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

合集下载

肢体语言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肢体语言的中西方文化差异

肢体语言的中西方文化差异尼泊尔人、斯里兰卡人和有些印地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用点头表示“不”。

因此,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在说某种语言时就得了解说话人的手势、动作、举止等所表示的意思。

我们可以观察一下阿拉伯人同英国人谈话。

阿拉伯人按照自己的民族习惯认为站得近些表示友好。

英国人按照英国的习惯会往后退,因为他认为保持适当的距离才合适。

阿拉伯人往前挪,英国人往后退。

谈话结束时,两个人离原来站的地方可能相当远!在这个例子里,双方的距离是关键。

不同的民族在谈话时,对双方保持多大距离才合适有不同的看法。

根据研究,据说在美国进行社交或公务谈话时,有四种距离表示四种不同情况:关系亲密,私人交往,一般社交,公共场合。

交谈双方关系亲密,那么身体的距离从直接接触到相距约45厘米之间,这种距离适于双方关系最为亲密的场合,比如说夫妻关系。

朋友、熟人或亲戚之间个人交谈一般以相距45~80米为宜。

在进行一股社交活动时,交谈双方相距1.30米至3米;在工作或办事时,在大型社交聚会上,交谈者一般保持1.30米至2米的距离。

在公共场合,交谈者之间相距更远,如在公共场所演说,教师在堂上讲课,他们同听众距离很远。

多数讲英语的人不喜欢人们离得太近,当然,离得太远也有些别扭。

离得太近会使人感到不舒服,除非另有原因,如表示喜爱或鼓励对方与自己亲近等,但这是另一回事。

记住这一点很重要。

在英语国家里,一般的朋友和熟人之间交谈时,避免身体任何部位与对方接触。

即使仅仅触摸一下也可能引起不良的反应。

如果一方无意触摸对方一下,他(她)一般会说Sorry;Oh,I’m sorry;Excuse me等表示“对不起”的道歉话。

在中国,常常听到西方妇女抱怨中国人抚弄了她们的婴儿和很小的孩子。

不论是摸摸、拍拍、接接或是亲亲孩子,都使那些西方的母亲感到别扭。

她们知道这种动作毫无恶意,只是表示亲近和爱抚而已,所以也不好公开表示不满。

但在她们自己的文化中,这种动作会被人认为是无礼的,也会引起对方强烈的反感和厌恶。

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

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

目录一、体态语地概述 (2)二、中西体态语地文化差异及交流障碍 (2)(一>体态语文化差异地根源 (3)(二>体势语地文化差异 (3)(1>面部表情 (3)<2)手势 (4)<3)身体其他部位 (6)(三>体距地文化差异 (6)(四>体触地文化差异 (7)三、总结···············································8b5E2R G b C A P四、参考文献············································8p1E a n q F D P w中西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专业名称:初等教育英语方向作者:郑婷摘要:体态语是人类多种交际方式中至关重要地一种.成功地人际交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无声表达自己以及准确理解别人地体态语地能力.只有体态语和有声语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够达到交际地最佳效果.而中西体态语文化因历史、政治、民族等条件地不同,具有一定地差异性.为了克服交流障碍,可以从体势、体距、体触三方面来了解体态语地文化差异.DXDiTa9E3d关键词:体态语;体势;体距;体触一、体态语地概述提到交流,我们自然会想到语言,即我们每天说地不计其数地话.但是,除了有声语言,还有一种对我们日常地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地身体语言──体态语.RTCrpUDGiT体态语是一种表达和交换信息地可视化<有地伴声)符号系统,它由人地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等构成.或者通俗地讲,当人体动作能够传递相关信息时,这些动作有了语言地功能,就成为体态语了.在现实生活中,体态语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同时留给对方更大地想象空间.心理学家得出一个有趣地公式:一条信息地表达=7%地语言+38%地声音+55%地人体动作.这表明,人们获得地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印象.因而美国心理学家艾德华·霍尔曾十分肯定地说:“无声语言所显示地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5PCzVD7HxA人类地体态语具有一定地共性,语言不通、地域不同、文化相异地人们可以通过体态语进行一定程度上地有效交流.然而,共性地体态语主要是指一些先天性动作<如欢乐之笑,痛苦之哭)和自发动作<如双臂抱胸,双腿交叉等),而更多地体态语却是后天习得地,根植于本民族地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宗教环境中,从而具有了各自地民族特性,自然而然体态语地文化差异就产生了.随之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因为体态语地差异而产生误解.jLBHrnAILg二、中西体态语地文化差异及交流障碍一个日本人问一个美国旅客,机场是否提供行李车服务.美国人想告诉他,机场不但提供行李车服务,而且还是免费提供!于是他用了人人皆知地表示“OK”地圆形手势作答.然而对那个日本人来说,这个手势表示“钱”,因此,日本人断定行李车服务收费昂贵.而这时,旁边一位突尼斯人看到了这一幕,于是认为美国人在对日本人暗示“他是一个卑鄙无耻地小偷”,让他小心点,否则杀死他.xHAQX74J0X 如果该案例中地日本人、美国人、突尼斯人事先知道“OK”这一手势可表示不同地含义,也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由此可见,了解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对克服交流障碍具有至关重要地作用.