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吸附治疗儿童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共识解读主要内容(全文)

合集下载

应用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分析

应用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分析
4 讨 论
31 .术前护理 术前充分准备是 经皮 肾穿刺活检术成功 的重要前提。①评估病 人的身心状态、 性格特点 、 经济状况 、 对疼痛的认识及对 肾活检 的了解程度 , 通 过 良好 的护患沟通减 轻病人的紧张焦虑情况及恐惧心理 ; ②向患者及家属解 释肾活检的 目的和意义 、 操作过程, 必要时请 己行肾穿刺术 的患者进行 观身说 法, 取得患者理解及 配合, 并签知情同意书 ; 前行 血常规和出血 、 功能 ③术 凝血 及 肾功 能 、 肾脏 B超 等检查 ; ④术前 1 由责任护士手把 手地指导患者 练习 天 俯卧位吸气未屏气暂停 呼吸 3 s 0 ,训练病人 习惯于卧床排 尿;⑤停 用抗凝药 物, 嘱高血压患者按 时服用降血压药物。⑥如患者避开月经期 ; ⑦术前排空膀
医学信息 2 1 年 1 月第 2 01 1 4卷第 1 期 M dcl n r tn N v 2 1. o 2 . o 1 1 e i f mao . o. 0 1 V 1 4 N . 1 a Io i .
2结 果
3 例患者均穿刺成功 ,并成功取得 肾小球 ,病理检查结果 : a肾病 l O I g O 例, 系膜性增生性肾炎伴局灶硬化 6例, 膜性肾病 5 , 例 硬化性 肾病 3 , 例 狼疮 性肾炎 2例 , 糖尿病 肾病 2 , 例 紫癜性 肾炎 2 例。 3 例患者 中, O 穿刺后出现肉眼血尿 1 5 例, 天后常规行 B超检查发现 肾内 血肿 2 , 例 均经过止血 、 炎、 抗 卧床休息 等好转; 例 出现排尿困难, 3 给予热 敷 、 诱导排尿 后 2例 自 排尿 , 例 效果不佳 导尿术; 例 出现不 同程度腰酸 、 行 1 8 腰
理支持 ; ⑤穿刺中守护病人身边, 紧握其双手, 多给病人安慰和鼓励用温 和轻松 的语气 询问病人 的感受, 分散其注意力, 使病人放松并配合操作 ; 密切监测病 ⑥ 人 的血压 、 、 脉搏 呼吸等生命体征 和疼痛的情 况, 出现不适予及时处理, 作好护

DNA免疫吸附治疗儿童重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近期疗效研究

DNA免疫吸附治疗儿童重度活动系统性红斑狼疮近期疗效研究

( L ) 的近 期 疗效 。方 法 SE
病活动度 ( L D I S E A )评分均 >1 ,为重度 活动 。1 例 患儿 常规 行 3次 D A—I 5分 1 N A治疗,1 行 2次治疗。D A—I 例 N A 治疗前后行抗核抗体 ( N 、抗双链 D A ( s N A A) N d —D A)抗体 、红细胞沉 降率、免疫球蛋 白、补 体、血常规 、肝 肾功
b r 5 i S s mi L p s r h m t u i ae A t i n e ( L D I vla o e r t a e t n e i n sd a o e1 yt c u u y e a s sD s s c v y Id x S E A )e au t n b f e r t n a d w r da oe s n e E t o e it i o em e g
疗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 0 0 ) P< .5 ;血清 IA、IM、补体 c 、血常规 、肝 肾功能等无 明显 变化。D A—I g g N A过 程 中无一例 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期 疗效 。
D A—I N A是治疗儿童重度 活动 S E的有效方 法,还 需进 一步的对照研 究观察其远 L
41 01 0 1, Chi na
【 btat Obet e T vla esot em te pui e eto N m na srt n(A)te p i A s c】 r jci o a t t r—t r e t f c f Ai u odo i I h r y n hl v e u eh h r ha cf s D m po a ic —
Scn iny o i lf Cnrl ot U i rt,Ci clC n r eitcRn l saeo ua rv c,C agh eodXa g aH s t et u n e i pa o a S h v sy l i et Pdar ea Di s f H n nPoi e h nsa na eo f i e n

