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体中放射性污染.
核污水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方法

核污水对环境的影响及其治理方法一、核污水对环境的影响1. 水体污染:核污水中含有放射性物质,如果未经有效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中,会导致水体污染严重,威胁到水生生物的生存和繁衍。
2. 土壤污染:核污水渗入土壤后,会破坏土壤的生态环境,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负面影响,并可能导致食物链中进一步的污染传递。
3. 生物多样性受损:核污水对生态系统造成重大破坏,使得自然界的生物多样性受到威胁。
放射性物质的长期积累会导致生物种群减少甚至灭绝。
二、核污水治理方法1. 放射性物质分离技术:通过科学合理的物理、化学方法对核污水进行分离处理,使放射性物质得以有效去除,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2. 萃取技术:利用特定的溶剂将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与其他物质分离,实现对核污水的净化。
这种技术具有高效、经济的特点。
3. 离子交换技术:利用离子交换材料对核污水进行处理,通过吸附、交换和分离等作用,去除水中的放射性物质,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4. 膜分离技术:通过膜的特殊性质,实现对核污水中放射性物质的过滤和分离,使得核污水达到安全排放标准。
5. 生物吸附技术:利用某些特定的生物材料对核污水中的放射性物质进行吸附,通过生物吸附剂的作用,促进核污水的净化。
三、核污水治理的挑战与对策1. 技术挑战:核污水的治理需要高超的技术和设备,而这些技术与设备的研发和运用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加大对核污水治理技术的研究投入,并提供科研资金的支持。
2. 安全隐患:核污水具有较高的放射性,处理和运输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
因此,在进行核污水治理时,必须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防止事故的发生。
3. 应急准备:出现核污水泄漏等应急事件时,需要具备应急预案和紧急处置能力,及时采取措施控制事态进一步扩大,并保护周围环境与居民的安全。
4. 信息公开与参与:核污水治理涉及广泛的公众利益,应加强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向公众提供核污水治理的相关信息,解答公众的疑惑,确保治理工作的合理透明。
水体中八类污染物

●病原体污染物生活污水、畜禽饲养场污水以及制革、洗毛、屠宰业和医院等排出的废水,常含有各种病原体,如病毒、病菌、寄生虫。
水体受到病原体的污染会传播疾病,如血吸虫病、霍乱、伤寒、痢疾、病毒性肝炎等。
受病原体污染后的水体,微生物激增,其中许多是致病菌、病虫卵和病毒,它们往往与其他细菌和大肠杆菌共存,所以通常规定用细菌总数和大肠杆菌指数及菌值数为病原体污染的直接指标。
病原体污染的特点是:(1)数量大;(2)分布广;(3)存活时间较长;(4)繁殖速度快;(5)易产生抗药性,很难绝灭;(6)传统的二级生化污水处理及加氯消毒后,某些病原微生物、病毒仍能大量存活。
●耗氧污染物在生活污水、食品加工和造纸等工业废水中,含有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油脂、木质素等有机物质。
这些物质以悬浮或溶解状态存在于污水中,可通过微生物的生物化学作用而分解。
在其分解过程中需要消耗氧气,因而被称为耗氧污染物。
这种污染物可造成水中溶解氧减少,影响鱼类和其他水生生物的生长。
水中溶解氧耗尽后,有机物进行厌氧分解,产生硫化氢、氨和硫醇等难闻气味,使水质进一步恶化。
水体中有机物成分非常复杂,耗氧有机物浓度常用单位体积水中耗氧物质生化分解过程中所消耗的氧量表示,即以生化需氧量(BOD)表示。
一般用20℃时,五天生化需氧量(BOD5)表示。
●植物营养物植物营养物主要指氮、磷等能刺激藻类及水草生长、干扰水质净化,使BOD5升高的物质。
水体中营养物质过量所造成的"富营养化"对于湖泊及流动缓慢的水体所造成的危害已成为水源保护的严重问题。
富营养化(eutrophication)是指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生物所需的氮、磷等营养物质大量进入湖泊、河口、海湾等缓流水体,引起藻类及其他浮游生物迅速繁殖,水体溶解氧量下降,水质恶化,鱼类及其他生物大量死亡的现象。
在自然条件下,湖泊也会从贫营养状态过渡到富营养状态,沉积物不断增多,先变为沼泽,后变为陆地。
水体中放射性污染

(1)铀污染物的酸碱反应
各种嘉泰铀的配合能力不同,其配合能力顺序与水解次序 一致: U4+>UO22+>U3+>UO2+ UO22+形成配合物的倾向比较强,它能与很多无机和有机 的配位体作用。在各种配位体中,以含氧配位体为最强,含氮、 硫配位体次之。 UO22+还能与有机配位体,如EDTA、DTPA、酒石酸、柠 檬酸等形成配合物或者螯合物。 U4+具有较高的电荷和较小的离子半径(0.0929nm),它 不能与各种配位体形成配合离子,而且容易发生水解。
