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鳖混养生态养殖技术

鱼鳖混养生态养殖技术
鱼鳖混养生态养殖技术

甲鱼养殖实用技术

第一章甲鱼概况 (1) 第二章甲鱼蛋的挑选和孵化 (2) 一、选蛋及采用不同介质装框 (2) 二、影响甲鱼蛋孵化率的因素 (2) 三、日常管理 (2) 四、小甲鱼出室 (3) 第三章稚鳖放养管理技术 (4) 一、温室的准备与消毒: (4) 二、甲鱼苗种的采集与运输 (4) 三、苗种放养 (4) 四、放养后的投食与管理 (5) 五、稚甲常见几个词题及其原因、解决方法 (5) 第四章温室甲鱼养殖水质调控与阶段养殖主要技术措施 (7) 一、温室甲鱼养殖水质调控技术 (7) 二、温室养殖主要技术措施 (8) 第五章温室甲鱼翻外塘养殖操作技术 (10) 一、外塘的清塘杀菌消毒 (10) 二、外塘的水位不要太高,利用阳光来升高水温 (10) 三、转外塘 (10) 四、转外塘的前一周要给甲鱼增加营养和添加防病、治病的药物 (10) 五、温度 (11) 六、只有健康的甲鱼才可以转外塘 (11) 第六章夕卜塘甲鱼养殖管理技术 (12) 一、放养密度 (12) 二、日常管理 (12) 三、外塘消毒剂选择 (13) 第七章甲鱼安全越冬管理技术 (14) 一、饲养方面应注意的问题 (14) 二、水质水体管理应注意的问题 (14) 三、越冬后管理 (15) 第八章甲鱼养殖过程中疾病预防控制技术 (16) 一、白斑病(亦称毛霉病,腐皮病) (16) 二、肝脏综合症 (16)

三、穿孔、疥疮、链球菌引起的疾病 (16) 四、红底板.............................................................. (17) 五、上呼吸感染:红脖子、粗脖子 (17) 六、自底板:急性出血性肠炎、霄弱道穿孔 (18) 七、甲鱼中毒(氨氮或者亚硝酸盐) (18) 八、烂头烂脚病 (18) 九、性早熟的预防 (19) 第九章甲鱼捕捉与运输 .......................................................... (20) 一、稚甲鱼运输 (20) 二、商品甲鱼的捕捞、包装与运输 (21) 第十章甲鱼常用药物 (22) 一、甲鱼常用消毒药物 (22) 二、甲鱼常见疾病防治药物 (23) 三、禁用渔药清单 (24) 四、药物配伍禁忌 (25)

生态甲鱼养殖技术

生态甲鱼养殖技术 经我乡养殖专家实践摸索,已探索出从培育亲本到孵化繁育,从改造池塘到精心饲养适宜中华鳖生活习性的养殖技术。其重点是:把好“三关”,遵循“五个原则”。 “三关”:即水质关、苗种关、饲料关。 1、水质关。生态甲鱼养殖用水,应是无工业“三废“及农业、城镇生活、医疗废弃物污染的水源。符合《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的规定。投种前要求彻底清塘消毒,每亩水深1米,用生石灰250斤化水全池泼洒。养殖过程中,每15??20天泼洒生石灰,改善水质,一般每亩40斤左右。 2、种苗关。同一池的种苗应规格整齐,一次放足,种苗无伤病,有活力。放养量根据不同规格有所差异。幼鳖池每亩5??8只,食用鳖池每亩放2??3只。放养前,种苗用高猛酸钾20毫克/升溶液浸浴20分钟。 3、饲料关。投饲应严格实行定质、定量、定时、定点。饲料种类有:配合饲料、动物性饲料(包括鲜活鱼、虾、螺、蚯蚓、飞虫、禽畜内脏等)、植物星饲料(包括新鲜南瓜、苹果、西瓜皮、青菜及豆类、谷实类)所有饲料投喂前均应用高猛酸钾20毫克/升溶液浸浴消毒处理。 “五个原则”: 1、科学建池。中华鳖具有“三喜三怕”的特点即喜阳怕风,喜静怕惊,喜洁怕脏。建池时应根据这些特性选择的环境。池塘

的规格因养殖鱼类型不同而不同,一般幼鳖池面积为1-2亩,成鳖池面积2-5亩,形状为长方形,南北向,水深为1-2.5米。并同时建好防逃设施,产卵场所、食料台及晒台。 2、混养共生。根据甲鱼与常规鱼的不同的栖息水层和食性等生活特性,选择1??3个适宜的品种与甲鱼混养,使之共生互利,改良池塘环境,促进生长,增加效益。 3、分级饲料。稚鳖、幼鳖、食用鳖及亲鳖四个类别,都应分级饲料。便于生产操作,同时避免大咬小,大欺小。 4、自繁自养。要求实行自繁自养一条龙作业,确保产品品系、品质和档次。同时便于管理,减少购种开支,避免因外购种苗带来各种病毒和寄生虫。 5、防重于治。应遵照“以防为主,以治为辅”的方针,防患未然。 甲鱼养殖技术: 《CCTV7农业养殖正版光盘——甲鱼养殖新技术》(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本片讲述:1、甲鱼健康养殖;2、庭院人工养鳖技术;3、快速养鳖;4、苗教授谈快速养鳖;5、甲鱼如何安全过冬;6、高效全价鳖饲料。 《CCTV7农广天地正版光盘——塑料大棚控温快速养鳖》(68元包特快专递邮费)本片介绍了养鳖塑料大棚的构造;鳖池的规格要求;加温形式与标准;根据鳖的各个生长期的特点,介绍鳖的饲养方法和技

稻田养甲鱼养殖技术-甲鱼养殖技术大全

稻田养甲鱼养殖技术|甲鱼养殖技术大全【技术个人工作总结】 甲鱼鳖的雌性体积一般比雄性大,部分可以达到一倍以上差距,民间传说中描述雌鳖可以与蛇或鼋交配。大家创业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了甲鱼养殖技术,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甲鱼养殖技术 甲鱼池的建造 选环境安静、无噪音,既交通方便、接近电源,又离水源近而无污染的地方。以东西向长方形为宜。鳖喜静怕声、喜阳怕风、喜洁怕脏。建池地宜选择环境幽静、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池塘作为养殖基地。如果是自繁、自育、自养的养鳖场就要考虑新鳖池、稚鳖池、幼鳖池、3龄鳖池、成鳖池5种鳖池配套建设。塘底没沙性土的要掺一部分沙性土,塘边和池边分别建晒台和饵饲台供鳖晒背和摄食之用,四周建好防逃墙,砖砌、石棉瓦竖置均可,高度1m左右。 苗种放养

