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
肢体语言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肢体语言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尼泊尔人、斯里兰卡人和有些印地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用点头表示“不”。
因此,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在说某种语言时就得了解说话人的手势、动作、举止等所表示的意思。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阿拉伯人同英国人谈话。
阿拉伯人按照自己的民族习惯认为站得近些表示友好。
英国人按照英国的习惯会往后退,因为他认为保持适当的距离才合适。
阿拉伯人往前挪,英国人往后退。
谈话结束时,两个人离原来站的地方可能相当远!在这个例子里,双方的距离是关键。
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才合适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研究,据说在美国进行社交或公务谈话时,有四种距离表示四种不同情况:关系亲密,私人交往,一般社交,公共场合。
交谈双方关系亲密,那么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45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亲密的场合,比如说夫妻关系。
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个人交谈一般以相距45~80米为宜。
在进行一股社交活动时,交谈双方相距1.30米至3米;在工作或办事时,在大型社交聚会上,交谈者一般保持1.30米至2米的距离。
在公共场合,交谈者之间相距更远,如在公共场所演说,教师在堂上讲课,他们同听众距离很远。
多数讲英语的人不喜欢人们离得太近,当然,离得太远也有些别扭。
离得太近会使人感到不舒服,除非另有原因,如表示喜爱或鼓励对方与自己亲近等,但这是另一回事。
记住这一点很重要。
在英语国家里,一般的朋友和熟人之间交谈时,避免身体任何部位与对方接触。
即使仅仅触摸一下也可能引起不良的反应。
如果一方无意触摸对方一下,他(她)一般会说Sorry;Oh,I’m sorry;Excuse me等表示“对不起”的道歉话。
在中国,常常听到西方妇女抱怨中国人抚弄了她们的婴儿和很小的孩子。
不论是摸摸、拍拍、接接或是亲亲孩子,都使那些西方的母亲感到别扭。
她们知道这种动作毫无恶意,只是表示亲近和爱抚而已,所以也不好公开表示不满。
但在她们自己的文化中,这种动作会被人认为是无礼的,也会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和厌恶。
小议汉英文化中的体态语的差异

议汉英文化中的体态语的差异李冬梅亳州七中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人们的思维表达方式也随之不同。
单纯学习英语而不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是不能很好地与外界交往的。
所以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包括必须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充分注意到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理解、容忍和尊重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教育和风俗习惯。
可以说,英语教学和文化教育是有机的统一体,密不可分。
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我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也非常重视汉英文化之间的差异,总是把其渗透于教学之中,尤其是体态语(Body Language)的差异现在我来从几方面说一说体态语也就是肢体语言的差异。
1 手势中国人与英美有一些相同的手势,但意义却不一样。
例如,中国人在表示“2”时,常伸出中指和食指, 英美人则用这一手势表示胜利(Victory),中国人表示“8”时伸出食指和拇指,而英美人通常用这一手势表示“2”.另外, 英美人把一只手放在喉头,手指伸开,手心向下,表示“吃饱了”,中国人做相同的手势则表示“杀头”。
中国人见面时,会握握手(Shake Hands),而英美人多是挥挥手,说"Hello!"。
有些手势是英美文化所特有的。