生物处理法包括植物修复法和微生物法。植物修复是指利 用绿色植物及其根际土著微生物共同作用以清除环境中的污染 物的一种新的原位治理技术。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适用于植 物修复技术的低放核素主要有137Cs,90Sr,3H,238Pu, 239Pu,240Pu,241Pu及U 的放射性核素,适用的生物修复 技术类型主要有人工湿地技术、根际过滤技术、植物萃取技术、 植物固化技术、植物蒸发技术。几乎水体中所有的铀都能富集 于植物的根部。
3 水中放射性污染的检测
3.1 检测的对象与内容
主要测定的放射性核素为:①α 放射性核素,即239Pu、 226Ra、224Ra、222Rn、210Po、222Th、234U 和235U;②β 放射 性核素,即3H、90Sr、89Sr、134Cs、137Cs、131I 和60Co。这些 核素在环境中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其毒性也较大。 对放射性核素具体测量的内容有:①放射源强度,半衰期, 射线种类及能量;②环境和人体中放射性物质含量、放射性强 度、空间照射量或电离辐射剂量。
1.1 水体中放射性污染物的污染源和分布
以及大气相互作用而带入水体的。由于放射性矿物质和岩 石的浸析和溶解过程,地面水包含了铀(239U)、镭 (226Ra)、氡(220Rn)、40K等放射性元素。天然江水和 大气的另外一个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水中落入了宇宙放射 性产物如14C、10Be、3H等。 (2)人工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来源于①天然铀矿的开采 和选矿、精炼厂、放射性同位素应用时产生的废水,尤其 是原子能工业和原子反应堆设施的废水、核武器制造和核 试验污染以及各种放射性核废料等。②对铀矿的加工中, 矿石的化学处理、离子交换沉淀法和萃取法从容液中有选 择地提取铀,铀衰变的放射性产物基本上随着矿石化学处 理后的废液流失夹带出来。
核污染对水资源的影响

核污染对水资源的影响水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推进,水污染问题日益严重,其中核污染对水资源的影响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核污染的来源、对水资源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核污染的来源核污染主要来自核能发电、核武器试验、核事故以及核废料的处理等方面。
核能发电是一种清洁能源,但核电站的运营和事故可能会导致放射性物质泄漏,进而污染水资源。
核武器试验也会释放大量的放射性物质,对水源地造成污染。
此外,核事故如切尔诺贝利核电站事故和福岛核事故,更是给水资源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而核废料的处理和储存也是一个严峻的问题,如果处理不当,会对水资源造成长期的污染。
二、核污染对水资源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水体污染:核污染会导致水体中放射性物质的含量升高,使水变得不适宜人类和生物生存。
放射性物质会累积在水中的生物体内,进而进入食物链,对生态系统产生长期影响。
2. 地下水污染:核污染物可以通过渗透和地下水流动进入地下水层,污染地下水资源。
由于地下水的补给周期较长,一旦受到核污染,恢复起来将非常困难。
3. 水源地受损:核污染的发生会使水源地受到严重破坏,导致水质下降,甚至无法继续供应给人类使用。
这对于依赖该水源地的居民和农业生产将产生巨大的影响,甚至引发社会问题。
三、应对措施面对核污染对水资源的严重影响,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监测和预警:建立完善的核污染监测和预警体系,及时发现核污染事件,采取紧急措施,减少对水资源的影响。
2. 加强核安全管理:加强核电站和核设施的安全管理,提高事故防范和应对能力,避免核污染事故的发生。
3. 推进清洁能源发展:加大对可再生能源的研发和应用,减少对核能的依赖,降低核污染的风险。
4. 加强核废料处理和储存:加强核废料的处理和储存技术研究,确保废料的安全处理,避免对水资源造成长期的污染。
5. 提高公众意识:加强核污染对水资源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核污染问题的认识和关注,促进社会对核能发展的合理引导。
核污染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核污染对环境产生的影响
核污染对环境产生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土壤污染:核污染会导致土壤中放射性物质的积累,破坏土壤的生物和化学平衡。
这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质量,进而影响食物链的健康。
