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五年级奥数练习及部分答案行程问题(三)
五年级上册数学奥数试题第3讲.行程——用比例解行程问题(含答案解析)人教版

1. 理解行程问题中正比例和反比例关系.2. 用比例和份数思想解行程问题.本讲是在秋季所学的火车过桥和流水行船的行程问题基础上,讲解运用比例性质解多次相遇追及行程问题.体会比例解决问题的优势.距离、速度、时间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距离=速度⨯时间.显然,知道其中的两个量,就可以求出第三个量,这是我们在小学课堂中经常解决的问题.同时对于三者之间的关系,我们还可以发现:当时间相同时,路程和速度成正比;当速度相同时,路程和时间成正比;当路程相同时,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也就是说:设甲、乙两个人,所走的路程分别为S 甲、S 乙;速度分别为V 甲、V 乙;所用时间分别为T 甲、T 乙时,由于S V T =⨯甲甲甲,S V T =⨯乙乙乙,有如下关系: ⑴当时间相同即T T =乙甲时,有::S S V V =乙乙甲甲;⑵当速度相同即V V =乙甲时,::S S T T =乙乙甲甲;⑶当路程相同即S S =乙甲时,::V V T T =乙乙甲甲.【例 1】 甲、乙二人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甲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二人相遇后继续行进,甲到B 地、乙到A 地后立即返回.已知二人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第一次相遇的地点是20千米,那么,A 、B 两地相距___千米.第3讲用比例解行程问题用比例解多次相遇问题乙B【分析】 因为甲乙同时出发,同时相遇,所以甲、乙相遇时间相同,因此:30:203:2S V V ===乙乙甲甲:S ,设全程为5份,则一个全程中,甲走了3份,乙走了2份,所以C 是第一次相遇地点,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甲、乙共走2个AB ,因此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甲、乙共走了3个全程,一个全程甲走3份,3个全程甲共走339⨯=份,所以D 是第二次相遇地点,由图看出DC 是2份.但已知DC 是20千米,所以AB 的长度是20÷2⨯(2+3)=50(千米).(也可以用乙进行计算)[铺垫] 甲、乙两人在一条长100米的直路上来回跑步,甲的速度3米/秒,乙的速度2米/秒.如果他们同时分别从直路的两端出发,当他们跑了10分钟后,共相遇多少次?[分析] (方法一)10分钟两人共跑了(3+2)⨯60⨯10=3000 米 3000÷100=30个全程.我们知道两人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他们总是在奇数个全程时相遇(不包括追上)1,3,5,7,L ,29共15次. (方法二)第一次两个人相遇需要100÷(3+2)=20(秒),从第一次开始到第二次相遇要走两个全程需要:200÷(3+2)=40(秒)所以一个相遇:(10⨯60-20)÷40+1=15.5(次),即为15次.[拓展] 老师可以把【例 1】的问题改为:已知两个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距离第三次相遇的地点20千米,那么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 由此推出,第三次相遇甲乙共走:3⨯2-1=5(个全程),甲走了:3⨯5=15(份)在B 点,第四次相遇甲乙共走:4⨯2-1=7(个全程),甲走了:3⨯7=21(份)在D 点,已知BD 是20千米,所以AB 的长度是20÷4⨯(2+3)=25(千米).【例 2】 甲、乙二人同时从A 地出发同向而行去往B 地,甲的速度是每小时30千米,乙的速度是每小时20千米,二人相遇后继续行进,甲、乙到B 地后立即返回A 地.已知二人第三次相遇的地点距第一次相遇的地点是20千米(两人相遇指迎面相遇),那么,A 、B 两地相距___千米.FE 乙甲D CB A【分析】 因为甲乙同时出发,同时相遇,所以甲、乙相遇时间相同,因此::30:203:2S S V V ===乙乙甲甲,设全程为5份,则一个全程中,甲走了3份,乙走了2份,第一次相遇,甲、乙一共行了两个全程,一个全程甲走3份,2个全程甲共走了326⨯=(份)所以C 是第一次相遇地点,第一次相遇到第二次相遇,甲、乙共走2个AB ,因此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甲、乙共走了4个全程,一个全程甲走3份,4个全程甲共走3412⨯=份,所以D 是第二次相遇地点,由图看出DC 是2份.但已知DC 是20千米,所以AB 的长度是20÷2⨯(2+3)=50(千米).(也可以用乙进行计算)[拓展] 老师可以把【例 2】的问题改为:已知两个人第四次相遇的地点距离第三次相遇的地点20千米,那么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 由此推出,第三次相遇甲乙共走:3⨯2=6(个全程),甲走了:3⨯6=18(份)在第D 点,第四次相遇甲乙共走:4⨯2=8(个全程),甲走了:3⨯8=24(份)在F 点,已知DF 是20千米,所以AB 的长度是20⨯(2+3)=100(千米).[总结] 设一个全程中甲走的路程为M ,乙走的路程为N⑴甲乙二人从两端出发的直线型多次相遇问题: ⑵ 同一出发点的直线型多次相遇问题【例 3】 甲、乙两车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A 、B 两地之间不断往返行驶.甲车速度是乙车速度的37,并且甲、乙两车第2008次相遇的地点和第2009次相遇的地点恰好相距120千米(注:当甲、乙两车同向时,乙车追上甲车不算作相遇),那么,A 、B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D BA【分析】 因为甲乙同时出发,同时相遇,所以甲、乙相遇时间相同,因此3:7S V V ==乙乙甲甲:S :,设全程为10份,则一个全程中,甲走了3份,乙走了7份,通过总结的规律分析第2008次相遇时,甲走:(2008⨯2-1)⨯3=12045(份),120451012045÷=L ,所以第2008次相遇地点是在从A 地向右数5份的C 点,第2009次相遇时甲走:(2009⨯2-1)3⨯=12051(份),120511012051÷=L ,所以第2009次相遇地点在从B 点向左数1份的D 点,由图看出CD 间距离为4份,A 、B 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20410300÷⨯=(千米).[总结] 对于份数比较大找相遇地点时,用甲走的总份数除以全程份数,得到商和余数,当商为偶数时,从甲的出发点向终点数余数的份数即为相遇地点,当商为奇数时,从终点向甲的起点数余数的份数即为相遇地点[巩固] 甲、乙二人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往返跑步.