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交往日益频繁.为了扫除交流障碍,了解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便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应从哪些方面来掌握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呢?LDAYtRyKfE按照学术化地观点,我们可以从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地根源、体势语、体距和体触四个方面来研究其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Zzz6ZB2Ltk(一>体态语文化差异地根源中国是历史悠久地礼仪之邦,同时也是封建中央专制集权格局和传统主体文化最稳固、延续时间最长地国家.完备地纲常观念、谨严地等级秩序、系统地礼乐教化、向心型地内敛文化模式,熏陶出中国人谦谨、从众、克制、重礼节、尚伦理、表现含蓄等民族性格特征.而英语国家由于交通较发达,异族入侵和民族迁徙频繁,其古老文化较难保持强有力地历史延续性,呈现出富于变动性和扩张性地多元文化混杂地格局.这些国家较早地击溃专制集权而步入了现代社会体制.这样地历史文化和社会状况使英语国家地人富于冒险精神、崇尚独立、张扬个性、注重个人表现等,形成外向、自信、直率、随便等民族性格特征.dvzfvkwMI1(二>体势语地文化差异我们地面部表情以及手势、腿、脚、躯干地姿势都属于体势语.所以,可从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其他部位三个方面来研究中西体势语地文化差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及其所引起地交流障碍.rqyn14ZNXI(1>面部表情达尔文说:“面部与身体地富于表达力地动作,极有助于发挥语言地力量.”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地语言,是比嘴里讲地更复杂到千百倍地语言.”地确,借助和利用面部表情可以更好地表达和传递自己地思想感情.但是,同样地面部表情在不同地国家可能会有不同地含义.例如,在西方一些国家,眨眼是一种感兴趣地表示,而在中国一些地方,冲陌生人眨眼则是一种挑衅行为,冲女人眨眼更是不可为.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就很可能会造成误解.如在中国和讲英语地国家不论微笑还是大笑,通常表示友好、赞同、满意、高兴、愉快,但在某些场合,中国人地笑会引起西方人地反感.有一个这样地例子,在餐厅里,一个外国人偶然摔了一个碟子,他本来就感到很窘,而在场地中国人发出笑声,使他更加觉得不是滋味,又生气,又反感.EmxvxOtOco当然,中国人地这种笑,不论是对本国人还是对外国人,并非是嘲笑当事人,也不是幸灾乐祸.这种笑有很多意思.可以表示:“别当一回事儿”,“一笑了之”,“没关系”,“我们也常干这种事”等.不过,对于不了解这些意思地人,这样一笑会使他们感到不愉诀,而且会对发笑地人产生反感.SixE2yXPq5面部表情地一个重要方面是目光接触.在英语国家,盯着对方看或看得过久都是不合适地.即使用欣赏地目光看人——如对方长得漂亮——也会使人发怒.而在中国,目不转睛地看可能仅仅是对某人某物感到好奇或者是惊讶,自然不会引起别人地强烈反感.6ewMyirQFL <2)手势手势动作语言是一种表现力极强地肢体语言,它不仅丰富多样化,而且简便、直观性强,所以运用范围广、频率高、收效好.一个很好地例子就是荣获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最受观众喜爱地歌舞类节目特别奖地《千手观音》,二十一位生活在无声世界里地姑娘用她们地手势语向全国亿万观众传递信息,表达了新春地祝福.但在不同地国家民族间,不少手势也存在很大地分歧.倘若不了解其中地差异,就很容易造成交流障碍.kavU42VRUs中国人与英美人有一些相同地手势,但表达地意义确不同.中国人表示“2”时,常伸出中指和食指,英美人则用这一手势表示胜利<现在地中国也引用了此表示法);中国人表示八时伸出食指和拇指,而英美人通常用这一手势表示“2”.曾经一位在上海进行商务谈判地美国人在饭店用餐时点了啤酒,服务人员问他要几瓶,这位商务人员伸出食指和拇指.很快服务人员送上八瓶啤酒,美国商人看了目瞪口呆.y6v3ALoS89中英用手势表示数字法差别悬殊.英语国家地人是将一个个手指掰开,中国人是将一个个手指弯下.英语国家地人数“一”时伸出右手食指,数“2”时再伸中指,再伸无名指表示“3”,加上小手指表示“4”最后伸开拇指表示“5”就多数情况而言,中国人数数时是从右手拇指开始,一个个手指弯曲.弯下拇指表示“1”,再弯下食指表示“2”,依次类推表示“3”、“4”、“5”.也可用左手食指掰动右手指数数.当然,现在也有许多中国人使用掰开手指地方法来计数.在英语国家中表示“6”至“10”必须用两只手,即用一只手表示“5”,另一只手再从“1”数至“5”.中国人也用双手表示“6”至“10”,但一般只有儿童才用.M2ub6vSTnP中西方手势地差异除表现在数字方面外,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现将不同之处举例如下:A. 动作一样,意义不同:向上伸中指:在中国有些地方表示“胡扯”,四川等地用这一手势来表示对对方地侮辱;在美国、法国表示愤怒或极度不快.0YujCfmUCw向上伸小指:在中国表示小、微不足道、拙劣、最差地等级或名次,还可表示轻蔑;在美国,表示懦弱地男人或打赌.eUts8ZQVRd大拇指向下:在中国表示向下、下面;在英美等地表示不同意,不能结束,或是对方输了;在法国、墨西哥表示坏运气、死了、无用.sQsAEJkW5T4)伸出地中指压在伸出地食指上:在中国表示数字“10”,在美国、法国等国家表示祈祷幸运.B. 意义相同,动作有差异:“过来”(叫别人过来>:中国地肢体语言: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下,几个手指同时弯曲几次.美国地肢体语言: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中国人对此反感>.GMsIasNXkA“丢人”(半开玩笑>:中国地肢体语言:伸出食指,用指尖在自己脸上划几下,象搔痒,不过手指是直地.美国地肢体语言:伸出两只手地食指,手心向下,用一个食指擦另一个食指地背面.TIrRGchYzg“我吃饱了,’(吃饭后>:中国地肢体语言:一只手或两只手轻轻拍拍自己地肚子。

