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功能亢进与肝损害
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肝损害20例治疗观察及护理

口服 药物 2个 月 后 , 8例 肝 功 能 恢 复 正 常 , 1 2例 A T 升 L 至 正 常 值 4 以上 , 用 口服 抗 甲状 腺 药 物 , 为 I 疗 。 倍 停 改 治
黄 萍 , 张丽娟 , 朱 博 ( 东省武城 县人 民 医院 , 东 武城 2 3 0 ) 山 山 5 3 0
[ 关键 词 ] 甲 状腺 功 能 亢进 ; 功能 损 害 ; 理 肝 护
[ 图分 类 号 ] R 7 . 中 435 [ 文献 标 识 码 ] B [ 章 编 号 ] 1 0 —8 4 ( 0 0 0 文 0 8 8 9 2 l )4—0 9 0 48 2
熟悉 仪 器 设 备 常 见故 障 的 排 除 方 法 , 好 地 保 证 手 术 的 顺 利 更
进行 。④ 手 术 开 始 前将 室 温调 至 2 4~2 6℃ , 手术 开始 时 即注
外 科 杂 志 ,95 1 ( )4 6 19 ,6 7 :2 [ ] G as 2 rso M E p r n e wi h omi l e a a n oc pc x e i c t te h l u a r s n e d so i e h m s
晰 , 试 好 钬 激光 机 参 数 备 用 , 碎 石 率 增 加 , 术 时 间 缩 短 。 调 使 手 若 需 变动 手 术 床 的 高 度 , 先 告 知 术 者 , 为 任何 细小 的震 动 应 因 都 可 能造 成 碎 石 移 位 和组 织 不 必 要 的损 伤 。 同时 巡 回护 士 要
立 经 皮 肾碎 石通 道 后 , 严 密 观察 患 者 的生 命体 征 , 其 是 呼 应 尤 吸 情 况 、 氧饱 和度 , 血 防止 并 发 症 的 发 生 , 有 发 生 应 告 知 医 如
甲状腺功能亢进与肝损害

甲状腺功能亢进与肝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所引起的肝脏损害在临床上相当常见。
据Gurlek A(1)等观察,60.5%的甲亢病人在确诊原发病时被发现至少有一项肝功能异常,而在台湾进行的一项前瞻性研究(Huang. MJ 等)中,这个比例更是高达75.8%(2)。
本文就甲亢合并肝脏损害作一综述。
甲状腺激素对肝脏的影响甲状腺激素和肝脏之间关系密切。
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增高,对肝脏功能和胆汁代谢都可产生一定的影响。
动物试验证实(3,4),甲状腺激素可使肝脏重量减轻,肝糖原含量下降,氧耗量增加,其增加肝脏氧耗量的作用仅次于对心脏和横膈膜。
血清中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可显著降低细胞色素P450、谷胱甘肽水平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从而改变肝内相关酶的活性(5,6)。
T4能使α-磷酸甘油脱氢酶(GPD)的活力增强。
甲状腺激素可抑制肝内胆固醇的产生,促进肝内胆固醇从胆道排泄或转化为胆汁酸,从而使血清胆固醇降低,干扰胆汁酸代谢。
此外,甲状腺激素还能影响胆汁中胆汁酸盐的组成。
研究发现,正常鼠胆汁中的牛磺胆汁酸占胆汁酸的30%左右,给予甲状腺素后,牛磺胆汁酸所占的比例可上升至60%-80%。
甲亢时肝脏的改变甲亢引起的肝脏损害多数呈亚临床状态。
不过,少数病人也可出现黄疸、腹水、凝血酶原明显延长、肝硬化等严重情况。
这一情况多发生于甲亢控制不佳或有心衰、严重感染等患者。
至于甲亢严重度与肝损是否存在正相关,目前还有所争论。
在血生化检查方面,甲亢肝脏损害患者主要表现为ALT、AST、ALP、γ-GT和胆红素升高,血清白蛋白下降(1,2)。
其中,以ALP升高最为明显,ALT次之。
白蛋白的下降与基础代谢率和病程相关。
不过,鉴于甲亢患者往往骨代谢旺盛,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增加,且体外试验证实甲状腺激素有直接使骨吸收的作用,因此,升高的ALP不仅仅来自肝脏,也来自骨骼,它对肝脏的评价意义可能不如ALT。
