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存在什么问题

语文教学存在什么问题
语文教学存在什么问题

语文教学存在什么问题

中国教师报:从国际视野看,我们的语文教学存在哪些问题?

吴忠豪:我国语文教育改革长期关注的主要是教学层面的问题,很少从课程层面去反思语文教育症结所在。其实,我国语文教育的问题更主要的是存在于课程层面。比如上面讨论的语文课缺少结构化的“课程内容”,就是课程层面的问题。从国际视野看,我们的语文课程与教学还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是语文课程形态问题。现代中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形态就是教师带着学生一篇一篇讲读课文。不管是哪一种版本的语文课本,从第一课开始到最后一课,都是由一篇篇课文连缀而成。语文课的主要活动是阅读课文,严格意义上说是听教师分析课文。观照发达国家的语文课程,我们可以发现“讲课文”其实不是语文教育唯一的课程形态,更不是最佳的语文课程形态。

其次是我国语文课程的重点取向失当。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口头和书面语言参与社会交际。倾向于表达能力培养是多数发达国家母语课程的取向。日本“坚持从言语教育的立场出发的国语教育”,非常明确地认定“国语教育首先是言语教育,其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美、英、法等国家在其母语课程标准一类的文件中也非常明显地体现出了以言语表达为重的倾向。然而我国的语文课程却将始终坚持阅读为重点的课程取向,语文课用于阅读的时间占了四分之三,而运用表达教学时间不足四分之一,造成语文课程“阅读”和“表达”教学时间的结构性失调。可以说以阅读为重点的课程取向与培养学生社会交际能力的课程目标是不相称的,这也是造成大多数学生“语文不过关”的直接原因。现在社会各界对语文课的意见主要集中在学生表达能力不过关,而语文课却将大量时间花费在效率很低的“文本讲读”上,始终没有将提高学生表达能力作为语文课程的重点。30多年前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十年时间,2700多课时用于学本国语言,却大多数不过关”。如果语文课不改变“讲课文”为主的课程形态,那么可以预见,再过30年我们的学生语言能力还可能过不了关。语文课程必须调整课时结构,“均衡读写”,建构“理解”和“表达”并重,并且适当朝向“运用”的课程结构。

再次是我国的语文课缺少学生的语文实践活动。许多国家语文教学很重视学生在课堂中的实践活动,无论是写作课,语言知识课,还是阅读课,课堂教学都偏重于学生实践活动的组织和指导。

名师公开课的误导

中国教师报:现在有不少名师的公开课将自身精彩的讲解作为亮点无限放大,将教材挖得很深,以教师讲的精彩代替了学生学的精彩。这对一线教师来说是否是一种误导?

吴忠豪:当下各种语文教学研讨活动空前活跃,形形色色的公开教学层出不穷。尽管公开课作为一种教学研究形式,对推进语文教学改革有一定的作用,但有些公开课为了追求课堂的亮丽和观课的效果,过多地关注理念的前卫,设计的奇妙,文本解读的创意,课堂组织的奇巧,课件制作的华丽……却忽略了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参与和学习活动的有效,将课堂变成了展示教师功底和教学技艺的舞台,异化了课堂教学的核心价值。特别应该指出的是,有些执教公开课的教师具有相当的影响力,其课堂教学通常被作为“示范课”为广大观课教师

竞相追捧并效仿,因此这样的“示范课”,其负面效应着实不可小觑。

被称为“现代课程论之父”的美国教学论专家泰勒早就指出,“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主动行为而发生的,取决于学习者做了些什么,而不是教师做了些什么。”(张华《课程与教学论》)评价一堂语文课是否有效,其核心指标主要不是看教师“教”得怎样,而是应该看学生学得如何。

无论是上课还是听课,无论是公开课还是日常的常态课,教师都应该牢固树立“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课堂是否热闹,教师语言是否精彩,文本解读是否有新意,教学手段是否先进等,这些对课堂教学而言都是表面的形式上的东西,不能成为评价一堂课的主要指标;只有把“学”得有效作为课堂评价的主要指标,语文课堂才能真正摆脱虚胖、浮肿、高碳、低效等不正常现象。

花大量时间教课文劳而无功

中国教师报:有人说,语文教学首先要突出语文味,什么是语文味,怎样的语文课才有语文味?对此您怎么看?

吴忠豪:从来没有听说过“数学课没有数学味”,“英语课没有英语味”,“美术课没有美术味”,但是我们却经常听到“语文课没有语文味”这样的说法。王尚文教授前不久在一篇文章中尖锐地指出:“有论者郑重提出语文课要有‘语文味’。听此言着实让我吃惊不小:这不等于说盐要有咸味、糖要有甜味吗?荒唐!思之,余以为问题的根子或许出在我们没有真正弄清我们为何要在中小学开设语文课的问题上了。”这番话点中了语文课为何没有语文味的命脉。

现代语文课程的一大问题是混淆了“课程内容”和“教材内容”这两个不同的概念。简单地说,课程内容是指“教什么”,教材内容是指“用什么来教”。小学语文课程内容主要指的是学生学习语文必须掌握的、可以终身受用的语文知识、语文方法和语文技能,这些课程内容应该是相对稳定的,是其他学科教学不可替代的。比如汉语拼音,标点符号,3000个常用汉字;查字典的方法,圈点批注等阅读方法,记叙描写等写作方法,以及为掌握这些知识和方法展开的听说读写技能训练等等。

当然,语文课文中内涵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也属于语文课程内容范畴,只不过情感、态度、价值观是各科共有的课程内容,在语文学科中应该是熏陶感染,潜移默化的,应该是渗透于学习语文过程之中。建国以来我国语文教材中的课文其实很不稳定。我曾经统计过上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语文教材编选的课文,到2000年以后仍然保存下来编进语文课本的不到四分之一;至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语文课本中编选的课文,除少量的古诗、寓言等经典篇目,其他基本上都不用了。为何那么多课文现在都可以不教?就是因为课文只是学语文的“例子”,是可以替代的。我们可以用这一篇课文来教这些语文知识、方法,也可以换一篇课文来教这些语文知识、方法。所以语文课花大量时间教学课文的思想内容,这实在是劳而无功的事情。

当下相当部分语文教师,特别是有些刚入职新手教师,由于对语文“课程内容”认识肤浅,误将“教材内容”当成“课程内容”,课堂教学中大量时间花费在了文本内容的梳理和思想

情感的感悟上了,教学《月光曲》就讨论月光曲是怎么谱成的;上《鸟的天堂》就讨论小鸟天堂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被称为小鸟天堂;上《蝙蝠和雷达》,就讨论科学家是怎么发现蝙蝠探路的秘密,蝙蝠和雷达有什么关系,等等,把语文课上成了历史课、思品课、科学课,这样的语文课语文“含量”怎么会高呢?换句话说,怎么会有“语文味”呢?