中西课堂体态语的交际功能及文化差异浅析

中西课堂体态语的交际功能及文化差异浅析

显 才
Chinese teachers of English in t heir body languages in t he classroom management ,
t hrough which we can see t he significance of learning and using body language in
习它 ,适应它 ,并熟练运用它 。最后 ,改进教学方法 , 充分运用体态语的交际功能 ,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

统 ,但美国教师的想法是在课堂上创造一种无拘无
外语的环境 ,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
束的自由讨论的气氛 。
外语教师可通过多形式多渠道学习和研究体态

在英语国家的学校里 ,用左手写字或右手写字 , 语 。通过观看外籍教师上课的录像 ,模仿和学习体
老师没作统一要求 。而在中国的学校 ,老师发现有
态语 ;通过 VCD 、录像 、计算机 、电视 、电影等观看英

谁用左手写字 ,立即叫他 (她) 改过来 。这种统一的
语国家的节目 ,对体态语进行研究和学习 ;在师范类
西 要求 ,体现出集权统一和服从的传统观念 。
学校 、外语专业的学生应通过开设体态语的课 ,促使
classroom communication.
Key Words : foreign language classroom , body language , communication
f unction , cult ural difference
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 ,国际交流的不断增
随 加 ,非语言交际在跨文化交际中的作用越来 越引起国内语言学界的关注 ,不再成为一个 被冷落的课题 。在非语言交际的研究中 ,倍受关注 的是体态语 ,但是将体态语引入教学中的研究还处 在萌芽状态 。我们发现 ,外籍教师与中国教师的外 语课堂气氛有明显的差别 ,这是什么原因呢 ? 本文 着重探讨外语课堂体态语的交际功能 ,外籍教师与 中国教师外语课堂体态语交际功能差异以及其产生

