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经济学论文

合集下载

对旅游经济学的学习心得和看法范文(三篇)

对旅游经济学的学习心得和看法范文(三篇)

对旅游经济学的学习心得和看法范文旅游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旅游产业与经济关系的学科,涉及到旅游的组织、市场、管理、政策等诸多方面。

在学习旅游经济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旅游经济的重要性和潜力。

通过对旅游经济学的深入学习,我对旅游产业的发展趋势、政策制定和市场变化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并对于如何推动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产生了深刻的思考。

首先,在学习旅游经济学的过程中,我意识到旅游经济的重要性。

旅游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不仅能够创造就业机会,增加收入,还能够促进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一体化。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旅游业在全球范围内占据着重要的经济地位,对于国内生产总值和就业率的贡献也非常明显。

因此,旅游经济学的学习不仅能够提高我对旅游产业的认识,还能够帮助我从经济和政策的角度思考如何推动旅游经济的发展。

其次,旅游经济学的学习使我更加了解旅游市场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旅游市场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地域性和周期性等特点,这对于旅游政策和企业经营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学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通过市场研究和数据分析来有效地预测旅游需求和市场变化,从而帮助政府和企业制定相应的政策和策略。

此外,我还了解到了新兴的旅游模式,比如自由行、文化旅游和生态旅游等,这些模式在旅游市场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通过对旅游市场的学习,我明白了旅游产业与市场之间的相互关系和互动作用,这对于我今后从事相关工作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另外,学习旅游经济学也使我对旅游政策的制定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

旅游政策是推动旅游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通过合理的政策措施和规划,可以有效地引导旅游需求,优化旅游供给,促进旅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学习过程中,我学到了如何评估旅游政策的效果,并通过实例分析了一些国家和地区在旅游政策制定方面的成功经验。

此外,我还了解到了旅游政策的分类和主要内容,比如目的地规划、交通建设、旅游宣传推广等,这些知识对于我今后从事旅游产业规划和政策制定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旅游经济学论文.doc

旅游经济学论文.doc

浅议历史文化名城旅游产品开发—以苏州为例随着我国旅游业的不断发展,历史文化名城中文物古迹和风景名胜的价值被进一步发掘,整个名城也早已成为重要的旅游资源和旅游集散地。

对于历史文化名城而言,有效保护固然十分必要,但是如何利用这一稀有珍贵的资源优势,更好的发挥其特殊的作用,更好的帮助人们改善和提高生活品质,同时避免因盲目旅游开发而导致遗产破坏,具有更重要的现实意义。

对旅游产品的研究一直是国内旅游界关注的热点之一。

单从内容来看,研究的领域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相关理论的探索;二是各地、各类旅游产品具体开发中的经验总结和认识探求。

目前对苏州城市、古镇、文化旅游等已有较深的研究。

总之,对旅游产品的研究,与汗牛充栋的旅游资源开发等其他方面的研究相比较,不管是理论的探索,还是经验的总结,都略显不足。

而对像苏州这样老牌的历史文化名城类旅游地旅游产品的更新和再发展的探求,除了会对苏州本身旅游发展会产生积极影响外,对其它后发旅游地旅游产品的设计和发展也会具有很强的示范和促进作用。

随着苏州旅游业总产出水平的快速提高,旅游业在苏州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2010年,苏州全市共接待入境游客207.53万人次,同比增长22.4%,比2009年提高21.6个百分点。

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占全省的31.8%,比去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全年实现旅游外汇收入12.51亿美元,同比增长25.4%,比去年提高25.2百分点。

总量位居全省第一,占全省的26.1%,比去年提高1.3百分点。

苏州市旅游业总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5%,占服务业附加值15%以上。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相对于其他城市,尤其是来自杭州、上海等重要旅游地,以及无锡、嘉兴等新兴旅游地崛起的冲击,苏州的优势地位正在减弱。

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一)苏州传统观光产品的整体吸引力在下降。

拙政园、狮子林、虎丘等品牌园林由于自身容量所限,加之展示形式的几十年一贯制,缺乏有创意的新内容等原因,使其旅游吸引力受到影响。

关于旅游经济学教育研究论文

关于旅游经济学教育研究论文

关于旅游经济学教育研究论文1存在的问题分析1.1教材没有得到甄别由于旅游管理专业早期还处于探索期,国内关于《旅游经济学》的教材为数不多,近年来一些研究人员开始思考旅游经济的核心问题,另辟蹊径,出现了一些新颖的教材。

