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博弈策略性行为的产业组织分析

合集下载

《产业组织理论》讲义第3章策略行为3.3动态价格竞争和合谋

《产业组织理论》讲义第3章策略行为3.3动态价格竞争和合谋

《产业组织理论》讲义第3章策略行为 3.3 动态价格竞争和合谋聂辉华_《产业组织理论》讲义第3章策略行为 3.3 动态价格竞争和合谋到目前为止,我们研究的博弈都是一次性的,尽管包括“动态”。

但是现实中的企业通常是进行重复博弈,因此研究在重复博弈的情况下,前述结论——特别是伯川德均衡——是否成立,就是本节的主要内容。

直观地看,寡头企业在进行价格竞争时,肯定会考虑合谋(collusion)。

这种合谋包括显性(如卡特尔/cartel),也包括隐性的或默契的(tacit)——如果法律严格阻止任何明显的串通行为的话。

Chamberlin就认为,垄断价格是最可能的结果。

IO研究的合谋主要是组织之间的合谋,而契约理论研究的合谋通常是组织内的合谋。

由于权力配置不同,因此治理合谋的手段也不相同。

治理组织内部合谋的手段,主要包括赎买、分权和官僚政策,而治理组织之间的合谋主要依赖反垄断法以及建立在重复博弈基础上的消费者信念,后者涉及不完美信号的公共均衡。

3.3.1 传统解释在动态博弈工具发明以前,早期的相关研究都是静态框架下进行的。

典型的是所谓的扭结需求曲线(kinked demand curve)模型。

假定两个企业的边际成本均为c。

如果两个企mm业一开始实行垄断定价p,那么每个企业得到利润∏/2。

企业对其对手的反应有如下推mm测:如果对手价格在p以上,仍然收取p价格;如果它削价,那么也削价,直到价格为c。

m因为任何∏(p)/2≤∏/2,所以实行垄断定价构成一个均衡。

更一般地,我们可以找到一f个聚点价格(focal price)p,使得默契合谋成立。

但是上述静态模型有一些缺陷。

成功的合谋必须解决以下三个问题:(1)时间滞后。

不是所有的秘密削价都可以被观察到,而且一旦面临大客户冲击,卡特尔瓦解的概率很高。

现实中,由于距离、折扣等方式可能给秘密削价带来便利。

这也许可以通过建立行业协会、转售价格维持以及代表性价格等方式来解决。

产业经济学(刘玉国)第4章策略性行为 兼并、合作、串谋与研发

产业经济学(刘玉国)第4章策略性行为 兼并、合作、串谋与研发

2021/7/13
——哈尔瑞顿(1985)
12
兼并
• 定义:减少竞争,将竞争对手吃掉并出现一个新的 企业。
• 兼并的原因(获得规模经济效益,节约交易费用、降低经营风险、顺利进入市 ) 场进入壁垒较高的产业
1、形成协同优势,如索尼兼并哥伦比亚电影公司;
2、扩大企业实力,提高与零售商谈判地位;
3、利用品牌和无形资产来扩大市场势力;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总经理任建新表示,成功并购凯诺斯将为中国化工未来
在澳大利亚市场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得以实现部分化工新材料产品链向上
游延伸,对完善中国化工产业链和国际化经营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中国
化工还将利用凯诺斯公司的专业研究团队和设施与国内现有的科技力量合作
,促进企业吸收消化引进技术和再创新,并借鉴其在公司治理、生产管理、
2021/7/13
15
•而实际情况:兼并的动机主要是: 1、协同效应:提高效率-效益。 2、成本效应:降低固定费用和边际成本。 3、价格效应:企业数量减少,价格提高。 •兼并通常意味着价格的升高和成本的降低. •案例:戴姆勒-克莱斯乐兼并原因或效应 共享技术、增强财务能力和节约成本、采购、联 合生产、开发新产品、利用市场能力
2021/7/13
23
中国化工成功收购澳最大乙烯生产商凯诺斯公司
新华网北京4月3日电(记者谭浩)记者从中国化工集团公司了解到,这家
公司3日成功收购了澳大利亚最大的乙烯生产商凯诺斯控股有限公司100
%股权。这一成功并购使中国化工集团公司资产规模超过800亿元,预计
其2006年销售收入也将达到800亿元。
厂商成本正相关
2021/7/13
9
静态限制性定价的决定

