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运动专题(二)

大气运动专题(二)
大气运动专题(二)

大气运动专题(二)

一、常见天气符号

二、气旋(低气压)与反气旋(高气压)

低压或气旋,高压或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个天气系统不同描述。低气压与高气压,是指气压分布状况而言的;气旋与反气旋,是指气流状况而言的。其中热低压,冷高压。

低压中心的垂直气流上升,为阴雨天气;高压中心的垂直气流下降,为晴天。

在气压分布图中,等压线闭合起来的地区,由于气流总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且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如果中心气压高于四周,就称为高气压(高压气流);如果中心气压低于四周,则称为低气压(低压气流)。

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南半球气旋与反气旋

气旋(低压中心)过境,低压控制,天气阴雨,台风灾害;

反气旋(高压中心)过境,高压控制,天气晴朗,秋高气爽,冬季寒潮、夏季伏旱。

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高压脊,好比地形上的山脊;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叫低压槽,好比地形上的峡谷。

三、气团和锋面系统

气团是指气象要素(主要指温度和湿度)水平分布比较均匀的大范围的空气团。气团的水平范围可达几千公里,垂直高度可达几公里到十几公里,常常从地面伸展到对流层顶。

气团的分类方法主要有三种,一种是按气团的热力性质不同,划分为冷气团和暖气团;第二种是按气团的湿度特征的差异,划分为干气团和湿气团,第三种是按气团的发源地,常分为北冰洋气团、极地气团,热带气团、赤道气团。

锋面就是温度、湿度等物理性质不同的两种气团的交界面,或者叫做过渡带。锋面与地面的交线,称为锋线,也简称为锋。锋面的长度与气团的水平距离大致相当,由几百公里到几千公里,宽度比气团小得多,只有几十公里,最宽的也不过几百公里。垂直高度与气团相当,几公里到十几公里。

锋面也有冷暖、移动、静止之分。常见的有冷锋、暖锋、准静止锋。

影响我国的锋面天气主要有冷锋天气和准静止天气(江淮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冷锋几乎全年都有,多来自俄罗斯、蒙古,夏天,冷锋只到达黄河流域,冬天,冷锋还时常南下,影响到华南地区。准静止锋每年春夏之交出现在我国长江中下游、黄海南部到日本一带,这些地区多形成梅雨天气。

冷锋是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方向移动的锋。暖锋指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的锋。

冷锋——当冷气团主动移向暖气团时,较重的冷气团前缘插入暖气团下方,使暖气团被迫抬升。暖气团在抬升过程中冷却,其中水汽容易凝结成云、雨。如果暖空气中含有大量水汽,那么可能带来雨雪天气。冷锋移动速度较快,常常带来较强的风。所以冷锋过境时容易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现象。冷锋过境后,冷气团替代了原来暖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锋在我国一年四季都有,尤其在冬半年更常见,冬季爆发的寒潮,就是冷锋南下时形成的;春季的沙尘暴也是冷锋造成的影响之一。

暖锋——暖气团沿冷气团徐徐爬升,其中水汽冷却凝结产生云、雨。因为暖锋移动的速度比冷锋慢,所以可能形成连续性降水或雾。暖锋过境后,暖气团占据了原来冷气团的位置,所以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阴。暖锋在我国东北地区和长江中下游地区活动较为频繁。

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互相争执不下,保持一种相对静止的状态。这也会给锋面所在地带来较长时间的,连续性的阴雨天气。影响我国的两大主要准静止锋:

1.江淮准静止锋

梅雨的形成——江淮准静止锋,从我国江淮流域到日本南部,每年初夏6-7月间,都有一段连续阴雨时期,降水量大,降水次数多,即"梅雨"。梅雨的形成:太平洋暖空气在五六月间北移到达长江和南岭之间,六月中旬前后抵达长江两岸,这时控制江淮流域的冷空气势力还较强,不易迅速向北撤退。因此冷暖空气在长江下游地区相遭遇,相持不下,形成江淮准静止锋,造成了连绵阴雨天气。

2.昆明准静止锋

大家都知道昆明也叫“春城”。这是因为从蒙古西伯利亚吹来的冷风,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云贵高原脚下已是强弩之末,再加上昆明的地形(云贵高原)将冷风阻隔在外,所以昆明常年阴雨绵绵、四季如春。

大气运动专题(二)基础练习

一、选择题

1.就气流状况而言,下图为()

A.低气压

B.高气压

C.气旋

D.反气旋

2.关于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心气流下降②中心气流上升③过境时多阴雨天气④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3.与我国北方秋高气爽天气有关的天气系统是()

A.准静止锋

B.快行冷锋

C.反气旋

D.气旋

4.关于锋面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

B.锋面总是倾斜在暖气团一侧

C.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差别不大

D.锋面过境时一定出现云雨、大风天气

5.冷锋过境时,当地的气温和气压变化情况是()

A.气温下降,气压升高

B.气温、气压均下降

C.气温气压都升高D气温升高,气压下降

6.当暖锋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

A.连续性降水

B.天气晴朗,气压下降

C.气温湿度骤降,天气晴朗

D.狂风暴雨

7.我国华北地区某地,几天内天气变化情况如下:开始两天晴转阴,接着出现强大的西北风,风停后转晴,气温下降,判断是()

A.冷锋过境天气

B.暖锋过境天气

C.准静止锋影响下的天气

D.反气旋影响下的天气

二、综合题

8.读下面的“北半球某天气系统形成”示意图,回答:

(1)图中虚线箭头表示,实线箭头表示

(2)从气压状况分析,A表示,B表示

(3)从气流状况分析,A表示,B表示

(4)一般情况下,受A控制的地区,天气,

当B过境时,常出现天气。

(5)从图中可以看出,北半球气旋的东部吹风,反气旋的东部吹风。

大气运动专题(二)提高训练

1.关于低压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低压系统包括低气压和低压槽②锋面气旋属于低压系统

③低压系统气流辐合下沉,天气晴朗④受低气压控制的地区一定产生雨雪天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下列有关气旋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南半球是顺时针旋转的空气大旋涡②在北半球呈顺时针旋转的空气大旋涡

