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
淋巴瘤护理疑难病例讨论

淋巴瘤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淋巴瘤是一种由淋巴细胞不受控制地增殖形成的恶性肿瘤,患者通常会出现淋巴结肿大、发热、疲乏、贫血等症状。
针对淋巴瘤的护理需要具备高度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下是一位淋巴瘤患者的疑难病例及护理讨论。
病例介绍:张先生,男性,57岁,因多个淋巴结肿大数年就诊。
经过多次检查,确诊为非霍奇金淋巴瘤。
目前进行第四疗程化疗,但发现张先生出现严重的口腔溃疡和味觉丧失,导致营养不良和情绪不稳定。
问题分析:口腔溃疡和味觉丧失是化疗治疗过程中常见的副作用之一。
因为口腔黏膜和肠道黏膜的细胞也会受到化疗药物的影响,导致糜烂和坏死。
同时,口腔黏膜上的味蕾也可能受到损伤,导致味觉丧失,这可能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心情。
此外,由于口腔溃疡的存在,患者可能会感到疼痛和不适,影响日常生活。
护理计划:1.口腔护理:每天使用温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使用口腔消毒液和软毛牙刷定期刷牙,避免糜烂区域直接受到刺激。
如果患者口腔溃疡较大,需要医生的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
2.营养支持:设计营养计划,尽量提供高蛋白、高能量、易于消化的食物。
对于味觉丧失的患者,可以使用调味酱料来提高食物的风味。
可以通过丰富多彩的餐食菜单来激发患者的食欲。
3.心理疏导:尽可能让患者了解口腔溃疡的发生原因,并积极缓解患者的焦虑和不安。
为患者提供温暖、和美和谐的环境,避免令患者感到无助和恐慌。
4.监测和评估:定期记录患者的体温、饮食量、味觉状况和口腔溃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此外,还应定期评估患者的心理状态和营养状况,及时调整护理计划。
总结:淋巴瘤是一种复杂多变的疾病,治疗过程中患者可能会出现各种副作用,并且需要长期进行护理。
护理工作需要具备专业的知识和技能,以及温暖关爱的态度。
针对张先生的护理,口腔护理、营养支持、心理疏导和监测和评估都是重点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不适症状,提高护理效果。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病例分享

确诊
在儿童医院经过一系列检查(如血常规、 咽拭子等),最终确诊为传染性单核细胞 增多症。
CHAPTER 03
诊断与治疗
诊断方法
临床症状观察
发热、咽喉痛、淋巴结肿大等是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典 型症状,医生首先会通过观察患 者的临床症状来初步判断病情。
实验室检查
通过外周血涂片检查,观察是否存 在异型淋巴细胞增多,以及进行血 液生化检查,了解肝肾功能状况, 帮助诊断病情。
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 多症的病例分享
汇报人:XXX
2023-11-22
CONTENTS 目录
• 引言 • 病例详情 • 诊断与治疗 • 病例讨论 • 总结与反思
CHAPTER 01
引言
病例分享目的
提高对小儿传染性单 核细胞增多症的认识
了解该病的治疗措施 及预后
熟悉该病的临床症状 及诊断方法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简介
符合以上标准的患者,可诊断 为小儿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
治疗措施
01
02
03
04
一般治疗
保证患者充足休息,合理饮食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对症治疗
针对发热、咽喉痛等症状,使 用解热镇痛药、润喉药等进行
对症治疗。
抗病毒治疗
采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 等,对EB病毒进行抗病毒治 疗,缩短病程,减轻症状。