7.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7.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请举几个囚徒困境的例子
同样的情形发生在: 公共产品的供给 美苏军备竞赛 经济改革 中小学生减负
……
囚徒困境的性质:
个人理性和集体理性的矛盾; 个人的“最优策略”使整个“系统”处于不利的状
态。
思考:为什么会造成囚徒困境 是否由于“通讯”问题造成了囚徒困境? “要害”是否在于“利己主义”即“个人理性”? 是否囚徒困境的结果就一定不利?
亚当斯密在1776年发表的经典之作《原富》中认为:
我们的晚餐不是来自屠夫、酿酒的商人或面包师傅的仁慈 之心,而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的利益特别关注。。。
每个人都会尽其所能,运用自己的资本争取最大的利益, 一般而言,他不会有意图为公众服务,也不自知对社会有什 么贡献,他关心的仅仅是自己的安全、自己的利益,但如此 一来,他就好象被一只无形的手引领,在不知不觉中对社会 改进尽力而为。。。
新产业组织学与策略性行为
2、结论: 被掠夺方可以获得资本市场的资金支持和消费 者支持,从而渡过掠夺期,致使掠夺失败; 掠夺方掠夺期损失大于被掠夺方损失,导致掠 夺无法成功; 垄断利润的获得有很大不确定性,进而掠夺损 失的补偿无法保证
新产业组织学与策略性行为
(二)后芝加哥学派:理性的掠夺 1、结论 如果假定更接近现实的不完全信息,那么低于 短期最优水平的定价将会成为理性战略;掠夺收益 不仅来自掠夺市场,一个市场的掠夺通过遏制进入 和威慑对手可以在其他相关地理或产品市场获利。 2、模型 连锁店悖论 Kreps 和 Wilson模型 Milgrom 和 Roberts模型
第一阶段是基本完成于20世纪60年代并在后来 仍然具有很大影响力的传统产业组织理论(TIO),它 主要包括以市场结构研究为核心内容(SCP范式)的 哈佛学派和以市场行为研究为核心内容的芝加哥学 派;

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博弈论与企业策略性行为

业的定价依据当前利润和未来的市场份额、市场需求 状况及从属企业的价格敏感性等因素。
3.不完全信息下的限制性定价
• 20世纪80年代,随着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在策略性 行为理论中的广泛应用,不完全信息假设引入了限 制性定价理论中。 • 米尔格罗姆和罗伯茨(1982)认为,在现实环境中, 市场信息往往是不完全的,在位厂商与潜在厂商之 间进行的限制性定价行为可以视为不对称信息博弈
一、限制性定价
• 20世纪50年代以来,贝恩“限制性定价”概念的提 出以后,限制性定价成为产业组织领域的一个重要 主题。 • 它是一种短期非合作策略性行为,它通过原有企业 的当前价格策略来影响潜在企业对进入市场后利润
水平的预期,从而影响潜在企业的进入决策。
限制性定价的主要内容
动态限制性定价
静态限制性定价
行为。在位厂商可以通过价格行为向竞争对手传递 有关成本的信息,影响竞争者对在位者成本类型的 估计。
• 分离均衡:拥有信息的一方主动发布信息,从同类 中分离出来。比如,低成本企业利用限制性定价手 段向进入者限制自己是低成本的企业,区别于高成 本的企业,使进入者认为进入无利可图。 • 混同均衡:成本高、低的企业都选择相同的信号, 如定低价,此时价格已经起不到传递信息的作用。 比如,高成本的企业利用先动优势采取限制性定价
• 结论:在位厂商为了达到遏制进入的目的,会调整它 的产量水平及相应的价格水平,从而消除导致潜在厂 商进入的诱因。
2.动态限制性定价
• 在位厂商通过对当前利润与未来利润进行平衡,采 取跨时期利润现值之和最大化的价格策略以减少或 消除潜在厂商的进入,由于它涉及到时间因素,因 的限制性定价
限制性定价理论的内容
1.静态限制性定价
• 对早期静态限制性定价理论进行研究的主要学者有: 贝恩(1949,1956)、索罗斯·拉比尼(Sylos-Labini, 1962)和莫迪尼安利(Modigliani,1958)。

