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肢动物系统组成

节肢动物系统组成
节肢动物系统组成

节肢动物系统组成

循环系统

血液循环为开管式,心脏位于背部,驱出血液到主

要动脉,然后到浸泡组织和器官的血腔内。血液

经围心腔节肢动物门从成对的心孔流回心脏。血

液流入时心孔张开,心脏收缩压血入动脉时心孔

关闭。具混合体腔和开管式循环系统。

消化系统

前肠和后肠较长,均由外胚层发育而来,内部衬有几丁质。中肠来源于内胚层。前肠主要摄食、研磨和贮藏食物,根据食物和取食方式的不同,前肠各部分有不同的演变。中肠是产生酶以及消化、吸收的场所,有的种类酶进入前肠而在前肠即开始消化食物,有的则到体外,先行体外消化。中肠因常有盲囊突出物或大的消化腺以增大表面面积。后肠吸收水分,形成粪便。

呼吸系统

水生种类的呼吸器官为鳃或书鳃,陆生的为气管或书肺或两者兼有。这些呼吸器官都是体壁的衍生物。具气管的节肢动物,其气管的分支可终于组织细胞,因而无需血液传送气体。节肢动物各纲的气管结构不同,在向陆地生活适应过程中各有独立的演化。简单的节肢动物无气管,靠体表交换气体。

呼吸系统简单(局限于身体某一部分),循环系统复杂如:虾。

呼吸系统复杂(分散在全身各部分),循环系统简单,如:昆虫。

用体表呼吸的小型节肢动物循环系统消失,如:水蚤。

神经系统

与环节动物相似,为集中型链状神经系统。头部、胸部和腹部末端的神经节较发达。脑增大,这与它具有发达的感官和复杂的行为有关联。脑分前脑、中脑和后脑三部分。前脑发出神经到眼,调节光感受和运动,可能是复杂行为的起点。中脑发出触角神经(在甲壳动物为第 1触角)。螯肢动物亚门(蝎、蜘蛛、螨)无触角,中脑相应地消失。后脑发出神经到下唇、消化道、螯肢(螯肢动物亚门)和第二触角(甲壳动物亚门)。脑通过食道两旁的围食道神经与食道下神经节相连。节肢动物有调节发育和代谢的内分泌系统,如昆虫的脑和腹神经索的

各神经节内有神经分泌细胞,能分泌一种促激素。可激活其他内分泌腺(心侧体、咽侧体和前胸腺等)分泌激素,以控制蜕皮和变态。

感官系统

感官的类型和复杂程度超过任何其他无脊椎动物,有触觉、味觉、嗅觉、听觉、平衡和视觉等感觉器官。由于有发达的感觉和神经系,所以某些种类有巨大的传递信息的能力。触觉靠触角上或体上的刚毛、味觉靠唇上的刚毛和水生种类附肢或体表的刚毛以感受外界的刺激。平衡器能感知重力的变化。跗节器可能有嗅觉,琴形器可能有嗅觉或听觉的功能。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

八年级下册生物教案

() A. 体内水分散失,血液循环停止 B. 体表逐渐干燥, 无法呼吸 神经系统遭到 C. 离开了穴居生活 D. 破坏 而在玻璃板上几乎不能 15、蚯蚓在粗糙的纸板上可以爬行, 爬行,其原因是( ) 。 A.玻璃板摩擦力大 B .蚯 蚓不能在土壤之外爬行 C.蚯蚓的运动要借助刚毛的活动 D .玻璃 板不能粘住蚯蚓的身体 防御敌害 15、蝗虫外骨骼的作用( ) A B 协助运动 C 有利于捕食 D 防止水分蒸发 课堂总结( 2 分钟)七嘴八舌 你说我说,本节学会了什归纳总结 么,收获了多少 板书设 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软体动物节肢动物 常见动 物: 河蚌、扇贝、文蛤、缢蛏、鸣蝉、蟋蟀、蝴蝶、蜘蛛、 石鳖、蜗牛、乌贼蜈蚣、虾、蟹、蚊、蝇 主要特 征: 1、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 1 、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 2、运动器官是足。2、身体和附肢都分节

