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七言歌行成就述要

合集下载

谈李白乐府诗的艺术成就

谈李白乐府诗的艺术成就

谈李白乐府诗的艺术成就李白创造了古代浪漫文学、高峰歌行体和七绝达到难及的高度,下面就是小编整理的论李白诗句的艺术成就,一起来看一下吧。

一、李白诗句的艺术成就:1、综述李白的乐府、歌行及绝句成就为最高。

其歌行,完全打破诗句创作的一切固有格式,空无依傍,笔法多端,达到了任随性之而变幻莫测、摇曳多姿的神奇境界。

李白的绝句自然明快,飘逸潇洒,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

在盛唐诗人中,王维、孟浩然长于五绝,王昌龄等七绝写得很好,兼长五绝与七绝而且同臻极境的,只有李白一人。

李白的诗雄奇飘逸,艺术成就极高。

他讴歌祖国山河与美丽的自然风光,风格雄奇奔放,俊逸清新,富有浪漫精神,达到了内容与艺术的完美。

他被贺知章称为“谪仙人”,其诗大多为描写山水和抒发内心的情感为主。

李白的诗具有“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艺术魅力,这也是他的诗句中最鲜明的艺术特色。

李白的诗富于自我表现的主观抒彩十分浓烈,感情的表达具有一种排山倒海、一泻千里的气势。

他与杜甫并称为“大李杜”,(李商隐与杜牧并称为“小李杜”)。

李白诗中常将想象、夸张、比喻、拟人等手法综合运用,从而造成神奇异彩、瑰丽动人的意境,这就是李白的浪漫诗作给人以豪迈奔放、飘逸若仙的原因所在。

李白的诗句对后代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

中唐的韩愈、孟郊、李贺,宋代的苏轼、陆游、辛弃疾,明清的高启、杨慎、龚自珍等著名诗人,都受到李白诗句的巨大影响。

2、风格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奇妙,浪漫,立意清晰。

李白生活在盛唐时期,他性格豪迈,热爱祖国山河,游踪遍及南北各地,写出大量赞美名山大川的壮丽诗篇。

他的诗,既豪迈奔放,又清新飘逸,而且想象丰富,意境奇妙,语言轻快,人们称他为“诗仙”。

3、特征李白的诗句不仅具有典型的浪漫精神,而且从形象塑造、素材摄取、到体裁选择和各种艺术手法的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艺术特征。

李白成功地在中塑造自我,强烈地表现自我,突出抒情主人公的独特个性,因而他的诗句具有鲜明的浪漫特色。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论述题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论述题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李白,唐代伟大的诗人,被誉为“诗仙”,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他的诗歌具有独特的艺术成就,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李白诗歌艺术成就的详细分析:一、气格高远,胸怀壮志李白的诗歌中常常表现出宏大的气格和壮志凌云的胸怀。

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人生、对自然、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展现出一种崇高的人生境界。

例如在《将进酒》中,他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这种对生命流逝、时光荏苒的感慨,带有强烈的历史感和人生感悟,让人感受到诗人的大气和豪迈。

二、独特的艺术风格李白的诗歌风格独特,具有鲜明的个人特色。

他的诗歌语言清新、自然、流畅,意象生动,富有感染力。

他的诗歌形式多样,既有五言绝句、七言律诗等传统形式,也有创新性的形式,如长篇歌行体诗歌《将进酒》等。

他的诗歌中还常常运用比喻、夸张、象征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加形象生动,富有艺术感染力。

三、对人生的深刻思考李白的诗歌不仅表现了人生的美好和快乐,也表现了对人生的痛苦和苦难的思考。

他在《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中写道:“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这句诗既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无奈和痛苦,也表现了他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对生命的敬畏。

四、对自然的热爱和崇尚李白对自然有着深深的热爱和崇尚,他的诗歌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描写和对自然的赞美。

