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温度传感器比较
三类常用的温度传感器

温度传感器对于环境温度的测量非常准确,广泛应用于农业、工业、车间、库房等场所。
对于温度传感器的种类非常多,不同的感温元件不同的型号,在国内比较常用的温度传感器型号有哪些呢,下面九纯健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常用的温度传感器。
通过感温元件来分类可以大致分成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热电偶温度传感器、热敏电阻温度传感器三大类。
1:铂热电阻温度传感器
铂热电阻是利用铂丝的电阻值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这一基本原理设计和制作的,按0℃时的电阻值R(℃)的大小分为10欧姆(分度号为Pt10)和100欧姆(分度号为Pt100)等,测温范围均为-200~850℃。
利用PT100铂热电阻作为感温元件的型号有铠装式、装配式、插座式、端面热电阻。
可测温度:温度范围在-200摄氏度到150摄氏度,-50摄氏度到850度。
主要应用了需要温度误差小的行业或者是精密仪器仪表。
2: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主要是通过两根不同的金属材料焊接在一起的,主要温度发生改变,那么两端就会有不同的电势产生,通过电势的变化来得出相应的温度变化。
可测温度:最高达到2300度,在高温段比较准用的K 型正级
3:热敏电阻
由金属氧化物陶瓷组成,是低成本、灵敏度最高的温度传感器
测温范围:温度范围小-50到200度左右,体积小,响应时间快。
因为价格低廉所以在很多家用电器上都被应用到了。
以上就是常用的三类温度传感器型号以及它们的测温范围,许多常用的温度传感器大部分都是利用的它们作为感温元件来制作的,比如测量轴承用的JCJ100TLB温度传感器用的是铂热电阻作为核心。
各种温度传感器分类及其原理

各种温度传感器分类及其原理温度传感器是一种集成电路或器件,用于测量环境或物体的温度。
根据其工作原理和分类,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包括热敏电阻、热电偶、热电阻、红外线传感器以及半导体温度传感器等。
1. 热敏电阻(Thermistor)热敏电阻是一种元件,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根据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热敏电阻分为两种类型: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和正温度系数(PTC)热敏电阻。
NTC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下降,常用于测量环境温度。
PTC热敏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常用于过载保护和温度控制。
2. 热电偶(Thermocouple)热电偶是由两种不同金属线组成的开路回路。
当热电偶的两个接头处于不同温度下时,会产生温差电势。
该电势与两个接头之间的温差成正比。
通过测量温差电势,可以计算出温度值。
热电偶具有广泛的测温范围和较高的准确性,因此被广泛应用于工业领域。
3.热电阻(RTD)热电阻是一种利用材料的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
常见的热电阻材料是铂(Pt),因为铂的电阻与温度之间的关系比较稳定和预测性好。
热电阻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热电阻材料的电阻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通过测量电阻值来计算温度。
4. 红外线传感器(Infrared Sensor)红外线传感器是利用物体释放的热辐射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
红外线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物体辐射的红外线能量来计算出物体的温度。
红外线传感器常用于非接触式测温,特别适用于测量高温、移动对象或远距离测温。
5. 半导体温度传感器(Semiconductor Temperature Sensor)半导体温度传感器是利用半导体材料的电特性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传感器。
根据不同的半导体材料和工作原理,半导体温度传感器可以分为基于PN结的温度传感器(比如二极管温度传感器)、基于电压输出的温度传感器(比如温度传感器芯片)以及基于电流输出的温度传感器(比如恒流源温度传感器)等。
半导体温度计的温度范围和精度比较

