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莓为什么会得白粉病

合集下载

草莓白粉病的防治和治疗措施

草莓白粉病的防治和治疗措施
种植园内草莓苗长势良好,但部分植株开始出现白粉病症 状。
3. 防治措施
采用生物防治方法,引入拮抗微生物,如酵母菌、木霉菌 等,以抑制病原菌的生长。同时,加强田间管理,及时摘 除病叶和病果。
4. 效果
经过一周的防治,白粉病症状明显减轻,产量和质量得到 保障。
成功防治案例二
1. 地点和品种
某草莓种植户,品种为“丰香”和“枥乙 女”。
能力。
根据草莓的生长阶段和气候 条件进行合理灌溉,保持土 壤湿润,有利于草莓的正常
生长和发育。
注意避免过度灌溉,以免造 成土壤过湿和空气湿度过高 ,有利于白粉病的传播和发 生。
及时清理病残叶
01
及时清理草莓园内的病残叶和 枯枝败叶,可以减少白粉病的 菌源和传播途径。
02
在草莓生长过程中,定期检查 草莓园内的植株长势和叶片状 况,发现有病叶和枯叶及时清 理掉。
推广综合防治技术 进一步推广和应用综合防治技术 ,包括农业、生物和化学防治等 措施,以有效控制草莓白粉病的 危害。
加强病情监测和研究 加强对草莓白粉病发生和传播规 律的研究,及时掌握病情动态, 为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THANKS
感谢观看
3. 防治措施
采用化学防治方法,使用醚菌酯、腈菌唑 等杀菌剂进行叶面喷洒。同时,加强水肥
管理,提高草莓抗病能力。
2. 发病情况
白粉病在部分田块发生较重,且有扩散趋 势。
4. 效果
经过两周的防治,白粉病得到有效控制, 产量基本得到保障。
防治失败案例及原因分析
• 地点和品种:某草莓种植户,品种为“甜查理”和“杜克拉”。 • 发病情况:白粉病在整个种植区域蔓延,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质量。 • 防治措施:前期曾使用生物防治方法,但未取得明显效果。后期采用化学防治方法,但已错过最佳防治时期。 • 原因分析:该种植户未能及时发现白粉病的出现,导致病害扩散。同时,所使用的杀菌剂针对性不强,未能有效抑制病原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草莓白粉病是草莓植株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由于白粉菌感染而引起的病害。

该病害主要通过空气传播,对草莓的生长和产量产生严重影响。

下面将介绍草莓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方法。

1. 发病原因:草莓白粉病主要由白粉菌感染导致,该真菌主要通过空气传播。

高温高湿环境是该病害的发病有利条件。

草莓植株的叶片和果实是白粉菌的主要感染部位。

2. 发病症状:草莓叶片上出现白色或淡灰色的粉状物,类似面粉状,这就是白粉病菌在草莓叶片上繁殖的结果。

感染严重时,叶片上会出现黄化或干枯现象,叶片变得脆弱易折断。

果实则会出现白色霉斑,影响果实的发育和风味。

3. 防治方法:(1)选择抗病品种:要选择抗草莓白粉病的品种进行种植,这样可以降低病害的发生。

(2)合理施肥:充分施肥可以提高草莓植株的免疫力,减少病菌的侵袭。

但施肥要避免过量,以免引起植株生长过旺而易感染病害。

(3)病株及时处理:一旦发现有感染的病株,要及时将其移除,并彻底消毒处理,以防止病害的扩散。

(4)加强通风透气:保持草莓种植区的通风良好,减少湿度高的环境,可以有效降低草莓白粉病的发生。

(5)使用药剂防治:草莓白粉病的防治中可以使用化学药剂进行喷洒。

对于已感染的病株,可以使用有效的杀菌剂进行喷洒,适当控制病害的发展。

但注意使用药剂时要按照标签说明进行,避免对植物和环境造成污染。

(6)监测和早期防治:定期巡检草莓植株,及时发现病害初期的症状,以便及时采取防治措施。

(7)合理轮作:草莓不适宜连作,应采取合理的轮作措施,减少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对于草莓种植来说非常重要,只有做好病害的防治工作,才能保证草莓植株的健康生长和丰收。

希望以上方法对您有所帮助。

防治草莓白粉病?

