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影响因素分析_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

合集下载

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动态研究基于面板系统GMM模型的实证检验

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动态研究基于面板系统GMM模型的实证检验

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民收入影响的动态研究基于面板系统GMM模型的实证检验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深化,农业保险在保障农民收入稳定、分散农业风险、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等方面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本文旨在动态研究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影响,通过运用面板系统GMM模型进行实证检验,以期为我国农业保险政策的制定和优化提供科学依据。

本研究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农业保险与农民收入关系的文献,发现已有研究多从静态角度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缺乏动态视角的深入探讨。

因此,本文尝试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构建面板系统GMM模型,将时间因素纳入分析框架,以揭示农业保险发展对农民收入的动态影响机制。

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对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和现状进行梳理,分析农业保险在保障农民收入方面的作用;构建面板系统GMM模型,选取适当的指标和数据,对农业保险发展与农民收入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根据实证结果,提出针对性的政策建议,以促进农业保险与农民收入的良性互动。

本文的创新点在于运用面板系统GMM模型进行动态研究,克服了以往研究中的静态局限。

本文还将结合国内外实践经验,对农业保险政策的优化和完善提出建议,为我国农业保险事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文献综述农业保险作为一种风险管理工具,在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和农业风险的增加,农业保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众多学者围绕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丰富的理论成果和实证经验。

早期研究主要关注农业保险对农民收入的静态影响,即农业保险是否能够提高农民收入水平。

部分学者认为,农业保险通过降低农业生产风险,减少农民因灾害损失而导致的收入下降,从而稳定或提高农民收入(Smith and Stutley, 1996; Goodwin and Smith, 2001)。

然而,也有研究指出,农业保险可能存在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问题,导致保险费用上升,从而增加农民负担,对农民收入产生负面影响(Barrett et al., 2001; Coble et al., 2000)。

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城镇居民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我国养老保险对居民消费的影响——基于城镇居民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2 1 年第 8期 01
宏观经济与金融
17 9 2年 美 国养老 金增 加对 消 费的影 响 。 认 为非 他 耐 用 品的 消费 随着 养 老 金提 高 而显 著 增加 , 各 而 种耐 用 品的 消费在这 一 时期则 没 有显著 的变化 。 还 有 一些 研 究 认 为养 老 保 险对 消费 的正 向影 响 并 不 显著 。 B r 如 ar o的“ 中性理论 ” B r ( 9 4 认 , ar 1 7 ) o 为 老 年 人将 留下 遗 产 以 弥补 子 女 因缴 纳养 老 保 险税 所 遭受 的损失 , 而 部分 甚 至 全部 抵 消 了 来 从
国外 学 术 界 就 养 老 保 险 对 居 民 消 费影 响 的 研 究 结 论不 一 , 既有 养老 保 险支 出增 加 消费 的结 论 ,又 有养 老保 险对 消费 支 出影 响不 显 著 的 结 论 。研究 方法 的不 同 , 释变 量选 取 的差 异 , 会 解 都 导致 实 证结 果 产 生分 歧 , 这些 成 果 对我 国 的研 但 究 有 一定借 鉴 意义 。
Wi o ( 9 9 分 析 了 16 — 9 5年 美 国养 老金 给 l x 18 ) c 95 18
付水 平 的变 化 对 总消 费 支 出 的影 响 , 认 为养 老 他 金 给付 水 平 的 变化 与 总 消 费 的 变 化 之 间 有 着 显
著 的相 关 关 系 。Z n 18 )的 实证 研 究 显 示 , a t( 9 8 1 5 — 9 6年荷 兰 的养 老 保 险财 富值 与消 费水 平 97 18 的 相 关 系 数 在 01 .1到 01 .6之 间 。此 外 , o R b与
二 、 关文 献综 述 相
A i( O 1运 用 荷 兰 的数 据 , g r 2O ) e A a与 Ma o 2 O ) r (O 1 i 运 用 意 大 利 的 数 据 也 分别 证 明 了养 老 金 制 度 对 储蓄 有不 同程 度 的“ 出效 应 ” 挤 。也 有 一些 实证结 果不 符合 生 命周 期 假说 , , li( 0 5 研究 了 如 Me n 2 0 ) v

