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蒙古族民歌及其保护与传承[论文]
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创新和未来

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创新和未来【摘要】蒙古族传统音乐作为蒙古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独特的魅力和历史积淀。
传统音乐面临着失传和挑战的困境。
为了传承与保护蒙古族传统音乐,需要加强教育和培训,让年轻一代了解和重视传统音乐。
创新发展也是保护传统音乐的有效途径,融合现代元素可以吸引更多年轻人的关注。
推动蒙古族传统音乐走向世界,可以增加其影响力和传播范围。
未来,应该继续保护和挖掘蒙古族传统音乐的本土特色和魅力,促进其繁荣与发展。
传统与创新的完美结合将为蒙古族传统音乐带来美好的未来,展望着其在世界舞台上的更加灿烂发展。
【关键词】蒙古族传统音乐,传承,创新,未来,重要性,独特魅力,挑战,保护,发展,融合现代元素,走向世界,完美结合,繁荣,展望,美好未来。
1. 引言1.1 蒙古族传统音乐的重要性蒙古族传统音乐作为蒙古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民族精神。
它不仅是蒙古族人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元素,也是连接古代和现代的文化纽带。
蒙古族传统音乐通过古老的咏唱方式传承着丰富的历史故事、神话传说和民间传统。
这些传统音乐作品让人们能够感受到蒙古族人民对生活、自然和信仰的独特理解和表达,也让人们更加深入地了解蒙古族文化的独特魅力。
蒙古族传统音乐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其对文化传承的作用上,更体现在其对人们情感与精神世界的滋养和启迪上。
传统音乐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情感表达方式,使人们在聆听和表演过程中得到心灵的抚慰和滋养,增进人们对生活和自然的感悟。
蒙古族传统音乐也具有强烈的民族认同感,让蒙古族群众感到自豪和自信,弘扬民族精神,促进民族团结与文化交流。
蒙古族传统音乐在维护民族文化自信心、促进民族团结、传承历史文化记忆等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2 蒙古族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蒙古族传统音乐具有独特的魅力,深受人们喜爱。
其独特之处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是其独特的音乐风格,富有浓厚的草原风情。
蒙古族传统音乐中经常运用马头琴、马头琴、马头琴等民族乐器,加之特有的喉音唱法,给人一种神秘奇特的感觉。
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创新和未来

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创新和未来蒙古族传统音乐是中国丰富多样的音乐文化中的一支重要组成部分。
作为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蒙古族有着独特的音乐传统,这种传统音乐在一代代人的努力下,得以传承和发展,展示出了其独特的魅力。
如何在当代社会中传承和创新蒙古族传统音乐,并将其带向未来,是一个值得探讨和努力的问题。
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是基于家族和社区的方式进行的。
在过去的岁月里,蒙古族音乐的传承主要依靠长辈与后辈之间的口传心授。
年长者会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传给年轻一代,帮助后者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和演奏方法。
这种传统的方式使得音乐的传承更加贴近生活,增强了家庭和社区的凝聚力。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变迁,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方式也在不断改变和适应。
如今,在学校音乐教育的推动下,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开始学习蒙古族传统音乐。