与《旅游经济学》相关的早期的一些教材由于处于探索阶段,在框架上往往受经济学的影响和限制,过多引入了西方经济学的内容,在说明旅游经济问题、建立旅游经济理论框架时,通常是从旅游经济的外显要素出发来研究旅游经济或者旅游产业的要素体系[1]。

教学人员在为学生选择教材的过程中习惯于参照国内权威出版社的出版信息,而较少地结合教学对象的特殊性,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原有的理论基础等因素。

后续的教学人员则倾向于沿用前面教学人员的做法,因而在教材的选取方面也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该类现象在国内少数民族地区高校表现尤为突出。

1.2讲解与实践脱轨多数教学人员在讲授《旅游经济学》的过程中重在引导学生分析教材中给出的相关案例,而对于相关理论对于其所在地区即本土的旅游产业、旅游企业、旅游社会问题的映射的思考则相对不足。

应用是理论学习的一大境界,虽然《旅游经济学》这一课程的理论性较强,但是如何将理论学习与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结合起来也是教学改革与创新的突破之处。

此外,除了与本土旅游发展实践脱离以外,多数教学人员在讲授过程中也往往忽略了案例的推陈出新,不重视去涉猎一些国内外最近出现的旅游经济问题。

1.3师资队伍问题旅游管理专业的师资队伍重视多学科交叉研究相结合。

而目前多数高校的情况是旅游管理专业教师师资在跨文化研究方面,例如:在旅游法、旅游经济、旅游人类学方面比较薄弱,在旅游研究定量研究方面表现更为突出。

一些学校在《旅游经济学》教学方面往往聘用经济学方面的教师来讲授。

1.4课程设置与培养目标脱节从目前来看,国内旅游管理本科教育中已有了一定明确的专业细化。

多数本科院校将旅游管理专业细分为酒店管理、旅游规划、外语导游、旅行社管理、会展管理等方向,学生也根据学校划分的学科方向在完成基础理论课的学习之后有所侧重。

关于旅游经济学的论文2700字

关于旅游经济学的论文2700字

关于旅游经济学的论文2700字在当前旅游业带动经济的现象十分明显,那么关于旅游经济学的论文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分享给大家的关于旅游经济学的论文,欢迎阅读。

摘要:新闻所具有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简明性等特点,是青年人获取信息了解业态最简便且直接的方式。

了解旅游新闻则是旅游专业学生打开旅游行业最便利的窗口。

本文结合《旅游经济学》的课程内容和课程特点,在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视角下提出新闻播报的教学方法,该方法有助于学生了解最新的旅游时事,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新闻的理解、归纳、整合能力,以及与用专业知识的角度来解释旅游现象。

因此推广本方法。

新闻播报;旅游经济学;教学方法1引言基于地方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培养技能强,素质高,知识牢的学生是各大转型高校的建设目标。

在此背景下,旅游管理专业要求培养的学生毕业后是能够为社会一线服务的应用型旅游人才。

因此在转型中,旅游专业课不断增加实训、实习的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而像《旅游经济学》这样理论性较强的专业基础课也要试图改变和调整,虽然没有实践环节,但我们可以在课堂的教学中做出改变。

本文在高校转型的视角下提出了新闻播报的教学方法,该方法可以让学生了解最新的旅游时事,还可以提高学生对新闻的理解、归纳、整合、团队合作等能力,以及用专业知识的角度来解释旅游现象。

让学生参与课堂,由被动变主动的学习方式,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

2旅游新闻播报在《旅游经济学》课程中的实践方法《旅游经济学》是各大高等院校旅游管理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是旅游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必修课。

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用经济学的理论和视角来解释旅游活动中产生的经济现象、经济规律。

该门课一直采用的是传统的教学方法,课堂上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

教师单向的传授知识,缺少双向的沟通互动。

学生缺少在分析问题、创新思维、团队合作等方面的培养。

形成学生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只能应试,不能应事。

因此,笔者根据课程的特点和自身的教学经验,提出了“新闻播报”的教学方法,以寻求《旅游经济学》课程的教学突破。

有关旅游经济的论文

有关旅游经济的论文

有关旅游经济的论文旅游经济发展的差异是区域经济差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受到人们越来越多的研究。