在严重肝脏损害时,由于病人血中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浓度的明显改变,总T4水平并不能如实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此时,应监测游离T4和甲状腺刺激素(TSH)以正确评估甲状腺功能(7)。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肝功能损害176例临床分析

诊 断成立 : 既往无病毒性肝炎及 其他肝胆疾病 史 ; 近期无 ① ②
应用 损害肝脏 的药物史 ( 包括抗 甲状腺药物赛治 、 丙基硫 氧嘧 啶以及其他药物 ) ;③ 有肝功能检测 指标 中的任 意 2项或 2 项 以上 异常者 : 丙氨酸转氨酶 ( L ) A T 升高、 天冬氨酸转氨酶 ( S ) A T 升高 、 碱性磷 酸酶( K ) A P 升高 、 一谷氨酰转肽 酶( G ) G T 升高 、 总胆红素( BL 和直接胆红素( BL 升高 、 T i) D i) 总蛋 白和白蛋白下
■ 嘧露目圈厨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患者肝功能损 害 1 6例临床分析 7
任艳 婷 1 王娟 娟 付 怀 云 殷 , 2 丽
( 山西 医科大学 , 1 山西 太原 0 0 0 ) 3 0 1
( 山西省地方病 防治研究所 , 2 山西 临汾 0 1 0 ) 4 0 0
【 摘要 】目的 探 讨 甲 状腺功 能亢进症( 甲亢) 并发肝功能
害发 生率越 高。伴其他 甲亢合并症 时更 易发生 甲亢性肝损 害。
甲亢性肝损 害患者血 F T 明显高于 甲亢肝 功正常患者 ; 肝功 能
测 定 以 AL P升 高及 A 升 高 多见 。结 论 甲 亢与 肝 损 伤 可 交 I
降; ④可有或无肝大或黄疸 ; ⑤肝炎分 型检查 阴性 ; ⑥甲亢控 制
患者入 选。根据 肝功能 测定结果 有无异 常 , 入选病 例分 为 将
和 兀 为显著 , 存在显著性差异 (<.1,S P 0 )T H水平差别不显著 0
(> . ) P 00 。见 表 2 5 .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

特殊类型
5.淡漠型甲亢 多见于老年病人。 起病隐袭,高代谢症状不典型,眼征和甲状腺肿均不明显。 主要表现为明显消瘦、心悸、乏力、头晕、晕厥、神经质或神志淡漠、腹泻、厌食。 可伴有心房颤动、肌肉震颤和肌病等体征,70%病人无甲状腺肿大。 临床上病人常因明显消瘦而被误诊为恶性肿瘤,因心房颤动被误诊为冠心病,所以老年人不明原因
片时更大,皮损周围的表皮稍发亮,薄而紧张,病变表面及周围可有毳毛增生、变粗、毛囊角化,后期皮肤粗厚,如橘皮 或树皮样。
特殊类型
3.甲状腺危象 也称甲亢危象,是甲状腺毒症急性加重的一个综合征,发生原因与甲状腺激素大量进入 循环有关。 多发生于较重甲亢未予治疗或治疗不充分的病人。 常见诱因有感染、手术、创伤、精神刺激等。 临床表现有:高热或过高热,大汗,心动过速(>140 次/分),烦躁,焦虑不安,谵妄,恶心,呕吐,腹泻,严重病
(2)ATD致粒细胞缺乏症:患者如出现中性粒细胞计数<0.5×109/L,应考虑发生粒细胞缺乏症。 ①立即停用ATD。 ②消毒隔离、预防感染。 ③静脉应用广谱抗菌药物。 ④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3)低钾性周期性麻痹: ①立即补钾治疗。 ②有胸闷、气短症状的患者,给予吸氧、心电监测,呼吸困难者应给予辅助呼吸。 ③避免使用胰岛素、利尿剂或糖皮质激素等易导致低血钾的药物。
诊断
2.Graves病诊断标准: (1)甲亢诊断成立。 (2)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触诊和超声检查证实)。 (3)眼球突出和其他浸润性眼征。 (4)胫前黏液性水肿。 (5)TRAb、TPOAb阳性。 在以上标准中,(1)、(2)项为诊断必备条件,(3)~(5)项为诊断辅助条件。
诊断
甲状腺危象的诊断评分:
治疗
(一)Graves病的治疗 治疗选择包括:ATD治疗、131I治疗、手术治疗。采取何种治疗措施,需综合考虑,依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治疗方 式利弊和治疗意愿而定。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诊疗指南(2023年实践版)