一些专业的音乐学院和音乐团体也开始对蒙古族传统音乐进行系统的研究和传承,通过培养专业人才的方式传承和发展这一音乐文化传统。
这些努力有力地促进了蒙古族传统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蒙古族传统音乐也在不断进行创新和融合。
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碰撞和融合,使得蒙古族传统音乐焕发出新的活力和魅力。
一些蒙古族音乐人开始将传统乐器与现代乐器结合,创作出具有现代元素的音乐作品。
这种创新不仅丰富了蒙古族音乐的表现形式,也使得更多的人对蒙古族音乐产生了兴趣。
未来,蒙古族传统音乐面临着许多挑战和机遇。
一方面,社会的变革和多元化的音乐文化让蒙古族传统音乐面临着较大的冲击。
蒙古族传统音乐的独特魅力和文化价值也给其传承和发展提供了无限的潜力。
为了保护和发展蒙古族传统音乐,我们需要加强对其价值的宣传和教育,培养更多的专业人才,并为其创作和演出提供更多的机会和支持。
蒙古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

蒙古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蒙古族音乐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源远流长,充满了浓厚的民族风情和历史传承。
在蒙古族音乐的发展过程中,蒙古族人民用音乐来歌颂祖国、表达感情,传承着祖先的文化和智慧。
本文将从蒙古族音乐的传承和发展两个方面进行探讨,希望能够更好地了解蒙古族音乐这一独特的民族文化。
蒙古族音乐的传承蒙古族音乐的传承可以追溯到远古时期,它是蒙古族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和劳动中创造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文化底蕴。
蒙古族音乐的传承方式主要包括口传和乐器学习两种方式。
在古代,蒙古族人民主要通过口耳相传的方式来学习音乐,老一辈的音乐家将自己的经验和技巧传授给后辈,这种口口相传的传承方式使得蒙古族音乐得以延续并发展壮大。
蒙古族音乐还有很多传统乐器,如马头琴、呼麦等,传统乐器的学习也是蒙古族音乐传承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蒙古族音乐得以传承下来,在不断的演变和发展中形成了独特的音乐艺术风格。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蒙古族音乐也在不断的发展和进化中,形成了多种不同的曲调和演奏方式,丰富多彩的音乐形式。
在古老的传统基础上,蒙古族音乐不断吸收和融合了外来的音乐元素,形成了多样化的音乐表现形式。
在历史的变迁和交流中,蒙古族音乐一直在不断地融合和创新,形成了丰富多彩的音乐体系和表现形式。
蒙古族音乐的发展还得益于社会对音乐艺术的重视和支持。
在各种文化交流和活动中,蒙古族音乐得到了很好的展示和推广,使得更多的人了解和欣赏蒙古族音乐。
政府也对蒙古族音乐进行了很好的扶持和保护,通过各种途径来提升蒙古族音乐的艺术水平和社会地位,使得蒙古族音乐得到了更好的发展和传播。
近年来,蒙古族音乐在国际舞台上也有了很好的发展和表现,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影响。
在各种国际音乐比赛和交流中,蒙古族音乐家们积极参与,获得了很好的成绩,为蒙古族音乐的国际传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蒙古族音乐也在国际上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认可,为蒙古族音乐的发展和推广打下了很好的基础。
科尔沁蒙古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个 民族 的根 之 所 在
”
。
I’
雄人 物热情 讴 歌
性也 相 对较高
,
.
。
在科尔沁 蒙古族 民 歌 中 以 情 歌 的数量 为最 多 其艺 术
,
,
。
这 类 歌 曲大 多 优 美 动 人 朴 实 健 康 感 情 真
. ,
挚 语 言生 动 表现 了青年 男 女 对 青 春爱情 的追 求 和 对 幸福
游 牧 生 活较 为悠 闲 的满 足 感 半农 半 牧 的
.
经 济形 态 加 重 了 其 劳 动 强 度 使 其 体 验 到
。
了新 生 产 新 生 活 的艰 难 所 以 他 们 渴 望
、
。
得 到丰衣 足食 的生 活 但这 种愿 望 在 现 实
,
中又 往 往 得 不 到 实 现 随 之 而 来 的 贫 富 差
。
,
, 、 、
。
。
科 尔沁 地
一
科 尔 沁 蒙 古 族 民 歌 中还 有
的歌
.