防治草莓白粉病?

防治草莓白粉病?草莓在发育生长的阶段会发生很多病类害,而白粉病就是其中的一种。

入秋正是草莓移栽的时候,这时的温度已经开始下降,并且此时降水量相对多,居高的湿度让草莓白粉类病开始扩散。

这种病类害是属于周年性的,从草莓苗的阶段一直可以侵染到草莓果成熟。

不管是叶子还是花朵以及草莓果都可能被侵染。

一旦侵染开来,很难做好防治。

所以,最好从一开始的时候把预防工作做好。

一、草莓白粉病的侵染刚出现这类病的时候,把草莓的叶子翻过来就会看见一层白颜色的菌丝,这时叶子还没有特别的变化,染病的情况变严重后,叶子边的位置开始卷起来,有点像勺子的样子,叶子上还会出现很多暗颜色的斑点。

花朵在染上病之后,花瓣儿会从白颜色变成粉颜色,而且开放受到障碍。

草莓果染病之后,形状会长的瘦长,个头也较小,总体干巴巴的。

还会变红的草莓果受到侵害就不会继续膨大,表面没有光泽,看起来像僵掉一样。

而已经变红的草莓果受到浸染,变红的速度会下降,表面还会有一层白颜色的粉末状,从而让质品下降。

二、草莓白粉病的发病因素首先跟温度和湿度有很大关系,温度在5度到35度的范围都可能会发生白粉类病,若气温不足5度或者超过35度时,病类菌就会受到抑制而不会发病,最适合此种病类菌发病的温度在15度到25度。

再有就是湿度了,湿度超过40%时都可能发生这类病,湿度越高,发生的概率就会越大。

弱势湿度超过80%,那就很可能会让草莓白粉类病爆发。

除了湿度和温度之外,选择的草莓品种抗力太差,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地块栽种草莓,以及栽种的厚度不合适都可能会发生草莓白粉类病。

三、草莓白粉病的防治预防病类害的第1步,肯定要挑选抗力好的草莓品种。

再有就是避免连续多年在同一个地块栽种草莓,最好和豆子类的作物轮着栽种。

草莓在采收之后,要把地块儿清理干净。

特别是一些烂苗和干枯的残体,以及一些僵掉的草莓果堆在一起。

挖个大坑深深的埋起来,或者是在安全的地方烧掉。

草莓生长的阶段用肥要合理,不要太注重氮素肥,多增加农家有机型肥的施用。

草莓上的白斑是怎么了整理

草莓上的白斑是怎么了整理

草莓上的白斑是怎么了整理草莓上的白斑是怎么了草莓上的白斑可能是草莓白粉病,草莓白粉病是草莓种植业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草莓种植者应当时刻亲密关注草莓植株的健康状况,准时检测和掌握白粉病的传播,实行预防措施以避开病害的发生。

草莓上的白斑是怎么了草莓上的白斑是一种特别常见的病害,通常被称为草莓白粉病。

这种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通常在潮湿的环境下,病原菌会在草莓叶片和果实表面形成白色的粉状物质。

白粉病会对草莓的生长和发育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及早检测和掌握草莓白粉病对草莓种植产业至关重要。

草莓白粉病通常在潮湿的条件下发生,因此草莓种植者应特殊留意保持草莓植株四周的环境干燥。

草莓白粉病的传播速度特别快,因此在发觉白斑消失时,应准时实行措施处理。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化学药剂来掌握白粉病的传播,但是使用药剂需要谨慎,由于过量使用会对环境和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此外,还可以采纳物理方法,如使用热水处理草莓植株,以削减白粉病的传播。

草莓白粉病的预防措施也很重要。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使用对白粉病抗性较强的草莓品种。