免疫吸附疗法在儿童重症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

免疫吸附疗法在儿童重症狼疮性肾炎中的应用

SS S E 是一种较 常见 的 自身 免疫性 疾病 。儿 童患 U, L ) S E往往 合并狼疮性 肾炎 (u u np ri,N) 病情 L 1ps eh t L 且 is
危 重 , 物 治疗 难 以控 制 病 情 进 展 。D A 免 疫 吸 附 疗 药 N
法 ( N m D A i mu—n a srt n od opi ,DN o A—I 是 近 l A) 5年 发
11 1 病例 1 男 ,3岁 , .. l 因主诉 发热 1 , 肿 3d 周 浮
I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 免疫吸 附;肾炎; 童 儿
儿 童 系 统 性 红 斑 狼 疮 (yt i l u rt m t— s e c u se h a sm p ye o
7 m h 补体 c 0m / ; 下降 ( .5 gL ; 0 4 / ) 心功 能 ( D 5 L H64
击 治疗 2个 疗 程 , 后 给 予 激 素 和 免 疫 抑 制 剂 等 综 合 先
治疗 2 余 天。病情进行性加重 , O 出现关节疼痛和 肉眼
血 尿 。采 用 免 疫 吸 附治 疗 2次 。 1 12 病 例 2 女 ,0岁 , 主 诉 双 眼 睑 和 颜 面 浮 肿 .. 1 因 1 , 尿 少 3d于 20 年 1 月 1 0d 伴 08 1 3日人 院 。患 儿 人 院 前 1 现 双 眼 睑 和 颜 面 浮 肿 , 渐 出 现 双 下 肢 浮 0d出 逐
广 东 省广 州 市 第一 人 民 医院 儿 科 ( 1 10 50 8 )
【 摘要 】 目的
安全 性 。方 法
探讨 D A免疫吸附治疗在儿童 系统性 红斑狼疮( L 合 并狼疮性 肾炎( N) 临床 疗效和 N S E) L 的

免疫吸附与小剂量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观察

免疫吸附与小剂量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观察

免疫吸附与小剂量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效果观察单学芬【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8(016)017【摘要】目的对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给予免疫吸附与小剂量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并观察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76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选取时间段为2015年12月至2016年12月,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6例患者分成对照组(n=36)和观察组(n=40).对照组患者采用小剂量环磷酰胺与糖皮质激素联合进行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免疫吸附进行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开始前肾功能和免疫功能相关的各项指标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24 h尿蛋白定量,尿素氮(BUN)和肌酐(Scr)与血清中的IgA、IgM和IgG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补体水平(C3和C4)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采用免疫吸附与小剂量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联合治疗,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调节免疫功能,值得作为一种常规治疗方法进行推广.【总页数】2页(P104-105)【作者】单学芬【作者单位】辽宁省北票市中心医院皮肤科,辽宁北票 122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93.24+1【相关文献】1.免疫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和环磷酰胺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观察 [J], 宁军;许雪芳;黄卫华;黄乙江;张河;许宁本;刘莹莹2.免疫吸附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及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观察[J], 杨小兰3.小剂量环磷酰胺联合免疫吸附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观察 [J], 曾昭球4.糖皮质激素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效果分析 [J], 汪少琼;殷建宝;栗洪波;刘娣;袁娜;王成武5.免疫吸附联合小剂量环磷酰胺和糖皮质激素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临床疗效观察 [J], 宁军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免疫吸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免疫吸附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应用及护理

