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城市群的发展特点与趋势

合集下载

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趋势

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趋势

中国的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趋势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独特文化的国家,其城市规划与城市发展一直备受关注。

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中国也面临着一系列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中国城市规划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旨在了解中国城市规划的特点以及未来可能的走向。

一、城市规划的现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中国城市的规模不断扩大,城市人口迅速增加。

这使得城市规划成为中国发展的重要一环。

当前,中国的城市规划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区域规划:中国在区域规划上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例如,大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优化协同发展布局。

通过合理分配产业、资源和人口等要素,促进区域经济均衡发展。

2. 绿色规划: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中国城市规划趋向于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

大力推广建设生态城市,提倡节能环保的城市建设,加强城市园林绿化和生态景观规划。

3. 交通规划: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交通问题成为制约城市发展的重要障碍。

为解决交通拥堵和资源浪费问题,中国加大了对交通规划的投入,提升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推广公共交通工具,并鼓励非机动车出行。

4. 文化规划:城市规划不仅关注经济和生态,也注重城市文化的发展。

中国通过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和传统建筑,推动文化创意产业与城市发展的结合,注重城市形象与品质的塑造。

二、城市发展的趋势未来,中国城市规划将呈现出以下几个明显的趋势:1. 提升城市品质:随着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求的提高,中国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提升城市品质和人居环境。

这包括改善城市内部的交通流动性、提供高质量的公共服务设施、改善居住环境质量等。

2. 智慧城市建设:中国将加强智慧城市建设,推动信息技术与城市管理的融合。

通过建设智能交通系统、电子政务平台以及智慧能源管理等,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的效率,实现城市资源的合理利用。

3. 城市更新与保护并重:中国城市规划将更加注重城市的历史保护和更新改造。

保护历史遗迹和文化景观,同时进行城市空间的再利用和更新改造,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趋势分析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趋势分析

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趋势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

作为一个庞大的国家,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趋势不仅对国内经济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全球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影响。

那么,中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格局和趋势究竟是如何演变的呢?一、区域经济发展格局1.东北地区东北地区是中国的老工业基地,工业发达,资源丰富,在国家经济发展的历史上曾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东北地区经济增长放缓,逐渐成为经济较为滞后的地区。

2019年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速与全国平均增速相比有明显差距。

2.华北地区华北地区是中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一直是中国的发展重心之一。

由于地处中国的中心地带,这里有着如京津冀一样的发展优势。

此外,华北地区的工业发展也相当发达。

尤其是近年来,京津冀等地的经济一直保持着稳步增长态势,正逐步成为中国发展的重心。

3.华东地区华东地区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这里包括了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等若干省市。

作为中国的发展先锋,中国的改革开放从这里开始。

在经济发展中,华东地区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对于中国经济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4.中部地区中部地区是指长江中游地区,包括湖南、湖北、河南、江西、安徽五个省。

此外,中部地区还包括了重庆、广西等地。

这里的经济因地处中心位置,有良好的地理位置优势和完备的交通网络。

同时,中部地区也是中国的农业中心,农业资源丰富。

5.西南地区从地理位置上来看,西南地区坐落在中国的西部。

在经济上,西南地区一些城市像成都、重庆等也因其良好的地理位置吸引了众多投资。

此外,西南地区还是中国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分布最多的区域之一。

6.西北地区西北地区是中国经济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地区内人均GDP低,经济发展程度较低。

西部地区的发展与历史和地理环境有关,该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相对匮乏,这也给西北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压力。

二、区域经济发展趋势1.城市群崛起城市群的崛起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如珠三角、长三角、北京、天津、河北等城市群,已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一个新的增长极。

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新特征

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新特征

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新特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我国城镇化发展呈现出新的趋势和特征。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的城镇化率不断提高,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化建设和管理水平不断提高。

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和新特征在多个方面体现出来,下面我们就来具体了解一下。

我国城镇化发展呈现出规模化和集约化趋势。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群和城市圈的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

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城市群和城市圈已成为我国城镇化发展的主要形态。

这些城市群和城市圈以其规模化和集约化的特点,成为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主要趋势和特征。

我国城镇化发展呈现出多元化和差异化特征。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深入,不同地区的城镇化水平和城市化发展速度存在较大差异。