一
类是 感伤远 嫁 和 思 亲怀 乡
,
科 尔 沁 部 落 是 蒙古 民 族 发 展 历 史 上
。
在茫茫 的大草原 上 由于 地 域辽 阔 交通 不便 人 烟稀
。
,
个非常重 要 的部落
人 民思 想
、
,
科 尔 沁 蒙古族 民歌 则是 反 映这
一
地区
少 牧 民逐 水草而居 相逢不 易 特
,
。
民族 风 俗 习 惯 以 及 斗争史诸 多方 面 宝 贵史 料 的
,
重要 组 成 部分 同时 也 给 了后 代 文人 作 家 艺 术家可 以 借
蒙古民族音乐论文

蒙古民族音乐论文第一篇:蒙古民族音乐论文内容摘要:本文通过对蒙古民族几个主要传统节日的介绍了解其中特有的音乐风俗文化。
关键词:蒙古节日长调短调舞蹈乐器“蒙古”是蒙古族的自称。
原为蒙古诸部落中一个部落的名称,后来随着历史的发展和演变逐渐成为这些部落的共同名称。
蒙古族是一个酷爱音乐的能歌善舞的民族,素有“音乐民族”、“诗歌民族”之称。
蒙古人自古以来过着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蒙古人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天才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财富。
蒙古民歌具有民族声乐的独有风格,不论高吭嘹亮,还是低吟回荡,都充分表现了蒙古族人民质朴、爽朗、热情、豪放的性格,深受人们的欢迎和喜爱。
蒙古族音乐既有全民族的共同风格,又有各个地区的独特风格,堪称绚丽多姿,异彩纷呈,很多艺术家在草原的歌海里采风,使蒙古族民歌得到进一步的整理、保护、传播。
蒙古族民歌以声音宏大雄厉,曲调高亢悠扬而闻名。
其内容非常丰富,有描写爱情和娶亲嫁女的,有赞颂马、草原、山川、河流的,也有歌颂草原英雄人物的等等,这些民歌生动地反映蒙古社会的风土人情。
蒙古民族一向能歌善舞著称。
尤其表现在本民族的宴会,庆祝节日上,那歌声常常一个接一个。
他们唱古老的民歌,聊聊民间传说的故事,唱草原富饶美丽和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
蒙古族比较重要的节日有那达慕、白节、马奶节、燃灯节等等。
当然在这些节日上也充分体现出蒙古民族用自己的智慧和艺术天才创造了丰富而宝贵的音乐财富。
以下为蒙古族主要几个传统节日的风俗文化介绍。
那达慕:“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在蒙古族人民物质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
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蒙语的意思是娱乐或游戏。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
大会召开前,男女老少乘车骑马,穿着节日的盛装,不顾路途遥远,都来参加比赛和参观。
蒙古族长调民歌论文艺术特色论文:论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艺术特色

蒙古族长调民歌论文艺术特色论文:论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艺术特色【摘要】长调是蒙古民歌主要艺术形式之一,民族特有的艺术形式是通过艺术学与民族学结合的观点来综合研究的学术领域。
研究对象包括习俗、语言、音乐、舞蹈、戏剧、雕刻、绘画等。
本文通过研究蒙古长调歌唱法、旋律及歌词来分析蒙古长调艺术中所体现的民族精神及美学价值。
【关键词】蒙古族艺术长调一、蒙古族长调民歌研究的意义蒙古族主要分布于我国的内蒙古及蒙古国,其传统的民族文化受现代化进程的影响有失传的危险性,而蒙古长调作为蒙古传统音乐文化的主要艺术形式,其保护和复兴成为音乐工作者研究的重要课题。
各民族音乐的传承大部分是以口头传承的形式保存与发展的,口头传承是民族民间音乐最主要的传承方式,蒙古长调同样也以口头传承为主。
