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技术专家共识
无创正压机械通气的专家共识

AECOPD 患者,不推荐常规使用 NPPV。只有在患者及其家属明确拒绝气管插 管的前提下,在一对一密切监护的条件下,作为一种替代治疗的措施[C 级]。
(二)稳定期 COPD COPD 的基本病理生理学改变是气道阻力增大、气流受限和过度充气,导致 呼吸做功增加和呼吸动力的下降、 呼吸肌易疲劳。 另外, 当存在慢性 CO2 潴留时, 呼吸中枢对 CO2 刺激反应下降。 基于以上理论, NPPV 可以使严重 COPD 患者的 慢性疲劳的呼吸肌得到休息, 改善肺功能和气体交换。 而且夜间 NPPV 可改善夜 间低通气,改善睡眠质量,使呼吸中枢 CO2 调定点下调,最终改善白天气体交换 和生活质量。 近10多年来多项的对照研究探索NPPV在稳定期COPD中的作用[19-22]的结果 存在差异。 Kolodziej等[23]对15个研究进行系统性综述, 其中9项非RCT和6项RCT, 均提示NPPV可改善健康相关生活质量和呼吸困难,在肺功能损害严重的患者尤 为明显。非RCT结果提示NPPV可改善气体交换、肺过度充气和减少膈肌做功, 而RCT却未发现相似的结果。目前,关于稳定期 COPD中NPPV长期应用的现状 是, 临床应用的病例数不断增加,但支持其临床应用的严格的随机对照的研究依 据不足。 一个重要的问题是, 多数的所谓较大样本的随机对照试验均是采用电话 随访的方法, 缺乏NPPV应用质控措施。 在美国的指南中[5], 稳定期COPD中NPPV 应用的指征如下: (1)伴有乏力、呼吸困难、嗜睡等症状; (2)气体交换异常: PaCO2≥55 mm Hg 或在低流量给氧情况下 PaCO2为50~55 mm Hg, 伴有夜间 SaO2<88%的累计时间占监测时间的10%以上;(3)对支气管扩张剂/激素、氧疗等 内科治疗无效。通常治疗2个月后重新评价, 如果依从性好(>4 h/d)、治疗有效则 继续应用。 推荐意见:由于现有的研究结果不一致,目前尚未能得出统一建议。对于有 应用指征的患者,可以尝试应用 NPPV,如果有效和依从性好(>4 h/d),则继续 应用[C 级]。 (三)心源性肺水肿
无创通气的并发症及处理

预防与处 理
面部消瘦者使用减压垫
泡沫敷料
纱布块、棉 垫
自制纱布罩
4、不耐 受
指患者感觉治疗过程导致不适,无法耐受治疗
原因:与连接方法、 人机同步、 通气模式与参数、 患者的不适应和基础 疾病等因素有关
预防与处 理
➢ 选择合适的连接方法:备用多种连接方法,试戴 后选择
➢ 正确的操作程序和逐渐适应过程(1-2天)
预防与处 ➢ 理人机的同步性:
• 采用同步触发性能较好的呼吸机(如流量触发、容量触发等) • 应用同步性能较好的模式(如PSV等) • 合理使用PEEP • 检查有无漏气 • 对于呼吸明显增快的患者(呼吸频率>30次/min时),可以先用手
控同步或用简易人工呼吸气囊辅助呼吸,使患者的呼吸频率和呼 吸费力情况改善后,再连接呼吸机
4. 呼吸治疗协会临床实践指南——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时的气道湿化,2012. 5. 祝红梅,张会芝.接受无创通气治疗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及护理的研究进展[J].中华现代护理杂
志,2009,15(27):2832-2833. 6. 高莉,杨文芬.不同湿化温度对间质性肺疾病患者行无创通气的影响[J].中华肺部疾病杂
压迫
不可避免
预防与处理
2009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三驾马车”——赛肤润+安普帖+泡沫敷料
• 第一步:受压部位取 适量赛肤润喷洒后, 用指腹轻柔按摩2min
• 第二步:倒V 字型安普贴贴于 鼻梁及两侧鼻翼
• 第三步:将泡沫敷料(美 皮康)裁剪方法同安普贴, 并放置于安普贴上
马佩.“三驾马车”预防无创通气患者面部力性损伤早期干预的效果观察[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6,37(31):39743976.