下面是本文库为大家整理的有关旅游经济的论文,供大家参考。

有关旅游经济的论文范文一:循环经济视域下旅游经济管理创新循环经济要求人类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促使人类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得经济活动生态化。

从旅游业的本质属性与发展趋势出发考虑,循环经济的思想同样适用旅游业。

为此,旅游业应该积极倡导循环经济,不断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一、循环经济的含义美国学者波尔丁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了循环经济。

他认为,循环经济不同于旧有的过分依靠资源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模式,而是建立在资源循环运用基础上的经济增长模式。

循环经济实现了资源的合理运用与经济的可持续增长。

它要求在经济增长过程中,综合利用资源,使经济系统有机融合到整个生态系统的循环进程中,从而使得物质资源在不断循环运用中得到充分利用。

总而言之,循环经济是高效、污染低的一种可持续增长的经济发展方式。

二、我国旅游经济管理存在的问题(一)市场不健全我国旅游业发展非常迅猛,旅游经济管理市场建设严重滞后于旅游业的发展。

比如,我国还没有全国性旅游行业组织机构以及现代企业制度,一些地方政府旅游经济管理模式单一化。

当前,旅游主管部门已初步意识到旅游经济管理不仅仅是单项事务的管理,还涉及城管、交管、物价、劳动、卫生、工商、消防等部门。

因此,需要成立一个多职能单位兼收的管理委员会,专项并有针对性地对我国的旅游经济进行管理。

另外,许多地方旅游管理部门管理模式单一陈旧,缺乏创新,忽略旅游经济管理人才队伍的建设,导致其管理水平一直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难以形成强大合力,实现有效的旅游经济管理。

(二)旅游经费投入不足目前,我国旅游经济管理中存下着旅游经费投入不足及不合理的情况。

1.旅游经费投入不足。

旅游行业产业链比较广泛,涉及人们的吃、住、行、游、购、娱等环节。

而一些地方政府的财政支出庞大,难以组织财政资金投向旅游设施建设,导致旅游市场基础设施不健全,无法发挥优质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

假日旅游经济论文4700字_假日旅游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假日旅游经济论文4700字_假日旅游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假日旅游经济论文4700字_假日旅游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假日旅游经济论文4700字(一):浅析假日经济对旅游业发展的影响及对策论文摘要: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在节假日期间,集中外出旅游、娱乐、消费,导致各种消费活跃,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

本文主要针对湛江旅游业进行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调查和访谈等方式,了解了湛江旅游业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假日经济对湛江旅游业发展的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假日经济在旅游业上的发展对策,旨在更好地发挥其在湛江旅游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假日经济湛江旅游业一、假日经济形成的原因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在节假日期间,集中外出旅游、娱乐、消费等,导致各种消费活跃,从而带动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系统经济模式。

假日经济形成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居民生活水平提高。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经济收入不断增加,生活水平也不断提高。

而假日经济的出现则是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表现之一。

我们以湛江市为样本,进行了消费结构的调查。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2016年湛江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7934.4元,全年市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去年上涨2.2%,其中教育文化和娱乐类较去年上涨2.9%[1]。

由此可见,随着人们物质生活的满足,人们就更向往精神上的需求,在经济收入水平提高后,人们更愿意在娱乐方面进行更多的消费。

2.国家政策扶持。

假日经济是指人们在节假日期间集中外出旅游、娱乐和消费的行为,因此闲暇时间的增多是假日经济形成的客观前提。

为拉动经济发展,政府提出了"鼓励消费、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

在2013年12月11日《国务院关于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的决定》(第三次修订)中,我国的假日以“5+2”的十一天假期为标准模式。

“5”代表的是新年、清明节、劳动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分别放假一天;而“2”指的是“国庆”和“春节”两个长假,分别放假三天,形成了我国今天仍然实行的休假制度。

旅游景点经济论文2200字_旅游景点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旅游景点经济论文2200字_旅游景点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

旅游景点经济论文2200字_旅游景点经济毕业论文范文模板旅游景点经济论文2200字(一):评价旅游景点经济价值的数学模型论文摘要:在旅游行业日趋火爆的当今社会,在空闲时间观光旅游已经成为我们高中生的首选放松途径。