31 心理护理 .
因患者病情危 重 ,同时对免疫吸 附原 理
及效果缺 乏了解 , 心理压 力大 , 应及时 向患者 及家属讲解 治疗
的 目的 、 必要性 和安全性 , 以及既往 同种疾病 患者采用 该项方
将 免疫吸附用于重症 S E的治疗 , L 取得 了良好 的疗效 , 现将 免 疫 吸附治疗 中的临床观察及护理经验 总结如下。
3 结 果
[ 唐新华. 1 】 意识状态评估在颅脑损伤中的护理应用 . 医学信息 ,0 6 20 ,
1( )99 9 5 :0 .
[] 孙艳杰 . 经外 科 9 9例重症患者 的监 护与护理体会[ _ 2 神 3 J 实用护理 】 杂志 ,0 01 ( )2 . 2 0 ,6 7 :0
的l 0例 S E患 者 , 2例 , 8 , 龄 2 L 男 女 例 年 0岁 ~ 9岁 , 均 年 5 平
疗, 使免疫吸附j t l J  ̄ 进行 。
3 仪器的操作及监测 . 2 护士应熟 练掌握机器 的性能 及
龄 4 岁。均符合系统性红斑 狼疮诊断标准。 l
1 方法 . 2 入院后均立 即行股静 脉双腔置管建立血管通 路, 及时行免疫 吸附治疗 。使用贝朗 DA A T血滤机 , N IP C D A免
冲完毕浸泡 3 i 0mn后根据凝血四项结果给患者肝素抗凝剂 ( 常 规 05 /g .mg 体重 ) k 。抗 凝 3 i 后再连接 患者血管通路 , 0m n 直接
以全血血液灌流 的方 式进 行免 疫吸附治疗 , 治疗时血流速度维
持在 10 10m / n 单次循环治疗 时间通常为 25  ̄ . 0 5 Lmi, .h 3 h

4 结论
随着护理模式 的转变 ,护理人员运用人性化 的护理理念 , 丝不苟的工作作风 , 熟练的操作技术 , 高度 的责任心 , 早期严 密 观察及时发现病情变化 , 采取有效 的治疗护 理措 施 , 降低 了 致残率 、 病死率 ; 恢复期在治疗护理原发伤 、 保护和恢复脑功能 的同时 , 协助 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 加强 营养 , 强抵 抗力 , 增 减少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版)解读PPT课件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2版)解读PPT课件

长期管理重要性
控制病情进展
通过长期管理,有效控制病情, 减少复发风险,保护靶器官。
提高生活质量
规范管理有助于减轻症状,提高患 儿生活质量。
促进生长发育
长期管理关注患儿生长发育,采取 措施减少药物对生长发育的影响。
随访频率和内容安排
随访频率
根据病情活动度和治疗阶段,设定不 同随访频率,如病情稳定期可每3个 月随访一次。
鉴别诊断
需与其他结缔组织病(如类风湿 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等)、感 染性疾病、肿瘤等疾病进行鉴别 。
辅助检查方法
01
02
03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血 沉、补体、免疫球蛋白、 自身抗体等检测。
影像学检查
如X线、超声、CT、MRI 等,用于评估脏器受累情 况。
组织活检
如皮肤活检、肾活检等, 有助于确诊及评估病情。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临床诊断与 治疗专家共识(2022版)解读
汇报人:xxx 2023-12-14
目 录
• 共识背景与目的 •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 治疗原则与方案选择 •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 长期管理与随访建议 • 研究进展与未来展望
01
共识背景与目的
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概述
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对性的康复和管理策略。
对临床实践指导意义
规范诊断流程
根据最新的诊断标准和研究进展,规范儿童系统 性红斑狼疮的诊断流程,避免误诊和漏诊。
个体化治疗方案
根据患儿的病情、年龄、性别等因素,制定个体 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
长期随访和管理
建立儿童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长期随访和管理 体系,及时发现和处理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免疫吸附疗法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应用

