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分析

合集下载

我国目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原因、表现及对策浅析

我国目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原因、表现及对策浅析

新 疆 乌 鲁 木 齐 8 00 63 3
产 生 定 的 紧缩 效应 , 宽松 的货 币政 策 导 但 致 全球 流 动性 过剩 、圈 际游 资 ( 钱 )大 量 热 存 在 的状 况 ,存一 定 时期 内将 持 续 , 果 套 如 利 机会 继续 存在 , 人 民币进 一步 升值 预 期 在
更 l剧 J 一 』 J u , j 问题 的严 重性 。 是 流动 陛过 的 作用 下 , 通 过 各种 渠道 进一 步 延续 我 国 这 将
剩 的根 本 原 , 山 中国经 济 的深层 次 原 因 的 流动 性过 剩 的局 面 。 制后 的 国有银 行 资 是 改
与流动性 过剩有关。有 学者称 济调 控 的 第一
我 国 目前 流 动 性 过 剩 问题 的
原 因 表 现 及 对 策 浅 析
张 文 强 新 疆 煤 田 灭 火 工 程 局
【 文章 摘 要 】 物 价 暴 涨 ,通 货 膨 胀 ,房 价 居 高 不 下 ,当前 经 济 中 的 几乎 所 有 热点 问题 都
亚 经 济 的显 著特 征 , 期 甚至 中期 内不 可能 短 完 全改 变 。 然发 达 国家 开始 的加 息进 程 将 虽
当前 经济运行 中存在的 问题 ,主要是 经 曾 长仍然偏快 , 具体表现存投资增长过 快 , 体表 现在 投 资增 长 过 陕 , 贷 投放 过 具 信 多 、外 贸顺差 过 大 、经 济过 热等 方 面 ,以及 物价上涨较多,经济结构小合理 。在这些问 题的背后, 还有一个史深层次的因素值得关 注 ,这 就是 流动 r过剩 问题 。本文 所说 的 流 土 动性 过 剩 ,主 要 是从 宏 观 经济 角 度 Ⅲ 发的 , 指有 过多 的 货 币投放 量 , 能 会引起 经 济过 可

银行流动性过剩分析

银行流动性过剩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成因与对策【摘要】流动性过剩已成为中国经济乃至世界经济的重要特征。

特别自2005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存贷差持续扩大,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居高不下,商业银行流动性资产过剩问题凸显。

文章针对当前我国银行体系流动性过剩问题,系统地介绍了当前流动性过剩的表现,分析了引起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解决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对策。

【关键词】流动性过剩商业银行存差超额准备金外汇储藏【Abstract】The excess liquidity has bee China's economy and even the world economy important characteristics. Especially since 2005, our financial institutions deposit-loan poor, expanding mercial bank deposit reserve, high excess liquidity surplus of mercial bank assets highlights.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Chinese banking system liquidity problems, the pape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current of excess liquidity manifestations, analyzes the reasons caused by excess liquidity, and pointed out some solving liquidity countermeasures.【Keyword】excess liquidity mercial bank the gap between loans and deposits excess reserves foreign exchange reserves引言2000年以来,我国金融机构存贷差持续扩大,商业银行超额存款准备金居高不下。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状况及成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状况及成因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紧张状况及成因分析通过对于我国近一年来商业银行流动性紧缺局面的展示,立足于我国目前的商业银行存在流动性较紧的普遍现状并进行分析,找出影响流动性的原因。

文章认为银行资金期限错配,国家存款准备金率和居民储蓄习惯是重要原因所在。

标签:流动性紧缺;资金期限错配;存款准备金率;银行信贷业务一、引言中国规模强大的商业银行主要是五大国有银行: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和交通银行。

通常商业银行流动性是指商业银行的能力,即要满足存款人提取现金、支付到期债务和借款人正常贷款需求。

对于企业,保持一个适度的流动性是对于企业健康发展至关重要的,也是各个利益相关者关注的重点。

对做为金融中介的商业银行,保持适度的流动性能够让银行满足正常提款或是兑付要求以及突发事件,避免资金枯竭陷入破产危机,是商业银行能够有效健康的运行的保障,也是流动性管理所追求的目标。

