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中西方体态语差异
论文课作业

跨文化交际中的中西方身势语文化差异Body Language Cultural Differences in Cross-cultural Communication BetweenChinese and Western文献综述:身势语,也称体态语,指的是传递交际信息的表情和动作。
法斯特说: 体态语是用以同外界交流感情的全身或部分身体的反射性或非反射性动作(吕娜2009)。
对人类体态语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而正式研究体态语应当从达尔文开始,他在1872年出版的《人类和动物的表情》一书开创了现代身体语言研究的先河(毕继万 2001)。
在20世纪上半叶,这一领域的研究还未形成系统,只停留在声音、外表、衣着和面部表情等个别方面,这一阶段最有影响力的著作是研究身势语的三部著作:克里奇马尔的《体格和个性》和《人的体格的变化》、埃弗龙的《身势和环境》。
之后,伴随着伯德惠斯特尔( R.Birdwhistell)的《体语学导论》的出版,身势语研究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
他在《体语学导论》中首先提出身势学(Kinesics)的理论, 并将其定义为研究体态语的一门学科(黄红霞 2000)。
之后, 美国的朱利叶斯.法斯特(Julius Faster)所著的《体态语》被人们称为非言语交际领域行为科学家所做研究的总结。
自此以后,体态语成为一门新的边缘科学,不断有新的研究成果(张继鼎 2002)。
澳大利亚演说家爱伦.皮斯的《体态语》和美国教授布罗斯纳安的《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言语交际对比》就是这一研究成果的体现(布罗斯纳安著,毕继万译 1991)。
我国关于身势语的研究开始于八十年代, 研究者主要有耿二岭、邓炎昌和刘润清等。
发展到今天, 体态语的研究已成为一门科学。
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常可以不用言语,而借助于肢体语言、表情等达到交流的目的,有时甚至会此时无声胜有声。
参考文献:[1]. 毕继万. 跨文化非语言交际[M].北京:外语及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1.[2].〔美〕布罗斯纳安.中国和英语国家非言语交际对比[M].毕继万译.北京:北京语言学院出版社,1991.[3]. 黄红霞. 身势语中的文化差异[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00(2):35-37[4].吕娜. 体态语在中西方文化交际中的意义与差异[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9(7):121-122[5].张继鼎.语言文化纵论[M].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2。
跨文化交际学期论文--中美肢体语言异同的对比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Body Languages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aWritten by Weng Pei Ji(2010212747)From College of Law,Chongqing University of Posts and TelecommunicationsJune 2012Outline1. Introduction2. Classifications of body language2.1 facial expression and eye language2.2 gestures2.3 Postures3. Similarities of body language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3.1 facial expressions3.2 Sign language3.3 Postures4. 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4.1 Eye language and facial expressions4. 2 gestures4. 3 Postures5. ConclusionReference摘要:交流不是只有口语,还可以通过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也可以表达情感,交流思想和交换信息。
然而,在过去很久时间里,人们只注重口语的重要性而忽略了肢体语言和它的独一性。
本文致力于中美肢体语言的对比,来减少交流中的麻烦,进行更有效的交际。
Abstract : The communication between people can not only through the spoken language, but also through the body language. As spoken language, body language can express feelings, exchange ideas and communicate informations. However, in a long past time, people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importance of the spoken language, and ignore body language and it’s unique cultural connotation. This paper focus on the comparison of different and similar body language between China and American so that people can reduce the communication obstacles and promote efficient communication.Keywords :body language , cultural difference , China , American, communications1. IntroductionBody language is a means to use the body movements or actions to replace or assist the sound, oral language, or other means of communication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s. A nd through people’s body language we can get