2. 水体污染:核污染会导致水体中放射性物质的积累,破坏水质和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
水生生物的死亡和变异会进一步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3. 空气污染:核污染会释放出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进入大气中,被人们吸入后可引发多种健康问题,包括肺癌和其他放射病。
4. 生物多样性的破坏:核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多样性产生负面影响。
放射性物质的释放会导致许多动植物种群的减少或灭绝,破坏物种的连通性和生境。
5. 长期影响:核污染的影响是长期的,可能持续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这对人和环境的未来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
因此,核污染严重威胁着环境的健康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需要采取严格的核安全措施,减少核能开发和使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水体辐射环境监测(ppt 104页)【2024版】

Radioati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第二节 水体辐射环境监测方案制订
(一)基础资料的收集
(1)水体的水文、气候、地质和地貌资料; (2)水体沿岸城市分布、工业布局、污染源及其排污情况、城 市给排水情况等。 (3)水体沿岸的资源现状,特别是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情况; (4)水资源的用途、饮用水源分布和重点水源保护区;
等间距设置
>1500m
采样点位确定
Radioati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第二节水体辐射环境监测方案制订
(二)监测断面和采样点的设置
<5m 5~10m 10~50m
水面下 0.3~0.5m
处
½ 水深处
河底以上 0.5m处
采样点位确定
点击此处观看“河流断面监测实验”
对
Radioati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第一节 水体放射性污染与辐射监测
1.1、水资源及其水质污染
水是人类社会的宝贵资源
全球水资源
海水, 97.30%
淡水, 2.70%
可利用的淡水 资源只有江河、 淡水湖和地下 水的一部分
淡水资源
可利用 1%
不可利 用 99%
Radioation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对
控
控
削
照
制
制
减
断
断
断
断
面
面
面
面
500m
1500m
河流监测断面设置
AC B
A-A’对照断面
G-G’削减断面
C’
B-B’、C-C’、D-D’、F-F’控制断面
浅析水污染来源与危害

浅析水污染来源与危害(葫芦岛市连山区环保局辽宁省葫芦岛市*****)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水污染对人类的生存和安全构成了重大的威胁,已经成为了人类健康、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障碍。
而水污染是指人类活动排放的污染物排入水体,污染物质的数量超过了水体的自净能力,水体及其周围的生态平衡遭到了破坏,对人类的生产活动、健康和生活等方面造成损失和威胁的情况。
一、水污染来源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包括生活污染、工业污染和农业污染。
1、生活污染生活污染的来源主要是人类在生活中使用的污水、垃圾、粪便以及各种化学洗涤剂等,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含氮、磷、硫和致病细菌。
城市生活污水排放的总量大约在五百多亿吨,并且每年持续增长并有加快的趋势,而全国各地的生活污水对当地水体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的影响也不尽相同。
2、工业污染工业水污染主要来自造纸和纸制品业、冶金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以及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等等。
另外一些城市和农村的水域周围存在一些农产品加工和食品工业,如酿酒、制革、印染等,也往往是水体中化学需氧量和生物需氧量影响的主要来源。
由此可见,工业废水是我国水污染的主要污染源。
3、农业污染在我国除了农产品加工这一间接水污染行业外,牲畜的饲养、农作物种植栽培等过程排出的废水对水环境也有严重的影响,同时调查研究表明化学农药和氮肥的超量使用也是水污染的重要来源。