治疗
随访与评估 1.ATD总疗程一般为1~2年。停药后建议随访初期每个月复查甲状 腺功能,每3个月复查TRAb,如病情稳定,则可将随访间隔逐步延长 至3~12个月。 2.131I治疗后,建议1~2个月内复查甲状腺功能,之后6个月内每 4~6周复查甲状腺功能,以及早发现甲减并予治疗,病情稳定后随访 间隔可逐渐延长至6~12个月。手术治疗后,建议每6~8周复查甲状 腺功能,直至病情平稳后逐渐延长随访间隔。
治疗
3.β受体阻滞剂:
该类药物通过阻断靶器官的交感神经肾上腺能受体的活性,达到抑制 儿茶酚胺升高的作用,改善烦躁、怕热、多汗、心动过速、肌肉震颤 等症状。另外,还能抑制外周组织T4转换为T3,阻断甲状腺激素对心 肌的直接作用。
治疗
3.β受体阻滞剂:
老年患者、静息心率>90次/min或合并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均可应用该 类药物。首选β1、β2受体阻滞剂盐酸普萘洛尔,10~40 mg/d,每 6~8小时口服1次,支气管哮喘或喘息型支气管炎患者禁用。此时可 用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酒石酸美托洛尔(倍他乐克)25mg,每 日2~3次,每次25~50 mg。
诊断
诊断
2.Graves病诊断标准: (1)甲亢诊断成立。 (2)甲状腺弥漫性肿大(触诊和超声检查证实)。 (3)眼球突出和其他浸润性眼征。 (4)胫前黏液性水肿。 (5)TRAb、TPOAb阳性 在以上标准中,(1)、(2)项为诊断必备条件,(3)~(5)项为 诊断辅助条件。
诊断
治疗
1.一般治疗:
诊断
1.甲亢诊断标准:
(1)高代谢症状和体征。 (2)甲状腺肿大。 (3)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升高,TSH水平降低。 具备以上3项,并除外非甲亢性甲状腺毒症,甲亢诊断即可成立。注 意部分不典型甲亢患者可以表现为单一系统首发突出症状,如心房颤 动、腹泻、低钾性周期性麻痹等。淡漠型甲亢患者高代谢症状可以不 明显。少数患者可以无甲状腺肿大。
重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严重肝功能损伤一例并文献复习

重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严重肝功能损伤一例并文献复习廉慧;阳洪波;郭潇潇;袁涛;柴晓峰;邢小平;连小兰【摘要】重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可造成心、肝等多个器官损伤,并可危及生命.北京协和医院收治了1名青年女性,因未规律服用抗甲状腺药物出现重症甲状腺功能亢进,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性心脏病、严重的肝功能损伤.收住院后使用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原发病,并积极纠正心力衰竭、控制心房颤动.病程中患者出现胆红素重度升高,给予激素及保肝治疗后症状改善.定期随访,临床表现良好.【期刊名称】《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年(卷),期】2019(041)001【总页数】5页(P134-138)【关键词】重症甲状腺功能亢进;心力衰竭;心房颤动;黄疸【作者】廉慧;阳洪波;郭潇潇;袁涛;柴晓峰;邢小平;连小兰【作者单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保健医疗部,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心内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730;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协和医院内分泌科,北京10073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81甲状腺功能亢进(简称甲亢)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一种常见内分泌病,临床上以代谢率增高和神经兴奋性增高为主要表现。
