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系统模式
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

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是由美国护理学家Margaret A. Newman于1972年提出的一种关于健康的理论模型。
该模型将健康定义为整体的、动态的和开放的概念,强调了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人的独特的视角和经验。
1.人:纽曼将人定义为一个复杂的整体系统,包括身体、心理、社会和精神各个维度。
个体的健康和疾病状态是由这些维度的相互作用和平衡所决定的。
个体是独一无二的,具有独特的生活经历和丰富的个人历史。
2.环境:纽曼将环境定义为与个体相互作用的一切物理、社会和文化因素。
环境对个体的健康和疾病状态产生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一个双向的过程,个体通过适应和调节来应对环境的改变。
3.健康:纽曼将健康定义为一个动态的进程,是个体在不同维度上的平衡状态。
健康不仅仅是不患病或病症的缺乏,而是一个整体的、积极的和可持续的状态。
个体的健康状态受到个人特征、环境因素和社会因素的综合影响。
4.疾病:纽曼将疾病定义为对个体整体系统平衡状态的破坏。
疾病是个体对环境变化的一种不适应和失衡的反应。
个体在面临疾病时会通过适应和调节来恢复平衡,或者在无法恢复平衡的情况下进入新的平衡状态。
在实践中,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可以用于评估和干预个体的健康状况。
护士可以通过分析个体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维度,了解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并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和支持。
通过增强个体的适应能力和促进整体系统的平衡,可以帮助个体实现健康的状态。
总之,纽曼的健康系统模式提供了一种综合性和系统性的理论框架,用于理解和干预个体的健康状态。
它强调个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个体的独特性和整体性,并将健康定义为一个动态的、开放的和平衡的概念。
这个模式在护理实践中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以帮助护士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和促进个体的健康。
护理学相关理论与模式

护理学相关理论与模式护理学是一门关于人类护理和健康的学科,探讨了个人、家庭以及社区层面的护理原理和实践。
护理学的理论与模式提供了护理实践的基础,以帮助护士理解护理的本质、目标和方法。
本文将探讨一些常见的护理学理论与模式,并解释它们的应用和意义。
1. 罗伊的自适应模型(Roy's Adaptation Model):罗伊的自适应模型认为人类是一个适应性系统,通过适应来维持和促进健康。
该模型将护理分为四个层次:人类、适应、环境和健康。
护理的目标是帮助个人在面对生活的各种挑战时,实现适应和维持健康。
2. 索里达的护理理论(Sorace's Theory of Nursing):索里达的护理理论着重强调护士在提供护理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
该理论认为护士应该是护理过程中的领导者和倡导者,提供经验和专业知识来满足患者的需求。
3. 罗松达的护理护理理论(Orem's Theory of Self-Care):罗松达的护理理论认为个人是能够自我保健和自我治疗的,而护士的任务是为患者提供必要的护理和支持,以达到自我保健和自我治疗的目标。
4. 罗松达的护理系统模型(Orem's Nursing System Model):罗松达的护理系统模型提出了三个互相关联的护理子系统:自我护理、健康维持和治疗支持。
这个模型的核心理念是患者在面对健康问题时,通过自我护理、健康维持和治疗支持来获得回应和解决。
5. 纳尔逊的充实理论(Neuman's Health Care Delivery System Model):纳尔逊的充实理论认为当人面临压力和抵抗力下降时,会对整个身体系统造成影响。
护士的任务是在护理过程中识别和管理这些不利因素,并提供适当的支持,以保持和提高患者的健康。
这些护理学理论与模式为护士提供了在护理实践中思考和行动的框架。
它们帮助护士了解患者的需要和挑战,指导护士制定适当的护理计划,并评估和修改护理措施的效果。
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概念

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概念
系统化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整体观念为基础的护理模式。
该模式强调护理过程中要以整体的身体、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为基础,综合考虑患者的各个方面,并将护理策略与疾病的特点、患者的需求和特殊情况相结合,提供个性化护理。