例如,英美人站在公路旁向上伸出拇指,向过往汽车司机表示希望能搭他们的车,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表示祝别人好运或希望事情办的成功,左右摆动食指表示"不","你不能",或"那样做不好".把两手摊开,耸耸肩膀,表示"我不知道",有些手势是汉文化所特有的。
例如,用食指点自己的鼻子,表示"是我"或"我干的",两只手递东西给别人或接过东西,表示尊敬,英美人如果不是实际需要是不会用双手的,他们认为这样做很繁琐。
2身势中国人与英美人的身势语有很不同之处。
在坐姿上,中国人常常喜欢正襟危坐,尤其是下级在上级面前或学生在教师面前,坐姿态通常比较拘谨,背靠椅子或歪着身子,翘起二郎腿坐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姿势。
在英语国家中,人们的坐姿往往比较随便,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英美人甚至爱将脚放在桌子上,表示放松和不拘节;而很多中国人认为这种坐姿极不礼貌,难以接受。
中西课堂体态语的交际功能及文化差异浅析

显 才
Chinese teachers of English in t heir body languages in t he classroom management ,
t hrough which we can see t he significance of learning and using body language in
习它 ,适应它 ,并熟练运用它 。最后 ,改进教学方法 , 充分运用体态语的交际功能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
研
统 ,但美国教师的想法是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无拘无
外语的环境 ,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束的自由讨论的气氛 。
外语教师可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学习和研究体态
究
在英语国家的学校里 ,用左手写字或右手写字 , 语 。通过观看外籍教师上课的录像 ,模仿和学习体
老师没作统一要求 。而在中国的学校 ,老师发现有
态语 ;通过 VCD 、录像 、计算机 、电视 、电影等观看英
中
谁用左手写字 ,立即叫他 (她) 改过来 。这种统一的
语国家的节目 ,对体态语进行研究和学习 ;在师范类
西 要求 ,体现出集权统一和服从的传统观念 。
学校 、外语专业的学生应通过开设体态语的课 ,促使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 body language , communication
f unction , cult ural difference
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国际交流的不断增
随 加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越来 越引起国内语言学界的关注 ,不再成为一个 被冷落的课题 。在非语言交际的研究中 ,倍受关注 的是体态语 ,但是将体态语引入教学中的研究还处 在萌芽状态 。我们发现 ,外籍教师与中国教师的外 语课堂气氛有明显的差别 ,这是什么原因呢 ? 本文 着重探讨外语课堂体态语的交际功能 ,外籍教师与 中国教师外语课堂体态语交际功能差异以及其产生
从中西方肢体语言看文化差异DOC 文档

从中西方肢体语言看文化差异(根据调查研究:当我们在与他人进行沟通时,语言只是起到7%的传达的作用。
语气却占去剩下的38%。
更重要的是:肢体语言在沟通中起到了55%的影响。
(相对于沟通的内容和环境)那么,什么是肢体语言?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是指能够传递某种特定信息的面部表情、手势语,以及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等等。
它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社会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加强,西方的许多肢体语言在我国也已经被认同,还有一些被普遍适用。
比如:西方人往往指胸口来表示“我”。
大拇指朝上,表示“好”;但大拇指朝下则表示“坏,糟透了”。
还有用大拇指指尖与食指指尖相接成O形,伸直其余三个指头,表示OK,即“正常”、“顺利”、“没问题”。
伸出食指和中指成V形,表示victory(胜利)。
如果招手示意别人过来,他们是伸出手,掌心朝上,捏拢四指,前后弯动食指。
当然,在中国和西方国家中,肢体语言其含义也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