多见于女性,总体患病率约为1.3%,在年龄较大的女性中,患病率可升高至4%~5%[1]。
重症甲亢可造成器官损伤,并可以危及生命,是一种罕见并发症。
北京协和医院于2016年12月8日至2017年1月4日收治了1例重症甲亢患者,现报道如下。
临床资料患者,女,26 岁,因“心悸2年余,加重伴喘憋、下肢水肿10余天”于2016年12月8日收入北京协和医院。
44例甲亢性肝损害的临床分析

明 显高于B组(尸 0 ) 。 <0, 5 结论 甲 亢性肝损害临床表现不典型, 亢性肝损害多发生于年龄较大、 甲
病情较重的患者。 [ 关键词】 甲亢;肝损伤
甲 状腺功能亢进症( Hy r h”id sm, e P t i 简称甲亢) 系指由 1. 3 方法 多种病因导致甲 状腺素(m ) 分泌过多引起的的临床综合征, 1. 3. 1 甲 状腺功能测定 T1 、 4 、 3 Tl’ P玲J 习 禅测定采用放射 亦称Gr 。 e v a 病。甲 影响全身各个器官, 亢可 累及肝脏即可引 免疫法( R A , I ) 竹H采用免疫放射法( IBM 。 ) A 起肝肿大、 肝功能损害, 甚至肝硬化, 临床上称之为甲状腺功 1. 3. 2 统计学方法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士) , : 组间 能亢进性肝损害( Hyper ll界 i s u i d He a i l io , t oid m n t e P t c e n 简称 s 比 较采用采用t 检验, <0. 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以(尸
参 考 文 献
3 侯莉, 王秀华, 甲状腺机能亢进征合并肝损害的诊治一附9 例临 4 床分析. 镇江医学院 学报, 8 , :316. 199 8(3) 4 马丽娜, 张晓宙, 新诊断的G v s 病患者肝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a re 临床内科杂志, 3, (5) :25 一 8. 2( 2 ) X 0 7 2 5 S W b吧 K M 虎 r A ethinl以Je indu〔 hepat。 y . Endo r P口 ed 恤icit c ct, 20 2, :222 一 4 . 0 8(3) 22 6 0r R, t an l ,、 M, 习 Inhi技 o ex钾巧 a ly induce n e Do 1 pa t e tion f mon生 l d ci汕0 , rO 场 卜 场 di二. Hepa l卿 ,1996, ( 2 ) : 419 1 5 in ts 郑以 加 o t 24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症状有哪些?

老年人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的症状有哪些?常见症状:暴怒、便秘、充血、低热、第一心音亢进、恶病质、恶心甲亢临床表现主要包括T3、T4分泌过多症群、甲状腺肿大和眼征等3方面,但在老年人中,甲亢的临床表现并不典型,常以某一特殊表现而就诊,易被误诊。
1.T3、T4分泌过多症群(1)高代谢症群:由于T3、T4分泌过多导致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物质代谢亢进,氧化加速,产热和散热均明显增多,以致病人常诉怕热多汗,皮肤湿润,以手足掌、背部、颈部、胸前及腋下等部位明显,可有低热,危象时高热。
由于能量消耗较多,蛋白质分解代谢加速引起负氮平衡,导致肌肉等组织过多消耗而消瘦软弱,病人常诉疲乏无力,体重减轻。
在老年甲亢患者中,约80%可见体重减轻,是提示老年甲亢的较重要线索。
(2)精神神经系统:T3、T4作用于神经系统常使病人神经过敏,易于激动,烦躁多虑,多言多动,有时精神不集中,有时有幻觉、妄想、偏执狂等,甚至有自杀念头和暴怒发作等,易被误诊为精神病,上述情况常见于较年轻的甲亢病人,老年人只占25%。
有时患甲亢的老年人却表现为寡言、嗜睡、抑郁和神情淡漠,并显得衰老,甚至恶病质,这种情况称之为“淡漠型甲亢”,常只有某一症状表现突出,可能由于长期甲亢未得到诊断和治疗,导致全身各脏器极度衰竭,并易诱发危象,应予警惕。
如眼睑微闭、伸舌,双手向前伸展平举时有轻微而有节律的震颤,有时全身颤动;腱反射活跃或亢进,反射时间缩短。