鳖苗来源,一是工厂化育苗和专业户批量生产的,二是市场上大小不等的野生鳖。不管哪种鳖苗进池时一定要分级暂养15天左右,待适应环境后再投入养殖池。放养密度根据池塘和其他因素而定,亩投2~3龄幼鳖100~150kg,最多不得超过200kg。 饲料投放 以前养鳖业的所用饲料主要是以鲜活饵料为主(鲜鱼、虾等),但价格昂贵,且质量有的不合格,鳖吃后易患肠炎。科学养鳖的方法是采用天然饵料。如可到附近饭店、食堂搜集丢弃的畜禽内脏、残料、下脚料;在天然水域捕捞螺、蚌、小鱼虾、各种水蚤;利用天然或零星土地,养殖泥鳅、福寿螺;利用沟埂、池坡养殖蚯蚓;诱蝇育蛆;培育昆虫等。在鳖喜食的饵料中,添加少量植物性饵料,如麸皮、玉米粉、豆渣及少量瓜类和微量元素,加工搅拌混合后投喂。 调节水质 鳖虽用肺呼吸,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因而水质好坏对鳖生长仍十分重要。幼鳖宜保持水深0.3~0.4m,每隔3

鳖养殖技术规范

鳖养殖技术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绿色食品鳖养殖的环境条件、种苗、饲料、药物和养殖管理技术。 本标准适用于广西境内绿色食品鳖的池塘养殖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NY/T 391 《绿色食品产地环境技术条件》 NY/T 755 《绿色食品鱼药使用准则》 NY/T 2112 《绿色食品渔业饲料及饲料添加剂使用准则》 NY/T 658 绿色食品包装通用准则 3 环境条件 3.1 池塘环境 环境安静且符合NY/T 391的规定。 3.2 水源 不受污染的河水、水库水、山泉水和地下泉水。 3.3 鳖池建设要求 朝向开阔向阳,光照充足;形状以长方形为宜;面积以每口1000 m2~5000 m2为宜;堤宽以2 m~3 m 为宜;坡比以1﹕3.0~1﹕3.5为宜;池深以1.5 m~1.8 m为宜;水深以1.2 m~1.3 m为宜。。 3.4 防逃设施 在鳖池四周堤埂上砌50cm高的砖墙,墙顶出檐5cm~10cm。 3.5 食台和晒背台 在池边用水泥混凝土护坡形成食台和晒背台。 4 种苗 4.1 来源 来自于有水产苗种生产许可证的鳖种苗繁殖场。 4.2 质量要求

4.2.1 出壳体重3g以上,卵黄囊收敛良好,泄殖孔洁净。 4.2.2 体形完好健壮,无畸形,头颈伸缩自如,四肢有力,平地上背部朝下放置时能立即翻正。 4.2.3 经有资质的检疫部门检疫合格。 5 饲料 5.1 饲料种类 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配合饲料或远洋捕捞的海水小杂鱼、虾。 5.2 饲料质量 饲料质量应符合NY/T 2112的规定。 5.3 饲料添加剂 饲料添加剂应符合NY/T 2112的规定。禁止添加激素和人工合成色素。 6 养殖管理技术 6.1 放养前准备 稚鳖放养前半个月进行,排干池塘水,清除淤泥,每亩施用生石灰100 kg~150 kg,溶于水后全池均匀泼洒,再曝晒7d~10d。 6.2 种苗放养 6.2.1 暂养 刚出壳的稚鳖应在孵化房内暂养1 d,待其脐带脱落后再移养于塑料大盆内暂养。移养时要注意,孵化房内的水温与塑料盆内的水温温差应小于3℃。 6.2.2 消毒 孵出的稚鳖待其脐带脱落后移出,用15mg/L的高锰酸钾药浴15min。 6.2.3 稚鳖诱食驯化 将稚鳖投放于用稚鳖配合饲料溶于水制成的含饲料2%的饲料浆水中诱食,时间约为1h。 6.2.4 放养时间 每年4月~8月选择晴天上午放养。 6.2.5 规格与密度 开展幼鳖培育的池塘,投放体重<50 g以下的稚鳖密度为30只/m2~50只/m2;开展成鳖养殖的池塘,投放体重>50 g以上的幼鳖密度为2只/m2~3只/m2。 6.3 饲养管理 6.3.1 饲料加工

甲鱼养殖技术大全

甲鱼养殖方法 方法一 由于鳖的繁殖期较长、稚鳖的出壳时间也不一致、个体大小不一,每 年秋后稚鳖孵出不久,有的还没能摄食生长就已进入冬眠期。由于刚出壳 的稚鳖体小(一般4克左右)幼嫩、觅食能力差、抗病较弱,死亡率较高。如何提高稚鳖的成活率成为养鳖的技术难点。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总结 出一套饲养稚鳖的有效方法,现介绍如下。 -、科学投喂 饲养稚鳖要求选用优质、新鲜、营养全面、适口性好、蛋白质高的饵 料。一般稚鳖出壳后2~3天卵黄囊吸收完后,便开始摄食,这时可投喂一 部分小红虫、摇蚊幼虫、蚯蚓丝、熟蛋黄等食物。经饲养7天后,可投喂新 鲜的猪肝、绞碎的鲜鱼肉、螺蚌及动物内脏,有条件的地方可人工饲养蚯蚓 投喂(由于蚯蚓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多种氨基酸及矿物质,投喂蚯蚓饲养稚 鳖生长快,成本低、成活率高)。饲养稚鳖要坚持"四定":即定时、定点、 定质、定量,养成稚鳖定时定点的摄食习性。高温季节在早9点投喂一次, 下午5点钟投喂一次。秋后则每天投喂一次、饲料要投在食台上接近水面处。食台可用木板或石棉瓦架设在水下10厘米处,成25度坡度。为了避免稚鳖摄食时争夺与撕咬,可多设几个投食点。投食量要根据稚鳖实际吃食情况而定,让稚鳖吃饱下次投喂无剩余为度。在水温25℃~30℃时,一般投饲量可占稚鳖体重10%~20%。所投饵料要求新鲜、无腐烂、无霉变现象。每天在投食前要对食台进行清扫消毒,防止沾污新投饲料和污染水质。 二、严格水质管理 稚鳖皮肤细嫩,易受外界机械损伤,加之刚出壳的稚鳖有互相撕咬的恶 习,在高密度人工饲养情况下极易被咬伤,受伤后的稚鳖若生活在水质不好 的池水中,很容易被感染致病而死。所以饲养稚鳖要求水质肥嫩、新鲜、淡 绿色、无污染、无病菌,透明度一般在25厘米左右,pH值7~8。由于稚鳖池较小、水又浅(一般水深20~30厘米)、放养密度大,水质极易败坏,必须在2~3天内换一次水,每次换水量为水体总量的l/3左右。换水水温要和养殖池内水温保持一致。饲养稚鳖的水以绿色为好。养殖池内可放一些水生植 物如水葫芦、水浮莲、水花生等,这样能使稚鳖在隐蔽状态下饲养生长,减 少稚鳖互相撕咬,提高稚鳖成活率。 三、及时防治病害 稚鳖在放养前,要对养殖池进行彻底消毒处理。可用10ppm漂白粉、或 150ppm生石灰泼洒浸泡,经7天后放人新水备用。稚鳖下池前要进行鳖体消毒,用8ppm高锰酸钾浸泡稚鳖20分钟(水温20℃)。或用20ppm呋喃唑酮浸泡25分钟,也可用3%的食盐水浸泡10分钟, 以杀死病菌。在饲养过程中,可用15ppm生石灰或lppm漂白粉交替泼洒, 一般15天泼洒一次。为了预防病害,可在饲料中拌入磺胺药物,或与抗菌素