病原学检查
采用PCR等方法检测血液中EB病毒 的DNA,确定病原体,为诊断提供 确凿依据。
诊断标准
01
02
03
04
临床症状:具备发热、咽喉痛 、淋巴结肿大等典型症状。
实验室指标:外周血涂片检查 发现异型淋巴细胞增多,血液 生化检查可能显示肝肾功能异
长期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上消化道出血

仅维 持 1 ~3 h, 2 6 但是 颈部 淋 巴结 明显 缩 小 , 扁桃 体 脓性 分 泌物消 失 。精神食 纳好 转 半月 后再度 颈 部 淋 巴 结肿 大 伴腮 腺肿 胀 , 下颁 软 组织 肿 胀 。 T3  ̄4 ℃。经静点 丙种 球蛋 白 5 / 连 用 4 , 9 1 g d, d 地 塞米 松 1 mg d 1 后 体 温 降 至正 常 , 0 /,周 颈部 包块 逐渐 缩小 。 2 用 5 第 周 g丙种 球蛋 白巩 固疗效 持 续 2周 未再发 热 , 家长 要求 出院 。 出院后随访 1月 后死 于意外 。
感染 骨髓 象 , 部 淋 巴及 扁 桃体 活 检均 为变性 坏 颈
死 。 核抗 体 ( )抗 D 抗 十 , NA 抗 体 4 , S A 抗 8 抗 S
无 明 显 诱 因 出现 不 规 则 发 热 , 9 4 ℃ , 喷 T3 ~ 0 伴 嚏、 流涕 及咽痛 。 当地按“ 呼吸道 感染 ” 在 上 治疗好 转 此 后 , 何隔 1 ~ 4 d发热 1 , 为上 感或 扁 0 s 次 多
3m ×2 m 大 小 之 淋 巴 结 , 硬 , 痛 ( ) 活 动 c c 质 压 土 , 可 , 面皮肤 无红肿 。 眼睑浮肿 , 表 双 口唇 苍 白 , 充 咽
医师 A
此病 例 特点 : 学龄儿 、 ① 男性 。②间
断不 规 则发 热 3年余 加 重 9月 , 热时 常伴 有 上 发 呼 吸道 感染 或化 脓 性扁 桃 体 炎表 现 , 颈部 及腮 腺
讨 论
后 多个 结 节影 , 为是淋 巴结 。 认 先后用 吡喹 酮抗肺 吸虫 治疗 2 程 及 激素 治 疗达 6 月 , 疗 个 初静 点 地
发热病例讨论

发热病例讨论---1. 引言本病例讨论文档对于一个被诊断患有发热的病人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本文讨论了患者的临床表现,可能的诊断和治疗选择。
2. 病例概述病人X是一个年轻成年人,主要症状是发热。
以下是病人的症状和体征描述:- 症状:症状:- 发热(持续)- 乏力- 头痛- 体征:体征:- 体温升高(摄氏度)- 淋巴结肿大(颈部)3. 医学评估与检查病人被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和检查。
以下是病人接受的主要检查:- 血常规- 尿液分析- 放射性扫描(根据临床需要)- 其他相关检查4. 是什么导致了发热基于对病人的评估和检查结果,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可能的原因导致了发热:1. 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 急性扁桃体炎- 细菌感染- 病毒感染等2. 全身性疾病:全身性疾病:- 风湿热- 结缔组织病- 某些癌症等5. 进一步诊断与治疗根据病人的临床信息和检查结果,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将是重要的。
以下是可能的进一步步骤和治疗选择:- 血液培养以确定是否存在细菌感染- 对病人进行更全面的检查以排除系统性疾病- 给予退烧药物以缓解病人的发热症状- 针对可能的病原体进行特定抗感染治疗结论这份发热病例讨论文档提供了对于一个发热病例的评估和可能的诊断选择。
根据病人的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一步的诊断和治疗将是必要的。
---以上是这份发热病例讨论文档的主要内容,提供给您参考。
如有更多相关信息或需要进一步讨论,请及时与我联系!。
_颈部淋巴结肿大90例临床分析

29
12
41
慢性淋巴结炎 11
8
19
淋巴结结核
5
8
13
结节病
1
3
4
恶性淋巴瘤
5
4
9
转移癌
4
0
4
合计
55
35
90
!!!!!!!!!!!!!!!!!!!!!!!!!!!!!!!!!!!!!!!!!!!!!!!!!!!!!!!!!!!!!!!!!!!!!!!!