作业设计: 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画“ V”,错误的画“×”。 (1) 软体动物都生有贝壳。( ) (2) 节肢动物的附肢分节,身体不分节。( ) 2.下列关于动物的生活环境及获取食物的方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腔肠动物生活在水中,利用刺细胞帮助捕获猎物; B. 寄生虫终生生活在寄主体表或体内,靠获取寄主体内的养料生存; C. 软体动物生活在水中,靠入水管、出水管获取水里的食物颗粒; D. 节肢动物生活在陆地上,利用口器获取食物 3.用线将以下动物类群与对应的特征连接起来。 腔肠动物身体扁平,有口无肛门 扁形动物身体分节,运动器官为刚毛或疣足 线形动物身体表面有外套膜 环节动物身体和附肢都分节,有外骨骼 软体动物身体表面有刺细胞 节肢动物身体不分节,体表有角质层 4 软体动物的贝壳与昆虫的外骨骼,对动物生存的意义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教学反思:

PLC系统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PLC系统组成及各部分的功能 一.系统组成。 二.各部分的作用。 1.CPU运算和控制中心 起“心脏”作用。 纵:当从编程器输入的程序存入到用户程序存储器中,然后CPU根据系统所赋予的功能(系统程序存储器的解释编译程序),把用户程序翻译成PLC内部所认可的用户编译程序。横:输入状态和输入信息从输入接口输进,CPU将之存入工作数据存储器中或输入映象寄存器。然后由CPU把数据和程序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把结果存入输出映象寄存器或工作数据存储器中,然后输出到输出接口、控制外部驱动器。 组成:CPU由控制器、运算器和寄存器组成。这些电路集成在一个芯片上。CPU通过地址总线、数据总线与I/O接口电路相连接。 2.存储器 具有记忆功能的半导体电路。 分为系统程序存储器和用户存储器。 系统程序存储器用以存放系统程序,包括管理程序,监控程序以及对用户程序做编译处理的解释编译程序。由只读存储器、ROM组成。厂家使用的,内容不可更改,断电不消失。用户存储器:分为用户程序存储区和工作数据存储区。由随机存取存储器(RAM)组成。用户使用的。断电内容消失。常用高效的锂电池作为后备电源,寿命一般为3~5年。3.输入/输出接口 (1)输入接口: 光电耦合器由两个发光二极度管和光电三极管组成。 发光二级管:在光电耦合器的输入端加上变化的电信号,发光二极管就产生与输入信号变化规律相同的光信号。 光电三级管:在光信号的照射下导通,导通程度与光信号的强弱有关。在光电耦合器的线性工作区内,输出信号与输入信号有线性关系。 输入接口电路工作过程:当开关合上,二极管发光,然后三极管在光的照射下导通,向内部电路输入信号。当开关断开,二极管不发光,三极管不导通。向内部电路输入信号。也就是通过输入接口电路把外部的开关信号转化成PLC内部所能接受的数字信号。 (2)输出接口 PLC的继电器输出接口电路 工作过程:当内部电路输出数字信号1,有电流流过,继电器线圈有电流,然后常开触点闭合,提供负载导通的电流和电压。当内部电路输出数字信号0,则没有电流流过,继电器线圈没有电流,然后常开触点断开,断开负载的电流或电压。也就是通过输出接口电路把内部的数字电路化成一种信号使负载动作或不动作。 三种类型: 继电器输出:有触点、寿命短、频率低、交直流负载 晶体管输出:无触点、寿命长、直流负载 晶闸管输出:无触点、寿命长、交流负载 4.编程器 编程器分为两种,一种是手持编程器,方便。我们实验室使用的就是手持编程器。二种是通过PLC的RS232口。与计算机相连。然后敲击键盘。通过NSTP-GR软件(或WINDOWS 下软件)向PLC内部输入程序。 第二节PLC的基本工作原理