some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own culture. Psychologists believed that the information delivered by a person’s appearance and actions is much more than t hat of a person’s words.Albert Mebrabian, after a long-time study, concluded that body language can help verbal-express achieve more effective communication. Body language can reveal people’s hidden mind and emotion, Bird Whistell who is the leader in study of body language in the west. He believes that among all means of expressing emotion and attitude, more than sixty percent is finished by facial expression, gestures, postures.2. Classifications of body languagePsychologists believe that body language includes the following aspects:2.1 facial expression and eye languageThe face has been called an ”organ of emotion”. Compare with words, facial expression is a natural way to reveal person’s emotion. The face is the most simple and important broadcaster of emotion. For example , Eye behavior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facial expression. People often say that eyes are the window of soul, because eyes can give us a lot of real information. We can know whether people like us or not from the way they look at us .And through one’s eyes we can know whether the pay attention to our topics or not.2.2 gesturesEverybody uses their hands to communicate with other people .People can convey ideas, information and message by using the movement and style of hands and fingers. What’s most directly, we use our thumb to praise other and use our middle finger to despise someone. When expressing doubt or helplessness, westerners like to shrug their shoulders and spread out hands, but Chinese people only wave their hands simply.2.3 PosturesPosture can give others many messages. which is a matter of how people sit, stand, walk and move. From people’s posture, we can conclude something.For instance, when we see a person doesn’t stand up and tall, we say the person is not energetic, competent and unconfident. On the other hand, we can conclude that a person is not concentrated in what they are discussing if he standing lazily, and so on.3. Similarities of body language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First ,we discuss the similarities of body language in china andAmerica .For instance:3.1 facial expressions(1) Knit one's brows said he is unhappy ,you shouldn’t talk to him too long.(2) Shrugged his nose means he don't like what he see or what you do. Gnash his teeth means he is angry or make up his mind.3.2 Sign language(1) The signal “V” means “victory” .When someone succeed or overcomesome difficulties , someone usually do this gesture.(2) “OK” means “consent”. we often use it to show our positive ideas. And when someone don’t like your idea ,he just shaking his head and say “No”.3.3 Postures(1) When a man meet another man ,they generally shake hands to express their friendly.