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合集下载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摘要】目的讨论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

方法查阅文献资料并结合个人临床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结论 ACEI治疗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RA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通过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作用于心肌细胞、肌细胞、内皮细胞和肾脏形成神经内分泌互相作用的级联反应,从而导致对心脏的损伤。

【关键词】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冠心病治疗应用ACEI治疗冠心病的病理生理学基础是:RA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通过内分泌、旁分泌和自分泌方式作用于心肌细胞、肌细胞、内皮细胞和肾脏形成神经内分泌互相作用的级联反应,从而导致对心脏的损伤。

肾素催化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I(AT-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ACE)再催化血管紧张素I转化为血管紧张素Ⅱ。

ACE也能催化缓激肽的降解,使其代谢物失活,缓激肽负责舒血管物质-内皮源性NO的释放。

血管紧张素Ⅱ(AT-Ⅱ)作用于特异的受体AT1(在成人占优势)和 AT2.它们存在于血管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和肾小管上皮细胞,促进血管收缩和钠的重吸收,因此可使体循环血压升高。

AT1的激活可以诱导平滑肌细胞、心肌细胞和冠状动脉内皮细胞的生长和增殖,导致肥大。

AT1的激活同时还能引起炎性反应,使细胞因子和超氧化物产生增多,导致内皮损伤,使血小板增多,内皮源性的纤维蛋白溶解减少。

某些情况,如高胆固醇血症时AT1表达增加。

而AT2活化后的作用目前知道得很少,可能与细胞的分化,新生血管、组织愈合和再生凋亡等有关。

90%以上的ACE存在于组织中,只有10%以可溶性形式存在于血浆中。

无动脉粥样硬化的动脉,其内皮细胞外膜管内ACE浓度很高,因为大部分组织ACE都镶嵌在血管壁腔表面的内皮细胞膜上。

动脉粥样硬化的不同阶段,内皮细胞均受累,由于ACE大量定位于内皮细胞,它在动脉粥样硬化的最初阶段中起基础性作用,促进AT一Ⅱ和减少缓激肽的产生,对内皮细胞功能有很大的破坏作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的专家共识引言过去十年中获得的大量循证医学证据充分证明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治疗心血管病的价值。

ACEI已被推荐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治疗及高危人群的二级预防,并写入国内外指南之中。

但是,在临床实践与指南之间仍存在不小的差距。

在指南明确列为Ⅰ类适应证的情况下,ACEI在日常临床实践中应用仍远远不够,且剂量不足。

本专家共识的编写目的,在于将ACEI用于心血管疾病的理念以及在不同临床情况下应用的证据和使用方法等归纳为一个共识性文件,供临床医师决策时参考,以进一步改善我国广大临床工作者临床应用ACEI的状况,使患者得到更好的治疗。

本专家共识文件是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指定的专家组,在认真分析ACEI临床应用循证医学证据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具体情况,并参考欧洲心脏病学会关于ACEI在心血管病应用的专家共识[1],经充分讨论,达成共识后编写的。

初稿完成后又广泛征求了各方面专家的意见。

本专家共识代表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会的观点。

为了使读者清晰地了解某一诊疗措施的价值或意义,本共识文件采用国际通用的方式,对有关适应证作了推荐分类和证据水平的分级。

推荐内容的分类:Ⅰ类:已证实和(或)一致认为某诊疗措施有益、有用和有效。

Ⅱ类:关于某诊疗措施有用性和有效性的证据尚不一致或存在不同观点。

其中Ⅱa类指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倾向于有用和(或)有效,Ⅱb类指有关证据和(或)观点尚不能充分说明有用和有效。

Ⅲ类:已证实或一致认为某诊疗措施无用和无效,在有些病例中可能有害,不推荐使用。

证据水平的分级:A级为证据来自多项随机临床试验或多项汇总分析,B级为证据来自单项随机临床试验或非随机研究,C级为专家共识和(或)证据来自小型研究。

药理学一、定义ACEI是通过竞争性地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而发挥作用的一类药物。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大量研究证实,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不仅仅是单纯降压,更重要的是能够改善冠心病患者的预后。

为此,2015 年ACC/AHA/ASH 发表联合声明:对于合并有冠心病(包括稳定性心绞痛、ACS、心力衰竭)的高血压患者,ACEI作为一线首选药物。

虽然ACEI在冠心病防治中具有重要地位,但在我国临床实践中应用仍远远不够。

为了进一步改善临床应用情况,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制定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冠心病患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共识强调,冠心病患者应用ACEI应遵循3R原则,即:Right time (早期、全程和足量);Right patient(所有冠心病患者只要可以耐受,ACEI均应使用);Right drug(选择安全、依从性好的ACEI药物)。