一线城市的城镇化率已经超过80%,但一些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城镇化率仍然较低。

由于我国地域广阔,不同地域的自然条件和经济基础各不相同,城镇化发展也呈现出多元化和差异化的趋势。

我国城镇化发展呈现出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新特征。

城镇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规模的增加,更重要的是城市化建设和管理的质量和效益。

在城镇化进程中,需要注重城市规划、土地利用、基础设施建设、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工作,以实现城镇化的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城镇化发展呈现出智能化和绿色化的新特征。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工智能的发展,城市化建设和管理已经步入智能化时代。

智慧城市、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已经成为城市化发展的新方向。

为了应对气候变化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城镇化发展也越来越注重绿色化和可持续发展。

我国城镇化发展呈现出开放性和国际化的新特征。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速和“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我国城镇化发展已经与世界各国的城市化进程产生了深入的联系。

我国还积极吸引外国投资和人才,推动城镇化发展的开放和国际化。

我国城镇化发展呈现出规模化和集约化、多元化和差异化、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智能化和绿色化、开放性和国际化的新特征。

在未来,我国城镇化发展将继续朝着这些新特征的方向发展,同时还需要注重解决城镇化进程中出现的一些问题,如城市交通拥堵、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等,以实现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新特征

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新特征

我国城镇化发展趋势和新特征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城镇化进程在我国也得到了快速推进。

城镇化是城市人口比例不断增加,农村人口流动向城市的现象。

城镇化的发展趋势和新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城镇化速度加快。

我国城镇化进程的速度在近年来明显加快。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我国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为50.35%,到2020年该指标已达到了63.89%,城镇化进程持续加快。

这一速度的加快主要得益于城市化政策的推动和农村人口的大规模流动。

城镇化质量提升。

城镇化不仅仅是城市人口比例的增加,还包括城市建设的质量和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我国城镇化发展注重城市建设的科学规划和环境保护。

一大批现代化、生态化、智能化的新兴城市和新区正在崛起,城市的品质得到了显著提升。

城市与农村融合发展。

城镇化的推进不仅仅是农村人口向城市的流动,而是城市与农村的融合发展。

通过城市与农村经济、社会、文化的交流与互动,农村地区的农业、服务业和文化产业得到了发展,推动了农村社会结构的转型升级。

第四,城市群的形成和发展。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我国出现了一批城市群,如京津冀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珠三角城市群等。

这些城市群通过基础设施建设和经济合作,形成了协同发展的局面,推动了区域经济的繁荣和城市之间的互联互通。

第五,人口老龄化和人才流动。

随着城镇化的推进,中国人口普遍呈现老龄化的趋势,城市老年人口占比逐年上升。

城镇和乡村之间的人才流动日趋频繁,这对于推动城镇化进程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我国城镇化发展呈现出加快速度、质量提升、与农村融合、城市群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城镇化的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进步的重要推动力量,对于实现更高水平的现代化建设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也应该关注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和挑战,进一步完善城镇化政策,促进城乡之间的协调发展,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务水平,为人民提供更好的生活环境和公共服务。

城市群发展的趋势

城市群发展的趋势

城市群发展的趋势
城市群发展的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区域一体化: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推进,城市群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形成了更为紧密的区域一体化格局。

城市群之间的合作和协同发展将成为城市群发展的重要趋势。

2. 人口集聚:城市群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引擎,吸引了大量人口集聚。

这一趋势在经济相对繁荣的城市群特别明显。

人口的集聚进一步推动了城市群发展的速度和程度。

3. 空间布局优化:城市群发展的趋势还表现在空间布局的优化。

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空间分工日益明确,各城市之间形成了一定的分工和合作。

同时,城市群之间的空间布局也在细化和优化。

4. 强化创新能力:城市群发展的另一个重要趋势是强化创新能力。

城市群吸引了大量创新资源,形成了创新生态系统,推动着科技创新和创业的发展。

在城市群的带动下,新技术、新产业和新业态不断涌现。

5. 环境可持续发展:城市群发展的趋势还在于环境可持续发展。

城市群面临的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城市群需要加强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动绿色发展,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总之,城市群发展的趋势是区域一体化、人口集聚、空间布局优化、强化创新能力和环境可持续发展。