基于面板数据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面板数据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面板数据的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影响因素研究作者:刘永焕来源:《商业时代》2014年第22期内容摘要:社会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起着重要作用。

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急剧增加,以及社会制度变迁过程所遗留的历史问题,目前养老保险基金存在收不抵支等多种风险。

本文以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作为研究对象,梳理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的发展改革历程,提出影响养老保险基金平衡的各因素,并对这些因素进行探究分析,进而提出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发展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社会保险基金影响因素面板数据问题的提出社会养老保险作为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基石,区别于以盈利为目的商业养老保险,其主要职能是举国家之力,为因各种原因退出劳动工作岗位的劳动者提供必要的生活保障。

随着社会经济等多方面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国家逐渐迈入人口老龄化的阶段。

生育率下降,人口结构的改变冲击着社会养老保险的稳定性,如何确保其稳定性的课题备受政府职能部门、学术界等多方关注。

据第六次我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60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8.87%,两项数据与第五次人口普查相比,具有明显上升,这表明我国正在加速进入老龄化社会。

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我国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

由于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双轨制”遗留的历史问题,个人账户亏空等诸多原因,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存在较大的缺口,据最新发布的《中国养老金发展报告2012》,2011年全国城镇职工养老金收不抵支的省份高达14个,基金缺口超过700亿。

“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了完善实施城镇职工和居民养老保险制度和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的任务。

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实现基础养老金全国统筹,建立兼顾各类人员的社会保障待遇确定机制和正常调整机制”。

社会养老保险的改革刻不容缓,养老保险基金的平衡问题与社会稳定发展息息相关。

目前国内外对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平衡、弥补基金缺口、减少隐性债务方面的研究很多,但大半部分是以全国数据为样本,由于目前许多省市根据自身经济发展等情况实施不同的社会养老保险改革方案,因此难免会产生较多不符合实际情况的结论。

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试点为例

农村居民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以山东省试点为例

据 人 力资 源和 社会 保 障部 数据 显示 , 至 2 1 底 全 国有 8 8个 县 和 4个 直辖 市 的 大 部分 区县 , 展 截 0 0年 3 开
国家新 农 保试 点 , 盖 面 达 到 2 % , 覆 4 目前 全 国累计 开 展新 农 保试 点 的地 区参 保 人 数 总计 达 16 .5亿 人 , 中 其 领取 养老 金 的人数 达 到 40 89万人 。山东 省在 20 0 8年底 时 老年人 口数居 全 国第 一位 , 养老形 势亦 较 严 峻 其
农 保 的意 愿有 显著 影 响 , 呈 负相 关 , 且 即年 龄越 大 , 越不 愿 意参 加新 农保 , 发现 农 民受 教育程 度 越 高越倾 向 但 于参保 ; 吴罗发 (08 通 过对 江 西省 农 户 的 调查 发 现 农 户 年 龄 、 姻 状 况 等 变 量 对农 民养 老 意 愿 的影 响并 20 ) 婚 小 显著 ; 真真 等 (00 以 四川省 城郊 农 民为 对象 研 究 发 现 年 龄较 大 的农 户 参保 意 愿 较 强 ;2 家庭 层 面 高 21) ()
社 会保 障 研究 2 1 年 第 5期 01
S ca S c rySu is o52 1 o il e u i tde N . 0 t 1
农 村 居 民参 加 新 型 农 村 社 会 养老 保 险 意 愿 影 响 因素 的 实 证 分 析
— —
以 山 东省 试 点 为例
肖应 钊 李 登 旺 李 茜 茜 耿 焕 瑞 厉 昌 习
包 括家 中儿 子 数 以 及 家 中 是 否 拥 有 党 员 、 庭 富 裕 程 度 、 户 承 包 耕 地 面 积 等 因 素 影 响 参 保 。石 绍 宾 家 农
本文系 山东农业 大学大学生研究训 练计划 ( R ) S T 立项课题 成果 。主持人 : 肖应钊 ; 员 : 登旺 , 组 李 李茜 茜 , 焕瑞 ; 导 耿 指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基于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方法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影响因素的实证检验——基于面板数据分位数回归方法

一、引言我国的农业保险是专门为农业生产者在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和渔业生产过程中由于保险标的遭受约定的自然灾害、意外事故、疫病或者疾病等保险事故所造成的财产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的一种保险,旨在为农户的经济活动提供安全保障。