二、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1.银行同业拆借率在2013年6月,我国商业银行发生一场流动性惊人变化。

6月8号,银行间隔夜利率一直高升到9.58% ,最高隔夜拆借率高达13.4%。

面对这样的情况,央行相反开始了从市场抽离资金的行动,一共回收货币210亿元,以至于商业银行间流动性紧缺的状况加剧。

第二波流动性严重紧张的情形自12月19日再次上演,中央银行最终开始注入流动性缓解紧张状况。

2014年,银行拆借率逐渐降低。

2013年的利率变化经历提出了一个信号:我国商业银行正面临流动性紧缺的事实。

2.存贷款比例银行的存贷款比=贷款总额/存款总额,比值越高,反映出对应银行债务的贷款资产就越多,对应流动资产越低,国家规定各银行的各项贷款与存款的比例不得超过75%。

中行存贷比在1997年的为98%,建行约为83%,存贷比直到2003年度才降到国家规定的比例之下。

各个银行的存贷比总体处于居高不下的状态,这也反应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长期较为紧张的状况。

3.资产负债比率流动性比例= 流动性资产÷流动性负债× 100%,该指标能够用来考核银行是否储备足够的资金可以防范风险。

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探析

我国当前流动性过剩问题探析
金融在线
我 当前 动 性 过 剩 问题 探 析 国 流
杨 长富
( 辽宁对外经贸学院, 辽宁 大连 165) 102
摘要: 流动性过 剩是我 国 当前 经济领域 中引起广泛 关注 的 问题 之一 。本 文从 流 动性 的 内涵 和衡 量指 标入 手 , 出了 指 流动性过 剩的 引发 原 因及其 对我 国经济运行 的影 响 , 并提 出了治理流动性 过剩 的建议 和 策略 。
份 , 国广 义货 币供应 量 M2 3. 万亿 元 , 比增 长 1. 我 为 93 同 8 5 , 全社会 固定资产 投资 7 8 万亿 , .2 同比增长 2. , 64 房地
中国人民银行 认为宏 观层面上 的流动性 是“ 同统计 口 不
径的货币信贷总量” 。中央银行通过调节银行体系流动性进
而调控货 币信贷总 量 。 欧洲 中央 银行 在 20 年 1 的“ 06 2月 金融 稳定 回顾 ” 告 报
5 经济 理 论 研 究 4
金融在 线
产投资增长率达到 3. 的高位, 03 A股市值达到 2 万亿元, 5
出口 增长率高达 2. , 71 贸易顺差扩大为 1 5 亿美元。 87 政府储蓄也在不断增加 , 特别是来源于企业 的高储蓄,
而言 , 利率和信贷利差则更为有效。
被定义为 : 在不损失资本价值或略有赢利 的情况下变 现速
度 。但 实际上 , 动性 还 不 能完 全等 同于 货 币 , 于金 融创 流 由 新 的发展 , 许多有 价证券 也 具有 很 强 的变 现 能力 , 为 市场 成 流动性 的重要 组成部 分 , 因而金 融 市场 流 动性 的 内涵应 为 : 在 不显著 影 响 资 产 价 格 的前 提 下 , 场 吸 收 短 期 波 动 的 市

流动性过剩形成原因及战略对策

流动性过剩形成原因及战略对策

流动性过剩形成原因及战略对策1.货币政策宽松:央行通过降低利率、放宽信贷政策等手段来刺激经济增长,但如果过度宽松可能导致流动性过剩。

2.资本流入:当国际资本涌入经济体时,会带来大量外汇储备的流入,导致本币供应量增加,造成流动性过剩。

3.储蓄率下降:如果居民储蓄率下降,消费增加,会导致货币供应量过高,从而形成流动性过剩。

针对流动性过剩的形成原因,可以采取以下战略对策:1.调整货币政策:在货币政策执行中,央行应加强对流动性过剩的预警和监控,适时调整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

当经济处于过热状态,通胀压力增加时,应适度收紧货币政策,控制货币供应量增速。

2.加强金融监管:加强对金融系统的监管,特别是对信贷活动的监管,防止信贷过度扩张引发流动性过剩。

同时,应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测和规范,避免资产价格因流动性过剩而出现过度波动。