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理念是将患者视为一个整体,而不仅仅是一系列的症状或疾病。
它认为身体、心理、社会和环境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并以此为基础,通过综合干预和个性化护理方案,为患者提供全面的护理。
系统化整体护理的特点包括:
1. 综合性:综合考虑患者的身体、心理、社会和环境因素,提供全面的护理服务。
2. 个性化:根据每个患者的特点和需求,量身定制护理计划和干预措施。
3. 连续性:护理过程中保持持续性的关注和护理,确保患者的全面需求得到满足。
4. 效能性:通过提供有效的护理策略,最大限度地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和生活质量。
系统化整体护理的实施需要护理人员具备综合性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有效地评估患者的问题和需求,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并进行综合干预。
同时,护理人员还需要具备与患者和家属有效沟通的能力,建立良好的护理关系,以促进患者的认同感和参与度。
智慧护理系统设计方案

智慧护理系统设计方案智慧护理系统的设计方案概述:智慧护理系统旨在利用物联网和人工智能技术,提供高效、便捷和智能化的护理服务。
该系统将结合设备感知和数据分析,实现对患者的个性化护理,提高护理质量和效率。
一、系统结构设计:智慧护理系统由以下几个组成部分构成:1. 患者终端设备:患者使用该设备进行健康数据的采集和监测,包括体温、心率、血压、血氧等各项生理指标的检测。
2. 云平台:通过云端计算和存储,为整个系统提供数据支持和处理能力,同时提供实时在线服务。
3. 数据分析与决策模块:通过对患者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诊断结果和护理建议。
4. 护理人员终端设备:护理人员使用该设备与患者终端设备进行交互并监控患者的健康状况,以及进行相应的护理操作。
5. 后台管理系统:用于管理护理人员的工作状态和患者的健康数据,同时提供数据的备份、追溯和报表分析等功能。
二、核心功能设计:1. 实时监测:通过与患者终端设备的连接,将患者的健康数据实时传输至云平台,实现对患者的实时监测和数据录入。
2. 数据分析:通过云平台的数据分析与决策模块,对患者的健康数据进行实时分析和处理,提供准确的诊断结果和护理建议。
3. 警报处理:当患者的健康数据超出正常范围,系统会自动发出警报并通知相关护理人员进行相应护理和救治。
4. 个性化护理:根据患者的健康状况和个人特点,系统能够智能调整护理方案,实现个性化护理。
5. 数据追溯与分析:系统能够对患者的健康数据进行存储和备份,并提供数据的追溯和报表分析功能,为医院管理和决策提供支持。
6. 护理人员管理:后台管理系统能够实时监控护理人员工作状态和健康数据,提供护理人员的排班管理、培训管理等功能。
三、技术支持与应用场景:1. 物联网技术:通过患者终端设备和护理人员终端设备的连接,实现设备间的信息传输和互通。
2. 人工智能技术:通过数据分析与决策模块,利用机器学习和数据挖掘算法实现对患者数据的预测和诊断。
护理基本理论和知识

护理基本理论和知识一、护理基本理论:1.护理模式:护理模式是指护士对患者进行全面、系统评估的一种方法。
它包括评估、诊断、计划、实施和评价五个步骤。
护士将患者的生理、心理、社会和环境等因素作为评估的对象,并根据评估结果为患者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最终达到促进患者健康的目标。
2.护理伦理学:护理伦理学是指护士在工作中应遵守的道德规范和原则。
护士应始终尊重患者的人权和自主权,保护患者的隐私和机密,维护患者的尊严和安全。
同时,护士还应遵守护理职业的职业道德规范,如诚实、勤勉、善良和谦逊等。
3.护理学理论:护理学理论是指对护理实践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和总结的理论。
它包括人类发展理论、自我关怀理论、病人满意度理论等。
这些理论为护理工作提供了科学的依据,使护士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应对患者的需求。
二、护理基本知识:1.解剖学和生理学知识:护士需要了解人体的结构和功能,如各个器官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只有了解了人体的解剖和生理,护士才能更好地进行护理评估和护理操作。
2.疾病知识:护士需要对各种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包括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症状和治疗方法等。
这样护士才能更好地与患者进行沟通和教育,并为患者提供恰当的护理措施。
3.药物知识:护士需要熟悉常用的药物,包括药物的用途、用法、副作用和禁忌等。
护士还需要了解药物的相互作用和药物给药的原则,以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
三、护理基本技能:1.护理观察技能:护士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皮肤颜色、呼吸、心跳、血压等指标,来评估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效果。
