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方水土养一方人(1)

合集下载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什么意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什么意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什么意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中的“一方”指的是某一块地域;“水土”包括地理位置、物候环境;“一方人”则是长期生活在这一地域的人。

因此整句话的意思是:不同地域上的人,由于环境的不同、生存方式不同、地理气候不同,导致思想观念和文化性格特征也不同。

扩展资料
这句话出自梁斌《播火记》第一卷十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嘛,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水淀里水,凭着治鱼解苇维持生活,不靠土地。


用法
是一句俗谚,用来比喻一定的环境造就一定的.人才。

比如说起新疆我们会觉得新疆人个个都是能歌善舞,长睫毛大眼睛的;提到杭州就会想到温文尔雅、腼腆可爱的杭州姑娘,生活在同一地区的人们会呈现出相似的外貌或性格特征,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美食养一方魂的意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美食养一方魂的意思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美食养一方魂的意思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一方水土,一方美食,滋养万世之魂“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美食养一方魂”,这句话深深揭示了地理环境与人文风情、饮食文化之间的紧密联系。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作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作文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作文
在江南水乡啊,那雨啊,细得跟啥似的,落在青石板上,嗒嗒
作响,看着都舒服。

那儿的人哟,就跟这雨一样,温温柔柔的,说
话轻声细语的,特有礼貌。

他们天天跟水打交道,养鱼养鸭的,生
活得那叫一个惬意。

再说说黄土高原吧,哎呀,那地方啊,太阳火辣辣地照着,风
一吹起来,沙子满天飞。

但那儿的人呐,就跟那黄土一样,硬得很!他们面朝黄土背朝天,天天辛勤劳作,把那块贫瘠的土地都给养活了。

他们不怕苦不怕累,就图一个踏实过日子。

东北的雪原啊,一望无际的白,冷得哟,能把人给冻僵了。


那儿的人啊,跟雪一样纯洁,心里头热乎乎的。

他们虽然生活在严
寒里,但待人热情得不得了,来了客人就拿出锅包肉、地三鲜啥的,一顿好招待。

吃上一口,那叫一个满足!
上海滩呢,那就是个繁华的大都市,霓虹灯闪啊闪的,车子一
辆接一辆。

那儿的人嘛,跟这城市一样,充满了活力和激情。

他们
天天忙着追逐梦想,脑子转得飞快,总能想出些新鲜玩意儿来。


海人聪明得很,懂得把握机会,日子过得那叫一个精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因此作为中华儿女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因此作为中华儿女要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禾苗离土即死国家无土难存因此作为中华儿女要
作为中华儿女,保护土地一直是我们一项重要的使命。

我们深切地意识到,水土可以养活一方人,禾苗离开土壤即死,如果没有恰当的保护,国家很难存活。

以水地保护为例,我们应该加强人们对水资源的重视。

在农业生产中,要坚持有机种植,减少机械收割,努力减少土地的耕种,转而健康的栽种,规范农民的施肥管理。

同时,禁止在水源地添加化学肥料,也要全面清除周边的污染源,把水源地变成污染自净的区域。

在森林保护方面,要严格执行森林保护法,禁止任何砍伐森林行为。

同时,对于已经被砍伐及保存有破坏的森林,我们应该有正确的宗旨和技术手段来重建、复杂我们的森林,使它尽快恢复到更原始的状态。

另外,还有一些能够保护水土的理念,应该深入培养社会大众,有更高的环境保护意识,用个人行动来保护我们的土地,是我们的责任,也是我们的义务。

希望我们做一些实际的行动,努力巩固我们作为世界公民的责任,尊重和保护自然资源,为当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份贡献。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拥有一个和谐美好的世界,一个可以满足我们多元需求的世界!。

第三课_一方水土养一方人(1)

第三课_一方水土养一方人(1)

第三课: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二课时:东西部差异显著、交流与互补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浙江宏达学校郭星烨(一)、通过回顾上节课内容导入新课。

上节课我们主要讲了我国南北方的地区差异,那么我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哪一条?(秦岭—淮河一线,线以南地区叫做南方,线以北地区叫做北方)南北方的差异主要是从哪些方面来比较的?(气温、降水、饮食习惯、民居、交通工具等进行比较。

)这些差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自然环境,主要是气候)我们讲到气候,一般是从哪两个方面来描述气候的?南方:热带、亚热带气候,一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上,比较温暖气温北方:温带气候,一月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比较寒冷。

气候南方: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上,降水丰富降水北方:半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在800mm以下,降水少(二)、讲授新课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南方水多,北方水少这样一个差异,为了调节北方水资源的短缺,国家实行了一项什么工程?(南水北调)介绍“南水北调”工程:东线工程从长江下游扬州抽引长江水,利用京杭大运河一路向北,另一路向东,输水到烟台、威海。

