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塑造人物形象2

合集下载

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小说人物形象的塑造方法

物思想品质,推动情节发展。
间接 借助其他人物 描写 对比衬托 引发读者的联想、想象,含蓄曲折地 (侧面 借助物象衬托 表现人物形象。 描写) 借助环境烘托
二、怎样考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题干示例
返回
审题定向
(1)(2013·重庆高考)作者主要用
了哪种艺术手法塑造贝尔蒂这 一形象?请简要分析。(《枪口 下的人格》) (本题包含直接描写 和间接描写) (2)(2014·江西高考)文章哪些地 方运用了间接描写(侧面烘托)的
(6)第二天上午,少安产生了一个小小的愿望——想瞧瞧他的宝贝儿子。虎子这半年 已经上了小学一年级。他很想在外面悄悄看看儿子坐在教室里的样子。
(7)孙少安怀着一种惆怅而激动的情绪,一个人慢慢溜达着。 (8)他习惯地走到原来的学校院子,却猛然意识到:学校已搬进了原二队的饲养院里! (9)不过,他倒一下子无法把自己的双脚从这个破败的老学校的院子里挪出来。 (10)他看见,这个当年全村最有生气的地方,竟是这样的荒芜衰败了![甲]院子里 蒿草长了一人高,窑面墙到处都是裂缝,麻雀在裂缝中垒窝筑巢,叽叽喳喳,飞进 飞出,那副篮球架已经腐朽不堪,倒塌在荒草之中……这就是当年他上过学的地方! 他的弟弟、妹妹,都在这里上过学。
(2)“我上了二十块布施。我品玉升的意思,想叫你多出点哩,因为你这二年赚了几 个钱……”孙玉厚咄讷地对儿子说。 (3)孙少安有些生气地巴咂了一下嘴,对父亲说:“哎呀,我怎能出这号钱哩?就是 你也不应该出!”
(4)玉厚老汉对儿子的态度大为惊讶,“你娃娃不敢这样!神神鬼鬼的事,谁也说不 来!咱又不在乎那么两个钱。万一……” (5)“万一怎?”少安看着父亲的可怜相,强硬地说:“我不会出这钱!哪里有什么 神神鬼鬼!神鬼就是刘玉升和金光亮!他们愿干啥哩,和咱屁不相干!”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在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时,有许多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创造出鲜活、立体的角色。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用的方法,希望能够对各位创作者有所启发。

首先,要注意人物的外貌描写。

一个人物的外貌描写往往是读者对他的第一印象,因此需要注意细节的描绘,比如他的身材、面部特征、着装风格等。

这些细节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形象化这个角色,使他们在心中有一个更加清晰的形象。

其次,人物的性格特点也是塑造形象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物的性格特点可以通过他的言行举止、与他人的互动方式等来展现。

比如,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物可能会有一些轻松幽默的台词,而一个内向孤僻的人物可能会有一些独白来展现他的内心世界。

通过这些性格特点的展现,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个人物,对他产生共鸣。

此外,人物的经历和成长也是塑造形象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物的成长经历可以通过回忆、闪回等方式来展现,这些经历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人物的内心世界,明白他的行为动机和情感变化。

一个人物的经历和成长也是他形象的丰富之处,可以使他更加立体。

最后,人物的命运和选择也是塑造形象的重要因素。

一个人物的命运和选择可以通过他所面临的困境、抉择来展现,这些抉择可以反映他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他的内心世界。

总之,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需要注意外貌描写、性格特点、经历和成长、命运和选择等方面,通过这些方面的展现,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共鸣这些角色,使他们在阅读过程中产生更加深刻的情感体验。

希望各位创作者能够通过这些方法,创造出更加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为自己的作品增添光彩。

于细微处见精神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于细微处见精神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

于细微处见精神--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苏教版高二选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学习运用细节描写塑造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运用典型细节来刻画人物的独特性格。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步骤:导入新课上课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