农业专家系统应用实例分析资料

农业专家系统应用实例分析 摘要:专家系统是人工智能领域中较为成熟的一个分支。本文阐述了专家系统的基本概念及基本要素,介绍了专家系统在我国农业中的应用和我国农业专家系统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农业专家系统;应用 农业专家系统也可叫农业智能系统,是一个具有大量农业专门知识与经验的计算机系统。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依据一个或多个农业专家提供的特殊领域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模拟农业专家就某一复杂农业问题进行决策。典型的农业专家系统主要由知识库、数据库、模型库、推理机、知识库管理系统、解释器、用户界面7个部分组成。其中,知识库和推理机是农业专家系统最核心部分,这是任何一个农业专家系统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知识库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农业专家系统质量及可信度;推理机是农业专家系统的运行动力。而知识库管理系统则是对知识库中的知识进行检查和检索,还可以把推理过程中使用知识的实际情况显示出来,这是数据库管理系统中所没有的。知识获取是农业专家系统开发过程中的瓶颈,其主要任务是完成领域知识的收集与整理.解释器是用来向用户,特别是专用户,解释推理的结果和在推理过程中所发生的一切。 专家系统有四个特点,即:启发性,能运用专家的知识和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透明性,能解决本身的推理过程,能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灵活性,能不断地增长知识,修改原有的知识。综合性,能解答种子、土肥、植保、农经等多专业问题,克服了单个农业专家的专业局限。研发农业专家系统的主要目的是使计算机在农业领域中起农业专家的作用,对那些需要专家知识才能解决的难题提供相关专业权威专家水平的解答。 专家系统在世界农业领域中的应用始于20世纪70年代末,经过20余年发展,应用已遍及作物栽培管理、设施园艺管理、畜禽管理、水产养殖、植物保护、育种以及经济决策等各方面。专家系统在灌溉、施肥、栽培、病虫害的诊断与防治、作物育种、作物产量预测、畜禽饲养管理和水产养殖管理等方面,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 一.农业专家系统在作物病虫害综合治理中的应用 根据以往的研究和病虫害综合治理的过程,专家系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6个方面: 1.1病虫害诊断在病虫害诊断中,如果人工开具病虫处方,工作人员必须有牢固的植物保护基础知识和丰富的实践经验,需要查询大量资料,无法及时满足农户的需要。专家系统把这些资料编制成简单的程序,达到迅速确定目标的目的,从而得到最佳防治时期和方案。 1.2预测预报病虫预测预报需要的基本信息是:病虫害的生物学参数(如发生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

计算机软件系统的组成 所谓软件是指为方便使用计算机和提高使用效率而组织的程序以及用于开发、使用和维护的有关文档。软件系统可分为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两大类。 1.系统软件 系统软件由一组控制计算机系统并管理其资源的程序组成,其主要功能包括:启动计算机,存储、加载和执行应用程序,对文件进行排序、检索,将程序语言翻译成机器语言等。实际上,系统软件可以看作用户与计算机的接口,它为应用软件和用户提供了控制、访问硬件的手段,这些功能主要由操作系统完成。此外,编译系统和各种工具软件也属此类,它们从另一方面辅助用户使用计算机。下面分别介绍它们的功能。 1)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 OS) 操作系统是管理、控制和监督计算机软、硬件资源协调运行的程序系统,由一系列具有不同控制和管理功能的程序组成,它是直接运行在计算机硬件上的、最基本的系统软件,是系统软件的核心。操作系统是计算机发展中的产物,它的主要目的有两个:一是方便用户使用计算机,是用户和计算机的接口。比如用户键入一条简单的命令就能自动完成复杂的功能,这就是操作系统帮助的结果;二是统一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全部资源,合理组织计算机工作流程,以便充分、合理地发挥计算机的效率。操作系统通常应包括下列五大功能模块: (1)处理器管理。当多个程序同时运行时,解决处理器(CPU)时间的分配问题。(2)作业管理。完成某个独立任务的程序及其所需的数据组成一个作业。作业管理的任务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一个使用计算机的界面使其方便地运行自己的作业,并对所有进入系统的作业进行调度和控制,尽可能高效地利用整个系统的资源。 (3)存储器管理。为各个程序及其使用的数据分配存储空间,并保证它们互不干扰。 (4)设备管理。根据用户提出使用设备的请求进行设备分配,同时还能随时接收设备的请求(称为中断),如要求输入信息。 (5)文件管理。主要负责文件的存储、检索、共享和保护,为用户提供文件操作的方便。