此外,在种植草莓之前,应认真检查种苗是否受到白粉病的影响,以避开将病原体带入种植区域。

草莓植株的密度应合理支配,以确保良好的通风和阳光照耀,从而削减白粉病的发生率。

草莓白粉病怎么处理(1)实行高垄栽培,加盖地膜,采纳滴灌设施,避开大水漫灌,加强通风换气,降低田间湿度,准时摘除下部老叶,制造不利于病害发生的环境条件。

可减轻白粉病的发生。

(2)当遭受连阴雨、雾霾和雨雪等少日照天气时,每亩可用10%百菌清烟剂700~800克,在棚内匀称布点,于傍晚密闭大棚后点燃,其次天通风换气,可有效降低病害的发生。

(3)结合草莓追肥浇水,在滴灌液中,每亩加入25%吡唑醚菌酯悬浮剂200毫升,随滴灌液进行滴灌,由于吡唑醚菌酯具有很好的内吸传导性,药剂能传输到植株的各个部位,将各个部位的病菌杀死。

(4)也可在白粉病发生初期,每亩用50%醚菌酯水分散粒剂15~20克,兑水20~30公斤,选择在下午对茎叶匀称喷雾,也可有效抑制病害的危害和扩散。

草莓白粉病的由来

草莓白粉病的由来

草莓白粉病的由来草莓白粉病是温室草莓中的一种经常发生的疾病,草莓白粉病主要是由温室大棚的覆盖膜引起的。

尤其是在将草莓开花期到果实收获期之后,病害是最严重的,对于草莓的生长发育,产量都有危害。

下面就来了解下草莓白粉病的由来和预防措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发病特征:在白粉病开始时,白色丝状菌丝在叶片后破裂,然后形成白色粉末。

花瓣的颜色为红色,果实很难收获,传播成白色粉末,并且色泽差。

在发病的早期,出现了不同大小的深色斑点。

在叶子的背面,白色的粉末出现在叶子的斑块上。

当叶片严重受损时,叶片逐渐卷起,并出现红棕色病变。

叶片萎缩并干燥。

当发现病情时,幼果停止发育并变干。

后期水果表面会覆盖白色粉末,草莓的经济价值也没有了。

草莓白粉病的病因:1,品种繁多。

品种之间的差异非常大,而红颜品种对该病的抵抗力更强。

2,缺钙。

草莓是爱好补钙的作物,在接触保护膜后钙会减少。

钙是防御白粉病的重要元素。

3,温度低。

草莓苗受到低温的影响,不抗病。

4,病害。

低温度,缺乏和品种对白粉病没有抵抗力,白粉病爆发,喷药量太大,三唑类药物让草莓停止生长,并产生了植物毒性。

草莓的光协调不佳,缺乏抗病性。

温室中的温度和湿度是恒定的,外部影响低,并且病情重复发生。

很难控制,但是潮湿多雨的天气会增加棚内草莓白粉病的爆发,干旱将阻止白粉病的爆发。

温室大棚草莓白粉病的防治应在预防,在农业防治的基础上,达到根治草莓白粉病的目的。

农业控制1.合理的连作。

在有条件前提的情况下,应进行合理的连作以减少细菌的数量并减少疾病的爆发。

2.使用抗病品种培育无病且健康的草莓幼苗。

从苗圃开始,就立即处理患病的叶子和幼苗,并防止了注射和喷洒,并种植了无病且结实的幼苗。

3.加强土地预防。

首先,在种完树苗后,立即去除老叶子和病叶,将枯死的树枝和残留的叶子埋在田间并掩埋,做好田间卫生。

第二,关棚后,处理老叶子,去除病叶,做好棚室卫生,减少病害,减少延误病情。

4.合理施肥,防止局部施用氮肥。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

草莓白粉病的发生及防治草莓白粉病是一种常见的草莓病害,是由真菌引起的疾病。

该病害主要发生在草莓的叶片和茎部,严重影响了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及早了解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对于保护草莓的生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草莓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引起的真菌病害。

