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李白与月

合集下载

2023年诗意人生议论文

2023年诗意人生议论文

2023年诗意人生议论文2023年诗意人生议论文1一壶漂泊,浪迹天涯难入喉,仕途失意的李白,最终还是选择了倚剑天涯,诗意地生活。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抱着明月,李白一醉方休,这千年之醉,成就了李白这一代诗仙。

把失意烧成了落叶,李白终究在诗意里找到人生的归属,一匹青驴,一袭青衫,一条蜀道,一座崇山,诗意地生活,让历史留下了青莲居士的足迹,让李白找到了生命的本真。

是啊,生活是何其需要诗意老点缀啊!特别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年代,人们的精神家园已逐渐萎缩,近似荒芜。

彩灯闪朔,燃尽了安宁,疲惫的心灵,已找不到归路。

其实我们不妨停下脚步,让焦炉的灵魂在这一刻得到缓息,生活中从不缺少诗意,只是我们缺少对诗意的发现,对美的感触。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射向大地,打破黑暗的沉寂;门前的梧桐又长出了新叶,小鸟在枝头欢唱嬉戏;叽叽喳喳的路人小孩,一声声清脆的“早上好”,让你一天都倍感清新。

黄昏,夕阳斜斜映照的古道,残余着一丝喧嚣;归家的行人,拉长的影子,此中无不充斥着诗意。

学会忙里偷闲,苦中作乐,诗意地生活或许就是在烦乱的城市中,抬起头来,看着那静静的夜空,寂寞的繁星,哼着宜人的小曲;诗意地生活或许就是,暂时离开书桌,在草地上,享受大地的芳香。

诗意地生活就是“闲看庭前花开花落,漫随天外云展云舒。

”诗意地生活就是远离那些遥不可及的奢望,在平静轻松中释然。

诗意是简单的,简单到一点心情,一份哀怨,简单到阳光照射下摇曳的那株狗尾巴草,简单到在落日的余晖中抖动的几竿修竹,都能给你不尽的思索和一份诗情.诗意,一种温情与浪漫,一种美幻与向往。

诗意地生活,练就我们平和的心态,积极的心态来对待生活。

那么,我们的生活,也会永远的充满诗意,轻松快乐,永远相随。

只要你善于生活,你会在清晨的朝阳中发现诗意,你回在林中的鸟鸣中感受诗意,你会在枫叶飘飘中寻找诗意……诗意地生活,生命中从此便多了些许阳光。

诗意地生活,受伤的心灵从此便不再空虚。

关于李白的800字议论文精选5篇

关于李白的800字议论文精选5篇

关于李白的800字议论文精选5篇关于李白的议论文1李白是一个很伟大的诗人,这不用我说大家也知道,可谁又能真正从心里感知他的存在呢?他努力、他郁闷、他思乡,他却能把这些平凡的形容词“扩写成诗”,品作文。

诗中如同壮观瀑布般的情意,与人们的现代思想纠缠着,专家们能从中抽多少就抽多少。

李白有着大男人主义的豪爽性格,将已经过去的事情统统视为渺小的过眼烟云,他自由自在地去游历那些壮美的山山水水,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而惊叹。

李白的诗让我越读越有味,他的诗中不仅仅是对人生的感叹,似乎还有很多很多更深的东西等待我们去发现它。

他的诗很开放,能让大多数人接受他。

他写的东西即使我咬烂笔头也想不出来。

点到为止,却又点得精确,点得透澈,让人忍不住被这个“李氏黑洞”给吸进去。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相思,摧心肝。

”这些令人深感谢无奈的诗句就是这样融入我们的社会的。

我只是去听去看去想,李白的诗却成了我脑海里抹不去的光亮。

影响着我的价值观和人生观。

特别是《将进洒》这首诗,最让我为之动容。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君莫停。

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金钱在这位诗仙眼中早已成了毫不起眼的蚂蚁,在酒后也只剩无几了。