龟鳖养殖方案

龟鳖养殖项目可行性论证 规模:占地50亩,池塘45亩。 投资:100万元。 养殖种类:龟(洞庭草龟,鳄鱼龟,台湾草龟,巴西龟) 鳖(中华鳖,河南黄鳖,珍珠鳖,日本鳖) 一、池塘改造 1、池塘规划 亲鳖池:一般5-10亩/个。5×6=30亩。深约1.6米,水深1.2米左右,池底淤泥厚25厘米。南北向设产卵场,产卵场约占池面积的1/100,并高出水面20厘米左右,场内的细沙层或泥土厚25-30厘米。产卵场与近水一边斜坡状,以便亲鳖上岸。 草龟池:5-10亩/个。5×2=10亩 鳄鱼龟池:5-10亩/个。5×2=10亩 隔离池:2个,20㎡×2。 饵料台兼栖息场:设池两边,斜坡状。 2、防逃设施:四周用砖砌成高180㎝以上的围墙。 3、道路:要求池埂上能过三轮车,方便投饵等管理。 4、水电排灌设施:各池塘都应配备电力、进排水设施。 5、用房 饲料仓库20 m2 饲料加工及生产用房20 m2 办公用房:20 m2×2=40㎡ 安全保卫及员工住房:4×10㎡=40㎡ 共计120㎡。 二、引种与放养 1、中华鳖 放养:400-600g,投放密度300-500只/亩;

引种时间:2008年10-12月。 引种地点:广东中华鳖、河南黄鳖、浙江乌龟。 引种数量:有效水面30亩×300只 /亩×500g/只=4500kg 引种要求:规格400-600g的健康个体,死亡率应控制在5%以内。 2、草龟 引种数量:有效水面10亩×400只/亩×250g/只=1000 kg 3、鳄鱼龟 引种数量:有效水面5亩×200只/亩×500/只=500kg 三、饵料 1、种类: 动物性饵料:虾蟹壳、动物下脚料、鲢鱼或其他低质小野杂鱼类。 配合饲料:购预混料,自己配置全价料。 2、鳖需要量 甲鱼计划年增重4500k g×80%成活率×1增重倍数=3600 k g 需要饵料:鲜料3600 k g×6=21600 kg 饲料(搭配)3600 k g×0.5=1800 kg 3、龟 草龟计划年增重4000只×200g×95%成活率=760 k g 鳄鱼龟年增重:500kg×增重倍数1×95%成活率=475 k g 需要饵料:鲜料1235 k g×6=7410 kg 饲料1235 k g×0.5=617.5 kg 合计需要动物性鲜料29010 kg 配合饲料2417.5 kg 四、投入概算 1、基建投入 池塘改造:45亩,3万元; 防逃设施:高1.8 m的围墙200×4=800米,150元/m=12万元。 饲料仓库与加工用房:120㎡×600=7.2万元。

甲 鱼 的 养 殖 技 术

甲鱼的养殖技术 (中国养殖技术网) 甲鱼又名中华鳖,俗称甲鱼、水鱼、王八。在中国除宁夏、新疆、西藏外,其他各省(自治区)均有分布,越南、朝鲜、日本等国也有分布。该品种在中国大量养殖,养殖方式主要有工厂化养殖及池塘养殖。前些年,受高额利润的驱使,养殖面积失控,大量进口甲鱼冲击国内市场,致使商品甲鱼的价格大幅下跌,养甲鱼业受到重创。目前,只有通过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成活率等途径来维持养甲鱼业的发展,建议那些不具备温度条件的地区尽量缩小养殖规模或降低密度(每亩1000- 1500只)提高水位1米半至1米8(为粗放式养殖)。 简介 甲鱼是龟鳖目鳖科软壳水生龟的统称,又名:鳖、水鱼、王八,共有20多种。中国现存主要有中华鳖、山瑞鳖、斑鳖、鼋,其中以中华鳖最为常见。卵生两栖爬行动物,甲鱼的味道鲜美,营养价值极高,由于其具有诸多滋补药用功效,有清热养阴,平肝熄风,软坚散结,对肝硬化,肝脾肿大,小儿惊痫等有疗效。所以它不仅是餐桌上的美味佳肴,上等筵席的优质材料,还可作为重要中药材料入药。 生活环境 甲鱼主要生活在湖泊、池塘、水库、三角湾和流动缓慢的河里。甲鱼是变温动物,为水陆两栖,用肺呼吸,所以在养鳖池的周围或中心要有足够面积的陆地沙滩以便它进行陆上活动。甲鱼的生活习性可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静怕惊,喜阳怕风,喜洁怕脏。甲鱼对周围环境的声响反应灵敏,只要周围稍有动静,甲鱼即可迅速潜入水底淤泥中,所以养鳖场或养鳖池的环境一定要保持安静。甲鱼如果经常受到惊吓,对其生长繁殖都是很不利的。 生活习性 可简单的归纳为“三喜三怕”,即:喜洁怕脏,喜阳怕风,喜静怕惊。在自然环境中,甲鱼喜欢栖息于水质清洁的江河、湖泊、水库、池塘等水域,风平浪静的白天常趴在向阳的岸边晒太阳(俗称晒背),利用阳光中的紫外线杀死体表的致病菌,促进受伤体表的愈合,并通过晒背提高体温,促进食物消化。甲鱼非常胆小,对周围环境中的声响和物体的移动很敏感,一有风吹草动就潜入水底。甲鱼生性凶猛好斗,群体间侍强凌弱现象很普遍,食物缺乏时会残食同类。生长期间主要以肺呼吸,当水温低于15℃时,甲鱼就潜入池底淤泥开始冬眠,靠喉咙部的鳃状组织等辅助呼吸器官进行呼吸。杭嘉湖地区每年11月中旬到次年的4月中旬前后是甲鱼的冬眠期。 甲鱼食物 鳖为水生杂食动物,喜食动物性饵料。幼鳖以水生昆虫、水蚯蚓、蝌蚪、小虾等为食。成鳖摄食田螺类,蛤蜊等软体动物、鱼、虾以及动物尸体(因追不到鱼),也食青饲料蔬菜、瓜果、杂粮(小麦、玉米、大豆、稻谷、……)等植物性饲料。 营养价值