他在《庐山谣寄卢侍御虚舟》中写道:“屏风九叠云锦张,影落明湖青黛光。

”这句诗将山水的宏大与细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让人感受到自然的美好与力量。

五、对友情和爱情的描写李白的诗歌中也有不少对友情和爱情的描写。

他的友情诗《赠汪伦》表达了对朋友深深的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他的爱情诗《长相思》则表现了对爱人深深的思念和爱意。

这些诗歌作品充分展现了他的人性关怀和对人际关系的细腻描写。

综上所述,李白的诗歌艺术成就表现在多个方面,他的气格高远、胸怀壮志的人生理念,独特的艺术风格,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对自然的热爱和崇尚以及对友情和爱情的细腻描写都让他的诗歌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独树一帜,并对后世的诗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李白诗歌艺术成就

李白诗歌艺术成就
李白诗的清新自然,首先表现在思想感情: 李白诗的清新自然,首先表现在思想感情: 其诗都以纯真之情相见, 其诗都以纯真之情相见,毫无掩饰吞吐之语和矫 揉造作之情。 揉造作之情。
其次表现在物象的选择上: 其次表现在物象的选择上
他最爱写晶莹透彻、光辉美好之物,如明月、 他最爱写晶莹透彻、光辉美好之物,如明月、 白日、金樽、玉杯、碧草、白露等, 白日、金樽、玉杯、碧草、白露等,给人清纯圣 洁之感。 洁之感。
5、跳跃性的结构 、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如其《宣州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 如其《 白也诗无敌 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突如其来,飘然而去, 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突如其来,飘然而去,中 间时空变幻迅速。极好地宣泄自己激越的感情。 间时空变幻迅速。极好地宣泄自己激越的感情。 此外, 行路难》 将进酒》 梁甫吟》 此外,如《行路难》、《将进酒》、《梁甫吟》、 梁园吟》 《梁园吟》。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来来 采石江边一堆土,李白之名高千古。 采石江边一堆土 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
明李贽《焚书 李白诗题辞 李白诗题辞》 明李贽《焚书·李白诗题辞》:
“生之处亦荣,死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 生之处亦荣,死之处亦荣,流之处亦荣, 生之处亦荣 囚之处亦荣;不流不囚不游不到之处,读其书, 囚之处亦荣;不流不囚不游不到之处,读其书, 见其人,亦荣!亦荣!” 见其人,亦荣!亦荣!
李白奇特想象往往和现实紧密相连, 李白奇特想象往往和现实紧密相连,其对幻 想世界的追求正是对现实世界不满的一种曲折反 如其《梦游天姥吟留别》 古风》十九。 映,如其《梦游天姥吟留别》、《古风》十九。
2、大胆生动的夸张 、
不论是写景诗,还是抒情诗, 不论是写景诗,还是抒情诗,李白都多用夸 张手法。李白的夸张又善于和新颖的比喻、 张手法。李白的夸张又善于和新颖的比喻、奇特 的想象结合,形成鲜明的形象。 的想象结合,形成鲜明的形象。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5篇)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5篇)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5篇)第一篇: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作为一个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诗歌从形象塑造,体裁选择到手法运用,无不具有典型的浪漫主义艺术手法特征。

一、风格即人,李白成功地在风格中塑造了一个“慷慨自负,不拘常调”、瑰奇宏廓、拔俗无类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大鹏展翅九万里是他的凌云壮志,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是他的激情宣泄。

鲜明生动的塑造了一个豪放不羁、倜傥不群的艺术形象。

不仅如此,他笔下的客观外物,无论是历史人物还是自然山水,也都带有他鲜明的个性色彩。

这是李白诗歌的卓越成就。

二、凭借想象的翅膀,驰骋古今,翱翔八荒,把现实与梦境、仙境,自然界与人类社会打成一片;运用想象的彩笔,描绘神话,点化事物、渲染意境,是李白诗歌鲜明的艺术特色。

1、善于把神奇瑰丽的想象与江河奔泻、火山迸发似的感情宣泄结合起来。

他的有名的作品《蜀道难》,这首诗先借神话传说叙述蜀道的高险,歌颂了劳动人民开凿混沌、劈山架路的悲壮业绩:然后用细和回车,鸟兽愁度星宿可揽等神话想象,强调蜀道的高峻奇险等。