陈荣昌定稿无创通气在现代机械通气中的重要地位

严重哮喘发作NPPV的应用策略
无创通气的治疗目的
• NPPV治疗严重哮喘发作的目的:
增强支气管舒张作用
替代气 管插管
预防呼吸衰竭预减防少和插
治疗早期呼吸管需衰要竭
替代气管插管
辅助雾 化吸入
哮喘发作的严重程度
• 随机前瞻对照研究 • 严重哮喘急性发作 • 常规治疗 vs NPPV+常规治疗 • 主要终点: FEV1的改善、ICU时间和住院时间 • 次要终点:RR、血 pH, PaO2/FIO2, PaCO2, 吸入药物的需求
早期应用NPPV降低AECOPD插管 率
(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15.2%
4.6%
中国无创机械通气协作 组
气管插管率的分层分析
汇总分析
对照组
NPPV组 P值
15.2%(26/171) 4.7%(8/171) 0.002
分层分析
pH<7.30 26.7%(8/30) 7.0%(3/43) 0.042 pH≥7.30 12.8%(18/141) 3.9%(5/128) 0.015
量、治疗失败率
[Respir Care 2010;55(5):536–543]
病例入选和排除标准
• 入选标准:
哮喘史>1年;
医生判断为哮喘发作
RR>30次/Min,
HR>100次/Min,
SpO2% < 92% (或PaO2<60mmHg)
• 排除标准:
吸烟史>10年;
COPD
紧急气管插管指征,
低血压或心律紊乱
用PSV+PEEP
无创通气临床上的重要地位
短暂的辅助通气 早期的辅助通气 应急的通气支持 辅助呼吸机撤离 长期的机械通气
无创通气专家共识及临床应用

(五)支气管哮喘急性严重发作
哮喘急性严重发作的病理生理基础是气道黏膜严重充血 、水肿,支气管平滑肌严重痉挛,可有支气管内广泛痰 栓形成。由于呼气流速受限,常导致严重的肺动态过度 充气和内源性呼气末正压(PEEPi),是严重喘息的基础。
NPPV治疗有助于肺功能改善的确切机制尚不清楚,可能 与气道内正压直接机械性扩张气道、提高雾化吸入药物 的效率和缓解呼吸肌肉疲劳等有关。
我国一项多中心随机前瞻对照研究提出了NPPV辅助撤机策略的 应用指征:
(1)患者在COPD急性发作前生活基本可以自理; (2)感染是AECOPD的原因; (3)经过治疗后肺部感染得到有效控制; (4)全身的一般状态比较好,神智清晰; (5)痰液不多和气道清除能力较好; (6)需要的通气参数:吸入氧浓度<40%、压力支持<12 cm H2O
推荐意见:NPPV可应用于防治手术后呼吸衰竭,在COPD 或充血性心衰患者行肺切除术后的作用尤为明显[B级], 但不建议在上呼吸道、食道、胃和小肠术后的呼吸功能 不全中应用。
现在是21页\一共有49页\编辑于星期六
(九)肺炎
研究结果显示NPPV治疗可以短时改善患者的气促症状和 低氧血症,部分研究结果显示可以减少气管插管率,但 多数的研究结果显示不能降低病死率。对于COPD合并高 碳酸血症的肺炎患者,NPPV的疗效优于其他肺炎患者。
NPPV虽然在应用第1h明显改善ARDS患者的氧合功能,但并不能 够降低气管插管率、住院死亡率和住ICU时间等。休克、严重 低氧血症、严重感染和代谢性酸中毒是ARDS患者NPPV治疗失 败的独立预测指标。从现有的应用经验和研究的结果来看, NPPV可能适合于“有选择病例”的ALI/ARDS的早期干预,因此 不建议常规应用NPPV。
无创正压通气(NPPV)

培训和教育
加强医护人员对NPPV的 培训和教育,提高其应用 技能和认知水平。
普及与推广
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 对NPPV的认知度和接受 度,促进其在临床和家庭 中的广泛应用。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由于面罩与面部贴合不紧密,导 致漏气现象。处理方法包括调整 面罩位置和更换合适尺寸的面罩。
胃胀气
无创正压通气过程中,患者可能 会出现胃胀气的症状。处理方法 包括减缓呼吸机送气速度、采用 半卧位姿势以及使用促进胃肠蠕
动的药物。
05
NPPV的未来发展与展望
技术创新与改进
智能控制
01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实现NPPV设备的智能控制,
特点
NPPV无需建立有创人工气道,操作简 便,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同时改善 患者的舒适度和生活质量。
NPPV的工作原理
工作原理
NPPV通过面罩或鼻罩等无创方式与患者呼吸道相连,通过一定压力的正压通 气,使患者呼出气体时能够顺畅地排出,同时吸气时能够克服气道阻力,使氧 气和空气进入患者肺部。