从中西方肢体语言看文化差异DOC 文档

从中西方肢体语言看文化差异DOC 文档

从中西方肢体语言看文化差异(根据调查研究:当我们在与他人进行沟通时,语言只是起到7%的传达的作用。

语气却占去剩下的38%。

更重要的是:肢体语言在沟通中起到了55%的影响。

(相对于沟通的内容和环境)那么,什么是肢体语言?肢体语言(body language)是指能够传递某种特定信息的面部表情、手势语,以及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等等。

它在人际交往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由于社会的发展,国与国之间的交流不断加强,西方的许多肢体语言在我国也已经被认同,还有一些被普遍适用。

比如:西方人往往指胸口来表示“我”。

大拇指朝上,表示“好”;但大拇指朝下则表示“坏,糟透了”。

还有用大拇指指尖与食指指尖相接成O形,伸直其余三个指头,表示OK,即“正常”、“顺利”、“没问题”。

伸出食指和中指成V形,表示victory(胜利)。

如果招手示意别人过来,他们是伸出手,掌心朝上,捏拢四指,前后弯动食指。

当然,在中国和西方国家中,肢体语言其含义也存在不同程度上的差异。

不过,很多肢体语言表达的含义还是一致的,比如,点头表示:同意或者表示明白了,听懂了;眉毛上扬表示:不相信或惊讶;避免目光接触意味着:冷漠,逃避,不关心,没有安全感,消极,恐惧或紧张等;摇头表示:不同意;鼓掌:赞成或高兴等等,但是在这里,我们主要通过分类来说明,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不同的肢体语言在不同程度上所存在的差异,了解从中体现出来的文化差异,从而提高我们学习语言的兴趣。

一、动作一样,意义不同(the same action,different meaning)。

如下例:1. 跺脚(stamp one’s foot):在中国人看来,表示气愤,恼怒,灰心,悔恨。

比如说:气得直跺脚。

而它的英文含义则是不耐烦,比如:give a stamp of impatience(不耐烦得跺脚)。

2. 目不转睛地看(look with fixed gaze):其中文含义是:好奇;有时是惊讶。

中西文化中肢体语言差异分析

中西文化中肢体语言差异分析

中西文化中肢体语言差异分析摘要:肢体语言是一种重要的非语言交流手段。

在日常交流中,特别是在跨文化交流中,肢体语言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在跨文化交际中,我们往往只重视语言交际,而忽视了非语言交际,特别是肢体语言的重要性。

在跨文化交流中打破障碍的最有效方法是掌握肢体语言的含义。

肢体语言之间有相似之处,但有些肢体语言在不同文化中的含义并不完全相同。

因此,了解中国和西方国家肢体语言的差异是很重要的。

关键词:肢体语言;跨文化交流;传递信息;文化差异在西方,“肢体”一词被引入各个领域,成为一些哲学家、社会学家、语言学家、心理学家和其他学者的研究对象。

许多中外学者对“肢体语言”的起源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肢体语言起源于先天的遗传;有人认为肢体语言来自于人类后天的经验;还有人认为肢体语言是一种自然能力。

[1]一、文献综述在中国,受语言学研究氛围的影响,20世纪80年代以前,教育领域的研究者很少考虑肢体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学者逐渐认识到肢体语言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并在引进国外著作的基础上开展了对教师肢体语言的研究。

20世纪80年代,《外国教材》、《外国中小学教育》等刊物上发表的一系列译文引发了中国学者对教师肢体语言研究的关注。

20世纪90年代初,《教育评论》、《教育科学》等权威刊物发表了一些学者对教师肢体语言的初步探索文章,代表了此后人们研究的趋势。

此后,学者们或在《教学的艺术》等作品中专设章节论述教师肢体语言,或以专著的形式系统论述教师肢体语言,如《教师体态语的艺术》。

肢体语言出现在语言诞生之前,根据进化论的分析,人类在诞生之初就用肢体语言进行交流。

然而,近几十年来,一些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和人类学家开始科学系统地分析肢体语言的构成,人们开始关注肢体语言学。

事实上,对肢体语言学的研究早在20世纪就开始了。

1644年,博沃出版了《手势的研究:手的自然语言》,该书被学者们认为是最早的肢体语言专著。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研究以中泰体态语差异为例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研究以中泰体态语差异为例

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研究以中泰体态语差异为例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跨文化交际在日常生活、工作乃至学术领域都变得越来越重要。