虽然相比较国际化肥使用量的标准,我国的化肥使用量并不是特别高,但是为了降低成本而大量使用低质化肥、氮肥与磷肥、钾肥等,并且不成比例的使用方法,其使用效率变低,对水环境的污染加重。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大量廉价低质的氨肥的过度使用,这种地方生产的氨肥极易溶解,进而被冲入水体中造成污染。
由于害虫的抗药性导致杀虫剂的过度喷洒,其使用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导致了鸟类物种的损失,并造成一些受保护水体的污染。
牲畜饲养场排出的废物也是水体中生物需氧量和大肠杆菌污染的主要来源。
核污染对湖泊水质的潜在危害

核污染对湖泊水质的潜在危害湖泊作为重要的水资源和生态系统,对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随着核能的广泛应用和核事故的发生,核污染对湖泊水质产生了潜在的危害。
本文将从核污染的来源、影响机制以及防治措施等方面,探讨核污染对湖泊水质的潜在危害。
核污染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核能发电厂的运行、核武器试验、核事故等。
核能发电厂是核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在核能发电过程中,核燃料可能会泄漏或意外释放放射性物质,进而进入湖泊水体。
核武器试验也是核污染的重要来源之一。
核武器试验会释放大量的放射性物质,这些物质可能通过降水等途径进入湖泊。
此外,核事故也是核污染的重要来源。
核事故可能导致核燃料的泄漏或释放,进而对湖泊水质产生潜在危害。
核污染对湖泊水质的潜在危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放射性物质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
放射性物质的直接危害是指放射性物质直接对湖泊水体造成的危害。
放射性物质具有辐射性,可以直接破坏湖泊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体,对湖泊生物多样性产生不可逆转的影响。
同时,放射性物质还会对湖泊水质中的化学物质进行辐射改变,从而改变湖泊水质的化学性质。
放射性物质的间接危害是指放射性物质对湖泊生态系统的影响进而影响湖泊水质。
湖泊生态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生物链系统,放射性物质的污染可能导致湖泊生物链的破坏,影响湖泊的水质。
为了减少核污染对湖泊水质的潜在危害,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防治措施。
首先,应加强核能发电厂的安全管理,确保核能发电过程中不发生泄漏和意外释放。
其次,应加强核武器试验的管控,减少核武器试验对湖泊水质的影响。
再次,应加强核事故的应急响应和事故后处理工作,尽量减少核事故对湖泊水质的影响。
此外,还应加强湖泊水质监测和评估工作,及时发现和掌握核污染的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治。
综上所述,核污染对湖泊水质具有潜在的危害。
核污染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核能发电厂的运行、核武器试验、核事故等。
核污染对湖泊水质的潜在危害主要体现在放射性物质的直接危害和间接危害两个方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性物质对人体的健康危害是很大的。放射 性元素通过自身的衰变而放射出 α、β 粒子和 γ量 子 (通称为 α、β 和 γ 射线)。这些元素可以由多种 途径进入人体,它们发出的射线会破坏机体内的大 分子结构,甚至直接破坏细胞和组织结构,给人体 造成损伤。高强度射线会灼伤皮肤,引发白血病和 各种癌症,破坏人的生殖机能,严重的能在短期内 致死。少量累积照射会引起慢性放射病,使造血器 官、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和神经系统等受到损 害,发病过程往往延续几十年。此外放射性辐射还 有致畸、致突变作用,在妊娠期间受到照射极易使 胚胎死亡或形成畸胎。
1.2 放射性污染的物理性质
铀金属是一种软的银白色金属,具有延展性,可 以制成铀合金。铀在自然界中总是以四价或者六价例 子与其他元素化合存在。不论是金属态还是化合态的 铀都是具有强放射性。铀的氧化物不溶于水;大部分 铀裂变产物的氯化物是不挥发的,铀的氯产物UCl4具 有挥发性;UOCl2易溶于水;硝酸铀酰UO2(NO3)2易 溶于水。
3.2 放射性监测方法
测量水中放射性污染的方法有: 化学提取法、闪烁液体法、 直接测量法、蒸发法.
各种方法的比较:化学提取法比较灵敏, 但必需知道侧量 对象, 操作较麻烦. 闪烁液体法主要是用于侧量低能放射性同 位素H 3 和C1 4 . 值接测量法灵敏度较低, 但可以很快得出拮果, 当浓度较大而同位素的性质已知时, 采用这种方法是适宜的. 蒸发法是最先采用的方法, 精确度较差, 不能连续工作和很快 得出拮果, 但所需设备简单, 并可普遍解决问题(挥发性物质除 外) , 灵敏度可以在很大范围内改变, 故目前还很广泛的应用.