《儒林外史》中有严监生,严监生因为哥哥严贡生犯案下了监狱,家里大小事务都由他来操持,累得一病不起,临死之前,严监生喉咙里痰响得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来,伸着两个指头。

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三摇。

二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莫不是还有两笔银子在那里,不曾吩咐明白?”他把两眼睁的溜圆,把头又狠狠摇了几摇,越发指得紧了。

奶妈抱着哥子插口道:“老爷想是因两位舅爷不在眼前,故此记念。

”他听了这话,把眼闭着摇头,那手只是指着不动。

赵氏慌忙揩揩眼泪,走近上前道:“爷,别人说的都不相干,只有我晓得你的意思!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

我如今挑掉一茎就是了。

”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

众人看严监生时,点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大家觉得严监生是一个怎样的人物?(小气、抠门)从那里看出来?从一个细微的伸指头上就可看出来。

严监生小气,抠门、吝啬就因为这个细微的动作被刻画的惟妙惟肖。

这个描写我们就叫它细节描写。

从这个例子我们就可看出细节之美,它于细微处见精神装点了一个人的灵魂,使苍白的文字一下子神采飞扬,血肉丰满。

二、学习写作1、了解什么是细节?何谓细节?细节就是指人物细小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细微的表情等。

作家李准曾说“一个细节在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的作用上,有时和一个情节、一场戏起着同样的作用。

”巴尔扎克也曾说“唯有细节将组成作品的价值。

”2、怎样才能写好细节我们还是以严监生为例,如果我们把这段文字改为“严监生临死还要伸出两根手指让挑掉一茎灯草才肯咽气”,大家看效果如何?很显然,严监生形象刻画不到位,他的吝啬,小气就不能形象展示给大家。

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一个鲜活的人物形象能够让读者产生共鸣,使得整个故事更加生动。

那么,要如何塑造一个深入人心的人物形象呢?下面我将分享一些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

首先,要注重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个好的人物形象需要有鲜明的性格特点,这样才能让读者对其产生深刻的印象。

可以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思想感情等方面来展现其性格特点,比如一个乐观开朗的人物可以通过他的笑容、积极的态度来展现,而一个悲观消极的人物则可以通过他的抑郁情绪、消极言行来展现。

其次,要注重人物的内心世界。

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不仅需要有外在的性格特点,还需要有丰富的内心世界。

可以通过人物的内心独白、对话等方式来展现其内心世界,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人物的想法、情感和动机,从而更加真实地感受到人物的存在。

再次,要注重人物的成长变化。

一个好的人物形象应该是有生命力的,他们应该在故事中经历各种挫折、考验,从而产生成长和变化。

可以通过人物的行为举止、言语表达等方式来展现其成长变化,让读者能够看到人物在故事中的成长轨迹,产生共鸣。

最后,要注重人物与环境的关系。

一个人物形象是无法脱离其所处的环境而存在的,他们应该与周围的环境相互作用,从而产生冲突、矛盾和变化。

可以通过人物与环境的互动、人物对环境的态度等方式来展现其与环境的关系,让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看到人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

总之,要塑造一个立体的人物形象,需要注重性格特点、内心世界、成长变化和与环境的关系。

通过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从而使整个故事更加生动。

希望以上方法能够对你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人物形象塑造方法

人物形象塑造方法人物形象是文学作品中非常重要的元素,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不仅可以吸引读者,还可以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和有趣。

那么,如何塑造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呢?以下是一些方法和技巧,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首先,要注意人物形象的内在特质。

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应该有鲜明的个性特点,这样才能使读者对其产生共鸣。

可以从人物的性格、情感、动机等方面入手,透过人物的言行举止来展现其内心世界,让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感同身受。

比如,可以通过人物的对话、行为和心理活动来揭示其性格特点,让人物形象更加饱满和立体。

其次,要注重人物形象的外在形象。

人物的外貌形象也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因素之一。

通过对人物的外貌特征、着装打扮等方面进行描述,可以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当然,这并不是说要对人物进行过多的外貌描写,而是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特征进行描述,让读者能够在脑海中形成一个清晰的形象。