许多学者对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进行了研究。

王韧等(2008)对农业保险行为主体进行博弈分析后发现,我国农业风险损失程度极高,因而必须由政府实施补贴才能实现纳什均衡,只有通过制度供给来明确农业保险财政补贴的实施机制,充分地保证补贴资金来源,并提供相关服务推动措施,才能保证防范农业风险,确保农户收入的稳定。

黄英君(2011)运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状况进行了实证研究,得出农民人均纯收入、农业保险保费收入与赔付支出同步变化的结论。

王秀芬等(2013)利用吉林省农户的调查数据研究了不同类型农户保险需求的影响因素,发现家庭纯收入水平对于纯农型农户对农业保险的需求有一定影响,对其他类型农户则没有影响。

聂荣等(2013)运用Logistic 模型,利用入户调查得到的数据从农户家庭经济条件、家庭务农情况、风险分担等角度对影响政策性农业保险的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

张彤等(2014)通过对比辽宁省和贵州省的玉米种植保险,发现不同省份气候、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地形等方面的差异导致了农业生产面临的风险,得出政府需要提供较高的保费补贴以降低农户的保费负担进而提高高费率地区农户参保积极性的结论。

叶明华等(2014)通过问卷调查对苏、皖、川地区农户的风险认知、保险意识和风险承担能力进行研究,发现这三方面互相存在显著相关性而且个体差异也很显著,认为应关注不同特征农户的多样化需求,提高农业保险的保障程度和范围。

黄亚林(2015)认为,农业保险作为对农业风险损失进行事后补偿的一种手段,对稳定和保障农户的生产行为、引导农户生产行为规模化、振兴农村经济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上述学者从多方面对农业保险进行了分析研究,对本文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省际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差异性分析——基于各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省际间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差异性分析——基于各省区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保 险覆 盖面的影响都存在着差异性。 关键词 : 基本 养老保 险 ; 覆盖面 ; 社会保 障体制 ; 面板数据
中 图 分 类 号 :82 4 文献 标 志 码 : 文章 编 号 :6 1 7 1 (02 0 一o6 O F 3 .9 A 17 — 12 2 1 l 5 o 3一 8
Em p rc lSt y o h v r g ft e Ba i o i lSe urt n u a e o i a i i a ud f t e Co e a e o h s c S c a c iy I s r nc f Ch n
省份 的 面板数据进行 了对比分析 。分析结果表 明 : 市化水平是我 国基本养老保险覆盖 面扩 大的重要 因素, 城 经 济发展水平对我 国基本 养老保 险覆盖面的扩大有着推动作 用, 劳动报 酬额的增 长一定程 度上促 进基本 养老保
险覆 盖面的扩 大, 就业水 平的高低影响着基本 养老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险覆盖 面的扩大与否, 并且这些 因素在各 地 区对基本 养老
2 1 第 5期 0 2年 总 第 16期 2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 会科学版) 社
J OUR NAL O F HAR N UN VE I Y OMMERC BI I RS T OF C E
No. 201 5, 2 S ra .1 eil No 26
管 理天 地
Ke r s:h ai oilsc rt nu n e;c v rg y wo d t eb sc sca eu yis r c i a oe e;S ca c rt ytm;P n l aa a o i s uiysse le a e t d
( azo nvri ,azo 30 0 C ia L nhuU i sy Lnhu7 00 , h ) e t n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对湖南省试点县数据的分析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影响因素实证研究——基于对湖南省试点县数据的分析
位为县 ( 区) , 二 级抽 样 单 位 为 乡镇 ( 街道) , 三 级 抽
捅 要 : 农 民的参保意愿影响 因素是新 型农村社会养 老保 险工作顺利 推进 的关键 。基 于对湖 南省 “ 新农保 ” 试点
地 区农村居 民进行 f * - I 卷调 查, 运用二元 L o g i s t i c模型对 问卷 数据进行 计量分析 , 结果显 示: 性 别、 婚姻 状 况、 政策了
V0 I _ 3 7 N o . 1
J a n ., 2 0 1 3
新 型 农 村 社 会 养 老 保 险参保 影 响 因素 实证 研 究
— —
基 于对 湖 南省 试 点县 数 据 的分 析 ’
成 志刚 , 曹 平
( 湘潭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 湖南 湘潭 4 1 1 1 0 5)
解程度、 了解渠道、 养老金发放情况、 缴费便利程度和农民对新农保能否解决养老的认知等 因素对农 民参加“ 新农
保” 有显著影 响。对此 , - * - f r X Z L 改善 宣传方式 、 调整政 策 内容、 完善配套设施 和培养专职 “ 新农保 ” 经 办队伍 四 个方
面来切 实推 进“ 新农保 ” 工作 , 以尽早 实现 “ 新农保” 的全覆盖。
社会养 老保 险风 险识别 与防范研究” ( 1 2 C G 1 9 7 8 ) 阶段性成果 。
① 数据来 源于湖 南省农村 社会养老保 险管理服务中心《 湖南省城 乡居 民社会养老保险工作情况 汇报》 。
1 1
以上具 有农 村户 口且 常住 农 村 的居 民 ; 采用 P P S抽 样 方法 , 以地理行 政 划分作 为分 层标 志 , 初 级抽样 单
业总人 口 5 4 3 7万人 。按照 《 指导意见 》 的总体 部 署, 湖南省于 2 0 0 9年 1 1 月正式启动新农保试点工 作, 确定长沙县 、 株洲县 等 l 4个县 ( 市、 区) 为第一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

