一些迅速交换的软组织铅的半衰期是35 天左右; 软组织包括骨骼肌中铅的半衰期为40 天; 骨骼的半衰期为20 年。 代谢:铅在体内的代谢与钙相似。能使钙存积于骨内的因素,也有利于铅储存于骨内; 促使钙排出的因素,也促进铅的排出。高钙饮食使铅储存于骨内; 缺钙、酸碱平衡紊乱(酸中毒)、感染、饮酒、创伤、饥饿、发烧等,可使骨铅向血液转移。 清除及排泄:食入的铅大部分由粪便排出。铅由肠道吸收后进入门脉,通过肝脏,一部分由胆汁排到肠内,随粪便排出。由呼吸道吸入的铅,一部分在上呼吸道由纤毛作用排出,咽入消化道可由粪便排出。铅由肾脏排出通过两个途径:①肾小球滤过后由肾小管排出; ②肾小管排泌,特别在血铅增高时明显。铅也可由乳汁、汗腺、唾液和月经排出。 毒作用表现: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检测技术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713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检测技术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检测技术 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石油化工企业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物质种类繁多,对作业环境的有害物质进行准确、及时的检测、检验,是预防和控制石油化工企业中毒及火灾爆炸事故的有效手段。下面仅对石油化工企业常见的几种危险化学品的检测技术进行介绍。 一、苯 1.理化性质 无色透明液体,有强烈芳香味;不溶于水,溶于醇、醚、丙酮等多数有机溶剂;相对密度(水=1):

0.88、(空气=1):2.77;闪点(℃):-11;爆炸极限(V/V%):1.2~8.0。 2.检测方法 用大注射器采集空气中的苯直接进样,经聚乙二醇6000柱分离后,用氢焰离子化检测器检测,以保留时间定性,峰高定量。 3.技术手段 仪器:气相色谱仪(氢焰离子化检测器);色谱柱:2m×4mm不锈钢柱,聚乙二醇6000:6201担体=5:100;柱温90℃;检测室温度120℃;气化室温度150℃;载气(氮气)69mL/min;标样:苯,色谱纯。 取一定量的苯绘制标准曲线、采样、样品分析。

铅及其危害

铅及其危害 铅是一种青灰色重金属。在加热到400-500℃时会有铅蒸汽逸出形成铅烟,在铅粉制造和极板浇铸过程中都会有铅烟或铅尘散发,污染空气,当空气中铅烟尘达到一定浓度时对人体是有害的。 一、铅的毒性 (1)急性毒性 铅的半致死剂量(LD50)为70mg/kg,即大鼠在一次性注射该剂量的铅后,14天内导致一半的大鼠死亡。 (2)亚急性毒性 10μg/m3,大鼠接触30至40天,红细胞胆色素原合酶(ALAD)活性减少80%~90%,血铅浓度高达150-200 μg/100ml,出现明显中毒症状。10μg/m3,大鼠吸入3至12个月后,从肺部洗脱下来的巨噬细胞减少了60%,多种中毒症状。0.01mg/m3,人职业接触,泌尿系统炎症,血压变化,死亡,妇女胎儿死亡。 (3)慢性毒性 长期接触铅及其化合物会导致心悸,易激动,血红细胞增多。铅侵犯神经系统后,出现失眠、多梦、记忆减退、疲乏,进而发展为狂躁、失明、神志模糊、昏迷,最后因脑血管缺氧而死亡。血铅水平往往要高于2.16μmol/L时,才会出现临床症状,因此许多儿童体内血铅水平虽然偏高,但却没有特别的不适,轻度智力或行为上的改变也难以被家长或医生发现。这也是为什么儿童铅中毒在国外被称为“隐匿杀手”的原因。 (4)致癌 铅的无机化合物的动物试验表明可能引发癌症。另据文献记载,铅是一种慢性和积累性毒物,不同的个体敏感性很不相同,对人来说铅是一种潜在性泌尿系统致癌物质。 (5)致畸 没有足够的动物试验能够提供证据表明铅及其化合物有致畸作用。