③过境常伴随有锋面,导致复杂天气现象④过境导致空气下沉,多出现晴朗的天气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3.右手握拳,大拇指垂直向上,表示垂直气流方向,其余四指表示水平气流方向。该方法表示的是()

A.北半球的气旋

B.南半球的气旋

C.北半球的反气旋

D.南半球的反气旋

4.冷锋和暖锋的共同特点是()

A.过境后天气转晴

B.过境后气压升高

C.降水多发生在锋前

D.冷空气一般在锋面的上面

5.我国北方夏季暴雨的成因大多是()

A.冷锋南下

B.暖锋向北移动

C.副高位置偏北

D.副高位置偏南

6.关于气旋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中心气流下降②中心气流上升③过境时多阴雨天气④过境时多晴朗天气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二、综合题

7.读北半球某区域等压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C,D四个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________

(2)图中①、②两处就气压分布状况而言,分别称为________和_______。就气流运动形式而言,分别称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3)图中虚线M表示___________,N表示________________

(4)天气系统①过境时,常出现的天气是________________

(5)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气温日较差大的是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

(6)图中A, B两处相比,_________处风力较大,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8.下图是“我国部分地区春季某时的气压分布”图,读图分析完成下列要求:

(1)图中EF是脊线还是槽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A, B, C, D是四条锋线,属于冷锋的是______________

(3)图中大陆上的强高压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就气流状况而言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这时我国广大的东部地区盛行____________________风。

(4)如果A锋移动速度较快,这时我国北方常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天气。如果B锋能形成降水,那么雨区在B锋的哪一侧?_______________

(5)G点和A点相比风速较大的是______,在图上G点画出空气匀速运动方向V以及空气所受的三种力F(水平气压梯度力)、F(地转偏向力)、F摩擦力。这三个力的合力为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基础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D 2. D 3. C 4. A 5. A6. A 7. A

二、综合题

8.(1)水平气压梯度力近地面风向(2)高压低压

(3)反气旋气旋(4)晴朗阴雨(5)偏南偏北

提高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6. A C A A A D

二、综合题

7. (1)C (2)低气压高气气旋反气旋(3)脊线槽线(4)云量增多,常出现阴雨天气

(5)②近地面盛行下沉气流,常出现晴朗天气,云量少,白天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气温高;夜晚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低。因此,与①比较,②的日较差较大

(6) A A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故风力大。

8. (1)脊线(2) AC (3)亚洲高压(蒙古一西伯利亚高压)反气旋偏北

(4)大风或沙暴天气锋前(或B锋的北侧)(5)G点画图略

2019最新版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三 大气运动和天气、气候 第6讲 大气的运动练习

专题突破练6 大气的运动 (2018·甘肃天水测试)特朗勃墙是一种依靠墙体独特的构造设计,无机械动力、无传统能源消耗,仅仅依靠被动式收集太阳能为建筑供暖的集热墙体,某冬季白天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据此完成第1~2题。 1.冬季白天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的原理是( ) A.地面的直接热源是太阳辐射 B.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 C.室内空气的直接热源是地面辐射 D.不同物体的比热容差异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集热墙可能为白色 B.乙气流为下降气流 C.甲气流为冷气流,流出空气隔层 D.丙气流为暖气流,流进空气隔层 答案:1.B 2.B 解析:第1题,冬季白天特朗勃墙向室内供暖是利用空气隔层的温室效应原理,室内地面的直接热源不是太阳辐射,而是集热墙的热辐射;室内空气的直接热源也是集热墙的热辐射。第2题,白色吸热效果最差,黑色吸热效果好,所以集热墙可能为黑色;乙气流为下降气流;甲气流为冷气流,流入空气隔层;丙气流为暖气流,流出空气隔层。 (2017·湖北四地七校联考)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图1),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图2)。据此完成第3~5题。 3.“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

A.便于室内空气流出 B.便于采光 C.便于室内热量散发 D.便于室外空气流入 4.室内大厅中央水池的主要作用是( ) A.储存生活用水 B.增加室内湿度 C.美化居室环境 D.冷却大气温度 5.室内大厅的空气运动( ) A.从四周流向水池 B.从水池流向四周 C.中央为上升气流 D.四周为上升气流 答案:3.D 4.D 5.B 解析:第3题,由材料可知,伊朗古城的“风塔”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水的热容量较大,气温较低,空气收缩下沉,高层空气由四周向塔中心流,则“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便于室外空气流入,D项正确。第4题,水的热容量较大,即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相对较低,则室内水池的主要作用是冷却大气温度,D项正确。第5题,由上题可知,室内水池使温度降低,气压增高,则垂直方向上空气向下运动,水平方向上空气由中心流向四周,结合选项可知,B项正确。(2018·河南郸城测试)澳大利亚卡卡杜国家公园至今仍保存着罕见的原始生态系统。在当地气候影响下,它的“容颜”在湿季的葱绿和干季的焦黑之间更替。下图为卡卡杜国家公园位置图。据此完成第6~7题。 6.结合全球气压带、风带移动特征,判定卡卡杜国家公园降水集中在( ) A.3—5月 B.6—8月 C.9—11月 D.12月至次年2月 7.卡卡杜国家公园干季焦黑的原因为( ) A.灌丛自燃 B.强光烤晒 C.高温熔化 D.日温差大 答案:6.D 7.A 解析:第6题,从图中看此地为南半球的低纬度地区,北半球冬季的东北信风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形成西北风,西北风从海洋吹向陆地,从低纬度向高纬度,易带来丰沛的降水,12月至次年