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度影响因素实证一、本文概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在保障农村老年人生活、维护社会稳定、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然而,如何进一步提高农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满意度,成为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旨在探讨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度的影响因素,通过实证分析,揭示各因素对满意度的影响程度和作用机制,为进一步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提供决策支持和理论依据。

本文首先回顾了国内外关于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度的相关研究,分析了现有研究的不足之处和需要进一步深入探讨的问题。

然后,基于社会保障理论、期望理论等相关理论,构建了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度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相应的研究假设。

在实证分析部分,本文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收集了大量关于农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度的数据。

通过对数据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因子分析、回归分析等统计方法,本文深入探讨了制度设计、制度执行、制度认知、个人特征等因素对满意度的影响。

本文还考虑了地区差异、年龄差异等因素对满意度的潜在影响。

本文根据实证分析结果,提出了提高农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满意度的对策建议。

这些对策建议包括完善制度设计、加强制度执行、提高农民制度认知、关注农民个人需求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实施这些对策,有望进一步提高农民对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满意度,促进农村社会保障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理论基础与假设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简称“新农保”)是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标是保障农村居民的老年生活,促进社会公平与和谐。

新农保制度的实施效果及满意度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既包括制度设计本身的合理性,也包括农村居民个体特征、家庭经济状况、社会环境等。