体态语作为非语言交际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跨文化交际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本文旨在探讨跨文化交际中的体态语研究,特别是以中泰体态语差异为例,分析两国在体态语方面的异同,揭示其背后的文化根源,并探讨如何在跨文化交际中有效运用体态语,减少误解,增进理解。

文章首先将对体态语的定义、功能及其在跨文化交际中的重要性进行概述,然后重点分析中泰两国在体态语方面的差异,包括身体姿势、面部表情、手势和动作等。

接着,文章将探讨这些差异如何影响跨文化交际,并提出相应的策略和建议,以帮助人们在跨文化环境中更好地理解和运用体态语。

文章将总结研究成果,并指出未来研究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读者将更深入地了解跨文化交际中体态语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在实际应用中有效运用体态语,促进跨文化交流和理解。

二、中泰体态语差异概述在跨文化交际中,体态语作为一种非言语交流方式,具有显著的文化差异性。

本文以中泰体态语差异为例,对两国在体态语方面的不同表现进行深入分析。

在面部表情上,中国人通常注重内敛和含蓄,面部表情相对较为克制,喜怒哀乐等情绪往往不会过于夸张地表现在脸上。

而泰国人则更倾向于直接表达情感,他们的面部表情通常更加丰富和夸张,喜怒哀乐一目了然。

这种差异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导致误解,中国人可能觉得泰国人的表情过于夸张,而泰国人则可能觉得中国人的表情过于冷淡。

在身体动作方面,中泰两国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人在交流时通常保持一定的身体距离,以显示尊重和礼貌。

而泰国人则习惯保持较近的身体距离,甚至可能会触碰对方的身体以表示亲近和友好。

这种身体接触在中国文化中可能被视为不礼貌或侵犯个人空间,而在泰国文化中则是正常的社交行为。

在姿势和手势上,中泰两国也有不同的表现。

中国人在站立或坐着时通常保持身体挺直,手势相对较为简洁明了。

从肢体语言差异看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从肢体语言差异看中西方文化的不同

从肢体语言差异看中西方文化的不同从肢体语言差异看中西方文化的不同社会在发展进步着,每一个阶段人们的进步也同步反映在了人们的沟通方式上。

例如,人类最初阶段是用肢体语言来沟通的身体时代;第二阶段是用真正的语言来沟通的嘴巴时代;第三阶段是用书写文字来沟通的手写时代;第四阶段是用键盘沟通的十指时代;第五阶段就是当代用手机短信来沟通的拇指时代。

确实,从古至今不同地区和不同时代人们的沟通方式不尽相同,但每一个阶段人们的沟通都离不开最初的肢体表达方式。

肢体语言是指能够传递某种特定信息的面部表情、手势语或者其他身体部位的动作等。

这是人们最初交流沟通的方式,也许口头表达出来的语言会说谎,但是肢体语言是相对比较真实的。

特别是不同语言国家的人之间交往时,肢体语言往往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在进行一般社交活动时,肢体语言相对比较灵活,也就是说,肢体语言种类比较多;同时,同一种肢体语言在不同的文化中所代表的含义也各不相同。