(3)心血管系统:由于代谢亢进,甲状腺激素直接作用于心肌和周围血管系统,交感神经活性增强,释放儿茶酚胺增多,同时甲状腺激素可加强心肌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等,使心率增快,心肌收缩力增强,搏出量增多,致收缩压增高,加之甲亢时体表血管扩张,外周阻力降低,使收缩压增高舒张压稍低,以致脉压差增大,血循环量也增加,久之可加重心脏负担。
患者多主诉心悸、胸闷、气促,活动后加剧,严重者可导致甲亢性心脏病,但诊断时须排除风心病、冠心病及高心病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甲状腺功能亢进与肝损害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所引起的肝脏损害在临床上相当常见。
据Gurlek A(1)等观察,60.5%的甲亢病人在确诊原发病时被发现至少有一项肝功能异常,而在台湾进行的一项前瞻性研究(Huang. MJ等)中,这个比例更是高达75.8%(2)。
本文就甲亢合并肝脏损害作一综述。
甲状腺激素对肝脏的影响甲状腺激素和肝脏之间关系密切。
血清甲状腺激素浓度增高,对肝脏功能和胆汁代谢都可产生一定的影响。
动物试验证实(3,4),甲状腺激素可使肝脏重量减轻,肝糖原含量下降,氧耗量增加,其增加肝脏氧耗量的作用仅次于对心脏和横膈膜。
血清中过多的甲状腺激素可显著降低细胞色素P450、谷胱甘肽水平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从而改变肝内相关酶的活性(5,6)。
T4能使α-磷酸甘油脱氢酶(GPD)的活力增强。
甲状腺激素可抑制肝内胆固醇的产生,促进肝内胆固醇从胆道排泄或转化为胆汁酸,从而使血清胆固醇降低,干扰胆汁酸代谢。
此外,甲状腺激素还能影响胆汁中胆汁酸盐的组成。
研究发现,正常鼠胆汁中的牛磺胆汁酸占胆汁酸的30%左右,给予甲状腺素后,牛磺胆汁酸所占的比例可上升至60%-80%。
甲亢时肝脏的改变甲亢引起的肝脏损害多数呈亚临床状态。
不过,少数病人也可出现黄疸、腹水、凝血酶原明显延长、肝硬化等严重情况。
这一情况多发生于甲亢控制不佳或有心衰、严重感染等患者。
至于甲亢严重度与肝损是否存在正相关,目前还有所争论。
在血生化检查方面,甲亢肝脏损害患者主要表现为ALT、AST、ALP、γ-GT和胆红素升高,血清白蛋白下降(1,2)。
其中,以ALP升高最为明显,ALT 次之。
白蛋白的下降与基础代谢率和病程相关。
不过,鉴于甲亢患者往往骨代谢旺盛,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活性增加,且体外试验证实甲状腺激素有直接使骨吸收的作用,因此,升高的ALP不仅仅来自肝脏,也来自骨骼,它对肝脏的评价意义可能不如ALT。
在严重肝脏损害时,由于病人血中甲状腺激素结合蛋白浓度的明显改变,总T4水平并不能如实反映甲状腺功能状态,此时,应监测游离T4和甲状腺刺激素(TSH)以正确评估甲状腺功能(7)。
甲亢病人肝脏损害的病理改变多种多样,根据尸检结果,大体上可分为三大类:1、急性退行性肝损害如显著脂肪变性,中心性或局灶性肝坏死;2、局部或弥漫性萎缩;3、硬变。
这三种改变可同时存在。
其中以脂肪浸润最为常见。
Beaver等人的研究表明,甲亢患者出现肝脏脂肪浸润的比例可高达87.8%。
在病理切片上,可出现肝细胞气球样改变,肝细胞坏死,残存肝细胞胆色素颗粒沉着,肝小叶中央灶性坏死,结缔组织增生,新生毛细血管出现,局部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浸润,毛细胆管及Kupffer细胞增生等(8)。
发病机制肝脏在甲状腺激素的转运、代谢、储存、分泌以及活性的发挥过程中都起着重要的作用,而甲状腺激素水平对于维持肝脏正常功能及胆汁正常代谢也是不可缺少的。
虽然甲亢引起肝脏损害的机制目前仍不是很清楚,但高水平的甲状腺激素在肝脏损害的发病中所起的作用是毋庸置疑的(7)。
甲亢患者高甲状腺激素(T3、T4)通过以下可能途径影响肝功能:(1)高基础代谢率。
它使内脏组织耗氧量增加,而与此同时,内脏动脉血流并不增加,造成相对缺氧状态,尤其是肝小叶中央区域细胞供氧相对不足引起该区域坏死,使谷丙转氨酶(ALT)升高,这与临床上甲亢肝损病人肝穿刺活检结果相一致(8)。
(2)由于甲状腺激素大量分泌,分解代谢亢进,肝糖原耗损,必需氨基酸和维生素消耗过多,造成负氮平衡,蛋白质缺乏,营养不良而使肝细胞变性,造成肝内胆汁瘀积而引起γ-GT和碱性磷酸酶(ALP)升高。