护士还需要通过观察患者的表情、言语和体态,来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
2.护理操作技能:护士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护理操作技能,如测量体温、测量血压、给药、注射、换药等。
护士需要注意操作的安全性和卫生性,以避免感染和其他意外事件的发生。
3.护理沟通技能:护士需要倾听患者的需求和意见,并用简单明了的语言与患者进行沟通。
同时,护士还需要与其他医护人员、家属和社会资源进行有效的沟通和协作,以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及护理排班-ppt课件

公平原则
排班应公平对待所有护理人员,避 免工作负担过重或工作时间过长的 现象,确保工作负荷在护理人员之 间得到平衡分配。
效率原则
排班应充分考虑护理工作的特点和 规律,合理安排护理人员的工作时 间和休息时间,以提高工作效率和 护理质量。
护理排班的考虑因素
病人数量和病情
01
应根据病人数量、病情严重程度和护理需求来安排护理人员的
借助信息技术,提供远程医疗护理服 务,进一步拓宽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 模式的应用范围。
03
跨学科合作
未来护理模式将更加强调跨学科团队 的合作,包括医生、护士、心理咨询 师、营养师等多领域的专家共同为病 人提供全面、综合性的护理服务。
提升护理质量,共创美好医疗环境
护理教育培训
不断提升护士人员的专业技能和人文 素养,确保他们能够以更高的标准提 供护理服务。
02 以病人为中心的 护理模式的实施
实施以病人为中心护理模式的关键步骤
需求评估
首先要对病人的需求进行全面的评估,包括身体状况、心 理需求、社会背景等方面。
个性化护理计划
根据病人的需求评估结果,制定个性化的护理计划,明确 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
多学科团队协作
建立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团队,包括医生、护士、康复师 、心理咨询师等多学科专业人员,共同为病人提供全面、 连续的护理服务。
促进医疗质量提升
关注病人的感受和反馈,有助于及时发现医疗护理过程中的不足, 进而完善医疗服务,提升医疗质量。
体现医护人员的职业素养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要求医护人员具备高度的责任心和同理心 ,关注病人的全面需求,展现医护人员的专业素养。
以病人为中心的护理模式的特点
个性化护理
全方位关照
现代护理团队下的移动护理系统研究

现代护理团队下的移动护理系统研究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和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现代社会对于护理服务的需求与日俱增。
传统的护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护理需求,因此移动护理系统应运而生。
移动护理系统是指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硬件设备,为护理团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和全面的护理服务。
本文将从移动护理系统的意义、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为现代护理团队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移动护理系统的意义1. 提高护理效率传统的护理模式需要护士到病人的床边进行护理,由于人力和时间等方面的限制,往往导致护理效率较低。
而移动护理系统采用互联网技术和智能设备,可以实现远程监控和远程护理,从而提高了护理效率,减轻了护理团队的工作压力。
2. 提升护理质量移动护理系统可以及时记录患者的生理指标、用药情况等信息,并通过智能算法进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病情并作出相应的处理。
移动护理系统还可以通过远程视频会诊和远程医疗指导,为护理团队提供专业的支持和指导,从而提升了护理质量。
3. 提高患者满意度移动护理系统能够为患者提供更加便捷、个性化的护理服务,如在线预约护理、远程咨询等,从而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
患者只需在家中就可以得到专业的护理服务,避免了频繁就医的繁琐程序,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国内外对移动护理系统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许多医疗机构和科研单位纷纷投入到移动护理系统的开发和应用中。
移动护理系统的应用场景也越来越广泛,涵盖了家庭护理、养老院护理、社区护理等多个领域。
在技术方面,移动护理系统采用了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可穿戴设备等在内的多种智能硬件设备,并结合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实现了对患者的全方位护理。