半导体温度计的温度范围和精度比较半导体温度计是一种常见的温度测量设备,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包括工业控制、环境监测和生命科学等。
半导体温度计具有许多优点,例如响应速度快、可靠性高、体积小、功耗低等。
在本文中,我们将比较不同类型半导体温度计的温度范围和精度,并探讨其适用性和限制。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几种主要类型的半导体温度计:负温度系数(NTC)热敏电阻、正温度系数(PTC)热敏电阻和硅基温度传感器。
NTC热敏电阻是一种负温度系数的传感器,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NTC热敏电阻通常在-55℃至+150℃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它们的响应速度较快,因此适用于需要实时反馈的应用。
然而,由于其较大的温度系数和温度响应的非线性性,NTC热敏电阻的精度相对较低。
通常情况下,NTC热敏电阻的精度为0.5%至5%。
PTC热敏电阻是一种正温度系数的传感器,其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PTC热敏电阻通常在-50℃至+250℃的温度范围内工作。
PTC热敏电阻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和线性性,并且在高温环境下表现出更好的性能。
然而,PTC热敏电阻的响应速度较慢,适用于不需要频繁温度变化的应用。
其精度通常为1%至5%。
硅基温度传感器是一种基于硅芯片的温度传感器,其工作原理基于硅元素的温度特性。
硅基温度传感器通常在-40℃至+125℃的温度范围内工作,但某些型号可以扩展到更广泛的温度范围。
硅基温度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精度和稳定性,并且具有较低的电源电流消耗。
其精度通常为0.1%至1%。
综上所述,不同类型的半导体温度计在温度范围和精度方面有所差异。
NTC热敏电阻适用于一般温度测量和监控应用,其温度范围通常为-55℃至+150℃,精度为0.5%至5%。
PTC热敏电阻适用于较高温度环境,其温度范围通常为-50℃至+250℃,精度为1%至5%。
硅基温度传感器在精度和稳定性方面表现出色,适用于更高精度要求的应用,其温度范围通常为-40℃至+125℃,精度为0.1%至1%。
NTC温度传感器及其他温度传感器的测量

NTC温度传感器及其他温度传感器的测量温度测量应用非常广泛,不仅生产工艺需要温度控制,有些电子产品还需对它们自身的温度进行测量,如计算机要监控CPU的温度,马达控制器要知道功率驱动IC的温度等等,下面介绍几种常用的温度传感器。
温度是实际应用中经常需要测试的参数,从钢铁制造到半导体生产,很多工艺都要依靠温度来实现,温度传感器是应用系统与现实世界之间的桥梁。
本文对不同的温度传感器进行简要概述,并介绍与电路系统之间的接口。
热敏电阻器用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种类很多,热敏电阻器就是其中之一。
许多热敏电阻具有负温度系数(NTC),也就是说温度下降时它的电阻值会升高。
在所有被动式温度传感器中,热敏电阻的灵敏度(即温度每变化一度时电阻的变化)最高,但热敏电阻的电阻/温度曲线是非线性的。
表1是一个典型的NTC热敏电阻器性能参数。
这些数据是对热敏电阻进行量测得到的,但它也代表了NTC热敏电阻的总体情况。
其中电阻值以一个比率形式给出(R/R25),该比率表示当前温度下的阻值与25℃时的阻值之比,通常同一系列的热敏电阻器具有类似的特性和相同电阻/温度曲线。
以表1中的热敏电阻系列为例,25℃时阻值为10KΩ的电阻,在0℃时电阻为28.1KΩ,60℃时电阻为4.086KΩ;与此类似,25℃时电阻为5KΩ的热敏电阻在0℃时电阻则为14.050KΩ。
图1是热敏电阻的温度曲线,可以看到电阻/温度曲线是非线性的。
虽然这里的热敏电阻数据以10℃为增量,但有些热敏电阻可以以5℃甚至1℃为增量。
如果想要知道两点之间某一温度下的阻值,可以用这个曲线来估计,也可以直接计算出电阻值,计算公式如下:这里T指开氏绝对温度,A、B、C、D是常数,根据热敏电阻的特性而各有不同,这些参数由热敏电阻的制造商提供。
热敏电阻一般有一个误差范围,用来规定样品之间的一致性。
根据使用的材料不同,误差值通常在1%至10%之间。
有些热敏电阻设计成应用时可以互换,用于不能进行现场调节的场合,例如一台仪器,用户或现场工程师只能更换热敏电阻而无法进行校准,这种热敏电阻比普通的精度要高很多,也要贵得多。
温度传感器的常见分类 温度传感器应用大全

温度传感器的常见分类温度传感器应用大全温度传感器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同时它也是使用范围最广,数量最多的传感器。
关于它你了解多少呢?本文主要介绍的就是各种温度传感器的分类及其原理,温度传感器的应用电路。