合作博弈的解及其应用

合作博弈的解及其应用

合作博弈的解及其应用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大千世界里,合作博弈就像是一场精彩绝伦的舞蹈。

你想想,当一群人齐心协力,目标一致,结果肯定是比单打独斗更美妙。

就像打麻将,一个人再怎么厉害,四个人一起玩,才是真正的高手。

说到合作博弈,咱们常常听说“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这句老话。

真的是这么回事儿,大家一同努力,利益自然也就能分享得更好。

合作博弈就像是一场巧妙的拉锯战。

大家都在为自己的利益着想,但只要在适当的时候达成共识,利益最大化就水到渠成。

这时候,大家就会发现,合作的力量是无穷的。

就好比你在公司里,大家齐心协力完成项目,最后领导给个大红包,哇,那种感觉简直棒极了。

你说,谁不想要那种甜头呢?再说说这个“解”。

在合作博弈中,解就是大家达成的共识。

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道菜,大家一起出主意,最后弄出一道色香味俱全的佳肴。

没错,合作博弈的解就是这么简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想法和建议,经过讨论和磨合,最后就成了大家都满意的结果。

就像讨论去哪儿吃饭,有的人想吃火锅,有的人想吃烧烤,最后大家找到个中间地带,哇,真是幸福啊!合作博弈的应用还真不少。

比如,在商界,大家常常会通过合作博弈来进行资源的整合。

你想,两个公司合作,互相分享技术和市场资源,最终实现双赢。

这就好比是两个朋友一起去开一个小摊,大家各自拿出自己的拿手好戏,生意自然红火。

大家都明白,单打独斗的时代已经过去了,合作才是王道。

在日常生活中,咱们也时常能看到合作博弈的影子。

比如,几个朋友一起拼车出游,成本降低了,玩的也开心,何乐而不为呢?这时候,每个人都像是一颗星星,合在一起就是璀璨的银河。

合作博弈让我们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大家齐心协力,总能克服困难,抵达终点。

就像古人说的“众人拾柴火焰高”,说的就是这个理儿。

合作博弈也不是说说而已,真要实现,还是得靠智慧和技巧。

怎么分配利益、如何保持公平,都是一门大学问。

这时候,有的人可能会想,哎呀,这太复杂了吧!其实不然,简单说来,沟通和信任是关键。

博弈论在信息经济学中的应用

博弈论在信息经济学中的应用

博弈论在信息经济学中的应用博弈论在信息经济学中的应用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信息经济学已经成为经济学研究中重要的一个分支,而博弈论则是信息经济学中必不可少的工具。

博弈论可以帮助研究者分析市场竞争、产业组织、合作与冲突等问题,从而预测行业走向和政策制定。

因此,近年来博弈论在信息经济学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

1.博弈论在市场竞争中的应用市场竞争是信息经济学中最受关注的一个问题。

博弈论的核心思想就是研究个体的决策行为和策略选择,因此能够很好地解决市场竞争中的博弈问题。

例如,在定价博弈中,两家企业分别制定自己的价格,他们的利润将取决于对方的价格和自己的价格。

博弈的结果是企业双方可能会选择中等价格或高价格,从而产生价格战。

这时,市场价格将难以维持,企业的利润也大幅下降。

2.博弈论在产业组织中的应用博弈论不仅可以研究企业与企业的博弈问题,还可研究企业内部的博弈问题,即产业组织。

比如在垄断市场中,垄断企业必须考虑价格与产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博弈论研究可以发现,在产量达到一定程度后,降低单价就能达到更大的利润,因此垄断企业会优先考虑产量的问题。

