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三观音图解(完全版)

中国古代三十三观音圣像图(图文)(依林法师绘画)观音菩萨,梵文Avalokitesvara,又作观世音菩萨、观自在菩萨、光世音菩萨等,从字面解释就是“观察(世间民众的)声音”的菩萨,是四大菩萨之一。

他相貌端庄慈祥,经常手持净瓶杨柳,具有无量的智慧和神通,大慈大悲,普救人间疾苦。当人们遇到灾难时,只要念其名号,便前往救度,所以称观世音(详见《妙法莲华经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根据《法华经》,”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若多嗔恚,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嗔。若多愚痴,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痴。”

在佛教中,他是西方极乐世界教主阿弥陀佛座下的上首菩萨,同大势至菩萨一起,是阿弥陀佛身边的胁侍菩萨,并称“西方三圣”。当众生有苦难时,只要称念他的名号,即可获得解脱苦厄。他还会就众生的因缘,化作种种不同的身分度化之。因此又有各种别称,如水月观音、鱼篮观音、马郎妇观音等,合计中日关于观世音的别称,共有三十三。又名三十三身。关于观世音菩萨的形象,南北朝多依经典作男子,唐以后常作女相。是佛教中最受崇拜的菩萨。观世音或译作观自在,古译作光世音,唐代因避太宗李世民名‘世’故略称为观音。亦称为大士、观世音、观自在菩萨、观音菩萨、观音妈、观音大士。观世音的道场在浙江普陀山,和五台山,峨嵋山,九华山合称谓中国佛教四大名山。其中普陀山最大的寺院普济禅寺中有一圆通大殿,供奉观音,是最大的观音殿。

南无观世音师子无畏音大慈柔软音大梵清净音

大光普照音天人丈夫音能施众生乐济度生死岸

【“三十三观音”之一:杨柳观音】(佛身)

杨柳观音,又称药王观音。左手结施无畏印,右手持杨柳枝。以杨柳枝替人消弭病灾,誓言拔济众生病苦,为三十三观音菩萨的首尊。若修杨柳枝药法,可消除身上之众病。又于千手观音四十手中,其一即是杨柳枝手。

大悲杨柳观世音、哀愍沦溺拔苦疾、普入诸趣恒示现、令脱流转超出尘。

【“三十三观音”之二:龙头观音】(天龙身)

龙头观音,以不同姿态乘龙显圣于祥云中,是化身天龙之身。龙头观音观音摄化自在而示现之三十三观音之一。因驾乘龙头,故称龙头观音。相当于法华经普门品(大九·五七中)‘应以天龙、夜叉(中略)等身得度者,即皆现之而为说法’之观音化身。盖以龙为兽中之王,比喻观音之威神。一般流布之像皆为跏坐或站立于龙头上。

圣德龙头观世音、照现光华泽物种、开众蒙悋启慧光、普愿有情悟觉明。

【“三十三观音”之三:持经观音】(声闻身)

持经观音,箕坐岩上右手持经卷若读书,也有一说释持经为声闻身。

民间流传《观世音传奇》中记载:唐朝年间,浙江临安有个叫钱廖的读书人非常用功,常常贪早摸黑地看书,但应举考试屡遭败绩、名落孙山。再一次失败后的返程中,忽遇狂风暴雨,钱廖赶紧跑进一间庙中避雨,只见庙堂端坐着一尊手持经书的观音菩萨,本已心灰意懒的他惊异天缘,受端坐的观音法像所感悟,虔诚跪拜,回家后发奋图强。若干年后,钱廖高中状元。钱廖不忘菩萨的恩泽,修庙奉供。

声闻持经观世音、觉照内明光严饰、最胜境界微妙智、不循根尘归元真。

【“三十三观音”之四:圆光观音】(梵王身)

圆光观音,身后有火焰圆光,大放光明。或释圆光为普门品中"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相应。

相传闽南有一山村,人们以打猎为生,但山中有一只怪兽经常趁人们进山打猎时到村子伤害小孩,专吃孩子的眼睛,以获得精气,修成妖魔。观音菩萨知道后,

便化身为小孩坐在村口的城隍庙中,当怪兽来到城隍庙时,见是一胖大的男娃,喜形于色,正准备下口之时,观音菩萨现出身后烈焰圆光的宝像,将怪兽降伏。无垢圆光观世音、性净明露常寂光、能伏众生灾风火、普明圆照遍十方。