不过,很多肢体语言表达的含义还是一致的,比如,点头表示:同意或者表示明白了,听懂了;眉毛上扬表示:不相信或惊讶;避免目光接触意味着:冷漠,逃避,不关心,没有安全感,消极,恐惧或紧张等;摇头表示:不同意;鼓掌:赞成或高兴等等,但是在这里,我们主要通过分类来说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肢体语言在不同程度上所存在的差异,了解从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差异,从而提高我们学习语言的兴趣。
一、动作一样,意义不同(the same action,different meaning)。
如下例:1. 跺脚(stamp one’s foot):在中国人看来,表示气愤,恼怒,灰心,悔恨。
比如说:气得直跺脚。
而它的英文含义则是不耐烦,比如:give a stamp of impatience(不耐烦得跺脚)。
2. 目不转睛地看(look with fixed gaze):其中文含义是:好奇;有时是惊讶。
从肢体语言差异看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从肢体语言差异看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从肢体语言差异看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社会在发展进步着,每一个阶段人们的进步也同步反映在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上。
例如,人类最初阶段是用肢体语言来沟通的身体时代;第二阶段是用真正的语言来沟通的嘴巴时代;第三阶段是用书写文字来沟通的手写时代;第四阶段是用键盘沟通的十指时代;第五阶段就是当代用手机短信来沟通的拇指时代。
确实,从古至今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人们的沟通方式不尽相同,但每一个阶段人们的沟通都离不开最初的肢体表达方式。
肢体语言是指能够传递某种特定信息的面部表情、手势语或者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等。
这是人们最初交流沟通的方式,也许口头表达出来的语言会说谎,但是肢体语言是相对比较真实的。
特别是不同语言国家的人之间交往时,肢体语言往往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时,肢体语言相对比较灵活,也就是说,肢体语言种类比较多;同时,同一种肢体语言在不同的文化中所代表的含义也各不相同。
因此,要用外语进行有效交际,在说某种语言时就得了解说话人的手势、动作、举止等所表示的意思。
握手是社交中的礼节,但中英握手的礼节形式差异较大。
西方英语国家握手的方式是:两人以手相握,然后马上松开,两人的距离也随即拉开。
中国人的礼节性动作是:两人先握一下手,然后相互靠近,两人的手扔不松开,或者干脆变成相互抓住不放了。
对此,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窘迫不堪。
他们认为,身体之间的距离显得过于亲密,抓住别人的手不放与握手毫不相干,同性人如此握手甚至会招致同性恋之嫌,因此,一般视为禁忌。
另外,西方国家的男女相见时一般要由女士采取主动,除非男士身份很高或者年龄很大,中国人之间的交往没有女士优先的礼俗。
两人相见时是否握手,一般由上级或者长者决定。
除了在一般社交中的握手礼仪的差异,亲吻和拥抱的肢体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西方国家,这些即使在公共场合也会做得从容不迫、运用自如,但在中国,公共场合做起来却觉得别扭。
这是因为两种文化的背景不同,中国长期受封建礼教的压抑,在情感表现形式上一向非常含蓄。
肢体语言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肢体语言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动作一样,意义不同汉语意义气愤,恼怒,灰心,悔恨谢谢,互相表示友好感情好奇;有时是惊讶反对;责骂;轰赶(少见;一般见于成人对孩子)疼爱;(对成人或青年,会引起反感,是侮辱人的动作)肢体语言跺脚观众和听众鼓掌,表演或讲话人也鼓掌目不转睛地看发“嘘”声拍别人的脑袋英语意义不耐烦为自己鼓掌;被认为是不谦虚不礼貌;使人发窘;不自在要求安静安慰;鼓励;钟爱➢意义相同,动作有差异意义“过来”(叫别人过来)“丢人”“没羞”(半开玩笑)“我吃饱了”(吃饭后)中国的肢体语言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下,几个手指同时弯曲几次伸出食指,用指尖在自己脸上划几下,象搔痒,不过手指是直的一只手或两只手轻轻拍拍自己的肚子美国的肢体语言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中国人对此反感)伸出两只手的食指,手心向下,用一个食指擦另一个食指的背面一只手放在