[6] [7]
究[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1999,15(5):345-347. Ney T,Goz G. Force-moment measurements on the passive palatal arch under the influence of the tongue [J]. Forfschr Kieferorthop, 1993,54(6):249-253. 谈 龙,叶湘玉,周 洪,等. 横腭弓增强支抗的研究[J]. 实用口腔
·102·
临床口腔医学杂志 2010 年 2 月第 26 卷第 2 期 J Clin Stomatol, Feb,2010,Vol.26.No.2
颈部淋巴结肿大 90 例临床分析
于鸿滨,李永生 * (昆明医学院附属昆华医院·云南省第一人民医院口腔颌面外科 云南 昆明 650032)
[摘要] 目的:探讨颈部淋巴结肿大的病因,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对 90 例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进行淋巴结切
[中图分类号] R783.2 R739.8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34(2010)02-0102-02
Clinical analysis of cervical lymphadenectasis:a report of 90 cases. YU Hong-bin,LI Yong-sheng. Department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Affiliated Kunhua Hospital,Kunming Medical College,First People's Hospital,Yunnan Province,Yunnan Kunming 650032,China
颈部肿物查因病例讨论

对于一些恶性颈部肿物,放射治疗可能作为辅助治疗手段,以杀死癌细 胞并控制病情发展。
治疗过程及效果
手术过程
手术治疗颈部肿物通常需要在全身麻醉下进行,医生会根据肿物的位置和性质选择合适的手术切口,然后进行肿 物切除或淋巴结清扫。手术过程可能会持续数小时至数天不等。
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肿物的性质、大小、位置以及患者的身体状况等。一般来说,对于良性颈部肿物, 手术治疗的效果较好,术后恢复较快。而对于恶性颈部肿物,治疗效果则取决于肿瘤的分期和分化程度等因素。
06
病例总结与反思
病例总结
患者信息
患者为中年男性,因颈部肿物 就诊。
诊疗过程
医生初步诊断为淋巴结肿大, 但进一步检查发现肿物并非淋 巴结,而是甲状腺癌。
治疗方案
患者接受了手术治疗,术后恢 复良好。
治疗效果
经过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有 效控制,生活质量得到提高。
经验教训
医生需要更加仔细地询问患者的病史和进行全面的 体格检查,以便更准确地诊断病情。
血流情况。
CT检查
MRI检查
可清晰显示肿物的位置、 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组
织的关系。
对软组织的分辨率高, 有助于判断肿物的性质。
X线检查
可观察颈椎及上纵隔的 情况。
病理学检查
细针穿刺活检
用细针穿刺肿物,取出部分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 ,是确诊的金标准。
细胞学检查
通过涂片或印片方式获取细胞,进行病理学诊断 。
手术活检
通过手术方式切除部分或全部肿物,进行病理学 检查。
分子生物学检测
检测肿物的基因突变、融合基因等情况,为治疗 提供依据。
04
病例讨论与诊断
儿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范文

儿科疑难病例讨论记录1. 病例信息患儿:男,5岁主诉:持续高热、皮疹、关节肿痛既往史:无重要疾病史家族史:无相关遗传或传染性疾病史2. 现病史患儿于两周前开始出现高热,体温持续在39-40摄氏度之间,伴有头痛、食欲不振、乏力等全身不适。
三天后,患儿出现红色皮疹,首先出现在面颈部,然后迅速蔓延至全身。
皮疹呈斑丘疹样,色素鲜红,不易消退。
此外,患儿还抱怨关节肿胀和肌肉酸痛。
体格检查发现颈淋巴结肿大。