在应用方面,移动护理系统可实现在线预约护理、远程监测、远程会诊、智能用药等功能,同时还可以为护理团队提供专业的护理知识库和护理指导。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移动护理系统也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前景。
护理智慧系统设计方案

护理智慧系统设计方案护理智慧系统是一种基于智能化技术和数据集成的护理管理系统,在护理工作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系统需求、系统架构、系统功能、数据安全等多个方面介绍护理智慧系统的设计方案。
一、系统需求护理智慧系统的设计需要满足以下需求:1. 实时监控:能够实时监控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并能及时预警。
2. 数据采集和存储:能够采集和存储患者的基本信息、诊疗记录和护理过程等关键数据。
3. 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够对采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患者健康状况评估、护理效果评价等功能。
4. 跨部门协作:能够提供护理、医疗、药学等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平台。
5. 人性化界面:系统界面简洁、易用,能够满足不同人员的使用需求。
二、系统架构护理智慧系统的架构主要包括前端界面、后端数据处理和存储、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模块等三个部分。
1. 前端界面:通过手机App和网页端等界面,提供实时监控、数据采集和查看、信息共享等功能,易于操作和使用。
2. 后端数据处理和存储:负责接收和处理患者的生命体征数据和其他护理数据,并将其存储在云端数据库中,支持快速存储和检索。
3. 数据分析和人工智能算法模块: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并应用人工智能算法,如机器学习、预测模型等,提供患者健康状况评估和护理建议等功能。
三、系统功能护理智慧系统具有以下功能:1. 患者监控与预警:实时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病情变化,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发出预警。
2. 数据采集和存储:采集和存储患者的基本信息、诊疗记录和护理过程等数据,实现全面和可追溯的管理。
3. 数据分析和处理: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提供患者健康状况评估、护理效果评价等功能。
4. 护理协作平台:提供护士、医生、药师等多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平台,提高团队协作效率。
5. 智能护理建议: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护理数据,提供个性化的护理建议,提高护理质量。
四、数据安全护理智慧系统在数据安全方面需要保证以下几点:1. 数据传输安全:采用安全的通信协议和加密算法,确保数据在传输过程中不被窃取或篡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贝蒂·纽曼的系统理论负熵、重建的字面意思(穿插进去)俄亥俄州阿可诺医院护校没搜到(可另找)理论家简介大致:农场主家庭出生--俄亥俄州阿可诺医院护校--洛杉矶的医院护士--护士长(内外科、传染科、重症监护室的临川教学)--学校和工厂的保健护士--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学习护理学、公共卫生学、心理学)--加州大学护理学学士学位--神经卫生和公共卫生咨询的硕士学位--西太平洋临床心理学博士学位--美国宾夕法尼亚州纽曼学院的荣誉文学博士--美国护理研究院院士(与莱琳格)--美国密歇根州大峡谷州立大学荣誉科学博士-- ……荣誉博士:又称名誉博士,是学位的一种,根据学术成就或对国家和社会所作出的贡献而授予的荣誉学位。
不进行考试和论文答辩。
中国授予名誉博士的条件是国内外卓越的学者、科学家或著名的政治家、社会活动家在学术、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和卫生等领域,以及为社会发展和人类进步的事业中有突出的贡献。
经学位授予单位提名,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
理论发展:1972年The Betty Neuman health-care systems model1982年The Neuman Systems Model1989年The Neuman Systems Model,2nd ed1995年The Neuman Systems Model,3nd ed1996年The Neuman Systems Model in research and practice2002年2011年她的理论起源于1970年,当时她正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护理学研究生课程。
