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北京高考理综物理试卷及答案(正式 word版)
2014年高考物理卷北京

2014北京高考物理卷一.选择题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B.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C.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大D.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14.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的能量是(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5.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静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该电场的等势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2两点的场强相等B.1、3两点的场强相等C.1、2两点的电势相等D.2、3两点的电势相等16.带电粒子a、b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他们的动量大小相等,a运动的半径大于b运动的半径。
若a、b的电荷量分别为q a、q b,质量分别为m a、m b,周期分别为T a、T b。
则一定有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C.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D.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17.一简谐机械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长为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周期为T,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a、b是波上的两个质点。
图2是波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时质点a的速度比质点b的大B.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时质点a的加速度比质点b的小C.图2可以表示质点a的振动D.图2可以表示质点b的振动18.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
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
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19.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
2014年高考真题——理综物理(新课标Ⅰ卷)Word精校版 Word版含答案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物理(新课标I卷)本试卷共18页,40题(含选考题)。
全卷满分30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 答卷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 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 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统一提供的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 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统一提供的2B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内均无效。
5.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N 14 O 16 F 19 Al 27 P 31 S 32Ca 40 Fe 56 Cu 64 Br 80 Ag 108选择题共21小题,共126分二、选择题:本题共 8 小题,每小题 6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 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 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 6 分,选对但不全的得 3 分,有选错的得 0 分。
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A.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B.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闭合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连接。
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的变化D.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15. 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B.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C.安培力的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D.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16.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
【高考真题】2014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含答案)