【“三十三观音”之五:游戏观音】(帝释身)

游戏观音,五色祥云上箕坐或漫步自在形。

相传洛阳城内有一“魏家镜铺”,生意冷清,这天观音大士正好云游到洛阳城内,天耳所闻魏掌柜对佛法的诚心,特赐他一面宝镜,并告诉掌柜只要人们拿出三文钱,便可从镜中照见自己的过去与来生。魏掌柜把这个事情公布出去之后,马上门庭若市,大家都想一睹自己“前世来生”的情景,待人们一一照过之后,惊疑不定,原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今生做的孽,来生还要偿还,于是,凡是照过观音宝镜的人都洗心革面,一心向佛,多做善事,多行功德。魏掌柜还把人们照宝镜的钱集中起来,塑了一座三面观音像供奉起来。从此以后,他的镜子也卖得好了,生意也日益兴隆起来。

神通游戏观世音、自在幻化徧知海、千手千眼救倒悬、三十二应普现身。

【“三十三观音”之六:白衣观音】(自在天身)

白衣观音,敷草坐岩上,左手持莲花,右手结与愿印,身着白衣,处白莲花之中,或结定印以为是比丘与比丘尼的化身。

相传中原兵乱,无辜百姓死伤无数,到处都是孤魂野鬼,不得安宁。观音菩萨在鬼节的那天来到中原,现出一袭白衣的宝相,超度冤魂。表示观音菩萨怀有纯净的菩提之心,接引众生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大慈白衣观世音、随缘赴感应群机、三昧辩才善诱诲、妙德圆成证菩提。

【“三十三观音”之七:莲卧观音】(天大将军身)

莲卧观音,双手合掌,在莲叶上作半卧姿,表卅三观音之小王身。

相传有几个盗贼偷光了众宝观音像上的宝物,便将塑像扔进了长江。金陵有个叫潘和的商人一心向佛,但身有怪疾,就是每天睡不着觉,得到观音菩萨点化的他来到江边捞起了菩萨的法像,并将一块石荷叶雕成莲花宝座,但由于观音法像已受到损伤无法直立,只好侧卧在莲叶之上。之后潘和每天睡觉都会感到自己睡在观音的莲叶上一般舒适安宁。

合掌莲卧观世音、寂湛生光宝华开、悟心无际性常凝、圆明清净大觉海。

【“三十三观音”之八:泷见观音】(大自在天身)

泷见观音:在高山倚岩而坐,坐眺望流泉飞瀑,表普门品中"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之意。

传后唐时期某年,嘉兴县遭受旱灾,地面龟裂,庄稼欠收。有位胡姓农夫贫困潦倒,老母亲常年卧病在床,胡农夫与人争挖野菜,被陷入狱。一日胡农夫的妻子恍惚见一观音欹倚山崖,坐在临瀑布的岩石上做观赏瀑布状,望之既具威仪又悠闲,擦眼一看什么都没有。不久她在田泷间挖出一尊形似看见观音的石像,她立即送到寺庙供奉,天天上香跪拜。不久,现观音圣像处奇迹般流下涓涓瀑水,当年获得大丰收。不久,胡农夫也被无罪释放并过上了康庄生活。因观音像出自与田泷之间,所以又叫“泷见观音”

庄严泷见观世音、妙香芬馥悦意常、般若真智施无畏、进趣真净妙吉祥。

【“三十三观音”之九:施药观音】(毗沙门身)

施药观音:常为右手拄颊深思,左手放在膝上捻莲花,表示观音无时不在惦念世间疾苦,考虑拯救众生。或释为表普门品中"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

"相传山东登州府瘟疫盛行,许多病人不治身亡。观音菩萨化身卖药的老翁前来

救治,用了一个月的时间就把此地瘟疫全部根除。表示观音菩萨无时不惦念着世间疾苦,解救众生于病痛之中。

寂静施药观世音、寻声救苦难思议、谛观圆照三千界、杨枝净水洗凡尘。

【“三十三观音”之十:鱼篮观音】(小王身)

