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电力电缆局放监测中的应用解决方案探讨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电力电缆局放监测中的应用解决方案探讨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电力电缆局放监测中的应用解决方案探讨

电缆局放监测中的分布式光纤传感

方案探讨

作者吴海生

(上海欧忆智能网络有限公司,上海,200040)

摘要:为确保电网的运行安全,对交联聚乙烯(XLPE)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的在线监测和定位技术已受到国内外众多专家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在介绍了电力电缆局部放电危害,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机理以及现有监测技术后,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监测方案。并探讨了方案实施中的关键技术解决思路与方法。

关键字电力电缆局部放电光纤传感在线定位监测

一、电力电缆的局部放电危害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智能电网的不断改造建设,具有高温大容量特点的交联聚乙烯(XLPE)电力电缆作为主流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输电线路和配电网中。资料表明:在对全国主要城市126家电力电缆运行维护单位10kV以上的电力电缆(总长度91 000 km)运行状态进行调查统计和故障原因分析发现,我国的10~220 kV电力电缆的平均运行故障率相对经济发达国家仍高出约10倍【1】。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主要故障的早期表现均为故障部位的局部放电现象。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程度也与电力电缆绝缘状况密切相关。局部放电量的变化预示着电缆绝缘一定存在着可能危及电缆安全运行寿命的缺陷,是电力电缆绝缘崩溃的前兆。一旦绝缘崩溃,将造成电网的停电损失。因此,对电力电缆的局部放电的监测是获知电力电缆运行状态的重要方法。图1为因过度局放造成的电缆绝缘被击穿损坏结果图:

图1 局部放电击穿电缆绝缘结果图

由于绝大多数的电力电缆从局部放电到电缆绝缘击穿都有一个较长的时间过程,国内外专家学者、IEC、IEEE以及CIGRE等国际电力权威组织一致推荐局部放电监测是作为对XLPE绝缘电力电缆运行状况评价的最佳方法。因此,准确在线监测量XLPE绝缘电力电缆的局部放电发生部位,及时消除局部放电隐患,是建设坚强可靠智能电网的最直观、最理想、最有效的方法。同时,亦是研究开发难度最大的方法。目前仍然没有实用的相关技术得以实现。

二、电力电缆的局部放电机理与现有监测技术

国际电工委员会IEC60270对局部放电(简称:局放、PD)现象的定义是:在高压下固体或液体绝缘系统里一小部分的局部介质破坏。

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的形成机理是:当电缆在制造中,因材料不纯、加工设备故障等原因,使电缆本体内部产生材料缺陷。当电缆在施工中的不当,或使用中遭到外力破坏,造成电缆外护套等电缆破损缺陷。上述这些缺陷处会在电缆导体的高电压强电场作用下,产生高电压尖端放电等现象。持续的高压放电,产

生着高温、电晕、电弧,伴随着出现异常的对地电流异常、超声异常、高频电磁波异常现象,并将逐步击穿电缆的绝缘薄弱处,终将造成电缆的燃爆、电网的停电。电力电缆缺陷造成局部放电现象示意如图2:

图2 电力电缆缺陷与局部放电示意图

电力电缆的缺陷类型包括:杂质、气隙、针尖、切痕、水分、电场控制元件位移等;缺陷性质包括:绝缘、半导电和导电;缺陷程度包括:微观、宏观轻微、宏观严重等。

因此,交联聚乙烯(XLPE)电力电缆在制造、施工、设计、外力破坏中产生的绝缘缺陷是电力电缆产生局部放电的根本原因。具有高温大容量特点的交联聚乙烯(XLPE)电力电缆的结构如图3所示:

图3 交联聚乙烯(XLPE)电力电缆的结构图

其中,电缆局部放电产生超声波的机理是:通常情况下电缆的局部放电是在绝缘介质中的气隙里产生的。电缆运行时,电缆导体的交流电压加载到气隙上。电压上升过压时气隙被电离产生放电,电压下降低压时气隙电离熄灭放电停止,在交流电场作用下,气隙的体积会膨胀与收缩,这个气隙体积交变过程,会在绝缘层产生疏密波,既是超声波。这样不断周而复始的气隙局部放电,不断电离、侵蚀、老化着气隙周边的电缆绝缘层,不断扩大气隙的体积,直到将电缆的绝缘层击穿。

因此,对于局部放电的检测是以伴随局部放电产生的电光声等现象为依据,判断局部放电的状态、位置和放电程度。理论研究表明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局部放电脉冲包含的频谱很宽,最高达到吉赫兹数量级【2】。

其中电力电缆的局放超声波特征为:20kHz~200 kHz,其峰值频率为70 kHz~150 kHz。局部放电的电脉冲中心频率一般在10MHz~20MHz。电缆不同部位和不同缺陷所产生的局放电流脉冲波形特征是各不相同的。通过记录、比对和分析电缆本体和电缆附件的绝缘缺陷引发的局部放电的电、声信号频谱特征,制作缺陷类型指纹,运用数学方法完成局部放电信号识别判断,实现电力电缆线路局部放电信号在线检测,达到预防电力电缆线路突发运行故障的目的。

目前国内外对于电力电缆局放在线监测的主要研究方向有【3】:放电脉冲电流信号监测,其原理如图4所示。局放超声波信号监测,其原理如图5所示。电力公司对局部放电检测的灵敏度要求≤20皮库(pc)。对电缆局放点定位要求±10厘米。

图4 局放放电脉冲信号监测原理图

图5 局放超声波信号监测原理图

尽管纵观国内外电力电缆在线监测技术发展现状,迄今为止,国内外用于XLPE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监测的方法有多种,详细分析其之所以不能推广应用的本质原因在于:电缆运行现场强电磁场干扰源较多,使得电缆本体上的电原理传感器的采集信号的原始波形畸变,容易误导误判,甚至漏判。电缆的局放点可能出现在电缆长度上的任何位置,无法用点式探测器来精确定位。所以研究开发电缆局部放电在线检测技术,特别是对电缆上的局放点位置的精确定位的难度在所有电缆绝缘在线检测技术中是最高的【4】。

三、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应用解决方案探讨

光纤传感器是近年来出现的新技术,其具有探测不用电,不受电磁干扰特点,特别适合于高电压强电场环境的传感探测。同时由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是线型传感器,与电力电缆具有很好的形状匹配,特别适合嵌入电力电缆中,成为电力电缆的组成部分。只要在分布式传感光纤上加载温度、应力、振动、磁光等调

制解调技术,则电力电缆就能具备测温、测力、测电流等功能。光纤复合电缆也就成为智能型电力电缆。

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以及智能电网的建设需要,目前已有具备电缆运行温度分布监测、应力分布监测功能的实用化智能电缆产品。光纤复合电力电缆产品如图6所示,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电力电缆工作原理如图7。

图6 光纤复合电力电缆

图7 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电力电缆工作原理

但因目前采用的锐利散射OTDR光纤传感技术、拉曼散射的DTS光纤传感技术、布里渊散射的BOTDR光纤传感技术,在信号灵敏度和空间定位精度上,均不能满足电缆局放微弱电信号、上百kHz级频率声信号及厘米级的定位探测要求。因此,本文从探测光纤特别化设计制作,探测光缆的布置方案,及调制解调的技术方案上,初步探讨适合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监测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应用解决方案。