甲每分跑180米,乙每分跑240米.如果他们的第100次相遇点与第101次相遇点的距离是160米,求A 、B 两点间的距离为多少米?乙[分析] 因为甲乙同时出发,同时相遇,所以甲、乙相遇时间相同,因此180:2403:4S V V ====乙乙甲甲:S :,设全程为7份,则一个全程中,甲走了3份,乙走了4份,通过总结的规律分析第100次相遇时,甲走:(100⨯2-1)⨯3=597(份),5977852÷=L ,所以第100次相遇地点是在从B 地向左数2份的C点,第101次相遇时甲走:(101⨯2-1)3⨯=603(份),6037861÷=L,所以第101次相遇地点在从A点向右数1份的D点,由图看出CD间距离为4份,A、B两地之间的距离是16047280÷⨯=(米).【例 4】小张与小王分别从甲、乙两村同时出发,在两村之间往返行走(到达另一村后就马上返回),他们在离甲村3.5千米处第一次相遇,在离乙村2千米处第二次相遇.问他们两人第六次相遇的地点离乙村多远(相遇指迎面相遇)?【分析】画示意图如下.乙甲第二次相遇两人已共同走了甲、乙两村距离的3倍,因此张走了3.5⨯3=10.5(千米).从图上可看出,第二次相遇处离乙村2千米.因此,甲、乙两村距离是10.5-2=8.5(千米).第六次相遇时,两人已共同走了两村距离26111⨯-=倍的行程.其中张走了3.51138.5⨯=(千米),38.58.54 4.5÷=L,就知道第六次相遇处,离乙村4.5千米.[巩固]甲、乙二人以均匀的速度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第一次相遇地点离A地4千米,相遇后二人继续前进,走到对方出发点后立即返回,在距B地3千米处第二次相遇,求两次相遇地点之间的距离.[分析]第二次相遇两人总共走了3个全程,所以甲一个全程里走了4千米,三个全程里应该走4⨯3=12千米,通过画图,我们发现甲走了一个全程多了回来那一段,就是距B地的3千米,所以全程是12-3=9千米,所以两次相遇点相距9-(3+4)=2千米.【例 5】A、B两地相距2400米,甲从A地、乙从B地同时出发,在A、B间往返长跑.甲每分钟跑300米,乙每分钟跑240米,在30分钟后停止运动.甲、乙两人在第几次相遇时距A地最近?最近距离是多少米?【分析】(300240)302400 6.75+⨯÷=(个),即甲乙共行了6.75个全程,共相遇了3次,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300:2405:4=,设全程为9份,第一次相遇甲行5份,乙行4份,所以第一次相遇地点距A地是全程的59,第二次相遇时两人共行了3个全程,甲行的距A地9(359)3-⨯-=份,所以第二次相遇地点距A地是全程的13,第三次相遇时两人共行了5个全程,55927⨯÷=L甲行的距A地7份,所以第三次相遇地点距A地是全程的79,所以第二次相遇距A地最近,最近距离是124008003⨯=(米)【例 6】A、B是一圈形道路的一条直径的两个端点,现有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点同时沿相反方向绕道匀速跑步(甲、乙两人的速度未必相同),假设当乙跑完100米时,甲、乙两人第一次相遇,当甲差60米跑完一圈时,甲、乙两人第二次相遇,那么当甲、乙两人第二十一次相遇时,甲跑完几圈又几米?【分析】甲、乙第一次相遇时共跑0.5圈,乙跑了100米;第二次相遇时,甲、乙共跑1.5圈,则乙跑了1003300⨯=米,此时甲差60米跑一圈,则可得0.5圈是30060240-=米,一圈是480米.第一次相遇时甲跑了240100140-=米,以后每次相遇甲又跑了1402280⨯=米,所以第二十一次相遇时甲共跑了:140280(211)5740+⨯-=(米),574048011460÷=L.即跑完11圈又460米.[铺垫] 甲和乙两人分别从圆形场地的直径两端点同时开始以匀速按相反的方向绕此圆形路线运动,当乙走了100米以后,他们第一次相遇,在甲走完一周前60米处又第二次相遇.求此圆形场地的周长?[分析] 第一次相遇,两人共走了0.5圈;第二次相遇,两人共走了1.5圈.所以第二次相遇时,乙一共走了¼BAD 1003300=⨯=(米),又知到»AD 60=(米),所以圆形场地的半周长为30060240-=(米),那么,周长为2402480⨯=米. 【例 7】 A 、B 两地相距13.5千米,甲、乙两人分别由A 、B 两地同时相向而行,往返一次,甲比乙早返回原地,途中两人第一次相遇于C 点,第二次相遇于点D ,CD 相距3千米,则甲.乙两人的速度比是为多少?【分析】 方法一:根据题意画图如下乙D B设甲、乙第一次相遇时分别走的路程为x 千米,y 千米,依题意列方程组得,3313.53313.5x y y x --=⎧⎨+-=⎩解得7.56x y =⎧⎨=⎩,所以甲乙的速度比,即为甲乙路程比7.5:65:4== 方法二:用甲、乙代表两个人第一次相遇走的路程,可以整体的分析从开始到第二次相遇甲走的路程为:3⨯甲,乙走的路程为:3⨯乙,甲乙二人的路程差为:3⨯(甲-乙);分开考虑甲一共走的路程为:一个全程+乙+3,乙一共走的路程为:一个全程+甲-3,两个人的路程差为:(一个全程+乙+3)-(一个全程+甲-3)=乙-甲+6.综合列式为:3(甲-乙)=乙-甲+6,得到:甲-乙=1.5,由于,甲+乙=13.5,所以甲=7.5(千米),乙=6(千米),所以甲乙的速度比,即为甲乙路程比7.5:65:4==.【例 8】 两辆电动小汽车在周长为360米的圆形道上不断行驶,甲车每分行驶20米.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相距90米的A ,B 两点相背而行,相遇后乙车立即返回,甲车不改变方向,当乙车到达B 点时,甲车过B 点后恰好又回到A 点.此时甲车立即返回(乙车过B 点继续行驶),再过多少分与乙车相遇?【分析】 设右图中C 表示甲、乙第一次相遇地点.因为乙从B 到C 又返回B 时,甲恰好转一圈回到A ,所以甲、乙第一次相遇时,甲刚好走了半圈,因此C 点距B 点809090-=(米).因此相同时间内,甲乙所行路程比为180:902:1=,所以甲乙二人的速度比为2:1,因此乙每分行驶20210÷=(米),甲、乙第二次相遇,即分别同时从A ,B 出发相向而行相遇需要90(1020)3÷+=(分).[拓展]如图所示,某单位沿着围墙外面的小路形成一个边长300米的正方形.甲、乙两人分别从两个对角处沿逆时针方向同时出发.如果甲每分走90米,乙每分走70米,那么经过多少时间甲才能看到乙?乙甲[分析]甲看到乙的时候,甲和乙在同一条边上,甲乙两人之间的距离最多有300米长,当甲追上乙一条边(300米)需300(9070)15÷-=(分),此时甲走了9015300 4.5⨯÷=(条)边,甲、乙不在同一条边上,甲看不到乙.甲再走0.5条边就可以看到乙了,即甲走5条边后可看到乙,共需2300590163⨯÷=分钟,即16分40秒.【例 9】甲、乙二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出发,如果两人同向而行,甲26分钟赶上乙;如果两人相向而行,6分钟可相遇,又已知乙每分钟行50米,求A、B两地的距离.【分析】先画图如下:C2626 66乙甲B方法一: 若设甲、乙二人相遇地点为C,甲追及乙的地点为D,则由题意可知甲从A到C用6分钟.而从A到D则用26分钟,因此甲从C走到D之间的路程时,所用时间应为:26620-=(分).