另外,人物形象的言行举止也是非常重要的。

人物的言行举止可以直接反映其性格特点,通过人物的对话和行为来展现其个性,让人物更加生动和有趣。

可以通过人物的语言表达、行为举止来展现其性格特点,比如通过人物的谈吐举止来展现其风度、气质,通过人物的行为举止来展现其性格特点,让人物形象更加具体和鲜活。

最后,要注意人物形象的成长和变化。

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应该是有生命力的,它应该会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发生变化和成长。

通过人物的成长和变化来展现其内心世界和命运轨迹,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

可以通过人物的经历和遭遇来展现其成长和变化,让人物形象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说服力。

总之,要塑造一个成功的人物形象,需要注重内在特质和外在形象的塑造,同时要注重人物的言行举止和成长变化的展现。

只有这样,才能塑造出一个鲜活、生动、立体的人物形象,吸引读者,让整个故事更加生动有趣。

希望以上方法和技巧能够对你在创作中有所帮助。

高考语文小说形象之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高考语文小说形象之人物形象的塑造手法
锅边儿的伙计用一双长筷子搅两下,大笊篱把面捞出盛到海碗里。海碗 里有牛骨高汤,入好面,撒几片芫荽、葱丝儿、带红根儿的嫩菠菜,浇上满天 星辣椒油花儿,红、绿、白,“啪嗒”,放在了客人面前。客人挑起一筷子面, 撑开嘴吃,热气蒸得额头有点儿亮。铁良呢,和街上的熟人聊了有一会儿了。
20世纪50年代,犯人被押去刑场的时候还允许点路边的馆子,吃最后一口人 间食。有个老头子被押在车上,路过铁良的店,说是去阴间的路上得吃口抻面。 于是押进去,老头子张口要龙须面,铁良也不说话,开始抻。
(3)动作描写——对人物在典型环境中的行为动作进行描
写的手法。动作描写可以写出人物的心灵世界,有助于
揭示人物心理及性格特征。
1.人物描写及作用
(4)心理描写——对人物在一定情景中的想法、感触、情绪、意识等
进行的具体刻画。心理描写可以直接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交代人
物的思想基础及行动的内在依据,表现人物的思想品质和性格特征,
相反的人或事物来做陪衬。
提 醒
•人物描写艺术涉及的范围很广,如表现手法(如对比)、修辞手法、 语言等角度,但主要在人物描写手法上。具体指正面描写(语言、动 作、肖像、心理、细节等)与侧面描写两类。在判定所用的手法上要 注意两点:
•(1)具体而全面。
•(2)特别注意以下写人手法的判断。
•①侧面描写。对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不要仅仅局限于正面描 写,不要遗漏侧面描写、对比映衬、环境烘托等。
来。灰白色的沉重的晚云中间时时发出闪 光,接着一声钝响,是送灶的爆竹;近处 燃放的可就更强烈了,震耳的大音还没有 息,空气里已经散满了幽微的火药香。
细节描写
严监生临死时的描写: “晚间挤了一屋的人,桌上点着一盏灯。严监生喉咙里痰 一进一出,一声不倒一声的,总不得断气,还把手从被单里拿出 来,伸着两个指头。大侄子走上前来问道:‘二叔,你莫不是还 有两个亲人不曾见面?’他就把头摇了两摇。赵氏慌忙揩揩眼泪, 走近上前道:‘爷,别人都说的不相干,只有我能知道你的心事。 你是为那灯盏里点的是两茎灯草,不放心,恐费了油。我如今挑 掉一茎就是了。’说罢,忙走去挑掉一茎。众人看严监生时,点 一点头,把手垂下,登时就没了气。”

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分析(2)

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分析(2)

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分析(2)关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分析而《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呢?苇弟十分爱她,但她却看不起苇弟,认为苇弟不了解她,并且百般捉弄他。