3.博弈论在合作与冲突中的应用在实际生活中,人们通常会面对合作和冲突的问题。

博弈论在这两个方面的应用为研究者提供了有力的引导。

例如,在商业市场中,企业之间通常会合作,共同开发产品或交付服务。

这时,协商是解决问题的一个重要手段。

通过合作博弈分析,研究者可以预测商业合作的最佳策略。

而在冲突方面,比如在劳资关系中,博弈论可以解决双方的谈判策略和最终达成的结果。

总而言之,博弈论在信息经济学领域的应用已经非常广泛,它的研究方法和理论可以为实际问题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指导,并有效地推进信息经济学的发展。

在未来,博弈论的应用范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需要更多的研究者深入研究,为经济学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合作与博弈论

合作与博弈论

合作与博弈论合作与博弈论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决策的学科,它涉及到多方参与者之间的合作与竞争。

通过分析各方为了追求个人利益或共同利益而做出的决策和行动,可以揭示出人类行为背后的动机和策略。

合作与博弈论在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一、合作与博弈的基本概念合作与博弈论的起点是对“合作”和“竞争”的定义和理解。

合作指的是多方参与者之间为了追求个人或共同利益而进行的共同行动。

而竞争则强调各方参与者为了争夺有限的资源而进行的对抗性行为。

在博弈论中,博弈是指多方参与者在特定的决策环境中根据一定的规则做出选择的过程。

博弈可以分为合作博弈和非合作博弈。

合作博弈中,参与者可以通过讨论、协商等方式合作,以实现共同利益的最大化;非合作博弈则是各方参与者根据自身利益最大化来进行决策,忽视了其他参与者的存在。

二、合作与博弈的应用领域1. 经济学领域:合作与博弈理论对经济学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在市场竞争中,企业之间的合作与博弈行为会直接影响市场格局与资本流动。

此外,合作博弈还可以用于分析合资企业、产业联盟等经济合作形式。

2. 政治学领域:在政治决策中,不同政党、政府之间的合作与博弈决定了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例如,国际社会中的合作与博弈关系决定了国与国之间的合作、竞争和冲突发展。

3. 社会学领域:社会中的个体行为也可以通过合作与博弈论来分析。

研究人们在社会环境中的合作、互助与竞争行为,有助于理解社会发展、社会关系和社会合作的规律。

三、合作与博弈策略分析在合作与博弈过程中,各方参与者会根据自身的利益和目标做出决策,以取得最优解。

合作与博弈存在一系列策略,包括合作、背叛、妥协等。

下面以“囚徒困境”为例,简要分析其中的合作与博弈策略。

囚徒困境是合作与博弈领域中最有名的案例之一。

假设有两名囚犯被关押在不同的牢房,检察官给他们提供了一个选择:如果其中一人背叛另一人,那个背叛者将被减刑,而被背叛者将面临更长的刑期。

如果两人都背叛,那么他们将都被判刑5年;如果两人都合作,那么他们将面临较轻的指控,只被判刑1年。

合作博弈_精品文档

合作博弈_精品文档

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博弈
1 发达国家 欧、美、日为代表
2 发展中国家 中、印、巴西、印尼
3 气候敏感国家和贫穷国家 图瓦卢、马尔 代夫、斐济等太平洋小岛国 ;非洲
各国的立场
中国,到2020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 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
美国将在哥本哈根气候变化大会上承诺 2020年温室气体排放量在2005年基础上 减少17%。
Shapley 值是其中重要的解概念之一
Shapley 值
Shapley公理 Shapley 提出了看上去比较 合理的几个公理假设
在这些假设下,Shapley 证明了任何合 作博弈 (N, v)存在唯一的Shapley值。可 作为合作分配的一个解概念。
Shapley 值
参与人集合N的一个置换 (permutation),是 任一函数π:N N,使得对于N中的每个j, N 中恰好存在一个i, 使得π(i) =j( π是单射,又 是满射)
英国:承诺到2020年和2050年分别减排 2005年的34%和80%,
各国立场
欧盟:通过包括气候与能源一揽子计划和各 种能效措施,无条件承诺到2020年较1990年 减排20%以上。同时承诺抬高减排幅度至30%, 前提是各工业化国家同意相当水平的减排力 度,同时发展中国家做出重大贡献,共同促 成国际条约的签署 。
给定上述置换π和任一联盟博弈v, 令πv为满足 π v ({π (i) | i∈S})=v (S), S为N的任一子集
的联盟博弈。
Shapley 值
Shapley 公理1(对称性)对于合作博弈 (N, v), 在任一参与人的置换映射π(i) 下, 分配结果应保持不变,即有
φπ(i) (πv) = φi(v) 公理1表明:一个参与人在博弈中的角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管理]合作博弈策略性行为的产业组织分析董 锋[摘 要]本文按信息条件将合作策略性行为分为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和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