因此,要用外语进行有效交际,在说某种语言时就得了解说话人的手势、动作、举止等所表示的意思。

握手是社交中的礼节,但中英握手的礼节形式差异较大。

西方英语国家握手的方式是:两人以手相握,然后马上松开,两人的距离也随即拉开。

中国人的礼节性动作是:两人先握一下手,然后相互靠近,两人的手扔不松开,或者干脆变成相互抓住不放了。

对此,英语国家的人们往往窘迫不堪。

他们认为,身体之间的距离显得过于亲密,抓住别人的手不放与握手毫不相干,同性人如此握手甚至会招致同性恋之嫌,因此,一般视为禁忌。

另外,西方国家的男女相见时一般要由女士采取主动,除非男士身份很高或者年龄很大,中国人之间的交往没有女士优先的礼俗。

两人相见时是否握手,一般由上级或者长者决定。

除了在一般社交中的握手礼仪的差异,亲吻和拥抱的肢体表达方式也不尽相同。

在西方国家,这些即使在公共场合也会做得从容不迫、运用自如,但在中国,公共场合做起来却觉得别扭。

这是因为两种文化的背景不同,中国长期受封建礼教的压抑,在情感表现形式上一向非常含蓄。

中西文化差异——交流语言,肢体语言

中西文化差异——交流语言,肢体语言
2.西方人认为此举不合适。他们会认为这是同性恋 的表现,而同性恋在西方国家是受到反对的。
西方人见面-------拥抱
中国人见面------握手
如何叫别人过来
如何叫别人过来
中国人的肢体语言为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下, 几个手指同时弯曲几次(put the head toward someone with the fingers downward waving several times.),而美国人的肢体语言为把手伸向 被叫人,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put the hand toward someone with the center of the palm upward,shaking the index finger back and front)。 美国人的这种肢体语言在中国人看来是一种侮辱, 或挑衅,是一种极不礼貌的行为。
语言与文化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 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的语言,不同的 语言又反映着不同的文化。
文化是形形色色的,语言也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文化和语 言上的差别。互相了解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不同文化问的交流 常常遇到困难
语言的定义:
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是以语音为物 质外壳,以语义为意义内容的,音义结合 的词汇建筑材料和语法组织规律的体系。
中西文化差异
现代化的进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质产品的流通,将各 个民族纳入到一个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 际成为每个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 化差异是跨文化交际的障碍,克服文化差异造成的 交际障碍已经成为整个世界共同面临的问题。
从此课题中我们了解了我国与外国的文化差异,了 解到文化和语言的影响和内在的联系,反过来有利 于我们更好的交流,这是一个双向获益的过程。 通 过从交流语言和肢体语言两个方面研究中西方的文 化差异,让我们更加了解这东方和西方的特点,这 有助于我们更好的与西方人交流和沟通,消除了由 文化差异造成的交际障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体态语的概述 (2)二、中西体态语的文化差异及交流障碍 (2)(一)体态语文化差异的根源 (3)(二)体势语的文化差异 (3)(1)面部表情 (3)(2)手势 (4)(3)身体其他部位 (6)(三)体距的文化差异 (6)(四)体触的文化差异 (7)三、总结 (8)四、参考文献 (8)中西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专业名称:初等教育英语方向作者:郑婷摘要:体态语是人类多种交际方式中至关重要的一种。

成功的人际交往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无声表达自己以及准确理解别人的体态语的能力。

只有体态语和有声语言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才能够达到交际的最佳效果。

而中西体态语文化因历史、政治、民族等条件的不同,具有一定的差异性。

为了克服交流障碍,可以从体势、体距、体触三方面来了解体态语的文化差异。

关键词:体态语;体势;体距;体触一、体态语的概述提到交流,我们自然会想到语言,即我们每天说的不计其数的话。

但是,除了有声语言,还有一种对我们日常的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的身体语言──体态语。

体态语是一种表达和交换信息的可视化(有的伴声)符号系统,它由人的面部表情、身体姿势、肢体动作和体位变化等构成。

或者通俗地讲,当人体动作能够传递相关信息时,这些动作有了语言的功能,就成为体态语了。

在现实生活中,体态语使用极其广泛,而且有时更能无声胜有声地巧妙表达信息,同时留给对方更大的想象空间。

心理学家得出一个有趣的公式:一条信息的表达=7%的语言+38%的声音+55%的人体动作。

这表明,人们获得的信息大部分来自视觉印象。

因而美国心理学家艾德华·霍尔曾十分肯定地说:“无声语言所显示的意义要比有声语言多得多。

”人类的体态语具有一定的共性,语言不通、地域不同、文化相异的人们可以通过体态语进行一定程度上的有效交流。

然而,共性的体态语主要是指一些先天性动作(如欢乐之笑,痛苦之哭)和自发动作(如双臂抱胸,双腿交叉等),而更多的体态语却是后天习得的,根植于本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宗教环境中,从而具有了各自的民族特性,自然而然体态语的文化差异就产生了。

随之在跨文化交际中,可能会因为体态语的差异而产生误解。

二、中西体态语的文化差异及交流障碍一个日本人问一个美国旅客,机场是否提供行李车服务。

美国人想告诉他,机场不但提供行李车服务,而且还是免费提供!于是他用了人人皆知的表示“OK”的圆形手势作答。

然而对那个日本人来说,这个手势表示“钱”,因此,日本人断定行李车服务收费昂贵。

而这时,旁边一位突尼斯人看到了这一幕,于是认为美国人在对日本人暗示“他是一个卑鄙无耻的小偷”,让他小心点,否则杀死他。

如果该案例中的日本人、美国人、突尼斯人事先知道“OK”这一手势可表示不同的含义,也就不会发生这种情况。

由此可见,了解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对克服交流障碍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特别是我国加入WTO以来,对外交往日益频繁。