2014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一.选择题1.(3分)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B.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C.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大D.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2.(3分)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1、m2和m3.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的能量是(c表示真空中的光速)()A.(m1+m2﹣m3)c B.(m1﹣m2﹣m3)c C.(m1+m2﹣m3)c2D.(m1﹣m2﹣m3)c23.(3分)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静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该电场的等势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1、2两点的场强相等B.1、3两点的场强相等C.1、2两点的电势相等D.2、3两点的电势相等4.(3分)带电粒子a、b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动量大小相等,a运动的半径大于b运动的半径.若a、b的电荷量分别为q a、q b,质量分别为m a、m b,周期分别为T a、T b.则一定有()A.q a<q b B.m a<m bC.T a<T b D.<5.(3分)一简谐机械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波长为λ,周期为T,t=0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a、b是波上的两个质点.图2是波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t=0时质点a的速度比质点b的大B.t=0时质点a的加速度比质点b的小C.图2可以表示质点a的振动D.图2可以表示质点b的振动6.(3分)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
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
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7.(3分)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
2014年北京高考word版理综答案

绝密★启用前机密★考试结束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北京卷)参考答案第一部分(选择题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80分)本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
21.(1)根据U E Ir=-测量电源电动势和内阻时,需要测出多组对应的路端电压U和干路电流I,由于电压表和电流表内阻影响会造成实验误差。
电源内阻较小,所以电流表分压影响较大,因此应选择甲电路。
(2)B,C(3)如答图(4) 1.50VE=,0.83r=Ω(5)电源输出功率P UI =E UUr-⎛⎫= ⎪⎝⎭21EU Ur r=-+~P U图象为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应选C。
答图22.设A B 、质量为m ,(1)A 沿光滑弧面下滑,仅有重力做功,根据动能定理可得: 2102mgR mv =-∴2m/s v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2mv mv '=∴11m/s 2v v '==(3)AB 碰后到停下来的过程中,仅有滑动摩檫力f 做负功, 根据动能定理可得:210222f L m v f mg μ⎧'-⨯=-⨯⨯⎪⎨⎪=⋅⎩ 可得:0.25m l =。
23.(1)设小物体质量为m在北极地面称量时,物体因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为0 ∴02MmF GR = a .在北极上空高出地面h 处称量时,物体因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为0 ∴()12GMmF R h =+故()2120F R F R h =+ 当 1.0%h R =时,()21200.981.01F R F R ==b .在赤道地面称量时,物体因自转所需的向心力为 22πF mR T ⎛⎫= ⎪⎝⎭向万有引力与弹簧秤拉力的合力提供向心力, 即2222πMm G F mR R T ⎛⎫-= ⎪⎝⎭∴2222πMm F G mR R T ⎛⎫=- ⎪⎝⎭∴22322022π4π11mR F R T GMm F GMT R ⎛⎫ ⎪⎝⎭=-=-(2)对现实地球与太阳,设地球质量为m ,太阳质量为M ,太阳密度为ρ则有222πMm G mr r T ⎛⎫= ⎪⎝⎭∴2T =,其中3S 4π3M R ρ=⋅T 即为地球公转周期,1年对“设想地球”系统,设地球质量为m ',太阳质量为M ',太阳半径为SR ' 则有222π'M m G m r r T ''⎛⎫''= ⎪'⎝⎭∴2T '=3S4π3M R ρ''=⋅⋅∴1T T '= 即“设想地球”的公转周期与现实地球一样 ∴“设想地球”的1年仍为1年。
2014年北京卷理科综合高考试卷(原卷 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30题,共300分。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生物部分第I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卷的文字说明一、单选题.蓝细菌和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A.都有拟核B.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C.都有线粒体D.均能进行光合作用2.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恒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A.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3.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下图。
据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A.生物膜上存在协助H2O通过的物质B.生物膜对K+、Na+、Cl-的通透性具有选择性C.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D.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4.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
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强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A.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5.在25℃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的是A.光合色素的提取和分离B.用斐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C.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D.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培养基第II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卷的文字说明二、实验题3)和生长素(IAA)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切取菟丝子茎顶端2.5cm长的部分(茎芽),置于培养液中无菌培养。