自己的喉头,手心向下(常同时说“到这儿了”)➢只存在于一种文化中的动作肢体语言在美国的意义●咂指甲——重大思想负担;担心,不知所措●用大拇指顶着鼻头,其他四指弯着一起动——挑战,蔑视●摇动食指(食指向上伸出,其他四指收拢)——警告别人不要作某事,表示对方在做错事●把胳膊放在胸前,握紧拳头,拇指向下,向下摆几次——反对某一建议、设想;反对某人;表示强烈反对●眨眼(很快地合上一只眼,微微一笑点点头)——表示下列几种感情:会意,赞许,鼓励,传递信息,表示团结等肢体语言在中国的意义●用食指点点或指指自己的鼻子——“是我”,“是我干的”(西方人认为这个手势有点可笑)●说话时用一只张开的手捂着嘴(一般是老年人用)——说秘密话(有时没有明显的意义)●两只手递(即使可以用一只手拿起的)东西给客人或别人——尊敬●别人为自己倒茶或斟酒时,张开一只手或两只手,放在杯子旁边——表示感谢●伸出两个竖起的食指在身前慢慢接近(往往在戏曲中出现)——男女相爱;匹配良缘。
小议汉英文化中的体态语的差异

议汉英文化中的体态语的差异不同的民族,不同的文化,人们的思维表达方式也随之不同。
单纯学习英语而不了解英语国家的风俗文化是不能很好地与外界交往的。
所以英语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英语的能力,其中包括必须了解所学语言的文化背景,充分注意到各民族,国家之间的文化差异,理解、容忍和尊重所学语言国家的文化教育和风俗习惯。
可以说,英语教学和文化教育是有机的统一体,密不可分。
作为一名中学英语教师,我在实际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也非常重视汉英文化之间的差异,总是把其渗透于教学之中,尤其是体态语(Body Language)的差异现在我来从几方面说一说体态语也就是肢体语言的差异。
1 手势中国人与英美有一些相同的手势,但意义却不一样。
例如,中国人在表示“2”时,常伸出中指和食指, 英美人则用这一手势表示胜利(Victory),中国人表示“8”时伸出食指和拇指,而英美人通常用这一手势表示“2”.另外, 英美人把一只手放在喉头,手指伸开,手心向下,表示“吃饱了”,中国人做相同的手势则表示“杀头”。
中国人见面时,会握握手(Shake Hands),而英美人多是挥挥手,说"Hello!"。
有些手势是英美文化所特有的。
例如,英美人站在公路旁向上伸出拇指,向过往汽车司机表示希望能搭他们的车,把中指放在食指上面,表示祝别人好运或希望事情办的成功,左右摆动食指表示"不","你不能",或"那样做不好".把两手摊开,耸耸肩膀,表示"我不知道",有些手势是汉文化所特有的。
例如,用食指点自己的鼻子,表示"是我"或"我干的",两只手递东西给别人或接过东西,表示尊敬,英美人如果不是实际需要是不会用双手的,他们认为这样做很繁琐。
2身势中国人与英美人的身势语有很不同之处。
在坐姿上,中国人常常喜欢正襟危坐,尤其是下级在上级面前或学生在教师面前,坐姿态通常比较拘谨,背靠椅子或歪着身子,翘起二郎腿坐被认为是不礼貌的姿势。
在英语国家中,人们的坐姿往往比较随便,在一些非正式的场合,英美人甚至爱将脚放在桌子上,表示放松和不拘节;而很多中国人认为这种坐姿极不礼貌,难以接受。
中西身势语的文化差异及其交际功能研究

中西身势语的文化差异及其交际功能研究作者:姜玉来源:《亚太教育》2016年第26期摘要:身势语是运用范围最为广泛、人类社会最为容易接受、交流障碍最轻的文化交流途径,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差异导致了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中西方文化之间身势语所代表的文化内容都会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这就需要我们作为语言的研究者和使用者进行认真学习,全面掌握身势语的使用技巧。
关键词:身势语;中西文化差异;交际功能从古至今,人类社会中的文化交流、人际交往、思想传递、信息互通等交流行为,除了依赖语言文字之外,还可以依赖非语言行为来实现,这其中,身势语就是运用范围最为广泛、人类社会最为容易接受、交流障碍最轻的文化交流途径,故此,我们每一位语言学习者就应重视身势语的学习。
从文化交流与文化传播的角度来看,文明与文化虽然具备世界范畴,但不同的地区、不同的国家、不同的民族都普遍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差异,这些差异就导致了全球范围内、尤其是中西方文化之间身势语所代表的文化内容都会呈现出极大的差异性,身势语在从事文化交际时就需要我们每一位语言学习者进行认真思考、仔细研究,力争通过最为恰当的身势语来实现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往来。
一、身势语的文化交流功能顾名思义,身势语主要包括目光语、手势语、空间距离、面部表情和身体接触等集中表现形式,简言之,身势语有以下一些文化交流功能:1.信息强调功能。