温度传感器从17世纪温度传感器首次应用以来,依次诞生了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集成温度传感器,近年来在智能温度传感器在半导体技术,材料技术等新技术的支持下,温度传感器发展迅速,由于智能温度传感器的软件和硬件的合理配合既可以大大增强传感器的功能、提高传感器的精度,又可以使温度传感器的结构更为简单和紧凑,使用也更加方便。
1、热电偶传感器:两种不同导体或半导体的组合称为热电偶。
热电势EAB(T,T0)是由接触电势和温差电势合成的,接触电势是指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在接触处产生的电势,此电势与两种导体或半导体的性质及在接触点的温度有关,当有两种不同的导体和半导体A和B组成一个回路,其相互连接时,只要两结点处的温度不同,一端温度为T,称为工作端,另一端温度为TO,称为自由端,则回路中就有电流产生,即回路中存在的电动势称为热电动势,这种由于温度不同而产生电动势的现象称为塞贝克效应。
2、热敏电阻传感器:热敏电阻是敏感元件的一类,热敏电阻的电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改变,与一般的固定电阻不同,属于可变电阻的一类,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元器件中,不同于电阻温度计使用纯金属,在热敏电阻器中使用的材料通常是陶瓷或聚合物,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大,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在温度越高时电阻值越低,它们同属于半导体器件,热敏电阻通常在有限的温度范围内实现较高的精度,通常是-90℃〜130℃。
3、模拟温度传感器:HTG3515CH是一款电压输出型温度传感器,输出电流1~3.6V,精度为±3%RH,0~100%RH相对湿度范围,工作温度范围-40~110℃,5s响应时间,0±1%RH迟滞,是一个带。
温度传感器分类及特点

温度传感器分类及特点温度传感器是用于测量物体温度的设备,通常由敏感元件和转换元件组成。
根据工作原理的不同,温度传感器可以分为热电偶、热敏电阻、热电阻、热辐射传感器等。
下面将对这几种温度传感器进行详细介绍。
一、热电偶热电偶是一种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基于塞贝克效应(Seebeck effect)。
当两种不同材料的导体接触时,在温度差异的作用下,会在接触点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塞贝克效应。
热电偶就是利用这种效应来测量温度的。
热电偶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测量范围广等优点,因此在工业生产和科研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常用的热电偶材料有铜-镍、镍铬-镍铝等,可以根据不同的测量温度和环境选择合适的热电偶。
二、热敏电阻热敏电阻是一种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温度传感器,其电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热敏电阻可以分为正温度系数(PTC)和负温度系数(NTC)两种类型。
PTC热敏电阻的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而NTC热敏电阻的阻值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热敏电阻具有体积小、响应速度快、灵敏度高等优点,因此在自动控制、测温仪表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热敏电阻的缺点是精度较低,稳定性较差,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三、热电阻热电阻是一种金属导体材料制成的温度传感器,其电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常用的热电阻材料有铜、镍、铂等。
在常温下,热电阻的阻值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增大,但在高温下,其阻值会受到金属的磁化效应影响而发生变化。
热电阻具有精度高、稳定性好、耐腐蚀等优点,因此在低温测量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同时,热电阻的缺点是响应速度较慢,容易受到金属导体材料本身特性的影响。
四、热辐射传感器热辐射传感器是一种利用物体辐射的热量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其工作原理是基于普朗克辐射定律(Planck's law)。
当物体受到辐射时,其辐射的热量与物体的温度和波长有关。
热辐射传感器通过测量物体辐射的热量来推算物体的温度。
热辐射传感器具有非接触、无损、高精度等优点,因此在高温、高压、腐蚀等恶劣环境下得到广泛应用。
温度传感器——精选推荐