(完整word版)2014高考新课标全国卷1:理综物理试题及答案(高清word),推荐文档

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物理)、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6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4〜18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9〜21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
全部选对的得6分,选对但不全的得3分,有选错的得0分。
14、在法拉第时代,下列验证由磁产生电”设想的实验中,能观察到感应电流的是A •将绕在磁铁上的线圈与电流表组成一闭合回路,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B •在一通电线圈旁放置一连有电流表的线圈,然后观察电流表的变化C.将一房间内的线圈两端与相邻房间的电流表相连。
往线圈中插入条形磁铁后,再到相邻房间去观察电流表的变化D •绕在同一铁环上的两个线圈,分别接电源和电流表,在给线圈通电或断电的瞬间,观察电流表的变化15、关于通电直导线在匀强磁场中所受的安培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安培力的方向可以不垂直于直导线B •安培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磁场的方向C.安培力的大小与通电直导线和磁场方向的夹角无关D .将直导线从中点折成直角,安培力的大小一定变为原来的一半16、如图,MN为铝质薄平板,铝板上方和下方分别有垂直于图平面的匀强磁场(未画出)一带电粒子从紧贴铝板上表面的P点垂直于铝板向上射出,从Q点穿越铝板后到达PQ的中点0。
已知粒子穿越铝板时,其动能损失一半,速度方向和电荷量不变。
不计重力。
铝板上方和下方的磁感应强度大小之比为A. 2C. 117、如图,用橡皮筋将一小球悬挂在小车的架子上,系统处于平衡状态。
现使小车从静止开始向左加速,加速度从零开始逐渐增大到某一值,然后保持此值,小球稳定地偏离竖直方向某一角度(橡皮筋在弹性限度内)。
与稳定在竖直时位置相比,小球的高度A .一定升高B .一定降低C.保持不变D .升高或降低由橡皮筋的劲度系数决定18、如图(a),线圈ab、cd绕在同一软铁芯上,在ab线圈中通以变化的电流,用示波器测得线圈cd间的电压如图(b)所示。
已知线圈内部的磁场与流经线圈的电流成正比,则下列描述线圈ab 中电流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中,可能正确的是19、太阳系各行星几乎在同一平面内沿同一方向绕太阳做圆周运动。
2014年高考理综北京卷(含详细答案)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1页(共42页)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2页(共42页)绝密★启用前2014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理科综合能力测试本试卷共16页,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试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 C —12 O —16 Na —23 Cl —35.5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蓝细菌(蓝藻)与酵母菌的相同之处是( )A. 都有拟核B. 均能进行需(有)氧呼吸C. 都有线粒体D. 均能进行光合作用2. 在我国北方,游泳爱好者冬泳入水后,身体立即发生一系列生理反应,以维持体温稳定。
此时,机体不会发生的反应是 ( )A. 兴奋中枢神经系统,加强肌肉收缩B. 通过反射活动引起皮肤毛细血管收缩C. 通过神经调节减少汗腺分泌D. 抑制垂体活动导致甲状腺激素分泌减少3. 比较生物膜和人工膜(双层磷脂)对多种物质的通透性,结果如图,据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 生物膜上存在着协助2H O 通过的物质B. 生物膜对K +、Na +、Cl -的通透具有选择性 C. 离子以易化(协助)扩散方式通过人工膜 D. 分子的大小影响其通过人工膜的扩散速率4. 为控制野兔种群数量,澳洲引入一种主要由蚊子传播的兔病毒。
引入初期强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被该毒性病毒感染后很快死亡,致兔种群数量大幅下降。
兔被中毒性病毒感染后可存活一段时间。
几年后中毒性病毒比例最高,兔种群数量维持在低水平。
由此无法推断出( )A. 病毒感染对兔种群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B. 毒性过强不利于维持病毒与兔的寄生关系C. 中毒性病毒比例升高是因为兔抗病毒能力下降所致D. 蚊子在兔和病毒之间的协同(共同)进化过程中发挥了作用 5. 在25℃的实验条件下可顺利完成的是( )A. 光合色素的提取与分离B. 用斐林(本尼迪特)试剂鉴定还原糖C. 大鼠神经细胞的培养D. 制备用于植物组织培养的固体培养基 的是( )6. 下列试剂中,标签上标注和A. 25C H OHB. 3HNOC. NaOHD. HCl-------------在--------------------此--------------------卷--------------------上--------------------答--------------------题--------------------无--------------------效----------------姓名________________ 准考证号_____________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3页(共42页)理科综合能力测试试卷 第4页(共42页)7. 下列金属中,表面自然形成的氧化层能保护内层金属不被空气氧化的是 ( ) A. K B. Na C. Fe D. Al8. 下列电池工作时,2O 在正极放电的是( )9. 下列解释事实的方程式不正确的是( )A. 测0.1 mol/L 氨水的pH 为11:+324NH H O NH +OH -B. 将Na 块投入水中,产生气体:222Na+2H O=2NaOH+H ↑C. 将2CuCl 溶液做导电实验,灯泡发光:2+2CuCl Cu +2Cl -通电D. Al 片溶于NaOH 溶液中,产生气体:2222Al+2OH +2H O 2AlO +3H --↑10.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丙三醇>苯酚>1-氯丁烷B. 用核磁共振氢谱不能区分3HCOOCH 和23HCOOCH CHC. 用23Na CO 溶液不能区分3CH COOH 和323CH COOCH CHD. 油脂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反应,且产物相同11. 用右图装置(夹持、加热装置已略)进行实验,由②中现象,不能证实①中反应发生的是( )12. 一定温度下,10 mL 0.40 mol/L 22H O 溶液发生催化分解。