1、基本思路

基于电缆局部放电时,放电超声信号为普遍规律。局放产生的超声波信号实质就是电缆局部放电点超声波引起的机械振动。该信号不易受环境电磁信号串扰影响。电力电缆的局放超声波特征为:20kHz~200

kHz,其峰值频率为70 kHz~150 kHz,而噪声频谱分布在<65 kHz的频率范围内【5】。因此,设想发挥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无电、线型、抗电磁干扰等优势和特点。通过在电缆中嵌入对超声波频段振动敏感的探测光纤,实现与电缆绝缘层接触式传导探测。当电缆某处产生局放点时,该点处的超声波振动源将扰动调制探测光纤中传输的探测光信号。应用能达到厘米级高精度的光散射仪技术来解调发生在探测光纤上的外界超声扰动信号位置与幅度。从而实现探测并定位电力电缆本体上的超声波发射源,达到监测电缆的局部放电状况并精确定位局放点的目的。所以提出了如下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监测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的解决方案与设想:

超声波敏感探测光纤 + 高精度的光散射解调技术 = 电缆局放点位置与幅值大小

2、超声波敏感探测光纤设计与布置

由于局放产生的超声波持续时间短,信号衰减快,因此需要对超声波敏感探测光纤的结构特别设计。如,通过改进探测光纤的芯包尺寸比,通过材料特别掺杂,改变探测光纤的芯包折射率,或应用特别结构的光子晶体光纤等特别设计,使探测光纤对电缆局部放电点处20kHz~200 kHz频段的超声微振频率信号特别敏感。还如,通过对探测光纤表面的镀金属膜,利用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波(SPW ,Surface Plasma Wave)共振敏感的检测技术(其探测灵敏度可达10-5)【6】。制成对具有声发射(Acoustic Emission,AE)特征的局部放电超声波信号敏感的特种线型光纤AE传感器,实现对超声波源的定位监测【7】等方案。

同时,基于超声波传导衰减原因,要发挥线型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优势,将探测光纤嵌入电力电缆的结构中,充分贴近接触电缆本体绝缘层,最大地感受电缆绝缘层局放点的超声发射源信号强度。该探测光纤还可具有拉曼温度探测效应,同时还可在线监测电缆上的温度分布,以异常热点作为局部放电点位置的辅助判断依据。

3、高精度的光散射解调技术选用

目前比较成熟的具有分布式光纤定位探测功能的光散射解调技术,主要有光时域反射技术(OTDR)和光频域反射技术(OFDR)。

其中,光时域反射技术(OTDR)具有长距离、低成本的优势。但其对探测光纤上的事件探测定位精度只达到米级,且具有数百米的探测盲区。而电力公司目前使用的XLPE电力电缆长度一般为数十米至数公里的中短距离。但对局部放电时间的定位精度要求达到厘米级。所以光时域反射技术(OTDR)不适合用于XLPE 电力电缆的局部放电在线监测。

光频域反射技术(OFDR)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一个新技术.因能应用于各种范围的高精度测量和具有大的动态范围而吸引了研究者的兴趣。OFDR系统需要的光源为线性扫频窄线宽单纵模激光器,所以对光源的要求很高,这也导致了国内对OFDR研究的较少。但随着国内光源调频技术的日益成熟,其发展和应用前景相当广阔。

光频域反射计是以调频连续波技术(FMCW)和迈克尔逊干涉技术为基础,结构包括线性扫频光源、迈克尔逊干涉仪、光电探测器和频谱仪(或信号处理单元)等,基于光外差的探测技术。其结构原理如下图8所示【8】:

图8 OFDR系统结构图

随着线性扫频窄线宽单纵模激光器技术的发展,目前的光频域反射技术(OFDR)已可以通过相干检测技术对光纤的后向散射信号进行频域分析,并达到毫米级的空间分辨率,数公里的探测范围,以及-100dB 的灵敏度,并没有探测盲区。十分适合用于电力电缆的局部放电的探测与定位。

4、方案的关键技术

综上所述,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监测方案,将由超声波振动敏感的探测光纤、符合高压电缆电场分布规则的光纤复合电缆、高定位精度的光频域反射技术等三大关键技术组成。方案的结构原理示意如下图9:

图9 分布式光纤传感电缆局部放电监测方案示意图

四、小结

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主要故障的早期表现均为故障部位的局部放电现象。其预示着电缆绝缘一定存在着可能危及电缆安全运行寿命的缺陷,是电力电缆绝缘崩溃的前兆。为确保电网的运行安全,需对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局部放电实施在线监测和定位。本文提出了基于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监测方案。并对构成探测方案的三大关键技术提出了解决思路和方法。为交联聚乙烯电力电缆局部放电实施在线监测和定位的解决方案,提出了一条技术路径。

参考文献

1、李华春等 110 kV及以上高压交联电缆系统故障分析

2、吴延坤等光学方法在电力电缆局部放电测量中的研究现状《电网与清洁能源》2011-08

3、王桂林等变电站电力电缆局放在线监测系统方案(上海交大)

4、张文新等电力电缆运行状态的监测研究(北京电力公司)

5、何鹏威电力电缆局部放电的超声检测《商品与质量·学术观察》2012-09

6、曹振新等光纤表面等离子体波传感器的理论研究《东南大学学报》2004-09

7、刘娟等光纤声发射传感器的研究现状与展望《传感与微系统》2010-09

8、谢玮霖等光频域反射技术中激光相位噪声影响分析《光学学报》2011-07

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信号处理系统

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信号处理系统 近年来,传感器在朝着灵敏、精巧、适应性强和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 在这一过程中,光纤传感器作为传感器家族的新成员,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而倍受青睐。在各种光纤传感器中以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灵敏度最高。 干涉仪结构的光纤传感器系统,通过深入研究随机信号的互相关函数和基于AR模型的功率谱估计,设计出具有事件发生检测功能的传感器信号处理算法。此算法可以对外界振动进行实时预警,并实现高速、高精度的定位。 该技术可用于检测第三方入侵,对需要防护的地域、管线进行监控、报警并提供精确定位。 研究成果对于长距离分布式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实用化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并在工业和国防领域具有应用前景。 本文设计的光纤传感系统分为传感线路、光收发模块、数据采集和信号处理等部分。 传感线路部分是一种基于马赫一泽德干涉仪的双向干涉结构。 当干涉仪中的干涉臂受到外力引起的振动时,光纤中传输的光信号的相位会发生变化,从而导致输出干涉波形的变化。 干涉信号经光电转换、数据采集送至信号处理系统,经信号处理分析后可以对外界振动发生的位置进行定位。 信号处理部分由DSP和PC机共同组成,DSP用于实现事件发生检测算法,PC机实现定位算法。通过实验分析表明,事件发生检测算法可以显著地改善光纤传感器的性能,提高系统准确性,降低误报率。在合理设置采样率

