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保护新产品和配套技术

植物保护新产品和配套技术
植物保护新产品和配套技术

植物保护新产品和配套技术

、捕食螨与菇蚊互作关系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范青海联系电话:

该项目初步调查了福建省菇房内的捕食螨种类,研究了猎物及环境因子对剑毛帕厉螨、黔下盾螨生长发育和繁殖的影响,繁殖方式对其后代的影响,捕食螨对菇蚊控制的有效性,捕食螨扩散行为等,研究结果为上述种捕食螨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该项目在国内首次研究报道了剑毛帕厉螨、黔下盾螨的生物学特性,搜索和捕食行为,及其对菇蚊控制效果和安全评价。该研究有利于解决菇蚊化学防治所带来的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研究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产乙醇嗜热菌的选育及其功能基因研究

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刘斌联系电话:

项目组已完成合同任务。在以下方面有创新性:()从温泉中筛选直接降解生物质产乙醇或产纤维素酶的嗜热菌株及菌群个,其中菌群的组成及其多样性,对构建高效率产乙醇人工菌群具有参考意义。()通过诱变育种,获得株降解生物质,产高活性纤维素酶的嗜热菌。为开发利用甘蔗渣等纤维质生物质资源提供技术支持。()通过基因重组,获得了具有热稳定强、酸稳定强抗抑制剂和去污剂性的β葡萄糖苷酶;获得了具有耐热耐碱及抗化学物质及金属离子等特性的木聚糖酶。总体研究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水平。

、实蝇小分子蛋白耳剂的研究

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陈家骅联系电话:

项目组利用啤酒废液开展实蝇小分子蛋白耳剂的研究,采用了破壁了、自溶、浓缩和酶解等系列方法,获得了生产蛋白耳剂的最佳工艺条件,包括温度、时间、酶使用量及值等关键参数,具有创新性。应用该工艺获得的生物蛋白耳剂对实蝇

类雌、雄成虫均有显著引诱作用,田间应用表明该蛋白耳剂对实蝇类害虫具有良好的诱集效果,在生产商具有重要意义。在该蛋白耳剂加入适量的植物源活性物质后,其作用效果明显提高。该蛋白耳剂能有效地控制实蝇的危害,可从源头上解决蔬菜安全生产问题。项目成果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蜡蚧轮枝菌抗逆菌株筛选及新剂型创制技术及应用研究

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王联德联系电话:

研究和筛选了产孢和致病能力强等特征的蜡蚧轮枝菌株、、。优化了以黄豆粉、马铃薯等材料作为、、菌株的液体种子培养发酵材料;提出了蜡蚧轮枝菌黄色无纺布菌剂创制技术;测定蜡蚧轮枝菌黄色无纺布菌剂对茶蚜、茶假眼小绿叶蝉、柑桔全爪螨和朱砂叶螨等害虫的杀虫活性。研究了蜡蚧轮枝菌黄色无纺布菌剂与缨小蜂对假眼小绿叶蝉的协同控制技术,并进行实验示范。项目实施期间,发表学术论文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项。该研究提出了高毒力蜡蚧轮枝菌株筛选模型,优化了培养条件,研制出黄色无纺布菌剂的新剂型,经田间实验示范,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整体研究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其中蜡蚧轮枝菌高毒力菌株筛选模型研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香蕉枯萎病快速检测和可持续治理技术体系的研究与应用

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张绍升联系电话:

建立了香蕉枯萎病早期诊断和病原菌生理小种快速检测技术体系。首次发现香蕉吸芽苗和假植苗的病害特异性症状,提出了香蕉枯萎病早期诊断的理论;研制了香蕉假茎组织微量取样诊断器和能鉴别香蕉枯萎病菌号生理小种的鉴别培养基;创建了双重快速检测鉴定香蕉枯萎病菌号和号生理小种的方法。

构建了高效、可持续的香蕉枯萎病疫情监测和防控体系。建立了福建省香蕉枯萎病监测网,查明了福建省香蕉枯萎病的疫情分布和发生状况。首次发现带菌假植香蕉苗是病害的重要传播途径。建立了“加强检疫检测、培育和种植无病苗、无污染销毁病株、重病田改种和轮作、推广种植抗病品种”的香蕉枯萎病可持续

治理技术体系,在病区推广应用,取得良好效果。创建了“病区系统选育结合利用香蕉枯萎病菌毒素筛选抗病香蕉突变株”的香蕉抗病品种选育技术。引进筛选出具有高度抗病性和优良农艺性状的抗枯号、抗枯号和广粉号等抗枯萎病香蕉新品种。该研究成果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茶炭疽病轮斑病等主要病害的生物学特性及拮抗菌筛选与应用