西门子 D系统的组成

西门子840D系统的组成 SINUMERIK840D是由数控及驱动单元(CCU或NCU), MMC,PLC模块三部分组成,由于在集成系统时,总是将 SIMODRIVE611D驱动和数控单元(CCU或NCU)并排放在一起,并用设备总线互相连接,因此在说明时将二者划归一处。 ●人机界面 人机交换界面负责NC数据的输入和显示,它由MMC和OP组成: MMC(Man Machine Communication) 包括:OP(Operation panel)单元, MMC,MCP(Machine Control Panel)三部分。 MMC实际上就是一台计算机,有自己独立的CPU,还可以带硬盘,带软驱;OP单元正是这台计算机的显示器,而西门子MMC的控制软件也在这台计算机中。 1.MMC 我们最常用的MMC有两种: MMCC100.2和MMC103,其中MMC100.2的CPU为486,不能带硬盘; 而MMC103的CPU为奔腾, 可以带硬盘,一般的,用户为SINUMERIK810D配MMC100.2,而为SINUMERIK840D配MMC103. PCU(PC UNIT)是专门为配合西门子最新的操作面板OP10、OP10S、OP10C、OP12、OP15等而开发的MMC模块,目前有三种PCU模块——PCU20、PCU50、PCU70, PCU20对应于MMC100.2,不带硬盘,但可以带软驱;PCU50、PCU70对应于MMC103,可以带硬盘,与MMC 不同的是:PCU50的软件是基于WINDOWS NT的。PCU的软件被称作HMI,HMI有分为两种:嵌入式HMI和高级HMI。一般标准供货时,PCU20装载的是嵌入式HMI,而PCU50和PCU70则装载高级HMI. 2.OP OP单元一般包括一个10.4〞TFT显示屏和一个NC键盘。根据用户不同的要求,西门子为用户选配不同的OP单元,如:OP030,OP031,OP032,OP032S等,其中OP031最为常用。 3.MCP MCP是专门为数控机床而配置的,它也是OPI上的一个节点,根据应用场合不同,其布局也不同,目前,有车床版MCP和铣床版MCP两种。对810D和840D,MCP的MPI地址分别为14和6,用MCP后面的S3开关设定。 对于SINUMERIK840D应用了MPI(Multiple Point Interface)总线技术,传输速率为187.5k/秒,OP单元为这个总线构成的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为提高人机交互的效率,又有OPI(Operator PanelInterface)总线,它的传输速率为1.5M/秒。 ●数控及驱动单元 1.NCU数控单元 SINUMERIK840D的数控单元被称为NCU(Numenrical Controlunit)单元:中央控制单元,负责NC所有的功能,机床的逻辑控制,还有和MMC的通讯它由一个COM CPU板. 一个PLC CPU 板和一个DRIVE板组成。 根据选用硬件如CPU芯片等和功能配置的不同,NCU分为NCU561.2,NCU571.2,NCU572.2,NCU573.2(12轴),NCU573.2(31轴)等若干种,同样,NCU 单元中也集成SINUMERIK840D数控CPU和SIMATIC PLC CPU芯片,包括相应的数控软件和PLC控制软件,并且带有MPI或Profibus借口,RS232借口,手轮及测量接口,PCMCIA卡插槽等,所不同的是NCU单元很薄,所有的驱动模块均排列在其右侧。 2.数字驱动