(6)致突变 用含1%的醋酸铅饲料喂小鼠,白细胞培养的染色体裂隙-断裂型畸变的数目增加,这些改变涉及单个染色体,表明DNA复制受到损伤。 二、铅的代谢和降解 环境中的无机铅及其化合物十分稳定,不易代谢和降解。铅对人体的毒害是积累性的,人体吸入的铅25%沉积在肺里,部分通过水的溶解作用进入血液。若一个人持续接触的空气中含铅1μg/m3,则人体血液中的铅的含量水平为1-2μg/100ml血。从食物和饮料中摄入的铅大约有10%被吸收。若每天从食物中摄入10μg铅,则血中含铅量为6~18μg/100ml血,这些铅的化合物小部分可以通过消化系统排出,其中主要通过尿(约76%)和肠道(约16%),其余通过不大为人们所知道的各种途径,如通过出汗、脱皮和脱毛发以代谢的最终产物排出体外。 三、铅的残留与蓄积 铅是一种积累性毒物,人类通过食物链摄取铅,也能从被污染的空气中摄取铅。从人体解剖的结果证明,侵入人体的铅70%-90%最后以磷酸铅(PbHPO4)形式沉积并附着在骨骼组织上,现代美国人骨骼中的含铅量和古代人相比高100倍。这一部分铅的含量终生逐渐增加,而蓄积在人体软组织,包括血液中的铅达到一定程度(人的成年初期)后,然后几乎不再变化,多余部分会自行排出体外(如上所述),表现出明显的周转率。鱼类对铅有很强的富集作用。

第10章 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制定及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十章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制定及风险评估和管理 第一节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制定的意义与现状 一、限量标准制定的意义 在国际上,食品安全不仅是涉及技术问题,而且还影响到政治和经济。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卫生组织(wH0)以及国际动物流行病组织(0IE)都十分重视食品安全问题,制定了严格的法规和标准,对食品的生产、加工、运输和国际贸易中的食品安全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世界各国也采取了相应的管理和控制措施。 制定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限量标准的意义在于: 1.保证食品的食用安全性 虽然对食品安全性并无统一定义,但按照现有的普遍认识和理解,食品的安全性应该是:食品中不应含有任何可能损害或危害人体健康的有毒、有害物质,从而导致消费者产生急性、慢性或其他特殊毒性危害,危及消费者及其后代的隐患。wHO对食品安全的最新解释为“对食品按原定用途进行制作和食用时不会使消费者受害的一种担保”。不管哪一种表述,其关键是如何对危害的理解和解释。如哪些物质有毒、有害以及对“不应”、“不能”含有和“不超过”这些措辞的把握和界定。这就需要严密的毒理学试验,进行安全性评价和制定安全限值,进一步根据被制定物质在食品中的实际残留量和随食物摄人情况制定限量标准,从而保证食用的安全性。 2。国家食品安全质量监督管理的依据 食品中的危害物关系到人的健康与生命安全,各国都制定有相应的法律法规条款加以约束。在行使食品安全质量管理时,从技术层面上必须要有相应具有法律效力的标准值作为界定和管理的依据。食品中有毒有害物质安全限量标准的制定,就是为了便于安全质量问题的仲裁以及依法监督管理。 3.食品安全生产的基础 食品生产过程包括种养殖、加工、包装、储存、运输等多个环节,涉及农业、环保、工业、卫生、商业等诸多领域,各个环节存在各种安全因素,任何一个环节的危害因素均可导致终产品的安全危害。所以,食品安全贯穿食品生产全过程,各个环节按照质量安全标准控制则是食品安全生产的基础。 4.食品贸易的基本条件 中国加入wT0后,农产品及食品将参与广泛的国际贸易,面临着大进大出的挑战。一方面国外大批农产品将大量走进国门,对国内农产品市场形成冲击;另一方面,中国的水果、蔬菜、畜牧品、水产品等将大量出口,这一方面带来极好的市场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在国际贸易中,许多国家和地区常常从各自利益出发,以标准的形式筑起各种技术壁垒,限制进口产品的入境。特别是食品安全质量标准已成为农产品走出国门的又一道门槛,由标准频频引发的农产品出口受阻,越来越成为中国农业走向国际市场的拦路虎。因此,为了满足国内外消费市场需求,参与国际竞争,解决这一系列问题的关键是必须有相应的与国际接轨质量标准,符合安全质量标准已成为食品国际贸易的基本条件。 二、限量标准的内容 食品安全质量标准的内容主要包括农(兽)药残留、重金属污染、其他有毒有害物质、有害微生物及其毒素等。 1.农药残留 各地在农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农药种类和品种不尽相同,主要种类有有机氯农药、有机磷农药、氨基甲酸酯类农药和菊酯类农药,以及近年来逐渐增加的生物类农药。农业生产中使用的农药具体品种多达百余种左右,常见的也有50余种。国际标准以及发达国家对农产品中农药残留标准所规定的种类也都在100种以上。如美国规定的苹果中农药残留标准中包括