因此,本文将从多个维度探讨新农保满意度的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研究假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文献综述
由于发达国家的农村人口占比较低,城乡差别和工农差别较小, 因此大 多数发达国家实行的是城乡一体化的社会养老保险制度 ,所以国外学者针 对农民养老保险所做的专题研究较少。 Ebenstein and Leung (2010)对中国农 民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的意愿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 ,指出家庭中孩子的性 别和数量是其影响因素。 子女的个数与农民参保意愿负相关,在一个家庭中 孩子的数量越少,农民参保意愿越强[1]。L. Leal de Araugo(1978)对墨西哥 等发展中国家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面进行了分析,指出财政支持力度 以及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成本是其影响因素。 增加财政支持力度、 降低实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成本可以提高覆盖率[2]。 国内学者对我国新农保制度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许多研究。吴永求 (2012)通过对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的测算,认为我国农村社会 养老保险覆盖率总体水平低,与城镇养老保险的结构性矛盾突出,且不同 省份之间覆盖率差异明显,同时收入差距的不断扩大也对我国农村社会养 老保险的扩面工作形成阻碍[3]。董小红,吴亭(2013)指出我国现行的新 农保制度存在养老金替代率偏低、地方财政补贴不足、制度衔接不合理、 对参保年限长的农民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4]。穆怀中,闫琳琳(2012)认 为,相对于我国已经建立的比较完善的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农村养老 保险制度则发展滞后,覆盖面和给付水平较低。由于现行的新农保制度只 能吸引中低收入水平、中低教育水平、健康水平低、参保回报时间短的人 群,因此指出新农保试点政策存在制度缺位。同时由于其基础养老金给付
1
根据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计算,农村老龄化程度为 14.98%,城镇老龄化程度为 12.01%。
水平过低,对长期参保的农民缺乏激励机制,因此其对高收入、高学历人 群的吸引力不足[5]。 基于对我国新农保制度推进过程中问题的研究,认为影响新农保覆盖 率的因素有个体因素、家庭因素、社会经济因素、政策因素等,学者们对 此进行了具体分析。谭伟(2012)对比了 2009 年我国 29 个省市农村地区 社会养老保险的覆盖率,结果显示我国各地区农村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 率差异较大,通过实证分析指出文化水平、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农村老 年人口抚养比与农村养老保险覆盖率呈正相关关系[6]。李升(2010)对山 东省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发现对覆 盖率影响显著的是基金的投资收益率以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7]。 郑军, 张海川(2012)采用三种公式计算了 2003-2010 年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 覆盖率,通过实证分析指出制度模式、农民的收入水平、养老保险制度保 障水平、城镇社会养老保险的历史债务是影响覆盖率的重要因素[8]。张红 梅,周燕(2011)选取了 2000-2009 年我国 31 个省份的数据进行面板数据 分析,通过实证分析发现农民受教育程度、人均收入水平、居民消费价格 水平、农村居民老年抚养比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有显著影响[9]。 综上所述, 自 2009 年新农保试点以来, 学者们对新农保覆盖率的研究 主要局限于局部试点地区, 对全国新农保的实施情况所做得实证分析较少。 本文对 2009-2012 年全国 29 个省(市、自治区)的新农保覆盖率进行实证 分析,认为财政支持、政府规模、农民收入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负 担系数是影响新农保覆盖率的显著因素。
1
刘霖,一个衡量政府规模的新指标[J],当代财经,2005(5) 。
用面板数据建立的模型通常有 3 种:混合模型、固定效应模型、随机 效应模型。 1、混合模型: yit X it ' it , i 1,2, , N , t 1,2,T , 混合模型的特点是无论对任何个体和截面,回归系数 和 都相同。 2、固定效应模型:固定效应模型分 3 种类型:个体固定效应模型、时 点固定效应模型、个体时点双固定效应模型。 个 体 固 定 效 应 模 型 : yit i X it ' it , i 1,2, , N ,
变量符号 Aic Fse Rsg Pinc Pgdp Odc 样本数 116 116 116 116 116 116 最小值 0.16 0.67 8.06 2980.10 10971.00 7.44 最大值 98.46 5.90 115.15 17803.68 93173.00 18.26 均值 38.59 2.60 14.39 7127.68 37023.35 12.20 标准差 29.62 1.10 10.08 3074.11 18737.46 2.29
表 2:单位根检验结果
变量 LLC 统计值 P值 lnAic -46.3844 0.0000 lnFse -47.2958 0.0000 lnRsg -9.90800 0.0000 lnPinc -2.67538 0.0037 lnPgdp -18.1615 0.0000 lnOdc -16.8309 0.0000
一、引言