稻田养殖甲鱼技术

稻田养殖甲鱼技术 养殖甲鱼的稻田一般要求保水性能好,无渗漏,水源充足,无污染,排灌方便,稻田的积雨面宜小不宜大,选择低洼田、塘田、岔 沟田为宜。土质以粘性土壤、泥层深15-20cm,水体ph值呈中性或 弱酸性的粘性土田块为好。 1.防逃设施:一是加固加高田埂,田埂应高出田面40cm左右, 捶紧夯实,可用农膜插入泥中10cm围护田埂,以防漏洞、漏水、塌 陷而使甲鱼逃走。二是进排水口要设拦鱼设备,防止甲鱼钻逃,可 用规格为宽90cm、高45cm用竹篾类纺织成孔隙为3cm的拱形栏栅,既不会使甲鱼外逃,又增加了进水面积,有利于控制稻田的水位, 免致大雨漫埂,这项设备特别重要。整块稻田要保证在汛期不被大 水淹没。 2.开挖暂养沟:在稻田的一边开挖宽2-3m、深1-1.2m的暂养沟,沟面积约占稻田面积的4%左右,便于以后起捕。并在暂养沟一侧建 一南北向的沙滩供其晒背用。 3.开挖环沟和田间沟:沿四周田埂内侧,距埂0.5-1m挖环形沟,沟宽1m左右、深0.5m.3亩左右的田要加挖十字或#字形田间沟(宽0.5m、深0.3m),沟沟相通,方便以后起捕。沟的总面积一般可占 稻田面积的12%左右。 4.设置食台。每亩稻田设置4-6个食台。 甲鱼种放养前,应对稻田沟塘进行彻底清整消毒,一般每亩用生石灰100kg兑水全池泼洒。6月底待水稻秧苗返青,排干田间水, 暴晒烤田,然后加水,水加深至15-30cm即可以将幼甲鱼放到田内,平均亩投放250g/只左右的幼甲330只,并用5%食盐水浸洗消毒。 1.饵料投喂除投喂小鱼、小虾、玉米、小麦、猪胰、猪肝等饲料外,主要选用全价配合饵料,7-9月份是鳖摄食生长旺季,每天早、

中华鳖养殖技术

中华鳖养殖技术 鳖是我国百姓喜爱的名贵水产品,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鳖的市场前景看好,鳖产业自1996年起,经历了市场波动,目前已经处于上升阶段,特别是天然鳖,生态养殖的鳖仍然保持较高的价格,市场需求不大扩大,所以生态养鳖或半生态养鳖仍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食,药用价值:在中国民间,认为鳖能强身健体,有滋补功能。李时珍《本草纲目》介部四十五卷记载: 鳖甲:气味咸,平,无毒,主治心腹淤症,血淤腰痛,清疮肿,治阴虚,梦泄,吐血不止。 鳖肉:主治伤中益气,补不足,去血淋,补虚,补阴,滋阴凉血。 鳖生血:主治口眼歪斜,小儿疳劳潮热脱肛,四肢发凉;做(作)为补血剂也有效。 自古以来,甲鱼就是补虚佳品。《日用本草》载,甲鱼能大补阴之不足。《随息居饮食谱》中称,甲鱼能滋肝肾之阴,清虚劳之热。所以,凡形体消瘦、平素怕热、口咽干燥、大便秘结、阴液亏虚、心烦失眠、阴虚火旺、面色潮红、午后低热的人,都可食用甲鱼。中医实践证明,食用甲鱼对虚劳、遗精等病症有一定辅助治疗的作用。现代营养学研究发现,甲鱼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多种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不仅有利于肺结核、贫血等多种病患的恢复,还能降低血胆固醇,对高血压、冠心病患者有益。 尽管如此,食用甲鱼并不是对所有的病人都有益,慢性胃肠疾患者、活动性肝炎患者、肝硬化患者、肾衰患者等不适宜食用或过量食用。 一、中华鳖生物学习性 (一)分类地位 中华鳖俗称鳖、甲鱼、水鱼、团鱼、王八等,在分类上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爬行纲,龟鳖目,鳖科,鳖属。目前世界上有龟鳖动物几百种,鳖科有6属20种。但我国境内已知的鳖有2属

3种,其中鳖属有2种,即中华鳖和山瑞鳖。山瑞鳖主要分布在我国云南,贵州,广西,海南等省的高原中,因其数量少,繁殖慢,已被定为我国二类野生保护动物。我国人工养殖的品种是中华鳖。中华鳖在我国分布也很广,并根据其生存的地域生态条件不同,形态上也略有差异。习惯上将其分为三个生态品系,即北鳖,江南花鳖和高山鳖,其中江南花鳖养殖的较多,在南京市场上称梅花鳖,野生的出售价较高。也有的地方因土质和生态条件的关系,有一些体色发黄的鳖,被称为“金鳖”,“沙鳖”等。工厂化快速养的鳖一般体色较黑,不太受百姓欢迎。安徽省地处长江、淮河流域,本地长江以南有江南“梅花鳖”,淮河两岸有“淮河鳖”。目前,国内进入养殖生产的基本上都属于中华鳖,但种质退化现象十分严重,在生产中也形成不同的地方品系和习惯称谓。 1、黄河鳖。黄河鳖是中华鳖的一个区域品系,原产于黄河流域。黄河鳖除具有中华鳖物种生物学特征外,另具自己的特点:体型扁薄紧凑,体色与其他品系中华鳖有较大差异,具体表现在腹甲呈现黄色,肉质细腻,富含多种呈味性氨基酸和脂肪酸。其优良的品质已引起消费者和养殖界的广泛关注,并倍受青睐。黄河鳖生存于黄河流域和我国北部地区及中部盐碱地带,冷暖多变,四季分明,水体矿化度和碳酸碱度较高,从而形成其独有的特点。一是生命力顽强,即使水体及气温高低频繁交替变化,长时间冬眠和生长时间处于饥饿状态,均表现出很强的适应能力;二是体内沉积的能量物质中富含多种高度不饱和脂肪酸和胶质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鳖种,同等规格的鳖体中,黄河鳖鲜体蛋白质含量高于其他鳖种2.8个百分点,比其他鳖种的野生鳖还高出0.6个百分点;三是体色呈桔黄色,体型椭圆紧凑,裙边宽厚,外观等方面与其他鳖种有差异;四是生长速度快和抗逆性强。 上海海洋大学蔡完其等对我国中华鳖代表性的7个地方品种,在温室恒温(30摄氏度)条件下,进行了从稚鳖到成鳖 300余天的养殖性能的比较试验。结果是:7个品种间日均增重大小顺序是:黄河鳖>淮河鳖>鄱阳湖鳖>洞庭湖鳖>台湾鳖>太湖鳖>崇明鳖,黄河鳖极显著地优于其他品种(T>0.01)。 2、日本中华鳖。日本在60年代初从我国引进了江苏太湖产纯种