首先介绍了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的3种策略,然后分析了5种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商业实践,最后对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公共政策进行了评论。

[关键词]合作;策略性行为;产业组织[中图分类号]F27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880(2006)07-0081-03 合作策略性行为是指厂商旨在协调本行业各家厂商行动和限制竞争而采取的一些行为。

对于合作策略性行为的研究源于卡特尔合谋(collusion)理论。

博弈论的引入使合作策略性行为的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层次。

本文按信息条件将合作策略性行为分为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和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并加以分析。

一、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纳什(Nash,1951)认为合作行动是局中人之间某种讨价还价过程的结果,并且在这个讨价还价过程中,可以预期每个局中人都应该按照某个讨价还价策略来行动,以满足个人效用最大化的准则,就像在任何其他的博弈局势中一样。

1.重复博弈与“富有的窘境”重复博弈(超级博弈)是指同样的博弈重复多次,其中每次博弈称作阶段博弈(stage game)。

重复博弈最重要的特征是阶段博弈之间没有物质上的联系,即后一阶段博弈的结构并不因前一阶段博弈而改变。

但这并不意味着博弈的参与人观察不到对手的历史,相反,我们假定参与人在t时期的价格选择依赖于以前的价格选择历史。

无限期重复均衡就是使得T=∞。

如果博弈局中的其他人在每个时期均生产古诺产量的话,那么最优产量就是古诺产量。

所以每个参与人都生产古诺产量,显然是一个均衡解。

但是参与人在重复博弈中的战略空间远远大于每一个阶段博弈中的战略空间。

“重复博弈”会带来一些额外的均衡结果,这些均衡结果是在一次博弈中从来不会出现的。

这正是分析重复博弈的意义所在。

也就是说,当时期T为无限的时候,重复的古诺产量不再是惟一的均衡。

事实上,重复博弈理论在解释默契合作策略性行为方面存在着均衡过多的问题,即陷入了“富有的窘境”(embarrassment of riches)。

无名氏定理揭示了子博弈完美纳什均衡可能有无数多。

事实上任何产出水平的组合只要是该产出水平下每一厂商的利润不低于在单时期博弈中所能赚取的最低利润,这一产出水平的组合就可以无限期重复。

当然为了从这种富有的窘境中摆脱出来,现在也有很多研究将结果进一步精炼,以期更好地预测何种均衡将发生。

2.冷酷策略冷酷策略(grim strategy)是指在重复博弈中,只要所有的人都采取合作的策略,那么就能一直合作下去,如果有一方背叛了合作,比如提高产量,那么合作就永远终止,所有的人对此行为加以惩罚,大家都提高产量。

一寡头厂商背叛是一个触发点,在此之后,寡头厂商间都是不合作的,所以冷酷到底策略又称“扳机策略”。

3.胡萝卜加大棒策略冷酷到底策略是通过一个严酷的威胁来维系合作的。

如果任何一个参与人从合作的路径上偏离而采用背叛的策略的话,所有的参与人都用不再合作来惩罚背叛者。

而胡萝卜加大棒策略(carrot and stick strategy)则是一个较为温和的策略。

开始所有的垄断厂商都生产一个合作的低产量,相应地利润也比较高,但是一旦有某个厂商背离了这个策略生产高产量时,所有的厂商都调整为高产量去惩罚他。

如果任何一个企业在惩罚期不惩罚(对于不执行惩罚策略的人给予惩罚是给予惩罚者的一个胡萝卜),惩罚期重新开始。

如果没有企业在惩罚期不惩罚,合作期又重新开始。

二、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明确合作策略性行为是指寡头厂商通过公开或秘密—18— 2006年第7期 总第145期黑龙江对外经贸HI J F oreign Economic Relations&T radeN o.7,2006 Serial N o.145 的协议(书面或秘密会谈)来协调行为以使合作组织利润最大化的一种行为。