这些趋势将进一步推动城市群的发展和壮大。

城市群知识点

城市群知识点

城市群知识点城市群是指由若干个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的一个相互联系紧密的区域,是现代城市发展的重要形态之一。

下面将为大家介绍一些关于城市群的基本知识点。

一、城市群定义及形成原因城市群是指由相邻的城市及其周边地区组成的一个相互依存、经济联系紧密的区域。

城市群的形成原因主要包括经济发展需求、交通条件改善、人口流动等方面的因素。

二、城市群的特点1. 地理位置接近:城市群的城市通常地理位置接近,相互之间交通便利,形成互通有无的经济联系。

2. 经济联系紧密:城市群内的城市之间有着密切的经济联系,共同构成一个经济体系。

3. 人口流动频繁:城市群的城市之间的人口流动频繁,人口资源在城市群内流动,形成人口的再分配。

4. 功能互补:城市群内的城市具有不同的功能,相互之间存在着互补关系,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

三、中国现阶段的城市群1. 京津冀城市群:由北京、天津、河北省的其他城市组成,是我国北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区域。

2. 长三角城市群:由上海、江苏省、浙江省及安徽省的若干城市组成,是我国经济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

3. 珠三角城市群:由广州、深圳、香港、澳门等若干城市组成,是我国外向型经济最活跃的地区之一。

4. 成渝城市群:由成都、重庆及周边地区的若干城市组成,是我国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区域。

四、城市群带来的影响1. 经济发展带动: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的经济联系紧密,形成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

2. 人口流动调控:城市群内人口的流动实现了资源的再分配,调控了人口的就业与居住。

3. 城市间合作加强:城市群内的城市之间合作频繁,相互共享经验、资源,促进区域合作与发展。

五、城市群的发展趋势1. 规划引导:政府根据城市群的发展需求,制定相关规划,引导城市群的有序发展。

2. 城市群协同发展:加强城市群内城市之间的合作与协调,促进城市群的协同发展。

3. 城市交通网络改善:加强城市群内的交通网络建设,提高城市间的联系与流动效率。

4. 优化产业结构:在城市群内实施产业升级与优化,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城市群的阶段特征、趋势及实证研究

中国城市群的阶段特征、趋势及实证研究
p as s: R st r a iat n u r c r a ia in n r s — o n iJ ba ia o T e ap rsude n z l r a h e o-i u e b nz i d al a k u o b nz to a d c o sprvica ur nz t n h p e t isYa gte Det u i a b n a glmert nf g o ai r o om op at n o si , n  ̄ . n ter v r e  ̄ p wer n Chn su ana lme ̄t ne olt n h p e p ul i I o git  ̄ f an i a d h idie g n o o ia’ ggo o i v ui T e ap r o agu steta i nado i la t sle p ult na o r e h r d ̄ l mn an fcor i op a i ndo mm uiga egvn k o t n r iigwa ohihe dbu o 8a fn n il o mu c in yt g n R ¥ nd a ca c m i ni o at a d li a au e te srt c in o dieen c esa n hs h sc s d h tai at f f r t al i f o s ndtpe fu a y so r Nag l b gome ain rt s o
改革开放以前,中西部地区得益于 “ 三线建设”等
重 点项 目 的推 进,
为倒,该区域 以占日本2 5 6.%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
国6 %的人 口和7 %的G P 1 5 D ;另 方面.世界级城市 群对国家和地区切人全球城镇体系,提升国际影响力至

未来十年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与挑战

未来十年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与挑战

未来十年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与挑战随着中国经济不断发展,大量人口从农村流动到城市,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加速。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目前已有56.1%的人口生活在城市,而这个比例还在不断增长。