免疫吸附疗法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临床应用

综 述

免疫吸 附疗法在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的临床应用
万 柯 温黎青
近 年 来 在 血 浆 置 换 基 础 上 发 展 了 一 种 新 的 疗
法 ,即免疫 吸 附 。这 是通 过 吸附 除去 内源 性和 外源 性 致病 因
自 1 7 T r a 次采用体外 D A免疫吸 附技 术成 9 9年 e m n N
如下 。
白尿 从 6 7 / 降至 4 3 / ,1 个 月 时降至 2 9 / , . gd .g d 2 . gd
特 定 的 病 因物 质 。
2 5 后 ,抗 d — N 抗体和 免疫复合 物从 5 . 4 降至 .h sDA 63% O 8 ,2 后尿蛋 白转 阴[。G o C 等报道 5 S E .% 周 2 a L ] 例 L
患者经 D A吸附 治疗 后 ,抗 d — N N s D A抗体 由 3 . % 6 4 4
功 治疗 1 S E患者 以来, 例 L 该项技 术 日趋 完善 。Y n ag
Y 曾报道 1 等 例严 重的 S E患者 ,经过 D A吸 附治疗 L N
附是通 过抗 原抗 体 免疫反 应或 物理 化 学作 用 除去致 病 因子 , 主要是 血浆 吸 附, 从而避 免 了离心 式 和一次 膜 血浆 分离 大量 丢弃 血浆 的弊端 , 因此利 用血 液直 接 吸 附和血浆 吸 附 ,能特 异地 选择 性地 吸 附血浆 中
维普资讯
血液 净 化 2 0 0 8年 7 第 7 第 7 — — e Q ! Q 旦Q 月 卷 期 C i s 』 旦 ! f !Q hn
! Q ,丛Y 2 2 , ! , Q i 鱼 』! , : : 2 2

DNA免疫吸附联合药物治疗重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近期疗效观察

DNA免疫吸附联合药物治疗重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近期疗效观察

比1 . 4 3 ±0 . 1 8 , I g A( g / L ) : 2 . 4 1 ±0 . 7 3比 2 . 5 9 ±0 . 8 6 , I g G( g / L ) : 1 6 . 8 2 ±4 . 8 3比 2 1 . 0 1 ±4 . 8 4 , I g M( g , L ) : 1 . 6 4 ±0 . 4 5 比 1 . 7 5 ±0 . 5 8 , h s — C R P( m g / L ) : 1 4 . 4 1 ±2 . 2 0比 1 4 . 9 4 ±2 . 6 0 , P<0 . 0 5或 P <0 . 0 1 j ; P F评 分 、 MH评 分 、 C 3均
・8 4 ・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 杂志 2 0 1 4 年3 月第 2 1 卷第 2 期 C h i n J T C MWM C r i t C a r e , M a r c h 2 0 1 4 , V o 1 . 2 1 , N o . 2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论著 ・
D N A免疫吸附联合药物治疗 重度 系统性红斑狼疮 的近期疗效 观察
Th e s h o r t -t e r m t h e r a p e u t i c e f f e c t s o f DNA i mm u n o a d s o r b e n t c o mb i n e d wi t h me d i c a t i o n o n p a t i e n t s wi t h
( m m o l / L ) : 1 1 . 2 2 ±4 . 7 8比 1 6 . 3 1 ±7 . 9 0 , S C r ( p , m o l / L) : 1 2 7 . 0 2 ±3 8 . 1 7比 1 6 7 . 2 5 ±4 5 . 6 3 , d s D N A( U / L ) : 1 . 3 6 ±0 . 1 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免疫吸附治疗儿童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共识解读主要内容(全文)
中国医师协会儿科医师分会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于2018年8月发布了《儿童血液灌流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这是国内首个关于儿童血液灌流治疗的专家共识。

免疫吸附作为一种特殊的血液灌流模式,在儿童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治疗上取得了一定疗效;但目前并无免疫吸附治疗儿童重症狼疮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把握免疫吸附治疗儿童重症SLE的指征及时机,避免治疗的过度及不足,本文对免疫吸附治疗儿童重症SLE的共识部分做一简要解读。

1 SLE概述
SLE是一种可以累及多系统的慢性自身免疫性疾病。

在世界范围内,每10万儿童发病率为0.3~0.9人[1,2,3]。

美国及韩国的报道显示,相比于成人,儿童起病的SLE往往有更严重的临床表型,病死率及疾病活动指数均高于成人[4,5,6],而中国的多中心数据显示:儿童的疾病活动指数及存活率与成人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

狼疮性肾炎是SLE常见的并发症,亚洲人SLE发生肾炎可高达50%[8],狼疮性肾炎与存活率相关,无肾炎的SLE 10年存活率为94%,而有肾炎者仅为88%[9]。