读书亟待课程化

中国教师报:温儒敏教授曾说过,语文课堂教学存在“两多两少”现象,即教师讲得多,讨论对话多;默读少,涵泳少。您持什么意见?

吴忠豪:温教授批评的这种现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确实严重存在,其矛头所指其实就是我们刚才讨论的语文课教师讲的多,学生实践活动少的不正常现象。温教授说是“两多两少”,有的教师概括为“三多三少”,还有教师概括为“四多四少”,实质上都是一种现象的不同表达。温教授提倡语文课堂要“多涵泳”,其实就是强调语文课堂要让学生自己阅读,自主感悟。

小学阶段是儿童语言积累和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儿童语言习惯形成的初始期。因此小学语文教学需要的不仅是默读和涵泳,可能更需要强调多朗读,多积累,多运用,多读书。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主编崔峦老师提出语文课要和课文内容分析说再见。这一观点得到广大语文教师广泛赞同。现在教师面临的问题是:不分析课文内容,语文课该怎么上?我以为最好的方法就是提倡让学生多朗读,多积累,多运用,多读书。

现代语文教育学生语文能力不过关,是否与学生朗读太少、语言积累量不足有关!“多读多背”是中国传统语文教学宝贵经验,上世纪初语文独立成为一门学科以后,清政府颁发的第一部课程标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就规定,初等小学堂学生5年背诵经典总量101800字;高等小学4年背诵总量115200字,9年总量达217000字。小学阶段学生究竟应该积累多少语言材料合适,至今没有人做过科学的测量。参照古人文言文教育经验,如果现代学生有10万字左右的语言材料积累,那么学生语文水平可以有非常明显的提高。

语文作为一种社会交际工具,其核心功能在于能够熟练“运用”;学生语文能力过关的主要标志也是能够熟练地运用语言进行口头和书面交际。我一直提倡语文课应该以表达为重点,并不是说可以忽视阅读理解,而是希望能均衡语文课用于“阅读理解”和“表达运用”教学时间,将语文课“阅读”和“表达”的时间调整到1∶1。只有最大程度压缩教师讲课文的时间,才能保证有充分的时间用于学生表达的实践。

引导学生爱读书,会读书,多读书,读好书,是语文课程的题中应有之义,也是语文课程的重要目标之一。现在我们将学生读书称作“课外阅读”,很容易造成学生读书的边缘化,有些学校甚至没有将学生读书列入语文课程计划。语文课亟须将读书课程化,应该深入研究如何进行有效地开展读书指导和读书评价,真正将学生读书落到实处。

如何“用课文来教语文”

中国教师报:您曾指出,语文教学要从“教课文”转变为“教语文”,教师如何实现这一转身?

吴忠豪:在现行语文课程形态和使用文选型语文教材的背景下,语文教师如何“用课文来教语文”?我有几点建议。

首先要依据课文合理选择课程内容,明确这篇课文究竟要教什么。语文课程目标的选择,要瞄准语言知识、语文方法的教学和语文能力的培养,这样才能体现语文课程特点。

其次要围绕目标设计教学流程,教师追求的不是“教过”,而是让学生“学会”。这就要按照语文知识或方法的学习规律设计教学流程,按照“领会知识(方法)—实践运用”的步骤组织教学。这才是“学语文”的教学流程。

再其次是要合理设计表达练习,提高语言积累的质量。理解课文语言只是学习语言的第一步,能理解但不会运用,学生积累的只是消极语言;引导学生尝试运用,才能有效地使学生将消极语言转化为能运用的积极语言。这样学生语言积累的质量就能大大提高。

当然,要实现从“教课文”到“学语文”的美丽转身,重要的不仅仅是转变语文教学观念,而是将这种教学观念转化为教师的教学行为。观念转变很不容易,教学行为的变化更加艰难,需要长期的艰苦探索才能完成。

教育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教学工作中所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教学管理缺乏有效性、管理不够科学。年级管理力度不大,还没有形成合力;班级管理力差异性较大,各个班级发展不平衡;有些班级没有完成升学目标,离学校制定的升学目标差距比较大;有些任课教师的教学工作没有做到位,高考成绩不理想,有的任课教师的高考成绩拉了高考的后腿;缺乏对课程标准、考试大纲、高考试题的研究,部分教师的高考备考经验不足,同课头的老师交流不够。 具体来说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要高度重视学生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①要加强学习目的性教育,培养成就意识。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可以从个人意义人手,培养高中生的职业意识、创业精神和人生规划能力;从个人意义中逐步引出社会意义,并以社会意义支配、调节个人意义。②要创设问题情景,实施启发性教学,推进学生学科学习动机的形成与发展。形成问题情景的问题要有思考的价值、思考的必要和解决的可能。③要整合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法,让学生从教学内容的逻辑性、系统性、趣味性、新颖性中,从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中,获得精神上的某种满足。④要及时反馈学习结果,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或鞭策学生发愤学习。 2、强化“三风”(校风、班风、学风)建设。要将“三风”建设贯穿于整个高中教学工作的全过程。要进一步强化常规管理,把文明礼仪、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与不良行为习惯的矫正统一起来。要在晓之以理的前提下,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训练、严中见爱。对学生不良的行为习惯,所有教职工都有管理的职责,敢管、善管,反复抓、抓反复,形成勤奋、刻苦、严谨的学风。要加强学校与学生家长的联系,利用家长学校和社区组织,多方位了解学生思想现状,及时采取有效的教育方式。要有计划地组织教师听取学生对教学和生活等方面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采取改进措施,全面关心思想上、学习上、生活上有困难的学生,为他们提供各方面的服务和帮助。 4、夯实基础,促进发展。(1)重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要让学生明白了,记住了,会用了;要引导、帮助学生整理章节的框架结构,从知识网络的梳理中把握知识点,认知识点的构成中理解知识要素。(2)重视学生基本技能的形成。要从速度、准确性和灵活性三个维度,对基本技能的形成提出明确要求。 5、教学坚持目标定向原则。有效的教学始于教师希望达到的教学目标是什么。要把制定或选择教学目标作为教学的首要任务。教学目标应当十分清晰,教材的处理、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手段的采用、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的选择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的制定和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从学生发展的需