参数调节
NPPV可以改善SAS患者的夜间缺氧和呼吸 暂停症状,提高睡眠质量。
急性呼吸衰竭
神经肌肉疾病
NPPV可以作为急性呼吸衰竭的急救措施, 为患者赢得治疗时间。
NPPV可以改善神经肌肉疾病患者的呼吸困 难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禁忌症
气胸、纵隔气肿或大量胸腔积液
NPPV可能导致气体进入胸腔或纵隔,加重气胸 或纵隔气肿。
注意事项
在使用NPPV时,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结 果,根据病情及时调整参数,同时注意预防和解决面罩压迫 、口咽干燥等问题。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无创正压通气应用规范专家共识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无创正压通气应用规范专家共识目录1. 内容描述 (3)1.1 研究背景 (3)1.2 重要性声明 (4)1.3 目的与范围 (5)2. 相关概念与定义 (5)2.1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6)2.2 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8)2.3 无创正压通气 (8)3. SOA及NPPV的重要性分析 (10)3.1 SOA流行病学与危害 (11)3.2 NPPV在SOA管理中的作用与益处 (12)3.3 专家共识目的和预期为其临床应用提供指导 (14)4. SOA评估诊断与分型 (14)4.1 初步评估 (16)4.2 多学科综合评估 (17)4.3 临床分型及影响因素 (18)5. NPPV适应症与禁忌症 (18)5.1 适应症 (20)5.2 禁忌症 (21)5.3 可能的并发症及应对策略 (22)6. SOA患者NPPV的实施策略 (23)6.1 个体化治疗方案制定 (24)6.2 患者教育和自我管理 (26)6.3 同步医疗和家庭成员监督 (27)6.4 设备选择与初始设置 (28)7. NPPV使用中监测与评估 (30)7.1 日常监测指标 (31)7.2 睡眠监测与呼吸事件记录 (32)7.3 定期评估与调整治疗策略 (33)8. 持续管理与优化 (35)8.1 长期合作的医疗团队 (37)8.2 患者依从性提升 (38)8.3 辅助治疗与合并症管理 (39)9. 伦理考虑与患者隐私 (41)9.1 知情同意与隐私保护 (42)9.2 临床研究与技术进步伦理评估 (43)10. 展望与建议 (45)10.1 进一步研究领域 (46)10.2 政策建议 (47)10.3 未来趋势与创新技术引入 (48)1. 内容描述老年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睡眠质量和健康状况。
无创正压通气作为一种有效的治疗手段,对于缓解患者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作用。
无创正压通气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要点

无创正压通气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共识要点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 NIPPV)作为一种急诊治疗方法,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许多呼吸衰竭的患者。
急诊临床实践专家已达成一致,以下是无创正压通气急诊临床实践的要点:1.适应症:NIPPV适用于急性呼吸衰竭,主要包括急性呼吸道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心源性肺水肿等。
对于合适的患者,NIPPV可提供呼吸支持,并减少需氧量、降低气管插管的需要。
2.选择合适的接口:NIPPV的接口包括鼻罩、面罩和口咬嘴罩。
选择合适的接口是确保有效果的关键。
接口应该与患者的脸部形态相匹配,并确保适当的密封,以减少漏气。
3. 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 PEEP)的控制:PEEP可以改善肺泡塌陷,增加肺复张,并提高氧合。
然而,过高的PEEP可能导致胃胀气和呼吸过度,因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调整。