环境检测报告 (1)

环境检测报告一、检测目的(Testing purposes): 了解公司污染物排放情况。 二、检测概况(Testing survey): 采样人员(Person of sampling) 采样日期(Date of sampling) 环境条件(Condition of sampling) 分析日期(Date of testing) 样品名 称Items of sample 采样位置 Place of sampling 采样方法 Method of sampling 样品状态/ 特征 State of sample 生活废 水生活废水排放口 《地表水和污水监测 技术规范》(HJ/T91-2002) 微浊、无异 味 食堂火 烟食堂火烟排放口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 析方法》 (第四版) 完好 食堂油烟食堂油烟排放口 《饮食业油烟排放标 准》(试行)(GB 18483-2001) 完好 发电机废气发电机废气排放 口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 析方法》(第四版) 完好 工业废气无组织排放监控 点 《空气和废气监测分 析方法》 (第四版) 完好 生活饮用水厂区取水口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 法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GB/T 5750.2-2006) 无色透明 、无异味 生活饮用水生活区取水口 《生活饮用水标准检验方 法水样的采集和保存》 (GB/T 5750.2-2006) 无色透明 、无异味 车间空气注塑、碎料/混料 车间 《工作场所空气中粉尘测 定第1部分:总粉尘浓度》 (GBZ/T 192.1-2007) 完好

三、分析方法、使用仪器及检出限(Analyzing method、instrument and testing limits):

水产食品有毒有害物质检测方法综述

水产品中常见污染物质及其检测方法的 研究 1、前言 水产品加工是指以海水、淡水产的鱼类、贝类、虾蟹类等水产品为主体,加工制造成各类食品、饲料和工业、医药等用品。我国是水产品生产、贸易和消费大国,渔业是农业和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因此水产品的质量安全是国民健康消费的基础。目前我国水产品中存在的污染主要是:①微生物污染,主要是水产品自身所携带的病原菌和寄生虫;②化学有机物污染,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污染,如滥用药物、饲料以及污水排放等;③物理污染,主要是指一些重金属离子之类的。 2、污染介绍 2.1微生物污染 水产品的微生物污染可分为一次性污染和二次性污染。一次性污染是指鱼虾贝类遭受自然界微生物感染发病,从而导致鱼虾贝类自身的污染。二次性污染是指来自自然环境污染,其中包括鱼虾贝类捕获后的污染,二次污染的微生物主要包括病原微生物和腐败微生物。 2.1.1弧菌 副溶血性弧菌是引起食源性疾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也是我国沿海食物中毒和夏季腹泻的重要病原菌。 河流弧菌是一种嗜盐菌,广泛存在于河流或出海口水中,抵抗力较强,是世界范围内海水鱼类和贝类养殖的主要威胁之一,是引起鲍鱼死亡的主要病原菌。 霍乱弧菌是引起烈性传染病霍乱的病原体,自 1817 年以来,已发生过 7 次世界性霍乱大流行,主要发生在夏、秋季节。 创伤弧菌是人和动物共患病的重要致病菌,在医学界和鱼病学界都广为重视。按寄主范围和生化反应类型可划分为生物 1 型和生物 2 型两个生物型。 2.1.2沙门氏菌 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是主要食源性病原微生物之一,在我国,以沙门氏菌引起的食物中毒占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首位。动物性食品是引起沙门氏菌食物中毒的主要食品,鱼贝虾类水产品是其中之一。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铅及其化合物测定作业指导书