ACEI在冠心病患者中的应用推荐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建议:●STEMI发病24h内,在无禁忌证的情况下,建议早期应用ACEI。

●除非不能耐受,所有NSTE-ACS患者均应接受ACEI治疗。

临床应用注意点:(1)早期:AMI早期口服ACEI可降低死亡率,ACEI应在发病24h 内开始应用。

(2)长期:所有AMI后的患者都需要长期使用ACEI。

AMI早期因各种原因未使用ACEI的患者,应该尽早并长期使用。

(3)获益:合并心力衰竭、心房颤动或前壁大面积心肌梗死等高危患者获益更大。

给药方法和剂量:ACEI治疗应从小剂量开始,逐渐增加剂量。

早期干预方案通常在24~48h内用到足量。

如卡托普利的用法为首剂6.25mg,能耐受者2h 后给12.5mg,10~12h后25mg,然后增至50mg bid;福辛普利初始剂量为5mg,24h后重复1次,如收缩压仍>100mmHg且无低血压表现,逐步倍增至20mg qd的目标剂量。

稳定型冠心病建议:●对于有心肌梗死病史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病史等高危因素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应该长期应用ACEI进行二级预防。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药理及合理应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的药理及合理应用

用, 故肝功能正常与否直接影响到药理作用。该类
的降解, 增加缓激肽局部的蓄积浓度发挥活性作
药物起效慢, 但持续时间较长。③本身即有活性的 水溶性化合物如赖诺普利, 这类药物不需要代谢即 可以原型从肾脏清除, 因此其血浆浓度主要与口服
用。缓激肽受体 有 B1 和 B2 两种类型, 缓激肽 的 多 数 功 能 是 通 过 缓 激 肽 B2 受 体 介 导 的 。 缓 激 肽 对 心 血管系统的影响[1] : ①扩张血管缓激肽是一种血管

3~7 24 02.5. 5

贝那普利

2~4 24 07.5. 6

培哚普利

4~8 24
4.


卡托普利 0015min 1~1.5 6~12 50


喹那普利


.15


注: - 无相关数据
ACEI 能降低肾血管阻力 , 增 加 肾 脏 血 流 , 促 进钠和水的排泄。其扩张肾小球出球小动脉的作用
培哚普利、喹那普利、雷米普利、螺普利、群多普
而降低循环和局部的 AngⅡ水平, 升高缓激肽的水
利; 膦酸基类有福辛普利。
平 , 增 加 一 氧 化 氮 ( NO) 和 有 血 管 活 性 的 前 列 腺
按药动学性质主要分 3 类: ①本身是活性形
素 ( 前列环素和前列腺素 E) 的释放。减少肾上腺
式, 其肝脏代谢物是仍具有药理活性的二巯化物,
表 1 常见 ACEI 类药物的药效学比较[5 ̄7]
药物名称
起效 时间 ( h)
达峰 时间 ( h)
维持 时间 ( h)
等效 剂量 ( mg)
组织 T/P 比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三高”共管规范化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
<150/90 mmHg。
血糖控制目标值
空腹血糖
4.4 mmol/L ~7.0 mmol/L
非空腹血糖
<10.0 mmol/L
糖化血红蛋白 (HbA1c)
<7.0 mmol/L
——01. ——02. ——03.
血脂控制目标值
1.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低危患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3.4 mmol/L,非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4.1 mmol/L,TG<1.7 mmol/L。
药物治疗
3) 血脂异常的药物治疗
临床上可选择的降脂药物大体可分为2大类,包括:
➢ 主要降胆固醇的药物,包括他汀类、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杆菌蛋白酶/Kexin 9型(PCSK9) 抑制剂及其他降脂药(胆酸螯合剂、普罗布考)。
➢ 主要降TG的药物,包括贝特类药物、高纯度ω-3脂肪酸和烟酸类药物。 多项大规模研究结果显示,他汀类药物在ASCVD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均能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因此,为了降脂达标,临 床上应首选他汀类药物。一般推荐起始应用中等强度他汀(可降低LDL-C水平25%~50%),并根据个体的降脂疗效和耐 受情况,适当调整剂量;若LDL-C不能达标,建议联用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如LDL-C仍不达标,应加用PCSK9抑制 剂。 对血清TG水平增高(≥1.7 mmol/L)的患者,首先应用非药物干预措施。TG≥2.3 mmol/L者可考虑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 用贝特类或高纯度ω-3脂肪酸。对于严重高TG血症患者(TG≥5.7 mmol/L),为降低急性胰腺炎风险,应首先考虑使用 主要降低TG的药物。
肾有益的非甾体类盐皮质激素受体拮抗剂非奈利酮。 ➢ 经足量口服降糖药物联合治疗后HbA1c不能达标的患者,可开始口服药和注射降糖药(GLP-1RA或胰岛素)的联合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血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 抑制剂)是一类常用于心血管疾病治疗的药物。 下面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1. 高血压管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是一线治疗高血压的药物之一。它们通 过抑制血管紧张素转换酶的活性,阻断血管紧张素Ⅱ的产生,从而扩张血管,降 低血压。 2. 心力衰竭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力衰竭患者中被广泛应用。它们 通过扩张血管、减轻心脏负荷,抑制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活性,帮助 改善心功能。 3. 冠心病管理: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用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它们可以 降低心肌耗氧需求,改善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心绞痛发作的频率和程度。 4. 心肌梗死后治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肌梗死后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 作用。它们可以减轻心肌损伤的程度,预防心肌重构,降低再发心肌梗死和死亡 率。 需要注意的是,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也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例如干咳、低 血压、高钾血症等。因此,在使用这类药物时,应根据医生的指导准确用药,并 在治疗过程中进行定期监测和随访。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于影;王桂芳
【期刊名称】《医学综述》
【年(卷),期】2001(007)008
【摘要】近十余年来,以卡托普利为代表的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很多心血管病的治疗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随着组织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S)的发现和证实,更促进了ACEI的发展.现将ACEI在高血压、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作用和对缺血心肌的保护作用阐述如下.……
【总页数】2页(P471-472)
【作者】于影;王桂芳
【作者单位】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通辽,028000;内蒙古民族大学附属医院,通辽,028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的应用 [J], 吴志涛
2.《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识》解读 [J], 徐成斌
3.浅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 [J], 贾岩;孙继华
4.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J], 王锐
5.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疾病中的合理应用 [J], 余国宝;王明芳;单鲁琴;袁正粱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解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解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