动物试验证实(12),甲状腺激素除可引起与剂量有依赖关系的肝糖原含量降低外,还同时引起剂量依赖性的肝胞液糖皮质激素受体(GCR)数目增多,Gurlek等的研究进一步证实,甲亢患者ALP和γ-GT升高的比例分别高达44.2%和14%,不过由于甲亢患者骨代谢异常也可引起ALP升高,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评价肝损的可靠性(2)。
(3)甲状腺激素直接作用于肝脏,包括抑制肝脏中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使胆红素和葡萄糖醛酸结合障碍,进而影响胆红素从胆汁中排泄,导致血中胆红素升高(2,7)。
随着免疫学的飞速进展,自身免疫机制在甲亢肝损中的地位日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目前认为,甲状腺疾病与肝脏疾病有着共同的发病基础,即自身免疫。
研究发现,丙肝病毒感染、干扰素治疗等都可诱发甲亢(13,14,15)。
甲亢病人往往存在特异性免疫调节缺陷,其抑制性T细胞功能减弱,B细胞和巨噬细胞数目增多(16,17)。
95年,Cathebras PJ等报道了第1例甲亢引起的肉芽肿性肝炎,后者的进展与甲亢的严重程度平行发展,经抗甲状腺药物治疗后好转(18)。
从分子水平来看,Graves病等甲状腺疾病和肝炎都存在着细胞因子的异常,它们反应了特定人群对某种疾病的易感性,比如,目前已经证实,HLA-A11和HLA-DR4阳性的病人,甲亢合并肝损的比例可能更高(8,19)。
这为将来甲亢肝损易感人群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甲亢引起肝损及其严重程度与甲亢引起的其它并发症也有密切关系,如心功能不全,休克等。
通过病例分析,Fong TL等人(20)发现,甲亢和/或甲亢合并CHF患者都可出现严重的肝功能异常,包括重度黄疸、凝血酶原时间延长等。
而合并心衰者,出现肝功能异常的比例远比无并发症的甲亢病人多。
国内资料也证实了这一点(21)。
此外,甲亢可加剧其它肝损药物的毒性作用,包括酒精、氟烷等。
这可能与甲亢引起细胞色素P450、谷胱甘肽水平及谷胱甘肽-S-转移酶活性的显著下降有关(5,6)。
诊断甲亢肝损有时与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抗甲状腺药物引起的药物性肝炎不易区分。
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病毒性肝炎和甲亢无关,相互独立存在。
这一类情况最为多见;(2)病毒性肝炎引起甲亢。
这是因为病毒性肝炎主要通过免疫机制攻击人体,与甲亢存在着共同的发病基础,尤其是丙肝病毒感染。
流行病学观察发现(9),慢性丙肝病毒感染的女性患者与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生率正相关,其中甲状腺机能亢进占了相当大的比例(7);(3)干扰素治疗的肝炎患者。
由于干扰素使机体免疫功能紊乱,即使停药后,仍有可能出现甲亢症状(10,11)。
两者的鉴别要点:1、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多有明确的流行病学史,如输血等;甲亢所致的肝损多见于未进行正规抗甲状腺药物治疗或出现各种并发症的患者。
2、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除甲亢的症状外,消化系统食欲不振、厌食油腻等肝炎症状明显,而甲亢患者肝损症状一般较轻微。
3、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中肝炎病毒标志物阳性,具有确诊价值;同时,这一类患者肝功能血清酶滴度也明显比甲亢肝损患者高。
4、治疗上,一为保肝药物为主,一为抗甲状腺药物为主。
另一需要鉴别的是甲亢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性肝损。
后者多有明确的抗甲状腺药物服用史,一般在治疗一个月后发生,往往呈一过性;肝损症状也比较轻微,但常合并出现皮肤搔痒、皮疹等过敏现象;血生化检查除了酶学异常外,还可见嗜酸粒细胞升高;停药后肝功能可恢复正常,再用再发。
由于误诊并非少见,尤其是甲亢肝损与甲亢合并病毒性肝炎这两种情况,而它们在治疗上大不相同,因此,临床医生在下诊断前必须对病史作综合分析。