3.提高居民储蓄率:鼓励居民增加储蓄,通过减少消费支出来减少货币流通量,从而缓解流动性过剩。

可以通过加大教育宣传力度,提升居民金融意识和理财能力,鼓励居民进行长期投资和储蓄。

4.推进结构性:通过推进结构性,提高经济的生产率和效率,增加投资的回报率,从而减少流动性过剩。

可以包括减少政府对经济的直接干预,打破垄断,促进市场竞争,增加私人投资等。

5.国际合作:在流动性过剩问题上加强国际合作,通过加强监管和信息共享等形式,减少国际资本流动引起的流动性过剩。

国际间的合作还可以促进资本的有序流动,减少国际资金流动的不稳定性。

综上所述,流动性过剩是一种经济现象,但它也是可以通过合理的经济政策和监管来控制和避免的。

通过调整货币政策、加强金融监管、提高居民储蓄率、推进结构性和加强国际合作等手段,可以有效缓解和防止流动性过剩对经济的负面影响。

深究银行业流动性过剩问题

深究银行业流动性过剩问题

深究银行业流动性过剩问题近年来,我国银行流动性过剩问题日趋突出,不仅对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营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也给宏观经济运行增加了不稳定因素。

巨额的资金流动性促使银行信贷规模急剧膨胀,不仅间接地拉动了资产价格全面上升,也对金融资源的有效配置和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稳健运行提出了挑战。

一我国银行业流动性过剩表现及成因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银行的存贷差却在不断扩大,大量资金在银行体系内循环,缺少有效的资金投放渠道。

流动性过剩,无论是从表现还是从成因上来看,都是一个复杂的经济和金融问题。

一是超额准备金居高不下。

据测算,目前商业银行合理的超储率应保持在2.5%左右,在中央银行多次调高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低超额准备金率的前提下,实际超储率仍居高不下,不仅加大了中央银行的支付成本,也说明商业银行体系的确存在流动性过剩问题。

二是金融机构存差不断扩大。

近年来由于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和银行自身改制的影响,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增速逐渐低于存款余额的增速,且两者的差额不断扩大,贷存比大幅度下降。

导致相当一部分资金滞留在金融体系进行循环。

三是人民币升值预期导致热钱的持续流人。

目前,我国外汇储备高居世界第一位,由于外汇储备增加而释放的货币量巨大,回笼的货币有约1/3是用来冲销外汇占款。

特别是由于没有完善的机制能够保证汇率的稳定,当前这种汇率单边小幅缓慢升值的态势进一步加剧了国际热钱对人民币升值预期,从而加剧了热钱的流入,再加上近年来持续的双顺差也导致外汇储备快速增加,使其成为目前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主要原因,也给央行的货币政策调控带来难度。

四是经济发展结构失衡。

经济决定金融,我国经济发展相关比例失衡成为我国流动性过剩的另一根源。

由于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投资增长一直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长期滞后投资的消费需求使大量资金沉淀在银行体系内部循环,由此助推了银行流动性全面过剩。

二、降低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应对措施通过上述分析可见,导致商业银行流动性过剩的因素很多,其带来的影响不仅局限在商业银行自身,也会涉及宏观、微观经济的多个层面,所以化解流动性过剩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策略,运用多种组合手段进行调控。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

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现状及其对策分析摘要:近10年来,我国银行体系内业不断出现流动性问题。

从前几年的流动性过剩到近期的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金融业的冲击,充分暴露了我国银行管理体系尤其是流动性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本文以建设银行为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完善方法。

关键词:流动性管理商业银行金融危机信贷流动性作为商业银行的“三性”目标之一,是实现效益性的基础。

因此流动性管理成了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内容。

在金融自由化,资本流动全球化的环境中,商业银行经营中面临的流动性压力远远大于过去任何时期。

流动性管理也显得比任何时期更加重要。

另一方面,流动性风险作为金融风险的主要风险之一,其可能性一旦转化为现实,商业银行的损失和社会上的恶劣影响就难以弥补和消除,这会使银行的生存和发展受到威胁,严重时会置银行于死地。