中线工程从丹江口水库引水,沿长江流域、京广铁路西侧北上,可基本自流到北京、天津。

西线工程在长江上游通天河调长江水入黄河上游。

西线工程的供水目标主要是解决涉及青、甘、宁、内蒙古、陕、晋等6省(自治区)黄河上中游地区和渭河关中平原的缺水问题。

南北地区的交流除了南水北调的工程外,还有“北煤南运”工程。

就是把山西煤炭基地的煤大量运往东部缺煤的省市,解决那里能源短缺的困难。

在自然环境方面,我国不仅在南北方存在着差异,我国的东部与西部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

今天我们就要一起来学习我国东西部之间存在的差异。

我们首先来了解一下东西部的范围。

1、阅读课本图3-28《西部地区范围示意图》,找出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各包括哪些地方?(学生看图回答)西部: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重庆市、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西的省、市、自治区(包括以上5省区),以及湖北省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部:内蒙古自治区、陕西省、重庆市、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以东的省、市、特别行政区(不包括以上5省区)那东西部到底存在着哪些差异呢?我们首先来看自然条件方面的差异。

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知识点一

第六单元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知识点一

第六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第一课北方地区一、红松之乡1、北方地区:范围:大兴安岭—长城—乌鞘岭一线以东和以南,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地区地形:平原和高原为主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农业:耕地以旱地为主,农作物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是我国小麦、棉花、杂粮的主要产区。

2、红松之乡的位置:红松之乡在小兴安岭,是我国著名的林区,位于黑龙江省的中北部。

3、自然条件对当地植被的关系:地形:山地绵延。

气候:冬季漫长,气候寒冷,降水量不大但气候寒冷,蒸发量小,总体湿润,适宜林木的生长。

正是这种寒冷的天气和绵延的山地孕育了茂密的红松。

4、东北林区面临的问题:森林资源急剧减少;林区生态环境受到了很大的破坏。

5、东北林区森力资源急剧减少的原因:过度采伐、滥砍滥伐、重采轻育、毁林开荒、森林灾害、居民烧柴(人为原因为主)6、解决措施:对森林进行抚育并进行合理的经营和管理;模仿森林的自然发育过程来采伐森林二、沟壑纵横的黄土高原1、黄土高原概况:位置范围: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东起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北抵长城,南连秦岭。

跨越的省级行政区:陕西,山西,宁夏,甘肃,青海,河北,河南黄土高原的特点:沟壑纵横2、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自然原因:气候—降水集中在七、八月份,多暴雨植被—植被稀少土壤—土质疏松地形—坡度大人为原因:毁林毁草,陡坡开荒,过度放牧,不合理采矿,修路措施:生物措施—植树种草工程措施—打坝淤地,修造梯田3、黄土高原的文化:信天游,腰鼓,窑洞三、古老而现代的首都—北京(五朝古都:辽、金、元、明、清)1、地理位置:位于华北平原的北部,东临渤海,西临太行山,北靠长城(军事重地,进可攻退可守)2、自然环境:地形:山区(高原,山地)为主,平原占1/3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河流:永定河、温榆河、潮白河(属海河水系,注入渤海)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春天多风沙。

3、北京的城市职能:政治中心(中南海是党中央和国务院所在地,被称为新中国政治生活的心脏),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国际化都市,名胜古迹4、北京文化:胡同,四合院第二课 南方地区一、水乡孕育的城镇(太湖流域)1、 南方地区:范围:秦岭—淮河一线以南,青藏高原以东地区地形:有平原、高原、丘陵、盆地 气候: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 农业:耕地以水田为主,农作物一年两熟或一年三熟2、太湖概况:太湖是中国第三大淡水湖,位于浙江、江苏交界处,长江三角洲的南部3、自然环境:处于长江中下游平原,地势平坦,土壤肥沃;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湿润,雨热同期;河湖众多,优越的灌溉条件4、水乡孕育的城镇(因水而生)优越的自然条件 鱼米之乡,交通便利 货物集散地,繁荣的城市 城镇5、 水乡风情:交通:以船为主 建筑:临河建屋(人在水上住,舟在窗下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一)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复习学案姓名复习目标:1.通过典型事例,运用地图,说明我国东部与西部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评价它们对经济发展、人们生活的影响。

2.列表比较我国南方与北方、东部和西部在气候、农业生产等方面的差异及其对人们生活的影响。

复习重点通过复习,回忆我国不同地区在各自的自然环境条件下,人们社会生活和风土人情等方面的特点复习难点理解人地关系,认识到我国东西部区域间交流的重要意义和现状,树立因地制宜、协调发展的观念。