大气运动专题训练答案详解

大气运动专题练习 PM2.5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珠江三角洲是全国第一个将PM2.5纳入空气质量评价并率先公布数据的城市群地区。下图为2012年3月16日7时广东省环境监测中心 发布的珠三角地区PM2.5均值分布图, 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四城市中,空气质量最好的是 A.佛山 B.广州 C.珠海 D.惠州 2.导致图中珠三角PM2.5浓度偏高的 原因,不正确 ...的是 A.人口稠密、汽车数量大 B.“回南天”潮湿少风 C.经济发达,工厂企业多 D.强冷空气南下,气温下降 读“1961—2006长江三角洲平均气温增温速率空间分布图”,回答第3-4题 3.有关长江三角洲1961—2006年平均 气温变化情况,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海市年增温最大幅度达0.50C B.增温幅度由东向西增加 C.沿江均比沿海增温幅度大 D.该区域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 4.影响长江三角洲40多年来平均气温 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地形的变化 B.冬季风势力强弱 C.城市化的发展 D.降水的变化 5.2013年1月一2月,我国京津冀地区多次遭受严重的雾霾天气。此季节,能使雾霾迅速消散的天气系统最可能是 A.冷锋 B.暖锋 C.热带气旋 D.弱高压 6、空气质量成为近段时间的热点话题。下列天气系统,有利于污染气体扩散的是 A、台风的外围 B、高压中心 C、高压脊 D、低压中心 7.央视纪录片《北纬30°·中国行》,东起浙江舟山群岛,西至西藏阿里地区。舟山7月平均气温约27℃,阿里7月平均气温约10℃,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 A.海拔高度 B.洋流 C.纬度分布 D.海陆分布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训练专题二 大气运动规律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训练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 一、选择题(60分) (2013·河南省豫西五校质检)读我国局部地区春雨时间分布示意图,回答1~3题。 注:实线为降雨开始线,虚线为降雨终止线,图中数字代表月份,数字后面的上、中、下分别表示上旬、中旬、下旬。 1.以下城市不会出现“清明时节雨纷纷”诗句描述现象的是( ) A.合肥 B.长沙 C.南昌 D.武汉 解析本题考查我国春雨的时空分布规律。从图中可以看出,合肥的春雨在5月上旬开始,而清明是在4月初。 答案 A 2.造成图中甲地降雨开始线与降雨终止线密集的因素主要是( ) A.纬度 B.地形 C.海陆位置 D.锋面 解析本题考查影响降雨的因素,根据经纬度可以判断甲地位于武夷山,山地地形使其降雨开始线及降雨终止线密集。 答案 B 3.整体来说,图示区域的降雨多属于( ) A.地形雨 B.台风雨 C.锋面雨 D.对流雨 解析图示地区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我国东部季风区的降水以锋面雨居多。 答案 C (2013·湖南省五市十校第一次联合检测)读我国某地的气候资料统计图,回答4~5题。

4.该地属于( ) A.热带季风气候 B.温带季风气候 C.亚热带季风气候 D.热带沙漠气候 解析本题考查气候类型的判断,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从该地最冷月气温在-5 ℃左右可以判断出该地位于温带,从其降水集中在夏季且降水量季节变化比较大可以判断出该地属于温带季风气候。 答案 B 5.该地适合发展的农业是( ) A.小麦种植业 B.水稻种植业 C.园艺业 D.花卉种植业 解析本题考查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考查考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温带季风气候区适合小麦种植业的发展;水稻种植业需要较好的水热条件,一般分布在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区;园艺业和花卉种植业适宜在温和湿润的气候条件下发展。 答案 A (2013·福建)下图示意某省气候舒适度分布。以平均气温24 ℃、相对湿度70%、平均风速2 m/s作为人体最舒适气候条件,据此划分出最舒适区、舒适区、一般区、不舒适区与最不舒适区。读图回答6~8题。 6.图中d为一般区,则最舒适区是( )

年高考真题之大气运动专题

2018年高考真题之大气运动专题 一、单选题 下图(浙江省普通高校2018年4月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试题)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完成5、6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 A.大气吸收强B.大气逆辐射弱 C.大气反射强 D.地面反射减弱 答案: B 错误!未定义书签。.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 ①乙近地面风力较小②乙上升气流较强 ③丙近地面风力较小④丙上升气流较强 A.①②B.①④ C.②③D.③④ 答案: C 假定(浙江省普通高校2018年4月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试题)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度。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8、19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该日为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答案: D 错误!未定义书签。.图中甲地(纬度50°)表层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方向为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西向东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东向西 答案: B 地处(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Ⅱ卷)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9~11题

降水序号降水历时(天)降水量/mm 汾川河洪峰情况 1 253.0 无明显洪峰 2 480. 3 无明显洪峰 3 5 100.1 无明显洪峰 4 2 73.2 无明显洪峰 5 2 90.7洪峰流量346m3/s 6 2 54.4 洪峰流量1750m3/s 错误!未定义书签。.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 答案:B 【解析】考查考生对地理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的分析判断能力,属容易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说明当地降水变率增大,这与当地植被覆盖率的变化是否有因果关系无法判断(应该放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尺度背景下),但是可以排除A、C选项。据表,当月前4次降水都没有明显洪峰出现,而且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这足以说明当地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的确能够减水减沙,排除D选项,B选项正确。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 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B 【解析】考查考生由果推因的综合分析能力,难度较大。第5次降水历时2天,并不长,可排除条件①,降水量90.7mm,强度居第一,条件②正确。经过前4次降水,下垫面(土壤)水分含量达到极限(饱和),第5次降水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下渗少),条件③正确。植被截流降水包括降水过程中从枝叶表面蒸发的降水量以及降水终止时枝叶上存留的水量(最终也消耗于蒸发),对于强降水来说,植被截流量占比极小,但是和前4次降水相比,第5次降水的植被截流量虽然具体量不知但并无特殊之处,排除条件④。 错误!未定义书签。.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B.沟谷?? 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 D 【解析】汾川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水分饱和后坡面容易大块滑塌(坡)成为洪水的(泥)沙源,裸露坡面等不到第6次降水。河床、沟谷很容易排除。 下图(2018年高考真题江苏卷)为2018 年5月10 日2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7~8题。 错误!未定义书签。.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A.台风预警 B.森林火灾预警 C. 寒潮预警 D. 滑坡、泥石流预警 答案: D 【解析】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可能 出现强降雨,又因为该地区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伏 大,岩层破碎,强降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当地政