就景点开发单位而言,旅游景点的开发是其获得利润的主要途径,影响获利质量的因素为旅游景点本身的经济价值。

关键词:旅游景点;经济价值;数学模型前言就开发企业而言,其开发旅游景点的最终目的是获取经济利润。

无论是新开发的景点还是既有景点,其自身经济价值是影响开发商利润获得的主要因素。

因此,这里针对洛阳市的景点经济价值进行评价,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计算旅游景点经济价值数学模型的种类(一)简单成本模型。

这里对基于单一景点的简单成本模型进行分析。

针对实际的某一旅游景点而言,其简单成本模型如下:f(x)=a(X-X1)(X-X2)(a≠0)在该模型中,a表示不同旅游景点对游客选择产生影响的参数平均值;x1表示游客对该旅游景点的参观次数总数;x2表示所有旅游景点所需花销的平均值。

(二)旅游需求函数模型。

这种数学模型对旅游景点经济价值的评价是通过具体旅游景点的环境质量、价格以及游客对该景点的实际参观次数这几种参数计算出来的。

该函数模型如下:f(x)=ax2+bx+c在该公式中,a表示游客所选择旅游景点所需价格;b表示游客所选择旅游景点的环境质量;c表示游客参观该旅游景点的总次数。

利用这个旅游需求函数模型,可以将个体游客对任意一个景点的实际需求计算出来,进而利用需求参数对该旅游景点的经济价值的评估。

(三)变化参数模型。

这种模型的特点为,将游客向某个特定景点的实际参观次数作为该景点的旅游成本。

在假设不考虑不同景点之间替代效应以及景点本身环境质量的情况下,针对景点的需求与价格参数的分析结果可以用如下公式来表示:f(x)=k+a(x-h)2在该公式中,a表示游客所选旅游景点的价格参数;h表示旅游景點本身的成本;k表示旅游景点环境质量对游客选择该景点的影响。

旅游经济学论文

旅游经济学论文

关于中国休闲旅游发展的经济学思考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随着人们闲暇时间的增多,随着人们消费观念的改变,休闲旅游的发展已经成为旅游业发展的一个趋势。

在课堂上老师多次提到休闲旅游绝对会成为未来旅游业发展的一个潮流,在图书馆也看到很多这方面的书,而且在好多报刊杂志上也早已提出这一说法,在2011年5月的《中国网络电视台》的新闻中心上有一篇文章提到,中国旅游业界在杭州探讨当前旅游发展的十大新趋势,其中有:一、消费者更注重与自然、历史或文化紧密相连的有意义的体验活动,有意识的消费理念日益增长;二、越来越多的旅游是因为一些会议、活动等而产生,不再是单纯地为了旅游而旅游。

其实这两点都要求休闲旅游的出现,因为传统旅游的功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它必将成为旅游经济发展的一大热潮、一大推动力。

像目前在河南在做的项目“百村万户”工程也是这样,它的设计好多都是符合休闲旅游要求的,像生态游、农家乐、体验项目等。

从旅游经济学角度来看,旅游需求必将带来旅游供给,,正是二者之间的矛盾运动构成了旅游经济活动的主要内容。

对于当代人来说,有一部分人有购买能力、购买欲望和闲暇时间,这就构成了旅游需求,而对于经营者来说他们也愿意提供这种产品,只是能力发展的限制,所以未来随着社会的发展,会有越来越多的需求者,而只要经营者有能力,他们也必将提供这种产品给消费者,满足他们的需求。

从旅游产品的开发来说,它有一定的生命周期,有一定的产品构成,需要经过调研、规划、实施、投放市场等不同的阶段,而且对于现在休闲产品的开发也有很多限制性因素,它需要分析人们的消费观念的变化、市场潜力的大小、市场竞争的要求和激烈程度、自身能力、政府政策的影响、国际休闲旅游的发展等很多方面,这样才能决定要不要开发、要怎样开发、要开发怎样的产品。

而说到休闲旅游产品的价格方面,现在涉及到的产品价格一般偏高,还不能适应于普通大众,那么关于价格的制定有很多影响因素,供求关系、市场竞争、经济政策都会影响它的形成,现在的休闲产品价格偏高,在于供不应求,也在于经济政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旅游经济学期末论文(宋体小五斜体)
旅游经济学论文(黑体二号)
——生态旅游中国前景分析(黑体三号)
摘要:目前,许多国家或地区把旅游业作为重要产业部门和经济支柱产业。