3.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正常•血培养:阴性•尿常规:正常•血清抗核抗体(ANA)和类风湿因子(RF):阴性•血清C反应蛋白(CRP):轻度升高•血小板计数:正常•骨髓涂片:未见异常•心电图:未见异常4. 讨论根据患儿的病史和辅助检查结果,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可能的诊断:1.风疹(Rubella):患儿出现了皮疹,这是风疹的典型表现之一。
但是,风疹通常不伴有关节肿胀和肌肉酸痛。
2.猩红热(Scarlet fever):患儿有高热和皮疹,但通常没有关节肿胀和肌肉酸痛。
此外,颈淋巴结肿大也不是猩红热的典型表现。
3.丹毒(Erysipelas):丹毒通常表现为局部皮肤感染,并伴有局部红斑、水泡等。
全身性皮疹、关节肿胀和淋巴结肿大不是丹毒的典型表现。
4.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RA可能导致关节肿胀和肌肉酸痛,但通常不伴有高热和皮疹。
5.少年类风湿性关节炎(Juvenile idiopathic arthritis, JIA):JIA是一种儿童常见的慢性关节炎,可以伴有高热、皮疹和淋巴结肿大。
但需要注意的是,JIA通常没有严重的全身不适。
5. 进一步检查为了排除其他可能的诊断,我们建议进行以下进一步检查:1.风疹抗体检测:风疹抗体IgM阳性可以确诊风疹感染。
2.血培养:排除细菌感染引起的全身性表现。
3.血沉、CRP等炎症指标监测:观察其变化趋势,帮助判断是否存在系统性炎症反应。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病例1 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间断发热患者女性,49岁,颈部淋巴结肿大7年,间断发热9个月,自2000年起接受多次诊疗。
第一次诊疗过程患者200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血常规:白细胞(WBC)24.2×109/L,淋巴细胞66%,血红蛋白(Hb)142 g/L,血小板(PLT)160×109/L。
查体: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脾脏肋下6 cm。
辅助检查示纵隔腹腔淋巴结无明确肿大。
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Ⅲ级,成熟淋巴细胞60.0%,原幼淋5.5%。
免疫分型(末梢血):CD5+细胞84.6%,CD19+ 细胞75.0%,CD23+细胞68.7%。
颈淋巴结活检病理:淋巴结结构消失,代之以弥漫浸润的小淋巴细胞(医科院肿瘤医院、同仁医院)。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系会诊:淋巴结结构破坏,弥漫性小淋巴细胞增生,核小,胞浆少,未见典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核特点。
免疫组化:CD20、CD45RO阳性。
诊断:小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但无典型CLL的核特点)病例2患儿男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患儿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无触痛.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前出现发热,37.5-39度,肿大淋巴结出现触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咳嗽,无咽痛,无皮疹,无盗汗,无明显消瘦,食欲差,大小便正常,在家静滴抗生素(具体不详)病情无好转,转上级医院治疗.既往身体健康,否认结核接触史.查体:一般可,全身皮肤无皮疹,无出血点,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扁桃体无肿大,肝肋下4.5cm.心肺听诊无异常.辅助检查:WBC 3.9×10 9/L 中性粒细胞0.35 淋巴0.62 见变形淋巴细胞0.07,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血沉22mm/h 尿常规正常,GPT101u/L(0-40).心肌酶AST225u/L(0-40),LDH965u/L(71-570)CK-MB3 7u/L(0-15),HBD406u/L(70-220),其他检查正常.骨髓穿刺未见明显异常.问题讨论:1本病例特点?2为明确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诊断?3鉴别诊断?