回来想想,真是天妒英才,要不然李白早就当上“高级白领”了。

那么好的文笔,那么气派的思想,那么坚定的雄心壮志,要是李白来到现代,那他肯定没那时间享清闲,而是为了工作和生活埋头苦干。

李白的诗像一条灵动、充满豪情的龙,在茫茫的诗云中穿梭,他傲然、不屈,眼睛里有着无数智慧的宝藏。

论李白的游仙诗终稿

论李白的游仙诗终稿

唐山师范学院学士学位论文题目论李白的游仙诗学生李海洋指导教师王双教授专业汉语言文学(教师教育方向)年级 2014级专接本系别中文系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2015年5月目录题目 (1)摘要 (1)正文 (1)一、李白游仙诗的表现特征 (1)二、李白游仙思想形成的原因 (4)三、李白游仙诗的艺术特征 (6)注释 (9)参考文献 (10)致谢 (11)外文页 (12)论李白的游仙诗李海洋摘要李白的游仙诗大约占其诗作的十分之一,可以说是占有很大比重。

李白的游仙诗并不是表面上对宗教信仰的非理性依赖和信任,而是对他高洁傲岸,飘逸浪漫,豪迈奔放形象的塑造和展示,还是他面对权贵的表达蔑视的利器,是寄托理想,塑造自我的一种手段。

本文拟从李白大量的游仙诗中,找到诗仙李白独特的游仙情怀。

关键词李白游仙诗评价批判游仙诗是道教诗词的一种体式。

游仙诗的鼻祖是屈原的《离骚》,于魏晋南北朝基本成熟和定型。

游仙诗在思想上超凡脱俗,充满摆脱尘世羁绊的强烈渴望;在艺术上,游仙诗想象奇特,善于运用夸张、拟人、象征等多种修辞手法;再加上传统神话传说的点缀,使游仙诗更加美轮美奂,神奇曼妙的浪漫气息更加浓郁。

李白的游仙诗有近百首,大约占其所有诗作的十分之一。

李白的游仙诗成功地塑造了一个浪漫主义诗人的伟大形象,他的游仙诗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和大胆的联想来营造一个个奇幻的神仙境地。

他的游仙诗不仅仅是因为当时社会大环境的思想熏染,更是李白谪仙意识的苏醒和对黑暗现实的犀利批判。

当我们真正深入研究和解读李白游仙诗的时候,我们会发现他的游仙诗并不是宣扬宗教的道家青词 ,而是一种想要抱负得以施展,成就自我的手段。

一、李白游仙诗的表现特征贺裳在《载酒园诗话》中说:“太白胸怀高旷,有置身云汉、糠批六合意,不屑屑为体物之言,其言如风卷云舒,无可踪迹”[1]。

宋人曾季狸在《艇斋诗话》中亦云:“古今诗人有《离骚》体者,惟李白一人,虽老杜亦无似骚者。

”[2]指出了李白诗歌旷远飘逸的风格及深得屈子《离骚》精义的特点。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

李白用月亮表达思乡的诗句

论文编号内蒙古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汉语言文学专业毕业论文准考证号010*********论文题目论李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姓名张树新指导教师石海光论李白诗歌中月亮的意象作者:张树新单位: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内容摘要]:李白的一生都与月亮有着不解之缘。

自古以来月亮就很浪漫,而诗人对月亮的那份独爱,那份真挚,那份同生共死,使笔下的月亮更加风情万种,千姿妩媚。

在李白笔下的月亮有乡思乡闺的,感慨人生的,感叹历史的,清幽淡雅的,伤感时事的……无所不及。

[关键词]:李白诗歌月亮意象自古以来泱泱华夏民族对月亮就有一份独特的情感,人们喜欢月亮,崇拜月亮。

尤其是文人骚客们对咏月亮诗歌更是数不胜数、千姿百态并且还都赋予了她无数风情。

月亮,从而被卷入中国的文学殿堂。

千百年来,使历代文人所传唱。

在诗歌的国度里写月亮的诗歌灿若星河,名篇佳句更是层出不穷,在这其中李白便是佼佼者。

李白的一生都与月亮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和不解之缘,或者说他对月亮有着一种独特的爱恋,在他的笔下月亮更是千姿百态。

在李白的诗歌中涉及月亮诗歌高达三百多处。

月亮就如“月随碧山转,水合青天流”的诗情画意,“湖月照我影,送我至剡溪”的神奇梦幻,“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孤独寂寞,“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的真挚友谊,“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的生命感慨。

李白笔下的月亮有千姿万态的风情万种,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月亮在李白诗歌的意象美。