学习过程【课前复习,课中交流】1、中国地理区域图(1)写出图中字母所代表的区域名称A:B:C:D:(2)四大地理区域划分的依据是。

(3)在图上填上秦岭和淮河。

2、南北方差异(1)我国习惯上以 ------- 一线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和。

(2)南北方差异比较表通过对比,得出结论:(在箭头上填上合适的词语)自然条件生产特点生活特点3、东西部特色对比通过表格的对比,得出结论:(1)东部的优势是:,,,适合发展,便利、众多、资源丰富,水平比较高(2)西部的优势是:、资源丰富,地域广阔,山川壮美,民族风情独特,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

4、交流互补(1)列举与东西部交流互补相关的国家大工程:、、。

(2)不仅仅东西部之间可以优势互补,南北方也能优势互补,请举出南北方交流互补的大工程:、等。

(二)游历华夏复习学案复习目标:学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复习重点学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路线和交通方式复习难点学会选择合理的交通路线和交通方式学习过程【课前复习,课中交流】1、参考图册p36-37,完成下列问题。

(1)在图上填注主要铁路干线的名称。

(2)读材料回答问题暑假里小丽和他的爸爸乘火车从临安出发,在杭州稍作逗留,游玩了一些名胜古迹,然后北上去乌鲁木齐游玩,发现长江三角洲一带,村镇接连不断;在兰州,房屋数量大大减少;过了青海进入新疆境内发现要走几小时才能见到几户人家,有些地方方圆百里见不到人烟,且很少有植被,当地人们的生活习惯也和我们差异很大。

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1

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1

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是未来版品社四下第一单元的主题。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各地独特的风土人情,理解不同地域文化对人的影响,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了解祖国文化的情感。

教材内容丰富,插图生动,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认知能力,对于自己所在地区的人文、地理有所了解。

但对中国各地的风土人情认识有限,通过本课的学习,能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喜欢通过图片、视频等直观手段学习,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各地的特色文化,认识不同地域的人的特点,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祖国文化的情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探究等方式,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了解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地特色文化的认识,不同地域人特点的理解。

2.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家乡、了解祖国文化的情感。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各地的风土人情。

2.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3.问答法: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视频等直观教学资源。

2.教学卡片:用于学生操练和巩固知识点。

3.学生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便于开展小组合作学习。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各地的特色文化,如四川的辣、东北的豪爽等,引导学生关注不同地域的文化差异。

2.呈现(10分钟)展示各地的风土人情图片,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图片中的场景,引导学生理解不同地域的人的特点。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地方,总结该地的风土人情,并展示给其他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中国气候的地区差异造成各地区不同的生产、生活方式,重点介绍南北和东西差异,探讨如何促进地区间的合作和交流,把各地区的特色和中国国情相结合,激发学生尊重各地的特色和爱国热情。

同时,本课内容为学生第四单元的学习作了知识上的铺垫,有承上启下的作用。

教学目标1. 通读图了解中国的秦岭—淮河分解线,分析中国南北地区的气候差异。

2. 通过讨论分析中国南北的气候差异对南北方生产、生活方式的影响。

3. 激发报效祖国,服务家乡的志向。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秦岭—淮河地理分解线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合作探究能力。

教学过程【引课】请同学们来猜一猜下列图片反映的是我国哪个地区的民居?再来猜一猜俗语(陕西四大怪:面条像腰带,国馈像锅盖,房子半边盖,辣子是道菜。

)反映的是我国的哪个地区的情况?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学生回答】略。

【过渡】是的,说明了不同地区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是适应当地自然环境而形成,验证了中国的一句俗语“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刚才我们同学提到了南方和北方两个词,请问南方和北方分布在我国的哪个部位,他们的分界线是哪一条呢?请同学们看下面的图,把它找出来。

【学生讨论】略。

【讲述】我们习惯上以秦岭—淮河为界,大体上将东部季风区划分为北方和南方两大区域。

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为北方,以南为南方。

下面我们来看一看书本上的两封邮件,请大家找一找南方和北方的差异在哪里。

【学生回答】这两封邮件反映的是南方和北方在气候、景观、和生活上的不同。

【提问】除了邮件反映的差异外,你还了解到北方和南方哪些不同点呢?【学生回答】略。

【总结】南北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差异:饮食、民居、交通、气候、服饰、语言等。

请同学们仔细的看下面的图片,南北方的这些差异的形成跟什么因素有很大的关系?【展示】南方和北方饮食、民居、交通的图片。

【学生回答】南北方这些差异的形成主要是由自然环境形成的,起决定性作用的是气候中的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决定的。