白粉菌没有性阶段,只有无性阶段。

在常温和高湿的环境下,白粉孢子萌发后,会感染草莓叶片和茎部,形成白色的霉菌。

白粉病的发生还与气温、湿度和通风条件密切相关。

当气温在20-25摄氏度,湿度在80%-90%时,白粉菌的发生最为有利。

二、草莓白粉病的症状草莓白粉病的症状主要表现在草莓叶片和茎部。

初期病斑呈现白色,呈现粉末状霉层,随后叶片和茎部会变黄、干枯、失去生机。

受感染的叶片和茎部会出现瘤状增生,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

若病害严重,可能导致草莓花朵和果实腐烂,严重影响草莓的产量和品质。

1. 避免冷害:在草莓生长的初期,要尽量避免遭受冷害,提高地温。

2. 合理施肥:及时补充草莓所需的营养元素,保证叶片的健康生长,提高抵抗力。

3. 温水浇灌:草莓白粉病患部位进行温水浇灌可以减缓病情的发展。

4. 种植抗病品种:选择抗病性较强的草莓品种进行种植,提高草莓的抗病能力。

5. 合理密植:合理密植有助于草莓植株之间的通风透光,降低发病率。

6. 防疫剂防治:可使用白粉病封锁剂或者其他合适的防治药剂进行喷洒,防止病害的发生和传播。

7. 保持通风:保持地块通风良好,减少湿度,有助于减少白粉菌的发生。

8. 及时清除病患部位:一旦发现白粉病的症状,及时将病患部位剪除并销毁,避免病害传播。

草莓白粉病是一种综合性病害,其防治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

除了常规的防治措施外,还应该注意以下几点:1. 合理轮作:轮作能有效减少土壤中的病害,保护草莓植株的健康生长。

草莓白粉病易发生的地块不宜连续种植草莓,应适当进行合理轮作。

2. 土壤改良:优质的土壤有助于提高草莓植株的健康程度。

可以通过施入有机肥等方法改良土壤,提高土壤的通气性和保水性。

草莓白粉病怎么形成的

草莓白粉病怎么形成的

草莓白粉病怎么形成的目前,草莓大多处于温室中,由于温室高温高湿等环境因素的影响,草莓病害的发生越来越严重,草莓的产量和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业xx的我整理出草莓白粉病怎么形成的和防治方法。

以下就是详细内容,当然,我也希望这篇文章能够给各位带来帮助。

草莓白粉病怎么形成的呢?接下来的时间,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草莓苗白粉病的危害:在白粉病的早期阶段,只有草莓幼苗的叶子有不同的大小的病斑,然后在叶片的背面形成白色物质。

随着病情的逐渐恶化,整个叶片被粉状粉末覆盖,叶缘呈匙形,叶片逐渐枯黄;草莓的花蕾和花瓣会呈现出紫红色,不能正常开放或开花;果实受损时,果实表面会覆盖一层白色的粉末,会让幼果失去光泽并且变硬,让果实停止膨胀并且变薄变长,色泽变差,严重影响结果的品质。

当草莓白粉病病害重时,让发育的叶片、叶柄、花、蒂、果,使幼果停止发育,当果实上形成一层白色粉末时,草莓就失去了食用价值,病情严重时整个植株死亡。

草莓白粉病怎么形成的防治方法:方法1:选择抗病草莓品种,如砖石、全明星等抗性品种较强的,尽量不要选择易感品种如:丰香等。

方法2:草莓苗苗圃应该选择土壤内病菌含量较少的地方,并且合理控制种植密度。

方法3:合理控制草莓苗苗圃的温度和湿度,这样能够有效防止草莓白粉病的发生。

当草莓苗苗圃温室内的空气相对湿度高,温度在20~25摄氏度时,白粉病会大面积爆发和传染。

方法4:保护杀菌剂用于草莓苗期早期的积极预防,可以添加4%的农业抗120水剂400倍喷雾,或添加75%的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喷雾,喷洒7至14天,药剂交替使用效果更好。

方法5:草莓幼苗白粉病发生后,应选择防治药剂进行防治。

用99%矿物油200倍液加50%乙醚菌丝酯水分散粒剂喷洒3000次,或用4%四氟醚唑水分散粒剂喷洒1000次,或用10%苯甲环唑水分散粒剂喷洒1500次,每7~10天一次,交替使用效果较好。