4. 控制通气压力(Pressure Control Ventilation, PCV)与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 SIMV)的选择:PCV适用于呼吸减弱或无力的患者,而SIMV适用于具有大部分正常自主呼吸但需要通气支持的患者。
5. 双水平正压通气(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BiPAP)与连续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的选择:BiPAP在吸气口压和呼气口压之间具有差异,适用于COPD急性加重和呼吸道阻塞的患者。
CPAP在整个呼吸周期内保持恒定压力,适用于心源性肺水肿和急性呼吸道感染的患者。
6.注意并发症:NIPPV可能导致呼吸道压力损伤、胃胀气、面部压力损伤、眼部干涩等并发症。
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NPPV(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一、NPPV的总体应用指征NPPV主要适合于轻中度呼吸衰竭的患者。
在急性呼吸衰竭中,其参考的应用指征如下:1.疾病的诊断和病情的可逆性评价适合使用NPPV。
2.有需要辅助通气的指标:(1)中至重度的呼吸困难,表现为呼吸急促(COPD患者的呼吸频率>24次/rnin,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呼吸频率>30次/min);动用辅助呼吸肌或胸腹矛盾运动;(2)血气异常[pH值<7.35,PaC02>45 mmHg(1mmHg=0.133 kPa),或氧合指数<200rnmHg(氧合指数:动脉血氧分压/吸入氧浓度)]。
3.排除有应用NPPV的禁忌证(1、心跳呼吸骤停;2、自主呼吸微弱、昏迷;3、误吸危险性高、不能清除口咽及上呼吸道分泌物、呼吸道保护能力差;4、合并其他器官功能衰竭(血流动力学指标不稳定、不稳定的心律失常、消化道穿孔/大出血、严重脑部疾病等)、5、未引流的气胸;6、颈部和面部创伤、烧伤及畸形;7、近期面部、颈部、口腔、咽喉、食道及胃部手术;8、上呼吸道梗阻;9、明显不合作或极度紧张;10、严重低氧血症(PaO2<45mmHg)、严重酸中毒(pH 值≤7.20);11、严重感染;12、气道分泌物多或排痰障碍)。
二、NPPV在不同疾病中的应用(一)AECOPD采用动脉血pH值财患者进行分层:1、轻度呼吸性酸中毒(pH值I>7.35) 是否应用NPPV存在争议,需要综合考虑人力资源和患者对治疗的耐受性。
2、中度呼吸性酸中毒(pH值为7.25—7.35) 研究依据最为充分,可以改善呼吸困难,改善通气和气体交换,降低气管插管率,降低病死率并缩短住院时间。
3、重度呼吸性酸中毒(pH值<7.25)。
NPPV治疗的成功率相对较低,可以在严密观察的前提下短时间(1~2 h)试用,有改善者继续应用,无改善者及时改为有创通气。
不支持有意识障碍的AECOPD患者使用NPPV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庭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技术专家共识
内容介绍:
目前,由于国内尚缺少呼吸治疗师,大多数睡眠中心缺乏专业的睡眠技师团队,学科建设相对滞后,加之家庭无创通气的购买尚未纳人处方管理,需要从应用技术层面对以下方面进行进一步规范:明确适应证,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进行压力滴定和设置参数,处理不良反应,提高治疗依从性和长期随访管理等。
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组织专家,参考国内外现有指南和临床研究文献,结合国内专家的经验,在2012年版“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持续气道正压通气临床应用专家共识(草案)”的基础上,以睡眠呼吸疾病的家庭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技术为切人点,制定出家庭无创正压通气临床应用技术专家共识。
2017年10月,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发布了关于家庭睡眠呼吸暂停检测的临床应用声明,成人睡眠呼吸暂停的诊断和有效治疗是目前的当务之急,家庭睡眠呼吸暂停检测是多导睡眠图的补充。
文章指出只有临床医生可以诊断睡眠呼吸暂停以及原发性鼾症,并针对家庭睡眠呼吸暂停检测的临床应用应用提出相应建议。