【师说】2016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第1部分专题综合检测二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 用实验模拟某一大气运动形式(见下图):在密圭寸的长方体容器内放入两个碗,一个碗内放入 热水,另一个碗内放入冰块,从容器上方一小孔放入一支点燃的香。据此完成1?2题。 A. 气旋 B.热力环流 C.季风环流D ?反气旋 答案:B 解析:由图可知,该实验模拟近地面和高空由气温差异形成的大气运动,即热力环流。 2?关于该实验模拟的大气运动形式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近地面气温低,空气下沉且气压较低 B. 近地面气温高,空气上升且气压较高 C. 近地面气温低,该地近地面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D. 近地面气温高,该地的高空等压面向地面凸出 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近地面冰块处气温低,高空点燃的香处气温高。近地面气温低则空气 下沉且气压较高;近地面气压较高,则等压面向高空凸出。 下图为2014年12月14日8时(北京时间)世界局部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单位:百帕)分布图。据此完成3?4题。 70°9胪】[胪 3. 此时丙地吹() A. 东北风B .东南风 C.西北风D .西南风 答案:C 解析:根据图中等压线的走向和气压值,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从高 压指向低压),北半球近地面地转偏向力向右,故此时丙地吹西北风。 4. 甲、乙两地的天气系统分别是() A. 反气旋气旋B .气旋反气旋 C.气旋气旋D .反气旋反气旋 答案:B 解析:甲地外围等压线闭合,且该闭合等压线的数值与附近等压线中数值较小的相等,则闭合等压线内的气压值更小,故甲地为低压,即气旋;而乙地的气压高于周围地区,为高压,即反气旋。 因可能遭遇台风天气,某旋行团将原计划2014年7月22日在海南岛某海边(东经110°, 昼长约13小时)观日出的时间改为2015年1月22日。下图示意2014年7月超强台风“威马逊”移动路径。读图完成5?6题。

高考真题之大气运动专题

2018年高考真题之大气运动专题 一、单选题 下图(浙江省普通高校2018年4月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试题)为北半球锋面气旋系统示意图(单位:百帕)。完成5、6题。 1.雨过天晴后,若图中甲地清晨出现浓雾天气,原因是 A.大气吸收强B.大气逆辐射弱 C.大气反射强 D.地面反射减弱 答案: B 2.图中乙、丙两地比较,气流状况 ①乙近地面风力较小②乙上升气流较强 ③丙近地面风力较小④丙上升气流较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答案: C 假定(浙江省普通高校2018年4月招生选考科目考试试题)各个气压带的宽度为10个纬度。下图为某日气压带和风带分布示意图。完成18、19题。 3.该日为 A.春分日 B.夏至日 C.秋分日D.冬至日 答案: D 4.图中甲地(纬度50°)表层海水大规模运动的方向为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西向东 C.自东北向西南 D.自东向西 答案: B 地处(2018年高考真题全国Ⅱ卷)黄土高原的汾川河流域多年来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下表为当月6次降水过程的时长、降水量和汾川河洪峰情况。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第6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极高。据此完成9~11题

5.汾川河流域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能够 A.减小降水变率B.减少河水含沙量C.增加降水量D.加大河流径流量答案: B 【解析】考查考生对地理各要素间相互联系的分析判断能力,属容易题。2013年7月,汾川河流域降水异常增多,说明当地降水变率增大,这与当地植被覆盖率的变化是否有因果关系无法判断(应该放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大尺度背景下),但是可以排除A、C选项。据表,当月前4次降水都没有明显洪峰出现,而且第5次降水形成的洪水含沙量低,这足以说明当地植被覆盖率大幅度提高的确能够减水减沙,排除D选项,B选项正确。 6.第5次降水产生洪峰原因是此次降水 ①历时长②强度大③下渗少④植被截流少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答案: B 【解析】考查考生由果推因的综合分析能力,难度较大。第5次降水历时2天,并不长,可排除条件①,降水量90.7mm,强度居第一,条件②正确。经过前4次降水,下垫面(土壤)水分含量达到极限(饱和),第5次降水主要转化为河流径流(下渗少),条件③正确。植被截流降水包括降水过程中从枝叶表面蒸发的降水量以及降水终止时枝叶上存留的水量(最终也消耗于蒸发),对于强降水来说,植被截流量占比极小,但是和前4次降水相比,第5次降水的植被截流量虽然具体量不知但并无特殊之处,排除条件④。7.第6次降水产生的洪水含沙量极高,其泥沙主要源于 A.河床B.沟谷C.裸露坡面D.植被覆盖坡面 答案: D 【解析】汾川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黄土土质疏松,水分饱和后坡面容易大块滑塌(坡)成为洪水的(泥)沙源,裸露坡面等不到第6次降水。河床、沟谷很容易排除。 下图(2018年高考真题江苏卷)为2018 年5 月10 日2 时亚洲部分地区海平面气压形势图。读图回答7~8题。 8.该日,甲地政府部门可能发布 A. 台风预警 B. 森林火灾预警 C. 寒潮预警 D. 滑坡、泥石流预警 答案: D 【解析】根据等压线图,甲地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可 能出现强降雨,又因为该地区位于横断山区,地势起 伏大,岩层破碎,强降雨容易诱发滑坡、泥石流,当

第二章大气的运动知识点汇总复习课程

第二章大气运动知识点总结 1、大气受热过程 1.两个来源 (1)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2)近地面大气热量的主要、直接来源: 2.两大过程 (1)地面增温: (2)大气增温: 3.两大作用 (1)削弱作用: (2)保温作用: 4.意义 [点睛]大气逆辐射最强时为大气温度最高时,即午后两小时左右,并不是在夜晚。

2、 热力环流 3、 大气水平运动

反之越小 1.等压线图上任一地点风向的画法 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 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 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北半球): 风暴潮是怎样形成的?其危害最严重的地区地形以什么为主? :风暴潮的形成主要有两个方面:(1)风力较大;(2)风由海洋吹向陆地(即向岸风或迎岸风)。风暴潮一般对沿海平原地区危害更大。 4、风向 (1)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右斜穿等压线;南半球近地 面气压场中风向是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向左斜穿等压线。 (2)在高空中,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北半球近地面风: 北半球高空风: (3)风向的运用 利用风向可判断以下几方面问题:

①等压线值的变化规律:顺着风向,等压线值越来越小。 ②判断南北半球: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风向在水平 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 ③判断高压和低压:近地面,观测者背风而立,北半球,高压在右后方, 低压在左前方;南半球,高压在左后方,低压在右前方。 2.判断风力(风速)大小 (1)等压线密集————风力 (2)等压线稀疏————风力 3.判断季节 (1)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 (2)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 4.判断天气状况 (1)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 (2)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 (3)低气压过境时, 高气压过境时, (4)低气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 ,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 5、风带气压带的形成 三圈环流 气压带 风带 极锋 6、北半球气压中心变化对气候的影响

赢在高考二轮专题试卷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20XX届赢在高考二轮专题试卷专题三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题2.5分,共50分) 1.下图为“北半球某平原3 500米高空水平气压分布示意图”,R处有一个相对于地面静止的探空气球。据此完成第1~3题。 1图中R所对应的地面上的风向是() A.东南风 B.西北风 C.南风 D.北风 2P地和Q地对应的地面上的天气状况,最可能是() A.两地皆为阴雨天气 B.两地皆为晴朗天气 C.P对应地为晴朗天气,Q对应地为阴雨天气 D.P对应地为阴雨天气,Q对应地为晴朗天气 3若这两个天气系统同步向西移动,24小时后Q气压中心将移动到R处,则未来20小时内,R 处探空气球测得的风向和风力情况是() A.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增大 B.风向逐渐变得和以前相反,风力逐渐减小 C.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增大 D.风向基本不变,风力逐渐减小 解析:第1、2题,根据图示的气压分布状况可知,Q处为高压,P处为低压。近地面和对应高空的气压分布形势相反,故判断Q的近地面为低压,P处近地面为高压,则Q处垂直方向上盛行上升气流,多阴雨天气,P处垂直方向上盛行下沉气流,多晴朗天气,图中R所对应的地面上的风向为西北风。第3题,结合材料反映,R地在20小时内应始终位于高压中心的西侧,故风向基本不变,但根据等压线分布密度的变化,越接近Q气压中心,等压线越稀疏,则风力逐渐变小。答案:1.B 2.C 3.D 4.(2013·山西诊断测试,18~19)在地球低层大气中,同一地点不同高度上的风并不完全相同。其 主要原因是空气做水平运动时所受的摩擦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这样,在气压梯度力作用下不同高度的风向和风速都会发生变化。读下图,完成第4~5题。 4若某地不同高度的风向、风速投影到同一水平面,则四幅图中能够表示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向随高度变化而形成的曲线图是() A.① B.② C.③ D.④ 5在图示①中,按地图的一般方向判断,其高空大气高气压可能位于该地的() A.东方 B.南方 C.西方 D.北方 解析:第4题,由于摩擦力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小,因此北半球地表到高空的风向会逐渐向右偏转最终与等压线平行且风速呈增加趋势,因此A图正确。第5题,北半球高空风向最终与等压线平行且背风而立,高压在右。

专题2 大气运动规律

考点一从“人地协调观”角度分析大气受热过程与热力环流 [考情报告]高考对大气受热过程的考查,一是利用具体生产生活现象考查大气受热过程及原理应用,二是利用相关等温线图考查气温变化特点及其影响因素。侧重考查考生的综合思维能力和地理实践力。高考对热力环流的考查,常结合自然或社会环境变化,以示意图为载体,综合考查大气环流及其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的区域认知、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多以选择题的形式呈现。 (2020·全国卷Ⅱ)对我国甘肃某绿洲观测发现,在天气稳定的状态下,会季节性出现绿洲地表温度全天低于周边沙漠的现象。下图呈现该绿洲和附近沙漠某时间段内地表温度的变化。据此完成(1)~(3)题。

(1)图示观测时段内() A.正午绿洲和沙漠长波辐射差值最大 B.傍晚绿洲降温速率大于沙漠 C.凌晨绿洲和沙漠降温速率接近 D.上午绿洲长波辐射强于沙漠 (2)导致绿洲夜间地表温度仍低于沙漠的主要原因是绿洲() ①白天温度低②蒸发(腾)多③空气湿度大④大气逆辐射强A.①②B.②③ C.③④D.①④ (3)这种现象最可能发生在() A.1~2月B.4~5月 C.7~8月D.10~11月 思维流程 尝试作答(1)C(2)A(3)C

1.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大气的受热过程 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上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该传输过程可以划分成三个环节,如图所示: 2.运用“综合思维”,分析影响气温及气温日变化的因素 (1)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 ①纬度→纬度高,气温低;纬度低,气温高 ② ③ ④洋流→同纬度,暖流流经地区的气温高于寒流流经地区 (2)影响气温变化(日变化、年变化)的因素