对于她深爱的凌吉士,她又看不起他美丽外表下隐藏的卑劣的灵魂,最后痛苦地离开了他。

苇弟、凌吉士应该是当时比较典型的人物,而莎菲或多或少多有点看不起,这恰恰证明莎菲有股“世人皆醉而我独醒”的傲气。

再如《阿毛姑娘》中的阿毛姑娘出嫁后,虽然没有出格的言辞,但是后来她从心里看不起自己的丈夫小二,对于小二与婆婆的打骂,她“快乐的承受着”,厌倦了一般人的生活。

而《我在霞村的时候》中的贞贞,对于村人的不理解、讽刺、挖苦,不是针锋相对地去反抗,而是以一种卓然的傲气不予理睬。

三、悲丁玲笔下的女性,是红尘中悲剧的源泉。

鲁迅先生说过,悲剧是把美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丁玲笔下的女性多是美的,把美的女性的挣扎与毁灭赤裸裸地展示给人们,她们越是美丽,越让人们感到悲哀。

丁玲笔下的美的女性,其命运多是悲的。

如梦珂生活的时代,女性意识开始觉醒,为了维护一个模特的尊严关于文学作品中女性人物形象塑造的分析 [篇2]在西方文学作品中,女性作为众多作家所描绘的对象,构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

在这些女性形象身上闪动着丰富的人文底蕴,浓缩着文学发展的精华。

这些女性形象的诞生、传播与接受,无不体现了不同时代对女性美的不同时认识。

“从神话时代到二十世纪的今天,女性形象由欣赏对象上升到创作主体,由屈从于悲剧命运到与整个人类命运同步,从而形成了一个由女神到独立女性的曲折艰难的发展轨迹。

最初女性形象的神化特性是一种幻觉中的感性和理性的融合;今天,她们的非神化特性的发展,则达到了现实中的感性和理性的融合。

这种改变是从天上走到了地上,由抽象变成了具体,从幻想中的和谐转为真实的灵肉统一的和谐。

”[1]“人是美的根源,人的美则是对人的本质力量的直接展示,是人的本质力量发展的最高成果的现实存在。

因此它是一种最高形态的美。

怎样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怎样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

如何塑造人物形象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一)肖象1、从作者观察的角度写;2、从其他人物观察的角度写3、从人物自我观察的角度写;4、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下的不同特点5、描写人物在不同场合的同一特点;6、工笔细7、简笔勾勒;8、侧面渲染(二)语言高尔基说:“文学的第一要素是语言。

”文学本身即是语言的艺术,它是靠语言来塑造形象和反映生活的。

文学语言本来包括人物的语言和叙述人的语言,我这里谈的是人物的语言描写方法。

人物语言包括独白和对话两种。

独白指人物的自言自语,对话是两个人或多个人之间的相互交谈。

人物的语言,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古人说“言为心声”,可见语言是表达人物思想感情的工具,是展示人物性格特征的镜子,是袒露人物内心世界的窗户。

历来优秀作家都十分重视人物语言的描写,常说的“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既是对作家塑生动人物形象的高明技法的赞誉。

也正是语言描写的功能和作用的体现。

那么,常用的语言描写技法有哪些呢?1、只言片语勾轮廓;2、间接描写人景物3、一样言语多样说;4、用叙述的方法写语言(三)行为描写一部《水浒传》因精彩曲折的故事情节和鲜活典型的人物形象被著名文学评论家金圣叹誉为从先秦到明清中国文学史上的“六大才子书”之一,与《史记》、《离骚》等并列。

倘若没有类似“鲁提辖”拳打镇关西这样极富魅力的支伤描写,整部小说就会顿时暗然失色,一个个梁山好汉也都英雄不再了。

可见,行为描写与肖象、语言、心理描写相比,在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上更具有特殊作用。