蒙古长调的教育过程中即使有歌谱也只起到辅助作用,主要以长调演唱艺人口头示范来传承,特别是歌唱过程中的装饰音在歌谱中不能全部体现,还有其旋律部分也没有完全固定,所以不能像西洋音乐那样用乐谱来表示,师承关系是蒙古长调延续的根本。
内蒙古长调的传承方式有三种:一是家族式传承,晚辈从长辈那里习得。
二是通过媒体播放的文艺节目来学习长调。
三是到长调艺人那里学习长调。
但是,学校音乐教育体系还没有将其纳入教学范畴。
1980年以来,内蒙古艺术联盟为了拯救传统文化,内蒙人民出版社不定期发行民歌集,文字记录的乐谱和口头传承二者相辅相成是音乐传承和发展的重要手段。
现在,长调的传承、教育、记谱方法、歌唱创作等方面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传承和保护工作却步履艰难,因此蒙古族传统音乐的研究就显得十分重要。
二、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地域性内蒙古地域辽阔,东西直线距离约2600公里,南北直线距离约1800公里。
地域习惯、发音、方言、生活环境等多种多样,保留了浓郁的民族传统音乐文化,其旋律、歌唱特征都存在很大的地域性差异。
其地域性大致可分为三部分:东部以呼伦贝尔和科尔沁地区为中心,中部以锡林郭勒和乌兰察布地区为中心,西部以鄂尔多斯和阿拉善地区为中心。
论蒙古族长调民歌及其保护与传承问题

公元 7世纪 前 , 蒙古 人祖 先( 中百 姓 ) 林 一直 以狩猎 为
主, 在大兴安岭山脉与额尔古纳河流域生息 。在漫长的生活 岁月里 , 蒙古人创造 了自己富有狩猎特色的音乐文化 , 如狩
宽广辽阔,同一 民歌内部 的速度无严格 的时间控制 ;2 节 () 拍 自由, 无固定的重音循环规律 ;3 旋 律节奏 的律动为非 () 均分性 , 无重复性 ;4 句法 自由, () 无严格 的对 称性 , 总体结
论蒙古族长调 民歌及其保护与传承 问题
杨 娜
( 中央财经大学 社会发展 学院,北京 108) 001
摘 要: 蒙古族长调民歌 历史悠久 , 无论是在思想上 、 艺术上。 还是在 美学上都有重要的保护和研 究价值 。 由于环境、 时代
的 变 化 以及 科技 的迅 猛发 展 , 民逐 渐 改 变 了延 续数 千 年传 统 的 生 产 生活 方 式 , 而也 失去 了长调 原 有 的 赖 以产 生 的 物 质 基 牧 从 础 。 此 同时 , 着经 济 的发 展 , 与 随 多种 复 杂 的 文 化成 分 冲 击 着 蒙古 族 传统 艺术 , 来越 多的年 轻 人 对 蒙 古族 长调 民歌 的兴 趣 降 越
文 化 时期 。
思乡歌 、 礼歌等 , 婚 是蒙古族 特有的一种艺 术形式 , 现了 体
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 蒙古族长调以字少腔长 、 高亢悠远 、 舒缓 自由的特色 , 广泛流传于内蒙古阿拉善 、 锡林郭勒 、 鄂尔 多斯 、 尔沁和 科 呼伦贝尔大草原 , 因地域之不同而呈现不 同的色彩。锡林 并 郭勒草原的长调歌 , 华美而高亢辽远 , 恰似鹰翅 划破长空 ; 阿拉善戈壁草原的长调 民歌却节奏舒缓 , 宛若 悠悠朔 风 ; 呼 伦贝尔草原 的长调民歌搜长抒情 , 似如行 云流水 ; 科尔沁草 原 的长调民歌长于叙事 ,用歌声娓娓道 来的往往是一个个 催人 泪下的故事 ;而鄂尔多斯高原的长调民歌则蕴含着苍 凉, 别有一番西部高原的独特韵味 。它们共 同构成了蒙古族
科尔沁蒙古族民歌传承与保护的探析

艺术借鉴科尔沁蒙古族民歌传承与保护的探析王凤娇【摘 要】科尔沁蒙古族的民歌具有其民族的特色,有其自身的风格。
由于他们的音乐是长期生活过程中被创造出来的,所以无论他们音乐高亢嘹亮还是低沉回荡,都能够反映出科尔沁蒙古族人民的性格和生活。
但是,由于现代化社会的发展对于科尔沁蒙古族的民歌冲击是巨大的,蒙古族民歌的传承和发展的问题比较突出,已经刻不容缓。
所以,要科尔沁蒙古族民歌的特点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传承和解决的方案。