1.共同成本手册与多产品定价公式在寡头厂商明确合谋中,一个显而易见的难题是产品的异质性问题。

这种异质性可以有以下两种情形:一是不同厂商的产品是不完全替代品,另一种情况是生产多种产品型号的厂商。

前一种情形在现实生活中是难以避免的,厂商也已经习惯了制定产品差别化的策略。

在这种情况下,合谋厂商可以使用共同成本手册来制定价格。

产品是由零部件构成的,零部件一般是标准化的,厂商可以通过规定零部件的价格加总来计算产品的价格。

使用共同成本手册的厂商保证了生产者价格基准的同一性,违反这一基准就被视为背叛行为。

后一种情形可以用多产品公式定价法来解决。

厂商可以协定一个基本单价价格,这个基本单元价格在合谋厂商间是通用的,价格的变动是同比例的。

2.转售价格维持(RP M )转售价格维持通常是指供应商与零售商之间的上下游价格控制关系。

如果零售商不按供应商的建议价格销售商品,供应商就拒绝供货。

理论界关于转售价格维持到底是一种制造商共谋还是零售商合作行为一直存在争议。

其中一派的观点是转售价格维持是便利上游制造商合谋的商业惯例。

在制造商合谋的过程中会出现这样一个问题:零售商的成本是不同的,那么市场上零售价格波动是由于制造商定价不同造成的还是由于销售商成本变化或零售加成额变化而造成的呢?这一般难以辨别。

这样即使制造商制定了统一价格,背叛行为根本无从判别,因为一个厂商可以矢口否认,并推脱这是零售环节造成的,完全不是他的过失,但暗中却偷偷降价。

转售价格维持通过消除价格波动使背叛行为易于察觉,因为它要求销售价格不得低于一个底线。

还有一方的观点是转售价格维持是下游销售商之间的合作行为。

这时上游供应商成为实际上的监督人,一旦发现零售商有任何超越价格底线就停止供货,给予惩罚。

3.基点定价基点定价实质上是解决了由于厂商所处地点不同所带来的合谋的困难。

基点定价使总的交货价格等于交货定价基点的通行市场价格加上从该地始计的运费,这样就防止厂商将折扣暗含在运费当中。

有些行业,寡头厂商在地理上是很分散的,如果运输费用比较可观的话,厂商间达成和维持合谋的协议执行就变得困难重重了。

在基点定价下,离产地较近的顾客支付的价格通常要高于货品的价格加上实际运输成本,反之则低于该成本。

4.一致—竞争条款(meeting -com petition clauses )现实中有两种一致—竞争条款。

一种是“不一致就解除”条款,供应商与顾客间签订合同规定供应商将与竞争对手的价格一致,若不一致就解除消费者购买的义务,消费者就可以寻找更优惠的供应商。

另一种“不解除”条款使得供应商对消费者的承诺以合同的形式保存下来,但是没有解除的条款。

一致—竞争条款实质上是将顾客作为监督人,这种机制使得顾客有激励去监督和报告竞争对手的价格。

这样价格偏离行为的察觉就容易多了,并且竞争对手率先降价的激励也没有了,因为这样他将失去所有的顾客。

5.价格领导价格领导是指行业的价格变化总是由一厂商率先做出的。

然后这个变化立即被其他厂商所采纳。

价格领导解决了选择合谋结果的问题。

领导者的价格就是合谋的价格。

很多行业都表现出这种模式:一家或少数几家厂商正式决定价格,其他厂商则跟随,通常有几天的实践延滞。

在支配式价格领导的情况下,一家厂商因为自己的规模较大,顾客忠诚度相对于其他竞争者高、成本较低而把自己定为一个价格领导者,随后这个领导厂商的行动就如同在它的细分市场中的垄断者一样,把价格定在利润最大化的水平上。

这时就存在一个问题:领导厂商采取这个策略,是什么推动跟随厂商接受已确定的价格呢?在某些情况下跟随厂商是由于害怕低成本厂商的激烈报复。

支配型价格领导模型价格-产量结果如图1所示:图1 支配型价格领导模型价格-产量领导厂商生产产量Q l ,总产量为Q r ,跟随厂商则一共生产Q r -Q l 的产量。