全诗一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惊叹穿插于首中尾,形成一唱三叹的韵味。

2、奇思遐想与自然天真相结合是其二。

以月为例,李白任真率直,嗜月如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从此李白与月结下了不解之缘“月出峨眉照苍月,与人万里长相随。

”,故乡之月与他万里相随。

他与月对话,“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这样的想象是真实情感的自然流露毫无做作之态。

3、想象与比兴象征和拟人夸张有机的结合起来是其三。

想象与比兴相结合增添了诗歌的浪漫主义色彩。

如远别离中的“日惨惨兮云冥冥,猩猩啼烟兮鬼啸雨。

”将人君失权,奸臣篡夺的情景及后果表达的可怕而明确。

李白还把神奇的想象与大胆的夸张结合起来,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等这样的夸张如放大镜把诗人要强调的借助想象加以放大,是艺术美得以凸显三、以感情的抒发为线索,诗歌的结构跳跃跌宕,纵横开阖是李白诗歌的又一显著特征。

李白绝句的艺术成就

李白绝句的艺术成就

李白绝句的艺术成就李白诗歌的美是多样的,除大气磅礴、雄奇浪漫的壮美风格外,还有自然明快的优美情韵,这主要体现在他那些随口而发、颇多神来之笔的绝句里。

李白是唐人中五绝与七绝都写得极好的人。

明人胡应麟说:“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

”(《诗薮》内编卷六)他的五言绝句,往往有一种明快格调,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表现出无尽的情思韵味。

如《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这是一首写片刻超然意趣的佳作。

一人独坐时的寂寞心情与寂静的山景忽然冥会,感受到与自然相亲近的温暖,人与山刹那间灵性相通、浑然一体了。

诗人将这种心领神会的感受信口说出,仿佛毫不费力,但在相看两不厌的人与山的冥会中,似有未曾说出且不必说出的无限情思在其中。

再如《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借春风有情来写离别之苦,说春风吹过而柳色未青,似乎有意不让人折柳枝送别。

话语极为明白易晓,景物很简单,情思也只是灵心一闪的感悟,蕴含却委曲深长。

绝句体制短小,适于写一地景色、一时情调,可它离首即尾,易流于浅露,所以绝句贵在含蓄。

但若刻意锤炼,又易流于斧凿,所以绝句又贵在自然天成。

李白的五言绝句,能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做到了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炼而蕴含丰富。

这是绝句的最高境界。

李白的绝句境界清新,而内蕴飘逸潇洒的风神。

他的爽朗的性格、自由自适的气质,反映到他的绝句里,就形成了清新飘逸的情思韵味。

如《陪族叔刑部侍郎晔及中书贾舍人至游洞庭五首》其二: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一天。

且就洞庭赊月色,将船买酒白云边。

把一个水、月、白云连成一体的琉璃世界,和在这个世界里产生的奇妙想象,写得那样明净秀美,如入神仙境界。

其五:帝子潇湘去不还,空馀秋草洞庭间。

淡扫明湖开玉镜,丹青画出是君山。

美的湖,美的传说,空灵、明净;如画的境界,表现出一种超脱于尘世之外的皎洁明净的心境。

李白的七绝,以山水诗和送别诗为多,也写得最出色。

李白:七言律诗的极高成就

李白:七言律诗的极高成就

李白:七言律诗的极高成就李白的七言绝句。

明朝诗论家许学夷在《诗源辨体》中说:“太白七言绝句,多一气贯成者,最得歌行之体。

”以《望天门山》一诗为例(开元十三年即725年所作):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浩荡东流之楚江冲破天门奔腾而至,碧绿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青山层峦叠现,一叶孤舟从天边顺流而来。

整首诗一气呵成,辽阔壮观的意象,不仅表现自然之美,更有无限豪放、豁达之生命力。

《望庐山瀑布二首》(其二)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此诗是李白游庐山时所作,一说是开元十六年(728年)所作。