稻田甲鱼生态养殖技术

稻田甲鱼生态养殖技术 在稻田里养殖甲鱼,是种植业与养殖业有机结合的一种生产模式。它是利用稻田的自然环境,辅以人为的措施,使稻田内的水资源、水生动物资源及其它能源物质更加充分地被甲鱼所利用,并通过甲鱼的觅食活动,帮助稻田松土、活水、通气、增肥,改善稻田生态环境,达到一田(水)两用,资源共享和稻、鱼综合效益大幅提升之目的。近年来,江苏省金湖县积极引导渔(农)民在稻田里养殖甲鱼,取得了稻、鱼双丰收的喜人成绩,受到了当地渔(农)民的欢迎。现将主要技术方法介绍如下,供参考。 一、稻田选择 选择靠近水源、水质清新、无污染源、排灌方便、田埂厚实、地势平坦、保水性好、避风向阳、环境安静、交通便利、电力配套的田块,面积以10×667㎡左右为宜,土质以粘性土壤为佳、泥层深度为15-20㎝。 二、防逃设施 甲鱼有用四肢掘穴和攀登的习性,具有较强的逃逸能力。因此,防逃设施建设是稻田养殖甲鱼的重要技术环节。在田埂四周内侧,用钙塑板建防逃墙,进排水口用50目双层钢丝网封牢,以防甲鱼逃逸。钙塑板高80㎝,埋入土下20㎝(压紧夯实),土上部分为60㎝,在钙塑板外侧每隔1.0-1.5m用一根木棍或竹篙做固定桩,将钙塑板打上孔眼,用细铁丝固定在桩上,稍向池内倾斜,四角做成圆弧形。这种防逃墙防逃性能好,能抗住较大的风灾袭击,且投资少,建造方法简单,是当前渔(农)民较为常用的一种防逃设施。 二、田间工程建设 沿田埂四周内侧,距埂50-80㎝处开挖环形沟, 沟宽为1.5-2.0m、深为80㎝左右。3亩以上的稻田要加挖“十”字或“井”字形田间沟,沟宽50㎝、深30㎝ , 沟沟相通,田沟面积一般占稻田总面积的10%-15%。在开挖环形沟时,应在西侧或东侧田埂内建一南北向沙滩“运动场”,供甲鱼上岸活动和晒背,另外,需在水陆交界的沟坡上搭建长方形食台,食台长度为2m、宽度为60㎝,露出水面部分为40㎝,倾斜的一侧延伸至水面以下20㎝,一般每667㎡搭建3-4个。 三、放养前准备 1.清整消毒。对环形沟、田间沟及田面进行清整,使用生石灰消毒,用量为75-100㎏∕667㎡,方法是加水化浆全池泼洒,不留死角,以杀灭病原菌。 1

龟鳖养殖技术

龟鳖养殖技术 雌雄鳖的鉴别鳖的雌雄,即使是刚孵出的稚鳖也比较容易鉴别。因为雌雄鳖最明显的区别在于它们的尾部不同,雄鳖尾部尖而长,成熟后的雄鳖尾部能自然伸出裙边外,而雌鳖尾部短而钝,不能伸出裙边外。仅依靠这一特性是可将雌雄鳖区分开的。达到性成熟的雌雄鳖还具有以下特征:雌性的背甲没有雄性那么椭圆,身体比雄性厚;两后肢间的距离比雄性个体大;在繁殖期间,泄殖孔红肿,而雄性泄殖孔无红肿现象,而泄殖孔内有锚状交配器,将其身体翻过来有时可以看到;同龄的雄鳖比雌鳖一般重20 %左右,较高龄的雄鳖比雌鳖甚至重1倍以上。 甲鱼的营养需求和其配合饲料 https://www.360docs.net/doc/779977757.html,/b2b_html/1/9404.html摘:一、甲鱼的营养需求 1.甲鱼的营养需求量 与所有养殖动物一样,甲鱼也需要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要素来维持其正常的生长需求。 (1)蛋白质 蛋白质是构成动物体的主要成分,对甲鱼的生长发育至

关重要。甲鱼对蛋白质的需求一般是稚幼期高,随着个体的 长大,需要量也逐渐减少,并受到蛋白质质量、原料粒度、水 质条件等多种因素影响。据日本学者川崎义一、我国水产界专家吴遵霖、徐旭阳、程伶等研究得知,在28——30℃水温 条件下,稚鳖蛋白质需要量为50%;幼鳖(50.77—61.90g)在水温21.5—31.5℃条件下,最适饲料蛋白含量为 47.32%—49.16%;成鳖(117.66—151.67g)在水温28—34℃条件下,最适蛋白质水平为43.32%—45.05%。 甲鱼对动物蛋白利用能力强,对植物蛋白利用能力低,当 动植物蛋白比例为6.0—6.5∶1时,其饲养效果和诱食效果都 很好。甲鱼对植物蛋白有一定忍受范围,含量在15%以内,甲鱼正常摄食,生长良好;超过15%时,生长受阻;30%以上时, 表现严重不适,摄食量减少乃至停止摄食。动物蛋白饲料中,以白鱼粉效果最佳,白鱼粉氨基酸组成全面、合理,其腥味对 甲鱼有引诱和促进摄食作用。 (2)脂肪 脂肪是重要的能量和必需脂肪酸来源,同时还是脂溶性 维生素的载体,其中的磷脂在细胞膜结构中起重要的作用, 而胆固醇是各种类固醇激素的前体,具有重要的生理作用。甲鱼对能量的需求量比一般水产品高,这是因为甲鱼水陆两栖 陆上运动比水中运动耗能更多;甲鱼是排尿酸型动物,在蛋 白质分解代谢和排泄中能量损失较多。加之甲鱼对碳水化合