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目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2009-10-10 16:40:10) 转载▼ 标签: 杂谈 1.教学理念转变不到位 有一些教师先入为主的引导,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可谓“穿新鞋,走老路,老路愈走愈不通”,或是编花环让学生钻,严重制约了学生的发散思维的培养。课堂上老师常按自己的见解来解释问题中的知识和现象,唯恐学生不懂,面面俱到,忽略了学生的感悟体验或认识。根本就没有把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调动起来,所以也就谈不上学生对这一学科有特别的 兴趣了。(在座谈时说,学生配合不好)这是教学观念转变不到位所造成的教学现状。 2.师生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 有的课堂“互动”只停留在形式上,假互动,无效热闹充斥课堂。为了将课程的教学理念落 实到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课堂上开创了诸如表演法、讨论法、合作法、演讲法 等花样繁多的教学方法,这些探索本无可厚非,问题是因为教师理解的歪曲或把握不到位,使得这些方法的落实、操作存在很多弊端。尽管绝大多数教师能够利用这个环节解决一些 教学难点,突破重点,可是发现一些教师在这个问题上做的比较牵强或是形式或是无病呻吟;个别的把没有讨论价值的问题也作为讨论的问题,看起来课堂比较活跃,实际上浪费 了时间,浪费了精力,实效性差。有的问题结论不是学生的内心的真实体验。学生思考过 程变成了标准化的答案,对答如流,有的问题(或片段练习)不到一分钟都完成了(或1、2百字的片段),这都是教师预设好的(或课前预备好的),不是引导这学生去研究去分 析得出自身的结论和体验。这样的课不真实,是表演性的。 3.“问答”成了课堂的点缀或满堂问

(1)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老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 这样的提问毫无价值,学生的发散思维得不到训练。(2)、提问没有新意,长此以往,让学生生厌。(3)、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时,问题设置过大,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针对性差,造成学生思维的障碍,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学生只能启而不发,因为他们对课文内容还没有感性的全面的认识,怎么会回答上呢?(4)、提问对象过于集中,只顾优生,忽略差生,很容易挫伤差生的积极性。(5)、提问过于急于求成。有些教师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读课文也是这样),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以上种种提问的做法,都是不科 学的,它不仅收不到预期的教学效果,还会扼杀学生学习积极性,更不用说培养思维能力了。有效的课堂提问应是从实际出发,根据教学的知识内容与思想内容,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来精心设计、发问;另外,还应从学生实际出发,根据学生的知识水平与心理特点, 找出能诱发他们思维的兴趣点来问,要注意生成性的问题;还有的满堂问,大都是齐答, 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随声附和。 4.主体性被忽视 课标和课改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体”成为教学改革的中心。然而,还有一部分的课堂教学,仍然存在着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忽视的现象。还有的教 师在学生自学或活动时,提示过来提示过去,这样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习,甚至打断 了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思路。 5.教学的对象不是全体学生 有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只把眼光落到前几排或一少部分学生身上,不肯把精力施舍给坐在后 面的学生,这样将造成差生更差的恶性循环,后面的学生爬在桌子上睡觉或说话或吵闹, 没有象“洋思、杜朗口”那样在课堂上让学生都活动起来,让学生的学习在不同的程度上都 有所提高。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新课程推行以来,教师在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行为等方面均有了很大改变,教学水平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提升了,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但是,我们也看到,在实施新课程的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反思,需要解决。 一、拼音教学效果差。部分教师依照长期形成的教学习惯和个人经验,不仅要求学生熟练地拼读音节甚至于直呼音节,还强调背诵默写声母表、韵母表、整体认读音节表。拼音教学与识字教学分开,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被动接受学习。 二、识字教学被削弱。识字教学方式强调以课堂为中心,忽视学生自主识字,通常以记、读、背、写为主,课后很少引导学生实践、积累汉字,学生学习汉字回生率高,识字远离生活。有的学生大量运用网络语言。 三、阅读能力不强。部分教师对教材还处于条分缕析现状,课堂上基本上是教师问,学生答(且很多是无效问题);教学目标的制定脱离学生实际,甚至于直接照搬教参书上的目标;学生阅读量小,教师忽视学生积累等,语文需要积累,而很多教师只注重理解,忽视了积累。 四、表达能力较差。现在部分学生不能积极、大胆、主动地与别人进行交流,或不敢说,或说不清楚,口头表达能力较差。课堂教学中缺少运用口语进行交际的情境,激发不了学生进行口语交际的兴趣。有的教师忽视了学生倾听能力的培养。 五、习作能力较低。学生怕写作文,习作时感觉无话可写,结果形成“编”作文或“拼”作文现象。学生书面表达能力不能适应实际生活的需要。从教师习作教学情况来看,习作指导与讲评实效性不强。 总之,在高唱“以生为本”的现实课堂中,学生并没有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被动地学,盲目地练。学生围着老师转,自己读书的时间少,自己揣摩、思考的机会少,独立进行语言实践活动的机会更少。还有,有的教师的语文教学十分封闭。教学内容局限在教科书中,教学场所局限在课堂里,人为地割断了语文教学和生活的联系,割断了学语文和用语文的联系。再者,教师没能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这一点,也有很多教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除了上述问题,我们在教学中尚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要靠我们广大教师在教学中不断钻研、不断完善、不断努力!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人教版新课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人教版新课标 语文,这是一门实用性和工具性都相对较强的科目,而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最终的目的就是让学生能够熟练的学会使用文字和语言,做好听说读写的语文最基本的要求,这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内容。如何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教学方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 一、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的产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气氛 我们都知道这样一句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我们也不要忘记了,只有亲其师才会信其道,只有信其道,才会激发起学习的兴趣。在进行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可以采取使用多样的教学方式,比如猜谜语或者讲故事等方式进行课程的导入,让学生的注意力转移到课堂学习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比如在教导一些描写景物的课文的时候,可以合理的使用多媒体教学,从网上下载很多的图片,让学生直接的去感受课文中的景色,弥补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想象,为之后的知识教学奠定基础。 需要注意的是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将自己置于一个“高人一等”的地位,而是以一个平等地位和学生进行交流学习的心得,让学生感受到自己和教师的平等,让学生敢于去想敢于去表达,在互相思考和表达中谈论和进步,引导学生成为学习的主题,这对于学生的兴趣有着极大的刺激。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尤其需要注意学生的思想和意见,这对于学生学习兴趣和创造学习氛围都有着非常有利的影响。 二、促进对于学生的日常训练,从训练中提高 练习,这是在学习和教学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但是这绝不是提高学生学习,加深学生印象的唯一一部分。我们要重视对于学生的练习,但是不可过分的进行练习。练习的方式多种多样,不仅仅是布置作业这种单一的方式,通过阅读、思考、交流等都可以是进行练习的形式。 比如让学生去感受课文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可以让学生从阅读中去感受,当然这种阅读仅仅是单纯的阅读也是不可取的。可以结合作者当时的社会环境或者生活环境,也可以将自己当成是文章中的主人公,让学生站在对方的角度上去进行阅读,在阅读中去感受。通常情况下,学生对于阅读课外的过程基本是初读课文,精读课文,品读课文。当然,大多数的学生主要是停留在第一个阶段,少部