(2) Waved hands means goodbye,Shrug one’s shoulders means negative, uninteresting. we use it to show that we don’t know when asked by others in our daily life.4. Differences of body language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cultureDon’t understand body languages from different culture will bring about a lot of misunderstanding and conflicts. Therefore, it is of great importance for us to understand the body languag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For instance:4.1 Eye language and facial expressionsAmerican people have an old proverb: Never trust a person who can't look you in the eyes. While the Chinese people in conversation, the two sides are not necessarily time to time to look at each other, some people have also deliberately avoided continued eye contact to show humility, obedience or respect. This may be one of the reasons that the American people in China think Chinese are not warm and friendly; but also explain why the American people like to talk face to face, and the Chinese people tend to have a heart-to-heart talk. It is a habit of American people that the two sides look ateach other while they are talking, but they hate staring, because in their view this is a very rude behavior. American people find that they are as statues of rare animal camel being looked up and down, and the stare at them makes them feel very angry. However, to gaze at people in China, sometimes means only a curiosity and surprise, not rude.4. 2 gesturesThe implication of gestures is diversity, especially in cultural differences. Here we will take some gestures for example.(1) American people with the thumb and index finger to form a circle, means “OK”, but in China the “O”gesture is often used to represent the “zero”.(2) Indicate the number “3”,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thumb and index finger form a circle fingertips phase, the other three fingers stretched open; the American people straight index finger, middle finger and ring finger, little finger to thumb catch.(3) The “V” gesture, In America, it means victory but not the number. In China, sometimes, people think that this gesture means the number “2”.(4) American require a lift, the gesture is thumb-up when facing a coming traffic; in China, facing a vehicle, riders stretch one arm to the side, palm forward, make a “stop” gesture, or holding the right hand or both hands, say hello to the driver.4. 3 Postures(1)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the presentation of posture also reflects the 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such as, according tothe Chinese tradition, the seated person is the dominator, so the young generations always give up their seat to the old. However, in America, it is quite opposite. Western culture emphasizes the “Ladies first”, so it is a courtesy that Ms. seated before the men pulled out a chair obligation to help them, and this is also a cultured, civilized performance.(2) Moreover, in the classroom, the Chinese teacher questions, students usually stand up and answer the questions; in the U.S., students generally sit to answer the United States teachers.(3) American people stood stamping their feet, means impatient; Chinese stomping, shows angry, angry, frustrated, and regret.