高中地理 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大气运动【解析】

2020届高三二轮复习专题训练:大气运动 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 2019年1月某日三峡库区出现云海日出奇现,下左图为某记者拍摄的照片,下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1~2题。 1. 与三峡库区云海形成原理相符的大气热力环流模式是 A. 白天的陆风 B. 夜晚的山风 C. 夜晚的海风 D. 白天的谷风 2. 关于右图中各序号所代表的内容,叙述正确的是 A.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①辐射 B. 受云海的影响②辐射减弱射 C. ③辐射绝大部分被臭氧吸收 D. ④辐射无选择性 【答案】1. B 2. D 【解析】 1. 云层的本质是小水滴,云层是水在温度升高的条件下蒸发形成水蒸汽并达到过饱和的状态,又吸附了空气中的的凝结核而产生的。三峡库区云海的形成过程是库区表层的水分受热膨胀上升,盛行上升气流,形成水蒸气,吸附凝结核在高空形成了云海,而库区周围地方则盛行下沉气流。注意水的区域对应云海,盛行上升气流。其形成形成原理和黑夜出现的山谷风、黑夜出现的海陆风相同。见下两图。白天出现的是海风,夜晚出现的是陆风,AC错误;夜晚的山风利于成云致雨,B正确,D错误。故选B。 2. 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是③辐射(地面辐射),A错误;受云海的影响,大气中水汽增加,大气逆辐射增强,②辐射增强,B错误;③辐射(地面辐射)绝大部分被大气吸收,C错误;④辐射(反射)无选择性,吸收具有选择性,D正确。故选D。 该题的热力环流是库区表层水分为热源,而周围地区为冷源,关键在于云海的形成要弄明白对应的是上升气流。 山谷风环流因山地平原地形的差异而产生,对冬季静稳天气(近地面风速较小,大气稳定)下京津冀地区空气质量的影响很大,而海陆风的影响则相对较弱。静稳天气下,如图中山前地区的偏南风与偏北风以日为周期的消长与进退影响着北京及其以南地区大气污染物浓度的变化。据此完成3~5题。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专题检测-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检测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4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2019·浙江十校联盟)科学研究发现,北极地区的候鸟产生的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释放的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颗粒可以起到降低北极气温的作用。读图完成1~2题。 1.与鸟粪降低北极地区气温相关的环节是() A.①增强B.②增强C.③增强D.④增强 答案 D 解析大气的受热过程分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包括大气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据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会释放出氨,氨与海水浪花喷洒出的硫酸盐及水分子混合后,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这些颗粒会增强大气的削弱作用,使得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量减少,从而降低北极的气温。故选D项。 2.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此地的() A.春季B.夏季C.秋季D.冬季 答案 B 解析由材料可知鸟粪被微生物分解后,最终形成大量悬浮在空气中的尘埃颗粒,影响北极地区的温度,夏季北极地区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强,因此该影响最明显的季节是夏季。故选B项。 (2019·北京西城区一模)下图是四个城市的纬度及气压年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四城市() A.①气温年较差较小B.②盛行东北信风 C.③比②更接近内陆D.④可能位于海岛 答案 D 解析图中四城市①的纬度高,气压年变化大,位于内陆地区,气温年较差较大,A项错误。②位于盛行西风带,B项错误。③夏季气压较低,冬季气压较高,年变化幅度比②小,更接近沿海地区,C项错误。④气压年变化幅度很小,可能位于海岛,D项正确。 4.年均降水量少,但森林资源和淡水资源都丰富的城市可能是() A.①B.②C.③D.④ 答案 A 解析结合纬度,年均降水量少,但森林资源和淡水资源都丰富的城市可能是①,位于亚寒带针叶林分布区,A项正确。②地可能位于温带荒漠区,缺少植被,B项错误。③地可能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均降水量多,C项错误。④地可能在热带的海岛上,年均降水量多,D项错误。 (2019·四川成都七中二诊)下图为2018年12月某日两个时刻我国某区域海平面气压分布图。受某种常见天气系统的影响,该区域局部有降水过程。据此完成5~7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二 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配套作业(解析版,新课标)

[专题二大气运动与天气、气候] (时间:45分钟) 一、选择题 地—气系统(大气和地面)吸收太阳短波辐射(能量收入),又向外发射长波辐射(能量支出),能量收支的差值,称为辐射差额。下图示意沿海某地多年平均辐射差额的月份分配,完成1~2题。 图Z2-1 1.若只考虑辐射差额对气温的影响,该地气温最高的月份是( ) A.4月B.6月 C.7月 D.8月 2.该地年总辐射差额为负值,年平均气温却未逐年下降。产生该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 A.大气环流、大洋环流 B.大洋环流、海陆分布 C.地形起伏、海陆分布 D.大气环流、地形起伏 为了提高茶叶的产量和质量,我国杭州某茶园从日本进口了一批大功率的茶园风扇,如下图所示,图中的曲线为某一时刻等温线的空间分布图。据此回答3~4题。 图Z2-2 3.图示时刻多出现在( ) A.初秋午后 B.初秋清晨 C.初春午后 D.初春清晨 4.图中的电风扇在一定条件下(如图示时刻),便会自动转动起来,达到提高茶叶产量和质量的目的。其作用及其原理分别是( ) A.防鸟;风扇转动时,使空气流动,可干扰鸟群在茶园啄食而破坏茶叶

B.防冻;风扇将高处相对较暖的空气吹向茶丛,达到增温防霜冻的目的 C.增湿;风扇转动时,使空气不稳定,从而增加了降水的几率,达到增湿的目的 D.除虫;风扇转动时,驱赶昆虫啃噬茶叶,防止害虫繁殖 下图为世界某年某月的等压线分布图(单位:百帕),读图回答5~6题。 图Z2-3 5.此季节南亚盛行风向是( ) A.西南风 B.东南风 C.西北风 D.东北风 6.图中甲地气压值可能为( ) A.1 000 B.1 005 C.1 010 D.1 015 下图是40°N亚欧大陆的1月和7月气温变化曲线图及各地年降水量分布图,读图回答7~9题。 图Z2-4 7.下列各地叙述正确的是( ) A.A地冬季降水较夏季偏多 B.B地内河航运发达 C.C地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D.D地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8.有关D地叙述正确的是( ) A.是我国首都所在地 B.位于黄河流域 C.春旱、土地次生盐渍化问题比较突出 D.水稻是该地主要的粮食作物

专题复习大气运动

二轮地理复习小专题大气运动 一、大气的受热过程 受热原理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概念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和水汽能大量吸收地面长波辐射,将热量保存在大气层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的形式把热量返还给地面,这就是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①由热量传输看几种辐射的作用:太阳辐射是大气最主要热源,地面辐射是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大气逆辐射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②由大气的吸收作用看大气不同层面气温变化特征:近地面对流层中水汽、CO2强烈吸收地面辐射,使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平流层中的臭氧大量吸收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使该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增加。 (2)过程大气的受热过程实质就是一个热量的传输过程,如下图所示 ①“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射能是地球上最主要的能量来源,虽然需要穿过厚厚的大气,但大气直接吸收的太阳辐射能量很少,只有臭氧和氧原子吸收一部分波长较短的紫外线,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波长较长的红外线,而能量最强的可见光被吸收得很少,绝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因吸收太阳辐射能而增温。(太阳辐射是地面的直接热源) ②“大地暖大气”:地面增温的同时向外辐射能量。相对于太阳短波辐射,地面辐射是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空间外,绝大部分被近地面大气中的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使大气增温。(地面是低层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 ③“大气返大地”:大气在增温的同时,也向外辐射热量,既向上辐射,也向下辐射,其中大部分朝向地面,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热量还给地面,在一定程度上补偿了地面辐射 损失的热量,对地面起到了保温作用。 图解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1)为什么同纬度地区,随海拔升高,气温降 低? 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虽然随海拔升高, 太阳辐射增强,但空气的保温作用较弱,地面失 去的热量较获得的热量多,所以海拔越高(同纬度 地区),气温越低。 说明:海拔每升高1000米,温度下降6℃, 指的是同纬度地区或某一地区随海拔增高,温度 的变化情况。 (2)对流层高度的时空分布规律:

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与增分策略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专题强化练(有答案)

专题二大气运动规律 一、单选题 2015年《穹顶之下》播出后,大家认识到雾霾的危害,左图为我国某地雾霾前后对比图,右图为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高处不胜寒”体现了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热源是() A.①B.③C.④D.⑤ 2.雾霾天气时,右图中的() A.①减弱B.②减弱C.③增强D.⑤增强 下图为加拿大沿某纬线的地形剖面图及部分城市的气候资料,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3.温尼伯的气候类型属于 A.温带大陆性气候B.地中海气候 C.温带海洋性气候D.亚热带季风气候 4.造成温尼伯和莱斯布里奇两个城市冬季气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下垫面B.海陆位置C.洋流D.地形 下图为某地降水量与风速月际变化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示地区最有可能位于我国 A.西北地区B.西南地区C.华北地区D.华南地区 6.该地区春季风力相对较大的主要原因是 A.受冷锋影响频繁B.受东南季风影响 C.气温回升导致对流运动强烈D.植被枯萎导致地面摩擦力弱 读图,回答下面小题。 亚洲局部区域某时刻近地面等压线(单位:hPa)分布图 7.判断此时P地的风向() A.西北风B.东南风C.西南风D.东北风 8.甲、乙、丙、丁四地中的气压可能与Q地相等的是() A.甲B.乙C.丙D.丁 一段时期内,我国东部某区域受某天气系统影响,出现多日睛好天气,该系统中心位于右图中B地。左图为摄影爱好者在该地一公园内所拍摄的景观照片。椐此完成下面小题. 9.若受此系统持续影响,则该地区可能 A.空气质量越来越差B.风力明显增大

C.昼夜温差减小D.阴雨连绵 10.若A、C两地也在废天气系统控制之下,与C相比A地天气相对 A.湿冷B.干冷C.暖干D.暖湿 二、综合题 11.温哥华位于太平洋东岸,气候温和湿润,四季宜人,是加拿大冬季最温暖的城市,1月平均气温为3℃。温哥华山地年降水量在2000mm左右,有“加拿大雨都”之称。本区夏季常吹西北风,而冬季多刮西南风。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说明温哥华西部高大山脉的成因。 (2)指出温哥华的气候类型,并分析该地降水多的原因。 (3)分析温哥华冬季气温比同纬度大陆东部地区高的主要自然原因。 1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火地岛夏凉冬冷,降水地区差异显著。岛上雪山重峦叠嶂、群山环绕、森林密布;居民多以低矮、屋顶坡度较大的木屋为主。下图示意火地岛地理位置。 (1)分析甲地风暴强劲的原因。 (2)推测火地岛降水的分布特征,并说明成因。 (3)说明甲地民居特征与当地自然环境的关系。 图2示意天山天池气象站周边区域等高线分布,图3示意该气象站某日山谷风风速变化状况。据此完成13-15题。

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

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 Sports teaching design of atmosphere

大气的运动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地理是世界或某一地区的自然环境山川、气候等及社会要素的统称。是一门综合性的基础学研究地球表面的地理环境中各种自然现象和人文现象,以及它们之 间相互关系的学科。本教案根据地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 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确产生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大气水平运 动的产生及受力状况。在学习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过程中,培养 学生判读原理图和示意图的能力,训练学生绘制简单原理示意图 的基本技能。在明确大气运动基本原理的同时,使学生认识大气 运动与人们生活和生产活动的关系。 教学建议 教材中“一月海平面(世界局部地区)的等压线和风向图”是训 练学生阅读地图的基本技能,也是训练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与 实际应用密切联系的很好途径,教师不能忽视这一教育功能,应 该充分利用此图达到训练的目的,另外本课教材中的阅读材料能 够使学生更加了解大气运动与人类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的部分, 因此也应该引起教师的重视,不能放任学生自由阅读,潦草而过。关于风的形成是本课重点的知识内容,而风向的确定则是本课的 难点知识,确定风向的关键是明确几种力的关系,形成风的直接 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这种力在气压场中如何绘制应该使学生

明确,无论等压线的表现形式如何,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与等压 线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空气一旦运动起来,就会受到地转偏 向力的影响,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地转偏向力只影响空气 运动的方向而不影响空气运动的速度,当这两个力达到平衡时风 向与等压线平行,如果在北半球,背风而立低压在左,高压在右,这个运动的过程,教材中用一幅图像加以表示。这种风向只会出 现在高空大气中,而近地面的风,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摩擦 力既改变力的方向,又会对风速产生一定影响,当三力达到平衡时,风向与等压线斜交,由高压指向低压,北半球右偏,南半球 左篇。三力平衡的过程比较复杂,不必让学生了解,学生只要知 道结论即可。 关于“大气的水平运动”这部分内容,首先应该让学生明确水平 气压梯度力是形成风的直接原因,引导学生判读教材提供的图像“水平气压梯度力”示意图,明确绘制水平气压梯度力应该注意 的问题:水平气压梯度力总是与等压线相垂直并由高压指向低压。当空气开始运动后,就会受到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如果只受到两 个力的影响,二力平衡风向如何表示,这部分内容注意引导学生 阅读教材提供的图像资料,如能够提供学生动画演示有助于学生 理解地转偏向力如何逐步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最终达到二力平衡,使风向达到稳定。在近地面的风除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 力的影响外,还会受到摩擦力的影响,三力平衡的过程比较复杂,不需要学生了解,但三力达到平衡后的风向应该引导学生阅读教