答案:1病例特点--8岁男孩,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出现发热,37.5-39度,肝大,肝功异常,心肌酶异常,血常规白细胞偏低,可见异林血沉加快,其他正常,抗生素治疗效果差.2为明确诊断需要进行淋巴结组织检查.本病例进一步做淋巴活检示:淋巴结弥漫型单核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增生,有吞噬核碎现象,病变符合坏死性淋巴结炎.它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结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者免疫反应有关.好发于年长儿,女性多见.为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抗生素治疗无效.其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常伴白血球减少.诊断依据主要为淋巴结活检.鉴别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淋巴瘤结核性淋巴结炎一、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二诊断依据:1、患儿男,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咳嗽,有白色痰2、曾使用抗菌素效果不明显3、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肝肋下4。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病例讨论分析病例1 颈部淋巴结肿大伴间断发热患者女性,49岁,颈部淋巴结肿大7年,间断发热9个月,自2000年起接受多次诊疗。
第一次诊疗过程患者2000年无明显诱因出现双侧颈部淋巴结肿大。
血常规:白细胞(WBC)×109/L,淋巴细胞66%,血红蛋白(Hb)142 g/L,血小板(PLT)160×109/L。
查体:颈部、腋窝、腹股沟淋巴结肿大;脾脏肋下6 cm。
辅助检查示纵隔腹腔淋巴结无明确肿大。
骨髓细胞学检查:骨髓增生Ⅲ级,成熟淋巴细胞%,原幼淋%。
免疫分型(末梢血):CD5+细胞%,CD19+ 细胞%,CD23+细胞%。
颈淋巴结活检病理:淋巴结结构消失,代之以弥漫浸润的小淋巴细胞(医科院肿瘤医院、同仁医院)。
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系会诊:淋巴结结构破坏,弥漫性小淋巴细胞增生,核小,胞浆少,未见典型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细胞核特点。
免疫组化:CD20、CD45RO阳性。
诊断:小B淋巴细胞性淋巴瘤/CLL(但无典型CLL的核特点)病例2患儿男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患儿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无触痛.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前出现发热,度,肿大淋巴结出现触痛,局部皮肤无红肿,咳嗽,无咽痛,无皮疹,无盗汗,无明显消瘦,食欲差,大小便正常,在家静滴抗生素(具体不详)病情无好转,转上级医院治疗.既往身体健康,否认结核接触史.查体:一般可,全身皮肤无皮疹,无出血点,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扁桃体无肿大,肝肋下.心肺听诊无异常.辅助检查:WBC ×10 9/L 中性粒细胞淋巴见变形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血沉22mm/h 尿常规正常,GPT101u/L(0-40).心肌酶AST225u/L(0-40),LDH965u/L(71-570)CK-MB37u/L(0-15),HBD406u/L(70-220),其他检查正常.骨髓穿刺未见明显异常.问题讨论:1本病例特点?2为明确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诊断?3鉴别诊断答案:1病例特点--8岁男孩,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伴阵咳,有白色痰.8天出现发热,度,肝大,肝功异常,心肌酶异常,血常规白细胞偏低,可见异林血沉加快,其他正常,抗生素治疗效果差.2为明确诊断需要进行淋巴结组织检查.本病例进一步做淋巴活检示:淋巴结弥漫型单核细胞,组织细胞.