在晴雨表式的价格领导中,一家厂商宣布价格变动,并希望被其他厂商所接受,这个价格领导厂商不必是行业中的最大公司。

他只是首先正确地对变化的需求和成本条件做出反应,从而使提出的价格变动能够被接受并且具有刚性。

三、合作策略性行为的公共政策在美国、加拿大和欧盟明确地限制竞争的协议都是违法的。

美国的谢尔曼法第一条就明确规定限制贸易为非法。

该法的着重点在于涉及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厂商的协同作用如果阻碍了竞争就是非法的。

任何厂商预谋或正式缔结的协议都会作为其犯罪事实认定的充分证据,而不管这一协定是否最终导致了市场势力。

比如固定价格协议和划分市场范围协议都被认为是非法的。

这些协议被认为明显严重损害了竞争。

而另外一些合谋行为则需要调查进行权衡,看看这些行为是否出于正当的商业原因,如果协定比较合理并且效率提高抵消了对竞争损害的影响就不认为其是非法的。

当明确的合谋证据不易收集的时候,如何确定是否(下转第89页)—28—董 锋:合作博弈策略性行为的产业组织分析小流通股东沦为股改中待宰的羔羊。

严查“投票门”已成为当务之急。

对确实存在的“投票门”,政府主管部门要坚决严惩,要让券商看到内幕操作的严重后果,要让券商在以后的股改中不得不顾虑内幕操作带来的高额成本从而达到迫使券商采取正当方式进行股改的目的。

在严惩已发生的“投票门”下,相关部门还要采取措施杜绝“投票门”的再次发生。

最近上海证券交易所推出的股改投票查询系统,就是防止“投票门”的一种有效方法。

通过该系统,投资者可以查询自己的投票是否与自己的意愿一致,从而遏制券商操作投票结果的行为。

4.遏制机构投资者利用股改套现。

在G宝钢、G广控的股改中都出现机构投资者(主要为基金公司)利用股改公司护盘承诺,在股改方案通过股票复盘后通过集中抛售股票套现的现象。

机构投资者如果计划利用股改达到套现目的,那么在股改前,它们将全力支持股改方案而无论对价方案是否合理;在股改方案通过后,又会通过抛售股票使股价下跌迫使股改公司实现承诺,投入护盘资金。

机构投资者的这种行为不仅让损害流通股股东权益的对价方案通过,而且在股改后又使股价大幅下跌,进一步减少中小股东所持股票市值。

因此,要采取措施遏制机构投资者的套现行为。

笔者建议规定前十位流通股大股东在股改后一段时间内在一定股价之下不许集中抛售股票。

三、结束语分类表决制是中国股市的一个制度创新,是新生事物,其本身必然存在不完善之处,再加之在制度执行中又存在监管不力、内幕操作问题,分类表决制的实施结果还未能完全达到设立的初衷。

因此,在今后的股改中要加强分类表决制的制度完善和执行监管,让分类表决制真正起到保护所有流通股股东的作用。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参考文献][1]证监会,关于上市公司股权分置改革试点有关问题的通知,2005.[2]周梅森.致全国流通股股东的一封公开信,2005.[3]全景网w w .[4]广州发展实业控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5]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决议公告.[6]深圳证券信息有限公司,宝钢股份被基金持有情况.Abstract:On April29,2005,China Securities Regulatory C ommission issued N otice about questions related to the experiment reform of Market C om pany’s share separation,announcing the start of experiment reform of Market C om pany’s share separation.In order to pro2 tect all circulation shareholder’s benefit in the process of reform,N otice had als o stipulated a brand-new v oting system-classified v ote system.This article analyzes the classified v ote system’s im plementing results at the preliminary stage and puts forward s ome proposals to make the classified v ote system function as the real protection of all circulation shareholders.K ey w ords:reform of share separation;classified v ote system(上接第82页)存在着合谋行为呢?有学者曾提出推断厂商进行合谋的证据,比如存在交换信息去遵循同一计划的行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