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与主要对策

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在的突出问 题与主要对策 库车县乌恰镇 中学

库车县乌恰镇中学教育教学管理工作中存 在的突出问题与主要对策 教育教学管理是现代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管理活动的主线的改革,其水平与质量如何,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兴衰成败。文章拟论述当前中学教育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措施。 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是教育科研管理的核心和发展方向,是塑造创新型教育者的成功妙法,是提高教师的生命价值的科学管理方法。激励是人本管理的有效方法,教育科研的管理应该是以人为本的管理。 在过去的教学管理实践中我们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许多经验对今天的教学管理仍有一定借鉴意义,但随着办学规模的扩大和学校教学内容的增加,教学管理活动日益复杂,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发展,教学管理过程中暴露的问题也越来越多。在当前的中学教学管理中,管理者一方面要求教师和他们的学生以新课程理念实施新课程,另一方面又以传统的管理模式来管理教师。这就会造成较多的管理问题的出现,文章拟论述当前中学教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相关的解决措施。 一、当前中学教学管理中存在的几个主要问题。 ①重行为管理,轻知识交流传递。常规管理的组织自上而下,有校、教研组、教师之间垂直链接,下级服从上级,上级是教学

行为的信息源,是下级教学措施的决策者,严格的上下级关系成为信息沟通的障碍,造成教学效率低,适应能力差,思想僵化。过多的层次、过死的职责、过细的职能禁锢了教师的思维,限制了教师的责任感和创造性的发挥。下级遇到难题,不是积极地寻求解决的方案,而是简单地把问题推给上级。教师之间缺乏互动的方式传递信息,进行合作。 ②重数量轻质量管理。量化管理进入学校并没有什么错,但一些学校的教学管理干部却将其发挥到了极致。评价教师的工作业绩,看班上的优秀率、及格率、达标率,看有几个学生考上了重点高中或是名牌大学,检查教师的教学态度,教学管理干部年终写总结,大多要数一数自己这一年组织了多少次评优课,听了多少节推广课。这些教学管理干部将不能量化的也要量化,将不该量化的硬要量化,使教师们产生了抵触情绪。 ③重视教学模式而忽略教师的个性作用。譬如在备课组活动中实行统一要求,忽略了教师的个性和知识背景,忽略了不同班级的学生层次,备课中要求了解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情况,但忽略了教师对学生的情绪、心理、情感、态度的影响,推行统一的课堂评价标准,凡上课就用这个标准衡量。把所有教师的教学思想统一在单一的模式上面,过分重标准规范,把教师的情感意志、道德价值观、个性能力等内在因素与教学行为分离,使老师成为用规定程序统一标准加工学生的机器。

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我校是一所成立时间不到三年的县城初中,教师是分三年在全县公开招考的有三年以上教学经验的教师,教师们的学科知识是过硬的、扎实的,教师们的敬业精神是值得肯定的。但通过多次学深入课堂的了解。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存在着许多的问题,是与新课改要求相悖的,必须要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必须在以后的课堂中改进,方能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才能全面提高我校的教学质量。 一是教师讲得多,学生学得少。 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这是提教师们经常用说到的课改理念,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确并没有有效贯彻,许多教师在上课时还是满堂灌,一讲到底。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就必须让学生参与到学习中来自主的学习,就必须保证学生有学习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可这种方式课堂基本被教师霸占,学和理被动的接受,要本就不能主动的学习。洋思中学的实践证明,课本上的知识有百分之八十是学生通过自学能学会的,根本就不需要教师多讲,并对课堂教学作出了规定,一节课教师纯讲时间不超过10分钟。我校也曾要求教师不能满堂讲,把讲授时间控制在25分钟,提倡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但效果不明显。要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就必须从引导学生预习、鼓励课堂展示、保证当堂训练时间和进行课堂检测这几个环节上多下功夫。在课堂要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即:讲核心的问题,讲学生思路和方法,讲知识缺陷和易混易错知识,三不讲即:学生会了的不讲,学生能自学会的不讲,讲了学生也不会的不讲。 二是教师问得多,学生问得少。 新课改要求师生互动,可很多老师把互动简单理解为教师问和学生答。甚至于有的课老师满堂都在提问,我就曾听个一名教师的课,一堂课发出的125个问题,试问解决了几个问题呢?所提的问题又有几个是有效的问题呢?在课堂提问时,有的是教师问学生统一答;有的是教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有的是教师自问自答;有的是教师问后,就引着学生问答。学生根本没有思考,没有生成新的问题。看似热闹,但无实效。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是摆在当前教师身上的一个严峻的问题,我们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在课前备课时就要充分对本堂课的教师的提问作好充分的思考,对问什么问题、怎样问、问的目的是什么、学生会怎样回答等作好预设。 三是教师作业布置多,学生独立完成少。 我曾对学生课后作业量及完成情况作过调查,我校学生的作业量普遍偏多,有一部分学生有拖欠或抄袭现象。这也是由于教师在课堂上讲得太多,没有安排时间进行练习,就把大量作业留在了课外,这样做是适得其反的,师生俱废时废力不讨好,效果不佳。我们一定要在课堂上安排必要的练习,让学生训练并及时反馈处理。在布置作业时一定要要遵循三布置三不布置的原则,即布置发展思维的作业,布置发现规律和总结方法的作业,布置拓宽视野、引导探究、提升能力的作业;不布置重复性作业,不布置惩罚性作业,不布置用时太多的作业。还应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布置个性化的作业。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课改教学反思 进入新一轮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看到了一个可喜的现象:广大教师已逐步认识到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我们的教学应该以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和归宿。但我们也同时看到了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如果这些问题得不到彻底的解决,将会对小学语文教学工作的健康发展非常不利。笔者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自主”浮于表面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倡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学习交给学生,使学生通过自己愿意采取的方式去获得所要掌握的知识。这无疑会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掌握。但我们遗憾地看到,当前小学语文课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大都还滞留于表面。比如,有些小学语文课堂上,所谓的学生自主学习仅仅是将课文泛泛地读一遍,找出课文中的几个生字词,查一查字典;还有的课堂上,学生刚刚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情境中教师就又开始进行教学,使学生根本没有时间去深入分析课文,对课文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自然就会比较肤浅。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呢?其实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师这一因素来讲,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教师的忧虑 有些教师担心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会影响