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案

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方 案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方案 架构的定义 定义架构的最短形式是:“架构是一种结构”,这是一种正确的理解,但世界还没太平。若做一个比喻,架构就像一个操作系统,不同的角度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关切者有各自的着重点,多视点的不同理解都是架构需要的,也只有通过多视点来考察才能演化出一个有效的架构。 从静态的角度,架构要回答一个系统在技术上如何组织;从变化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支持系统不断产生的新功能、新变化以及适时的重构;从服务质量的角度,架构要平衡各种和用户体验有关的指标;从运维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充分利用计算机或网络资源及其扩展策略;从经济的角度,架构要回答如何在可行的基础上降低实现成本等等 软件系统架构(SoftwareArchitecture)是关于软件系统的结构、行为、属性、组成要素及其之间交互关系的高级抽象。任何软件开发项目,都会经历需求获取、系统分析、系统设计、编码研发、系统运维等常规阶段,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就位于系统分析和系统设计之间。做好软件系统架构,可以为软件系统提供稳定可靠的体系结构支撑平台,还可以支持最大粒度的软件复用,降低开发运维成本。如何做好软件系统的架构设计呢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方法步骤 基于体系架构的软件设计模型把软件过程划分为体系架构需求、设计、文档化、复审、实现和演化6个子过程,现逐一简要概述如下。

体系架构需求:即将用户对软件系统功能、性能、界面、设计约束等方面的期望(即“需求”)进行获取、分析、加工,并将每一个需求项目抽象定义为构件(类的集合)。 体系架构设计:即采用迭代的方法首先选择一个合适的软件体系架构风格(如C/S、B/S、N层、管道过滤器风格、C2风格等)作为架构模型,然后将需求阶段标识的构件映射到模型中,分析构件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最后形成量身订做的软件体系架构。 体系架构文档化:即生成用户和研发人员能够阅读的体系架构规格说明书和体系架构设计说明书。 体系架构复审:即及早发现体系架构设计中存在的缺陷和错误,及时予以标记和排除。 体系架构实现:即设计人员开发出系统构件,按照体系架构设计规格说明书进行构件的关联、合成、组装和测试。 体系架构演化:如果用户需求发生了变化,则需相应地修改完善优化、调整软件体系结构,以适应新的变化了的软件需求。 以上6个子过程是软件系统架构设计的通用方法步骤。但由于软件需求、现实情况的变化是难以预测的,这6个子过程往往是螺旋式向前推进。 软件系统架构设计常用模式

plc系统及组成结构

PLC系统组成 PLC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单元、输出单元、通信接口、扩展接口电源等部分组成。其中,CPU是PLC的核心,输入单元与输出单元是连接现场输入/输出设备与CPU之间的接口电路,通信接口用于与编程器、上位计算机等外设连接。 对于整体式PLC,所有部件都装在同一机壳内,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对于模块式PLC,各部件独立封装成模块,各模块通过总线连接,安装在机架或导轨上,其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无论是哪种结构类型的PLC,都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配置与组合。 尽管整体式与模块式PLC的结构不太一样,但各部分的功能作用是相同的,下面对PLC主要组成各部分进行简单介绍。 1.中央处理单元(CPU) 同一般的微机一样,CPU是PLC的核心。PLC中所配置的CPU 随机型不同而不同,常用有三类:通用微处理器(如Z80、8086、80286等)、单片微处理器(如8031、8096等)和位片式微处理器(如AMD29W等) 。小型PLC大多采用8位通用微处理器和单片微处理器;中型PLC大多采用16位通用微处理器或单片微处理器;大型PLC大多采用高速位片式微处理器。 目前,小型PLC为单CPU系统,而中、大型PLC则大多为双CPU系统,甚至有些PLC 中多达8 个CPU。对于双CPU系统,一般一个为字处理器,一般采用8位或16位处理器;另一个为位处理器,采用由各厂家设计制造的专用芯片。字处理器为主处理器,用于执行编程器接口功能,监视内部定时器,监视扫描时间,处理字节指令以及对系统总线和位处理器进行控制等。位处理器为从处理器,主要用于处理位操作指令和实现PLC编程语言向机器语言的转换。位处理器的采用,提高了PLC的速度,使PLC更好地满足实时控制要求。 在PLC中CPU按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指挥PLC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接收从编程器输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 2)诊断电源、PLC内部电路的工作故障和编程中的语法错误等。 3)通过输入接口接收现场的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输入映象寄有器或数据寄存器中。 4)从存储器逐条读取用户程序,经过解释后执行。 5)根据执行的结果,更新有关标志位的状态和输出映象寄存器的内容,通过输出单元实现输出控制。有些PLC还具有制表打印或数据通信等功能。 2.存储器