为了扫除交流障碍,了解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便显得尤为重要。

那么,应从哪些方面来掌握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呢?按照学术化的观点,我们可以从中西体态语文化差异的根源、体势语、体距和体触四个方面来研究其文化差异及其交流障碍。

(一)体态语文化差异的根源中国是历史悠久的礼仪之邦,同时也是封建中央专制集权格局和传统主体文化最稳固、延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完备的纲常观念、谨严的等级秩序、系统的礼乐教化、向心型的内敛文化模式,熏陶出中国人谦谨、从众、克制、重礼节、尚伦理、表现含蓄等民族性格特征。

而英语国家由于交通较发达,异族入侵和民族迁徙频繁,其古老文化较难保持强有力的历史延续性,呈现出富于变动性和扩张性的多元文化混杂的格局。

这些国家较早地击溃专制集权而步入了现代社会体制。

这样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状况使英语国家的人富于冒险精神、崇尚独立、张扬个性、注重个人表现等,形成外向、自信、直率、随便等民族性格特征。

(二)体势语的文化差异我们的面部表情以及手势、腿、脚、躯干的姿势都属于体势语。

所以,可从面部表情、手势、身体其他部位三个方面来研究中西体势语的文化差异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及其所引起的交流障碍。

(1)面部表情达尔文说:“面部与身体的富于表达力的动作,极有助于发挥语言的力量。

”法国作家罗曼·罗兰也曾说过:“面部表情是多少世纪培养成功的语言,是比嘴里讲的更复杂到千百倍的语言。

”的确,借助和利用面部表情可以更好地表达和传递自己的思想感情。

但是,同样的面部表情在不同的国家可能会有不同的含义。

例如,在西方一些国家,眨眼是一种感兴趣的表示,而在中国一些地方,冲陌生人眨眼则是一种挑衅行为,冲女人眨眼更是不可为。

如果不了解这些差异,就很可能会造成误解。

如在中国和讲英语的国家不论微笑还是大笑,通常表示友好、赞同、满意、高兴、愉快,但在某些场合,中国人的笑会引起西方人的反感。

有一个这样的例子,在餐厅里,一个外国人偶然摔了一个碟子,他本来就感到很窘,而在场的中国人发出笑声,使他更加觉得不是滋味,又生气,又反感。

当然,中国人的这种笑,不论是对本国人还是对外国人,并非是嘲笑当事人,也不是幸灾乐祸。

这种笑有很多意思。

可以表示:“别当一回事儿”,“一笑了之”,“没关系”,“我们也常干这种事”等。

不过,对于不了解这些意思的人,这样一笑会使他们感到不愉诀,而且会对发笑的人产生反感。

面部表情的一个重要方面是目光接触。

在英语国家,盯着对方看或看得过久都是不合适的。

即使用欣赏的目光看人——如对方长得漂亮——也会使人发怒。

而在中国,目不转睛地看可能仅仅是对某人某物感到好奇或者是惊讶,自然不会引起别人的强烈反感。

(2)手势手势动作语言是一种表现力极强的肢体语言,它不仅丰富多样化,而且简便、直观性强,所以运用范围广、频率高、收效好。

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荣获2005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最受观众喜爱的歌舞类节目特别奖的《千手观音》,二十一位生活在无声世界里的姑娘用她们的手势语向全国亿万观众传递信息,表达了新春的祝福。

但在不同的国家民族间,不少手势也存在很大的分歧。

倘若不了解其中的差异,就很容易造成交流障碍。

中国人与英美人有一些相同的手势,但表达的意义确不同。

中国人表示“2”时,常伸出中指和食指,英美人则用这一手势表示胜利(现在的中国也引用了此表示法);中国人表示八时伸出食指和拇指,而英美人通常用这一手势表示“2”。

曾经一位在上海进行商务谈判的美国人在饭店用餐时点了啤酒,服务人员问他要几瓶,这位商务人员伸出食指和拇指。

很快服务人员送上八瓶啤酒,美国商人看了目瞪口呆。

中英用手势表示数字法差别悬殊。

英语国家的人是将一个个手指掰开,中国人是将一个个手指弯下。

英语国家的人数“一”时伸出右手食指,数“2”时再伸中指,再伸无名指表示“3”,加上小手指表示“4”最后伸开拇指表示“5”就多数情况而言,中国人数数时是从右手拇指开始,一个个手指弯曲。