(4) American people are standing and walking with the posture of athletes and military, standing up tall, swaggering, big strides forward; in the eyes of Americans, Chinese with standard posture of scholars and civilians.5. ConclusionFrom the above, we have studied the differences and similarities of body language used by Chinese and American. We can see that body language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culture.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e not only pay attention to the verbal language study, but also emphasize the study of body language. Body language is the signal and tool of human communication and human being has the same ancestors, so In order to make a successful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we should know the body language of different cultures.Reference1.张爱琳,(2010),《跨文化交际》,重庆大学出版社;2.陈邦玲,(2004),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安徽农业大学学报;3.贾玉新,(1997),跨文化交际学.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4.刘慧,(2008),身体语言的魅力。
肢体语言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肢体语言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尼泊尔人、斯里兰卡人和有些印地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用点头表示“不”。
因此,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在说某种语言时就得了解说话人的手势、动作、举止等所表示的意思。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阿拉伯人同英国人谈话。
阿拉伯人按照自己的民族习惯认为站得近些表示友好。
英国人按照英国的习惯会往后退,因为他认为保持适当的距离才合适。
阿拉伯人往前挪,英国人往后退。
谈话结束时,两个人离原来站的地方可能相当远!在这个例子里,双方的距离是关键。
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才合适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研究,据说在美国进行社交或公务谈话时,有四种距离表示四种不同情况:关系亲密,私人交往,一般社交,公共场合。
交谈双方关系亲密,那么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45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亲密的场合,比如说夫妻关系。
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个人交谈一般以相距45~80米为宜。
在进行一股社交活动时,交谈双方相距1.30米至3米;在工作或办事时,在大型社交聚会上,交谈者一般保持1.30米至2米的距离。
在公共场合,交谈者之间相距更远,如在公共场所演说,教师在堂上讲课,他们同听众距离很远。
多数讲英语的人不喜欢人们离得太近,当然,离得太远也有些别扭。
离得太近会使人感到不舒服,除非另有原因,如表示喜爱或鼓励对方与自己亲近等,但这是另一回事。
记住这一点很重要。
在英语国家里,一般的朋友和熟人之间交谈时,避免身体任何部位与对方接触。
即使仅仅触摸一下也可能引起不良的反应。
如果一方无意触摸对方一下,他(她)一般会说Sorry;Oh,I’m sorry;Excuse me等表示“对不起”的道歉话。
在中国,常常听到西方妇女抱怨中国人抚弄了她们的婴儿和很小的孩子。
不论是摸摸、拍拍、接接或是亲亲孩子,都使那些西方的母亲感到别扭。
她们知道这种动作毫无恶意,只是表示亲近和爱抚而已,所以也不好公开表示不满。
但在她们自己的文化中,这种动作会被人认为是无礼的,也会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和厌恶。
关于中西肢体语言差异的演讲稿

关于中西肢体语言差异的演讲稿各位领导、同事们:大家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中西肢体语言差异》。
肢体语言,不仅能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传递,也反映出文化、社会等因素对人际交往带来影响。
当前,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进程加快,跨文化沟通越来越频繁。
然而,在文明背景迥异的世界里,无论何种形式、哪类民族都没有孤立存在的必要,每一个人只有将其它文化融入到自身,才能让自己具备独特性并成为其他人群认可与接受的一员。
当前世界上已逐渐形成了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的趋势,正在孕育一个多元共生的新型社会关系——“文明的共生”。
基于此,对西方人肢体语言及其产生的原因作以探究,对加强跨文化的交流互鉴有积极意义。
首先,从静态层次看,在日常工作、学习、娱乐时,我们用双手或者两臂围绕身体转动称为旋转运动;如果抬起左脚再换右脚则为侧摆腿运动(小腿后部肌肉收缩);若伸直两臂举过头顶则为屈臂平举(肘关节稍微弯曲)。
所谓旋转运动,是指四肢分别做相对于水平线呈倾斜状的运动。
这些运动反应的主要是日常生活的实际需求,以及物理性的空间概念,由动作和姿态结合构成,比较适宜简单的场景环境,易被对象接受,如步行、乘车或购物时候常见的旋转运动。
侧摆腿运动属于扩张性运动,属于精神性和心理范畴。
扩张性运动,即意识不自觉地运用意志力去改变某种现实的愿望。
具有夸张、放大或过度表演的含义。
屈臂平举则反映日常思维活动。
日常生活活动中,如投篮、扣球、击鼓等,便采取屈臂平举的动作,即表示日常精神活动开始,或思考问题的一瞬间。
下面,从动态角度说明中西方肢体语言的差异。
中国古代典籍有句话叫“形销骨立”,如老子描述小孩儿行走的动作是“鸡胸龟背,其行欲跌”,再加上走路缓慢、摇晃扭捏的舞蹈动作,“百岁之后,而犹有童心焉”,显得格外憨厚可爱。
不难想象,这样的肢体语言体现的是一种宁静致远、淡泊名利的处世哲学。
但美国《读者文摘》报曾报道,南京市区一位76岁高龄的退休教师,凭借一套漂亮整洁的毛笔字书法和一段深情款款的讲解,打动众多观众。