教学的进度,使教学任务不能顺利地完成。比如,有的教师说:“课堂上,我也想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自主学习。但一节课的时间是有限的,我担心学生的自主学习占用了过多的时间,会影响教学进度,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这种说法代表了很多语文教师以及其它学科教师的普遍看法。教师存在着这种思想,必定会使学生的自主学习流于形式,浅尝辄止,仅仅成为课堂的一种装饰。 (二)教师理解的偏颇 有些教师认为,所谓自主学习,就是要将课堂彻底交给学生,教师的“干扰”越少越好。于是,当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时,这些教师往往无所事事,甚至做与教学无关的事情。 试想,小学生的自控能力比较差,如果没有适当的引导,他们的“自主活动”是否始终围绕着教学任务进行?这些教师没有考虑到小学生心理的特点和小学语文学科的实际,缺乏对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从而导致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不强,自主学习活动浮于表面,学习效果不佳。 如何改变学生自主学习效果不佳的现状,让学生的自主学习不断走向深入,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针对上述原因,笔者认为应切实做到以下两点: (一)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 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自主学习,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让学生充分地阅读课文,充分地思考、探究、理解,让学生充分体会课文,万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浅谈小学语文教育教学论文 [关键词]书法教学;中小学语文教育;应用 一、书法和语文之间的关系简析 近些年来,教育部在颁行相关的书法教育的法令时,都将书法教学与语文教育紧密联系在了一起,让书法教育能够在语文教育中得 到更好地完善。那么,教育部将这二者之间联系起来考察有着怎样 的依据呢?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呢?首先,我们都知道,书法作 为一门重要的艺术,给我们提供了美的享受,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 成部分,而在语文教育中,又必然会涉及到对于传统文化的教育, 因此可知二者之间是有着显然的联系的。其次,对于语文教育来说,其最基本的要素就是汉字,在语文教育中,总是需要进行识字、写 字的练习,而对于书法来说,同样也与汉字有着千丝万缕的练习, 书法要形成汉字则是必不可少的,它是对汉字进行一定的设计从而 使得汉字变得更为美观,形成一种艺术,因此可以说,不管是语文 还是书法,都是以汉字作为重要基础的。最后,语文是一门文学性 很强的科目,通过它往往可以表达出作者个人的一些真情实感,而 书法也同样,不同的风格和笔锋往往体现着作者不同的感情,二者 都是传达感情的一个重要工具。总之,语文和书法之间存在着很多 的内在联系,在日常的语文教育中渗透书法教学,既能够丰富语文 教学的内容也能够促进书法教学取得更大的进步,从而使得中华传 统文化能够得到一定程度上的传播。 二、书法教学在语文教育中应用所面临的问题 尽管国家也颁布了一些政策去促进书法教学的发展,在中小学的语文教育中也进行了一定程度的渗透,书法教学也获得了一定的发展,但就目前的情形来看,我国的书法教学的前景是不容乐观的, 依然有很多因素阻碍着书法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下面我将进 行具体的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小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 问题及对策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汉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存在的问题 1、教师凭自己的经验教学,教法单一。 2、学生学习兴趣不浓,被动接受学习,教学耗时长,效果差。 3、汉语拼音教学是整个小学阶段的关键环节,老师重视度不够。 4、一年级新生学前教育存在极大的薄弱环节,学前教育有不科学的因素。 5、学前教育的老师存在文化程度、专业技术、师德休养、个人兴趣爱好等个体差异,对进入一年级的新生有多方面的影响。 6、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忽略了对孩子的贴身教育,辅导力度不够。家长对孩子的责任心不强。 7、一、二年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不够充足。三至六年级学习时间相对较长一点。 8、学风不浓、学生厌学是存在着的普遍现象。 9、城乡学校差别大。师资力量有悬差,超大班额突出,教师是人不是神不能做到全顾。 10、教学设备分配不均,没有做到城乡资源共享。规模小的学校只能是希望、盼望加渴望,最后是失望。 二、对策 1、教育主管部门把师培师训工作进一步加强。使用多层次、阶梯式、不等式等方式方法对教师进行培训。培训面放宽,让大多数教师都受益。 2、教师利用培训、读书、网络等学习多人的经验,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能力。 3、对幼儿教师加大培训力度。学前教育对义务教育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学生很多方面:性格、兴趣爱好、勤学好问、行为习惯的养成等都与学前教育密切相关。 4、培养教师专长及特长。分配教学科目用其长。 5、定期或不定期对对家长进行培训。档次不一定要好高,班内校内培训都行,不需要大道理,只要切合实际即可。 6、密切家校联系。家校互动,随时掌握孩子(学生)的动态,不让学生处在夹层中,失去了家校的监管。加强对孩子的家庭辅导。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对孩子都要实行正面教育。扶正学生的身心。让孩子从小养成正确认识和判断事物的能力。

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作者:————————————————————————————————日期:

浅谈高效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词:高效课堂问题对策 内容提要:实施新的课堂教学模式(高效课堂教学),存在着(目标不准确;忽视直观操作;合作实效低;教学环节低效;课件出示问题名目繁多;教学调控的死;教师课前准备不充分;教学设计不够严谨;检测环节落得不实等)九方面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十个对策(1、深入钻研《课程标准》、钻研教材、研究学生、研究学情,准确地把握检测的时机。2、继续强化教学目标性,精心备课,扎实做好教学前设计、中设计、后设计。3、重视教学资源的开发,利用好导学案。4、要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提高学生的兴趣。5、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6、让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形成过程。7、重视对学生的多样化评价,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8、多形式开展课堂9、创新听评课制度,提高听评课效率。研讨活动。10、加强备课与备学生的有效结合。) 目前在新课改的大潮流中,高效课堂教学将成为一种趋势,最终会成为课堂教学的制高点,进而为提升教育教学质量,提高全民素质起到不可估量的作用。然而在这场改革当中,不可避免的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对此,笔者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 一、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有些课,教学目标仍旧不够准确、出示学习目标时机把握不好。 (1)有的教师把“教学目标(指教师)”与“学习目标(指学生)”混淆,有的把教学目标出示出来,让学生当“学习目标”来完成,更多的教师目标过大,过笼统,过难,学生很好的无法完成。例如:体会文章的思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77597875.html,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作者:毕德芹 来源:《山西教育·教学》2017年第07期 新课改以来,小学语文教学改革将研究重心从如何提高学生考试成绩逐渐转移到如何提高学生语文能力上来,改革后更加重视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创新能力,语文考试内容和方向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研究当前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和应用能力,同时也是适应新课改的现实需要。笔者就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谈谈自己的做法,以供广大同行参考。 一、小学语文课堂存在的问题 1.课堂气氛沉闷,教师填鸭式教学。 一些小学语文教师不能调动活跃的课堂气氛,在教学时只是照本宣科、讲解生词、逐字逐句翻译课文,让学生听起来十分枯燥和晦涩难懂,这种填鸭式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非常沉闷,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不高。教师和学生之间零互动,学生不能发挥自主学习能力,学习效率较低。还有一些教师只顾按照备课内容讲解,并没有注意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如何,不管学生是否能消化学习内容,都一股脑儿倒给学生,造成学生学习负担重,课堂后不能及时消化知识点的现象。 2.过分依赖多媒体课件。 随着多媒体技术在语文课堂上的应用,越来越多的小学教师选择用课件讲课,甚至达到了离开课件就无法导入新课的程度。尽管多媒体课件可以生动形象地将语文教学问题展示出来,通过声光电的感官刺激引起学生兴趣、活跃课堂气氛、增加学生知识面,但是課件只是教学工具,而不是教学主体。很多教师却把它当成了课堂主角,导致教师和学生都围绕课件开展学习,一堂课下来学生一直在看课件,教师一直在讲课件,学生在纷繁的课件信息中“如痴如醉”,学生看到的都是教师罗列出来的问题和后面已经写出来的“标准答案”,学生沉浸在课件的眼花缭乱之中,忽略了对学习重点、难点的关注。 3.重视语文知识的传授而忽略语文能力发展。 语文课堂上传授语文知识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语文知识不等于语文能力。一些教师在课堂上忽略了学生语文能力发展,尽管所教的学生在掌握语文知识上有一定的获得,但是并不能证明学生语文能力较强,有时甚至是高分低能。语文是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双重特征的学科,在教学时不可偏颇,要二者兼顾。比如,在教学方法上很多教师常用的是背诵,不管学生是否理解,只要背下来就可以考高分,尽管学生取得了好的成绩,但是却不能真正掌握含义,当考试结束后又“还给老师了”。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

小学语文教学论文篇The final revision was on November 23, 2020

《浅谈如何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氛围》 孔子云:“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人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活动的心理倾向,是引起和维持人的注意力的一个重要内部因素。一旦学生的兴趣激发出来,教学就会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这样,不仅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入学习状态,活跃课堂气氛,而且能集中学生的注意力,为新课的学习作好铺垫。如果是借班上课,可以和学生课前谈话,如问学生“你贵姓”“老师想和你做朋友”“你吃过饭了吗”等一些轻松活泼的话题,这样便能在极短时间内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为新授课作情感铺垫。 二、动手操作调动课堂气氛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儿童多动手操作会促进智力的发展。从脑的结构看,人的大脑皮层的各种感觉和运动部位中,管

手的部位所占面积很大,所以手的运动能使大脑的很大区域得到训练。动手操作的过程,调动了学生的感官参与,手脑结合。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动作,动手操作是智力的源泉,发展的起点,激发了学生对操作活动的兴趣。动手操作建立学生的表象思维,是学生的直观学习,把书本内容生动化,让语文学习更加形象,课堂学习气氛不再是讲和听的形式。比如,学生在课外进行剪报活动,把用到的知识、语句剪下来,增加了记忆,将学习变成了一种布满情趣的活动课。 三、以微笑的方式授课,塑造教师亲切可感的外在形象 在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中,充满微笑地去授课,这是一种简单易行,而又行之有效的方法。当然,这种微笑是发自内心的,是对学生的一种关爱,是一种与学生心理上的交流,而非一种矫揉造作、虚假的表情。学生在洋溢着微笑的课堂中,会感到教师的可亲可敬。现在有些教师在授课时,总是板着面孔,处处想着在学生中树立威严感,这就在无形中就扼杀学生对你的亲切感。那样的话,试问,学生还愿意和你交流问题吗其实,教师的威严不是建立在严厉的表情基础上的,而是来自于你的学问和修养。微笑着面对学生,其实是一种自信,一种认为自己的魅力可以征服学生的自信。而板起面孔去说教,往往是因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征服学生,而运用一种外来的压力去迫使学生去做,我想,这有时似乎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不能持久。因此,语文教师要想使学生在一种欢悦、畅快的课堂气氛中去追求知识,那就要

初中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初中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一、近年来初中教学工作存在的问题近年来,通过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辛勤努力,我区初中教学工作取得了显着成绩,有了长足发展,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下面谈谈我的一点认识:1、班级学生学业成绩前后差距大,甚至成垂直落差。学习尖子生不少,但学困生亦不少。课堂教学教师真正做到面向全体学生非常困难,普及与提高的矛盾突出。 2、初中生处在成长发育期,思想波动大,初中生打架斗殴、吸烟喝酒、逃学、上网、早恋等问题在很多学校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且有上升趋势,德育管理难度加大。 3、教研活动的质量不高,流于形式。在学校教学工作中,存在着教研活动表面化、形式化,在观念上认识不到位,重视不够,活动的实效性欠缺;活动随意性大。课堂教学改革应摒弃功利主义,形式主义,应加强与传统教学的整合研究,传统的并不一定是坏的。 4、课堂教学质量、集体备课的实效性有待提高,学科发展不平衡。应加强有效课堂的探索研究,不断提高教学效率,加强集体备课的实效性,加强学习培训,提高教师专业化能力和水平。 5、教育浮躁现象,工作流于表面,积极性不高,职业倦怠现象。 二、对今后初中教学工作的建议 1、积极推动课堂教学改革,加强新课程理论的学习与实践,积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探索研究,“兵教兵”,一起成长,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2、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教育方法上,切实把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把知识