【叙述】我国南方北方的气温差异很大,尤其是在冬季。

我们一起来看看1月平均气温的分布图就可以清楚地知道。

【展示】1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提问】1.在图上找一找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2.找出1月均温最高点和最低点,计算南北的最大温差。

3.归纳1月平均气温分布的规律及其形成原因。

【学生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教师活动】对学生进行读图指导。

【展示】1月我国南方北方的景观图片和1月漠河和三亚天气预报。

直观教学加深印象。

【讲述】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南北的温差很大。

那么,夏季也就是7月份我国的平均气温又是如何呢?【展示】7月平均气温分布图。

看图请说出七月平均气温南北方差异情况。

【总结】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夏季南北气温有差异,但差异比冬季小。

【转承】我们的生产、生活不仅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受降水的影响也很大。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提问】1.秦岭—淮河分界线比较接近哪条等降水量线?2.中国的降水量分布有什么特点?【学生活动】看图、讨论、回答。

【总结】我国降水量南方多于北方,东部多于西部。

影响降水分布的主要原因是季风影响的强弱。

【提问】通过对气温和降水的分析,请同学们说一说南北方的这样的气候对农业生产和内河航运(交通)有什么影响?【学生活动】自由讨论发言。

【转承】请同学们结合我国南北方气温和降水的特点分析南北方生产和生活的差异,认真讨论并填写下表。

【讲述】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各地的人们由于当地的自然环境的特定性决定了该地特定的生产生活方式,我们应该遵循自然规律,因地制宜进行不同是生产和生活方式。

这些方式各有各的特长和优点,我们应该尊重不同地区人们的风俗习惯、生产生活方式。

【课堂小结】气候的差异导致民居、饮食、交通等等的不同。

【课堂练习】“好吃不如饺子”东北饺子店,在老家河北秦皇岛开第一家店时生意就非常火爆,1998年落户南昌时,经营场面和秦皇岛一样火爆,一时间,南昌市兴起了一股“饺子热”。

但是,没过多久生意便渐渐冷淡下来,渐渐发展到今天的门可罗雀。

老板百思不得其解。

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板这是为什么吗?【课外作业】填写本课的填充图册。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课堂实录引课【教师】叫本地同学介绍①用本地话来介绍自己(名字,那里人)②当地最主要的农作物(水稻,蔺草)③即将到来的端午节是怎么过的?【学生回答】①(略)②(水稻,蔺草)③(吃粽子)。

【教师】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流动人口越来越多,很多人离开自己的家乡,来参加支援我们宁波的经济建设。

我们班级里就有好几位同学跟随他们的父母亲来到了我们宁波,下面我们请一位来自陕西的同学来回答刚才的三个问题。

【学生回答】①(用陕西话回答)②(小麦)③(吃粽子、赛龙舟)。

【课堂】学生对这位同学的发言非常感兴趣,课堂气氛开始活跃起来。

【教师】刚才大家听了来自陕西同学对这三个问题的回答,我们发觉回答的内容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对于相同之处,我们好理解,毕竟我们都是中国人,都是炎黄子孙。

对于不同之处,说明我国不同地区存在着差异,这也应了本课的标题“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教师】出示“陕西八大怪”(面条宽得像裤带,锅盔大得赛锅盖,老碗似盆分不开,家家房子半边盖,板凳不坐蹲起来,油泼辣子一道菜。

)【教师】说明我国不同地区之间存在着差异,当然我们这里讲的“一方”范围比较大,今天我们主要讲中国南北方之间的差异以及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新课【教师】①出示《秦岭—淮河分界图》,叫学生先大致了解南、北方的位置。

②出示《中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图。

③用多媒体把两张图叠在一起(其中一张透明度降低)。

然后提出问题:a.中国南北方位于我国的什么部位?b.中国南北方的分界线是?【学生讨论回答】a.在东部季风区 b.秦岭—淮河一线。

【教师】叫学生看书本上的两封邮件及南北方学生的对话来反映中国南北方在那些方面存在着差异。

【学生看书讨论回答】气候、饮食、民居、交通、气候等。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思考、讨论然后回答南北方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

【学生讨论回答】自然环境、气候、气温、降水、生活习性(学生有不同的答案)。

【教师小结】形成原因是由于自然环境的不同,特别是气候中的两大因素气温和降水的不同而造成了南北方的差异。

【教师】下面首先来看一下我国南北方的气温差异。

【教师】出示《中国一月平均气温分布图》(先简单介绍等温线的含义),提出三个问题:①冬季最冷的地方?②冬季南北方的气温差异?③在图上找一找哪条等温线大致经过秦岭-淮河一线?【学生讨论回答】①漠河;②南方热,北方冷,南北温差大(学生在回答时有不同的答案,最后教师归纳小结);③0℃等温线。