1、我国商业银行流动性管理的现状分析近年来,美国次贷危机对全球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产生了重大影响,引发了影响全球银行体系乃至金融稳定的系统性的金融危机。

随着房价的不断下跌,国际上各大银行相继出现挤兑,倒闭等风险,金融市场动荡持续,全球央行被迫联合救市。

虽然中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并不深重,但各种地方性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倒闭,银行不良贷款增加,对银行业流动性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我国虽受金融危机的影响不是很严重,但是居高不下的房产价格不得不引起注意。

在过去的发展过程中,银行业面临的最大问题之一是,随着经济的高速增长,以资产估价偏高的房地产和证券抵押形式提供的贷款偏离了真实价值,形成巨大的“泡沫”,而泡沫的形成从微观层面上说与过度的投机有很大的关系。

中国一些地区的高位房价和相应的炒房者也不是没有关系的。

虽说中国地产的泡沫之说并没有很大的依据和现实理论,但一旦房价下降,银行不论是资产还是流动性都将受到重大的影响。

2、我国商业银行内部流动性管理存在的问题2.1 流动性管理方法落后,缺乏主动性和前瞻性从2003年开始的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造虽然使中国商业银行公司治理结构和管理水平得到改善,但其流动性管理方法仍很粗糙,不仅主动性差,而且具体的措施也很不完善,被动管理就是一个重要的表现。

浅析流动性过剩

浅析流动性过剩

浅析流动性过剩引言流动性过剩是指市场上货币和资金供应超过市场需求的一种情况。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提高,流动性过剩已成为国际金融市场中一个重要的问题。

本文将从定义、原因和影响三个方面对流动性过剩进行浅析。

定义流动性是指市场上可以快速变现,易于交易的货币和资产的性质。

当市场上的货币和资金供应超过市场需求时,就会出现流动性过剩的情况。

原因1.货币政策宽松:当央行通过降低利率、购买国债等方式扩大货币供应时,会导致流动性过剩。

货币政策的宽松可能会刺激经济增长,但也容易导致资金过剩。

2.外部因素:国际资本流动、汇率波动等因素也会对流动性造成影响。

例如,当国内货币的汇率相对较强时,会吸引外资流入,从而增加了市场上的流动性。

3.其他因素:市场供求失衡、商业银行放贷过多等因素也可能导致流动性过剩。

影响1.金融市场波动:流动性过剩会增加市场的波动性,造成资产价格的短期剧烈波动。

投资者会倾向于追求高回报的投资,从而放大市场上的波动。

2.金融机构风险:流动性过剩可能导致金融机构过度放大信贷,进而增加金融风险。

当流动性突然收紧时,金融机构可能会难以偿还债务,从而引发金融风险。

3.通胀压力:流动性过剩会增加市场上的货币供应,进而导致通胀压力。

当市场上的货币供应超过实际经济需求时,通胀风险将会增加。

4.制约经济增长:过多的流动性可能导致资源配置失衡,影响经济的长期增长。

过剩的流动性可能会导致资金投向非实体经济部门,从而削弱实体经济的发展。

总结流动性过剩是市场上货币和资金供应超过市场需求的情况。

其原因可以是货币政策宽松、外部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

流动性过剩会对经济产生多方面的影响,包括金融市场波动、金融机构风险、通胀压力和制约经济增长等。

因此,及时监测和调控流动性过剩对于维护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分析
中图分类号:f82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
号:1009-4202(2010)07-053-01
摘要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的经济高度发展,gdp保持两位数的增长,这是我国的流动性充裕。

尤其是最近两年,为应对美国次贷危机对我国的影响,我国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流动性就
有点过剩。

流动性过剩容易是我国的经济陷入通胀之中,为了避免此种情况发生,针对流动性过剩问题的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关键词流动性流动性过剩人民币国际化
流动性是指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

所谓“流动性过剩”,通常指经济层面资金充裕,银行信贷投放冲动较强。

流动性过剩,会刺激国内投资、信贷等经济指标持续上升,容易引发经济过热,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