方法6:温室湿度较高时,用2%的乙醚真菌酯烟雾剂进行熏蒸,每天熏蒸2小时,每天熏蒸8小时,恢复防治期的使用方法7~10次,使用效果较好。

草莓白粉病烟熏防治

草莓白粉病烟熏防治

草莓白粉病烟熏防治种植草莓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得病情况,如果不了解防治措施,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草莓白粉病是一种十分常见的病虫害,它可以发生在草莓的每个生产时期,所以了解它的成因及应对措施是十分必要的,下面我们就来看看白粉病的产生和防治。

草莓白粉病的成因这种病的成因和温度,湿度都有很大的关系,是草莓感染了真菌形成的,感染病菌的草莓苗还会成为传播体,使病菌远距离传播,使果农产生更大损失。

病菌在15~25℃最易感染,温度太高或者太低都不利于病菌扩散,湿度也是影响发病的主要原因,湿度一旦过大,真菌繁殖速度加快,草莓更容易得病,甚至种植的太密集,也会影响草莓的生长。

草莓发病前会有5~10天的潜育期,多发于产生果实一直到采摘的时期。

白粉病会导致草莓叶片,根茎,果实全部长满真菌,没办法当做商品交易。

在干旱和潮湿交替的自然环境下,更容易得病。

如果遇到这种情况,要多多注意草莓的长势,以防病菌不知不觉中悄悄传播。

如果条件适宜的话,会泛滥成灾草莓白粉病的防治治病不如防病,白粉病也是以预防为主:①选择抗病品种,品种生存能力强,对各种病害抵抗能力比较强。

②经常摘摘枯萎的,老的叶子,摘下的叶子不要随地堆肥,要及时处理或烧毁。

③种植草莓不要太密集,这样草莓长大过程容易缺少阳光,更易感染。

④氮肥不要用太多,否则草莓会徒长。

除了简单的措施预防,还有更有效的措施,即药物防治,下面介绍一下通过烟熏综合交替防治的方法:用xx上购买的专用药剂,不同成分的药剂喷洒在不同地方,如枝干,地面等。

发病前发病后也可以喷洒不同药剂。

一定要注意方法用量,否则会对植株造成很大伤害,综合治理,尽量减少病害发生的可能。

以上就是草莓白粉病的成因及防治措施,草莓是一种病害多发的水果,营养价值,商品价值都较高,希望大家了解之后能对草莓种植的常见疾病有更多的了解,面对病害的发生可以有效应对,不让几个月的辛苦劳动付之东流。

如果想了解更多技术性问题,可以继续关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草莓为什么会得白粉病
草莓果实染病,幼果不能正常膨大,干枯,若后期受害,果面覆有一层白粉,随着病情加重,果实失去光泽并硬化,着色变差,严重影响浆果质量,并失去商品价值,那白粉病的防治方法有哪些呢?发病后要及时采取药物防治措施。

在白粉病初发时可喷50%苯来特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15%的三唑酮(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每隔7天至10天喷一次,喷药时先叶后枝干,连喷3至4次,可有效地控制病害发生。

还可使用防治白粉病的其他有效药剂,如嗪胺灵、醚菌酯、丙环唑等;彻底清扫庭园可以预防或减轻来年的问题,在季末收成之后,应立刻清除瓜藤,不要等降霜来临。

这些染病的残藤余叶都应装袋扔弃,不可用来堆肥,那么草莓为什么会得白粉病呢?
发病原因发病与温、湿度关系:草莓白粉病为低温高湿病害,发病适宜温度15℃~25℃,分生孢子发生和侵染适宜温度为20℃左右,相对湿度90%
发病与栽培管理的关系:大棚连作草莓发病早且重,病害始见期比新建棚地提早约1个月。

前者始病期多在10月中旬,后者在11月中旬才出现发病中心。

施肥与病害关系密切,偏施氮肥,草莓生长旺盛,叶面大而嫩绿易患白粉病。

如适期、适量施氮肥,增施磷钾肥
的则发病较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