为了使医务人员清晰地了解 ACEI在临床应用的价值或意义,该 共识文件也采用国际通用的方式, 对有关适应症作了推荐分类和证据 水平的分级。(见附表一)
ACEI可根据其与ACE分子表面 锌原子相结合的活性基因而分成巯 基类、羧基类和膦酸基三类。
各种ACEI吸收率变化很大(25%~ 75%),口服后血药浓度达峰值时间 为1~10小时,大多数ACEI及其代谢 产物主要经肾排泄,故肾功能异常 时(肌酐清除率≤30ml/min)需要 调小剂量,而福辛普利、贝那普利 等主要由肝排泄,在肾脏中排泄仅 为一小部分,故一般不必调整剂量。
解读《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 剂在心血管病中
应用2007中国专家共识》
宣城中心医院 方向宏 主任医师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 已广泛被推荐用于高血压、心力衰竭、 冠心病、心肌梗死的治疗及高危人群的 二级预防,但按照国内外指南的标准, 临床上应用尚未完全到位,无论在剂量 上,还是在应用范围上都有一定差距。 在此情况下,今年3月17日公布的《专 家共识》对进一步改善我国广大临床工 作者应用ACEI的状况,必将会起到积极 作用。
4、对肾脏作用,主要扩张肾小 球出球小动脉,使肾小球滤过率 保持不变或者轻度下降,ACEI可 预防糖尿病患者微量白蛋白尿进 展成为大量蛋白尿,并延缓肾功 能损害的进展,对其它肾病患者 也有类似作用。
不良反应:
1、咳嗽常见,发生率5~10%, 多为干咳,通常发于用药1周至 数月之内,非剂量依赖性,停药 后1周消失。 2、低血压。 3、高钾血症。
循 证 医 学 已 证 明 : ACEI 和 β 受体阻滞剂孰先孰后并不重要, 两类药物联合使用才能得到最大 效益,因此可先用低、中等剂量 ACEI及早加用β受体阻滞剂,也 可以先使用β受体阻滞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的中国专家共
识》解读
作者:徐成斌, Xu Cheng-bin
作者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京,100044
刊名:
临床药物治疗杂志
英文刊名:CLINICAL MEDICATION JOURNAL
年,卷(期):2007,5(5)
被引用次数:1次
1.ESH/ESC Task Force Members;A Vahanian;G Maneia office2007 Guidehines for the Management of Arferial Hyper fension[外文期刊] 2007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修订》委员会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05年修订版) 2005
3.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在心血管病中应用中国专家共识[期刊论文]-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2007(02)
1.于胜男.吴非制备大豆降血压肽最佳用酶的筛选[期刊论文]-食品工业科技 2010(5)
本文链接:/Periodical_lcywzlzz200705001.aspx。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