的基础上,可以实现lOOM的定位误差。采用DSP和PC机合理分配运算负担,可以满足光纤传感器系统实时监控的要求。 第一章绪论 1.1引言传感器是感受规定的被测物理量并按一定规律将其转换为有用信号的器件或装置,它在工业生产、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等各个领域都发挥着巨大作用。近年来,传感器在朝着灵敏、精巧、适应性强和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光纤传感器作为传感器家族的新成员,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而倍受青睐。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光纤传感器具有以下的优势:首先,光纤是一种耐高压,抗腐蚀的介质,能在电磁或电子传感器不能工作的恶劣环境下运行。其次光波的传播频率极高,具有巨大的信息容量,又能有效的防止无线电波及电火花干扰传输的光波信号。同时,光纤很细,又具有极高的韧性,可以制造各种体积小、重量轻以及任意形状的传感器。更重要的是光纤传感器可以传感各种物理量,例如声,电、磁、温度、压力、振动、旋转等,并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光纤传感器利用光纤本身的敏感特性进行工作。 由光源发出的光在光纤中传播时,若应力、温度、电场、磁场等外界因素发生了变化,则光波的振幅、相位、波长及偏振态等特征参量会随之变化,该过程称为光波的调制。含有调制信息的光波经光纤传输到光电转换部分,解调后被仪器接收,即可得到外场确切变化的信息。根据被测物理量对光的调制方法不同,光纤传感器可分为强度传感器,频率(或波长)传感器,相位传感器及光纤偏振式传感器四大类。其中尤其以光纤相位传感器(即各种光纤干涉仪)的灵敏度最高。光纤干涉仪将光波的相位信息转换位强度信息,通过检测光强信号分析出所测物理量。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飞速发展的光纤通信技术的带动下,光纤传感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光纤光栅传感器是一种常用的光学传感器件,分布式光纤光栅就属于准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件中的一种。选题方向合理。请尽快确定课题完成方式,明确研究内容,尽快开展课题调研论证工作。75 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技术 光纤传感技术是一种以光纤为媒介,光为载体,感知和传输外界信号(被测量)的新型传感技术,是伴随着光导纤维及光纤通信技术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在光通信系统中,光纤被用作远距离传输光波信号的媒质,在这类应用中,光纤传输的光信号受外界因素的影响越小越好,但是,在实际的光传输过程中,光纤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压力、应变等外界条件的变化将引起光纤中传输光波的特征参数如频率、相位、光强、偏振态等的变化,通过测量这些参数的变化,就可以得到外界作用于光纤的物理量,这就是光纤传感技术。光纤传感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光源的光入射进光纤,当光在光纤中传输的过程中受到外界物理量影响,使得被测参数与光纤内传输的光相互作用,进行调制,从而使其光学性质如光的频率、波长(颜色)、强度、相位、偏振态等发生变化成为被调制的信号光,然后将这一调制的信号光送入光探测器中进行解调,经信号处理后就可获得被测参数。 光纤传感器与传统传感器相比具有许多明显优势: 1)体积小、重量轻,几何形状具有多方面的适应性,可以做成任意形状的传感器和传感器阵列。 2)抗电磁干扰能力强、耐高温、耐腐蚀,在易燃、易爆环境下安全可靠。 3)光纤传感器件多是无源器件,对被测对象影响较小。 4)便于复用,便于成网。它既可以作为信息的传递媒介,又可以作为信号测量的传感装置。 5)光纤传感器传输频带宽,动态范围大,测量距离长。 光纤传感器的种类很多,按照其工作方式可分为:点式、准分布式和分布式三类。其中,准分布式光纤传感器是使用传感网络系统进行测量的,其光纤不作为传感元件,只作为传输元件,其敏感元件为多个点式的传感器,它们采用串联或各种网络结构形式连接起来,利用波分复用、时分复用或频分复用等技术形成分布式网络系统,进而可以较精确地分时或同时得到被测量信息的空间分布,也可同时得到某一点或某些空间点上不同被测量的分布信息。 光纤光栅传感器除了具有一般光纤传感器耐高温、耐腐蚀等优点之外,还具有波长编码,抗干扰能力强等特性。另外,它较易于在一根光纤中连续写入多个光栅,以制成分布式光纤光栅传感,制得的光栅阵列轻巧柔软,可与渡分复用或时分复用技术等相结合,且十分适于作为分布式传感兀件贴于结构表面或埋人到材料和结构的内部,以实现对结构应变、温度以及压力等的多点监测,这对于目

Michelson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原理.

一、引言 光纤传感由于具有本质安全、电绝缘性好、灵敏度高及便于连网等优点,已在许多物理量的测量中得到应用,特别是基于光纤干涉的传感系统已成为物理量检测中最为精确的系统之一。 光纤干涉仪是一种高精度测量仪器,但存在相位随机漂移及倍频等光学问题。现有文献报导中,解决的方法是采用相位生成载波技术,调制解调的实现过程复杂,并有可能产生信号波形的失真。另外,虽有采用压电陶瓷(PZT)的报导,但未见对相位随机漂移及倍频问题的具体解决方法。为此,本文给出一种简单实用的解决方案,在原理上说明其可行性,并进行了实验验证。 二、Michelson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原理 图1所示为Michelson相位调制型光纤干涉仪结构示意图。由激光器发出的相干光经光隔离器和耦合器后一分为二分别送入2根长度基本相同的单模光纤(即干涉仪的两臂,其一为信号臂,另一参考臂),而后被反射膜反射,在耦合器的输出端发生干涉。显然,这是一种双光束干涉仪,干涉光的幅度与信号光及参考光的幅度有关,其相位为两臂光相位之差,干涉场光强分布为 I=I1+I2+2I1I2cos(Φ)=A+Bcos(Φ)(1) Φ=2nπl/λ(2) 式(1)右端是光电转换的信号,I1、I2分别为干涉仪两臂单独存在时的光强,在检测时通常以直流项对待;2I1I2cos(Φ)表示干涉效应,当Φ=2mπ时,为干涉场的极大值,其中m为干涉级次。式(2)中,Φ为干涉仪两臂光波的相位差,它可以表示为因为环境波动引起的随机漂移信号S和待测信号N之和,由光波波长λ、光纤折射率n以及光纤两臂长度差l共同决定。在波长一定的情况下,两臂光程差改变nl,就改变了干涉信号的相位差,从而实现传感功能。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报告-12.10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报告-12.10

摘要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是在70年代末提出的,在这十几年里,产生了一系列分布式光纤传感机理和测量系统,并在多个领域得以逐步应用。目前, 这项技术已成为光纤传感技术中最具前途的技术之一。本文主要介绍了光纤的相关特性,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特点、作用及其分类,详细论述了各种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的原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具体应用。 关键字:光纤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原理研究现状应用

目录 摘要 引言 1、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简介 1.1光纤基础知识 1)光纤的结构特性 2)光纤的机械特性 3)光纤的损耗特性 2、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原理 2.1 基于光纤后向散射的全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2.1.1 基于OTDR的微弯传感器 2.1.2 基于自发拉曼散射的光时域散射型(ROTDR)传感器 2.1.3基于受激拉曼效应的传感器 2.1.4基于自发布里渊散射的光时域反射型(BOTDR)传感器 2.1.5基于受激布里渊散射效应的传感器 1)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光时域分析型(BOTDA)传感器 2)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光频域分析型(BOFDA)传感器 3)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光相关域分析型(BOCDA)传感器 4)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光相关域反射型(BOCDR)传感 2.1.6基于瑞利散射的偏振光时域反射型(POTDR)传感器 2.1.7基于相位敏感的光时域反射型(Φ-OTDR)传感器 2.2 长距离干涉传感技术 2.3 基于光纤干涉仪的准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2.4 基于FBG的准分布式光线传感技术 3、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国内外研究进展 4、分布式光线传感技术应用实例