同理乙从C走到D之间的路程时,所用时间应为:26632+=(分),所以相同路程内甲乙所用时间比为20:325:8=,因此甲、乙二人的速度比为8:5,所以甲的速度为505880÷⨯=(米/分),A、B两地的距离为(8050)6780+⨯=(米),或(8050)26780-⨯=(米)方法二:设甲的速度是x米/分钟那么有(50)26(50)6x x-⨯=+⨯解得80x=A、B两地的距离为(8050)6780+⨯=(米),或(8050)26780-⨯=(米)[拓展]甲、乙两人分别从A、B两地同时相向出发.相遇后,甲继续向B地走,乙马上返回,往B地走.甲从A地到达B地.比乙返回B地迟0.5小时.已知甲的速度是乙的34.甲从A地到达地B共用了多少小时?[分析]相遇时,甲、乙两人所用时间相同.由题意知,甲乙二人速度比为3:4,所以甲乙二人所行的路程比为3:4,从相遇到返回B地,甲乙所行路程相同,所以返回所用时间比为4:3,又知甲从A地到达B地比乙返回B地迟0.5小时,即从相遇点到B地这同一段路程中,甲比乙多用0.5小时.可求出从相遇点到B地甲用了0.542⨯=(小时),相遇时,甲乙二人所行的路程比为3:4,甲用时用比例解其他行程问题为243 1.5÷⨯=(小时)甲从A地到达地B共用2 1.5 3.5+=(小时)【例10】 一辆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车速提高20%,可以提前1小时到达.如果按原速行驶一段距离后,再将速度提高30%,也可以提前1小时到达,那么按原速行驶了全部路程的几分之几?【分析】 设原速度是1. 后来速度为(120%) 1.2+=,速度比值:1:(120%)5:6+=这是具体地反映:距离固定,时间与速度成反比.时间比值6:5 这样可以把原来时间看成6份,后来就是5份,这样就节省1份,节省1个小时.原来时间就是1⨯6=6小时.同样道理,车速提高30%,速度比值:1:(130%)10:13+= 时间比值:13:10这样节省了3份,节省1小时,可以推出行驶一段时间后那段路程的原时间为133 所以前后的时间比值为(6-133):1335:13=.所以总共行驶了全程的5135=+518.[巩固] (第三届走美试题)从上海开车去南京,原计划中午11:30到达.但出发后车速提高了17,11点钟就到了.第二天返回,同一时间从南京出发.按原速行驶了120千米后,再将车速提高16,到达上海时恰好11:10.上海、南京两市的路程是 千米.[分析] 由题意设原来速度和车速提高了17后速度比为7:8,则所用时间比为8:7,设原计划用时8份,提速后用时7份,差的一份正好是30分钟,,则原计划用时为240分钟,返回时间缩短20分钟,是由于车速提高16,原来计划速度与返回提速后速度比为6:7,则返回提速后这段路程内所用时间比为7:6,设这段路程原计划用时7份,提速后用时为6份,差的一份正好是20分钟,所以返回提速后用时120分钟,原计划用时140分钟,则原速行驶120千米用时240140100-=(分钟),上海、南京两市的路程是120100240288÷⨯=(千米)【例11】 甲、乙两人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他们的速度之比是3:2,他们第一次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了20﹪,乙的速度提高了30﹪,这样,当甲到达B 地时,乙离A 地还有14千米,那么A 、B 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分析】 因为他们第一次相遇时所行的时间相同,所以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两人行的路程之比也为3:2,设第一次相遇时甲、乙两人行的路程分别是3份,2份相遇后,甲、乙两人的速度比为[][]3(120%):2(130%)18:13⨯+⨯+=,到达B 地时,即甲又行了2份的路程,这时乙行的路程和甲行的路程比是13:18,即乙的路程为21318⨯=419.乙从相遇后到达A 还要行3份的路程,还剩下4531199-=(份),正好还剩下14千米,所以1份这样的路程是514199÷=(千米).A 、B 两地有这样的325+=(份),因此A 、B 两地的总路程为:9545⨯=(千米)【例12】 (第五届走美决赛试题)小王8点骑摩托车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8点15追上一个骑车人.小李开大客车8点15从甲地出发前往乙地,8点半追上这个骑车人.小张8点多也从甲地开小轿车出发前往乙地,速度是小李的1.25倍.当他追上骑车人后,速度提高了20%.结果小王、小李、小张三人一同于9点整到达乙地.小王、小李、骑车人的速度始终不变.骑车人从甲地出发时是 点 分,小张从甲地出发时是8点 分 秒.【分析】9:009:009:009:00骑车人小张小李8:15小王8:00乙地15分15分由题意知小王与小李从甲地到乙地所用时间分别是60分、45分,因此小王与小李的速度比是3:4,又小张速度是小李的1.25倍,因此小王、小李、小张的速度比为3:4:5,设小王、小李、小张的速度分别为3、4、5.由上图可以看小李比小王15分钟多行的路程恰是骑车人15分钟的路程,因此骑车人的速度为(43)15151-⨯÷=,即小王的速度是骑车人的3倍,而小王追上骑车人要15分钟,所以骑车人行这段路程要45分钟,因此骑车人是8点30分出发的.小王从甲地到乙地要1小时,可知全程为603180⨯=,因此骑车人到乙地要3小时,骑车人在9点时恰好行了全程的一半,由题意小张追上骑车人后速度变为6,从追上骑车人到到达乙地小张比骑车人多行了180290÷=,因此小张以速度6行驶路程所用时间为90(61)18÷-=(分),所行路程为186108⨯=,则追赶骑车人所用时间为(180108)514.4-÷=(分),因此小张从甲地到乙地共用时间为1814.432.4+=(分)=32分24秒,即小张从甲地出发时是8点27分36秒[巩固] 甲从A 出发步行向B .同时,乙、丙两人从B 地驾车出发,向A 行驶.甲乙两人相遇在离A 地3千米的C 地,乙到A 地后立即调头,与丙在C 地相遇.若开始出发时甲就跑步,速度提高到步行速度的2.5倍,则甲、丙相遇地点距A 地7.5千米.求AB 两地距离.[分析] 设BC 间的路程为S ,甲的速度为v 甲,乙的速度为v 乙,丙的速度为v 丙,由题意知,3v v S =甲乙, 6v S v S+=乙丙,则36)v S v S S ⨯+=⨯甲丙(,甲提速后速度变为2.5v 甲.则2.57.5(7.53)v v S =--甲丙,即34.5v v S =-甲丙,所以36)34.5S S S S ⨯+=⨯-(,解得18S =,所以AB 两地间路程为18321+=(千米)1.甲、乙两车同时分别从相距55千米的AB 两地相向开出,甲行驶了23千米后跟乙相遇,相遇后两车继续前进,到达对方出发地后立刻返回.问:⑴ 第2次相遇点距B 地多少千米?⑵第6次相遇点距A 地多少千米?【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一个全程里甲走23千米,⑴ 第2次相遇共3全程,故甲走了23⨯3=69(千米),甲走了一个全程多了一点,故距离B 地就是69-55=14(千米).⑵第6次相遇总共是11个全程,故甲走了23⨯11=253(千米),25355433÷=L ,甲走了4个全程多点,多的那部分就是我们要求的距A 的距离为:33千米.2.