PLC系统

PLC系统主要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单元、输出单元、通信接口、扩展接口电源等部分组成。其中,CPU是PLC的核心,输入单元与输出单元是连接现场输入/输出设备与CPU之间的接口电路,通信接口用于与编程器、上位计算机等外设连接。 对于整体式PLC,所有部件都装在同一机壳内,其组成框图如图1所示;对于模块式PLC,各部件独立封装成模块,各模块通过总线连接,安装在机架或导轨上,其组成框图如图2所示。无论是哪种结构类型的PLC,都可根据用户需要进行配置与组合。 尽管整体式与模块式PLC的结构不太一样,但各部分的功能作用是相同的,下面对PLC主要组成各部分进行简单介绍。 1.中央处理单元(CPU) 同一般的微机一样,CPU是PLC的核心。PLC中所配置的CPU 随机型不同而不同,常用有三类:通用微处理器(如Z80、8086、80286等)、单片微处理器(如8031、8096等)和位片式微处理器(如AMD29W等) 。小型PLC大多采用8位通用微处理器和单片微处理器;中型PLC大多采用16位通用微处理器或单片微处理器;大型PLC大多采用高速位片式微处理器。 目前,小型PLC为单CPU系统,而中、大型PLC则大多为双CPU系统,甚至有些PLC 中多达8 个CPU。对于双CPU系统,一般一个为字处理器,一般采用8位或16位处理器;另一个为位处理器,采用由各厂家设计制造的专用芯片。字处理器为主处理器,用于执行编程器接口功能,监视内部定时器,监视扫描时间,处理字节指令以及对系统总线和位处理器进行控制等。位处理器为从处理器,主要用于处理位操作指令和实现PLC编程语言向机器语言的转换。位处理器的采用,提高了PLC的速度,使PLC更好地满足实时控制要求。 在PLC中CPU按系统程序赋予的功能,指挥PLC有条不紊地进行工作,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接收从编程器输入的用户程序和数据。 2)诊断电源、PLC内部电路的工作故障和编程中的语法错误等。 3)通过输入接口接收现场的状态或数据,并存入输入映象寄有器或数据寄存器中。 4)从存储器逐条读取用户程序,经过解释后执行。 5)根据执行的结果,更新有关标志位的状态和输出映象寄存器的内容,通过输出单元实现输出控制。有些PLC还具有制表打印或数据通信等功能。 2.存储器 存储器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可读/写操作的随机存储器RAM,另一种是只读存储器ROM、PROM 、EPROM 和EEPROM。在PLC中,存储器主要用于存放系统程序、用户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教案设计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1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的基本结构特点。 (2)通过本节教学,使学生知道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2.能力方面 通过对当地常见的软体动物的观察,使学生学会观察软体动物的基本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的能力。 3.思想情感方面 (1)通过本课教学,培养学生满怀激情爱科学,勇于探索学科学,求真务实做科学的精神。 (2)通过对课外读物的阅读,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世界上最早进行人工育珠的国家,增强其民族自豪感,激发其学好科学的自信心和学好科学报效祖国的赤子之心。 重点难点 1.软体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是本课重点。因为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有的有益,要加以保护和发展;有的有害,要加以控制,这个道理必须让学生明白。 2.确定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本课难点。因为本章没有软体动物的特征,但是上完本节课又必须让学生知道哪些动物属于软体动物,它们属于软体动物的依据是什么。 教具准备 河蚌的外形和结构挂图,蜗牛和乌贼的挂图;河蚌的浸制标本,饲养在水族箱中的河蚌。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1.教学过程设计思路: 创建情境→提出问题→导出课题→观察实物,识别某种软体动物的结构→讨论,归纳软体动物与人类的关系→比较几种软体动物,分析。归纳共同特征 2.教学过程说明:

板书设计 第二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一、常见的软体动物 河蚌: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两片贝壳 蜗牛: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外壳 乌贼:身体柔软,有外套膜,一片壳 二、软体动物的主要特征是: 柔软的身体表面有外套膜,大多具有贝壳;运动器官是足。 三、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食用、药用、工艺品 堂堂清 1、下列软体动物中,贝壳为螺旋形的是(B ) A河蚌 B蜗牛 C乌贼 D扇贝 2、河蚌适于水中生活,其运动器官是( C) A鳃 B贝壳 C斧足 D腹足 3、软体动物用足缓慢运动,在吸入和排出水的过程中摄食,并排除未消化的残渣,同时利用鳃 进行呼吸 4、完成课后练习题 课后反思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第2课时 教学目的: 1.知识方面 (1)理解蝗虫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理特点;理解蝗虫的发育(不完全变态和世代的概念)。 (2)掌握昆虫的主要特征。

计算机软件组成

软件是组成计算机系统的重要部分。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软件分为两大类,即系统软件和应用软件。 系统软件是指由计算机生产厂(部分由“第三方”)为使用该计算机而提供的基本软件。最常用的有:操作系统、文字处理程序、计算机语言处理程序、数据库管理程序、联网及通信软件、各类服务程序和工具软件等。 应用软件是指用户为了自己的业务应用而使用系统开发出来的用户软件。系统软件依赖于机器,而应用软件则更接近用户业务。 以下简介计算机中几种常用的系统软件: 1.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Operating System)是最基本最重要的系统软件。它负责管理计算机系统的各种硬件资源(例如CPU、内存空间、磁盘空间、外部设备等),并且负责解释用户对机器的管理命令,使它转换为机器实际的操作。如:DOS、WINDOWS、 UNIX等。 2.文字处理程序 微机用于办公自动化,文字处理是其重要内容,所以文字处理程序也是很基本的系统软件。WPS、WORD等。 3.计算机语言处理程序 计算机语言分机器言、汇编语言和高级语言。 (1)、机器语言(Machine Language)。是指机器能直接认识的语言,它是由“1”和“0”组成的一组代码指令。 (2)、汇编语言(Assemble Language)。实际是由一组与机器语言指令—一对应的符号指令和简单语法组成的。

(3)、高级语言(High level language)。比较接近日常用语,对机器依赖性低,即适用于各种机器的计算机语言。如:BASIC语言、Visual BASIC语言、FORTRAN 语言、C语言、Java语言等。 将高级语言所写的程序翻译为机器语言程序,有两种翻译程序,一种叫“编译程序”,一种叫“解释程序”。 编译程序把高级语言所写的程序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处理,编译后与子程序库链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可执行程序。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编译、链接较费时,但可执行程序运行速度很快。FORTRAN、C语言等都采用这种编译的方法。 解释程序则对高级语言程序逐句解释执行。这种方法的特点是程序设计的灵活性大,但程序的运行效率较低。BASIC语言属于解释型。 4.数据库管理系统 日常许多业务处理,都属于对数据组进行管理,所以计算机制造商也开发了许多数据库管理程序(DBMS)。较著名的适用于微机系统数据库管理程序的有dBASE、FoxBase、Visual FoxPro等。 另外,还有联网及通信软件、各类服务程序和工具软件等。