基恩士光纤传感器的分类及原理

基恩士光纤传感器的分类 KEYENCE光纤传感器根据光受被测对象的调制形式可以分为:强度调制型、偏振态制型、相位制型、频率制型;KEYENCE光纤传感器根据光是否发生干涉可分为:干涉型和非干涉型;KEYENCE光纤传感器根据是否能够随距离的增加连续地监测被测量可分为:分布式和点分式;根据光纤在传感器中的作用可以分为:一类是功能型(传感型)传感器; 另一类是非功能型(传光型)传感器。 基恩士光纤传感器的原理 KEYENCE光纤传感器光纤布拉格光栅传感器(FBS)是一种使用频率最高,范围最广的光纤传感器,这种传感器能根据环境温度以及/或者应变的变化来改变其反射的光波的波长。光纤布拉格光栅是通过全息干涉法或者相位掩膜法来将一小段光敏感的光纤暴露在一个光强周期分布的光波下面。这样光纤的光折射率就会根据其被照射的光波强度而永久改变。这种方法造成的光折射率的周期性变化就叫做光纤布拉格光栅。 当一束广谱的光束被传播到光纤布拉格光栅的时候,光折射率被改变以后的每一小段光纤就只会反射一种特定波长的光波,这个波长称为布拉格波长,这种特性就使光纤布拉格光栅只反射一种特定波长的光波,而其它波长的光波都会被传播。 艾驰商城是国内最专业的MRO工业品网购平台,正品现货、优势价格、迅捷配送,是一站式采购的工业品商城!具有10年工业用品电子商务领域研究,以强大的信息通道建设的优势,以及依托线下贸易交易市场在工业用品行业上游供应链的整合能力,为广大的用户提供了传感器、图尔克传感器、变频器、断路器、继电器、PLC、工控机、仪器仪表、气缸、五金工具、伺服电机、劳保用品等一系列自动化的工控产品。 如需进一步了解相关传感器产品的选型,报价,采购,参数,图片,批发等信息,请关注艾驰商城。https://www.360docs.net/doc/7812594510.html,/

基于瑞利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光纤中的散射光 当光(电磁)波射入介质时,若介质中存在某些不均匀性(如电场、相位、粒子数密度n、声速v等)使光(电磁)波的传播发生变化,有一部分能量偏离预定的传播方向而向空间中其他任意方向弥散开来,这就是光散射。光的散射现象的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可有不同的分类,但从产物的物理机制来看,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是非纯净介质中的光散射,该散射现象不是介质本身所固有的,而强烈地依赖于掺杂进来的散射中心的性质或介质本身的纯净度。其规律主要表现为:散射光的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相同;散射光的强度与入射波长成一定关系。 第二类是纯净介质中的散射,即使所考虑的介质是由成分相同的纯物质组成,其中不含有外来掺杂的质点、颗粒或结构缺陷等,仍然有可能产生光的散射现象,这些散射现象是介质本身所固有的,与介质本身的纯净度没有本质上的关系。属于这类纯净介质的散射现象有如下几种: 1)瑞利散射设介质是由相同的原子或分子组成,由于这些原子或分子空间分布的随机性的统计起伏(密度起伏),造成与电极化特性相应的随机性起伏,而形成入射光的散射。这种散射现象的特点是频率与入射光频率相同,在散射前后原子或分子内能不发生变化,散射光强度与入射光波长的四次方成反比。 2)拉曼散射这种散射现象通常发生在由分子组成的纯净介质中,组成戒指的分子是由一定的原子或离子组成的,它们在分子内部按一定的方式运动(振动或转动),分子内部粒子间的这种相对运动将导致感生电偶极矩随时间的周期性调制,从而可以产生对入射光的散射作用;在单色光入射的情况下,这将是散射光的频率相对于入射光发生一定的移动,频移量正好等于上述调制频率,亦即与散射分子的组成和内部相对运动规律有关。 3)布里渊散射对于任何种类的纯净介质来说,由于组成介质的质点群连续不断的做热运动,使得在介质内始终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弹性力学振动或声波场。连续介质的这种宏观弹性力学振动,意味着介质密度(从而也是折射率)随时间和空间的周期性起伏,因而可对入射光产生散射作用,这种作用类似于超声波对光的衍射作用,并且散射光的频移大小与散射角及介质的声波特性有关。

干涉型微纳光纤传感器

干涉型微纳光纤传感器 金龙,李杰,关柏鸥 (暨南大学光子技术研究所,广州,510632) 摘要:本文报道我们在干涉型微纳光纤传感器方面的研究进展,包括高双折射微纳光纤环形传感器、级联长周期光栅传感器及基于单锥结构的微纳光纤干涉型传感器。通过对干涉仪几何结构的设计与优化,实现了104 nm/RIU 量级的折射率感测灵敏度,为研制成本低廉、高灵敏度的光学生物化学传感器提供了可选方案。 关键词:微纳光纤;微纳光纤传感器;干涉型传感器 微纳光纤传感器具有体积小巧、结构灵活、强瞬逝场等特点,基于对周围液体折射率的测量,能够实现对微弱生化成分变化的检测。已报道的微纳光纤折射率传感器包括光栅型、谐振型等。我们通过结构设计与优化,实现了几种干涉型微纳光纤折射率传感器,具有折射率灵敏度高、温度灵敏度低,制作成本低等优点,具体包括: (1)高双折射微纳光纤环形传感器。在闭合光纤环镜结构中加入一段由矩形截面光纤熔融拉锥而成的高双折射微纳光纤,构成M-Z 干涉型传感器,其折射率灵敏度达到18897nm/RIU ,并通过进一步将干涉仪制成灵巧型尖端式结构,将灵敏度提升到24373nm/RIU ,温度灵敏度仅为5 pm/°C 。理论分析表明其传感特性由群双折射色散决定,可通过对光纤截面的椭圆度和和直径的优化实现灵敏度的提升。 (2)级联长周期光栅微纳光纤传感器。通过用CO 2激光器在微纳光纤上构成级联长周期光栅,感测灵敏度达到2227nm/RIU ,温度灵敏度为11.7 pm/°C ,并通过理论计算指出,通过进一步降低光纤直径到 3.5μm 左右时,由于瞬逝场作用的增强和模式色散因子的降低,感测灵敏度有望达到40000nm/RIU 左右。 (3)单锥结构的微纳光纤干涉型传感器。在光纤熔融拉锥过程中,通过减小过渡区长度,可激发微纳光纤中的高阶模式,并基于单个锥区实现干涉仪结构。这种结构制作方法简便,锥区总长度更短,本文还将介绍我们在这方面的最新结果。 CO 2 Laser L d =9.5μm 73.5 μm d Λ 图1左图:基于高双折射微纳光纤环镜结构的传感器原理图及实物图;右图:基于级联微纳光纤长周期光栅的干涉型传感器原理图及实物图。

拉曼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DTS.