中华鳖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中华鳖养殖技术操作规程 1、引用标准 GB3095 环境空气质量标准 GB11607 渔业水质标准 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9137 保护农作物的大气污染物最高允许浓度 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14881 食品企业通用卫生规范 GB/T 19630.1 有机产品第1部分:生产 GB/T 19630.2 有机产品第2部分:加工 GB/T 19630.3 有机产品第3部分:标识与销售 GB/T 19630.4 有机产品第4部分:管理体系 GB/T 11777 鲢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 GB/T 11778 鳙鱼鱼苗、鱼种质量标准 SC/T 1010 中华鳖人工繁殖与饲养技术规程 SC/T 1047 中华鳖配合饲料 2、环境条件 2.1 养殖基地条件 水源充足,无“三费”污染,进排水沟分开,鳖池集中连片,通

风向阳,符合NY/T 391的规定。 2.2 养殖用水 水质清洁,无“三费”污染,符合NY 5051的规定。 2.3 鳖池类型和规格 鳖池水深2-2.5米,面积3—10亩,符合SC/T 1010的规定。 2.4 防逃设施 0.8-1.0米红砖水泥围墙,符合SC/T 1010的规定。 2.5 产卵场所 露天方式,符合SC/T 1010的规定。 2.6 晒台 在池边向阳处用砖块或水泥板与水面相接处,做成与池边等长,宽1m的长条形斜坡。 3、亲鳖培育 3.1 放养前清塘 采用干法清塘或带水清塘 干池清塘:放干池水,清淤,日晒3d~5d,在池角挖坑,用生石灰100g/㎡,以少量水化成浆全池泼洒,之后用铁耙耙一遍。隔日注水至2m~2.5m,5天后即可放鳖。 带水清塘:水深1m,用生石灰200g/㎡,在池边溶化成石灰浆,均匀泼洒,5d后即可放鳖; 3.2 亲鳖

龟鳖的养殖技术

龟鳖的养殖技术 在我国的市场经济大潮中,应运而生的现代龟鳖养殖业经历波折,尽管问题不少,还有相当一段磨合过程,但是已开始逐步由零星、分散走向集约化、规模化;由幼稚、粗放走向成熟、标准化;由单一、专一走向多样化、市场化;由劣质、欺骗、假冒走向安全优质、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在此,笔者就有代表性或者发展前景好的养殖模式作一简介。 一、龟鳖采光大棚高效防病养殖技术 采光大棚高效防病养殖新技术是一种不用任何加温设施的采光棚两季保温养殖新技术,其不但成本低,无污染,而且病害少、成活率高、生长快、质量好。是我国目前和今后因地制宜推广的养鳖新模式之一,下面介绍一下中华草龟、台湾草龟、巴西龟和鳖的采光大棚高效防病养殖新技术。 (一)龟鳖采光大棚高效防病养殖的技术流程 所谓采光大棚高效防病养殖新技术,就是在客观的气候条件下,利用采光保温棚早春初冬两季盖棚保温,利用太阳光能增温培育苗种,晚冬季节开棚自然越冬,夏秋撤棚常温养成商品龟鳖。一般养成周期为16个月左右,可比全程在棚外池塘养殖周期缩短10个月左右。(详见技术流程图)。 2采光棚的设施建造 采光大棚的基本设施分为两大部分。 2.1保温棚 保温棚要达到既采光又保温,还要考虑方便管理和自然越冬,所以通过多年实践认为南方地区棚顶以拱形为好,棚设两层塑膜架,膜架可用竹木、薄壁管等。北方地区(冬季最低气温在零下的除外)的温棚还是采取一面坡式为好,其中北墙与小北坡应有保温层,这样便于严冬时有一定的水温越冬(水温最低不低于5℃),南方式从排水的过道到棚顶高为1.8m,过道宽80cm,并有1%的坡度向外排水。北方式排水在北墙根,沟上盖上水泥板就是过道。北方地区在气温低于10℃进入越冬期时不用开棚,可用遮阳布挡住部分光线(一般采用条档法),棚中不需太强的阳光增温,使鳖能在暗光下安静越冬。 2.2龟鳖养殖池 一般都采用砖砌池墙水泥抹面,池深50cm,单池面积50m2左右,一般为长10m,宽5m,池角要求 圆形。池底也用水泥抹面,池底向排水口方向应有0.5%的坡度。池的排水控制可用PP管插拔来进行,池底与排水沟的落差不得低于30cm,而池里的排水口应设在池的一角,排水口装上吸污器,以利养殖时吸污。进水管道设在过道的池墙内壁上,并在每个池的角上装一个注水阀门。 通常按照上述结构与模式造成的温棚和鳖池,造价每平方米一般不超过60元,可比目前的全封闭温室造价降低3~4倍。详见图1、图2 3龟苗、鳖苗放养 3.1放养前准备 温棚与鳖池造好后,除了清塘消毒,池底栖息层应考虑养殖和越冬的需要,笔者的经验是池底铺20cm细沙,并在每个池角放少许泥土,这样既有利于越冬,也利于开棚后搞生态养殖,特别是泥土不但有一定的润滑性,对肥水也有一定的缓冲性,对铺底的细沙粒径必须一致,一般要求0.6mm,切忌粗细不匀。