一、月亮的独特——情感月亮在中国已成为一个历史文化,它早已超出了赋予她本身所在的意义。

在中华民族文化海洋中,尤其是在灿若星辰的诗歌中,早已形成了一个独特的文化意象。

月亮本无情,但文人骚客们面对皎洁的月亮变产生了无限的畅想,并赋予了月亮真挚的亲情。

把自己的满腔真情,无限乡思都赋予了广袤天空中的那轮优美的月亮之上。

在李白的诗歌中,月亮便是故乡,寄托了诗人的恋恋依乡之情;月亮便是闺妇眼中的柔情哀怨,有着无限的孤独与相思;月亮便是边塞战士孤寂的身影,有着一抹苍凉与悲壮。

写李白的议论文

写李白的议论文

写李白的议论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叙事作文、字数作文、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书信作文、写景作文、动物作文、状物作文、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narrative composition, word composition,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junior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letter composition, scenery composition, animal composition, shape composition,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写李白的议论文在平时的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

论文提纲:论李白的自由精神

论文提纲:论李白的自由精神

论⽂提纲:论李⽩的⾃由精神论⽂提纲:论李⽩的⾃由精神 李⽩⼀⽣追求报国,追求功名,⽽到头来却落个诗⼈的名号。

可是他的精神却是⾃由的,所以才创作出了这么多优秀的诗作。

论⽂:论李⽩的⾃由精神(⼀) 摘要:李⽩是⼀位伟⼤的浪漫主义诗⼈,其伟⼤之不仅仅在于它留给后⼈的珍贵的诗歌创作,还在于在他的⾃由精神。

由于受诸⼦百家的影响,李⽩的思想构成⼗分复杂,但是⾃由精神却是其中最耀眼的部分。

通过本⽂笔者将对李⽩⾃由精神的构成元素,以及李⽩⾃由精神的源起进⾏讨论。

关键词:李⽩⾃由精神源起 唐诗作为⼀种⽂化的符号在唐朝逐渐⾛向了顶峰,⽽在盛唐诗坛⽂化中最富代表性的诗⼈,当数李⽩。

李⽩以其狂傲豪放的⽓度,以其⽆拘束的情怀,完美的展⽰了唐⽂化中的⾃由开放的元素。

关于李⽩的⾃由精神可以从多个⾓度,不同的⽅⾯进⾏理解,不少学者也就此问题进⾏了较多的探讨。

那究竟李⽩的⾃由精神有哪些构成的元素,以及是什么造就了这样⼀位流芳百世的⾃由主义者呢?笔者将分别进⾏探讨。

⼀、李⽩⾃由精神的构成元素 (⼀)弥漫在诗酒中的⾃由精神。

对于李⽩来说,他在对⾃由进⾏理解和把握时,其范围不仅仅是限制在他豪迈且放荡的情感中,更多的则是体现在他的醉意诗学当中。

李⽩⼀⽣纵情诗酒,⾃称为“酒中仙”,我们可以从正⾯和侧理解⼀点。

例如,可以从杜甫的作品《饮中⼋仙歌》中可见⼀斑,“李⽩⼀⽃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

天⼦呼来不上船,⾃称⾂是酒中仙。

” 在李⽩的诗歌中,⼤多都是独酌的⾃由情感,在这样的情境之中诗⼈将⾃⼰的灵魂和思想得到真正的放飞。

以李⽩的诗歌《⽉下独酌》为例,这是⼀⾸极富想象⼒的诗歌,把诗⼈李⽩的主观情感寄托在⾃⼰的孤独体验当中,当然,这⾥也离不开客观现实的映衬,李⽩的这种敢于展开⽆限想象的情怀,正是在他酒酣之时⽽作的,通过这种酒酣之时的⼤胆想象,他把⾃⼰内⼼的孤独和苦闷之情进⾏了完美的诠释,可谓⽆拘⽆束。

但是这样的孤独和苦闷之情在旁⼈看来确实⼀种相反的效果,通过⼤胆的想象,却不但没有给⼈们带来沮丧之感,反⽽让⼈感受到⼀种全所未有的畅快,⼀种酣畅淋漓的⾃由之感。

关于李白的800字议论文精选

关于李白的800字议论文精选

关于李白的800字议论文精选大家收集整理了“关于李白的议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关于李白的议论文1远远的,我看见一身素衣的青莲居士。