拉曼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DTS 拉曼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DTS描述: 产品简介 拉曼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DTS是国内外应用较成熟的分布式光纤测温技术,利用自发拉曼散射效应和光时域反射技术实时获得沿光纤分布的温度信息,结合智能火灾判断算法,可及时预警火灾隐患,并精确定位火灾发生位置。 诺驰光电的DTS产品采用模块化设计,可靠性高;同时凭借高速微弱信号处理技术优势,实现0.5m空间分辨率,技术指标国内领先。诺驰光电可提供基于多模光纤和单模光纤的DTS,尤其适合高压电缆在线监测、电力载流量分析、交通隧道火情监测、油气储罐火情监测、输煤皮带火情监测、大坝渗漏监测应用。 测量原理 拉曼型分布式光纤传感器DTS的温度测量基于自发拉曼Raman散射效应。大功率窄脉宽激光脉冲入射到传感光纤后,激光与光纤分子相互作用,产生极其微弱的背向散射光,包括温度不敏感的斯托克斯Stokes光和温度敏感的反斯托克斯Anti-stokes光,两者波长不一样,经波分复用器WF分离后由高灵敏的探测器APD探测,根据两者的光强比值可计算出温度。而位置的确定是基于光时域反射OTDR技术,利用高速数据采集测量散射信号的回波时间即可确定散射信号所对应的光纤位置。

技术优势 ?连续分布式温度测量,无测量盲区?光纤即为传感器,可抗干扰 ?测量距离长?可精确定位 ?测量速度快?本质安全,适于易燃易爆环境下长 期工作 ?测量稳定可靠,误报率低?光纤寿命长,几十年免维护 性能特点 ?测量距离:10km?空间分辨率:0.5m—10m ?取样分辨率:0.25m—1m?测量时间:5s ?测量精度:1℃?友好的用户软件,提供可视化界面?提供单模光纤版本产品应用Applications 性能指标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系统测量原理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系统测量原理 [摘要]: 光在光纤中传播,光与介质中光学声子、声学声子发生碰撞,会产生后向散射的光,这些后向散射的光的频率、强度均会发生改变。其改变量的大小与折射率等有关,而折射率等因素受光纤的应变、温度的影响。 [关键词]:光纤;光纤传感器;测量 中国分类号:TN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6908(2007)0110021-01 1.BOTDR的分布式温度和应变测量 BOTDR的分布式应变测量原理,当入射光在光纤中传播时,入射光会与声波声子相互作用,产生布里渊散射。其散射光的传播方向与入射光的传播方向相反。当入射光的波长那布里渊散射的最大能量的频率与入射光的频率之差大约是11GHz。这个频移量就叫做布里渊频移。如果光纤沿径向发生了应变,那布里渊散射对应于应力的频移量,如图1所示: 为了测量分布式的应变,通过使用BOTDR技术,沿着光纤观测布里渊散射光的频谱,确定布里渊频移的大小,从而达到测量应力的目的。如图2所示。在光纤的一端脉冲光入射,同时在这端使用时间域的BOTDR接收布里渊后向散射光。因此,产生布里渊散射的位置与脉冲光发射的位置的距离Z可以由下列登时确定,在这个式中,时间T是发射脉冲光与接收的布里渊散射光的时间差。 为了能获得布里渊散射光的频谱,我们重复上面所做的步骤,我们缓慢的改变入射光的频谱宽度。在布里渊散射光的不同频率段,我们能获得大量的分布式能量。如图2所示。所以,我们能够从获得的布里渊散射光的波形,知道在光纤中任何位置,那散射光的频谱。所以,我们固定频谱到那些Lorentzian弯曲和使用能量峰值的频谱。通过相应弯曲位置的应力。 应变与布里渊频率的改变量的各自联系。在实际的测量中,测量之前,(1)中的系数和布里渊频移可以在无应变时测量出来。然后,频移转换成应变。 注:本文中所涉及到的图表、注解、公式等内容请以PDF格式阅读原文。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

1 光纤传感器基本原理 随着工艺水平的提高,光纤技术目前相对成熟。光纤传感器即为应用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组合的一个广电感应系统。通常的光纤传感系统由光源、光导纤维、光传感元件,光调制元件和信号处理部分组成[3]。其工作原理如下图所示:光源发出的光经过光导纤维进入光传感元件,而在光传感元件中受到周围环境场的影响而发生变化的光再进入光调制机构,由其将传感元件测量的参数调制成幅度、相位、偏振等信息,这一过程称为光电转换过程,最后利用微处理器进行信号分析。 如前所述可以看出光纤传感器的传感机理和电磁传感器的传感机理是相似的,但是光纤传感器由于其测量信号的载体是激光,其在光导纤维内部传播,很难受到外界电磁场干扰,因此适合复杂工况下的检测,且操作方便灵活,信号输出自动化。 2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及特点 2.1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 2.1.1 光纤传感器的分类有不同的方式 按光纤在光纤传感器中的作用可分为传感型和传光型两种类型。 传感型光纤传感器的光纤不仅起传递光作用,同时又是光电敏感元件。由于外界环境对光纤自身的影响,待测量的物理量通过光纤作用于传感器上,使光波导的属性(光强、相位、偏振态、波长等)被调制。传感器型光纤传感器又分为光强调制型、相位调制型、振态调制型和波长调制型等。 2.1.2 传光型光纤传感器 传光型光纤传感器是将经过被测对象所调制的光信号输入光纤后,通过在输出端进行光信号处理而进行测量的,这类传感器带有另外的感光元件对待测物理量敏感,光纤仅作为传光元件,必须附加能够对光纤所传递的光进行调制的敏感元件才能组成传感元件。光纤传感器根据其测量范围还可分为点式光纤传感器、积分式光纤传感器、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三种。其中,分布式光纤传感器被用来检测大型结构的应变分布,可以快速无损测量结构的位移、内部或表面应力等重要参数。目前用于土木工程中的光纤传感器类型主要有 Math-Zender干涉型光纤传感器,Fabry-pero 腔式光纤传感器,光纤布喇格光栅传感器等。 2.2 光纤传感器的特点 研究和工程应用表明光纤传感器具有如下特点: ⑴高灵敏度,抗电磁干扰。由于光纤传感器检测系统很难受到外界场的干扰,且光信号在传输中不会与电磁波发生作用,也不受任何电噪声的影响,由于这一特征,光纤传感器在电力系统的检测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⑵光纤具有很好的柔性和韧性,所以传感器可以根据现场检测需要做成不同的形状。 ⑶测量的频带宽、动态响应范围大。 ⑷可移植性强,可以制成不同的物理量的传感器,包括声场、磁场、压力、温度、加速度、位移、液位、流量、电流、辐射等。 ⑸可嵌入性强,便于与计算机和光纤系统相连,易于实现系统的遥测和控制。 3.光纤传感器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举例 随着光纤传感技术的发展,在土木工程领域光纤传感器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用来测量混凝土结构变形及内部应力,检测大型结构、桥梁健康状况等,其中最主要的都是将光纤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的应变传感器使用。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探讨 刘文义 (中国地震局第二监测中心,陕西西安 710054) 1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分布式光纤传感利用光导纤维具有的传感、传输双重特性,实现对被测量对象沿光纤分布的多点甚至连续测量,以达到取代多台独立点传感器的目的。它既具有光纤的抗电磁场干扰、大信号传输带宽等优点,又突破了点式光纤传感的限制,可以同时获得被测量对象测量参数的空间分布及其随时间变化的信息,并使之能够进行远距离遥测监控,在许多工程领域有重大的应用价值。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主要有3个方面的突破:①基于瑞利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②基于拉曼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③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分布式传感技术的研究起步较晚,但由于它在温度、应变测量上所达到的测量精度、测量范围以及空间分辨率均高于其他传感技术,因此,这种技术在目前得到广泛关注与研究。 2 布里渊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研究现状和产品性能分析 (1)传感方案的研究现状。目前,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从方案上分主要有三种:时域反射计(BOTDR)的光纤传感技术、时域分析(BOTDA)的光纤传感技术、光频域分析(BOFDA)的光纤传感技术。由于基于BOTDR的传感方式最大的优点是只需要单端入射,结构简单,从而在实际应用中会很方便,所以,目前国内外对此方案的研究投入相对较多,是技术与产品最成熟的光纤传感器。 (2)传感系统性能的研究现状。对传感系统的性能的研究成果比较突出的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温度或应变传感系统的研究;温度和应变同时传感系统的研究;提高系统空间分辨率的研究;提高系统传感距离的研究。 (3)主要分布式光纤传感器产品。目前主要有日本、英国、瑞士、加拿大等国的公司生产商用产品。 3 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的最新进展 (1)国际研究进展。近年来,光纤传感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呈现出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传感监测的解调技术更加先进,性能和指标更加精确和准确;分布式监测越来越受重视,已成为地质、岩土和土木工程监测的发展方向;应用技术的研究在不断加强,包括光纤传感器的封装技术,特种传感光纤的研制,传感光纤的铺设和安装技术等;相关技术的应用领域和范围迅速扩大。 (2)我国研究应用现状。近几年,我国在研究和应用方面有了长足的发展,新型传感技术不断涌现,工程的应用面不断扩大。与国际上一些先进国家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体现在一些核心的传感解调技术还掌握在少数国家手中,监测仪器昂贵导致这些先进技术的推广和应用受到了很大影响。 4 在地震监测中的可行性研究 与目前地震监测的方法相比,分布式光纤传感器除具有结构简单、灵敏度高、耐腐蚀、电绝缘、防爆性好、抗电磁干扰、光路可挠曲、易于与计算机连接、便于遥测等优点外,其最显著的优点就是可以测出光纤沿线任一点上的应变、温度和损伤等信息,实现对监测对象的全方位立体监测。因此,引进、研究和开发分布式光纤应变/温度观测技术对活动块体边界带(或断裂带)的监测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信箱:sf55@https://www.360docs.net/doc/7812594510.html,) 101