四川丘陵地区稻田生态养殖甲鱼技术

2016年第7期水产养殖四川丘陵地区稻田生态养殖甲鱼技术 宋翔,褚旭东,任茂琼,徐昌能 (四川省绵阳市农业科学研究院,四川绵阳621000) 摘要:农业现代化是实现高效农业的必由之路,现代农业健康发展必须实现可持续性,贯穿绿色生态的发展理念。生态农业在 各地方兴未艾,实现农业种养循环是发展生态农业的必然途径,四川丘陵地区稻田养甲鱼是其中一种模式,它较好地结合了当地 的地理环境与甲鱼的生活习性,是现代种养循环农业的途径之一,增加了农业效益,使农民增收,在适宜的贫困地区推广该技术模 式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丘陵地区;稻田;甲鱼;养殖技术 稻田养甲鱼生态循环养殖技术一方面利用甲鱼为水稻生长提供肥料养分,甲鱼的活动又对稻田土壤起到疏松的作用,改善了土壤的理化性状,利于水稻生长;另一方面水稻的虫害为甲鱼提供了食物,甲鱼捕食害虫起到天然的害虫防控效果,这样稻鳖互利,废物循环,保护生态环境。四川盆地多丘陵,以种植水稻为主,有大面积的稻田,也是甲鱼适生区,推广稻鳖生态养殖技术可以增加种养殖综合效益,对广大丘陵种稻贫困地区发展产业脱贫奔康具有重要意义。 1养殖田块的选择 养殖甲鱼的稻田要求土质是粘性土壤,泥层深15 20cm,水体pH值呈中性或弱酸性,水源条件好,无污染,排灌方便,保水性能好,无渗漏,积雨面宜小不宜大的田块,一般选择低洼田、塘田、岔沟田。 2田间工程设计和要求 2.1开挖环沟和田间沟 沿四周田埂内侧,距埂0.5 1m挖环形沟,沟宽1m左右、深0.5m。0.2hm2左右的田要加挖十字沟或井字形田间沟(宽0.5m、深0.3m),沟沟相通,方便以后起捕。沟的总面积一般可占稻田面积的12%左右。 2.2开挖暂养沟(甲鱼沟) 在稻田的一边开挖上宽3m、底宽1.5m、深度1.5m的暂养沟,长度根据稻田面积决定,沟面积约占稻田面积的4%左右,便于以后起捕。田中间建好沙滩,供甲鱼产卵繁殖和晒背用。沙滩一般长5m、宽1m,比稻田高0.8m,为南北走向[1]。2.3设置食台 按667m2稻田设置4 6个食台。 2.4防逃设施 一是加固加高田埂。田埂应高出田面40cm以上,捶紧夯实,可用农膜插入泥中10cm围护田埂,以防漏洞、漏水、塌陷而使甲鱼逃走。二是进排水口要设拦鱼设备,防止甲鱼钻逃。可用规格为宽90cm、高45cm的竹篾类纺织成孔隙为3cm的拱形栏栅,既不会使甲鱼外逃,又增加了进水面积,有利于控制稻田的水位,免致大雨漫埂,这项设备特别重要。整块稻田要保证在汛期不被大水淹没。 3稻田与幼甲消毒 进行田间与幼甲消毒是预防甲鱼病害的有效措施。田间消毒采取用生石灰100kg/667m2对水全田泼洒。6月底待水稻秧苗返青,排干田间水,暴晒烤田;幼甲消毒可用2.5%的食盐水浸8 5min,杀死体表寄生虫;用1%的食盐混合小苏打(1?1)的溶液浸泡20 30min,预防水霉病;用20 30μg的呋喃唑酮混合15 20μg的红霉素溶液浸泡20 30min,预防细菌性疾病和减少甲鱼对环境的应激反应。 4甲鱼苗选择与投放 选择体肥、体型宽大、裙边厚实、平直、体表光洁无伤残、活动力强的种苗,种苗应来源于国家原(良)种场,并经检疫合格。根据养殖周期[2],一般稻田放养1年龄甲鱼为800 1000只/667m2,2年龄甲鱼为500 800只/667m2。养甲鱼稻田可放养少量250g左右规格鲢鱼种,以净化水质。 · 35 ·

池塘套养甲鱼生态养殖技术 - 重庆

2014年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项目主要内容 一、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 推广范围:全市所有精养鱼池,重点在大足、垫江、荣昌、璧山、巴南、潼南、开县、铜梁、涪陵、长寿、永川、云阳、梁平、渝北、丰都、綦江、忠县、黔江、江津、北碚、合川、九龙坡、万盛、万州等24个区县推广。计划推广面积8万亩。 技术经济指标:亩产蔬菜800kg以上,水产品750kg 以上,新增收益1000元以上,亩利润在3000元以上,亩产值10000元以上。 二、池塘吨鱼万元生态集成养殖技术 推广范围:全市所有标准化池塘,重点在江津、合川、永川、南川、万州、涪陵、黔江、沙坪坝、北碚、巴南、渝北、万盛、铜梁、潼南、荣昌、璧山、长寿、大足、梁平、开县、云阳、奉节、巫溪、垫江、丰都等25个区县。计划推广18万亩。 技术经济指标:亩产水产品1000kg以上,亩收益在2000元以上,亩产值10000元以上。 三、稻田综合种养技术 推广范围:渝东南、渝东北及渝西水稻主产区。重点在江津、永川、南川、渝北、潼南、铜梁、荣昌、大足、梁平、

忠县、云阳、城口、垫江、石柱、万州等15个区县。计划推广面积8万亩。 主要推广模式:稻鳅、稻虾、稻蟹、稻鳖、稻蛙、菱鳅、莼鳅、稻鱼、藕鳅、藕鳖等。 有关要求:1.稳定稻谷产量,重点是提质增效;2.以泥鳅、虾、蟹为主导品种,提高产量和效益;3.研究试验适宜水稻机插机收的种养模式。 技术经济指标:亩产稻谷450kg以上,亩产鱼50kg以上,其他水产品30 kg以上,亩增收1000元以上,亩利润1000元以上。 四、长丰鲢新品种推广应用技术 推广范围:全市所有养殖池塘。计划引进推广1000万尾以上。 技术经济指标:长丰鲢养殖(套养或者单养)成活率较常规白鲢品种提高10%以上,生长优势提高20%以上,亩产1000kg以上,亩产值10000元,亩产1000kg以上,亩产值12000元,亩利润2200元以上。 五、“中科三号”异育银鲫养殖试验示范 试验示范地点:巴南、璧山、潼南、合川。计划引进推广500万尾以上。 技术经济指标:亩产1000kg以上,亩产值12000元,亩利润2500元以上。