青岛科技大学
水体中放射性污染
演讲人: 专 业: 马传净 环境科学
主要内容
1 放射性污染的概述
定义:放射性污染是指放射性物质的放射性水 平高于天然本底或者超过规定的卫生标准。放射性 污染物主要是各种放射性核素,其放射性与化学状 态无关,每一放射性核素都能放射出一定能量的射 线。 (1)α衰变 α衰变是不稳定重核(一般原子序数大于82) 自发放出4He核(α粒子)的过程。 (2)β衰变 β衰变是放射性核素放射β粒子(即快速电子) 的过程,它是原子核内质子和中子发生互变的结果。 β衰变可分为负β衰变、正β衰变和电子俘获 三种类型。 (3)γ衰变 γ射线是原子核从较高能级跃迁到较低能级或 者基态时所放射的电磁辐射。
(3)蒸发浓缩法
吸附法是用多孔性的固体吸附剂处理放射性废 水, 使其中所含的一种或数种元素吸附在吸附剂的表 面上, 从而达到去除的目的。在对放射性废液的处理 中, 常用的吸附剂有活性炭、沸石、高岭土、膨润土、 黏土等。其中沸石价格低廉, 安全易得, 与其他无机 吸附剂相比, 沸石具有较大的吸附能力和较好的净化 效果,并兼有离子交换剂和过滤剂的作用。
(1)絮凝沉淀法
离子交换剂与废水接触时, 废水中的放射性离子与离子交 换剂上的可交换离子进行交换而转移到离子交换剂上, 从而使 废水达到净化的目的。 离子交换树脂是主要的离子交换剂, 分为阳离子交换树脂 和阴离子交换树脂2 种, 属于有机离子交换剂。此外, 还有无机 离子交换剂, 如沸石、磺化、硅酸铁凝胶、磷酸锆等, 它们大 都具有耐辐照、价格低廉的优点。 优缺点:优点是能去除离子态的放射性核素,净化效率高。 缺点是废水中悬浮固体浓度必须很小,放射性核素必须是可交 换的(离子态),非放射性常量杂质离子的竞争吸附,处理成 本高。
(4)吸附法
4.2 放射性废水处理的最新研究进展
膜处理法是借助选择性透过的薄膜, 以压力差、温度差、 电位差等为动力, 对放射性液体混合物实现分离。 膜处理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分离技术, 它具有物料无相变、 能耗低、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和适应性强等特点, 在放射性废 水处理中有更为广泛的应用前景, 是21 世纪初最有发展前途的 高技术之一。对于中、低浓度放射性废水, 经2级反渗透净化, 一般都能达到排放标准。 目前国内外在放射性废水处理中采用的膜技术主要有微滤 ( MF) 、超滤( UF) 、反渗透( RO) 、纳滤( NF) 、电渗析( ED) 、 膜蒸馏( MD) 等方法。该方法仍处于研究阶段,未达到工业应 用。
(2)铀污染物的配合反应
U3+是一种强还原剂,它容易被氧化为正四价和 正六价。U3+与谁作用可缓慢放出氢气: 2U3++2H2O → 2U4++H2+2OHUO2+很不稳定,在酸性溶液中容易发生歧化反 应,生成U4+和UO22+: UO2+ +4H+ → U4++ UO22+ +2H2O UO22+是铀化合物中最稳定的价态,它与还原剂 作用生成U4+: UO22++4H++2e- → U4++2H2O
(1)铀污染物的酸碱反应
各种嘉泰铀的配合能力不同,其配合能力顺序与水解次序 一致: U4+>UO22+>U3+>UO2+ UO22+形成配合物的倾向比较强,它能与很多无机和有机 的配位体作用。在各种配位体中,以含氧配位体为最强,含氮、 硫配位体次之。 UO22+还能与有机配位体,如EDTA、DTPA、酒石酸、柠 檬酸等形成配合物或者螯合物。 U4+具有较高的电荷和较小的离子半径(0.0929nm),它 不能与各种配位体形成配合离子,而且容易发生水解。
(1)水体中放射性污染物的天然来源是由于岩石、土壤
在此只讨论环境中主要的放射性污染物代表:铀 (239U)的环境污染化学。因为其他的放射性元素如 镭(226Ra)、铅(214Pb、212Pb)等是铀蜕变的产物。 对于放射性同位素例如131I、133I,45Ca,40K等来说,他 们与稳定同位素之间不存在很大物理化学性质差异, 而且周期表中同族元素行为之间也有许多相似之处, 如90Sr、140Ba、226Ra、45Ca与钙稳定同位素的行为相 近,所以就稳定同位素环境化学行为所得的结果一般 可使用与其相应的放射性同位素。
