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医学综合章节知识点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章节知识点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章节知识点

成人高考医学综合章节知识点

第八章肾脏的排泄

第一节肾脏的功能和结构

一、排泄的概念和途径

机体将体内物质代谢的终产物、多余的物质以及进入体内的异物和药物的代谢产物等排出体外的过程,称为排泄。排泄的途径有:①呼吸器官以气体形式排出二氧化碳和少量水分;②消化道通过粪便排出胆色素及一些无机盐类如钙、镁、铁等;③皮肤以汗液形式排出水分、氯化钠和尿素等;④肾脏以尿液形式排出水分、无机盐(主要是氯化钠,其余为硫酸盐和钾、氨等盐类)和有机物(主要是尿素,其余为马尿酸、肌酐、尿色素等)等。其中肾脏是机体最重要的排泄途径。

二、肾的功能结构

肾单位由肾小体和肾小管组成。

肾单位按所在部位的不同分为皮质肾单位和近髓肾单位两类,其结构有明显的不同。

(一)皮质肾单位

主要分布于外皮质层和中皮质层。人肾的皮质肾单位约占肾单位总数的85%~90%。这类肾单位的肾小球体积较小,髓袢较短,只达外髓质层。

(二)近髓肾单位

分布于靠近髓质的内皮质层,在人肾约占肾单位中的10%~15%。这类肾单位的肾小球体积较大,其髓袢甚长,可深入到内髓质层,有的甚至到达乳头部。

第二节尿生成的基本过程

尿生成的基本过程为:

1.肾小球的滤过作用;

2.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

3.肾小管和集合管的分必作用。

第三节肾小球的滤过作用及影响因素

一、肾小球滤过率

单位时间内(每分钟)两肾生成的超滤液的量,即肾小球滤出的滤液量或原尿量,称肾小球滤过率。正常成人安静时约为125mL/min。每24小时两肾的原尿量可达180L。

二、滤过膜及通透性

滤过膜由肾小球毛细血管内皮细胞、基膜和肾小囊脏层上皮细胞构成。膜上有大小不同的孔道或裂隙,血细胞和大分子物质(如大分子蛋白质)不能通过孔道滤过。滤过膜各层含有带负电荷的物质,主要为糖蛋白,能阻止血浆中带负电的物质的通过。因此,可以把滤过膜看成分子大小和分子电荷的选择性过滤器。

三、肾小球有效率过压

是指使血浆通过滤过膜而滤出的静压力,是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动力。可用如下公式表示:有效滤过压=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一(血浆胶体渗透压+肾小囊内压)

其中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是推动血浆滤出的力量,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是阻止滤过的力量。在有效滤过压为正值时才能有滤过发生。

四、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

(一)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有效滤过面积

滤过膜的通透性有两个因素决定,滤过膜上的裂孔和膜表面带负电荷的糖蛋白的屏障作用。正常情况下,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有效滤过面积比较稳定,所以对。肾小球滤过率无明显影响。病理情况下,滤过膜所带负电荷减少或消失,通透性增大,尿中出现蛋白或红细胞;疾病造成肾小球破坏,使有效滤过面积减少,出现少尿或无尿。

(二)有效滤过压

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是推动血浆滤出的力量;而血浆胶体渗透压和囊内压是对抗滤出的力量。这三者中任何一个因素发生变化,都会影响有效滤过压,从而影响肾小球滤过率。

1.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主要取决于动脉血压的高低和出、入球小动脉的口径。由于肾血流量有自身调节机制,当动脉血压在10.7~

24.0kPa(80~180mmHg)范围内变动时,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变化不大。正常时不论入球端和出球端都约为6.0kPa(45mmHg)。当动脉血压低于10.7kPa (80mmHg),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降低,有效滤过压降低,肾小球滤过率降低,引起少尿甚至无尿。

2.血浆胶体渗透压主要决定于血浆蛋白的浓度,正常情况下变化不大。当极度营养不良或大量静脉输液等特定情况下,血浆蛋白浓度降低,造成血浆胶体渗透压下降,使有效滤过压增加,滤出增多。

3.囊内压一般情况下囊内压变化不大。当结石和肿瘤等阻塞输尿管,尿液积存,使囊内压升高,使有效滤过压降低,滤出减少。

(三)肾血浆流量

超滤液来源于血浆,其他条件不变时,肾小球血浆流量与肾小球滤过率呈正变关系。一般情况肾小球血浆流量可保持稳定。若肾小球血浆流量增多、滤过率增多、尿量增多,若。肾小球血浆流量减少(如急性大出血、休克等),滤过率降低,尿量减少。

第四节肾小管和集合管的泌尿功能

一、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功能

进入肾小管的原尿称为小管液。重吸收作用是指小管液内水和溶质通过肾小管上皮细胞转运而进入管周毛细血管的过程。

每昼夜生成的原尿量可达180L,而终尿量只有1~2L,为原尿量的1%。这是由于原尿经过肾小管和集合管时,其中99%的液体又被重吸收回血。可见,重吸收作用明显影响终尿的量和成分。

重吸收有主动重吸收和被动重吸收两种方式。肾小管和集合管对物质的重吸收具有选择性。

(二)水的重吸收

水的重吸收在各段小管均为被动过程。在近球小管,由于管壁对水的通透性大,水随溶质的吸收而吸收,一般滤过量的65%~70%可在近球小管成定比性重吸收,这种按比例重吸收形式,称为球一管平衡。它与体内是否缺水无关,为水的必需再吸收。而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则是根据体内是否缺水的具体情况而变化,是在抗利尿激素(ADH)控制下进行的,为水的调节重吸收。它对维持体内水平衡有重要意义。在髓袢的升支对水的通透性较差,这对维持近髓的高渗梯度起到一定作用。

(四)葡萄糖的重吸收

只钉近曲小管有重吸收葡萄糖的能力。正常情况下,葡萄糖在近曲小管中全部被重吸收。葡萄糖的重吸收是与Na+偶联的主动转运。肾小管对葡萄糖的重吸收能力有一定限度。当血糖浓度超过160~180mmg%时,葡萄糖就不能全部被重吸收,尿中就会出现葡萄糖,称为糖尿。刚刚出现糖尿时的血糖浓度叫做肾糖阈。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