尽管应用环磷酰胺等免疫抑制剂使SLE的预后大为改善,但仍有约20%的狼疮性肾炎患者在10年间进展到了终末期肾病[10]。

难治性狼疮、对于传统药物耐药或禁忌的狼疮、危及生命的严重狼疮对临床工作提出了挑战。

2 难治性狼疮、重型SLE、狼疮危象的定义
难治性狼疮[11]:对于狼疮性肾炎,难治性可定义为进行性的肾功能损害,持续性肾病水平蛋白尿,在12个月未达到部分缓解或24个月未达到完全缓解。

而对于其他系统表现的SLE,目前无统一的定义。

重型SLE[12]:是指狼疮累及重要脏器,任何系统的英国狼疮评估小组(BILAG)评分至少1个系统为A类(疾病重度活动)和(或)>2个系统达到B 类者(疾病中度活动),或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15分。

狼疮危象[12]:是指急性的危及生命的重症SLE。

如急进性狼疮性肾炎、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严重的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粒细胞缺乏症、严重心脏损害、严重狼疮性肺炎或肺出血、严重狼疮性肝炎、严重的血管炎等。

需指出,狼疮疾病活动性与病情严重性并不是相同的概念。

对于SLE 患者,需从活动性及严重性全面评价。

对于单一器官的严重损害可能不满足重症活动的分数,但可以危及生命。

3 免疫吸附治疗狼疮的机制
尽管SLE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晰,但大量的证据[13,14,15]表明了大量的自身抗体特别是抗核抗体及免疫复合物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由此,治疗SLE的策略是使用药物抑制自身抗体的生成和通过血液净化清除自身抗体及免疫复合物。

治疗SLE常用的血液净化方式主要有血浆置换及免疫吸附(immunoadsorption)。

免疫吸附疗法将高度特异性的抗原、抗体或有特定物理化学亲和力的物质(配体)与吸附材料(载体)结合制成吸附剂(柱),选择性或特异地清除血液中的致病因子,从而达到净化血液、缓解病情的目的。

目前,常用的免疫吸附剂配体物质有A蛋白、特定的抗原
(DNA)、特定的抗体(如多克隆抗人IgG抗体、抗C1q抗体)、色氨酸、苯丙氨酸等。

蛋白A免疫吸附的原理是应用葡萄球菌细胞壁上的蛋白A作为配体,其氨基末端的Fc结合区与自身抗体(主要是IgG型)及循环免疫复合物(CIC)的Fc段特异性结合,从而清除免疫复合物。

色氨酸及苯丙氨酸吸附柱是利用疏水亲和作用与免疫球蛋白结合从而清除抗体。

DNA免疫吸附柱是用小牛胸腺提取的DNA作为配体,而抗ds-DNA抗体无种属特异性,从而利用抗原抗体反应特异性清除抗ds-DNA抗体。

4 免疫吸附在SLE中的应用
国外的研究显示:在环磷酰胺耐药或禁忌时,免疫吸附联合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重症狼疮显示了良好的效果[16,17,18,19,20],表现为疾病部分或完全缓解,SLEDAI评分下降,ANA滴度下降及尿蛋白下降。

国内儿科早在2007年开展了DNA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狼疮,该研究表明DNA 免疫吸附能迅速清除ANA及抗ds-DNA,降低活动度,具有良好的安全性[21]。

一系列的短期疗效观察发现:对于重症狼疮,传统药物治疗基础上联合免疫吸附治疗,患者病情迅速稳定,疾病活动性迅速下降,ANA 及抗ds-DNA滴度迅速下降,从而顺利度过免疫风暴期[22,23,24,25,26],当然这些研究主要为免疫吸附前后的自身对照,疗效分析不能完全归因于免疫吸附作用。

采用历史对照的非随机回顾性病例研究发现[27,28,29],免疫吸附联合传统药物治疗SLE,比单纯药物治疗组更有效,并且免疫吸附后肾脏肌酐清除率明显提升(治疗后2~4周)[28],而这一效应在其他药物治疗组中没有发现。