弯下拇指表示“1”,再弯下食指表示“2”,依次类推表示“3”、“4”、“5”。

也可用左手食指掰动右手指数数。

当然,现在也有许多中国人使用掰开手指的方法来计数。

在英语国家中表示“6”至“10”必须用两只手,即用一只手表示“5”,另一只手再从“1”数至“5”。

中国人也用双手表示“6”至“10”,但一般只有儿童才用。

中西方手势的差异除表现在数字方面外,在其他方面也有很多。

现将不同之处举例如下:A. 动作一样,意义不同:1)向上伸中指:在中国有些地方表示“胡扯”,四川等地用这一手势来表示对对方的侮辱;在美国、法国表示愤怒或极度不快。

2)向上伸小指:在中国表示小、微不足道、拙劣、最差的等级或名次,还可表示轻蔑;在美国,表示懦弱的男人或打赌。

3)大拇指向下:在中国表示向下、下面;在英美等地表示不同意,不能结束,或是对方输了;在法国、墨西哥表示坏运气、死了、无用。

4)伸出的中指压在伸出的食指上:在中国表示数字“10”,在美国、法国等国家表示祈祷幸运。

B.意义相同,动作有差异:1.“过来”(叫别人过来):中国的肢体语言: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下,几个手指同时弯曲几次。

美国的肢体语言:把手伸向被叫人,手心向上,握拳用食指前后摆动(中国人对此反感)。

2.“丢人”(半开玩笑):中国的肢体语言:伸出食指,用指尖在自己脸上划几下,象搔痒,不过手指是直的。

美国的肢体语言:伸出两只手的食指,手心向下,用一个食指擦另一个食指的背面。

3.“我吃饱了,’(吃饭后):中国的肢体语言:一只手或两只手轻轻拍拍自己的肚子;美国的肢体语言:一只手放在自己的喉头,手心向下(常同时说“到这儿了")C.只存在于美国文化中的动作:(1)顺指甲:重大思想负担;担心,不知所措(2)用大拇指顶着鼻尖,其他四指弯着一起动:挑战;蔑视(3)摇动食指(食指向上伸出,其他四指收拢):警告别人不要作某事,表示对方在做错事。

(4)把胳膊放在胸前,握紧拳头,拇指向下,向下摆几次:反对某一建议、设想;反对某人;表示强烈反对。

D.只存在于中国文化中的动作:1.用食指点点或指指自己的鼻子意义:“ 是我”,“是我干的”(西方人认为这个手势有点可笑)2.说话时用一只张开的手遮着嘴(一般是老年人用)意义:说秘密话(有时没有明显的意义)3.两只手递(即使可以用一只手拿起的)东西给客人或别人意义:表示尊敬4.别人为自己倒茶或斟酒时,张开一只手或两只手,放在杯子旁边意义:表示感谢5.伸出两个竖起的食指在身前慢慢接近(往往在戏曲中出现)意义:男女相爱;匹配良缘这里所举的例子不全,但是可以说明手势语的差异,也说明了解另一种语言中的手势语的重要性。

(3)身体其他部位中西肢体语言中有很多相似的地方。

如男子相逢时不拥抱,一般见面时握手即可;挥手表示再见;皱眉表示不高兴;耸耸鼻子表示不喜欢、讨厌或不快;噘嘴表示不痛快、情绪不佳、忿恨;拍拍男人或男孩子的背表示赞扬、夸奖、鼓励;咬牙表示生气、愤怒或下决心;点头表示“是”,摇头表示“不”。

看到这里,我想提一个问题:各种文化背景的民族中,点头是否都表示“是”,摇头是否都表示“不”?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否定的。

点头也可以表示不同的意义。

尼泊尔人、斯里兰卡人和有些印地安人和爱斯基摩人用点头表示“不”。

因此,要用外语进行有效的交际,在说某种语言时就得了解说话人的动作、举止等所表示的意思。

在不同文化中,肢体语言的意义不完全相同。

例如,头部左右摆动所表示的意义在中英国家中是不同的。

英语国家表示“也许”、“差不多”、“马马虎虎”、“不大清楚”、,甚至还表示“同性恋”或“阴阳人”。

中国人则没有这一动作。

又如,中国人可以用点头招呼某人过来,不过这一动作使用的范围是有限制的。

因为它往往显得有点高高在上和藐视他人。

英语国家没有这层意思。

他们常将点头作为一种指点动作,即用前额指点。

而他们招呼人过来的动作是扬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