2018年高考地理二轮复习专题二大气运动专题强化训练B卷

专题二大气运动 (B卷) 一、选择题 图1、图2分别表明了1960-2010年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的经度和纬度迁移规律。读图回答1~2题。 1.1960-2010年中国≥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的迁移规律是( )

A.整体向南迁移 B.整体向东迁移 C.波动向西北迁移 D.波动向东南迁移 2.近50年来,下列我国各地地理事物变化可信的是( ) A.天山雪线上升 B.黄河汛期延长 C.华北针叶林面积扩大 D.秦岭山麓可种植甜菜 解析:第1题,读图1和图2可以发现≥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波动向西北迁移,故选C。第2题,≥10 ℃累积积温为4 500 ℃等值线波动向西北迁移体现的是全球气候变暖,由此可知天山雪线上升,故选A。 答案:1.C 2.A (2017·成都模拟)读我国某山地东坡和西坡年降水量随高度变化示意图,完成3~4题。 3.该山地可能是( ) A.大兴安岭B.雪峰山 C.长白山D.太行山 4.下列关于该山地年降水量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坡降水量平均变化速率小于西坡 B.东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持续增加

C.东西坡降水量800 m附近差异最大 D.西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升高递减 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该山地降水量超过1 000 mm,属于湿润地区,应位于秦岭-淮河一线以南。故选B。第4题,因东坡处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降水量大于西坡,故图中虚线为东坡,实线为西坡。东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变化速率大于西坡,故A错;两侧山坡降水量随高度的增加均表现出先增后减的特点,故B、D错;在海拔800 m附近,两坡降水量差异最大,东坡约为1 750 mm,西坡约为1 350 mm。故选C。 答案:3.B 4.C 季风指数是某一地区季风现象明显程度的量值,其值越大表示季风现象愈明显,它反映了一个地区季风的强弱程度。读图完成5~6题。 5.1895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最可能出现的现象是( ) A.南旱北涝B.南涝北旱 C.南北皆涝D.南北皆旱 6.20世纪末东亚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其原因可能是( ) A.温室效应加剧B.海陆热力差异减小 C.冬季风减弱D.夏季风减弱 解析:第5题,根据材料可知,季风指数越大,表明季风现象愈明显。在1895年,我国东部地区夏季风指数较距平指数低,说明夏季风势力较弱。夏季风势力弱,雨带在南方停留时间长,我国易出现南涝北旱现象。故B项正确。第6题,冬季风指数明显减小,说明冬季风势力减弱,其原因可能是全球变暖,温室效应加剧,冬季气温不太低,冷高压势力弱,故A项正确。东亚冬季风指数与亚欧大陆气温相关性强,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相关性弱,故B项错误;冬季风减弱是冬季风指数减小的表现,而不是原因,故C项错误;冬季风指数减小与夏季风减弱相关性较弱,故D项错误。

全国2019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_专题检测(二)_大气运动规律_含解析

专题检测(二)大气运动规律 一、选择题 2016年某季节,L市为了确保城市居民用水,向水库投放了9 600万个直径约为10 cm的黑色塑料球,使水库表面完全被黑球覆盖(如图)。完成1~2题。 1.推断L市投放黑色塑料球的季节及原因() A.春季受陆地冷高压控制,降水少,气候干旱 B.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蒸发旺盛 C.秋季受西风影响,大风日数多,蒸发旺盛 D.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丰富,水库泥沙含量多 2.水库中投放黑色塑料球后() A.水库中藻类的数量减少B.水库水质显著上升 C.水库地区的水循环活跃D.水库水温明显下降 解析:1.B 2.A第1题,从左图中可知L市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投放黑色塑料球可遮蔽阳光,减少水分蒸发。第2题,水库中投放黑色塑料球后,水中藻类因失去光照而减少。水库中水质不可能显著上升,对水库地区的水循环影响不大,水温不会明显下降。 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科学家认为,一种叫做“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改变了南美洲风的正常路径。下图为大气运动受阻塞前后正常路径与大气阻塞路径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当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控制巴西东南部的天气系统为() A.高压系统B.低压系统

C.冷锋D.暖锋 4.关于“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以及对南美洲造成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气流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②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③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④南美洲“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对热带地区的影响较大 A.①②B.②④ C.①②③D.①②③④ 解析:3.A 4.D第3题,空气的水平运动形成风,空气在水平方向上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形成风。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说明东南部地区气压高,同时根据材料可知2014年,巴西圣保罗遭遇了一个世纪以来最为严重的干旱,高压控制区降水量少。故A正确。第4题,观察图中信息,该气流来自大西洋低纬海区,经亚马孙平原地区的热带雨林,性质湿热;该气流两种路径均位于低纬地区,对热带地区气候产生重大影响;出现“大气阻塞”的风动现象时,该气流不能按正常路径流向巴西东南部地区,而是沿阻塞路径影响亚马孙河上游地区,故此时巴西东南部干旱少雨;亚马孙上游地区的降水量将大幅增加。D正确。 (2016·湖南师大附中模拟)下图为某区域某季节大气中某一等压面空间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5~6题。 5.据图判断,甲地此时高空的风向为() A.正西B.东南 C.正东D.西北 6.若用此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则此季节() A.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B.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 C.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快D.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解析:5.C 6.C第5题,读图,图中甲地南面对应的高空是高压,北面对应的高空是低压,甲地位于南半球,南半球高空的风由高压吹向低压,向左偏转成与等压线平行,因此甲地此时高空的风向为正东。第6题,读图,图中35°S对应的高空是低压,说明近地面是高压。说明气压带、风带的位置南移,此时为当地夏季。南半球是夏季时,北半球是冬季,地中海沿岸温和多雨,A错。华北平原冬小麦正值冬眠,B 错。南极是极昼时期,冰川融化速度快,C对。印度半岛盛行东北季风,D错。 (2016·浙江高考)图乙为探空气球10天中随气流漂移路线图,图中数字所指的黑点为每天相同时刻的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