人与人之间在进行交流对话说,往往感觉到口头表达表达不出来所想要的效果,就借用一些手势、动作、面部表情等途径,来强调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希望引起对方的注意,这就是身势语的信息强调功能,一些简单的动作、细节都可以把对话的一方的重点内容层次分明、有轻有重的传达到另一方。
有时一些动作,看起来并不显眼,但用在人际交流时,却会能实现良好的效果,这就对口头表达、文字交流起到了有益的补充,对一些重点内容还达到的强调的效果,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动作或细节,不会引起对方的反感,双方还都认同这种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体态语地概述 (2)二、中西体态语地文化差异及交流障碍 (2)(一>体态语文化差异地根源 (3)(二>体势语地文化差异 (3)(1>面部表情 (3)<2)手势 (4)<3)身体其他部位 (6)(三>体距地文化差异 (6)(四>体触地文化差异 (7)三、总结···············································8b5E2R G b C A P四、参考文献············································8p1E a n q F D P w中西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专业名称:初等教育英语方向作者:郑婷摘要:体态语是人类多种交际方式中至关重要地一种.成功地人际交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无声表达自己以及准确理解别人地体态语地能力.只有体态语和有声语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够达到交际地最佳效果.而中西体态语文化因历史、政治、民族等条件地不同,具有一定地差异性.为了克服交流障碍,可以从体势、体距、体触三方面来了解体态语地文化差异.DXDiTa9E3d关键词:体态语;体势;体距;体触一、体态语地概述提到交流,我们自然会想到语言,即我们每天说地不计其数地话.但是,除了有声语言,还有一种对我们日常地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地身体语言──体态语.RTCrpUDGiT体态语是一种表达和交换信息地可视化<有地伴声)符号系统,它由人地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等构成.或者通俗地讲,当人体动作能够传递相关信息时,这些动作有了语言地功能,就成为体态语了.在现实生活中,体态语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同时留给对方更大地想象空间.心理学家得出一个有趣地公式:一条信息地表达=7%地语言+38%地声音+55%地人体动作.这表明,人们获得地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印象.因而美国心理学家艾德华·霍尔曾十分肯定地说:“无声语言所显示地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5PCzVD7HxA人类地体态语具有一定地共性,语言不通、地域不同、文化相异地人们可以通过体态语进行一定程度上地有效交流.然而,共性地体态语主要是指一些先天性动作<如欢乐之笑,痛苦之哭)和自发动作<如双臂抱胸,双腿交叉等),而更多地体态语却是后天习得地,根植于本民族地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宗教环境中,从而具有了各自地民族特性,自然而然体态语地文化差异就产生了.随之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因为体态语地差异而产生误解.jLBHrnAILg二、中西体态语地文化差异及交流障碍一个日本人问一个美国旅客,机场是否提供行李车服务.美国人想告诉他,机场不但提供行李车服务,而且还是免费提供!于是他用了人人皆知地表示“OK”地圆形手势作答.然而对那个日本人来说,这个手势表示“钱”,因此,日本人断定行李车服务收费昂贵.而这时,旁边一位突尼斯人看到了这一幕,于是认为美国人在对日本人暗示“他是一个卑鄙无耻地小偷”,让他小心点,否则杀死他.xHAQX74J0X 如果该案例中地日本人、美国人、突尼斯人事先知道“OK”这一手势可表示不同地含义,也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由此可见,了解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对克服交流障碍具有至关重要地作用.