生态旅游作为一种理想旅游发展的形式,已在我国取得了一些进展,并成为许多地方和部门规划中不可缺少的项目。

本文是针对我国几个重点旅游领域进行发展前景分析有风景名胜观光旅游、红色旅游、民俗旅游、体育旅游、观光农业旅游、和山(岳)地旅游等。

关键词:旅游;生态;前景分析
正文:
旅游是人们为寻求精神上的愉快感受而进行的非定居性旅行和在游览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关系和现象的总和。

旨在提供一个理论框架,用以确定旅游的基本特点以及将它与其他类似的、有时是相关的,但是又不相同的活动区别开来。

国际上普遍接受的艾斯特定义,1942年,瑞士学者汉沃克尔和克拉普夫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一种现象及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因而永久居留,并且主要不从事赚钱的活动。

“生态旅游”这一术语,最早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于1983年首先提出,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把其定义为:具有保护自然环境和维护当地人民生活双重责任的旅游活动。

生态旅游的内涵更强调的是对自然景观的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旅游。

从其定义来看,也就是说:只有在旅游和保护均有表征时,生态旅游才能显示其真正的科学意义。

生态旅游是世界旅游活动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

从旅游发展的角度看,生态旅游是近年世界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年增长率达到25%~30%,生态旅游俨然已成为世界性旅游的潮流,并将成为21世纪国际旅游的主流。

以下针对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几个重点领域进行前景分析:
一、风景名胜观光旅游
风景名胜资源,系指富集着以独特自然景物和悠久历史文物古迹取胜,以景物环境为载体,人类实践创造的,有普遍社会价值的优秀财富。

我国山河壮丽,景观奇特,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具有丰富的风景名胜资源。

依托丰富的风景名胜旅游资源,以下几种主要模式适合风景名胜旅游资源的开发:(1)科学考察为主导的风景名胜旅游。

可以开展此类旅游的有黄龙寺九寨沟风景名胜区、五大连池等。

(2)历史古迹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古长城、八达岭十三陵风景名胜区等。

(3)文化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我国的四大佛教圣地等风景名胜区。

属古石窟艺术文化的,如我国的云冈、敦煌等风景名胜区。

(4)自然类风景名胜旅游,如桂林漓江山水、承德避暑山庄、海南三亚等。

(5)民族风情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内蒙古草原风光、海南
黎族村寨等。

(6)现代工程观赏类风景名胜旅游,如长江三峡大坝等。

二、红色旅游
红色旅游是指以1921年中国共产党建立以后的革命纪念地、纪念物及其所承载的革命精神为吸引物,组织接待旅游者进行参观游览,实现学习革命精神,接受革命传统教育和振奋精神、放松身心、增加阅历的旅游活动。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结合起来,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结合起来的一种新型的主题旅游形式。

打造的红色旅游线路和经典景区如北京市的天安门广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卢沟桥、宛平城天津的平津战役纪念馆、盘山烈士陵园辽宁省的“九一八”历史博物馆,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等等,这些红色旅游景点既可以观光赏景,也可以了解革命历史,增长革命斗争知识,学习革命斗争精神,培育新的时代精神,并使之成为一种文化。

三、民俗旅游
民俗旅游是指人们离开惯常住地,到异地去体验当地民俗的文化旅游行程。

民族旅游以观赏、理解以及参与地域性风土人情为目的,特别适合于较短时段、较短路途的乡村旅游。

它主要是将旅游区纳入文化之中,进而展示区域文化特征。

根据资源的特点,民俗旅游开发方式应该采取多种模式:(1)集锦荟萃式,如深圳的中国民俗文化村、北京的中华民族园等;(2)复古再现式,杭州和香港的宋城、无锡的唐城、吴文化公园均属于此类;(3)原地浓缩式,如当地政府或投资商在当地觅取合适地段,建以当地民俗文化为主题的主题公园,集中呈现民俗精华,如海南中部的苗寨和黎寨风情园均属此类;(4)原生自然式。

它是在一个民俗文化相对丰富的地域中选择一个最典型、交通也比较便利的村落对旅游者展开宣传。

以村民的自然生活生产和村落的自然形态为旅游内容,除了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外几乎没有加工改造,如广东连南三排瑶寨。