分布式光纤传感温度报警系统

分布式光纤传感温度报警系统Ξ 张在宣 郭 宁 余向东 吴孝彪 (中国计量学院光电子技术研究所,杭州310034) 摘 要 研制了一种由分布光纤温度传感器系统组成的新型在线自动温度检测、报警系统,它是一种特殊的光纤通信网络,也是一种光纤雷达。文中讨论了系统的工作原理、调制与解调原理,系统的组成结构和系统的报警特性。在一根2km光纤上可采集一千个温度信息并能进行空间定位,是一种理想的温度报警系统。 关键词 分布光纤温度传感器 光时域反射技术 温度报警系统 一、前 言 分布式光纤温度传感器系统实质上是分布光纤喇曼(Raman)光子传感器(DOFRPS)系统,它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用于实时测量空间温度场的光纤传感系统。在系统中光纤既是传输媒体又是传感媒体,利用光纤背向喇曼散射的温度效应,光纤所处空间各点的温度场调制了光纤中的背向喇曼散射的强度,即反斯托克斯(stokes)背向喇曼散射光的强度),经波分复用器和光电检测器采集了带有温度信息的背向喇曼散射光电信号,再经信号处理系统解调后,将温度信息实时从噪声中提取出来并进行显示,它是一种典型的光纤通信网络;在时域里,利用光纤中光波的传播速度和背向光回波的时间间隔,利用光纤的光时域反射(O TDR)技术对所测温度点定位,它是一种典型的光雷达系统。 分布光纤传感系统中的传感光纤不带电,抗射频和电磁干扰,防燃、防爆、抗腐蚀、耐高电压和强电磁场、耐电离辐射,能在有害环境中安全运行,系统具有自标定、自校准和自检测功能;即使在光纤受损时不仅可继续工作,而且可检测出断点位置。在一根2km光纤上可采集一千个温度信息并能进行空间定位,由于分布光纤传感系统的优越特性,已经开始应用于火灾自动温度报警系统。 分布光纤温度传感器的主要用途: 11用于煤矿、隧道的温度自动报警控制系统; 21油库、油轮,危险品仓库,大型货轮,军火库等温度自动报警控制系统; 31高层建筑、智能大厦、桥梁、高速公路等在线动态检测和火灾防治及报警; 41各种大、中型变压器,发电机组的温度分布测量,热保护和故障诊断; 51地下和架空高压电力电缆的热检测与监控; 61火力发电所的配管温度、供热系统的管道、输油管道的热点检测和故障诊断;化工原料、照相材料及油料生产过程在线动态检测; 71作为一种典型的机敏结构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在线动态检测和机器人的神经网络系统。 分布光纤温度传感系统是一种光机电和计算机一体化的高科技,世界上有英国、日本、瑞士和我国研制生产,英国、日本等应用于大型变压器、发电机组热保护和保障诊断,日本、瑞士和我国开始应用于火灾自动报警控制系统。 分布光纤温度传感器系统可显示温度的传播方向、速度和受热面积。可将报警区域的 42计量技术 20001№2Ξ国家首批产学研工程项目资助

分布式光纤传感器

光纤分布式声波传感技术 刘德中通信学院 2013010917006 内容摘要 声波属于物质波,其实质是质点振动、应力、压力等在弹性介质中的多样表现形式。在声学的研究领域中,声波的产生机制、传播形式以及检测方法是会共同涉及的内容。目前的声波检测技术就是利用声波信号在弹性介质内的传播变化实现对检测目标的测探、准确识别、定位等。 在光纤传感领域,当前的一个研究热点就是光纤声波检测,它可以用作水听器,应用于海洋、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输油管道实时检测预警系统;也可用作光纤麦克风,用光纤光栅制成的声波传感探头基元以光纤光栅的中心波长调制来获得传感信息的,它具有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全光纤的特点,同时还具有能够实现波分复用、检测探头的微型化等特点。 关键词:声波检测光纤传感技术分布式震动传感布里渊散射 一、技术原理 (一)基于光纤光栅的传感器 基于光纤光栅的传感器的原理是当温度、应变、折射率、应力、浓度等外界环境因素出现变化时,光纤光栅的有效折射率或者是光纤光栅周期就会发生 改变,从而使得光纤光栅的中心波长出现变化,对这一变化量经过信号处理之 后,就能够获得所需要检测的参数。这一过程中,传感信号的获得方式是通过光 纤光栅中心波长的调制实现的,相比于强度调制传感器而言,光纤光栅传感器 的灵敏度更高,更广的动态测量范围。所以,基于光纤光栅的传感器以其自身强 大的抗干扰能力、高灵敏 度以及对光源的稳定性及 能量特征要求低的特性, 使其在精确、精密测量方 面十分合适,光纤光栅传 感器目前已经占据了以光 纤为主要材料的44%左右。 (二)光纤声波传感器 声音属于微压动态信号,要想测量声音信号,可以通过监测频率或声压来实现。一般情况下,人们在传递和探测声信号时,会使用电子式传声器,该传声 器具有声-电换能原理,然而在一些特殊的环境中,如在核磁共振、强电磁干扰 或易燃易爆环境中,一些电子式传声器会失去作用,加之信号衰减会给传感器 端的弱电量信号带来不利影响,所以在较远的距离间无法使用电子式传声器, 这给远距测量带来了诸多难题。为了让信息能够准确传递出去,必须研宄一种 无源传声器,这种传声器不受电磁的干扰,还能在较远的距离间进行传输。光纤