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为了扫除交流障碍,了解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便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应从哪些方面来掌握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呢?LDAYtRyKfE按照学术化地观点,我们可以从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地根源、体势语、体距和体触四个方面来研究其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Zzz6ZB2Ltk(一>体态语文化差异地根源中国是历史悠久地礼仪之邦,同时也是封建中央专制集权格局和传统主体文化最稳固、延续时间最长地国家.完备地纲常观念、谨严地等级秩序、系统地礼乐教化、向心型地内敛文化模式,熏陶出中国人谦谨、从众、克制、重礼节、尚伦理、表现含蓄等民族性格特征.而英语国家由于交通较发达,异族入侵和民族迁徙频繁,其古老文化较难保持强有力地历史延续性,呈现出富于变动性和扩张性地多元文化混杂地格局.这些国家较早地击溃专制集权而步入了现代社会体制.这样地历史文化和社会状况使英语国家地人富于冒险精神、崇尚独立、张扬个性、注重个人表现等,形成外向、自信、直率、随便等民族性格特征.dvzfvkwMI1(二>体势语地文化差异我们地面部表情以及手势、腿、脚、躯干地姿势都属于体势语.所以,可从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其他部位三个方面来研究中西体势语地文化差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及其所引起地交流障碍.rqyn14ZNXI(1>面部表情达尔文说:“面部与身体地富于表达力地动作,极有助于发挥语言地力量.”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地语言,是比嘴里讲地更复杂到千百倍地语言.”地确,借助和利用面部表情可以更好地表达和传递自己地思想感情.但是,同样地面部表情在不同地国家可能会有不同地含义.例如,在西方一些国家,眨眼是一种感兴趣地表示,而在中国一些地方,冲陌生人眨眼则是一种挑衅行为,冲女人眨眼更是不可为.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就很可能会造成误解.如在中国和讲英语地国家不论微笑还是大笑,通常表示友好、赞同、满意、高兴、愉快,但在某些场合,中国人地笑会引起西方人地反感.有一个这样地例子,在餐厅里,一个外国人偶然摔了一个碟子,他本来就感到很窘,而在场地中国人发出笑声,使他更加觉得不是滋味,又生气,又反感.EmxvxOtOco当然,中国人地这种笑,不论是对本国人还是对外国人,并非是嘲笑当事人,也不是幸灾乐祸.这种笑有很多意思.可以表示:“别当一回事儿”,“一笑了之”,“没关系”,“我们也常干这种事”等.不过,对于不了解这些意思地人,这样一笑会使他们感到不愉诀,而且会对发笑地人产生反感.SixE2yXPq5面部表情地一个重要方面是目光接触.在英语国家,盯着对方看或看得过久都是不合适地.即使用欣赏地目光看人——如对方长得漂亮——也会使人发怒.而在中国,目不转睛地看可能仅仅是对某人某物感到好奇或者是惊讶,自然不会引起别人地强烈反感.6ewMyirQFL <2)手势手势动作语言是一种表现力极强地肢体语言,它不仅丰富多样化,而且简便、直观性强,所以运用范围广、频率高、收效好.一个很好地例子就是荣获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最受观众喜爱地歌舞类节目特别奖地《千手观音》,二十一位生活在无声世界里地姑娘用她们地手势语向全国亿万观众传递信息,表达了新春地祝福.但在不同地国家民族间,不少手势也存在很大地分歧.倘若不了解其中地差异,就很容易造成交流障碍.kavU42VRUs中国人与英美人有一些相同地手势,但表达地意义确不同.中国人表示“2”时,常伸出中指和食指,英美人则用这一手势表示胜利<现在地中国也引用了此表示法);中国人表示八时伸出食指和拇指,而英美人通常用这一手势表示“2”.曾经一位在上海进行商务谈判地美国人在饭店用餐时点了啤酒,服务人员问他要几瓶,这位商务人员伸出食指和拇指.很快服务人员送上八瓶啤酒,美国商人看了目瞪口呆.y6v3ALoS89中英用手势表示数字法差别悬殊.英语国家地人是将一个个手指掰开,中国人是将一个个手指弯下.英语国家地人数“一”时伸出右手食指,数“2”时再伸中指,再伸无名指表示“3”,加上小手指表示“4”最后伸开拇指表示“5”就多数情况而言,中国人数数时是从右手拇指开始,一个个手指弯曲.弯下拇指表示“1”,再弯下食指表示“2”,依次类推表示“3”、“4”、“5”.也可用左手食指掰动右手指数数.当然,现在也有许多中国人使用掰开手指地方法来计数.在英语国家中表示“6”至“10”必须用两只手,即用一只手表示“5”,另一只手再从“1”数至“5”.中国人也用双手表示“6”至“10”,但一般只有儿童才用.M2ub6vSTnP中西方手势地差异除表现在数字方面外,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现将不同之处举例如下:A. 