甲、乙两列车同时从A、B两地相对开出,第一次在离A地75千米处相遇.相遇后继续前进,到达对方出发地后都又立刻返回,第二次相遇在离B地55千米处,求A、B两地相距多远.【分析】通过画图找出行程之间的关系.第一次相遇就相当于甲车和乙车一共走了一个全程,根据总结:第2次相遇总共走了3个全程,则甲就走了3个75千米,3⨯75=225千米,画图可以知道甲走了一个全程多了那55千米,所以全程为225-55=170千米.3.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地出发,并在A、B两地间不断往返行驶,已知甲车的速度是15千米/小时,乙车的速度是25千米/小时,甲乙两车第三次相遇地点与第四次相遇的地点相差100千米,求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分析】甲、乙两车的速度比为:15:253:5=,所以可以把全程分成8份,每走一个全程甲走3份,乙走5份,第三次相遇甲乙共走:3215⨯-=(个全程),甲走了:3515⨯=(份),第四次相遇甲乙共走:4217⨯-=(个全程),甲走了:3721⨯=(份),画图知到两次相遇点100米是4份,所以AB的长度是10048200÷⨯=(千米).4.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52千米/时和40千米/时.他们同时从A地出发去B地,在A、B两地间往返而行,从开始走到第三次相遇,共用了6小时.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分析】从开始走到第一次相遇,两车走的路程是两个AB之长;而到第三次相遇,两车走的路程总共就是6个AB之长是:(52+40)⨯6=552(千米),A、B两地相距的路程是:552÷6=92(千米).5.一列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将车速提高,可以比原计划提前1小时到达;如果先以原速度行驶240千米后,再将速度提高25%,则可提前40分钟到达.求甲、乙两地之间的距离及火车原来的速度.【分析】根据题意可知车速提高后与原来速度比为(1+20%):1=6:5,由于所行路程相同,所以所用时间比为5:6,所差时间是1小时,即1份是1小时,所以原来行完全程需要6小时,同理可求出行完240千米后所用时间为40⨯5=200(分钟)=133(时),所以行240千米所用时间为6-133=83(时),火车速度为240÷83=90(千米/时),甲乙两地间的距离为90⨯6=540(千米)6.一只小船第一次顺流航行65千米,逆流航行21千米,一共用了10小时;第二次顺流航行20千米,逆流航行12千米,用了4小时.那么船在静水中航行64千米需要多长时间?【分析】如果把第二次航行中顺流和逆流的航程增加到2.5倍,显然时间会变成:4 2.510⨯=小时;顺流航行20 2.550⨯=千米;逆流航行12 2.530⨯=千米.而第一次航行也是花了10小时,但是顺流航程和逆流航程分别是65和21千米.通过比较很容易看出第二次航行比第一次少了,655015-=千米的顺流航程,但是多了30219-=千米的逆流航程.顺流走15千米所花的时间和逆流走9千米所花的时间相等,由此可知顺流速度和逆流速度比应该是15:95:3=,因此相同时间内顺水路程和逆水路程比为5:3,逆流航行21千米相当于顺流航行35千米,所以顺水速度为(6535)1010+÷=(千米/时),逆水速度为10536÷⨯=(千米/时),静水速度为(106)28+÷=(千米/时),船在静水中航行64千米需要6488÷=(小时)巨蟒与豹子在一个原始森林里,一条巨蟒和一头豹子同时盯上了一只羚羊.豹子看着巨蟒,巨蟒看着豹子,各自打着“算盘”.豹子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须首先消灭巨蟒.巨蟒想:如果我要吃到羚羊,必须首先消灭豹子.于是几乎在同一时刻,豹子扑向了巨蟒,巨蟒扑向了豹子.豹子咬着巨蟒的脖颈想:如果我不下力气咬,我就会被巨蟒缠死.巨蟒缠着豹子的身子想:如果不下力气死缠,我就会被豹子咬死.于是双方都死命地用着力气.最后,羚羊安详地踱着步子走了,而豹子与巨蟒双双倒地.猎人看了这一场争斗甚是感慨,说:“如果两者同时扑向猎物,而不是扑向对方,然后平分食物,两者都不会死;如果两者同时走开,一起放弃猎物,两者都不会死;如果两者中一方走开,一方扑向猎物,两者都不会死;如果两者在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时互相松开,两者也都不会死.它们的悲哀就在于把本该具备的谦让转化成了你死我活的争斗.”巨蟒和豹子的悲哀在于它们本应该互相谦让,合作吃到鲜美的羚羊,但是却最后落得两败俱伤的下场.原因就在于它们的眼中都只有自己的利益,而根本没有想到他人.没有合作观念,自私自利的人最终必然会遭遇失败.。
小学奥数五年级测试及答案(比例法解行程问题、多次相遇及追击)

正确答案:A
解析
1、比例法解行程问题
如果你的文档出现显示不全的问题,请调整页边距,或将图片缩小查看。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试题答案
第1题: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第2题: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第3题: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第4题: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第5题: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2、多次相遇与追及(一)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试题答案
第1题: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第2题:
正确答案:A
答案解析
第3题: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第4题: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第5题: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3、多次相遇与追及(二)
第1题
第2题
第3题
第4题
第5题
试题答案
第1题:
正确答案:C
答案解析
第2题: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第3题:
正确答案:B
答案解析
五年级下册奥数行程问题

两车第二次相遇时,它们共行了三倍全程。 两车第二次相遇时,它们共行了三倍全程。 小明每分钟走100米,小红每分钟走80米,两人同时同地向相反方向走去。 李比赵也早出发2小时,先走了4x2=8 (千米),赵要追上8千米,需要8÷(6-4) =4(小时), 8+4=12 (时),因此,赵追上李的时间是中午12点。 答:从出发时开始到返回再次相遇共花了10小时 从出发时开始到返回再次相遇一共花 了多少小时?