用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全光纤激光器

第37卷 第6期 中 国 激 光 Vol.37,No.62010年6月 CHIN ES E J OURNAL OF LAS ERS J une ,2010 文章编号:025827025(2010)0621501204 用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全光纤激光器 高存孝1 朱少岚1,2 冯 莉1 宋志远1,2 曹宗英1 何浩东1 牛林全1,2 1 中国科学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瞬态光学与光子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710119 2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49 摘要 报道了一台适用于分布式光纤传感的全光纤激光器。激光器基于主振荡功率放大(MOPA )技术,种子光源为半导体激光器,放大器为掺铒光纤放大器。实现了重复频率和脉冲宽度分别独立可调的激光输出,中心波长为 1550nm ,光谱的3dB 带宽小于0.2nm ,获得的最高峰值功率为1.1kW ,输出的激光脉冲中放大自发辐射(ASE ) 功率分数的最大值低于10%。 关键词 激光器;光纤激光器;掺铒光纤放大器;分布式光纤传感 中图分类号 TN248.1 文献标识码 A doi :10.3788/CJL 20103706.1501 A n All Fi be r L as e r f o r Dis t ri but ed Op t ical Fi be r S e ns o r Gao Cunxiao 1 Zhu Shaolan 1,2 Feng Li 1 Song Zhiyuan 1,2 Cao Zongying 1 He Haodong 1 Niu Linquan 1,2 1 St a te Key L abor ator y of Tr a nsie nt Op tics a n d Photonics ,Xi ′a n I nstit ute of Op tics a n d Precision Mecha nics , Chi nese Aca de m y of Sciences ,Xi ′a n ,S ha a nxi 710119,Chi n a 2 Gr a d ua te U niversit y of Chi nese Aca dem y of Scie nces ,Beiji ng 100049,Chi n a Abs t r act An all fiber laser which is suitable for dist ributed optical fiber sensor is reported.The laser is based on the technique of master 2oscillator 2power 2amplifier (MOPA ),whose seed laser is a laser diode and amplifier is Er 3+doped fiber amplifier.The laser operates in wavelength of 1550nm with the tunable repetition rate and the p ulsewdith ,and the 3dB width is less than 0.2nm.The maximum peak power 1.1kW of laser p ulse is obtained ,and the power of amplified spontaneous emission (AS E )in the outp ut pulse is less than 10%in all condition.Key w or ds lasers ;fiber laser ;Er 3+doped fiber amplifier ;dist ributed optical fiber sensor 收稿日期:2010203222;收到修改稿日期:2010204216 作者简介:高存孝(1979—),男,助理研究员,主要从事脉冲光纤激光器、放大器以及脉冲半导体激光器技术等方面的研 究。E 2mail :cxgao @https://www.360docs.net/doc/7812594510.html, 1 引 言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是集光、机、电为一体的综合性技术,具有寿命长、耐高电压、抗电磁干扰和系统简单等优点,可以实现连续的空间温度测量、气体泄漏的在线监测等,目前已经广泛用于电力冶金、石油化工、交通运输和火灾预防报警等诸多领域[1~4]。在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中光纤既作为传输通道,同时又是传感的功能元件,可以非常容易地获得链路上被测量参数的空间分布和时间变化信息,这是传统光纤传感所无法比拟的。 目前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主要有:基于光纤拉曼散射或布里渊散射的光时域反射及频域反射技 术、基于光纤瑞利散射的偏振光时域反射技术、长距 离光干涉技术、菲涅耳反射技术以及准分布式光纤布拉格光栅复用技术等[5~12]。这些技术分别有各自的特点,适合于不同的应用场合。对于基于光纤拉曼散射的光时域反射技术而言,其工作原理是利用光纤背向拉曼散射的温度效应,即光纤所处空间各点的温度场能够改变光纤中背向拉曼散射光的强度,通过测量拉曼反射光的强度就可以得到相应的温度值,并使用光时域反射技术来确定所测温度点的位置。这种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系统结构简单、成本低和应用范围广,目前已经实现了10km 以上的测量距离,是一种很有市场前景的技术。