未来十年,中国城市化发展的趋势和挑战将日益复杂和深刻。

一、城市化发展的趋势1.新型城镇化将成为发展重点新型城镇化是中国城市化发展的新趋势,其主要特点是对人口、产业、环保、发展等方面进行全面协调和统筹。

新型城镇化将促进弱化区域经济和城乡差距,提高城乡一体化水平,推动城市和城市群发展,提高城市品质和公共服务质量。

2.大城市群将成为发展主阵地未来十年,大城市群将成为中国城市化发展的重要阵地和核心引擎。

建设较大规模的城市群能够更好地实现资源共享,推动经济发展,完善城市服务,满足民生需求。

3.城市规划不断创新未来十年,城市规划将不断创新,以顺应城市化发展的变革。

城市规划将加强当地产业布局、空间分配和人口管理,为城市化提供更加高效、便利的服务和资源。

二、城市化发展的挑战1.户籍制度问题在当前的户籍制度下,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的待遇存在明显差异,城市居民能够享有更多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而农村居民则不能享受到同等待遇。

这种不公平的社会制度使得农村居民更加不愿意流动到城市。

2.城市环境问题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环境问题已经成为了城市发展不可忽视的重要问题。

随着城市的扩张和人口的增长,城市污染、环境污染和垃圾问题越来越严重。

因此,城市需要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环保政策,以提高城市环保水平。

3.资源问题随着城市人口和经济的不断增长,城市所需的资源也越来越多。

面对比较贵重的资源,政府需要合理安排资源的利用和再分配,提高城市的资源利用效率和节约能力。

4.公共服务问题未来十年,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公共服务需求将越来越高,公共服务质量也将受到更多关注。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的公共服务不同程度上滞后于城市化的速度和质量。

城市需要制订更加科学、完善的公共服务系统和政策,以逐步满足公共服务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2 2卷 第 6期
21 0 1年 1 月 2
同 济 大 学 学 报 ( 会 科 学版 ) 社
T n j U ie st o ra ca in e Se t n o gi nv r i J un l y So il e c c i Sc o
VoI2 . 2 No. 6 De c.2 1 0i
余 下 的利润 较低 的生产 、 包装 环节 则放 在次 要 的周边 小城 市 或是 郊 区 。在全 球 工业 重 构促 进 形成 全 球 化 产业 体 系 的过 程 中 , 区域化 城市 在 国际劳 动地 域分 工 中扮 演着 越 来越 重 要 的角 色 。城 市 间的 经济 网 络 控制 了全 球经 济活 动 , 聚集 更多 的人 才 、 术 、 技 信息 、 资本 , 若 干世 界性 的城 市群 不 仅在 空 间上 的影 使

段 时期 。城 市体 系形 成 阶段 是指 随 着城 市 逐 渐 膨 胀 , 缘 的 向心 倾 向减 弱 , 市 区域 逐 步 向 四周 扩 边 城
散, 形成 以中心 城市 为 主 的向心 环带 状结 构 , 时卫 星城市 逐 级 出现 , 同 区域 城 市化 水 平 迅 速提 高 。城市
向心体 系 阶段是 指 随着 中心 城市 规模 的不断 扩大 和交 通 、 电 、 信 条 件 的迅 速改 善 , 区沿 交 通线 蔓 邮 通 市
间 ” s ae f on s 。 ( p cso it) ⑥ p
就 城市 群 内部而 言 , 由于 众多 单体 城 市 的规 模 、 能 、 位 不 同 , 功 地 因此 是一 种 三 级 差 序 化结 构 。第
② 郁 鸿 胜 : 关 注城 市 群 演 化 规 律 》《 际 金 融 报 》2 0 《 ,国 ,0 4年 7月 2 日, 五 版 。 6 第
第 6期
罗 军 : 国 城 市 群 的 发 展 特 点 与 趋 势 中
4 5
背景 下跨 国网络 化城 市群 结构 体 系 时得 出结 论 : 市 群 实 际上 是 产业 空 间整 合 的产 物 , 将 占据 全球 城 并
延, 中心城 市 的 向心 力促 使其 达 到相 当规 模 。城市 群 发展 阶段 是 指都 市 区 的郊 区化 和 沿交 通 线 的延 伸 进 而形 成 核 心 的 巨大 城 市 群 。 . d e 在 C t s nEv lt n 中将 城 市 演 化形 态归 结 为 城 市 地 区 ②P Ge d s i e oui i i o
领域。
1 .世 界 城市 体 系理论 的 形成 与发 展 15 9 7年 , 国地 理学 家 戈特 曼 (. tma n 将 城 市 群 称 为 Me ao oi, 先 明确 提 出城 市 群 概 法 J Got n ) g lp l 最 s
念 。用 以说 明美 国北起 波 士顿 、 至华 盛 顿 的一 系列 大 城 市 组 成 的 功能 性 地 域 。 目前 , 术 界 较一 致 南 学
( i e in 、 C t R go ) 集合 城 市 ( o u b t n 与世 界 城 市 ( rdC t ) 其 中“ 合 城 市 ” 城 市 群 的结 构 体 y C n rai ) o Wo l i , y 集 是
系 。1 9 9 1年 , N. ygoi、 R Ku z n M. g n r Y. P r it K. . n ma n s We e e 等在 研究 经 济全 球化 与 区域 经 济 一体 化
下地 区生产 系统 的增 长活 力 。S o t c t 等也 认 为 , 由于 世界 资 本 主 义 经 济 结构 的生 产 技 术 、 社会 、 济 与 经 地 域组 织“ 术—— 体制 ” 技 系统 的变 化 , 福 特 主义 生 产综 合 体 空 间结 构 形 成 时期 存 在 普 遍 的 “ 间 切 后 空 换 ” s ail wi hn ) 社 会切 换” s c l wi hn ) “ 系空 间 ” s a e f eain ) 代 了 “ 空 (p t t ig 与“ as c (o i t ig , 关 as c (p cso lt s 取 r o 点
中国 城 市 群 的发展 特 点 与趋 势
罗 军
( 中师 范大 学 城 市 与 环 境 科 学 学 院 ,武 汉 4 0 7 ) 华 3 0 9