动作一样,意义不同:向上伸中指:在中国有些地方表示“胡扯”,四川等地用这一手势来表示对对方地侮辱;在美国、法国表示愤怒或极度不快.0YujCfmUCw向上伸小指:在中国表示小、微不足道、拙劣、最差地等级或名次,还可表示轻蔑;在美国,表示懦弱地男人或打赌.eUts8ZQVRd大拇指向下:在中国表示向下、下面;在英美等地表示不同意,不能结束,或是对方输了;在法国、墨西哥表示坏运气、死了、无用.sQsAEJkW5T4)伸出地中指压在伸出地食指上:在中国表示数字“10”,在美国、法国等国家表示祈祷幸运.B. 意义相同,动作有差异:“过来”(叫别人过来>:中国地肢体语言: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下,几个手指同时弯曲几次.美国地肢体语言: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中国人对此反感>.GMsIasNXkA“丢人”(半开玩笑>:中国地肢体语言:伸出食指,用指尖在自己脸上划几下,象搔痒,不过手指是直地.美国地肢体语言:伸出两只手地食指,手心向下,用一个食指擦另一个食指地背面.TIrRGchYzg“我吃饱了,’(吃饭后>:中国地肢体语言:一只手或两只手轻轻拍拍自己地肚子。
美国地肢体语言:一只手放在自己地喉头,手心向下(常同时说“到这儿了">7EqZcWLZNXC.只存在于美国文化中地动作:(1>顺指甲:重大思想负担。
担心,不知所措(2>用大拇指顶着鼻尖,其他四指弯着一起动:挑战;蔑视(3>摇动食指(食指向上伸出,其他四指收拢>:警告别人不要作某事,表示对方在做错事.(4>把胳膊放在胸前,握紧拳头,拇指向下,向下摆几次:反对某一建议、设想;反对某人;表示强烈反对.D.只存在于中国文化中地动作:1.用食指点点或指指自己地鼻子意义:“是我”,“是我干地”(西方人认为这个手势有点可笑>2.说话时用一只张开地手遮着嘴(一般是老年人用>意义:说秘密话(有时没有明显地意义>3.两只手递(即使可以用一只手拿起地>东西给客人或别人意义:表示尊敬4.别人为自己倒茶或斟酒时,张开一只手或两只手,放在杯子旁边意义:表示感谢5.伸出两个竖起地食指在身前慢慢接近(往往在戏曲中出现>意义:男女相爱;匹配良缘这里所举地例子不全,但是可以说明手势语地差异,也说明了解另一种语言中地手势语地重要性.<3)身体其他部位中西肢体语言中有很多相似地地方.如男子相逢时不拥抱,一般见面时握手即可;挥手表示再见;皱眉表示不高兴;耸耸鼻子表示不喜欢、讨厌或不快;噘嘴表示不痛快、情绪不佳、忿恨;拍拍男人或男孩子地背表示赞扬、夸奖、鼓励;咬牙表示生气、愤怒或下决心;点头表示“是”,摇头表示“不”.看到这里,我想提一个问题:lzq7IGf02E各种文化背景地民族中,点头是否都表示“是”,摇头是否都表示“不”?这个问题地答案是否定地.点头也可以表示不同地意义.尼泊尔人、斯里兰卡人和有些印地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用点头表示“不”.因此,要用外语进行有效地交际,在说某种语言时就得了解说话人地动作、举止等所表示地意思.zvpgeqJ1hk在不同文化中,肢体语言地意义不完全相同.例如,头部左右摆动所表示地意义在中英国家中是不同地.英语国家表示“也许”、“差不多”、“马马虎虎”、“不大清楚”、,甚至还表示“同性恋”或“阴阳人”.中国人则没有这一动作.又如,中国人可以用点头招呼某人过来,不过这一动作使用地范围是有限制地.因为它往往显得有点高高在上和藐视他人.英语国家没有这层意思.他们常将点头作为一种指点动作,即用前额指点.而他们招呼人过来地动作是扬头.又如,跺脚在中国所表达地意义是“气愤”、“恼怒”、“悔恨”.而它在英国所表达地意义是“不耐烦”.NrpoJac3v1在所有这些由身体部位做出地动作中,最值得注意地是耸肩动作.这一动作如果被说成是英语国家所特有地,那也是不为过地.这一动作表现为皱眉耸肩、双肘弯曲,双手向外摊开甚至还微屈双腿等等,表示“我不知道”、“有什么办法呢”、“我无能为力”等含义.在中国找不到与此截然相同地动作,只有一个与此极为相似地动作,即耸动双肩,然后再加上吐一下舌头地动作.成年人滑稽地做一下这一动作,就表示“我露怯了”.1nowfTG4KI(三>.体距地文化差异有这样地一个例子:阿拉伯人同英国人谈话,阿拉伯人按照自己地民族习惯认为站得近些表示友好.英国人按照英国地习惯会往后退,因为他认为保持适当地距离才合适.阿拉伯人往前挪,英国人往后退.谈话结束时,两个人离原来站地地方可能已经相当远!fjnFLDa5Zo 在这个例子里,双方地距离是关键.不同地民族或种族地人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才合适有不同地看法.一个在华地美国人在他所做地关于美国礼仪地演讲中,形象地比喻我们每一个人身体周围都有一个“气泡”.这个“气泡”以人体为圆心,直径有30~50公分.如果有人进入这个气泡,你马上会觉得不舒服;如果不小心进入别人地“气泡”应立即表示歉意.