在行程问题中,有时要讨论两个或几个运动物体行进的关系。 答:从出发时开始到返回再次相遇共花了10小时 两车第二次相遇时,它们共行了三倍全程。
小明转向追小红,当小明追上小红时,两 5分钟后小明转向追小红,当小明追上小红时,两人各走了多少米?
小明和小红分别行的时间: 45+5=50 (分钟) 答:至少经过10分钟两人才能相遇。
李比赵也早出发2小时,先走了4x2=8 (千米),赵要追上8千米,需要8÷(6-4) =4(小时), 8+4=12 (时),因此,赵追上李的时间是中午12点。 小明跑的圈数: 5-1 =4 (圈) 两人同时同地同向出发,至少要经过几分钟两人才能相遇?相遇时各跑了几圈?
果同时到达一个地点,就是相遇; 从出发时开始到返回再次相遇一共花 了多少小时?
甲、乙二人练习跑步,若甲让乙先跑14米,则 甲跑7秒钟可追上乙;若甲让乙先跑4秒钟,则 甲跑8秒钟就能追上乙。甲、乙二人的速度各 0小时 小明跑的圈数: 5-1 =4 (圈)
高斯小学奥数五年级下册含答案第03讲_行程问题综合提高

第三讲行程问题综合提高漫画第一幅图,一个主席台,上面有横幅,写着“高思运动会”左图,100米跑比赛的现场,直线跑道,小高和墨莫在比赛;右图,3000米跑比赛的现场,环形跑道,萱萱和卡莉娅在比赛赛艇比赛的现场,阿呆和阿瓜在比赛在小学数学中,行程问题占了很大的分量.行程问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于运动三要素:速度、时间和路程的认识.学习行程问题对于学生认识世界,以及以后理科课程的学习都有很大的帮助.行程问题中最基本的内容是相遇和追及.在与相遇追及相关的行程问题中,找出“路程和”与“路程差”是解题的关键.练一练1.东、西两镇相距45千米,甲、乙两人分别从两镇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甲比乙每小时多行1千米,5小时后两人相遇,那么甲、乙两人的速度分别是多少/千米时?2.甲、乙两地相距350千米,一辆汽车在早上8点从甲地出发,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开往乙地.2小时后另一辆汽车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从乙地开往甲地.那么两车相遇的时刻是多少?例题1.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地点距离AB的中点10千米.已知甲每小时走4千米,乙每小时走6千米.则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练习1.甲、乙两人从A、B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相遇地点距离AB的中点2千米.已知甲每小时走5千米,乙每小时走4千米.则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例题2.一列火车于中午12时离开A地驶往B地,另一列火车则于40分钟后离开B地驶往A地.若两列火车以相同的均速在同一路线上行驶,全程各需要3.5小时.则这两列火车在几点几分相遇?练习2.一列火车于下午4点离开A地驶往B地,1个小时后另一列火车离开B地驶往A 地.已知两车速度相同,且下午6点20分时两车相遇.那么火车走完全程需要多长时间?大部分行程问题中,人或车都是在笔直的平路上运动.不过在有些问题中,运动的场所会比较特殊,有时候会在水上,有时候运动的路线会是环形的.练一练1.甲、乙两地相距160千米,一只小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24千米.它从乙地逆水航行到甲地用了8小时,在从甲地返回到乙地时,由于涨水,水速变为原来的2倍,则返回时需用多少小时?2.有一个周长是80米的圆形水池.甲沿着水池散步,速度为1/米秒;乙沿着水池跑步,速度为2.2/米秒,并且与甲的方向相反.如果他俩从同一点同时出发,那么当乙第8次遇到甲时,还要跑多少米才能回到出发点?例题3.甲、乙两船分别从距离120千米的A、B两码头同时出发,在A、B之间往返,A 在B的上游.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25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5千米.那么甲、乙两船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离A多少千米?练习3.甲、乙两船分别从距离120千米的A、B两码头同时出发,在A、B之间往返,A 在B的上游.两船在静水中的速度为每小时16千米,水流速度为每小时4千米.那么甲、乙两船第二次相遇的地点距离A多少千米?例题4.甲乙二人在一个环形跑道的起点同时开始跑步.结果发现:若甲沿顺时针方向,乙沿逆时针方向,从出发到第一次迎面相遇需要2分钟;若甲乙都沿逆时针方向,则从出发到甲第一次追上乙要用9分钟.已知相遇地点与追及地点相距130米,那么整条环形跑道的长度是多少?练习4.甲乙二人在一个环形跑道的起点同时开始跑步.结果发现:若甲沿顺时针方向,乙沿逆时针方向,从出发到第一次迎面相遇需要3分钟;若甲乙都沿逆时针方向,则从出发到甲第一次追上乙要用5分钟.已知相遇地点与追及地点相距100米,那么整条环形跑道的长度是多少?多次往返问题是一类很重要的行程问题.多次往返问题有很强的周期性,解决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例题5.小明和小刚的速度分别为每分钟90米和每分钟70米.早上8:00他们分别从A、B 两站同时出发,相向而行,第一次迎面相遇后两人继续前进,分别到达B、A后返回并在途中第二次迎面相遇.第二次迎面相遇地点距离A、B两站的中点450米.从两人同时出发到第二次迎面相遇总共经历了多少分钟?A、B两站的距离为多少米?他们第一次迎面相遇是在几点几分?例题6.甲、乙二人同时从A、B两地相向出发,在AB之间折返而行,甲的速度比乙快.已知两人第一次迎面相遇点距AB中点2千米,第二次迎面相遇点距A地4千米.那么A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长征长征,指中国工农红军主力从长江以南各革命根据地向陕甘革命根据地会合的战略转移.