2017年10月,美国睡眠医学会(AASM)发布了关于应用家庭睡眠呼吸检测诊断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意见书,主要目的树确立应用家庭睡眠呼吸检测诊断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的地位,为临床工作者在临床中国诊断儿童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提供指导。
睡眠呼吸疾病(sleep related breathing,SRB)是一组睡眠中呼吸异常的疾病,伴或不伴清醒期呼吸功能异常。
包括不同病因所致的睡眠呼吸暂停、睡眠低通气和睡眠低氧性疾病等。
睡眠呼吸疾病是睡眠疾病中仅次于失眠的第二大类疾病。
其患病率高,合并症多发,对健康危害严重,近年来已引起临床医学界的极大关注。
包括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在内的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治疗可有效改善多种睡眠呼吸疾病的临床症状和生活质量,减少心脑血管和代谢相关等并发症的发生与发展。
近20年来,随着NPPV临床适应证不断拓宽,治疗有效性和舒适度不断提高,接受治疗人群的迅速扩大,NPPV已经成为睡眠呼吸疾病首选和最主要的治疗手段。
目前我国睡眠呼吸疾病的无创通气治疗还处于无章可循和随意性较强的欠规范状态,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和无创通气领域的健康发展。
为此,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睡眠呼吸障碍学组在参考国内外现有指南‘4刮和临床研究结果基础上,结合国内临床实践和研究结果拟定本共识,意在指导国内NPPV在睡眠呼吸疾病治疗中的规范化应用及管理,期望能成为指导我国睡眠呼吸疾病无创通气规范应用的临床依据。
世卫组织心血管疾病规划的战略重点
世卫组织心血管疾病规划致力于在全球预防、管理和监测心血管疾病。
其目标是制定用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患病率和死亡率的全球战略,措施有:
有效减少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其决定因素;
开发对心血管疾病实施管理的符合成本效益并且公平性卫生保健创新做法;
监测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发展趋势。
发展中国家的心血管疾病
经济转型、城市化、工业化及全球化带来生活方式的改变,这些会促发心脏病。
这类危险因素包括烟草使用、缺乏身体活动、不健康饮食。
发展中国家的预期寿命正在急剧上升,人们会在更长的时间内接触到这类危
险因素。
像是低出生体重、叶酸缺乏和疾病感染等这类新出现的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的最贫穷人群中也更加经常出现。
社会和经济后果
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医护既昂贵又费时。
这些直接费用将家庭和社会的稀缺资源转移到医疗保健方面。
心血管疾病对处在中年顶峰的个体造成影响,从而扰乱了对其依赖的家庭未来,同时在生命最旺盛的时候失去了宝贵的人力资源,使国家发展遭受损害。
在发达国家,经济社会地位较低的人群具有更高的危险因素流行程度、更高的疾病发病率以及更高的死亡率。
在发展中国家,随着心血管疾病流行的不断发展,疾病负担将转向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人群。
主要工作领域
我们的目标是有效控制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并且降低不断快速加重的心血管疾病流行负担,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
我们的主要工作包括:
通过以社区为基础的非传染性疾病综合预防规划,减少心血管疾病主要危险因素及其社会和经济决定因素。
制定心血管疾病的医护和符合成本效益的病例管理标准。
采取全球行动,加强各国满足心血管疾病卫生保健需求的能力。
制定可行的监测方法,评估主要心血管疾病和危险因素的模式和发展趋势,以及监测预防和控制行动。
为共同采取全球行动,发展有效的国家间、区域间和全球网络及伙伴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