传授和良好行为习惯、优秀道德品质养成教育结合起来,将德育工作贯穿和渗透到每一门课程、每一个教学环节、每一项学校活动、学校环境的每个角落和每个教职工的一言一行之中,做到潜移默化、循循善诱。(1),主题班会、团队会、综合实践等活动形式,是学生增强德育体验、积累德育感受、提高德育内化的实践活动,因此,要开全开齐。(2)壮大优秀德育工作者群体。一是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二是建立全员参与的德育制度。(3)是学校要严格执行德育工作管理机制,加强对教师的职业道德和育人规律的培训。强化“以人为本”的思想,树立“德育无小事,育人有我责”的意识,努力克服以罚代教,简单粗暴,流于形式,失之表面的方法,不断总结和提升德育工作经验和特色,树立一批在创新方法、提高实效方面取得显着成效的先进典型。 3、抓住教学中心,抓好常规教学,加强教学研究,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教学质量是衡量学校发展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要进一步统一实施素质教育与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认识,树立“质量立教”的观念,把“质量”作为学校的生命线,理直气壮抓好教学,紧紧围绕教学这个中心,认真抓好教学的各项措施。必须扎扎实实地把教学常规管理落到实处,优化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益。加强教学过程中的档案资料的建设,收集、整理、归类,做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具有真实性。 一是管理抓落实。突出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增强问题意识,要经常深入一线把握教学情况,敏锐地发现本校教学存在的问题,并采取扎实的措施解决实际问题。要充分调动和发挥学校广大教职员工和学生的积极性,明确责任,奖惩分明。二是备课抓实效。备课要准确定位课堂教学目标,教师课前钻研教材、研究学生,课后及时反思,总结补充。加强集体备课研究,努力提高教师工作积极性,充分发挥教师的集体智慧,提高教学设计的整体水平;同时,结合教师的自身优势和本班学生的实际,倡导教学设计的多样化,促进教师教学特色的形成。三是课堂抓效益。课堂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学习

内容摘要:课堂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才能真正落实课改精神,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收获。通过聚焦课堂,寻找到目前我校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教学目标不明确,教学方法没有针对性,没有突出学生主体。分析原因:课标学习不够,教材钻研不够,备学生不够。研究解决策略:应深入学习课标,做到目标明确;扎实钻研教材,做到心中有书;充分了解学生,做到以人为本;加强质量监控,做到及时调控。我们在教学中研究,在探索中感悟,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生成智慧,有效的促进了课堂教学,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字:课堂教学问题策略 正文: 一、研究目的及方法 课堂是学生学习、获取知识的主要场所,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只有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中心环节,才能真正落实课改精神,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里获得最大的收获。因此加强课堂教学管理,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和课堂教学效益是学校尤为重要的工作。在以往的听课中,我们发现课堂教学中存在着许多的问题,但正像诗中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老师们虽然也很苦恼,但往往找不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为提高教师们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我们共同聚焦课堂,寻找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原因,研究解决的策略。 我们的思路是:在教学中研究,在探索中感悟,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生成智慧。具体做法:一是做好常规教学活动。我们深入课堂听课,听课做到全面听和重点听相结合,听新交流教师、青年教师的课和听中、老年教师的课相结合,跟踪听青年教师的课。一学期听了所有学科教师的课,听课节数60余节,走进课堂,走近学生,走近教师,及时和师生面对面地沟通交流,及时了解课堂里、师生中的真实问题。二是在各组开展课例研究活动,进行了以探讨各学科课型模式为主的课例研讨活动,开展组内一人一节课,上校内公开课活动。在互相的听课研讨中,有效促进了大家的问题意识;在经验的交流中,促进了大家的智慧生成。三采用问卷、访谈调查法。调查学生对课堂教学效果的意见。如:你认为平时教师在教学方法的使用方面:A.注意因材施教,以学生为中心,方法灵活,课堂活动丰富多样, B.教学方法比较灵活,课堂上开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方法【教育论文】

邹新 摘要:小学语文是小学阶段最为重要的学科之一,是学生们们学习语文最为重要的阶段。作为小学语文教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应当紧跟时代的步伐,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以提高学生们各方面的能力为第一要务,不断使学生们在小学语文的学习中培养自己的自主学习能力。 关键词:生字;词句积累;阅读能力;写作能力;教学方法 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以下这几个教学方向是极为重要的,即语文生字的学习;词句的积累;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我认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以这几个教学方向为主,不断培养和提高学生这些方面的能力。那么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如何利用教学去帮助学生提高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呢?以下是我个人的一些看法。 一、探寻词句积累的教学方法 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生字的学习是必不可少的,也是极其重要的,只有学生们学习好生字,才能在未来更好地学习语文,学习生字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也是极为重要的。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认为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教师要注重生字的教学,创新自身的教学方法,促使学生们在有限的时间内尽量学习更多的生字,使学生们在阅读课文和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可以读懂相关表达的意思,那么教师如何创新教学方法,使学生学好生字呢?首先,我认为学好生字的前提是汉语拼音的教学与学习,教师在教学中不可固守常规,应当创新教学方法,利用汉语拼音与汉字的联系,帮助学生们学好汉字,多学汉字,积累汉字。例如:教师可以利用汉语拼音去帮助学生学习生字,如:yi这个拼音,教师在教学时可以利用这个拼音联系相关的一些汉字,一,以,已,易等等,使学生们快速地学习和积累汉字量,使学生们学好汉字。其次,教师在生字的教学时,还可以要求学生们在课前通过的方法,使学生们了解相关生字的汉语拼音以及相关生字的意義,使学生们更好地理解生字。例如:教师可以布置相关的预习生字的作业,让学生们查阅字典,使学生们在教师教学前对生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教师还要要求学生们将生字所在字典中的页数记在生字旁,以便于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和学生一起学习生字。 二、注重学生词句积累的教学 很多教师认为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要求学生注重词句的积累有些为时过早,没有必要要求学生注重词句的积累,这样会使学生们的负担加重等等。在我看来,在小学语文的教学中,词句的积累是十分重要的,虽然可能加重学生们的学习负担,但是教师正确的教学方法可以使这些问题得到相应对缓解,甚至消失。首先,教师在小学语文课文的教学中,在讲解课文时可以找出一些好词好句让学生们试着去了解,不要求学生背诵,只要求学生了解,使学生通过耳语目染逐渐积累一些好词好句。其次,教师在语文课文的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自主地去找一些他们认为的好词好句,使学生们可以自主地去学习和积累相关的词句,培养学生们自主学习的能力,这对于小学语文的教学来说是具有积极作用。最后,教师在词句积累的教学中,还要要求学生多读相关的词句,适当地加强记忆,使学生们可以快速地积累相关的词句,为学生们阅读能力与写作能力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个人教学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个人教学存在问题及整改措施 假期,校长要求我们每一个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找出问题,思考整改。我真真认识到严于剖析自己,需要一些勇气和信心,但它是对自己高度负责的一种表现,剖析自己的过程是正确认识自己、深刻认识问题的过程,是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的具体行动,也是对自己的实际考验。下面,我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改措施进行反思。 一、自身主要存在问题有: 1、思想上较松懈。 主要原因是:思想认识不深。认为自己多年的教学,已经比较熟练教学的方方面面。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不善于思考,动脑筋,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对业务知识的掌握不够重视,认为自己已有的一些业务知识可以适应目前的工作了,在工作中遇到繁琐、复杂的事情,认为“船到桥头自然直”,不是自己力求寻找对策,而是等待办法自己出现,虽然感到有潜在的压力和紧迫感,但缺乏自信心,缺乏向上攀登的勇气和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和态度。没有深刻意识到业务水平的高低对工作效率和质量起决定性作用。 2、缺乏创新精神。 工作时间久了,没有新鲜事物出现,会有一种职业厌倦的情绪