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刘伟联系电话:

对属的和.菌侵染茶叶后的症状表现、菌落及生物学特性等进行了研究。明确了其致病机理,为茶轮斑病菌与灰斑病的防治提供了理论依据。探明了茶树的根、茎、叶中内生细菌的分布规律:侧根>主根>嫩茎>叶片。从福鼎大白茶等个茶树品种中分离、纯化内生细菌共株,通过平板对峙法筛选出对茶炭疽病菌具有一定的拮抗能力的内生细菌株,并从中筛选获得株具有较强拮抗能力和防病效果的目标菌株。测定了枯草芽孢杆菌、、、、等个菌株对茶炭疽病菌的拮抗效果,并对其抑菌机理进行了研究。筛选出以豆粉等材料作为菌株的培养发酵材料。项目实施期间,采用枯草芽孢杆菌防治茶炭疽病和轮斑病,示范面积达亩次,防治效果高于,直接经济效益万元。发表学术论文篇。研究成果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病毒检测试剂盒

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王宗华联系电话:

植物病毒检测试剂盒是应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发而成的,可以快速准确地检测植物中的相关病毒,提高植物检疫效率,增强植物病害的防控能力。该系列产品不仅可以替代进口,而且可以出口,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高产耐高温蛋白酶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筛选及培养方法

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关雄联系电话:

一种高产耐高温蛋白酶的苏云金芽孢杆菌筛选及培养方法,采用酪蛋白底物琼脂鉴定平板初筛与发酵酶活测定复筛的方法获得高产耐高温蛋白酶苏云金芽孢杆菌;采用设计与响应面分析法快速获得了最佳的发酵产酶配方与发酵条件,最终摇瓶发酵水平可达。生产耐高温蛋白酶时,不影响发酵结束收集芽孢生产杀虫剂,使该菌兼具有蛋白酶与杀虫剂两种产品的生产能力。以吨发酵为例,除了获得相应的杀虫剂外,还获得~万单位的酶粉。

、几株高效杀虫防病菌株的产业化关键技术

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关雄联系电话:

该项目以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株为基础开展了杀虫防病基因、生物学特性及发酵生理学、发酵营养配方优化、发酵及其后处理工艺、产品助剂及制剂化与田间应用示范等较为系统的研究。首次开展内生菌株基因和增效因子基因的原核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的研究。明确了、等株新杀虫菌株的生理生化特性,及和菌株的防病机制。实现了计算机定量分析技术应用到发酵配方优化及纳M级膜过滤提取喷雾干燥的发酵后处理,获得了高效新型助剂及有效配方,显著提高了有效因子回收率和产品效价。开发了防治鳞翅目害虫以及防治青枯病的生物农药,获得了农药登记证和生产证,推广应用面积达千多万亩次,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利用新型工程菌制备生物农药的方法

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关雄联系电话:

利用新型工程菌制备生物农药的方法,采用经人工诱变处理野生菌株而获得的苏云金杆菌新型工程菌为生产菌株,利用本发明所设计的发酵培养基和本发明所使用的工艺流程生产生物农药,具有产品质量稳定、效益高、性能可靠、使用效果好,对人畜无害、易于储存、运输和使用方便等特点,与现有市场产品相比,效价高、相对使用成本低。

、杀虫微生物新资源及其利用研究

该成果从苔藓、地衣、土壤等不同的生境中分离筛选获得杀虫微生物菌株株,建立了杀虫微生物菌种资源库;采用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了相关杀虫蛋白基因的研究,建立了功能基因的鉴定和秀丽小杆线虫生测体系。分析定位了营养期相关杀虫蛋白基因,揭示了基因在杀虫过程中的作用,分离克隆了、和中的植物病原细菌群体感应信号分子降解酶基因;针对性地探讨了发酵营养配方优化、发酵后处理工艺与助剂筛选等生物农药制剂研究中的关键因子,为等生物农药的产业化提供了依据。

、筛选苏云金杆菌杀线虫菌株的方法

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关雄联系电话:

一种筛选苏云金杆菌杀线虫菌株的方法,以为供试菌株,以秀丽小杆线虫为靶标害虫,采用浸泡生测、培养基生测、蛋白晶体生测等方法筛选高毒力杀线虫菌株,克服了线虫生测中遇到的难以培养的问题,采用了更容易获得的缺陷型大肠杆菌,缩短了筛选周期。采用本发明的方法筛选高毒力杀线虫菌株的全过程只需几天的时间,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提高了筛选效率。筛选的杀线虫菌株,作用其为Μ。