为了给研究生提供一个更广阔的视角,她尝试从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角度去解释“人”及健康相关内容,并逐渐形成了纽曼系统模式中个体系统的4个变量,即生理、心理、发展和社会文化。
随后,纽曼在护理教学和实践中又融入了一般系统理论、三级预防理论和压力-应激理论,经过2年的发展,最终形成了其独特的纽曼系统模式,于1972年在美国《护理研究》杂志上,以“教授整体方法解决病人问题的模式”为题公开发表。
之后,纽曼及其理论倡导者Lowry、Fawcett等对该模式不断进行修订和完善,于1989年、1995年、2002年、2011年4次更新版本。
理论来源:一、格式塔心理学(完型心理学)特点:整体>部分1+部分2+…+部分n 自我调整成功整体区域动态平衡问题、不平衡激发平衡失调二、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特点:整体性、综合性、开放性、交换性三、塞里的应激理论应激全身适应综合征(general adaptation syndrome,GAS):20世纪30-40年代,加拿大生理学家Hans Selye等采用剧烈运动、毒物、寒冷、高温及严重创伤等应激原处理动物,发现尽管应激原的性质不同,所引起的反应却大致相似。
这种由各种有害因素引起、以神经内分泌变化为主要特征,具有一定适应代偿意义,并导致机体多方面紊乱与损害的过程称为一般适应综合症,又称为全身适应综合症。
GAS是对应激反应的经典描述,体现了应激反应的全身性及非特异性;其主要理论基础是应激时的神经内分泌反应;GAS对于应激的描述尚不够全面,有待补充完善。
1.警觉期(alarm stage)(1)机体防御机制快速动员,持续时间短(2)交感-肾上腺髓质系统兴奋为主2.抵抗期(resistance stage)(1)糖皮质激素分泌增多为主(2)增强机体的抗损伤作用(3)免疫系统开始受到抑制3.衰竭期(exhaustion stage)(1)虽肾上腺皮质激素增高,但糖皮质激素受体数量和亲和力均降(2)内环境失调,出现器官衰竭局部适应综合征:?四、德夏尔丹和伯纳德的整体性哲学观影响整体局部取决于五、科普兰的预防层次模式心理救助:?理论基本内容:一、基本假说二、系统模式和对护理学的核心概念的诠释纽曼系统模式中个体系统的5个变量,即生理变量、心理变量、生长变量、精神变量和社会文化变量。
个体系统可以是个人、家庭、群体或社区,与内外环境相互作用,不断进行输入、输出、反馈和补偿。
三、纽曼系统模式和护理程序理论的应用:纽曼系统模式(Neuman Systems Model,NSM),又称纽曼系统理论,自创立以来,得到了世界上许多国家护理界的一致认可,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护理、护理教育、护理研究等领域。
一、在临床和社区护理中的应用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年12月题为“纽曼系统模式对脑出血患者护理效果的影响”纽曼认为护理是一门独特的专业,护理的任务是针对特定的护理对象采取有目的的措施,减少、减轻压力源造成的不良后果,使护理对象保有、获得、维持最佳的健康状态。
其发展模式比较完善,为护理实践者提供另外理论指导依据,要求护士能动态的对患者的需求进行评估,从根本上认识到服务对象是一个完整的个体体系。
系统中的三级预防体系为护理提供了具体分步护理指南。
1.一级预防:当怀疑或发现压力源存在而压力反应尚未发生时,为强化机体的弹性防线,防止压力源入侵和压力反应产生而采取的措施。
具体措施为:(1)疾病知识指导(2)治疗指导(3)休息与运动训练(4)家属指导2.二级预防:压力反应发生后所采取的强化抵抗线,减轻和消除压力反应,恢复机体稳定性的措施。
(随着患者病情的发展,患者易出现情绪激动、焦虑、悲观和紧张等情绪,同时外部如环境、经济压力等原因作用于机体时,患者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
)(1)密切观察病情,严密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和意识等变化。
(2)患者食物温度适宜,限制钠盐的摄入(≤3g/d)。
(3)加强预见性护理,对症采取不同的预防措施。
(4)保证床单的整洁性,保持皮肤卫生,尤应注意眼角膜,外阴等部位的清洁。
3.三级预防:机体恢复相当程度的稳定性时,为了进一步维持和提高个体的稳定性,使其最大限度的恢复健康所采取的措施。
(脑出血患者各种并发症逐渐控制,病情稳定,患者出院后)(1)帮助机体功能重建。
(2)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饮食,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补充植物蛋白质。
(3)适当锻炼身体,鼓励患者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应用学科,具有独特的知识体系作为实践的基础和指导,这些知识体系就是护理学的基本概念、模式和护理理论。
本研究通过纽曼系统模式干预护理脑出血患者,取得较好效果,降低了患者住院时间、费用,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和预后生存质量,降低了1月后再住院率和病死率,对于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有重要作用,临床具有重要意义。