2014年北京市高考物理试卷(含解析版)

D.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7.(3 分)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
识的发展。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 O 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
A.1、2 两点的场强相等
B.1、3 两点的场强相等
C.1、2 两点的电势相等
Tb.则一定有( )
第 1页(共 12页)
A.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 O 点等高的位置
B.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
C.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
D.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
8.(3 分)以往,已知材料的折射率都为正值(n>0).现已有针对某些电磁波设计制作的人工
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
3.(3 分)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静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该电场的等势面。下列判断正确的
A.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是( )
B.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三.计算题 10.(16 分)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下端与水平桌面相切,小滑块 A 和 B 分
别静止在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现将 A 无初速释放,A 与 B 碰撞后结合为一个整体,并 沿桌面滑动.已知圆弧轨道光滑,半径 R=0.2m;A 和 B 的质量相等;A 和 B 整体与桌面之间的 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 g 取 10m/s2.求: (1)碰撞前瞬间 A 的速率 v; (2)碰撞后瞬间 A 和 B 整体的速率 v′; (3)A 和 B 整体在桌面上滑动的距离 l.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 1 页(共 10 页)绝密★启封并使用完毕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本试卷共15页,共300分。
考试时长150分钟。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以下数据可供解题时参考: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C 12O 16Na 23Cl 35.5第一部分(选择题 共120分)本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温度降低,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B .物体温度升高,其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增大C .物体温度降低,其内能一定增大D .物体温度不变,其内能一定不变14.质子、中子和氘核的质量分别为m 1、m 2和m 3。
当一个质子和一个中子结合成氘核时,释放的能量是(c 表示真空中的光速) A .123()m m m c +- B .123()m m m c -- C .2123()m m m c +- D .2123()m m m c --15.如图所示,实线表示某静电场的电场线,虚线表示该电场的等势面。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 .1、2两点的场强相等B .1、3两点的场强相等C .1、2两点的电势相等D .2、3两点的电势相等16.带电粒子a 、b 在同一匀强磁场中做匀速圆周运动,它们的动量大小相等,a 运动的半径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 2 页(共 10 页)大于b 运动的半径。
若a 、b 的电荷量分别为q a 、q b ,质量分别为m a 、m b ,周期分别为T a 、T b 。
则一定有 A .q a < q bB .m a < m bC .T a < T bD .a ba bq q m m17.一简谐机械横波沿x 轴正方向传播,波长为λ,周期为T 。
t=0时刻的波形如图1所示,a 、b 是波上的两个质点。
图2是波上某一质点的振动图像。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t=0时质点a 的速度比质点b 的大 B .t=0时质点a 的加速度比质点b 的小 C .图2可以表示质点a 的振动 D .图2可以表示质点b 的振动18.应用物理知识分析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可以使物理学习更加有趣和深入。
例如平伸手掌托起物体,由静止开始竖直向上运动,直至将物体抛出。
对此现象分析正确的是 A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超重状态 B .手托物体向上运动的过程中,物体始终处于失重状态 C .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物体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 D .在物体离开手的瞬间,手的加速度大于重力加速度19.伽利略创造的把实验、假设和逻辑推理相结合的科学方法,有力地促进了人类科学认识的发展。
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如下实验:小球从左侧斜面上的O 点由静止释放后沿斜面向下运动,并沿右侧斜面上升。
斜面上先后铺垫三种粗糙程度逐渐降低的材料时,小球沿右侧斜面上升到的最高位置依次为1、2、3。
根据三次实验结果的对比,可以得到的最直接的结论是A .如果斜面光滑,小球将上升到与O 点等高的位置B .如果小球不受力,它将一直保持匀速运动或静止状态C .如果小球受到力的作用,它的运动状态将发生改变D .小球受到的力一定时,质量越大,它的加速度越小20.以往,已知材料的折射率都为正值(n > 0)。
现已有针对某些电磁波设计制作的人工材料,其折射率可以为负值(n < 0),称为负折射率材料。
位于空气中的这类材料,入射角i 与折射角r依然满足sinsininr,但是折射线与入射线位于法线的同一侧(此时折射角取负值)。
现空气中有一上下表面平行的负折射率材料,一束电磁波从其上表面射入,下表面射出。