4 处理方法
4.1 放射性废水处理的传统方法
絮凝沉降法依靠絮凝剂使溶液中的溶质、胶体或悬浮物 颗粒凝聚为大的絮凝体, 从而实现固液分离。向废水中投放一 定量的絮凝剂( 如硫酸钾铝、铝酸钠、硫酸铁、氯化铁等) , 通过絮凝剂的吸附架桥、电中和等物理化学作用与废液中微 量放射性核素及其他有害元素发生共沉淀, 或凝聚成细小的可 沉淀的颗粒, 并与水中的悬浮物结合为疏松绒粒,从而吸附水 中的放射性核素。 优缺点:絮凝沉淀的优点是费用低廉,对大多数放射性 核素有良好的去除效果,处理设备和技术成熟。缺点是所需 设备体积庞大,去除效率低,出水大多不能直接达标排放。
3 水中放射性污染的检测
3.1 检测的对象与内容
主要测定的放射性核素为:①α 放射性核素,即239Pu、 226Ra、224Ra、222Rn、210Po、222Th、234U 和235U;②β 放射 性核素,即3H、90Sr、89Sr、134Cs、137Cs、131I 和60Co。这些 核素在环境中出现的可能性较大,其毒性也较大。 对放射性核素具体测量的内容有:①放射源强度,半衰期, 射线种类及能量;②环境和人体中放射性物质含量、放射性强 度、空间照射量或电离辐射剂量。
1.3 放射性污染的化学性质
铀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它能与除惰性气体以 外的所有元素反应,包括氢气、氮气、卤素等。 铀的氧化态有+3、+4、+5、+6,其中以+6价最 为稳定。 金属铀暴露在空气中会慢慢的氧化,生成黑 色的氧化膜,此氧化层可防止金属进一步被氧化, 粉末状的铀在空气中能自燃。
铀与谁在常温下会缓慢反应生成毒性较大的二氧化铀: 7U+6H2O→3UO2+4UH3 铀能溶解在硝酸中形成硝酸铀酰UO2(NO3)2,也能溶于 盐酸生成三氯化铀UCl3和黑色的羟基氢化物:HO-UH-OH。 铀通常不与碱反应。 U4+最容易水解:
(3)铀的氧化还原反应
2 放射性废水的分类及危害
放 射 废水中总 α中放废水 放射性 性 最高允许排放活度 废 为 1 Bq/L,总 β 放 水 射性最高允许排放
活度为 10 Bq/L 低放废水 高放废水
主要来源于核燃料后处理中。 由于其放射性强度高,一般直 接固化封存
中放废水和低放废水主要来源于放 射性核素工作场所和使用的仪器、 设备,在使用和废弃前进行严格去 污所产生的大量清洗液。而这两种 废水则首先经过分离浓缩,使得废 物体积大大减小后,再固化封存, 以降低储存费用。处理后的废水中 剩余的放射性很少,其活度低于允 许排放标准时,可以安全排放至环 境
生物处理法包括植物修复法和微生物法。植物修复是指利 用绿色植物及其根际土著微生物共同作用以清除环境中的污染 物的一种新的原位治理技术。从现有的研究成果看,适用于植 物修复技术的低放核素主要有137Cs,90Sr,3H,238Pu, 239Pu,240Pu,241Pu及U 的放射性核素,适用的生物修复 技术类型主要有人工湿地技术、根际过滤技术、植物萃取技术、 植物固化技术、植物蒸发技术。几乎水体中所有的铀都能富集 于植物的根部。
1.1 水体中放射性污染物的污染源和分布
以及大气相互作用而带入水体的。由于放射性矿物质和岩 石的浸析和溶解过程,地面水包含了铀(239U)、镭 (226Ra)、氡(220Rn)、40K等放射性元素。天然江水和 大气的另外一个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水中落入了宇宙放射 性产物如14C、10Be、3H等。 (2)人工放射性污染物主要来源于①天然铀矿的开采 和选矿、精炼厂、放射性同位素应用时产生的废水,尤其 是原子能工业和原子反应堆设施的废水、核武器制造和核 试验污染以及各种放射性核废料等。②对铀矿的加工中, 矿石的化学处理、离子交换沉淀法和萃取法从容液中有选 择地提取铀,铀衰变的放射性产物基本上随着矿石化学处 理后的废液流失夹带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