李白将飞流直泻之瀑布描写得雄伟奇丽,宛如一幅生动传神之山水画卷。

《韵语阳秋》载中唐诗人徐凝《瀑布》诗云:“千古犹疑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

”《唐宋诗醇》中苏轼曰:“仆初入庐山,有陈令举《庐山记》见示者,且行且读,见其中有徐凝和李白诗,不觉失笑。

开元寺主求诗,(东坡)为作一绝云:‘帝遣银河一派垂,古来唯有谪仙词。

飞流溅沫知多少?不为徐凝洗恶诗。

’”《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十三年(725年)以前,是李白即将出蜀时所作。

他把峨眉山月作为歌咏对象,通过咏月来表示对蜀地之依恋。

可见李白年轻时诗思随机触发,天才流溢。

《唐诗笺注》:“‘君’指月。

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

诗自神韵清绝。

”李白一生游历,所有名山大川、名都大邑几乎都留下足迹,锦绣山河、繁华都市都在其诗歌中被赋予生命。

其人格和爱好亦融入山水诗中。

他与鲁中诸生孔巢父、韩沔、裴政、张叔明、陶沔等隐于徂徕山,酣歌纵酒,时号“竹溪六逸”。

在李白诗里,常常以奔放、豪迈之气概描述山林隐居和学仙修道人之愉快生活,及其所见仙境、胜景。

李白作品中有很多充满超脱和宁静之意。

《山中问答》便是其中之一:《山中问答》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文学]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文学]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文学]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浪漫主义诗人,李白是伟大的,也是最典型的。

他说自己的诗是“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州”。

杜甫称赞他的诗也说:“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

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李白不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表现过。

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的个性,在表现各种生活的诗篇中都打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处处留下浓厚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

他要入京求官,就宣称:“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政治失意了,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他要控诉自己的冤曲,就说:“我欲攀龙见明主,雷公砰訇震天鼓。

”他想念长安,就是:“狂风吹我心,西挂咸阳树。

”他登上太白峰,就让“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他要求仙,就有“仙人抚我顶,结发受长生”。

他要饮酒,就有洛阳董糟丘“为余天津桥南造酒楼”。

他悼念宣城善酿纪叟,就问:“夜台无李白,沽酒与何人?”这种强烈的自我表现的主观色彩,从艺术效果来说,有的地方使诗歌增加了一种排山倒海而来的气势,先声夺人的力量;有的地方又让人读来感到热情亲切。

当然,这种主观色彩,并不限于有“我”字的诗句和诗篇,例如在很多诗篇里,鲁仲连、严子陵、诸葛亮、谢安等人的名字,也往往被李白当作第一人称的代用语,让古人完全成为他的化身。

和上述特点相适应,他在感情的表达上不是掩抑收敛,而是喷薄而出,一泻千里。

当平常的语言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当现实生活中的事物不足以形容、比喻、象征其思想愿望时,他就借助非现实的神话和种种奇丽惊人的幻想。

从前节中所引用的一些抒情诗里,已经可以感觉到这种特点,用“抽刀断水水更流”,比喻“举杯消愁愁更愁”,本来是极度的夸张,却让人感到是最高的真实。

[原创]浅谈李白七言绝句的艺术成就

[原创]浅谈李白七言绝句的艺术成就

[原创]浅谈李白七言绝句的艺术成就“ 可能而不可习, 可至而不可学”-----浅谈李白七言绝句的艺术成就谈李白的诗歌,首先必须要了解他所处的时代,因为何人的发展都受他所处的时代的影响。

因此要讲李白七言绝句的艺术成就,就必须从唐朝社会文化的总体环境开始讲起。

唐朝(公元618--906),是世界上公认的中国最强盛的时代之一。

对于无法实现“穿越”的现代人来说,唐朝鼎盛时期的疆域图和世界各地的“唐人街”就是最直观的佐证。

向达评唐朝:“李唐一代之历史,上汲汉、魏、六朝之余波,下启宋文明之新运。

而其取精用宏,于继袭旧文物而外,并时采撷外来之菁英。

两宋学术思想之所以能别焕新彩,不能不溯其源于此也。

”韦达评唐朝:“作为中国版图和文化的真正奠基人,唐王朝彪炳千古。

” 从名人的评价中可以看出这个朝代的伟大。

下面将从两个个方面来看当时的唐朝社会:一:谈到古代文人,我们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学而优则仕”。