漫步于河畔,我注视他怅望江天的姿势。

“恰似飞燕倚新妆”,一句流传千古的诗句和杨玉环的一句嗔语,把一个极度辉煌的人生滑落到社会的底层。

“香车宝马”,“誓取楼兰”,“杀敌报国”,他苦笑,泪水在无声中滑落。

低头轻抚生锈的宝剑,奔腾的壮志又如未灭的火把熊熊燃烧起来。

呵!自己有多么无知,四次出蜀,挥金巨万,万里山河,游履迨遍。

本以为金殿之上让高力士脱靴,杨玉环磨墨,已注定了自己的一生在富贵荣华之中。

可是,“太白星精”又怎样?满腹锦绣又怎样?抵得了杨贵妃又一句对李隆基的悄悄话吗?好恨!好恨!我的心里忽然有一根弦被这愁苦折磨的一代诗仙拨动了。

我走上前去。

他愕然注视着我。

“诗仙,您的那句‘可怜飞燕倚新妆’,究竟有无亵渎杨玉环之意呢?”“我是被冤枉的。

真是愚哉斯言。

本以为千年之后,我的冤屈已被涤清,没想到蒙于我身的耻辱尚未被冗长的岁月消逝。

我本是以飞燕之轻比杨玉环,她实在是我眼中的仙子,我何敢有辱她之语?”说完,他的眼光久久停驻在空旷的河面上,深深的,似一把利剑,将要穷透时间与空间,把李隆基的心剖开来,看一看,他为何不相信他的话呢?“太白,李隆基相信了杨玉环的话,而以为你只是狡辩之辞,你恨他吗?”“如果一个人从荣华的峰巅一下跌到了谷地,而且永远过着潦倒的生活,你难道不恨吗?可毕竟李隆基与杨玉环是夫妇,夫妇之亲有如天地,一个人的判断有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感情上的亲疏,他信了杨玉环,而认为我不忠,这是一个悲哀,我的悲哀,也是李隆基的悲哀,乃至整个国家的悲哀。

”青莲居士踏着夕阳的余晖走了。

一个孤独的身影从我的视野中渐渐消失。

我静静地伫立在河边。

我想起了屈原,想起了比干,想起了屈死于谄言中的每个忠臣。

感情的亲疏使昏君们相信近臣的花言,爱妃的巧语,而每一个如此的君王无不蹈覆国的命运。

而对于我们,难道没有一些可以借鉴之处吗?我低了头,看看哪一滴是李白的泪水。

“李白”的浪漫主义(论文)(共五则范文)

“李白”的浪漫主义(论文)(共五则范文)

“李白”的浪漫主义(论文)(共五则范文)第一篇:“李白”的浪漫主义(论文)“李白”的浪漫主义【摘要】:李白诗歌向来以浪漫主义箸称,本文通过对李白所处的时代,生活经历,人生际遇和所受的教育进行探究,和他的诗歌的创作内容,形式格律,思想感情进行分析,浅谈李白的浪漫主义和他是个别具一格的浪漫主义诗风,理想与现实的结合,积极向上的浪漫主义。

【关键字】:李白,诗歌,浪漫主义,诗风。

李白一向被人们尊为伟大的浪漫满主义诗人,他是“盛唐诗坛上一颗无与伦比的耀眼明星,他的光芒映照盛唐,映照了整个古代诗坛。

”李白继承了屈原的浪漫主义传统,但与此同时李白的浪漫主义也有他的独创性,他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浪漫主义手法,是诗歌的内容和形式达到完美的统一,把浪漫主义净胜和创作方法推向了新的高峰。

李白诗歌以其独创性,或者说是他超越于屈原的浪漫主义精神,使李白形成了可以名为:“李白”浪漫主义,李白的浪漫主义的形成与他生活的时代,个人的经历是密不可分的。

李白的生活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前期正是唐代极盛时期,因而当他走上人生征途起点时,和许多年轻人一样,对于功业的热烈追求及于人生前途充满乐观自信,高亢的唱出了浪漫主义的生活理想:“大丈夫必有四方志,乃仗剑去国,辞亲远游。