恩格斯有一句名言:“一个人物的性格,不仅表现在他做什么,更表现在怎样做。

”足见举手投足直接关系人物性格、形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怎样塑造小说中的人物形象内容提要本文对小说塑人物形象的方法进行了系统的论述,它从小说塑造人物方法的多样性,对故事情节的依赖性,还有通过具体描绘典型环境塑造人物形象进行了较全面的阐述,特别是对人物的肖像描写、心理描写、行为描写与语言描写以及细节描写分析得尤为详细,并引用了古今中外小说名著中大量的实例,从道理和事例两方面进行了论证。

塑造人物是创作的首要任务。

塑造人物形象是小说创作的命脉。

“小说的艺术可以说是刻画人物的艺术,失去了对人物及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的描写,就无法反映具体、生动的社会图画。

”本文对进一步提高小说的写作能力和欣赏能力有一定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性格综合运用描写正文在文学作品中,小说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刻画人物,它可以凭借各种艺术手段,从各个角度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心理描写、对话描写、行为描写和环境描写,既能展现人物音容笑貌、言谈举止和衣着服饰等外在形态,也能呈现出人物心理和思想感情等内在活动,还能完整展现人物与环境互为作用的关系,从而塑造出丰满而成功的人物形象。

一、小说从肖像、行为、语言、心理、和细节等方面的描写刻画人物形象。

(一)、肖像描写是指用精确、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人物外形各个方面的特点。

如容貌、服饰、姿态、神情、风度等。

成功的肖像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下面就肖像描写的特征、方法、民族特色等方面进行分析。

1、肖像描写关键在于以形传神,做到形神兼备。

如:曹雪芹《红楼梦》中对林黛玉的肖像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一双似喜非含情目。

态生两靨,娇柔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柔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这段肖像描写显示出林黛玉孤独、苦闷、深沉、阴郁的气质和多愁善感的性格,同时也刻画出林黛玉容貌娇美,体弱多病的柔弱女子的形象。

2、肖像描写要善于抓住人物的突出特征。

要极省俭地刻画出一个人的特点,最好是画他的眼睛,倘若画了全副的头发,即使细得逼真,也毫无意义。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画眼睛,能够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能够表现性格特征。

如《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写极为成功。

作者通过她眼睛的变化,反映她精神的变化,表现她被害的过程,揭露祥林嫂被封建礼教压迫至死的不幸遭遇。

3、常见的肖像描写方法。

概括起来,中外小说家在肖像描写上所用的技法一般不外乎三种形式。

即整体的描绘,局部性的描绘和烘云托月式的描绘。

所谓整体式的描绘,是作家对所写人物的全面介绍。

即并不局限于人物的一眼一眉的描摹,而是写出人物的全貌,包括人物的衣着、手脚、神态等等。

例如:鲁迅在《故乡》中对“豆腐西施”杨二嫂的描绘,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的女人,没系裙带,两脚张开,像圆规。

所谓局部性的描绘,是作者对所写人物的肖像最有特征性部位的着意描摹。

有点像电影中的特写镜头,最能体现人物的性格特征。

例如:老舍在《骆驼祥子》中对老姑娘虎妞的形象描绘。

所谓烘云托月式的肖像描写,是作家不直接描绘人物,而是通过别人的口述或是言论、行动来曲折地加以表现,这样写不仅省力甚至有时比正面描写的效果更好。

4、中外小说家进行肖像描写采用不同的写法。

我国小说家对人物肖像描写的技艺表现在:描绘肖像时,不仅能抓住其主要特征,毫无铺陈,极其精炼地加以勾勒,而且还能与人物内在的精神状态联系起来,使人物跃然纸上。

在对比中写人物的肖像,只写人物肖像中最传神的一面,留下大量的艺术空白,让读者自己去填补。

而在一些现代派小说中,作品常常不是很呆板地进行肖像描写,而是在人物的各种情态下,很自然地着笔,让零散的肖像描绘给读者以更加贴近生活的感觉。

西方传统的小说技法,则在对人物进行肖像描写时,一则侧重细描,常以多种修辞手法,使之高度形象化;另一则便是夹以议论,使读者不仅为作家的生动描绘所感化,也为作家的机智分析所折服。