关于免疫吸附治疗SLE的长期效应研究较少,有研究认为这一效应在12个月仍有体现[28]。

国内的研究采用历史对照发现,随访至44个月时,免疫吸附联合传统药物治疗SLE,其病死率较单纯药物治疗组明显减少,而恢复工作能力者的比率明显升高[29]。

上述研究均为短期免疫吸附治疗SLE的疗效观察,在两项长期免疫吸附的研究中(长达1年至10年),长期免疫吸附的额外益处更加明显[16,17]。

Stummvoll等[17]纳入11例环磷酰胺耐药或禁忌的SLE患者,经过≤1年的免疫吸附,初始3个月为(2.1±0.7)次/周,3~12个月为(0.7±0.2)次/周,并联合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患者平均尿蛋白水平、平均SLEDAI评分及平均ds-DNA抗体水平较基线水平有显著下降,但仍有5例未达缓解标准。

这11例患者接着进行了延长免疫吸附治疗,平均长达(6.4±3.5)年,平均每人进行(192±89)次免疫吸附,其中有4例治疗长达10年。

在延长免疫吸附治疗后,11例患者全部达到完全缓解标准,而感染、肿瘤、过敏等风险并无增加。

尽管长期免疫吸附可能带来额外的收益,但考虑到患者的接受性及经济负担,显然长期免疫吸附不能作为常规治疗。

儿童血液净化专业委员会组织就SLE进行回顾性调查,22家医院提供有效病例127例,41例患儿应用DNA免疫吸附治疗106次,平均吸附2.59次。

结果显示:DNA免疫吸附治疗后SLEDAI评分、ANA滴度、抗ds-DNA抗体、免疫球蛋白明显下降,补体回升,提示DNA免疫吸附对减轻"免疫风暴"有一定疗效[30]。

5 免疫吸附治疗SLE时机的选择
在难治性狼疮、传统药物禁忌的狼疮(如结核、怀孕)及狼疮危象时,采用免疫吸附治疗似乎有一定的天然合理性。

在重症SLE,免疫吸附治疗的时机及指征较难把握:一方面,目前国际上尚无免疫吸附治疗重症SLE远期预后的RCT研究;另一方面,目前没有准确的方法来预测初发的SLE 对传统药物的反应情况。

一部分重症SLE经药物治疗便可迅速缓解,但若重症SLE在6~12个月评估未达标或耐药后再实施免疫吸附,显然时机过晚。

准确地早期识别出传统药物耐药的SLE,对于SLE的治疗有重要意义,也是未来医学研究的一个方向。

需指出,免疫吸附只是暂时性清除自身抗体及免疫复合物,故作为二线治疗,需同时应用激素及免疫抑制剂减少致病性自身抗体生成,防止疾病的反复。

结合流调结果、目前的文献及我国儿童血液净化共识专家组的多次研讨,当SLE出现如下表现时,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可考虑免疫吸附治疗:(1)危及生命的重症SLE;(2)自身抗体高滴度的重症活动性狼疮;(3)自身抗体高滴度的重症活动性狼疮;(4)对糖皮质激素或(及)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或有应用禁忌者。

推荐每2~3天进行免疫吸附1次,根据病情及活动性,一般进行3次左右。

6 吸附柱的选择
由于研究者使用不同的吸附柱及不同的疗程,故很难对吸附柱的效率做一荟萃分析,几种高效吸附柱(蛋白A吸附柱、多克隆抗人IgG抗体吸附柱、合成肽Gam146吸附柱)均可有效吸附自身抗体及免疫复合物[31,32]。

国内学者对比研究了蛋白A吸附柱、苯丙氨酸PH-350吸附柱、DNA免疫吸附柱三种吸附柱治疗SLE的疗效,结果提示三种吸附柱中,蛋白A吸附柱清除免疫球蛋白的效率最高,随访至1年时缓解率最高[24]。

但需注意的是,DNA免疫吸附是特异性地吸附患者的抗DNA抗体,故不适用于抗ds-DNA抗体阴性的患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