”(《上安州裴长史书》)①决心出川求仕,此时是李白浪漫主义诗风形成的初期。

后期李白生活颠沛,虽然几经入世又再离开官场,政治上蹉跎流离,辗转各地,可谓不得志,尽是失意,他也写下了很多很多不朽的诗篇。

也让他的浪漫主义有了新的定义,与现实相结合的浪漫主义。

一个人受的教育,也会对他的人生产生极大的影响。

李白曾赋诗撰文回忆自己一生所受的教育:“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

”(《上安州裴长史书》)①“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

”(《贈张相镐二首》其二)①“十五好剑术,遍于诸侯。

”(《上韩荆州书》)①甚至有“少任侠,手刃数人。

”(《李翰林集序》)①的记录。

同时李白还曾随“任侠有气,善为纵横学”的赵蕤上青城山学道,后又与道友共游峨眉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李白与月古往今来的诗人中,与月亮结下不解之缘而又经常吟咏月亮者,当推李白。

在太白诗集中,咏月之多达三百余处,足见诗人平生对于月亮的酷爱,乃至死后还留下采石矶乘醉入江捉月的传说。

在他潦倒寂寞的一生中,最可引为知己者,恐怕就是月亮。

他说“屈平词赋悬日月”,其实,他的诗也正如同月亮之纯洁明亮,垂辉千古,所以唐诗人郑谷《读李白集》云;“高吟大醉三千首,留著人间伴月明。

”有鉴于此,我曾为他写下这样一幅对联:“酒沃愁肠,愁结清霜寒一世;才添诗胆,诗悬明月亮千秋。

”不管是李诗咏月,还是月比李诗,其间确有一种天然的联系。

因此,要探索月与诗的关系,分析一下李白咏月艺术,便可悟出其中三昧。

月在诗中意趣横生,妙用无穷。

杨慎《升庵诗话》卷十二引李仲蒙语:“叙物以言情,谓之赋,情物尽也,索物以托情,谓之比,情附物也,触物以起情,谓之兴,物动情也。

”诗中之物皆为情而写,为了达情,一物可有多种用法,也可有多种写法。

同样一轮明月,在诗中可以为兴,可以为比,也可以为赋,或者用现代的说法:可以作为起情的手段,可以作为修辞的手段,也可以作为描写时空的手段。

李白正是采用这多种手段来写月,月亮也是以多种姿态活跃于李白诗中的。

以赋法写月,值得一提的是表现时间和空间,“江行几千里,海月十五圆”,是以月表现时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是以月表现空间。

以月表现时空较为平常,也较易理解,这里不拟多谈。

下面着重谈谈李白如何将月用于比兴。

以月起兴兴作为一种艺术手法,主要是以景物启发情思,景物成了触发读者感情的媒介。

月亮在人们的生活中,扮演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它从各个角度“干预”人们的生活,所以成了一种能多方面催化人们情感的触媒,它是诗中作为起兴的一个活跃因素。