甲鱼养殖技术大全

甲鱼养殖技术大全 一、甲鱼池要建好。 甲鱼喜静怕声,喜阳怕风,喜洁怕脏。建池要选择环境幽静,避风向阳,排灌方便的塘作为养殖基地。 如是自繁、自育、自养的养鳖场(就要考虑新鳖池、稚鳖池、幼鳖池、3龄鳖池、成鳖池5种鳖池配套建设。其比例分别为4:1:2:4:9。如某专业户计划养甲鱼9亩,就要建亲鳖池1个,面积1200平方米;稚鳖池5个—6个,面积300平方米;幼鳖池(2龄)2个—3个,面积600平方米;3龄鳖池1个—2个,面积1200平方米;成鳖池2个—3个,面积1500平方米。这样可最大限度地利用土地、水域等自然 资源,使甲鱼养殖配套发展,自成系列,更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这类模式,适合其规模养殖。 塘底没砂性土的,要掺一部分砂性土,塘边和池边分别建晒台和饵饲台,供甲鱼晒背和摄食之用,四周要建好防逃墙,砖砌、石棉瓦竖栽均可,高度1米左右。 二、要选好甲鱼苗。 目前甲鱼苗来源,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是工厂化育苗和专业户批量生产的;二 是市场上大小不等野生甲鱼。但不管哪种甲鱼苗,进池时一定要分级暂养15天左方,待适应环境后再投养殖池。对有伤痕的小甲鱼和成鱼(有的是用钩钓的),要单独饲养,等伤好后再按规格分别投塘。对那些反映迟钝,行动困难的病苗,要待病医治痊逾后投塘。 三、投放密度要适宜。 就一般而言,亩投2龄—3龄幼鱼10 公斤—150公斤。最多不得超过200公斤。

四、精心饲养。 目前世界上养殖甲鱼的饵饲,主要是鱼粉,因为鱼粉中有丰富的蛋白质,吃后雌甲产卵多,雄甲增重快。而目前我国尚无工厂生产鱼粉,市场上出售的进口鱼粉,不仅价格昂 贵(且质量有的不合格,甲鱼吃后易患肠炎病。 有一位专业户养了甲鱼4亩多,每天固定两人,早晨起来,手持捞杆,在附近鱼池打捞刚死过而浮在水面的鱼;与附近饭店、招待所订立合同,每天定时到那里搜集丢弃的畜禽内脏、残料、下脚料;在天然水域,捕捞螺、蚌、小鱼虾、各种水蚤;利用天然或零星土地,养殖泥鳜、福寿螺;利用沟埂、池坡养殖蚯蚓;诱蝇育蛆;培育昆虫等等。在甲鱼喜食的饲料中,添加少量植物性饲料,如麸皮、玉米粉、豆渣及少量瓜类及微量元素,加工拌和混合投喂。 投喂的方法大致有以下12种:(1)设饲料台。每天将饵饲投入台上,一般以100平方米水域设台1个。(2)投喂蚯蚓,必须先用开水烫死,然后切成小段投喂,亦可将蚯蚓暂养于池角,下雨时,蚯蚓爬出水面,甲鱼会爬上岸觅食。(3)喂成鱼。应粉碎后投喂。(4)喂畜禽内脏。洗净后剪成一串串(吊入水中,让甲鱼觅食。(5)喂小色虾。直接投入饵饲台。(6)投喂螺蚌。先打碎除壳后投喂。(7)喂死食用火烧毛后,吊入水中。(8)喂饼类。煮熟后投入饵饲台或水中。(9)喂餐馆收来的下脚料、残料。除去刺激物后投食。(10)在饲料中拌少量添加剂、植物性饲料和钙、磷、钠、铁等微量元素。(11)根据水质、水温、气温和各个阶段的生长要求灵活变化饵料的投喂种类或数量。(12)投饵比例。一般为池中甲鱼总重的8,—10,,成甲为10,—12,。 五、重视水质调节。 有人说:甲鱼是用肺呼吸,水质好坏对其生长关系不大。其实不然,甲鱼虽用肺呼吸,但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水中,生长环境是水,因而水质好坏,对甲鱼生长仍

黄沙鳖的养殖方法

黄沙鳖的养殖方法 黄沙鳖品种特征及小水体生态养殖技术要点;黄沙鳖原产于广西境内的左江、右江、郁江、邕江、西江流域,是广西地区优质的淡水水产品之一。下面一块来了解下黄沙鳖的养殖方法,欢迎大家的阅读! 黄沙鳖养殖的鳖塘的选择 面积1亩~5亩,水深1.5米左右,池塘的一侧建20平方米~50平方米的产卵沙场,四周围建高约0.6米的“t”型防逃墙,水面设置20平方米~50平方米的晒台和食台。 黄沙鳖养殖的亲鳖的选择 从野生鳖或池塘人工养殖3龄以上的成鳖中选择,要求个体达ll 5公斤以上,具有典型的黄沙鳖特征,无病无伤,雌雄比例为5:1。 黄沙鳖养殖的亲鳖的放养 在每年的4月~5月或9月~11月,其余时间,不宜放养。放养密度为每亩400只~600只。 黄沙鳖养殖的亲鳖的培育 放人亲鳖1周后,即可开始投喂饲料。亲鳖在水温25% 以上即正常摄食。饲料以鲜活饵料为主,如小鱼、小虾、贝、螺、鸭肝、猪肝等,占总投饵量的70%左右,再配30% 的市售亲鳖配合饲料,加少量甲鱼多维,投喂量为鳖体重的2%,分上、下午2次投喂。

黄沙鳖养殖的鳖卵的收集和孵化 当水温维持在25℃~12℃以上约1个月后,成熟的母鳖即开始交配产卵,一般每3天在产卵场沙堆内挖收1次卵,有圆形白色点(动物极)的为受精卵,否则为不受精卵。将受精卵的动物极朝上排列于孵化盘中覆盖湿沙,移人孵化房内孵化。孵化房要求相对湿度为80%,孵化沙湿度也近于80%(即手抓成团松开即散时),温度要求恒定在28℃~32℃,经过45天左右,即可产出稚鳖。稚鳖在孵化房内用塑料盆暂养1周左右即可移出室外水池培育或出售。 黄沙鳖养殖的稚鳖的培育 孵化壳1周左右,体重在3克 5o克左有的一般称作稚鳖。此阶段的培育最好是在5平方米一,10平方米的水泥池中进行,水泥池配有晒台和食台约2平方米,水深0.5米左右,1/3水面放水葫芦。稚鳖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20只,投喂黄粉虫、绞碎的鱼肉、鸭肝及市售稚甲鱼配合饲料,投喂量为鳖体重的5%,分5次投喂(量少次多),这个过程大约1个月左右。 黄沙鳖养殖的幼鳖培育 每只50克~250克的鳖称为幼鳖。一般选用10平方米~30平方米的沙泥池作为幼鳖培育池。配有晒台和食台2平方米~6平方米,水深0.8米左右,1/3水面放水葫芦,幼鳖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0只,以投喂市售幼甲鱼配合饲料为主,加适量的小虾、小鱼、螺、贝、青菜、畜禽下脚料等,投喂量为鳖体重的4%左右,分早、中、晚3次投喂,大约180天左右即可达到每只鳖250克的规格。在水温稳定于25%以上时,可放到室外养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