温度传感器温度是表征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是工农业生产过程中一个很重要而普遍的测量参数。
温度的测量及控制对保证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节约能源、生产安全、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温度测量的普遍性,温度传感器的数量在各种传感器中居首位。
温度的变化会改变物体的某种特性,如体积、电阻、电容、电动势、磁性能、频率、光学特性及热噪声等,温度传感器就是以此为原理对温度进行间接测量的。
很多材料的特性都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所以能作温度传感器的材料相当多。
工农业生产中温度测量的范围极宽,从零下上百度到零上几千度,而不同材料做成的温度传感器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使用。
随着生产的发展,新型温度传感器还在不断涌现,如微波测温温度传感器、噪声测温温度传感器、温度图测温温度传感器、热流计、射流测温计、核磁共振测温计、穆斯保尔效应测温计、约瑟夫逊效应测温计、低温超导转换测温计、光纤温度传感器等。
按照温度传感器与被测介质的接触方式划分,可以将其分为两大类:接触式和非接触式。
•接触式温度传感器需要与被测介质保持接触,使两者进行充分的热交换而达到同一温度,这一类传感器主要有电阻式、热电偶式、PN结式等。
这类传感器的优势是测量稳定,精度高,不容易受到环境因素的干扰,可以长时间的对目标进行连续测量。
缺点是受被测物体影响较大,容易损坏,空间局限性大。
•非接触式温度传感器则无需与被测介质接触,而是通过检测被测介质的热辐射或对流传来达到测温的目的,这一类传感器最典型是红外测温传感器。
这类传感器的优势是可以测量运动状态物体的温度(如慢速行使的火车的轴承温度,运动中的活塞温度)及热容量小的物体(如集成电路中的温度分布),因为不需要接触所以受空间局限小,更加灵活。
劣势是容易受到环境干扰。
按照传感器的输出方式及接口方式划分,可以将其分为模拟式和数字式两大类。
模拟式温度传感器输出的是模拟信号,必须经过专门的接口电路转换成数字信号后才能由微处理器进行处理。
常用温度传感器

医疗健康:监测人体体温辅 助诊断疾病
农业种植:监测土壤和空气 温度优化种植环境
Prt Three
热电偶温度传感器
热电偶工作原理
热电偶由两种不同的金属或金属合金组成 当两种金属或金属合金的温度不同时会产生电压 电压的大小与温度差成正比 热电偶通过测量电压来测量温度
热电偶种类及材料
热电偶种类:K型、J型、T型、E型等 K型热电偶:镍铬-镍硅适用于高温环境 J型热电偶:铁-康铜适用于中低温环境 T型热电偶:铜-康铜适用于低温环境 E型热电偶:镍铬-康铜适用于中低温环境 热电偶材料:镍铬、镍硅、铁、康铜等
汽车电子:发动机温度监测、 空调温度控制等
Prt Six
红外线温度传感器
红外线温度传感器工作原理
红外线辐射: 物体温度越高 辐射的红外线
越多
传感器接收: 红外线温度传 感器接收物体 辐射的红外线
信号处理:传 感器将接收到 的红外线信号 转换为电信号
显示温度:将 电信号处理后 显示为物体温
度
红外线温度传感器种类及特点
热敏电阻工作原理
热敏电阻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其电阻随温度变化而变化 热敏电阻的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随温度降低而增大 热敏电阻的电阻变化率与温度变化率成正比 热敏电阻的电阻变化率可以通过测量电阻值来计算从而得到温度值
热敏电阻种类及材料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PTC):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NTC):由金属氧化物制成电阻随温度升高而降低 临界温度系数热敏电阻(CTR):由半导体材料制成电阻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热敏电阻材料:包括陶瓷、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等
红外线温度传感器应用场景及注意事项
应用场景:工业生产、医 疗健康、环境监测等领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用红外温度传感器比较:
传感器型号
测温范围
典型应用
OTP-538F2S
-40~+500℃
医学(耳温机),家庭设施(吹风机等)
TS105-1
-20~100℃(精确度:-0.45±0.08 %/K)
红外测温仪,非接触温度测量,移动物体温度测量
TS105-2
-20~100℃
温度计,微波炉,室内空调,高温计,汽车环境控制
一.主题:温度传感器
二.内容
接触式温度传感器
1.热电偶:
(1)测温原理:
两种不同成分的导体(称为热电偶丝或热电极)两端接合成回路,当接合点的温度不同时,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电动势,这种现象称为热电效应,而这种电动势称为热电动势。热电偶就是利用这种原理进行温度测量的,其中,直接用作测量介质温度的一端叫做工作端(也称为测量端),另一端叫做冷端(也称为补偿端);冷端与显示仪表连接,显示出热电偶所产生的热电动势,通过查询热电偶分度表,即可得到被测介质温度。
TS118-1
跟处理电路相关(普通-20~300℃)
无接触温度测量,移动物体温度测量,温度控制,火灾报警
TS118-3
跟处理电路相关(普通-20~300℃)
无接触温度测量,温度控制,火灾报警,气候控制系统
TSEV01
0~300℃(精确度:0.1℃)
家庭,医疗,汽车,安全,工业
三.参考文献
孔力、梁福平.传感器原理及检测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4.数字式温度传感器:
(1)原理:
将敏感元件、A/D转换单元、存储器等集成在一个芯片上,直接输出反应被测温度的数字信号,使用方便,但响应速度较慢(100ms数量级)。
(2)实例:
DS18B20是美国Dallas半导体公司生产的世界上第一片支持"一线总线"
接口的数字式温度传感器,供电电压范围为3~5.5V,测温范围为-55℃~+125℃,可编程的9~12位分辨率,对应的可分辨温度分别为0.5℃、0.25℃、0.125℃和0.0625℃,出厂设置默认为12位,在12位分辨率时最多在750ms内把温度值转换为数字。
(3)实例:
LM135\235\335系列是美国国家半导体公司(NS)生产的一种高精度易校正的集成温度传感器,是电压输出型温度传感器,工作特性类似于齐纳稳压管。该系列器件灵敏度为10mV/K,具有小于1Ω的动态阻抗,工作电流范围从400μA到5mA,精度为1℃,LM135的温度范围为-55℃~+150℃,LM235的温度范围为-40℃~+125℃,LM335为-40℃~+100℃。封装形式有TO-46、TO-92、SO-8。该器件广泛应用于温度测量、温差测量以及温度补偿系统中。详细信息见LM135,235,335.pdf。
四.检索方式
传感器用的有R0=10Ω、R0=100Ω和R0=1000Ω等几种,它们的分度号分别为Pt10、Pt100、Pt1000;铜电阻有R0=50Ω和R0=100Ω两种,它们的分度号为Cu50和Cu100。其中Pt100和Cu50的应用最为广泛。
(4)实例:
Pt100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传感器,测量范围-200℃~850℃,允许温度偏差值0.15+0.002|t|,最小置入深度200mm,最大允许电流5mA。
3.集成温度传感器:
<1>模拟式温度传感器:
(1)原理:
将驱动电路、信号处理电路以及必要的逻辑控制电路集成在单片IC上,具有实际尺寸小、使用方便、灵敏度高、线性度好、响应速度快等优点。
(2)常见模拟式温度传感器:
电压输出型:
LM3911、LM335、LM45、AD22103。
电流输出型:
AD590。
(2)测温范围:
金属热电阻一般适用于-200~500℃范围内的温度测量,其特点是测量准确、稳定性好、性能可靠。
半导体热敏电阻测温范围只有-50~300℃左右,且互换性较差,非线性严重,但温度系数更大,常温下的电阻值更高(通常在数千欧以上)。
(3)常用热电阻:
目前应用最广泛的热电阻材料是铂和铜:铂电阻精度高,适用于中性和氧化性介质,稳定性好,具有一定的非线性,温度越高电阻变化率越小;铜电阻在测温范围内电阻值和温度呈线性关系,温度线数大,适用于无腐蚀介质,超过150℃易被氧化。
(2)测温范围:
常用的热电偶从-50~+1600℃均可连续测量,某些特殊热电偶最低可测到-269℃(如金铁镍铬),最高可达+2800℃(如钨-铼)。
(3)常用热电偶型号:
(4)实例:
T型热电偶,测温范围-40~350℃。
2.热电阻:
(1)测温原理:
热电阻是基于电阻的热效应进行温度测量的,即电阻体的阻值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的特性。因此,只要测量出感温热电阻的阻值变化,就可以测量出温度。
目前主要有金属热电阻和半导体热敏电阻两类。
金属热电阻的电阻值和温度一般可以用以下的近似关系式表示,即:
Rt=Rt0[1+α(t-t0)]
式中,Rt为温度t时的阻值;Rt0为温度t0(通常t0=0℃)时对应电阻值;α为温度系数。半导体热敏电阻的阻值和温度关系为:
Rt =AeB/t
式中Rt为温度为t时的阻值;A、B取决于半导体材料的结构的常数。
AD590是美国模拟器件公司的电流输出型温度传感器,供电电压范围为3~30V,可以承受44V正向电压和20V反向电压,测温范围为-55℃~+150℃,输出电流为223μA~423μA,输出电流变化1μA相当于温度变化1℃,最大非线性误差为±0.3℃,响应时间仅为20μs,重复性误差低至±0.05℃,功耗约为2mW,输出电流信号的传输距离可达到1km以上,作为一种高阻电流源,最高可达20MΩ,所以它不必考虑选择开关或CMOS多路转换器所引入的附加电阻造成的误差,适用于多点温度测量和远距离温度测量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