1 范围 本方法规定了监测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方法。 本方法适用于工作场所空气中铅及其化合物浓度的测定。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GBZ/T 160.10-2004 工作场所空气有毒物质测定铅及其化合物 GBZ 159 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监测的采样规范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 3 原理 空气中铅尘、铅烟和硫化铅用微孔滤膜采集,消解后,在283.3nm波长下,用乙炔-空气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铅含量。 4 仪器 4.1 微孔滤膜,孔径0.8μm。 4.2 采样夹,滤料直径40mm。 4.3 小型塑料采样夹,滤料直径25mm。 4.4 空气采样器,流量0~3L/min和0~10L/min。 4.5 烧杯,50ml。 4.6 表面皿,直径约50mm。 4.7 电热板或电砂浴。 4.8 具塞刻度试管,5ml。 4.9 容量瓶,50ml。 4.10 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配备乙炔-空气火焰燃烧器和铅空心阴极灯。 5 试剂 实验用水为去离子水,用酸为优级纯或高纯。 5.1 高氯酸,ρ20=1.67g/ml。 5.2 硝酸,ρ20=1.42g/ml。 5.3 消化液,高氯酸:硝酸=1:9 :100ml 高氯酸加入到900ml 硝酸中。 5.4 硝酸溶液,1%(V/V):10ml 硝酸加入到990ml 水中。 5.5 标准溶液:称取0.1598g 硝酸铅(优级纯,在105℃干燥2h),用少量硝酸溶液溶解,定量转移入100ml 容量瓶中,并定容至刻度。此溶液为1.0mg/ml 标准贮备液。临用前,用硝酸溶液稀释成100μg/ml 铅标准溶液;或用国家认可的标准溶液配制。 6 样品的采集、运输和保存 现场采样按照GBZ 159执行。 6.1 短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以5L/min 流量采集15min 空气样品。 6.2 长时间采样:在采样点,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以1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6.3 个体采样:将装好微孔滤膜的小型塑料采样夹佩戴在监测对象的前胸上部,进气口尽量接近呼吸带,以1L/min 流量采集2~8h 空气样品。 6.4 样品空白:将装好微孔滤膜的采样夹带至采样点,除不连接空气采样器采集空气样品外,其余操作同样品。 采样后,将滤膜的接尘面朝里对折2 次,放入清洁容器中运输和保存。在室温下样品可长期保存。 16

空气质量简易检测实验报告范文

空气质量简易检测实验报告范文铜鼎中学地处江南水乡,这里山清水秀,但由于森林的过度砍伐,水土流失,整体环境恶化,这里的山不再有往日的郁郁葱葱,这里的水不再有往日的清澈见底,这里的天不再有往日的湛蓝清新。为此,我们课题研究小组进行了一个多月的调查研究和具体实验。 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对我乡进行了调查走访,了解我乡以往空气质量状况。据上了年纪的老人讲,以前我乡森林多,村边田头到处是高大的树木,不像现在山头只有矮小的灌木林,难见高大的树木,清风送爽,天空瓦蓝瓦蓝的,不像现在天空时时是灰朦朦的,难得一见天空的湛蓝。虽然铜鼎的空气质量状况比较好,但与以前相比,要差很多了。 空气质量状况的好坏,关系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如果空气中含有过量的污染物,就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影响,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因此,我们课题研究小组分成四个小组,带着空气采样机对我乡多个地方进行了空气采样,在森林边、河水边、村落旁、闹市区、学校等地方进行了空气采样,通过空气采样机得出的具体数据,并把这些数据带回了实验室进行分析。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提高,室内空气污染问题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据有关资料介绍,室内空气往往比室外空气污染更严重,而我们人类绝大部分时间是在室内度过的,因而,室内空气污染比室外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影响更大,所以,我