鱼篮观音:脚踏鳌鱼背上,手提盛鱼的竹篮,或为手提鱼篮的民间少妇形象。《西游记》中对此形象有发挥,因而在民间影响很大。渔篮即马郎妇观音故事很生动。原陕西民风悍凶,不知有三宝。元和十二年忽有一孤身美女提篮卖鱼,人皆竞欲娶之。女子说:有一夕能诵《普门品》者,可归,早晨有廿余能诵彻。女子再授《金刚般若》,至晨能背者犹十人,续再授《法华经》全帙,给三天期限,结果独有马氏子能。马郎迎娶后女子即称病,须臾便死,体且烂坏。瘗埋后数日,一紫衣老僧至葬所,命启开视之,唯见黄金锁子骨。老僧说此为观音大士,悯汝悲障重,垂方便示化。此后陕西地方诵经者益多。宋黄庭坚《观音赞》说:"设欲真见观世音,金沙滩头马郎妇。"

佛教中三十三观音之一。手持鱼篮。明宋濂有《鱼篮观音像赞》:"序按﹐《观音感应传》:唐元和十二年﹐陕右金沙滩上有一美艳女子﹐絜篮粥鱼﹐人竞欲室之。女曰:'妾能授经﹐一夕能诵《普门品》者﹐事焉。'黎明﹐能者二十。女辞曰:'一身岂堪配众夫邪!请易《金刚经》﹐如前期。'能者复居其半。女又辞﹐请易《法华经》﹐期以三日。惟马氏子能。女令具礼成昏。入门﹐女即死﹐死即糜烂立尽遽瘗之。他日﹐有僧同马氏子启藏观之﹐惟有黄金锁子骨存焉。僧曰:'此观音示现以化汝耳。'言讫飞空而去。自是陕西多诵经者。"

除障鱼篮观世音、慈无能胜演圆音、精真洞然众业海、六道群迷蒙慈恩。

【“三十三观音”之十一:德王观音】(长者身)

德王观音:趺坐岩畔,右手持杨枝,左手置于脐前,表卅三身之梵王,梵王乃色界之主,其德殊胜,故称德王。

唐朝年间,淮西叛乱.朝庭派兵进剿,多次溃败。当地百姓身陷战乱,民不聊生。当时任朝廷小吏的裴度,到观音庙去烧香求签,观音菩萨即现出“梵王”之身,用灵签指点裴度平息叛乱,救百姓于水火之中。裴度得胜回朝后,宪宗皇帝封爵位为晋国公,勋位为上柱国。裴度为感激观音菩萨大慈大悲的恩德,在淮西建了一座德王观音庙,保佑一方苍生。

赴感德王观世音、性净妙常香光严、慧启群萌观自在、梵王身相应现来。

【“三十三观音”之十二:水月观音】(居士身)

水月观音:作观水中月形状,以喻诸法如水中月而无实体,或释为表卅三身之辟支佛。由于此尊观音之形像,多与水中之月有关,故被称为水月观音。水月观音,又称水吉祥观音,或水吉祥菩萨。这是观世音一心观水相的应化身。其形像有多种。有一种是站立在莲瓣上,莲瓣则漂浮在海面,观世音正在观看水中之月。另

一种是以莲华坐姿趺坐在大海中的石山上,右手持未敷莲华,左手作施无畏印,且掌中有水流出。此外又有坐相、三面六臂相等种。其所以命名为水月观音的缘由,也有不同的说法,有说是因为其形像作观看水中之月状,也有说是由于其形像浮在海上,犹如水中之月云云。

吉祥水月观世音、宝光常寂照三途、解结怨瞋八难苦、周徧寂湛大悲母。

【“三十三观音”之十三:一叶观音】(宰官身)

一叶观音:又作莲叶观音、南溟观音。乘一片莲叶漂浮水上,故有此名。相传日僧道元自中国返日时,遇暴风于南溟时即默祷观音,忽见大悲尊乘一莲叶浮于海上,风浪遂止。及登岸,刻造所睹观音像奉于南溟观音寺,故有此称。或释为表卅三身中宰官。《法华经》云:“众生受诸苦恼,闻是观世音菩萨,一心称名,观世音菩萨实时观其音声,皆得解脱。若有众生受人恼害逼迫,或骤遇灾难险厄,若能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圣号,菩萨即闻声救苦,令其转危为安,遇难呈祥。乘莲一叶观世音、解萦众生烦恼结、法音常转广长舌、定慧等持契果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