(5)主题附会式,如苏州名园”网师”园传统上仅白天对外开放,让游人欣赏江南园林的造园艺术和文化内涵,夜间不对外开放。

(6)短期表现式,指一些特定的民俗文化只存在于很短的时间,激发短暂的旅游人流,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回族的“古尔邦节”、白族和彝族的“火把节”,以及松桃苗族花鼓、滩堂戏、下火海等。

四、体育旅游
最近几年,体育慢慢的成为了一种旅游时尚。

体育旅游已经在一些发达国家发展的十分普遍,尤其是在欧美国家,周末逛公园已经满足不了人们,而是通过旅游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例如:滑雪、骑自行车郊游、山间旅游、如果有时间还可以去游泳、冲浪等,既可以健身。

又能放松心情。

体育旅游在我国的发展已有十几年的历史了。

1986年成立了中国国际体育旅游公司,先后进行了一系列大型活动,例如:丝绸之路国际汽车拉力赛、老式汽车远征旅游等大型体育旅游。

此外,此外,在一些适合各项体育旅游的地区开发了许多项目,例如:黑龙江狩猪、桂林一云南自行车游、篙山少林寺武术游、沙漠一草原骑马骆驼游等。

而最近,辽阔的内蒙古草原成为体育旅游的新热点,来自各地的游客不断地到内蒙古,在响沙湾滑沙;在呼伦贝尔盟举办的”冰雕雪橇节”上人们在天然滑雪场上一展风采。

五、观光农业旅游
观光农业旅游是旅游市场中的一种新产品,游为主题,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以生态旅、组合旅游产品,以引起旅游消费欲望,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以及参与新型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活动、感受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旅游形式,简称观光农业。

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项目,观光农园这一旅游新产品不仅日趋活跃,而且日渐显示出良好的旅游
开发前景。

在我国发达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周边交通便利的农业地带开展的”当一天农民”、”插队落户”等观光农业旅游(或乡村旅游)已搞得红红火火。

游历了名山大川的都市旅游者,在农业旅游中找到了一种真正接近自我、回归自然的乡土感觉。

观光农园以其山清水秀,花果满山,鱼跃禽鸣,荷塘万里,凉亭竹棚,蕉林蔗林成片的农耕景观,从另一方面圆了许多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以农业生态的独特魅力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

六、山(岳)地旅游
山地生态旅游是以山地自然环境为主要的旅游环境载体,是一种以山地攀登、探险、考察、野外拓展等为特色旅游项目是一种现代旅游形式。

山地生态旅游内容十分丰富,登山、健行、森林探秘、动植物观赏、温泉疗养、洞穴与瀑布探奇、宗教活动等,都是山地旅游的代表项目。

我国是个多山的国家,发展山地生态旅游的潜力极大。

目前开发比较成功的有黄山、庐山、张家界、九寨沟、长白山、五指山、武夷山等。

西安市秦岭山地生态旅游的开发也很有新意。

中国山地生态旅游未来应重点开发的地区,疗养类有庐山、黄山、莫干山、鸡公山、峨眉山等;宗教探访类有四大道教名山和四大佛教名山;洞穴探奇类有贵州织金县织金洞、重庆武隆芙蓉洞、湖南张家界黄龙洞、鄂西腾龙洞、四川丰都雪玉洞、辽宁本溪水洞。

我国生态旅游的发展既有世界各国无可比拟的优越性,也有不容乐观的缺陷和不足。

因此我们应充分发挥优势的作用,弥补缺陷的不足,扬长补短。

充分调动人们的积极性,充分挖掘人们集体的智慧,为我国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建言献策。

最后,真诚地祝愿我国生态旅游业日益繁荣昌盛、蒸蒸日上!
参考文献
[1]张建萍,生态旅游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2]陈福义,范宝宁,中国旅游资源学[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3
[3]周作明,永远的朝阳-民族旅游研究[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
[4]国家旅游局人事劳动教育司,旅游规划原理旅游[M],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
[5]王兴斌,生态旅游科学探索[M]香港旅游,1997
[6]黄贵,初论我国体育旅游的发展策略[J],湖北体育科技.2001
[7]程占红,张金屯,生态旅游的兴起和研究进展[J],经济地理,2001
[8]潘秋玲,新疆荒漠旅游的开发前景与导向分析[J],干旱地理,200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