月亮的起兴,虽然关联着人的主观情思,然而却保持着自身的客观形态。

它能提供一种表现人们感情活动的气氛,它能牵动人们的某种思绪,它甚至能作为人们的朋侣而与之相随。

在李白的诗中,月亮的起兴就发挥这多种作用。

暗夜,在人们的生活中常常带来恐惧和不安,所谓“月黑杀人夜,风高纵火天”,正是这种联想,月夜,却是迷人的,常常为人们增添了光明和欢乐的气氛,即所谓“良宵”。

李白常常在月夜良宵饮酒、弹琴、起舞、行歌。

在他的诗中,月夜提供了闲适欢乐的气氛。

“涤荡千古愁,留连百壶饮。

良宵宜清谈,皓月未能寝。

醉来卧空山,天地即衾枕。

”《友人会宿》)这首诗就是写月夜在友人家中借酒浇愁偷得暂时欢娱的情景。

诸如“对此石上月,长醉歌芳菲”,“手舞石上月,膝横花间琴”这类写月下饮酒、弹琴、起舞、行歌的诗句,在太白集中是很多的。

不过,在李白的一生中,很少有真正的欢乐。

所以,大凡李白所写月夜的种种闲适举止,归根到底只是反衬愁苦之情,即王夫之《姜斋诗话》所谓“以乐景写哀”。

这哀情须深入一层才能体会得到。

以月写乐,乐中寓哀,这种写法也确实收到“一倍增其哀乐”的艺术效果。

李白写宫怨诗,往往借月夜良宵以写哀情。

如他的《长门怨二首》说:“天迥北斗挂西搂,金屋无人萤火流。

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

”“桂殿长愁不记春,黄金四屋起秋尘。

夜悬明镜青天上,独照长门宫里人。

”写陈皇后失宠后,在良宵美景之中枨触增愁的情况。

月光在诗中是牵动愁情的重要媒介。

其他宫怨诗如“玲珑望秋月”,“深宫望秋月”,“月皎昭阳殿”之类,无不是借月来烘托孤寂无聊的情怀。

月光不仅有表现气氛的作用,有时还能唤起两地相思的联想。

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不管走到什么地方,看的都是这轮月亮。

在家乡看的是这月亮,在他乡看的也是这月亮,所以诗人经常借月光来表达思乡之情。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静夜思》)这是一首千古传诵的思乡曲。

古来望月思乡的诗作成千累万,却无出其右者。

探其奥妙,就是以月色表达了思乡之情。

李白的《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同样是借月光表现乡情的佳作。

这乡情是对故乡的留恋。

他出川后有“西看明月忆峨眉”的诗句,则是对故乡的思念。

月亮和乡情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

分离两地的夫妇、亲人、朋友,他们的思念之情似乎只有明月最了解,月亮也就成了两地相思的见证。

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就表达了这一层意思。

正因为如此,诗中也就有了以月写相思的手段。

李白诗中这种写法屡见不鲜。

写闺中思夫的如:“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子夜吴歌》)这是一首借月写闺情的出色诗篇。

李白诸如此类的诗句多不胜举,如“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风催寒梭响,月入霜闺悲”,“萤飞秋窗满,月度霜闺迟”等等便是。

写朋友相思的,用意多如《剑阁赋》所说:“若明月出于剑阁兮,与君两乡对酒而相忆。

”这类诗句如“清晨鼓棹过江去,千里相思明月楼”,“吴洲如见月,千里幸相思”,“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都是借月色表现朋友的相互思念,同时融进了谢庄《月赋》和王子猷雪中访戴的典故,因而更富于情味。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愁心寄月,这在一般思念的基础上又递进一层,更为深刻。