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开始长征.同年11月和次年4月,在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十五军和川陕革命根据地的红四方面军分别开始长征.1935年11月,在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也离开根据地开始长征.1936年6月,第二、六军团组成第二方面军.同年10月,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合,结束了长征.参加长征的红军有以下四支:第一支是中央红军(后改称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0月10日由江西的瑞金等地出发,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西的吴起镇(今吴旗县),行程达二万五千里;第二支是红二十五军(后编入红一方面军),于1934年11月16日由河南罗山何家冲出发,1935年9月15日到达陕西延川永坪镇,同陕甘红军会师,合编为红十五军团,行程近万里;第三支是红四方面军,于1935年5月初放弃川陕苏区,由彰明、中坝、青川、平武等地出发,向岷江地区西进,1936年10月9日到达甘肃会宁,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一万余里;第四支是红二、红六军团(后同红一方面军第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于1935年11月19日由湖南桑植刘家坪等地出发,1936年10月22日到达会宁以东的将台堡,同红一方面军会师,行程两万余里.长征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扼杀中国工农红军的罪恶计划,它的胜利表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一支不可战胜的力量.作业1.甲、乙两船分别从A、B两港口出发相向而行,在AB的中点相遇.已知甲船的静水速度是乙船静水速度的2倍,那么甲船静水速度与水速之比是多少?作业2.上午10:20,甲、乙两辆汽车同时分别从A、B两地相对开出,在AB之间折返前进,甲车每小时行42千米,乙车每小时行45千米.下午1:20时两车第二次迎面相遇,那么AB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千米?作业3.东西两镇相距240千米,一辆客车在上午8点从东镇开往西镇,一辆货车在上午9点从西镇开往东镇.到正午12点,两车正好在两镇间的中点相遇.如果两车上午8点同时分别由两镇出发相向而行,那么上午10点时两车相距多少千米?作业4.甲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乙车的速度是60千米/时.甲车从A地、乙车从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两车相遇4.5小时后,甲车到达B地.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作业5.甲、乙两人从400米的环形跑道上的同一点同时出发相背而行,8分钟后两人第三次相遇.已知甲每秒钟比乙每秒钟多行0.1米,那么两人第三次相遇的地点与出发点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第三讲 行程问题综合提高例题1. 答案:100详解:由“相遇地点距离AB 的中点10千米”可知,乙比甲多走了20千米.两人共走了206410÷-=()小时.A 、B 两地相距4610100+⨯=()千米.例题2. 答案:14点05分详解:3.5小时是210分钟.第一列火车出发40分钟后,即12点40分时,第二列火车出发.可知这时两车间的路程需要走170分钟.因为两车速度相同,可知两车相遇需要85分钟,那么相遇的时刻是14点05分.例题3. 答案:48详解:如图,甲、乙在到达码头后各自返回第二次相遇.乙从B 到A 逆流而行,共用120255)6÷-=(小时.在这6小时中,甲顺流而行120255)4÷+=(小时,逆流而行2小时,行了2(255)40⨯-=千米,甲、乙还相距80千米,880(3020)5÷+=小时后第二次相遇.此时距离A 地830485⨯=千米.例题4. 答案:360详解:可知跑道的周长既是2的倍数,也是9的倍数.那么设周长为36米,两人速度和为18米/分,速度差为4米/分.甲的速度为11米/分,乙的速度是7米/分.相遇时乙沿逆时针方向跑了14米,追及时沿逆时针方向跑了63米,即跑了1圈后又跑了27米.可知相遇地点与追及地点相距13米.所以跑道的长度应该是1301336360÷⨯=米.例题5. 答案:45分钟,2400米,8点15分 详解:第二次相遇时甲共比乙多行了4502900⨯=米,可求出两人共用时()900907045÷-=分钟.又知两人共走了3个全程,A 、B 两站距离为()90704532400+⨯÷=米.第一次相遇用时()2400907015÷+=分钟.因此第一次相遇时是8点15分.例题6. 答案:20千米详解:这道题目分两种情况.第一种,第二次相遇时乙尚未到达A 点.第二次相遇所用时间是第一次相遇所用时间的3倍.第一次相遇时甲比乙多行4千米,那么第二次相遇时甲应比乙多行12千米.对照线段图,发现如果这样的话,第一次相遇时甲走4千米,乙走0千米.甲的速度是无穷大!! 第二种情况,第二次相遇时乙已经到达A 点.同样第二次相遇时甲比乙多行12千米.对照线段图可知全程为20千米.练习1. 答案:36简答:相遇点距离中点2千米,说明相遇时甲比乙多走了4千米.()4544÷-=,()45436⨯+=千米.练习2.答案:200分 简答:5点钟第二列火车出发,到相遇需要80分钟,那么第一列火车走完全程需要60802200+⨯=分钟.练习3. 答案:45简答:甲、乙在到达码头后各自返回第二次相遇.乙从B 到A 逆流而行,共用120164)10÷-=(小时.在这10小时中,甲顺流而行120164)6÷+=(小时,逆流而行4小时,行了4(164)48⨯-=千米,甲、乙还相距72千米,972(20+12)=4÷小时后第二次相遇.