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信号处理设计

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信号处理设计 高志宇,洪小斌,伍剑,徐坤,林金桐 北京邮电大学光通信与光波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6) E-mail:gaozy@https://www.360docs.net/doc/7812594510.html, 摘要:应用马赫-泽德干涉仪设计的具有双向干涉结构的光纤传感器,用于实现分布式振动传感定位。本文针对这种传感器结构,深入研究了相关运算和基于AR模型的功率谱估计方法,设计出具有事件发生检测功能的传感器信号处理算法。在此基础上,采用DSP和PC 机组成的平台实现信号的实时处理并得出定位结果。 关键词:光纤传感器,相关运算,AR模型的功率谱估计,DSP 1.引言 近年来,传感器在朝着灵敏、精巧、适应性强和智能化、网络化的方向发展。在这一过程中,光纤传感器作为传感器家族的新成员,由于其优越的性能而倍受青睐。与传统的传感器相比,光纤传感器具有以下的优势:首先,光纤是一种耐高压,抗腐蚀的介质,能在电磁或电子传感器不能工作的恶劣环境下运行。其次光波的传播频率极高,具有巨大的信息容量,又能有效的防止无线电波及电火花干扰传输的光波信号。同时,光纤很细,又具有极高的韧性,可以制造各种体积小、重量轻以及任意形状的传感器。更重要的是光纤传感器可以传感各种物理量,例如声,电、磁、温度、压力、振动、旋转等,并具有极高的灵敏度。 光纤传感器利用光纤本身的敏感特性进行工作。由光源发出的光在光纤中传播时,若应力、温度、电场、磁场等外界因素发生了变化,则光波的振幅、相位、波长及偏振态等特征参量就随之变化,该过程称为光波的调制。含有调制信息的光波经光纤传输到光电转换部分,解调后被仪器接收,即可得到外场确切变化的信息。根据被测量对光的调制方法不同,传感型光纤传感器可分为强度传感器、频率(或波长)传感器、相位传感器及光纤偏振式传感器四大类。其中尤其以光纤相位传感器(即各种光纤干涉仪)的灵敏度最高。光纤干涉仪将光波的相位信息转换位强度信息,通过检测光强信号分析出所测物理量。本文中所讨论的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对外界振动及压力变化进行准确定位。其中定位的准确程度决定于传感器信号处理算法的设计,故以下将从传感器的系统结构入手,着重介绍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实现定位的信号处理算法。 2.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系统结构 干涉型光纤传感器所采用的干涉结构通常有四种,迈克尔逊(Michelson)干涉仪、马赫-泽德(Mach-Zehnder)干涉仪、塞格纳克(Sagnac)干涉仪和法布里-珀罗(Fabry-Perot)干涉仪。以光纤作为上述干涉仪的光路介质,就构成了干涉型光纤传感器的基本结构,本文中介绍的光纤传感器将采用马赫-泽德(Mach-Zehnder)干涉仪结构。 2.1 Mach-Zehnder干涉型光纤传感器原理 M-Z干涉型光纤传感系统的线路传感部分是一种典型的M-Z干涉仪。它的基本结构如图1所示。两个耦合器分别用来进行合束和分束,由两根光纤构成的干涉臂位于耦合器之间,其中一条作参考光路,与外界隔离,另一条作传感光路,测量传感光路中光相位的改变,可获得外场变化信息。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在工程监测中的应用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及其在工程监测中的应用? 施斌丁勇索文斌高俊启 (南京大学光电传感工程监测中心, 210093 南京) [摘要]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如布里渊散射光时域反射测量技术(简称BOTDR),是国际上近几年才发展成熟的一项尖端技术,应用非常广泛。本文着重介绍 BOTDR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在隧道、基坑和路面等三个方面的应用。在工程监 测过程中积累起来的大量监测数据表明,BOTDR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是一种 全新而可靠的监测方法,它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为工程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 思路,因而必将拥有一个广阔的发展前景。 [关键字] BOTDR 光纤传感工程监测应变 1.引言 随着人们对工程安全要求的日益提高,近年来,一批新式的传感监测得到发展,它们不是对传统传感监测技术简单的加以改良,而是从根本上改变了传感原理,从而提供了全新的监测方法和思路。其中,尤以BOTDR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为世人所瞩目,它利用普通的通讯光纤,以类似于神经系统的方式,植入建筑物体内,获得全面的应变和温度信息。该技术已成为日本、加拿大、瑞士、法国及美国等发达国家竞相研发的课题。这一技术在我国尚处于发展阶段,目前已在一些隧道工程监测中得到成功应用,并逐步向其他工程领域扩展。 南京大学光电传感工程监测中心在南京大学985工程项目和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的支持下,建成了我国第一个针对大型基础工程的BOTDR分布式光纤应变监测实验室,开展了一系列的实验研究,并成功地将这一技术应用到了地下隧道等工程的实际监测中,取得了一批重要成果,为将这一技术全面应用于我国各类大型基础工程和地质工程的质量监测和健康诊断提供了坚实基础。 2.BOTDR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的原理 布里渊散射同时受应变和温度的影响,当光纤沿线的温度发生变化或者存在轴向应变时,光纤中的背向布里渊散射光的频率将发生漂移,频率的漂移量与光纤应变和温度的变化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因此通过测量光纤中的背向自然布里渊散射光的频率漂移量(νB)就可 ?本项目研究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40225006)和国家教育部重点项目资助项目(01086)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测试平台的设计

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测试平台的设计 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通过检测沿光纤每个位置的散射光强度,来推算出光纤上的温度和应变分布。布里渊光时域分析仪(Brilouin Optical Time Domain Analysis:BOTDA)是一种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它适用于长距离、大范围和高灵敏度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能对于光纤上的温度和应变实现准确实时的测量,有重要的研究意义和实用价值。本论文研究了光纤中的布里渊散射效应和BOTDA 的传感原理,基于BOTDA传感系统的信号特点,设计了一种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测试平台。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基于FPGA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测试平台的设计本文在研究了BOTDA传感系统基础上,提出了基于FPGA的分布式光纤传感系统的实现方案。针对方案中对各个模块的功能需求,进行了FPGA,高速ADC和扫频模块等硬件电路设计以及基于FPGA的系统逻辑设计。并应用仿真软件对各个模块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设计的方案可以实现传感信号的有效测量。 (2)一种基于频率合成技术的频率扫描实现方案根据系统对频率和步长可调的频率扫描的需求,提出了应用宽带RF频率合成芯片LMX2594来产生扫频信号的方案,并进行了硬件电路的设计。LMX2594可在不使用内部加倍器的情况下生成10MHz至15GHz范围内的任何频率,内置的32位N分频器可满足频率步进为1Hz 的扫频输出,且可通过编程控制其输出的频率及步进长度,为布里渊散射光谱特征提取算法的实现提供了硬件支持。结果表明,设计的频率扫描模块可满足系统的需求。 (3)基于半间隔搜索扫频法的布里渊散射光谱特征提取算法的实现方案由于

基于布里渊散射光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分布式光纤传感技术 1.引言 光导纤维在通信系统中的应用早已为人熟知,如今全世界高速便捷的网络也离不开光纤的发展。除了光纤通信以外,还有另一类针对光纤的重要研究方向——光纤传感。 与传统的电类传感器相比,光纤传感器具有抗电磁干扰、重量轻、易于嵌入、成本低等优点。这些优势使得光纤传感技术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拥有非常乐观的前景。例如,在一些环境恶劣,如强磁场的检测条件下,电类传感器可能无法正常工作或者损坏,但是光纤传感器受到外界影响较小,仍能保持稳定的工作状态。在对建筑结构的检测中,光纤传感器同样是较佳的选择。由于光纤本身重量轻且纤细,可以方便地分布在建筑结构中,对结构的各个部位进行全面的监控。另外光纤嵌入后不会对结构造成较大的影响,使结构保持其原有的状态。 分布式光纤传感是光纤传感技术中的一个研究热点,其优势是能够测试光纤沿线各点处的传感参量。虽然一般情况下其测试精度不如高精度的点式传感器,如光纤布拉格光栅(Fiber Bragg Grating, FBG),但是其利用光纤的特性真正实现了“全分布式”的传感。前述对建筑结构的检测,即是分布式光纤传感的一个重要应用。 基于布里渊散射的分布式传感技术是分布式传感中的研究热点,因其能够对应变与温度实现较高精度的单参量或双参量同时测量,在实际应用中亦有广阔的前景。本文仅关注其中的一种——布里渊光时域反射技术(Brillouin Optical Time-domain Reflectometry, BOTDR)。布里渊光时域反射技术是最简单的一种形式,其空间分辨率、测量精度等不如其他更为复杂的布里渊传感技术,但是拥有更简单的系统结构和单端测量的优势,且其性能指标已经可以满足许多应用的要求,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更受欢迎。 由于布里渊光时域反射技术测量的是自发布里渊散射,其信号微弱,信噪比较低。并且其各项性能指标之间相互制约,难以得到同时提高,例如空间分辨率和频移精度之间存在的权衡问题。为了试图解决或改善这些问题,本文对其重要的性能参数进行详尽分析,将对布里渊光时域反射技术中的信号处理技术和编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