【关键词】科尔沁蒙古族民歌 传承 保护一、科尔沁蒙古族原生态民歌的传承和保护蒙古草原的民歌是科尔沁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实践中的结晶,在很大程度上都能够反映出蒙古族人民的历史、精神面貌以及文化特征的。
科尔沁蒙古族的民歌能够反映出蒙古族人民的真诚和善良,其民歌的旋律比较优美,有着很丰富的内涵。
在科尔沁蒙古族人民的音乐中,比较具有代表性的就是长调,这种口头形式的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被遗留和保存下来,具有比较明显的原生态化。
长调的历史比较悠久,是一种比较古老的艺术形式,其旋律相对来说比较悠长,但是并不紧凑,相对舒缓,在结构上也别具一格。
其歌词通常来说,哲理性比较强,内容涵盖的也比较丰富,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蒙古族民族的精神和文化以及信仰。
由于长调的这些特点,这使得长调这种民歌形式也具有了一定的时代特征[1]。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广大优秀的蒙古族民众和音乐从事者对蒙古族的音乐进行了传承和发展,这已经深深的扎根到了人民的心中。
科尔沁曾经是蒙古族文化比较富集的区域,长调民歌在科尔沁的蒙古草原中也比较流行和大众。
但是随着当今社会的不断发展和变化,长调也会根据时代的变化来得到相应的发展。
草原文明变化带来的人文环境的变化,使得长调这门传承了上千年的艺术形式面临着严重的问题,这就需要对长调的民歌进行科学合理的保护,并加以改进和传承。
在这个过程中,对于长调继承人的关注要持续保持,对他们的保护问题在当前的形势下变得比较严重和突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蒙古族民歌及其保护与传承
摘要:蒙古族民歌是蒙古族音乐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简单介绍了蒙古族民歌的特点和分类并就如何保护与传承蒙古族民
歌谈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蒙古族;民歌;保护;传承
在绚丽多姿的草原文化中,蒙古民歌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民歌,不仅是蒙古族音乐艺术的基础,而且也是整个蒙古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蒙古族民歌的特点
“我国少数民族的音乐,既有其自身的特殊规律,又与汉族音乐有共同规律,蒙古族也不例外。
”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蒙古族民歌已经具有了鲜明的个性特征。
内容上,既有反映哲理性和说教性的民歌,也有表达思乡、祝愿、友谊和爱情的民歌;风格上,分布在不同区域的蒙古族民歌丰富多彩。
但是,共同的草原游牧生活,形成了蒙古族民歌的主要风格特征,在表现手法上,蒙古族民歌精炼、简洁、鲜明、朴实、生动,充分表达了蒙古族人民的思想感情。
上述基本特征使蒙古族民歌具有了强烈的感染力和影响力。
从蒙古族民歌体裁与其他音乐艺术体裁的关系看,民间曾产生过“有歌则有舞,有说则有歌,有歌则能曲”的密切关系。
有歌则可舞是说:蒙古族民间舞蹈多是边歌边舞,歌的部分既可独立成民歌,又是舞蹈的音乐,舞者随歌而起是极普遍的民间歌舞现象。
有说则有歌是指:蒙古族说唱音乐中,歌唱的部分极其重要,它穿插于内
容讲述之间,具有强烈的润饰性,使说唱整体产生了一定的艺术效果。
为什么蒙古族民歌与其他音乐艺术体裁具有如此紧密的联系
呢?首先在于民歌歌词所表达的内容是人们能够感知的事物,源于生活;另外,民歌的曲调随着歌曲的长期流传所形成的特定形象,具有可理解性;再有,民歌凝聚着人民智慧的结晶和对美的追求,其曲调的构成原则、风格的稳定性和表现方式等,都具有蒙古族人民能够普遍欣赏的审美性。