此时距离A 地920454⨯=千米.练习4.答案:750 简答:设跑道周长为15米,然后计算出两人的速度即可.作业1. 答案:4:1 简答:可知甲船逆水,乙船顺水.甲逆:乙顺=1:1,甲静:乙静=2:1.因为甲逆与乙顺的和等于甲静与乙静的和,这就是一个比例中的“和不变”问题.甲逆:乙顺=3:3,甲静:乙静=4:2,可求出水速是1份,所以甲静和水速的比是4:1.作业2. 答案:87简答:从出发到两车第二次迎面相遇,两车共行驶了()42453261+⨯=千米,正好是3个全长.所以AB 之间的距离是87千米.作业3. 答案:100简答:客车的速度是30千米/时,货车的速度是40千米/时.如果两车同时出发,到10点时共行140千米,相距100千米.作业4. 答案:300简答:因为两车的速度比是2:3,那么相遇点距A 、B 两地的距离之比也是2:3.那么甲车在这两段路程上所用的时间之比也是2:3.而甲车在后一段路程行驶了 4.5小时,所以甲车一共行驶了234.5=7.53+⨯小时.AB 两地相距300千米. 作业5. 答案:176米简答:8分钟后两人一共走了3圈即1200米,则两人的速度之和是2.5米/秒.又因为甲比乙每秒多行0.1米,可求出甲的速度是1.3米/秒,乙的速度是1.2米/秒.到第三次相遇时,甲走了480 1.3624⨯=米,与出发点的距离是400224176-=米.。
小学五年级奥数第36讲 火车行程问题(含答案分析)

第36讲火车行程问题一、专题简析:有关火车过桥、火车过隧道、两列火车车头相遇到车尾相离等问题,也是一种行程问题。
在考虑速度、时间和路程三种数量关系时,必须考虑到火车本身的长度。
如果有些问题不容易一下子看出运动过程中的数量关系,可以利用作图或演示的方法来帮助解题。
解答火车行程问题可记住以下几点:1、火车过桥(或隧道)所用的时间=[桥(隧道长)+火车车长]÷火车的速度;2、两列火车相向而行,从相遇到相离所用的时间=两火车车身长度和÷两车速度和;3、两车同向而行,快车从追上到超过慢车所用的时间=两车车身长度和÷两车速度差。
二、精讲精练例1甲火车长210米,每秒行18米;乙火车长140米,每秒行13米。
乙火车在前,两火车在双轨车道上行驶。
甲火车从后面追上到完全超过乙火车要用多少秒?练习一1、一列快车长150米,每秒行22米;一列慢车长100米,每秒行14米。
快车从后面追上慢车到超过慢车,共需几秒钟?2、小明以每秒2米的速度沿铁路旁的人行道跑步,身后开来一列长188米的火车,火车每秒行18米。
问:火车追上小明到完全超过小明共用了多少秒钟?例2 一列火车长180米,每秒钟行25米。
全车通过一条120米的山洞,需要多长时间?练习二1、一列火车长360米,每秒行18米。
全车通过一座长90米的大桥,需要多长时间?2、一座大桥长2100米。
一列火车以每分钟800米的速度通过这座大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开共用3.1分钟。
这列火车长多少米?例3 有两列火车,一车长130米,每秒行23米;另一列火车长250米,每秒行15米。
现在两车相向而行,从相遇到离开需要几秒钟?练习三1、有两列火车,一列长260米,每秒行18米;另一列长220米,每秒行30米。
现两列车相向而行,从相遇到相离需要几秒钟?2、一列火车长500米,要穿过一个长150米的山洞,如果火车每秒钟行26米,那么,从车头进洞到车长全部离开山洞一共要用几秒钟?例4 一列火车通过2400米的大桥需要3分钟,用同样的速度从路边的一根电线杆旁边通过,只用了1分钟。
行程问题五年级奥数题及答案

行程问题五年级奥数题
及答案
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行程问题
甲、乙二人沿铁路相向而行,速度相同,一列火车从甲身边开过用了8秒钟,离甲后5分钟又遇乙,从乙身边开过,只用了7秒钟,问从乙与火车相遇开始再过几分钟甲乙二人相遇?
解:要求过几分钟甲、乙二人相遇,就必须求出甲、乙二人这时的距离与他们速度的关系,而与此相关联的是火车的运动,只有通过火车的运动才能求出甲、乙二人的距离.火车的运行时间是已知的,因此必须求出其速度,至少应求出它和甲、乙二人的速度的比例关系.由于本问题较难,故分步详解如下:
①求出火车速度V车与甲、乙二人速度V人的关系,设火车车长为l,则:
(i)火车开过甲身边用8秒钟,这个过程为追及问题:故l=(V车-V人)×8;(1)
(ii)火车开过乙身边用7秒钟,这个过程为相遇问题:故l=(V车+V人)×7.(2)
由(1)、(2)可得:8(V车-V人)=7(V车+V 人),
所以,V车=l5V人。
②火车头遇到甲处与火车头遇到乙处之间的距离是:
(8+5×6O)×(V车+V人)=308×16V人=4928V人。
③求火车头遇到乙时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
火车头遇甲后,又经过(8+5×60)秒后,火车头才遇乙,所以,火车头遇到乙时,甲、乙二人之间的距离为:4928V人-2(8+5×60)V人=4312V人。
④求甲、乙二人过几分钟相遇?。
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例题答案: 相遇的时候后走了
18÷(5+4)
=18/ 2 =2(小时) 14*2=28(千米)
练习题一(4)道
两支队伍从相距55千米的两地相向而
行。通讯员骑马以每小时16千米的速 度在两支队伍之间不断往返联络,已 知一支队伍每小时行5千米,另一支队 伍每小时行6千米,两队相遇时,通讯 员共行多少千米?
例题行程问题1(3)
甲乙二人上午8时同时从东村骑车到西
村去甲每小时比乙快5千米,上午11时 甲到西村后立即返回东村,在距西村 12.5千米处遇到乙。求东,西两村相 距多少千米?
例题答案: 甲在距西村12.5千米处遇到乙,此时甲
比乙多走了2*12.5=25千米. 甲每小时 多走5米,说明至相遇时,甲共走25/5=5 小时,甲到达西村时用了11-8=3小时,说 明甲后面的2小时走了12.5千米. 那么 甲3小时的路程,也就是两村的距离: 12.5/2 * 3 = 18.75 千米.
甲、乙二人同时从A地到B地,甲每分
钟走250米,以每分钟走90米甲到达甲 到达B地后立即返回A地,在离B地3.2 千米处与乙相遇。A,B两地的距离是 多少千米?