【教师】出示中国七月平均等温线图,然后提出两个问题:①夏季气温最低的地方?②夏季南北方气温的差异?【学生讨论、回答】①青藏高原;②南北方普遍高温,南北方温差不大。

【课堂】发觉举手回答的同学比较集中,适时鼓励,引导以便有更多的同学举手回答,调动大多数同学的学习、思考问题的积极性。

【教师】我们的生产、生活不仅受气温变化的影响,受降水的影响也很大。

出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

提出三个问题:①哪条等降水量线比较接近秦岭—淮河分界线?(先简单介绍等降水量线的含义)②南方北方在降水上的差异?③中国的降水量在地区分布有什么特点?【课堂】对于第三个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学生们起先都归纳不出来,我给了充分的引导、鼓励,然后有4~5位同学举手发了言,有几种答案:a.东南多,西北少;b.南方多,北方少;c.距离海洋近的多,距离海洋远的少;d.温度高的多,温度低的少。

对于这几种答案我首先肯定绝大部分都是很有道理的,以此来鼓励学生,然后话锋一转今天老师教给大家一个比较好记忆的“两多两少”。

(南方多,北方少。

东部多,西部少)【学生讨论、回答】①800mm;②南方多,北方少;③南方多,北方少。

东部多,西部少。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南北方在气温、降水方面的差异,那么我们再回过头去看一下书本上关于南、北方的差异,我们来看一下这些差异与我们刚才学的气温、降水差异有关联吗?【教师】首先是电子邮件上反映的南北方的差异。

在冬季哈尔滨的人可以看冰雕展,三亚的人可以到海里游泳这是跟什么有关的?【学生回答】气温。

【教师】再来看一下书本上南北学生的对话:一、民居的差异,北方的民居注意取暖、严实。

南方的民居注意通风、防雨,这跟什么有关?【学生回答】气温、降水。

【教师】再来看“陕西八大怪”中的“家家房子半边盖”这跟什么有关?【课堂】学生可能难以回答,教师在黑板上画图,帮助学生理解这跟降水有关(具体原因略,图画也略)。

【教师】再来看南北方的饮食,这跟什么有关?【学生回答】农作物的种植。

【教师】农作物的种植跟什么有关?【学生回答】气温、降水。

【教师】出示《中国水稻分布图》、《中国小麦分布图》。

让学生明白水稻主分布在南方,小麦主分布在北方。

【教师】再来看交通方式的差异,这跟什么有关?【学生回答】降水。

【教师】实际上跟气温也有关系。

南方降水多,河流密布,水量多,南方水运比较发达。

北方降水少,河流水量少,再加上冬季气温低,易结冰,不利于航运,所以在过去北方人出行以马、驴居多。

然后讲《三国演义》中的赤壁之战的故事(曹操的北方士兵不善于乘船,最终大败的故事)。

【教师】再出示一组图片,使学生加深了解南北方的差异:“南北方的民居比较”“南北方的耕地比较”“南北方的景观比较”“黄河凌汛”。

【教师】再出示两张南北方温度带、干旱带差别的图片。

【教师】出示一张南北方差异表(内容主要为气温、降水、植被、耕地类型、耕作制度及农作物上的差异)。

【教师】由于南北方在气温、降水上存在着差异,使南北方在生产、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上都存在着差异,我们要尊重这些差异。

然后出示课堂练习。

【课堂练习】“好吃不如饺子”东北饺子店,在老家河北秦皇岛开第一家店时生意就非常火爆,1998年落户南昌时,经营场面和秦皇岛一样火爆,一时间,南昌市兴起了一股“饺子热”。

但是,没过多久生意便渐渐冷淡下来,渐渐发展到今天的门可罗雀。

老板百思不得其解。

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板这是为什么吗?【学生讨论、回答】是由于老板没有尊重当地的生活方式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

【展示】再强调南北方的这些差异是历史上长期存在、客观存在的。

我们一定要尊重各地的生产、生活方式以及风俗习惯。

课后拓展【教师】通过学习本课内容,我们知道了南北方的一些差异以及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那么南、北方的差异是不是只有我们刚才提到的这些差异呢?当然不是,出示一张表格:南北方的其它差异。

如南矮北高(南方人矮小,北方人高大);南繁北齐(南方语言繁杂,北方语言划一)等。

然后叫学生回去查阅资料,找一找南北方还有哪些差异以及形成这些差异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