要 :新 世 纪 以 来 , 国城 市化 发 展 已 经进 入 到 从 单 体 城 市 向 城 市 群 ( ) 展 转 型 的 新 阶 段 。“ 界 中 脉 发 世
随着 城 市化 成为 中国经 济发 展 的重 要 驱 动力 , 单 体 城 市 向城 市群 ( ) 从 脉 的发 展 转 型 , 现 城 市 问 实
产业 链 接与 功 能的分 工 与合作 , 新 时 期 中 国城 市 化 发 展 的新 动 向。 可 以说 , 市 群 的发 展 是 中 国城 是 城 市化 新 时期 的重要 特 征 。
的看法 认 为 , 市群 ( 市群 脉 ) 城 城 的发展 与演 化 一 般包 括 四个 阶段 : 散 阶段 、 市体 系形 成 阶段 、 市 离 城 城
向心体 系阶段 ( 市 区阶段 ) 城 市群 发 展 阶 段 。所 谓 城 市离 散 发 展 阶段 是 个 别 中心 城市 枢 纽 城 市 功 都 和 能 比较 发达 , 而大多 数周 边城 市 都独 立发 展 , 相互 间经 济 与社 会联 系 不 紧 密 , 市化 进 程 尚处 于 较低 的 城
布, 又进 一 步促 进 了国际 中心 城市 的 中央控 制 体 系 与 网络 服 务体 系 的建 立 和形 成 。沃 勒 斯 汀认 为 : 世
界体 系 具有 “ 心一 边缘 ” 动分工 的特 征 , 成 核 心 国 (o ecu tis 与 边 缘 国 ( eih r o nr s 核 劳 形 c r o nr ) e p r eyc u ti p e ) 对 称结 构关 系 。核心 国是 发展 的重 心所 在 , 缘 国起 到辅 助 作用 。在 这 个世 界 体 系 中 , 高 等级 的 不 边 最
城 市体 系理 论 ” “ 与 网络 城 市 理 论 ” 当 前 中 国城 市群 研 究 的 两 个 热 点 领 域 。 1 9 是 9 6年 以 来 , 国 快 速 城 市化 阶 中 段 可 以 划 分 为城 镇 化 为 主 的 外 延 扩 张 时期 和 外 延 扩 张 与 内涵 发 展 相 结 合 的 城 市 集 群 发 展 时期 。 新 时 期 , 国 中 城 市化 改 革 具 有 以 下 三 个 特 征 : 市化 发 展 的 集 群 趋 势 不 断 强 化 ; 为 区域 经 济 增 长 核 极 的 城 市 群 辐 射 功 能 城 作 的 有 效 发 挥 与 示 范效 应 成 为新 型城 市 化 发 展 的 重 要 方 向 ; 包容 性 诉 求 在 城 市 改 革 目标 中越 来越 显 著 。 关 键 词 :城 市群 ;综 合 配 套 改 革 ;增 长 核 极 ; 包客 性 中图分类号 :20 F 9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9 0 0 2 1 ) 6 0 4 9 1 0 —3 6 ( 0 1 0 —0 4 —0
城 市 群 理论 发 展 概 述
在信息 化 、 全球 化背景下 , 城市 群越来越 成为 国家参 与全球 竞争 与 国际 分工 的全 新基 本 地域 单元 , 并
深 刻地影 响着 国家 竞争 力 。 ①当前 ,世界 城 市体 系 理论 ” 网络 城 市理 论 ” 为 城市 群 研 究 的两 个 热 点 “ 与“ 成