淋巴细胞增生,有吞噬核碎现象,病变符合坏死性淋巴结炎.它是一种少见的淋巴结病.可能与病毒感染或者免疫反应有关.好发于年长儿,女性多见.为自限性疾病,预后多良好.抗生素治疗无效.其主要表现为发热,淋巴结肿大,常伴白血球减少.诊断依据主要为淋巴结活检.鉴别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结核性淋巴结炎一、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二诊断依据:1、患儿男,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咳嗽,有白色痰2、曾使用抗菌素效果不明显3、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肝肋下4。
5cm。
4、辅助检查:WBC ×10 9/L 中性粒细胞淋巴见变形淋巴细胞,血红蛋白,血小板正常,血沉22mm/h 尿常规正常,GPT101u/L(0-40).心肌酶AST225u/L(0-40),LDH965u/L(71-570)CK-MB37u/L(0-15),HBD406u/L(70-220),其他检查正常.骨髓穿刺未见明显异常。
三、进一步检查:1、抗EBV抗体 2、嗜异凝集试验 3、PCR检测EBVDNAV。
四、鉴别诊断:1、淋巴瘤 2、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3、瑞氏综合征 4、心肌炎 5、病毒性 6、川畸病五、治疗:1、对症支持治疗、抗病毒、保肝、营养心肌、有继发感染用抗生素(不宜用氨苄青)病史同前,该患儿首先要考虑淋巴瘤,支持点:8岁男孩,颈部淋巴结肿大,(多见)有触痛,无红肿,伴有发热,度,,咳白色痰,(累及纵隔)肝大肋下厘米,化验室检查GPT101,GOT225。
血沉22。
应用抗生素无效。
不支持点:无消瘦,体重减轻,盗汗。
化验检查,常规无明显异常。
骨穿正常。
建议做胸片,肝胆脾,腹膜后B超及淋巴活检。
其次,要考虑结核,支持点;发热,咳嗽,淋巴结肿大,血沉快。
抗生素无效。
不支持点:无消瘦,无盗汗,肺部无阳性体征。
肝大,酶高不好解释。
建议查胸片,PPD试验,及淋巴穿刺作抗酸染色。
个人之见!病例特点:小儿患者,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伴不规则发热8天,抗炎治疗无效,查:咽红,肝大,血像正常,淋巴高,可见变形淋巴细胞,肝功能受损,血沉稍快,血生化多种指标异常,骨穿未见明显异常。
初步诊断:1、恶性淋巴瘤2、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待排进一步检查1、颈部淋巴结穿刺活检2、嗜异性凝集试验3、EBV抗体主要是与淋巴结炎、急性淋巴细胞性相鉴别,通过骨穿、淋巴结活检相鉴别。
本病例特点:1、患儿,男,8岁。
2、20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大约3*2cm.无触痛..8天前出现发热,度,肿大淋巴结出现触痛,局部皮肤无红肿,食欲差,静滴抗生素无效。
3、查体: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肝肋下、辅助检查:WBC ×10 9/L 中性粒细胞淋巴见变形淋巴细胞,血沉 22mm/h ,GPT101u/L(0-40).心肌酶 AST225u/L,LDH965u/L,CK-MB37u/L,HBD406u/L,骨髓穿刺未见明显异常.2、为明确诊断需要做哪些检查:1、嗜异性凝集抗体检测。
2、EBV特异性抗体检测。
本病可能的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合并心肌炎)。
3、鉴别诊断:1、巨细胞病毒感染:婴幼儿多见,常无淋巴结肿大。
嗜异性凝集抗体阴性。
2、急性弓形体病:常有动物接触史或进食生肉史,临床表现可从单纯的淋巴结肿大到致命的急性暴发型肺炎和脑脊髓膜炎,可进行淋巴结活组织检查和血液、脑脊液的动物接种,寻找病原体。
嗜异性凝集抗体阴性。
3、恶性组织细胞病:除了发热、淋巴结肿大外,还有全血细胞减少和进行性衰竭。
骨髓穿刺可确诊。
4 、还应与风疹、病毒性、病毒性心肌炎、白血病等项鉴别。
患儿病史有如下特点:1.淋巴肿大20天,8天来发热.伴阵咳.体查:淋巴肿大,肿大.咽红.2.血常规分类以淋巴增高为主.可见变形淋巴细胞.血沉稍高,心肌酶示有心肌损害.诊断考虑:患儿有呼吸系统症状,淋巴肿大,心肌损害.有多系统症状.诊断上考虑支原体并肺外表现.应查冷凝集试验及拍胸片以明确诊断.鉴别诊断:1.淋巴结核多有接触史.有低热,盗汗,消瘦等中毒症状.可拍胸片,PPD试验.2.传单血常规见变形淋巴细胞,咽红,肝大.淋巴肿大.可查嗜异凝集试验及VCA-IGM鉴别3.淋巴瘤骨髓穿刺不支持.病史特点:淋巴结无痛性肿大、阵咳20天,发热、淋巴结触痛、咳嗽8天,查体:肝大。