二、蒙古族民歌的分类
蒙古族民歌从音乐特点来讲,大致分为长调和短调两大类。
1.长调民歌。
长调民歌是反映蒙古族游牧生活的牧歌式体裁,有较长大的篇幅,节奏自由,气息宽广,情感深沉,并有独特而细腻的颤音装饰。
长调民歌用蒙古语歌唱,其节奏舒缓自由,字少腔长,且因地区不同而风格各异,锡林郭勒草原的长调民歌,声音嘹亮悠长,流行有《小黄马》《走马》等;呼伦贝尔草原的长调民歌则热情奔放,有《辽阔草原》《盗马姑娘》等;阿拉善地区的民歌节奏缓慢,流行有《富饶辽阔的阿拉善》《辞行》等;科尔沁草原的民歌以抒情为主,流行的有《思乡曲》《威风矫健的马》等。
长调民歌在一些长音的演唱上,可以根据演唱者的情绪自由延长,从旋律风格及唱腔上具有辽阔、豪爽、粗犷的草原民歌特色。
长调民歌的衬词一般为“嗒咿”“咿哟”等,高音的衬词一般为开口音或半开口音,中音的衬词较灵活,结尾处的衬词一般是半开口音或闭口音。
2.短调民歌。
与长调民歌明显不同的是,短调民歌篇幅较短小,曲调紧凑,节奏整齐、鲜明,音域相对窄一些。
短调一般是两行,有韵的两句式或四句式,节拍比较固定。
歌词简单但不呆板,其特点在音韵上广泛运用叠字。
短调民歌主要流行于蒙汉杂居的半农半牧区,往往是即兴歌唱,灵活性很强,流行的有《锡巴喇嘛》《成吉思汗的两匹青马》《美酒醇如香蜜》《拉骆驼的哥哥十二属相》等。
短调民歌流行在沃野千里的河套平原。
土默川平原及自治区其他农业和半农半牧区的民歌,都是短调民歌。
短调民歌也叫爬山调、山曲儿,多用汉语演唱,所以,不仅内蒙古西部地区的蒙古人喜欢唱,汉族和其他民族的人也喜欢唱这种山曲儿。
三、蒙古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
一切传统音乐都是传承的,又在传承中不断演变。
可以说,没有传承及演变,就没有音乐文化的发展;不再传承演变的音乐文化,将是僵滞的音乐文化。
蒙古族民歌的保护与传承就是对我们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这是我们目前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也是对我们民族精神之根的呼唤、认同与养护。
那么,怎样保护并传承蒙古族民歌呢?下面就这一问题简单谈一下笔者的拙见。
1.提高保护意识。
保护和传承蒙古族民歌不只是哪一个时段、哪一个部门、哪一部分人的事,而是全社会的事。
这就需要面向全社会开展保护和传承民族文化遗产的教育,让他们尽早感受民族文化遗产的魅力,从而提高全社会的民族保护意识,使人人都懂得保护
的重要性,明了为什么要保护和传承,以及如何保护和传承。
2.有组织,有力度地挖掘、收集、整理蒙古族民歌,并推广传播。
这个过程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
长期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的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苑利指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过程中,政府的作用至关重要。
”实践已经证明,没有政府出面,不能建立完整的管理机制、配套的法规体制、科学的系统教育体制,遗产及其传承人很难得到有效保护。
3.把优秀的蒙古族民歌引入到民族声乐艺术教育教学与研究之中,并使之成为重要的教学内容。
按照民族声乐教育教学的常规教学方法和步骤,让学生进行广泛深入的演唱艺术教学实践,努力培养一代又一代优秀的演唱人才,再通过他们的传唱使这些珍贵的艺术世代相传。
参考文献:
[1]乌兰杰.蒙古族音乐史[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8.
[2]江明惇.汉族民歌概论[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