二、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中华护理教育2014 年3 月第11 卷第3 期题目为“纽曼系统模式在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现状”的一篇综述本文介绍纽曼系统模式在国内外护理教育中的具体应用情况:1.纽曼系统模式在国外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情况纽曼在教育中引用了护理理论范例的概念,人被看做是学习者,环境是围绕在人类周围的各种场景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各种互动和交流,并将教育的重点放在人和环境的互动上,强调人对环境的适应过程,从而使学生更适应于整体护理。
纽曼系统模式在国外护理教育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3个方面,即教育课程的设置、教学策略或评估工具的设计和教学效果的评价等。
(1)Dale介绍了美国一所护士学校和退伍军人医院共同设计的一个护理本科课程项目,该项目以纽曼系统理论为基础,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患者为中心,关注患者的应激反应,用三级预防体系开展护理工作并定期开展讨论,结果增强了学生的信心、责任心和积极主动性,提高了他们独立制订决策的能力和以过程为向导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2)Frances等在加拿大渥太华大学护理学院四年级本科生中引入了纽曼系统模式,学生根据三级预防体系选择不同层次的护理实践场所,如个人、家庭或社区,应用护理程序对护理对象实施三个层次的干预,结果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增强了他们概念化的能力。
纽曼系统模式为毕业班学生进入临床护理实践提供了有效的学习模式,非常适用于护理本科课程项目最后一年的实践学习。
(3)荷兰早在19世纪80年代就引入了纽曼系统模式,并于1994年成立了国际纽曼系统模式协会(INSMA),目前共有9所高等护理教育机构,其中位于兹沃勒市的“高等职业护理教育改革学院”有一门课程以纽曼系统模式为基础。
该模式指导课程内容设置,并为促进有效的护理理论实践提供了概念框架。
荷兰应用科学改革大学也把纽曼系统模式作为护理学课程的基础,应用到了研究生社区精神卫生保健课程中。
2.纽曼系统模式在国内护理教育中的应用情况纽曼系统模式在国内护理教育中的应用目前比较少见。
(1)杜建林和罗雪梅将纽曼系统模式应用在大学生生殖健康教育中,指导生殖健康教育体系的构建与实践。
(2)胡国庆报道了应用纽曼系统模式进行五官科护理教学中鼻咽癌患者的护理教学。
他们都以纽曼的三级预防体系为指导,将学生或患者视为一个群体系统,进行护理评估,针对应激源制订相应的护理措施,实施三级预防干预,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启示:纽曼系统模式虽历时40多年,但其先进的理论概念和观点仍符合现代护理教育的思想,值得国内护理教育学者对其进行深入研究。
国内各大护理院校可结合本校护理教育的实际情况,从加强护理理论教育出发,将纽曼系统模式纳入必修的护理理论课程中,通过护理理论的学习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培养其独立思考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其次,可结合纽曼系统模式在国内文化背景下的应用价值,尝试在学校教育中融入纽曼系统模式的系统观、整体观及三级预防体系,开发以护理理论为指导的课程项目或教学评价工具,将护理教育模式从传统的医学模式发展为独立的护理模式。
此外,纽曼系统模式的应用可扩大到临床教学范三、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护理研究题为“纽曼系统模式及其在护理管理中的应用”纽曼系统模式自问世以来,就以可靠性、整体性而著名,并作为理论基础运用于护理以及其他相关活动当中。
其概念所涉及的范围之广、运用之灵活、内容之系统,使得能够综合运用于学术以及管理活动,来提高专业护理人员的工作质量,以顺应21世纪卫生保健模式的转变。
纽曼系统模式已被广泛运用于临床护理实践当中,但被应用于管理实践中却鲜有报道。
1.三级防御线及三级预防对压力源的应对机制(1)一级预防措施及弹性防线的应对护理部在招聘护理人员时对新上岗的护士进行岗前培训,讲解医院的规章制度,对工作中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提前给予警示,并告知一些妥善解决问题的办法,使护理人员在未来的工作中尽可能避免这些问题的发生。
(2)二级预防措施及正常防线的应对加强专业知识的教育,疏导护士的不良情绪,改变护士消极的应对方式,通过各种方式宣泄内心的感受。
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控制压力源,并指导护士采取积极的方式应对压力,教会护士一些缓解紧张情绪及应对压力的技巧。
(3)三级预防及抵抗线的应对采取各种措施激发护士的工作积极性,充分动用家庭、社会支持系统作为护士的坚强后盾,还应强化职业道德教育,使护士认识到护理工作虽平凡,但却是有价值、有意义的事业,应为护理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