论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中西方体态语差异

论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中西方体态语差异作者:程迎新来源:《教育界·下旬》2018年第11期【摘要】文章从文化差异的角度阐释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体态语的理解和使用,旨在通过案例研究来了解不同文化下体态语的特点和差异,帮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了解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以便于能够进行得体而行之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体态语;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一、引言人类交际一般分为书面、口头和身势三部分。
体态语是人类交际中最常见的一种非语言行为,它包括眼神、手势、身姿、面部表情和体触行为等。
由于文化教育的差异,绝大多数受过教育的人往往认为书面语最重要,口语次之,至于身势动作,则是排列最后的。
然而,无论是从不断进化的整个人类还是从个人角度看,这些技能的习得次序、出现频率及平常所提供的信息量,都表明三者之间的重要地位正好相反。
美国人类学家伯德惠斯特尔(Birdwhistell)在1952年出版的《体语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Kinesics)中提出身势学的理论,对体态语进行了系统研究,该书引发了对体态语的广泛讨论。
1970年,伯德惠斯特尔在一项研究中指出,至少65%的交际消息是由非言语方式传递的。
由于文化差异,相同或相似动作的体态语会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为不同的信号和不同的信息,从而导致不同的反馈结果。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尤其是东西方跨文化交际的语境下,人们更应该了解彼此的体态语差异和禁忌,从而避免因不当的体态语行为而引发的文化冲突。
二、研究体态语的现实意义体态语最初先于文字语言出现,在原始社会人类就有丰富的手势语,并用其传递各种信息。
因为口语和书面语都需要经过后天学习习得,特别是书面语只有在出现文字记载后才可以学习,而体态语习得的先天成分较多,且具有表达情感、传递信息、替代话语、强调和补充等功能,因此体态语行为在交际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毕继万认为:在交际中,一个人的仪表和举止所提供的信息量往往大大超过其谈吐所提供的信息量。
中西文化中肢体语言差异分析

中西文化中肢体语言差异分析摘要:肢体语言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流手段。
在日常交流中,特别是在跨文化交流中,肢体语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往往只重视语言交际,而忽视了非语言交际,特别是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在跨文化交流中打破障碍的最有效方法是掌握肢体语言的含义。
肢体语言之间有相似之处,但有些肢体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因此,了解中国和西方国家肢体语言的差异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肢体语言;跨文化交流;传递信息;文化差异在西方,“肢体”一词被引入各个领域,成为一些哲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其他学者的研究对象。
许多中外学者对“肢体语言”的起源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肢体语言起源于先天的遗传;有人认为肢体语言来自于人类后天的经验;还有人认为肢体语言是一种自然能力。
[1]一、文献综述在中国,受语言学研究氛围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前,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很少考虑肢体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逐渐认识到肢体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并在引进国外著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对教师肢体语言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外国教材》、《外国中小学教育》等刊物上发表的一系列译文引发了中国学者对教师肢体语言研究的关注。
20世纪90年代初,《教育评论》、《教育科学》等权威刊物发表了一些学者对教师肢体语言的初步探索文章,代表了此后人们研究的趋势。
此后,学者们或在《教学的艺术》等作品中专设章节论述教师肢体语言,或以专著的形式系统论述教师肢体语言,如《教师体态语的艺术》。
肢体语言出现在语言诞生之前,根据进化论的分析,人类在诞生之初就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
然而,近几十年来,一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开始科学系统地分析肢体语言的构成,人们开始关注肢体语言学。
事实上,对肢体语言学的研究早在20世纪就开始了。
1644年,博沃出版了《手势的研究:手的自然语言》,该书被学者们认为是最早的肢体语言专著。
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中美身体语言对比研究

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中美身体语言对比研究跨文化交际研究中中美身体语言对比研究摘要:人类的交际通常可分为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
中国和西方在非言语行为上的文化差异主要体现在不同文化通过不同的手势或动作传达相同的信息,和同一手势或行动在不同的文化中表达不同的意思。
本文对比研究了中美两国生活中经常出现的非言语交际形式的不同。
首先介绍了身势学相关概念,然后从体势、手势、面部表情、目光接触、触摸五个方面对比分析了中美肢体语言的差异。
从而得出了启示:我们必须注意本土语言和目标语言中非言语行为的差异,并在跨文化交流中加以合理运用。
关键词:身体语言;文化差异;跨文化交际H030A1 . 前言人类的交际通常可分为两种:言语交际和非言语交际。