若该材料对此电磁波的折射率n=−1,正确反映电磁波穿过该材料的传播路径的示意图是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3 页(共10 页)第二部分(非选择题共180分)本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
21.(18分)利用电流表和电压表测定一节干电池的电动势和内电阻。
要求尽量减小实验误差。
(1)应该选择的实验电路是图1中的(选填“甲”或“乙”)。
(2)现有电流表(0~0.6A)、开关和导线若干,以及以下器材:A.电压表(0~15V)B.电压表(0~3V)C.滑动变阻器(0~50Ω)D.滑动变阻器(0~500Ω)实验中电压表应选用;滑动变阻器应选用。
(选填相应器材前的字母)(3)某位同学记录的6组数据如下表所示,其中5组数据的对应点已经标在图2的坐标纸上,请标出余下一组数据的对应点,并画出U-I图线。
序号 1 2 3 4 5 6电压U(V) 1.45 1.40 1.30 1.25 1.20 1.10电流I(A)0.060 0.120 0.240 0.260 0.360 0.480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4 页(共10 页)(4)根据(3)中所画图线可得出干电池的电动势E= V,内电阻r=Ω。
(5)实验中,随着滑动变阻器滑片的移动,电压表的示数U及干电池的输出功率P都会发生变化。
图3的各示意图中正确反映P-U关系的是。
22.(16分)如图所示,竖直平面内的四分之一圆弧轨道下端与水平桌面相切,小滑块A和B分别静止在圆弧轨道的最高点和最低点。
现将A无初速释放,A与B碰撞后结合为一个整体,并沿桌面滑动。
已知圆弧轨道光滑,半径R=0.2m;A和B的质量相等;A和B整体与桌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 =0.2。
取重力加速度g=10m/s2。
求:(1)碰撞前瞬间A的速率v;(2)碰撞后瞬间A和B整体的速率v';(3)A和B整体在桌面上滑动的距离l。
23.(18分)万有引力定律揭示了天体运行规律与地上物体运动规律具有内在的一致性。
(1)用弹簧秤称量一个相对于地球静止的小物体的重量,随称量位置的变化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已知地球质量为M,自转周期为T,万有引力常量为G。
将地球视为半径为R、质量均匀分布的球体,不考虑空气的影响。
设在地球北极地面称量时,弹簧秤的读数是F0。
a.若在北极上空高出地面h处称量,弹簧秤读数为F1,求比值F1 /F0的表达式,并就h=1.0%R的情形算出具体数值(计算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b.若在赤道地面称量,弹簧秤读数为F2,求比值F2 /F0的表达式。
(2)设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圆周轨道半径r、太阳的半径R S和地球的半径R三者均减小为现在的1.0%,而太阳和地球的密度均匀且不变。
仅考虑太阳和地球之间的相互作用,以现实地球的1年为标准,计算“设想地球”的1年将变为多长?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5 页(共10 页)24.(20分)导体切割磁感线的运动可以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来认识。
如图所示,固定于水平面的U形导线框处于竖直向下的匀强磁场中,金属直导线MN在与其垂直的水平恒力F 作用下,在导线框上以速度v做匀速运动,速度v与恒力F方向相同;导线MN始终与导线框形成闭合电路。
已知导线MN电阻为R,其长度L恰好等于平行轨道间距,磁场的磁感应强度为B。
忽略摩擦阻力和导线框的电阻。
(1)通过公式推导验证:在t∆时间内,F对导线MN所做的功W等于电路获得的电能,也等于导线MN中产生的焦耳热Q;W电(2)若导线MN的质量m=8.0g、长度L=0.10 m,感应电流I=1.0A,假设一个原子贡献1个自由电子,计算导线MN中电子沿导线长度方向定向移动的平均速率v e(下表中列出一些你可能会用到的数据);阿伏加德罗常数N A 6.0⨯1023 mol−1元电荷e 1.6⨯10−19 C导线MN的摩尔质量μ 6.0⨯10−2 kg/mol (3)经典物理学认为,金属的电阻源于定向运动的自由电子与金属离子(即金属原子失去电子后的剩余部分)的碰撞。
展开你想象的翅膀,给出一个合理的自由电子的运动模型;在此基础上,求出导线MN中金属离子对一个自由电子沿导线长度方向的平均作用力f的表达式。
(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6 页(共10 页)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 7 页(共 10 页)绝密★考试结束前201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参考答案第一部分共20小题,每小题6分,共120分。
13.B 14.C15.D 16.A17.D18.D19.A20.B第二部分共11小题,共180分。
21.(18分) (1)甲 (2)B 、C (3)如答图(4)1.50(1.49~1.51) 0.83(0.81~0.85) (5)C22.(16分)设滑块的质量为m 。
(1)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212mgR m =v得碰撞前瞬间A 的速率22m/s gR ==v (2)根据动量守恒定律m v = 2m v '得碰撞后瞬间A 和B 整体的速率 11m/s 2'==v v (3)根据动能定理21(2)(2)2m m gl μ'=v 得A 和B 整体沿水平桌面滑动的距离20.25m 2l gμ'==v23.(18分)(1)设小物体质量为m 。
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 8 页(共 10 页)a .在北极地面 02MmG F R= 在北极上空高出地面h 处 12()MmGF R h =+得2120()F R F R h =+当h =1.0%R12010.98(1.01)F F =≈b .在赤道地面,小物体随地球自转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到万有引力和弹簧秤的作用力,有22224πMm G F m R R T -= 得 232204π1F R F GMT =-(2)地球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受到太阳的万有引力。
设太阳质量为M S ,地球质量为M ,地球公转周期为T E ,有2S 22E 4M M G Mr r T π=得E T =其中ρ为太阳的密度。
由上式可知,地球公转周期T E 仅与太阳的密度、地球公转轨道半径与太阳半径之比有关。
因此“设想地球”的1年与现实地球的1年时间相同。
24.(20分)(1)电动势 E BL =v导线匀速运动,受力平衡 F F BIL ==安 在t ∆时间内,外力F 对导线做功 W F t F t BIL t =∆=∆=∆安v v v 电路获得的电能 W qE IE t BIL t ==∆=∆电v 可见,F 对导线MN 所做的功等于电路获得的电能W 电;导线MN 中产生的焦耳热 2Q I R t I t IR qE W =∆=∆⨯==电理科综合能力测试(北京卷)第 9 页(共 10 页)可见,电路获得的电能W 电等于导线MN 中产生的焦耳热Q 。
(2)导线MN 中具有的原子数为 A mN N μ=因为一个金属原子贡献一个电子,所以导线MN 中的自由电子数也是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