所以,首先来看入朝制度,大业元年开始实行的科举制度使大批的出身庶族和下层劳动人民的子弟中的读书人有了成为“士大夫”的机会,改变了晋魏以来“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二:总体的社会氛围对于奠定当朝诗人的总体基调。

从宋代陆游的《五月十一日夜且半梦从大驾亲征尽复汉唐失地》就可以看出宋代文人的整体特征。

而唐朝则不同,从李白的诗句“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就可以看出当世社会和文人的总体特征。

现在我们从这个社会和文化政策开明、时代氛围浪漫狂热的社会背景下来看李白这个社会中的个体,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生于唐代安西都护府管辖下碎叶城的一个富商家庭。

“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十五观奇书”,由此看来,放在当今社会也可以算得上是“神童”。

李白在《为宋中丞自荐表》中写道“文可以变风俗,学可以究天人”,这是李白五十七岁时,对自己的一句毫不夸张的自评。

韩愈云:“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李杜”中的杜甫对自己朋友李白的评价则是:“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4-02-20
〔作者简介〕于兵(1978-),女,辽宁铁岭人,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研究。

 【学术短论】
李白七言歌行成就述要
于 兵
(南京大学中文系,江苏南京310029)
〔关键词〕七言歌行;李白;巅峰状态
〔摘 要〕七言歌行在盛唐时期极度兴盛,沈亻全期、宋之问合于宫商,高适、岑参具备气骨,王维、孟浩然富有情韵,到李白、杜甫之手达到巅峰状态:李作清新俊爽,飘逸豪放,无工可见,无迹可求,是七言歌行的极致。

〔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6198(2004)02-0187-02
唐人七言歌行的发展、流变,胡应麟有明切的阐述:“唐七言歌行,垂拱四子,词极藻艳,然未脱梁陈也。

张、李、沈、宋、稍汰浮华,渐趋平实,唐体肇矣,然未畅也。

高、岑、王、李,音节鲜明,情致委折,浓纤修短,得衷合度,畅乎,然而未大也。

太白、少陵,大而化矣,能事毕矣。

降而钱、刘,神情未远,气骨顿衰。

元相、白傅,起而振之,敷演有余,步骤不足。

昌黎而下,门户竞开,卢仝之拙朴,马异之庸猥,李贺之幽奇,刘叉之狂谲,虽浅深高下,材局悬殊,要皆曲径旁溪,无取大雅。

张籍、王建,稍为真澹,体益卑卑。

庭筠之流,更事绮绘,渐入诗余,古意尽
矣。

”〔1〕唐人歌行之变化发展大略如比。

王、杨、卢、骆一出,唐之歌行皆中矩
度;沈、宋出,歌行则颇合宫商;高、岑而后有气,王、孟而后有韵,李、杜而后入化。

一般说来,王、杨、卢、骆上承齐、梁而使之流利畅达,韵则平仄互换,句则三、五、七错杂,开合变化,迭宕多姿,传以神情,宏之风藻,长篇巨制,高华朗映;但用之短歌,则纡
徐寡态,略显拘促。

高、岑、王、李一出,歌行
之格调一变,不仅有气有韵,纡徐委备,左右如意,长短咸宜,而且高适之浑、岑参之丽、王维之雅、李颀之俊,皆使歌行锦上添花,只是气局仍然有限。

至李、杜一出,歌行一体又一变,雄逸豪宕,前无古人,而歌行之能事已毕,达到巅峰状态。

李白意气豪迈,有灵仙才气,胸襟广阔,笔调宏肆,章法多变,淋漓尽致,自由挥洒。

其《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等篇无首无尾,想落天外,错综变幻,昏默窈冥,是无工可见、无迹可求、无可仿效的抒情诗。