事实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仅通过言语交流,在非言语交际上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通过这一手段传达了丰富的情感信息。
我们应注意到,有些非言语交际的行为在众多相异的文化中是共通的,但其规则仍受文化的影响。
有时,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可能会给非言语交际带来误解。
随着中美两国直接联系的日益增多,提高对两种文化的理解也越发变得重要。
非言语交际影响着来自两国个体之间的交往方式,影响双方最终是达成理解还是产生误解。
因此,理解两种文化的差异对于建立和谐的关系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帮助读者理解并认同中美两国人们在日常交流过程中非言语交际的差异。
以下行文中将着力介绍身体语言。
2 . 身势学2 . 1 体势体势是指人们常见的身体姿势。
体势通常可以分为三种:站立、屈膝姿势(包括坐、蹲、跪)和躺卧。
虽不乏共通因素,但在每种文化中,各个体势都有其独特的非言语交际含义。
体势和就坐的习惯可以折射出一种文化的根本框架,对于中美文化而言均是如此。
中美两国人们站立和就坐的习惯上存在众多差异,双方可能都会对此感到困惑。
在中国,当被引见时,无论男士还是女士都应该起立;而在美国,当一位女士被介绍给一位男士时,除了对方的社会地位很高,否则女士无需起身。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肢体语言差异

跨文化交际视角下的中西方肢体语言差异姓名:XX 学院:外国语学院专业:英语年级:2009级学号:XXXXXX摘要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又称身势语言,是表示使用身体运动或动作来代替或辅助声音、口头言语或其他交流方式进行交流的一种方式的一个术语。
其之所以能够被称之为语言,主要在于它的信息通报性。
肢体语言和我们所学习的语言一样,它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也是不可被忽视的文化的一部分。
它之所以具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是因为它能够在学习和运用语言的过程中通过肢体的不同动作把我们想要表达出的话语以及内部实质意义更为深刻鲜明的表现出来,肢体语言能够更好地促进语言的交流,我们都知道,不论是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还是以欧美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都有着肢体语言的存在,除了一些世界公认的肢体语言以外,不同的国家肢体语言还有着其不同的语言内涵,了解东西方不同的肢体语言有助于我们更为深入地了解西方文化,更好的增进我们语言的进修。
目录肢体语言的定义,重要性Ⅱ肢体语言的分类A :表情语言B :动作语言C : 体态语言Ⅲ影响跨文化交流中肢体语言的因素A:语言习惯B: 风俗习惯C:价值观Ⅳ正确理解中西方肢体语言的区别和运用A:动作一样,意义不同B:意义相同,动作有差异C:只存在于美国文化中的动作D:只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的动作E:对一些常见的肢体语言的理解关键词:肢体语言、跨文化交际、如何运用正文Ⅰ肢体语言的定义,重要性肢体语言 (body language)也称体态语言,是人类借助和利用自己的面部表情、手势动作、身体姿态的变化来表达和传递思想感情的方式。
运用自己的体态来表情达意几乎是人类自身的一种本能,因为它简便、迅捷、直观,在现实生活中的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并留给对方更大的想象空间。
Ⅱ肢体语言的分类1.面部表情语言(facial expression language)在跨文化交流中,面部表情语言指的是在交流的过程中通过面部的一系列动作,来传达出我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存在着语言障碍,但是通过面部的千变万化的表情我们可以相互了解对方的意愿,他的喜、怒、哀、乐,悲、恐、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龙源期刊网
论跨文化交际视野下的中西方体态语差异
作者:程迎新
来源:《教育界·下旬》2018年第11期
【摘要】文章从文化差异的角度阐释了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对体态语的理解和使用,旨在通过案例研究来了解不同文化下体态语的特点和差异,帮助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了解彼此之间的文化差异,以便于能够进行得体而行之有效的跨文化交际。
【关键词】体态语;跨文化交际;文化差异
一、引言
人类交际一般分为书面、口头和身势三部分。
体态语是人类交际中最常见的一种非语言行为,它包括眼神、手势、身姿、面部表情和体触行为等。
由于文化教育的差异,绝大多数受
过教育的人往往认为书面语最重要,口语次之,至于身势动作,则是排列最后的。
然而,无
论是从不断进化的整个人类还是从个人角度看,这些技能的习得次序、出现频率及平常所提供的信息量,都表明三者之间的重要地位正好相反。
美国人类学家伯德惠斯特尔(Birdwhistell)在1952年出版的《体语学导论》(Introduction to Kinesics)中提出身势学的理论,对体态语进行了系统研究,该书引发了对体态语的广泛讨论。
1970年,伯德惠斯特尔在一项研究中指
出,至少65%的交际消息是由非言语方式传递的。
由于文化差异,相同或相似动作的体态语会被不同文化背景的人理解为不同的信号和不同的信息,从而导致不同的反馈结果。
因此,在跨文化交际中,尤其是东西方跨文化交际的语境下,人们更应该了解彼此的体态语差异和禁忌,从而避免因不当的体态语行为而引发的文化冲突。
二、研究体态语的现实意义
体态语最初先于文字语言出现,在原始社会人类就有丰富的手势语,并用其传递各种信息。
因为口语和书面语都需要经过后天学习习得,特别是书面语只有在出现文字记载后才可以学习,而体态语习得的先天成分较多,且具有表达情感、传递信息、替代话语、强调和补充等功能,因此体态语行为在交际中的作用举足轻重。
毕继万认为:在交际中,一个人的仪表和举止所提供的信息量往往大大超过其谈吐所提供的信息量。
体态语在跨民族、跨文化交际中的认知不足,其跨文化交际功能长期被忽略。
所以,在全球化的今天,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信仰的人们之间面对面交际日益频繁,对体态语的认知也越来越关注,对体态语的广泛研究有其现实意义。
三、体态语在在中西方文化中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