经济 的核心 位置 。 ④ 国 内我 国著 名学 者周 一 星 (9 8 较 早提 出“ 1 8) 都市 连绵 区” R ( to oi nI tr c igRe in MI Mer p la n el kn go ) t o
的概 念 , 并将 MI R定 义为 城市 群发 展 的更 高级 空 间形 态 。 崔功 豪 ( 9 2 认 为 , 市群 结 构 分 为 城 市 ② 19 ) 城
响力非 常广 泛 , 而且 对全 球经 济活 动也 产生 了深 远 的影 响 。 An o i Va q e— aq eo在《 n o e o sD vlp n ) tno z u zB r u r E d g n u e eo me t 中提 出城市层 级关 系 向城 市体系 网络 的 )
收 稿 日期 :0 1 9—2 2 1 ~O 8 作者简介 : 罗军 ( 9 6 ) 男 , 北 襄 阳人 , 中师 范 大 学城 市 与环 境 科 学 学 院讲 师 , 士 生 。 17 一 , 湖 华 博
① Al nJS o t l c t.Glb l t —e o s:Tr n ,Th o y,Poiy e o a y rgin Ci e ds er lc .Ox od Unv ri r s ,2 0 : 8—8 f r iest P e s 0 1 7 y 7
转变 : 城市是 新 产业创 生 与发 展 的主 要场 所 和 全 球 经济 的服 务节 点 , 且 城市 发 展 与 内生 性 发 展 具 有 并
互 动关 系 ; 因而 城市 发展 的地 域模 式 必须 根 据 经 济全 球 化 的 进程 和趋 势 加 以改 变 , 以促 进 全 球 化 条 件
城 市是 全球 经济 控制 与管 理 的 中心 ; 二级 次级 中心 都市 群是 区域 性 质 的金 融 、 第 管理 与 服务 中心 ( 织 组 系统 ) 第 三级是 大量 具体 进行 生产 与装 备工 序 的城市 ( 产 系统 ) ; 生 。这 三级 城 市在 相 互依 赖 的基 础 上 ,
通 过控 制 系统 、 组织 系统 、 生产 系统 和 网络 系统形 成世 界城 市体 系 。 ⑤
2 .城 市 体 系 网 络 关 系 理 论
2 世 纪 后 半 期 以来 , O 知识 经 济 的 兴起 促 进 了 知识 创 新 、 度 变革 与 城 市体 系 网络 的进 一 步 融 合 。 制 特别 是 基 于价值 链 的产 品 内分 工将 生产 环节 , 即研究 、 设计 、 产 、 装 、 生 包 销售 与 售后 服 务 五个 环节 分 由 不 同地 区完 成 。经济 活动 的全 球扩 散 与 一体 化 , 一方 面 进 一 步加 强 了 主要 城 市 的 功 能 , 成 一 种 新 型 形 的城市 类 型一全 球城 市 ( lb l t s ; go ac i ) 另一 方面 , 促 进 网络 城 市 ( ew r i ) 边境 城 市体 系 的发 ie 也 n t o kct 与 y 育 。其 中具 有 巨大价 值量 的研 究 、 设计 、 销售 与售 后服 务 环节 一般 放 在接 近 市场 的大都 市 和 中心 城市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