总体风格清新俊爽,飘逸豪放,是七言歌行的极致。

先看他的《宣州谢月兆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87—李白七言歌行成就述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诗一开篇便用散文句法,痛快淋漓地抒写胸中烦忧,无拘无束,仿佛冲口而出,随心所欲。

情感几次跳跃,若断若续,又一气呵成。

不可预计的感情抒发,不可模仿的节奏格调,总而言之,天才之极致。

李白自谓“兴酣笔落摇五岳,诗成啸傲凌沧洲”(《江上吟》),杜甫又称赞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其诗风的主要特征是飘逸洒脱,豪放不羁,来去无迹,动息不定,神龙见首不见尾,这种风格,首先是由其独特的个性决定的:李白抱负远大,又纵情欢乐,酒徒、侠士、隐士个性集于一身,傲岸不屈、桀骜不驯,无拘无束,极重个性自由。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杜甫《饮中八仙歌》)玉手调羹、龙巾拭吐、贵妃捧砚、力士脱靴的传说虽不尽实,但却突出反映出他不受拘束、放浪不羁的个性,这种个性本身便要求诗歌的形式与之相适应。

而七言歌行同其他近体律绝相比形式自由,长短不拘,包容量大,非常适合李白这类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的豪放诗人任意驰骋,充分表现诗人的自我,充分表现诗人的个性,一句话,如鱼得水,任意东西。

这就是李白七言歌行独步当时、辉映百代的原因;这就是李白之诗“可能而不可习,可至而不可学”〔2〕的天才之美。

李白本是入世的,但在政治上失意之后,便借隐居山林、求仙学道、纵酒狂歌来排遣苦闷。

他认为人世间是污浊黑暗的,不自由的,只有到山林、仙境、醉乡中才能得到自由和解放,“每思欲遐登蓬莱,极目四海,手弄白日,顶靡青穹,挥斥幽愤”〔3〕。

而《梦游天姥吟留别》则更为浪漫,借梦境驰骋想象,驱来神仙罗列成群,虎为其鼓瑟,鸾为之回车,丘峦崩裂,日月照耀,创造出奇异瑰丽的神仙世界。

而最后几句更直抒情怀,表达诗人对自由的追求,对压抑的反抗。

从艺术构思上看,诗人超越人神之界,不拘于时空之限,天上人间,人间天上,日月安于调下,万物控于笔端,表现出强烈的主观化、个性化色彩:一切由我驱遣,一切随我情感变幻,古人、山水、神仙、龙虎……随意挥洒,驱遣由我。

沈德潜说此诗“托言梦游,穷形尽相,以极洞天之奇幻,至醒后顿失烟霞矣。

知世间行乐亦同一梦,安能于梦中屈身权贵乎?吾当别出,遍游名山以终天年也。

诗境雄奇,脉理极细”〔4〕。

《唐宋诗醇》卷六中也评道:“此篇夭矫离奇,不可方物。

然因语而梦,因梦而悟,因悟而别,节次相生,丝毫不乱。

”这些评价基本道出了本诗的艺术特征。

李白其他歌行体诗也有非凡的成就。

他在七言歌行上的成就不仅在唐代是出神入化的,杜甫之外无与伦比,也是后世难以企及的。

胡应麟说得好:“李、杜歌行,虽沉郁逸宕不同,然皆才大气雄,非子建、渊明判不相入者比。

有能总统为一,实宇宙之极观。

第恐造物生材,无此全盛。

近时作者,间能俱备两公之体,至熔液二子之长,则未者见也。

”〔5〕
〔参考文献〕
〔1〕〔5〕诗薮:内编卷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50,50.
〔2〕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9.113.
〔3〕暮春江夏送张祖监丞之东都序〔A〕.全唐文:卷349〔C〕.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1564.
〔4〕唐宋诗举要:卷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78.189.
【责任编辑:无 寒】

188

社会科学辑刊2004年第2期(总第151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