据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至2008年,我国的m2年均增长一个百分点,而到2009年,我国的m2上涨了十个百分点。

我国的gdp在经历了数年的两位数的增长之后有所减缓。

2005年至2008年,我国的m2/gdp比率有所下降,但仍超过1,说明我国的流动性过剩问题是存在的,国家已着手调控。

而在2009
年,m2/gdp的比率又大幅提高达到180.8%。

说明为避免次贷危机带来的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
我国的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出现了较为严重的流动性过剩问题。

一、流动性过剩问题的成因分析
从全球背景来说,进入二十一世纪,美联储和日本央行持续实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全球资金出现了大规模跨境流动,大量资金涌入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这是形成流动性过剩的外因;从中国经济运行的内部环境看,我国的流动性过剩又有着特殊的形成因素,与独特的金融制度、市场环境和宏观调控密切相关。

(一)外汇占款的增加
根据国家外汇管理局的数据统计显示,目前我国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出现“双顺差”。

在2009年资本和金融项目的顺差额度达到历史新高,可见境外投资在金融危机下对我国市场的看好情况。

加上近些年市场对人民币升值预期强烈,引发大量境外套利资金(热钱)内流,外汇储备大幅度增长,总量成为首个超过两万亿美元大关的的国家,位居世界第一。

在强制性结售汇制度下,外汇储备持续大幅增加将直接导致外汇占款规模的不断扩大。

(二)不合理的储蓄和投资结构
储蓄率高在我国是一个非常明显的经济现象。

企业和居民过高的储蓄率支持了高投资率的存在。

另外,中国银行业整体产品单一,中间业务很不发达,大量货币以储蓄形式停留在银行体系中。

与之相对应,中国企业的外部融资大量依赖于银行贷款,供求力量的互应与联动,最终表现为宏观流动性过剩,转化成信贷和投资的高增长。

而且,产能过剩型行业的投资额度和规模十分庞大,这也使得我国的投资只见资金流入,产出却不理想。

(三)有限的金融资产的供给
一方面,我国的流动性过剩体现在为应对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对货币的供应量。

在全球性金融危机的影响下,各国纷纷采取积极措施“救市”。

然而,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使全球出现了流动性过剩。

对我国来说,为了稳定汇率,据不完全统计,人民币的发行量已超过美元,对我国的经济造成了一定的通胀压力。

另一方面,我国日前的流动性过剩有别于全球流动性过剩,主要表现为银行体系出现流动性过剩。

这其中的重要原因是金融资产的选择十分有限,供给严重不足,资金缺乏出路。

而且,为了缓解通胀压力,人民银行已开始调整货币政策,各商业银行也在加快收紧货币流量。

二、解决流动性过剩的对策
(一)深化金融改革,加快金融市场发展
解决流动性过剩的一个好的途径是大力发展资本市场、债券市场、基金等,提供大量优质的金融资产来满足资金出路的需求。

融资融券业务的开展,股指期货的推出,这些都是我国的金融体制创新的结果。

(二)宏观货币政策方面
1.实行更为灵活的汇率制度,抑制投机压力。

人民币汇率改革实行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有利于抑制投机压力。

因为在一个较大
的浮动空间内,汇率存在双向走势,这会给投机资金带来一定压力
和风险,从而抑制投机。

2.进一步推进外汇管理体制改革。

我国的外汇管理长期以来“宽进严出”,对内外资企业实行差别待遇,相应放大了人民币升值压力,弱化了对外汇流入的监控,并加剧了金融体系脆弱性,使得我国的
外汇储备看似庞大却成为我们“幸福的痛”。

因此必须逐步建立调节国际收支的市场机制和管理体制,尤其是发挥利率、汇率等价格杠杆的作用。

(三)从长远看应加快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造成流动性过剩的原因在本质上也是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的限制条件。

由于目前的流动性过剩与人民币国际化存在密切的关系,因此促使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推动人民
币国际化也是解决流动性过剩的长远选择。

总之,处理好我国流动性过剩问题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是至关重要的。

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的经济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人民币一定会在国际化的世界货币中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一定会成为世界的主流货币之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