治疗与预后由于体内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是肝脏损害的主要原因,因此,有效地控制甲状腺功能亢进是预防、治疗肝损的关键。
临床上以内科药物治疗为主。
常规治疗方案:(1)注意休息,摄入足够的营养。
(2)停用一切肝损药物。
(3)抗甲状腺药物。
常用者为硫脲类中的甲基及丙基硫氧嘧啶和咪唑类中的他巴唑及甲亢平。
丙基硫氧嘧啶是甲亢合并肝脏损害的首选药物,开始可用100~150mg,每8小时一次,一旦病情得到控制,宜逐渐减少剂量,摸索一个合适的维持量。
(4)β-受体阻滞剂。
β-受体阻滞剂如心得安能阻抑T4转化为T3,减少氧耗量与负氮平衡,同时减慢心率,减轻交感神经兴奋症状,但不影响病程。
剂量可用10~20mg,一日三次。
暂不宜硫脲类药物治疗的病人,可先用此类药物控制症状,待病情控制后再选用其它手段治疗。
(5)保肝治疗。
可同时服用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族。
(6)由于免疫因素在甲亢肝损的发病也起了重要作用,因此,对于较为严重的肝损病人,也可短期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18),至于轻中度肝损患者,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尚有争论。
(6)严格控制心衰、感染等并发症。
甲亢肝损患者若诊断及时,治疗积极,预后良好。
一般在正规抗甲状腺治疗3~6个月后,肝功能全部恢复正常。
Arch Intern Med. 1984 Sep;144(9):1764-5.PTU致弥漫的间质性肺炎:咳嗽、劳力性呼吸困难、低氧血症发生于一Graves'病患者PTU(300 mg/day)治疗6月后和另一Graves'病患者PTU(300 mg/day)治疗3周后,胸片和支气管镜下肺活检显示弥漫的间质性肺炎。
植物血凝素转化淋巴细胞受PTU高度刺激。
停用PTU、予以强的松龙治疗后症状和体征得到改善。
Propylthiouracil-induced diffuse interstitial pneumonitis.Miyazono K, Okazaki T, Uchida S, Totsuka Y, Matsumoto T, Ogata E, Terakawa K, Kurihara N, Takeda T.1.1947年,首次报道PTU的肝毒性副作用。
Livingston HJ, Livingston SF.1947 Agranulocytosis and hepatocellular jaundice. JAMA. 135:422–425.2 Characteristics of patients with propylthiouracil-associated hepatotoxicityTable 4. Prevalence of thyroid function test abnormalities and management of hyperthyroidism at presentation with propylthiouracil hepatotoxicity1 Patients may have received more than one form of therapy.2P< 0.05 compared to fatalities, by Fisher’s exact test.No patient who died received 131I. The timing of 131I ranged from 1–15 weeks (mean, 32 ± 8 days) after presentation with hepatotoxicity. Ten of the 12 patients who received 131I therapy were treated before the hepatic function test abnormalities resolved.据估计ATD相关的肝毒性发生率小于0.5%;PTU相关的肝毒性发生于各个年龄;女性居多;发生肝毒性的PTU剂量与疗程范围甚广;肝活检示非特异的肝细胞坏死;ATD致肝毒性的机制尚不明了,部分是由于机体对PTU产生免疫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