、新入侵危险性检疫害虫-红棕象甲监测与控制体系的建设

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张飞萍联系电话:

我省的红棕象甲()是世界臭名昭著的毁灭性重大外来入侵有害生物,主要为害多种棕榈科植物,以幼虫蛀食树干和树冠心叶为害,可在短期内造成植株死亡,危害极大且防治困难,极大地限制了棕榈植物的进出口贸易,并严重威胁着我省及周边区域耐寒棕榈产业的生存与健康发展。本项目在福建省发改委五新工程项目的资助下,利用以诱集为核心的技术,在福建泉州、厦门等地小范围开展了红棕象甲的监测与控制工作,能够有效地抑制该虫的扩散蔓延。

、一种淡紫拟青霉新菌株及其利用虾壳制备杀线虫剂的方法

一种淡紫拟青霉新菌株及其利用虾壳制备杀线虫剂的方法,所述的淡紫拟青霉新菌株( ,简称),具有耐碱、耐热、抗污染、生长快、产几丁质酶能力强等优点。以为生产菌株,利用虾壳制备杀线虫剂,具有工艺简单、培养时间短、产孢子量大等优点。虾壳的价格低廉、作为培养基既有丰富的营养,又可以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产品具有杀线虫、防枯萎、促进作物生长等作用。

、一种高效价生物农药的制备方法

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关雄联系电话:

一种高效价生物农药的制备方法,其发酵培养基采用“氮源、碳源和无机盐—摇瓶培养—建立响应面—培养基最佳配比”的方法选择优化,从而实现快速获得培养基各组分的最佳配比;以苏云金杆菌制剂为例,再采用超滤技术对发酵液进行浓缩处理,喷雾干燥,制成制剂的有效成分(芽孢和晶体)回收率可达到,且芽孢发育正常,晶体完整无异常变化。与常规产品相比,具有溶解性能好、效价高的优点。按照农业部颁发的生测标准进行小菜蛾毒力测定,产品效价能达到。

、一种利用藻红蛋白荧光探针检测烟草花叶病毒的方法

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吴祖建联系电话:

一种利用藻红蛋白荧光探针检测烟草花叶病毒( )的方法,使用的材料由藻红蛋白荧光探针、硝酸纤维素膜、多克隆抗体、阳性阴性对照品、封闭缓冲液和洗涤缓冲液组成。主要运用藻红蛋白标记抗体和硝酸纤维素膜包被的固相抗体两种抗体。检测时固相抗体通过抗原反应捕获待测抗原,形成免疫复合物,加入藻红蛋白荧光探针,与免疫复合物充分反应,洗涤后在倒置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判定结果。藻红蛋白直接免疫荧光法具有特异性强、试剂用量少、方法简单、相对经济等优点。

、一种农用“强力驱虫粉”

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侯有明联系电话:

一种农用“强力驱虫粉”,由烟草、荷花玉兰、羊蹄甲、繁缕和律草等种植物中的种、或种以上的植物粉碎后的粉末混合而成。“强力驱虫粉”主要以驱避害虫为主,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忌避作用,尤其是对黄曲条跳甲,具有显著忌避、拒食作用,害虫不产生抗药性;而且具有对人畜无害、无药物残留、无公害、不污染环境等特点。原料来源广泛,生产工艺简单易行,控制机理独得,控制效果显著,可进行大规模生产。

、一种生物药肥的制备方法

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关雄联系电话:

一种生物药肥的制备方法,是将病毒、昆虫生产调节剂、抗生素农药和乳剂与苏云金杆菌制剂混配在一起,组成一种药效与肥效兼有的新型生物药肥。本发明的药肥与单一生物农药相比,能扩大杀虫谱,提高毒杀效率。大面积施用生物药肥实验表明,对小菜蛾等主要害虫的杀虫效果可达以上;还可提高作物的产量,一般增产幅度可达;还能改善品质,增强作物抗病能力。产品使用操作简单,根据使用浓度用清水溶解后即可。产品无毒、无残留,溶解性能好,久置不变质,经济效益高。

、一种微生物杀虫剂增效剂

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关雄联系电话:

一种微生物杀虫剂增效剂由乙酸钙、氯化镁、亚硫酸钠、硫酸锌、硝酸铵、蔗糖和尿素等种原料中的种或种以上的原料组配而成。产品能显著提高苏云金杆菌制剂的杀虫效果,且具有良好的叶面肥功能,能促进作物生长,使作物被为害的损失得到及时的补偿。产品质量稳定、性能可靠、安全性高,而且成本低、效益高,易于储存、运输,使用方便。