(二)、行动描写和语言描写。

行动描写与语言描写是通过对人物的动作和对话的具体来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描写方式。

动作描写给读者鲜明的视觉印象使人物形象具体、可感知、生动化;语言描写则易表现行动所不易显示的细微情感、态度等。

总而言之,行动和语言两种形式密切配合,相得益彰。

行动描写指描写人物在特定情境下的动作,它包括人物的举手投足、跑跳坐卧。

小说家描写人物动作,主要从下列角度进行加工描绘。

第一,要善于抓住表现人物个性的富有特征性的动作。

如叶圣陶在《潘先生在难》中能过描绘潘先生稍闻风险就张慌失措,携妻率子逃难过程中在车站及车上一系列富有特征性的动作,成功地塑造了一个自私而庸俗的小市民形象。

第二,描写人物系列动作。

为了充分表现人物的性格,展示各种不同人物的风貌,小说家经常描写人物的一系列彼此相关的动作,来刻画人物形象。

如我国在古典小说中的人物,凡是在人民群众中有深刻影响的,都和他们的行动有关。

《水浒》中一讲到武松,人们便会想到武松打老虎的行动。

他到酒店如何三碗又三碗再三碗喝酒,如何看告示,如何上岗,如何哨棒打,哨棒断后如何用拳头等等,这一系列动作的描写,生动地刻画了武松这个英雄人物的形象。

对人物心态动作的描写。

一个人的内心所想,除了借助语言来表达,也常常借助某些行动加以表达。

表现人物的内心、动作,既可以是幅度很大的举手投足,也可以是下意识的轻微一动。

小说家常常细腻地表现笔下人物这种反映内心思绪的举止动态。

如鲁迅在《祝福》中对祥林嫂的描绘:“你放着吧,祥林嫂!”四婶慌忙大声说。

她象是受到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同时变作灰黑,也不再去取烛台,只是失神的站着.直到四叔上香的时候,教她走开,她才走开。

这一回她的变化非常大,第二天,不但眼睛凹陷下去,连精神也更不济了。

而且很胆怯,不单怕黑夜,怕黑影,即使看见人,虽是自己的主人,也总惴惴的,犹如在白天出穴游行的小鼠,否则呆坐着,象是一个木偶人。

不半年,头发也花白起来了,记性尤其坏,甚至常常忘却了淘米,这诸种心态动作表现了祥林嫂深受封建礼教毒害,精神受到摧残后胆怯、卑微、麻木的心理。

语言描写。

小说中语言,即对话。

语言描写对揭示人物思想,体现人物品德是十分重要的。

语言对话是人物思想性格的反映。

语言对话要求个性化、精彩。

语言对话能使读者从中看出说话者的性格特征即言为心声。

小说家写人物对话时,常常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语言对话要求个性化,人物间的对话要写出人物的深层性格。

如鲁迅在《孔乙己》中写孔乙己与喝酒的人的对话。

孔乙己一到酒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是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

”便排出九文大钱。

他们又故意地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被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读书人的事,能算偷么?”这段对话描写生动形象地刻画出孔乙己这个深受封建思想毒害而至死不悟,迂腐可笑的下层知识分子的复杂性格。