我国是世界上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之一,截止 2012 年底,中国 65 岁以上的老年人口已接近 1.3 亿人,占总人口的 9.34%。预测到 2020 年, 我国 65 岁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 2.48 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达到 17.17%2。人 口老龄化的加剧使得对老年人口的养老、医疗等方面的服务面临着巨大的 压力。与发达国家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同,我国的人口老龄化具有城乡倒 置的显著特点,这使得农村在养老方面的压力更加突出,而在贫苦地区这
1
陈之楚,天津财经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教授。范志萍,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金融系 硕士研究生。滕新春,天津财经大学研究生院金融系硕士研究生。 2 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
种压力尤为严重。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农村老年人口数为 9930 万人, 占全国老年人口总数的 55.92%, 农村老龄化程度比城镇高 2.97 个百分点1,而这种城乡倒置的状况将一直持续到 2040 年。 2009 年 9 月 1 日,国务院颁布了《国务院关于开展新型农村社会养老 保险试点的指导意见》 ,其任务目标为在 2020 年之前基本实现对农村适龄 居民的全覆盖。自试点以来,新农保参保人数迅速增加,截止到 2013 年第 三季度末,新农保参保人数为 4.9 亿,较试点之初的 0.7 亿增加了 4.2 亿。 然而由于我国农村地区一直以来以家庭养老以及土地养老为主,农民对参 加社会养老保险的积极性还较低,对新农保的认知程度不高。随着我国人 口老龄化的加剧,解决 6.4 亿农村人口的养老问题对我国顺利度过老龄化 时期具有关键作用。因此,分析影响新农保覆盖率的影响因素对今后新农 保制度的扩面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t 1,2,T ,其中 i 是随机变量,表示对于 N 个个体有 N 个不同的截距
项,其与解释变量 X it 的变化相联系。 时 点 固 定 效 应 模 型 : yit t X it ' it , i 1,2, , N ,
t 1,2,T ,其中 t 是随机变量,表示对于 T 个截பைடு நூலகம்有 T 个不同的截距
项,且其变化与 X it 有关系。 个 体 时 点 双 固 定 效 应 模 型 : yit 0 i t X it ' it ,
i 1,2, , N ,t 1,2,T , i 表示对于 N 个个体有 N 个不同的截距项,
t 表示对于 T 个截面有 T 个不同的截距项, i 与 t 变化与 X it 有关系。
i 1,2, , N , t 1,2,T , 3、 随机效应模型:yit i X it ' i it ,
i 为随机变化,其分布与 X it 无关。
(四)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 为防止产生伪回归问题需要对面板数据进行单位根检验,只有当面板 数据平稳时才可以直接进行回归分析,如果面板数据不平稳但是同阶单整 则需要进行协整检验,以判断变量之间是否存在长期稳定关系。通过对面 板数据进行 LLC 单位根检验,其结果显示因变量和自变量均是零阶平稳 的,因此可以直接对模型进行回归分析,不需要进行协整检验。
四、新农保覆盖率影响因素的计量结果分析
三、影响新农保覆盖率的因素
影响新农保覆盖率的因素有个体因素、家庭因素、政策因素、经济因 素等。因为新农保制度采取的筹资方式为个人缴费、集体补助、政府补贴 相结合,因此财政支持力度、政府规模和农民的经济实力会影响农民的参 保意愿,同时人口负担系数反映了社会对老年人口的抚养压力,社会经济 发展水平是影响社会保障水平的基础因素。因此本文选取财政支持、政府 规模、 农民收入水平、 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口负担系数作为解释变量。 被解释变量为新农保覆盖率( Aic) ,采用的计算方法为新农保参保人数 / 农村人口数。 (一)影响新农保覆盖率的变量 1、财政社会保障支出占 GDP 的比重(Fse) 。财政支持可以量化为中 央财政与地方财政对新农保的财政补贴,但由于目前没有独立的针对新农 保的财政支出的统计数据,本文采用财政社会保障支出代替财政对新农保 的支出。
(二)新农保覆盖率影响因素的数据来源 由于我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试点实施是从 2009 年在全国开展 的,为保证数据的连贯与数据口径的统一,本文选取了 2009-2012 年的年 度面板数据。 由于西藏自治区和青海省 2009 年的有关数据缺失, 故在实证 分析中将其删除,最终样本包括 29 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本文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10-201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 社会保障部网站、各省(市)和自治区的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以及统计 局网站、国家统计局网站、国研信息网等。为消除异方差的影响,对数据 均取自然对数,因此模型中各解释变量的参数表示实际弹性的大小。本文 实证分析过程采用 eviews6.0。 (三)新农保覆盖率影响因素的面板数据模型
2、政府相对规模(Rsg) 。政府相对规模尤其是乡镇的政府相对规模 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农保覆盖率。本文中政府相对规模用政府消费支出占 GDP 的比例表示1。 3、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Pinc)。我国中西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水 平普遍较低,部分试点地区农民养老基金的来源主要是个人,因此,农村 居民人均收入可能是新农保覆盖率的影响因素。 4、人均 GDP(Pgdp) 。通常把人均 GDP 作为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 标。经济发展水平是社会保障发展的基础,较高的经济发展水平,往往社 会保障水平也较高,从而形成良性互动。 5、老年人口抚养比(Odc)。老年人口抚养比是指人口中非劳动年龄 人口中老年人口数与劳动年龄人口数之比,意味着每 100 名劳动年龄人口 要负担多少名老年人。 表 1:变量的统计性描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