、基于单链抗体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检测方法及其试剂盒

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王宗华联系电话:

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单链抗体的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检测方法及其试剂盒,该检测方法是用所分离的抗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单链抗体检测相应的毒素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采用竞争酶联免疫吸附分析来检测样品中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含量;该试剂盒由以下部件构成:酶标板;标样;包被抗体;单链抗体;酶标抗原;清洗液;底物溶液;终止液。本发明克服了现有单克隆抗体生产费时费力费钱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基因工程单链抗体快速检测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该单链抗体可在细菌中大规模生产,生产更容易、简便和经济,减少诊断试剂费用;基于该检测方法的试剂盒,具有检测快速、灵敏度高、方便快捷;制造工艺简单、成本低等诸多优点。

、粉虱座壳孢菌产孢培养基

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关雄联系电话:

一种粉虱座壳孢菌产孢培养基,由乳糖、胰蛋白胨、七水硫酸亚铁、维生素、氯化钾、硫酸镁、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和水组成。分别以乳糖为碳源,以胰蛋白胨为氮源,提供了该菌产孢所需的碳元素和氮元素;加入的生长因子——维生素则是调节微生物正常代谢所必需的;加入的无机盐是微生物细胞内分子的结构成分,并具有生理调节物质和酶激活剂的功能;还使用磷酸氢盐调节培养基的酸碱度,维持该菌生长所需的最适值;满足了该菌产孢的营养需要。本发明的粉虱座壳孢菌产孢培养基,培养天产孢量可达×个孢子毫升培养基。

、水平下小菜蛾诱导的蔬菜抗虫性研究

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杨广联系电话:

项目利用和测序技术分别分析清江白菜被小菜蛾取食后表达谱的变化,获得了差异片段和基因,较全面阐明了蔬菜的诱导抗虫性。克隆了四九菜心的黑芥子酶全基因,构建了黑芥子酶基因的植物表达载体,获得了转基因植株。转基因植株上黑芥子酶基因的表达受抑制,转基因植株的挥发性物质释放特征发生改变,萜烯类、芳香及杂环化合物增多。同时明确了转基因植株对小菜蛾取食和产卵的

抑制作用,以及不利于小菜蛾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由此可见,黑芥子酶基因抑制表达的植株对小菜蛾有一定的控制作用,具有应用前景。

、武夷山景区松林昆虫多样性及危险性害虫防控技术

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陈顺立联系电话:

本成果主要技术原理是以林业技术控灾为基础,以生物控制技术为主要措施,通过生态调控,促进武夷山景区松林生态平衡,控制危险性病虫灾害的发生与扩散,防御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的入侵。通过在武夷山风景区科学地设置监测点,形成监测网络,实施有效监测,建立了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体系;探讨了景区主要害虫发生与气候变化及主要生境因子的关系,首次报道了景区松林生态系统节肢动物群落的结构与组成;首次筛选出了对萧氏松茎象具有较强致病力的白僵菌菌株以及有较强毒力的金龟子绿僵菌菌株;提出的武夷山景区主要林业有害生物控制对策及其防控技术,可操作性强。

福建、海南省野牡丹科植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

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彭东辉联系电话:

首次对中国野牡丹科观赏植物资源进行系统调查和整理,从资源分布、生殖规律、生态习性和种群演替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首次应用法从野牡丹科植物中筛选出具有较高观赏价值的种。发现了新变种海南毛菍( . )、福建省新记录种短葶无距花( )

对紫毛野牡丹群落学特性、种群结构与动态、传粉生物学、遗传多样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探讨并基本弄清了紫毛野牡丹致濒原因,提出了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建议,并成功建立了播种、扦插繁殖、离体快繁技术体系。且成功建立多花野牡丹、野牡丹、地稔快繁体系。成果己应用于相关生产单位并产生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该项目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指导意义,成果居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灾变机理及其特性持续控制关键技术

项目负责人或联系人:尤民生联系电话:

该项成果在理论上揭示了区域农业景观生物多样性与菜田节肢动物群落的时空关系、菜田与非菜田生境物种的“库一源”关系、菜田生物群落物种之间的信息联系,率先阐明了菜田主要害虫频繁爆发成灾的生态机理。发明了生境管理和生物防控、行为调节和迷向防控、农药减量使用和害虫化学防控等三项新的关键技木,创造性地集成构建了十宇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的持续控制系统,突破了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绿色防控的技术“瓶颈”,为十字花科蔬菜害虫的持续控制和蔬菜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支撑。该项成果在理论研究和技术研发方面创新性明显,整体上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生境调控和主要害虫持续控制系统方面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