第二,人物的语言,必须符合人物的身份、个性特征。

不同性格的人,对同一事情的看法、态度不同,所说的话也不一样。

如鲁迅的《阿Q正传》是,描写了不少骂阿Q的话,同是骂阿人,由于各人的身份、地位、性格不同,骂法也不一样。

如当阿Q声称姓赵时,赵太爷满脸溅朱,喝道:“阿Q,你这浑小子……”赵太爷是未庄的老财主,这骂法充满了霸气、老气和土气。

当阿Q向吴妈求婚不成,吴妈又哭又闹,秀才用大竹杠对阿Q边打边骂道:“你反了……!”这骂法与赵太爷大不相同,因为他是个正往上爬的年轻地主,俨然以官场人物自居,所以用的是“官话”,当阿Q自愧不如王胡抓的虱子多,咬得响,而不服气骂了一声,王胡抬起眼轻蔑地骂道:“癞皮狗,你骂谁?”接着又站起来骂道:“你的骨头痒痒了吗?”这是因为王胡自恃力大身粗,不把对方放在眼是的骂法。

当阿Q和小D来了场不分胜负的“龙虎半”之后,小D因自己与阿Q的力气是“旗鼓相当”的,所以只是骂:“妈妈的,你记着罢……”,当阿Q拧了小尼姑的脸,小尼姑带着哭,骂了一声:“这断子绝孙的阿Q!”小尼姑是个弱女子,没有地位,只能用她认为是刻毒的话来骂。

这些语言都充分体现了不同人物的身份、思想、性格,也体现了他们不同的心理状态。

第三,描写人物语言要善于选取现实生活中的口语、俗语、歇后语等,使人物对话口语化,富有生活气息。

(三)、心理描写小说家在刻画人物的时候,用心理描写来揭示人物在特定环境中的内心活动的,如感觉、知觉、情感、体验、愿望等。

描写人物不但要表现其外部特征,如肖像、行动和语言对话,还要深入到人物心灵深处,触及内心的奥秘。

人物的语言和动作其实是内心世界的反映和外露,要准确而深刻地刻划人物,塑造形象就要把人物的外部形态与内心世界有机地统一起来。

心理活动的描写方法多种多样,可分为直接剖析和间接心理描写。

直接剖析,是心理描写最常见的方法,由作者直接进行提示、分析、披露人物的思想,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到人物在想什么和怎么想。

通常可分为三种情况:第一,自我倾吐。

其特点是直接倾述内心世界,感情真挚强烈、亲切感人。

如《陈奂生上城》中,高晓声写陈奂生住了一夜招待所,交了五块钱住宿费,心里很不好受的复杂心理,细腻,逼真。

第二,心理独白。

它通过人物自言自语,或是借用日记,书信的形式加以表达,这也是直接袒露人物内心世界常用的方法。

它的特点是往往能显示出人物内心最强烈的思绪或最隐秘的心情。

第三,梦境幻觉。

梦幻是反映人物心理的一种特殊表现方式,它常常是一种尚未有过却可能会有的生活现象的形象化表现。

如叶圣陶的《倪焕之》中有一段写到倪焕之的心理,是这样写的:(新人的轿子来了),绷!绷!绷!三声炮响,焕之突然感觉身体轻起来,不但轻,又象渐渐化开来,有如一朵出岫的云。

他看四周的人宛如坐在上海电车里所见两旁的人一样,而且只是一团一团白里带黄的痕迹,被什么东西激荡着似的往后面流去。

他一毫思想也没有,脑子是空洞洞的只有一颗心脏孤独的亢奋地跳动着。

这幻觉描写体现了倪焕之空虚、孤独、对现实不满的心理。

间接心理描写,是通过一些外在的形式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通过景物描写,表现人物心理。

如《故乡》开头对现实目睹的故乡萧条景色的描绘,渲染了沉寂、荒凉的气氛,衬托出“我”的悲凉心情。

中间作为少年闰土活动背景的神异图画,创造了明朗愉快的气氛,烘托了“我”对闰土的爱。

结尾再现记忆中故乡的美丽画面,表现了我对新生活的憧憬。

(四)、细节描写。

细节描写是指人物、环境、物件等方面所作的具体而细致的描写,其特征是细微之处见精神。

真实的细节描写是刻画人物,丰富情节、表现主题的重要手段。

细节是构成场面的基本单位,是刻画形象的重要因素。

细节描写要求真实、典型、细微、传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