产生,总想在工作中找到捷径,最好不要花费太多的精力可以把事情做得比较好。没有创新精神,对问题不作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深刻,没有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也没有很好的注意劳逸结合。 3.工作中存在急躁缺乏服务意识现象。 二、改进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增强教育服务意识。 加强政治理论学习,重要的是认清职责,立足本职,老老实实、本本分分做实实在在的事情,严格要求自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自觉工作,依法执教,做到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 2、加强自我改造,提高综合素质。 目前对我而言,最大的问题是要注意锻炼,坚持终身学习,加强业务研究,学习有利于提高我们的知识水平,增强做好工作的本领,既教书,又育人。只有狠下决心,提高对学习业务知识重要性和迫切性的认识,自觉、刻苦地钻研业务,务实基础,灵活运用合理的方法和措施,热爱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虚心好学,遇到问题多看多问多想。同时要加强文化艺术修养,使自己更全面地发展。

新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新教师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作者:王庆欣|来源:| 点击数:2448 |时间:2012/4/5 14:39:36 每位教师的成长,都是从新教师开始起步的。教师的成长效益取决于前三年与前五年,这是新教师成长的时间。前三年是新教师从“学院派”向“务实派”转型的重要时期;前五年是新教师由青涩转向较为老练、成熟的关键段。作为培养新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应该尽最大的财力、物力、心力等关注、引领新教师的茁壮成长;对于新教师自己,更应谦逊乐学,不遗余力地发展自我。两者共同“发力”,新教师的成长才能焕发出蓬勃的生机。 刚刚走出师范院校的新教师,在教育教学的理论上有一定的积淀,但由于实习的时间较为短暂,与学生“零距离接触”的机会毕竟有限,理论与教学实践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区别,“纸上谈兵”与“沙场血拼”有着天壤之别。虽然新教师在上岗前,教研部门与学校都曾组织过类似“通识培训”式的集训,但时间较短,新教师从吸纳与消化再到运用更需时日的浸润,因此,集训效果不甚明显。放眼当下新教师的课堂教学,笔者就小学语文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剖,尝试着逐一予以“化解”,愿这些策略能为新教师的顺利成长助一把力。问题一:文本解读能力单薄,过分依赖参考资料 一册教材在手,往往只注重于读具体的某一课教材。备课前,先看教学参考书,上网下载相关的教学设计,如果没有必要的教学辅助资料,某一课的教学就不知从何处入手进行备课。由于没有潜心读文本,使得某课教学的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难点等也都是照搬教学参考资料。由于文本解读能力的欠缺,在教学处理上就难免“摸不着北”,课堂教学的“重心”便会由着新教师的“喜好”而动。如北师大版小学语文第12册《索桥的故事》,这是巴金的作品,课文描述的是作者走在四川省灌县二王庙山脚下的一座索桥上的所见所思,想到了修建都江堰的李冰父子,想到了修建索桥的“何公何母”,想到了高尔基笔下的“燃烧的心”,还想到了勇士丹柯……表达了作者对那些想帮助多数人、想跟多数人的心贴近、拥有为了多数人甚至牺牲自己的伟大的心的人们的敬仰与赞叹之情。 一位新教师执教时,由于对教材内容解读上的偏颇,在第一次试教中,将教学目标的确定“人为地拔高”了,并且仅想用一课时就教授完本课。结果,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学生连读书的时间都被教师“霸占”了,一味地要求学生围绕“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来探究“心”的内涵。学生没有时间与文本对话,只是机械地为教师的问题来“按图索骥”,课上得沉闷,又了无生气。 其实,本课宜用两课时进行操作,第一课时的教学任务是:读通读顺读准课文;能用简洁的语言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写出课文的提纲,全班交流、评价;学习课文的一、二自然段,联系课文思考:为何写索桥还要写都江堰?课文第一自然段给我们怎样的写法启示?在作业设置上,仿造第一自然段写写某一处的建筑。第二课时的教学任务是:精读课文的3~5自然段,围绕“什么东西‘比故事更美、更好’”,探究“心”的内涵。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特别是每讲到一处索桥的故事,教师就引导学生深情地回读文本中心句;紧接着创设情境:假如你也走在这座修葺一新的索桥上,聆听着巴金的这篇美文,你的内心会有怎样的想法?教师可适当补充“5·12”汶川地震中的感人镜头,在央视大楼火灾中英勇牺牲的消防员的先进事迹等,让学生用练笔的形式,将情感内化成文字,达成文道的有机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