至如“相思如明月,可望不可攀”,虽然仍是借月写友人相思,但写法上略有改变,体现了若干哲理意味。

写亲人相思的如“夜坐寒灯连晓月,行行泪尽楚关西”,“君如天上月,不肯一回照”,“夜郎天外怨离居,明月楼中音信疏”。

李白借月表现夫妇相思之情,写法较为平常,不如杜甫“今夜郎州月,闺中只独看”从对面写来那样宛转有致。

然而他借月写乡情和闺思却是很成功的。

李白写月喜欢借人们感觉中月的自然动态,来表现一种情趣。

这种表现不是月服从于人的意识,而是人的意识服从于月的自然形态。

请看《月下独酌四首》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

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诗中的月,以及月影,都未改变自然形态。

它成为诗人的朋友,只是诗人的假想,是诗人的意识外射于自然之月,借以表现诗人的孤独寂寞。

他写月随人移的诗句,如“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都是写月随人的感觉和现象。

这也可以称为拟人化,但不是一种意识的比附,而是借月逗引一种活泼的情趣,所以也属于“触物起情”一类。

以月作比刘勰《文心雕龙.比兴篇》云:“夫比之为义,取类不常:或喻于声,或方于貌,或拟于心,或譬于事。

”月作为取比之物,无声可喻,却有貌可方。

其所比方,也往往切于心,隶于事。

按《文心雕龙》所说的“兴义”,是包括借物“托喻”的。

这种所谓“兴”,是带有象征性的。

这种象征近于隐喻,亦可视为比法李白以月为比,或以貌拟心,或因喻借代,或与他物互比,手法是多样的。

月亮的皎洁之光,容易使人联想到高尚纯洁的人格。

李白素以孤高自许,因此,常常借月亮来表现自己超尘拔俗的性格。

“万里浮云卷碧山,青天中道流孤月。

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

”这是《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中的几句。

自比万里浮云之上的青天孤月,表达了诗人被谗离开长安后的激愤心情。

这孤月又是照映着清如沧浪之水的银河,更显得高洁而清白。

这云中之月正是处于浊世的诗人高尚人格的象征。

诗人出长安后到处漂泊,辗转来到敬亭山下。

他在《别韦少府》诗中说;“洗心句溪月,清耳敬亭猿。

筑室在人境,闭关无世喧。

”这里又以宣城句溪水中之月象征自己洁白的心境。

水月仍然是诗人品格的化身。

这是暗喻,是象征。

月亮的象征有时直接成了借代之物,用修辞学的术语也可叫“借喻”。

在李白诗中这种借代是经常采用的。

人君居高位,常以日为喻;月与日并耀于高天,所以也因连类而及,借以指代君主。

诸如“少帝长安开紫极,双悬日月照乾坤”,就是写唐肃宗登基收复长安后,与唐明皇(太上皇)并为日月,双双悬挂天空,照耀乾坤“一回日月顾,三入凤凰池”,则是写宗璟的父亲宗楚客沐皇恩三度为相。

在李白的笔下,月固然可以指代皇帝,更多的倒是依传统之例,用以指代美人。

月亮洁白无瑕,容光焕发,多用以比喻美女的姿质和容貌,因而也多直接指代美人。

如“衔杯映歌扇,似见云中月。

相见不相亲,不如不相见”,就是以月指代美人面容。

美人衔杯欲饮,以歌扇遮掩,微露容颜,这容颜象云中之月。

这样描写是十分工巧的。

又如“襄阳行乐处,歌舞白铜凝。

江城回渌水,花月使人迷”,这里的花月就是指“花艳惊郎”的大堤女儿。

李白多用花月形容女郎之貌,所谓“我妓今朝如花月”即是。

后来演为“花容月貌”之类陈词滥调,但在古时以月指代美人,还是有一定艺术效果的。

月代女子不足为奇,李白还把月用来指代男子。

这种指代,既非取其地位之高如君主,也非取其容貌之美如女子。

那么,其指代男子的相似点是什么呢?李白转了个弯儿;珠宝有光,如同明月,故有明月珠之称,李白以明月指代珠,并用以指代男子,实则是以珠宝指代才子,以其声价之高而为喻。

如“贤甥即明月,声价动天门”,以明月(珠)代其从甥高五;“双珠出海底,俱足连城珍。

明月两特达,余辉旁照人”,则是以明月(珠)指代崔文兄弟;“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又是以明月(珠)指代日本僧人晁衡。

当时误传晁衡归日本国途中遇难溺死海中,故李白以珠沉碧海为喻。

这种宛转指代,堪称妙喻。

月在李诗中,不只是用来比人,还用来与其他景物互为比喻。

《古朗月行》中有广为传诵的这样几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拟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这里以白玉盘、以瑶台镜比满月,以其形圆,质白、光亮;有时又用玉钩和弯弓比喻缺月,也是以其质与形取喻。

如“昨玩西城月,青天垂玉钩”,“忆昨新月生,西檐若琼钩”,都是以玉钩喻新月。

“月如钩”,后来成了诗人常用的比喻语。

在李白表现缺月的诗中,最巧妙的还是弓与月互为比喻,这种比喻李白想必是比较满意的,所以多次采用。

如“弯弓辞汉月,插羽破天骄”,“边月随弓影,胡霜拂剑花”,“剑决浮云气,弓弯明月辉”。

这些比喻刁;同于“弯弓若转月”,只以月形写弓;也不同于“行歌明月弓”,只以弓形写月。

其妙在于月和弓都是当时出征塞外所见之景和所携之物,于实在景物之间互为比喻,月似弓,弓如月,实而虚,虚而实,虚实之间,巧合无间。

人们多称道白居易的“露似真珠月似弓”,似乎忘记了李白在弓与月之间早有如此巧妙的设喻。

总之,借物写月,借月写物,在李白的笔下灵活多变,运用自如,收到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李白托月起兴,借月为比,创造了丰富的艺术经验。

后人继承并发展了这种艺术传统。

如苏东坡“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不单以圆缺比离合,还以月的变化写人的关系的变化,比起前人就显得复杂些,丰富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