们在进行了室外空气采样之后,又对室内空气质量进行了检测。我们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带着空气采样机、甲醛检测仪、苯检测仪等仪器对教室、寝室的空气进行了采样和检测,并把实验时局带回了实验室进行了综合分析。 经过我们课题研究小组的检测,我乡室外空气质量状况总体来说较好,空气污染指数小于50,达到了一级标准,但闹市区和村落的空气质量状况不容乐观,空气污染指数53,首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而我们生活学习的教室、寝室的空气质量,总体来说状况较好,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甲醛、苯、甲苯等含量很低,有的甚至不含有,居住条件好,只是物理指标欠佳,新风量低于标准值,寝室相对湿度较大。 空气质量状况直接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影响大自然的和谐发展,关注空气质量,保护空气的清洁,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针对我们发现的问题,我们的建议是: 1、发动广大群众,广泛植树造林,退耕还林,保持森林覆盖率,是提高空气质量的的重要措施。 2、工业废气经过处理达标后再排放,是治理空气污染的重要举措。 3、工业燃料、生活燃料尽量使用清洁能源,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4、在室内装修尽量使用无污染的装修材料以减少室内的化学污染,如甲醛、苯等的污染。 5、勤洗澡,讲究自身卫生和保持室内外卫生,防止室内的生物污染。

快速检测有毒有害物质的十大技术正式样本

文件编号:TP-AR-L4252 快速检测有毒有害物质的十大技术正式样本 In TermS Of OrganiZatiOn Management, It IS NeCeSSary TO FOrm A Certain GUiding And PIanning EXeCUtable Plan, SO AS TO HeIP DeCiSiOn-MakerS TO CarrY OUt Better PrOdUCtiOn And Management FrOm MUItiPle Perspectives.

文件编号:TP-AR-L4252(示范文本) 编制: ______________ 审核: ______________ 单位: ______________

快速检测有毒有害物质的十大技术正 式样本 使用注恿:该解决方案资料可用在组织/机构/单位管理上,形成?定的具有指导性,规划性的可执行计划,从而实现多角度地帮助决策人员进行更好的生产与管理。材料内容可根据实际情况作相应修改,请在使用时认真阅读。 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正确检测在化学事故应急救援中显得十分重要,尤其是对那些发生化学事故后尚难断定的有毒有害化学物质,查明毒物的种类就更有意义。根据《简氏核生化防护年鉴》20xx年版提供的资料,目前国际上对有毒有害物质的现场快速检测总结起来有以下十种技术,即: 电离/离子迁移谱技术离子迁移谱技术使用的检 测器是一种典型的连续工作的检测器,它使用一只空气泵从环境中采样,采集的污染物通过离子化检测器中的一微弱电场并被离子化。气态毒物的电离在大气

为了减少检测中的干扰,在制造仪器时使用气相色谱技术中的火焰光度检测器就会大大降低误报的发生。 红外光谱学技术该技术是通过测定在特定波长范围内(4000'200厘米)样品吸收红外光的强度。红外吸收谱带的波长具有非常明显的特征,每个分子均具有独特的红外光谱。通过红外光谱可以解析分子结构的特征峰,从而检测出未知的有毒有害物质。目前,有两种红外光谱技术被运用到现场快速检测仪器中,一是光声红外光谱学技术。光声红外检测器是利用光声效应监测和测定有毒有害物质的蒸气,当一种气体吸收到红外辐射时,会引起温度升高,由此引起气体膨胀。如果调节红外辐射的强度,样品会膨胀和收缩。如设计有音频,可使用麦克风传输声音信号。光声红外气体检测器使用不同的过滤器,选择性地传输被监控的有毒有害物质吸收的特定光波长,用比较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