辅助检查:淋巴细胞比例高、有变形淋巴,肝功能、心肌酶异常增高。
诊断和鉴别诊断:1、淋巴肉瘤:依据:初为无痛性肿大,骨髓检查排除淋巴细胞性。
辅助检查:淋巴结活检。
2、结核:依据:一直有咳嗽,淋巴结肿大,普通抗菌素治疗无效,血白细胞不高。
辅助检查:肺X光片或者CT、TB-DNA、PPD实验。
3、中毒性心肌炎:没有明显的心脏症状、体征和病史,排除先天性心脏病。
有心肌酶增高。
需要做一个心脏B超,看心脏大小和心包有没有积液。
4、系统性红斑狼疮:多系统损害应该排除。
查抗核抗体、DS-DNA、SM-DNA、狼疮细胞。
特点:儿童,8岁,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无触痛。
8天前出现发热,伴肿大淋巴结触痛,食欲差。
查体: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扁桃体无肿大,肝肋下.辅助检查:WBC ×10 9/L 中性粒细胞淋巴见变形淋巴细胞,血沉22mm/h ,GPT101u/L(0-40).心肌酶AST225u/L(0-40),LDH965u/L(71-570)CK-MB37u/L(0-15),HBD406u/L(70-220)。
需要检查:1 心肌肌钙蛋白检测2 心动图检查3 病毒学诊断4 心肌活检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鉴别诊断:风湿性心肌炎,中毒性心肌炎,先心病,原发性心,甲亢等引起的心肌改变等。
本病特点:1.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伴发热8天;2.淋巴结开始无触痛,后出现发热并有触痛;否认有结核接触史;3.查体:淋巴结肿大,有压痛,咽红,肝脏肋下4.血象底,淋巴为主,可见异淋,血沉升高,GPT高,心肌酶谱升高.骨穿正常.需做检查:淋巴结B超;胸片;EBV-AB;TB-AB;PPD;淋巴结活检等诊断:;2.颈淋巴结炎;3.颈淋巴结结核伴感染鉴别诊断:1.寄生虫病;2.猫抓病.本病特点:1. 左颈部淋巴结肿大20天.发热8天,伴有咳嗽。
2.PE:左颈部淋巴结肿大,压痛,咽红,肝肋下3.WBC ×10 9/L 异形淋巴细胞。
GPT增高。
心肌酶增高。
诊断:想了好几个,都无法鉴别排除,先空着。
考虑病毒性感染。
?需要的检查:1.结核菌素试验。
2.嗜异性凝集抗体试验。
3.孕佳试验。
4. 胸片。
5.乙肝五项。
鉴别:1.病毒性2.结核。
虽无结核接触史,但仍不好排除。
行结核菌素试验。
3.传单。
异性淋巴多》10%,嗜异性凝集抗体试验可确诊。
4.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
5.川崎病。
6.急淋。
骨髓穿刺以排除。
病例3:发热、颈部淋巴结肿大、肝功能异常病历简介患者,女,26岁,因皮肤、巩膜伴尿黄、食欲减退、20天,2周于2008年9月17日入院。
入院前20天患者发现尿色加深如茶色,后出现皮肤、巩膜黄染,伴厌油、食欲减退、疲倦乏力。
入院前13天出现发热,最高体温39℃~40℃,下午或晚间体温开始上升,经对症治疗后体温可恢复正常,伴有畏寒,无寒战,伴轻咳。
当地查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为813U/L,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为1027U/L,总胆红素(TB)为220μmol/L,直接胆红素(DB)为μmol/L。
将其转入传染病医院,给予保肝、降酶、退黄及支持治疗,予“吲哚美辛栓剂”肛塞降温,并给予哌拉西林钠/舒巴坦抗感染治疗3天,患者仍发热。
患者自行应用退热药“新癀片”1盒(3天),后出现周身皮疹伴瘙痒,停用。
停药后患者仍发热,仍有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尿黄、皮肤巩膜黄染。
既往史 1年半前患者开始对花粉过敏,反复出现周身荨麻疹。
2008年4月曾口服“肤痒颗粒、依匹斯汀”1个月,皮疹消退且无其他特殊表现。
患者本次发病前曾因再次出现荨麻疹口服上述药物2天,停药2天后开始不适症状。
入院查体神志清楚,精神尚好,营养欠佳,皮肤、巩膜重度黄染,周身可见较密集、大小均等红色充血性斑丘疹,疹间皮肤正常。
颈部可触及3~4个黄豆大小淋巴结,活动良好,无融合,有触痛。
结膜稍苍白,颈无抵抗。
腹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脏肋下2cm,剑下4cm,质中,有触痛,脾脏肋下,质中,无触痛,肝区叩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