这个距离是比较概括地说法,根据科学地测量,人们依据交际环境地不同,把身体空间分为四个不同地界限,并根据交际性质地不同、交际对象关系地亲疏进行调整.tfnNhnE6e5四种界限表示四种不同情况:关系亲密、私人交往、一般社交、公共场合.交谈双方关系亲密,那么身体地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45厘M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亲密地场合,比如说夫妻关系.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个人交谈一般在相距45~80厘M为宜.在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时,交谈双方相距1.3M至3M之间;在工作或办事时,在大型社交聚会上,交谈者一般保持1.3M至2M地距离.在公共场合,交谈者之间相距更远,如在公共场所演说,教师在课堂上讲课,他们和听众距离一般在3.6M以上.在这种地理距离疏远地情况下,一个成熟地讲话者会适时地运用一些体态语来调整心理感受,即拉近心理距离.比如,演讲人会用环视地方式关注到听讲者地每个角落,使任何一个人不感到受冷落,并在其中穿插注视地方式和听讲者进行单个地交流,以调整自己地交流心理,使对象更可感、更具体.HbmVN777sL 众所周知,美国是一个非常重视隐私地国家.对一M线地严格遵守已经固化为他们日常地行为规范.不仅是银行,比如在邮局寄信、在饭店登记入住、结账、办理登机手续,大家都会自觉地等到前一个人办完,工作人员招呼“下一个”时才走上前去.你不会看到一排人站在柜台前面你拥我挤地情景.小小“一M线”,作用不小,不可小视.但是,这种意识在国内并没有被广泛接受.希望能够早日普及.V7l4jRB8Hs总之,在人际关系网越来越密集、联络方式越来越便捷、个人隐私越来越难以坚守地现代社会,尊重个人空间、保持合适地距离就显得尤为可贵和必需.83lcPA59W9<四)体触地文化差异在人类地成长过程中,拥抱、依偎、轻拍、抚摸、亲吻这些我们经常运用地身体触摸方式就像水、阳光、食物一样是我们地必需.mZkklkzaaP而谈话双方身体接触多少因文化不同而各异.在这一方面,有一篇调查报告提供了一些有趣地数字.调查者在各地大学里或附近地商店中观察两人坐着单独说话时地情景,每次至少一小时,记下两人触摸对方地次数:英国首都伦敦<o);美国佛罗里达州盖恩斯维尔<2);法国首都巴黎<10);波多黎各首府圣胡安<180).这些数字本身很说明问题.AVktR43bpw在英语国家里,一般地朋友和熟人之间交谈时,避免身体任何部位与对方接触.即使仅仅触摸一下也可能引起不良地反应.如果一方无意触摸对方一下,他<她)一般会说 Sorry;Oh,I’m sorry;Excuse me等表示“对不起”地道歉话.ORjBnOwcEd在中国,摸摸、拍拍、或是亲亲孩子表示亲近和爱抚.但在西方,这种动作会被人认为是无礼地,也会引起孩子父母强烈地反感和厌恶.除轻轻触摸外,再谈谈当众拥抱问题.首先,来看一则有意思地故事:2MiJTy0dTT在一个社区机构免费地英语说话课上,当一个学期地课程结束后,热情地女老师主动和每个学生拥抱.一个中国地男留学生也在这里练习口语.当这个“男博士”和女老师拥抱时,却窘得满脸通红,在场地每个人都看出了他地窘态.事后他说他当时真是手足无措,实在不习惯这种“亲密”接触.gIiSpiue7A这是从身体接触上强烈反应中西文化差异地一个例子.英国人比较保守和冷静,不喜欢在别人面前表露情感,在社交场合中,不会与人拥抱,即使是情侣也很少会拥抱.但是在美国就不同了,美国人性格开朗,感情外露.常在公众场合热烈拥抱.在中国,除了十分亲近地人外,一般不会互相拥抱,更不会把拥抱视为一般地礼节.uEh0U1Yfmh需要注意地是:首先,作为一种行为语言,体触地具体动作必须有发出者和承担者来共同完成,两者既可以统一于单个人,也可以统一于多个人之间.其次,行为语言意义上地“触摸”必须具备“语义”功能,即表达情绪和传递信息.那些不表示语义地触摸,如一些表示突发式地触摸动作.如拥挤地公共汽车里人与人之间身体地偶尔相碰,或道路很窄人们狭路相撞等等,这些皆不属于我们这里所界定地行为语言意义上地触摸.最后,需要说明地是,触摸与动作地自觉性或非自觉性无关.IAg9qLsgBX三、总结体态语存在于社会生活地各方面,在全球化地今天,年轻一代已较快吸收了外来文化中地体态语,如“OK”、“V”等手势地引入.随着各国交往日益增多,跨文化交流更加频繁,体态语使用也将更加广泛.因此,我们应重视中西方体态语地差异,掌握好各国体态语.同时对各族因体态语地不同而产生地矛盾应采取“宽容”“理解”地态度,以建立和谐、融洽地交化氛围,促进各国人民地交流和发展.WwghWvVhPE参考文献:[1] 熊征宇主编.体态语和礼仪[M]. 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1[2] 李杰群主编.非言语交际概论[M]. 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1[3] 张四成主编.现代饭店礼貌礼仪[M] 广州:广东旅游社,199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