例题一(4)
甲、乙两队学生从相距18千米的两地
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一个同学骑自 行车以每小时14千米的速度,在两队 之间不停地往返联络。甲队每小时行5 千米,乙队每小时行4千米。两队相遇 时,骑自行车的同学共行多少千米?
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
例题行程问题一(1):
甲、乙两辆汽车同时从东、西两地相对 开出,甲车每小时行56千米,乙车每小 时行48千米。两车在距中点32千米相遇。 东、西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例题答案: 1:两车在距中点32相遇,所以甲比乙
(完整)五年级奥数行程问题五大专题

行程问题---多人相遇问题及练习板块一多人从两端出发——相遇问题【例1】有甲、乙、丙3人,甲每分钟走100米,乙每分钟走80米,丙每分钟走75米.现在甲从东村,乙、丙两人从西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在途中甲与乙相遇6分钟后,甲又与丙相遇.那么,东、西两村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例2】(2009年四中入学测试题)在公路上,汽车A、B、C分别以80km/h,70km/h,50km/h的速度匀速行驶,若汽车A从甲站开往乙站的同时,汽车B、C从乙站开往甲站,并且在途中,汽车A在与汽车B相遇后的两小时又与汽车C相遇,求甲、乙两站相距多少km?【巩固】甲、乙、丙三人每分分别行60米、50米和40米,甲从B地、乙和丙从A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途中甲遇到乙后15分又遇到丙.求A,B两地的距离.【巩固】小王的步行速度是5千米/小时,小张的步行速度是6千米/小时,他们两人从甲地到乙地去.小李骑自行车的速度是10千米/小时,从乙地到甲地去.他们3人同时出发,在小张与小李相遇后30分钟,小王又与小李相遇.问:小李骑车从乙地到甲地需要多少时间?【巩固】甲、乙两车的速度分别为52千米/时和40千米/时,它们同时从A地出发到B地去,出发后6时,甲车遇到一辆迎面开来的卡车,1时后乙车也遇到了这辆卡车。
求这辆卡车的速度。
【巩固】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走100米,乙每分钟走80米,丙每分钟走75米.甲从东村,乙、丙从西村同时出发相向而行,途中甲、乙相遇后3分钟又与丙相遇.求东西两村的距离.【例3】甲、乙、丙三人,甲每分钟走40米,丙每分钟走60米,甲、乙两人从A、B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他们出发15分钟后,丙从B地出发追赶乙。
此后甲、乙在途中相遇,过了7分钟甲又和丙相遇,又过了63分钟丙才追上乙,那么A、B 两地相距多少米?【例4】甲乙丙三人沿环形林荫道行走,同时从同一地点出发,甲、乙按顺时针方向行走,丙按逆时针方向行走。
已知甲每小时行7千米,乙每小时行5千米,1小时后甲、丙二人相遇,又过了10分钟,丙与乙相遇,问甲、丙相遇时丙行了多少千米?【例5】一列长110米的火车以每小时30千米的速度向北缓缓驶去,铁路旁一条小路上,一位工人也正向北步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五年级奥数练习及部分答案行程问题(三)
五年级上
一、数列规律的应用--找规律(四) (1)
二、等差数列求和的应用--数列(二) (7)
三、包含与排除(二) (14)
四、小数的巧算--巧算(四) (19)
五、行程问题(三) (25)
六、行程问题(四) (31)
七、牛吃草问题 (36)
八、平面图形的面积(二) (39)
九、计数问题 (45)
十、数的进位制(二) (50)
十一、简单抽屉原理(一) (54)
十二、简单的统筹规划问题 (60)
部分答案…………………………………
68
小学五年级奥数练习及部分答案行程问题(三)
相遇问题:速度和×相遇时间=共行路程
追及问题: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
1、环形路上的行程问题(考虑方向和位置)
(1)两人在环形路上行走,同时同地出发,背向而行,出发到
这是相遇问题:共行路程就是一圈的长度
(2)两人在环形路上行走,同时同地出发,同向而行,出发到相遇(快的追上慢的)
这是追及问题:追及路程就是一圈的长度
共行路程是优弧AB的长度
追及路程是
优弧AB的长度
追及路程是
劣弧AB的长度
2、火车的行程问题
在考虑人、汽车、飞机等的行程问题时,这些运动的人和物体自身长度不影响行程,在行程问题中把它们看作一个点在运动。
而火车的车身较长,在有些行程问题中,路程与车身长有关,因此就必须加以考虑。
特例:
1、火车迎面过人的时间内,人车共行路程是车身长。
2、火车过隧道(或桥)的时间内,火车行的路程等于车长与隧道(或桥)长之和。
(1)迎面错车
两车错车时间内,共行路程是两车车身长的和,错车“车速”是两车车速的和,即:
(2)同向超车
两列火车同向超车的时间内,快车多行的路程是两车车身长之和,超车“车速”是两车车速的差,即:
例69、小张和小王各以一定速度在周长为50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步,小王速度是180米/分。
(1)小张和小王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跑步,75秒后两人第一次相遇,小张的速度是多少?
(2)小张和小王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沿同一方向跑步,小张跑多少圈后才能第一次追上小王?
例70、A、B是圆的直径的两端,小强在A点、小明在B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他们在离A点80米的C处第一次相遇;在离B点60米的D处第二次相遇,求圆的周长?
例71、绕湖一周是24千米,小张和小王从湖边某一地点同时出发反向而行。
小王以4千米/小时的速度每走1小时后休息5分钟,小张以6千米/小时的速度每走50分钟后休息10分钟。
问:两人出发后多少时间第一次相遇?
例72、绕人民大会堂一周是600米,小张骑车速度是200米/分,小王步行速度是50米/分,他们从同一地点同时出发,同方向绕人民大会堂环行。
问:出发后多少时间小张追上小王?
例73、A、B是圆的直径的两端,甲从A、乙从B同时同向出发,甲走一周要15分钟,乙走一周要20分钟,问出发后多少时间甲追上乙?
例74、一个圆周长70厘米,甲、乙两只爬虫从同一点同时出发,同向爬行,甲以4厘米/秒的速度不停地爬行,乙爬行15厘米后,立即反向爬行,并且速度增加1倍,在离出发点30厘米处与甲相遇,问爬虫乙原来的速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