免疫系统

《免疫系统》 免疫学先驱:Edward Jenner 牛痘苗:Jenner发现挤奶女工手臂患牛痘,不得天花--接种牛痘可预防天花,由此终结了许多肆虐全球的致命性的传染疾病 与免疫相关的非传染性疾病: 1 癌症 2 自身免疫疾病 3 过敏反应 4 年老引起的疾病 我们如何保护自己? 身体中的关键部位:脾脏,胸腺,淋巴结,骨髓 淋巴细胞通过血液在我们身体中循环 原始淋巴细胞通过淋巴结进入血液 通过胸导管,淋巴细胞和淋巴回到血液中 被感染地方的抗原被淋巴细胞带到淋巴结处理

免疫系统中脑的细胞

其中包括树突状细胞吞噬细胞B淋巴细胞 这些屏障保障我们免受环境中的危险 主要包括:皮肤,肠道,肺,眼鼻 主要机制:其上皮组织紧密连接的结构 皮肤与肠道采用纵向流动的气体和液体 肺则通过纤毛的运动和粘液的流动完成主要的化学物质:

皮肤:脂肪酸和抗菌肽 肠道:酸性环境胃蛋白酶抗菌肽 肺:抗菌肽 眼鼻:分泌唾液中的酶(溶菌素酶) 微生物系统:皮肤和肠道上的正常的微生物群落 病原菌的影响途径: 1 空气传播 模式:吸入性飞沫和空气中的孢子 病原体种类: 传染性的病毒奈瑟氏菌属非吸入性炭疽热 病例:流行性感冒(病毒性感冒) 2 在胃肠段的传播 模式:包括水和食物 病原体种类:轮状病毒(一种致婴儿或新生畜胃肠炎的病毒) 病例:伤寒高烧 3 Reproductive Tract(再生性传播) 模式:物理层面的身体层面的传播 病原体种类:HIV 病例:AIDS 免疫系统保护我们免受以下四种类型的病原体: ①外部细菌,寄生虫,真菌eg链球菌科------肺炎 ②细胞内的细菌,寄生虫eg分枝杆菌;分枝细菌------麻风病 ③细胞内的病毒eg 天花病毒----天花 ④蠕虫eg蛔虫------蛔虫病 先天性免疫 ①我们的免疫系统是如何应答环境中的传染性组织的? ②我们的免疫系统是如何识别自己和非己?

农业专家系统发展的概况与前景

作者简介 孙曰波(1971-),男,山东威海人,讲师,从事园林植物栽培和设施园艺的教研工作。 收稿日期2006-06-30 农业专家系统(Expert System ,简称ES)也可以叫智能系统,是基于知识的程序设计方法建立起来的计算机系统,是人类专家的一种模仿物,研制农业专家系统的目的是为了把农业专家多年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应用计算机技术,克服时空限制,在较短的时间内得以广泛的应用,使专家的知识和经验变为生产力。专家系统应用在农业上的各个领域,涉及到作物生产管理、施肥、节水灌溉、品种选育、温室管理、病虫害防治、杂草控制、水土保持、森林环保、家畜饲养、食品加工、财务分析、农业机械选择、市场管理等方面,有些系统已成为商品进入市场。以农业专家系统为主要内容的农业知识工程越来越为人们所认识,并有广阔的应用发展前景。1专家系统的发展 1.1产生阶段(1965~1971年) 1956年人工智能产生,为专 家系统的诞生奠定了基础。1965~1968年美国Stanford 大学 计算机系Feigenbaum 等根据化合物的分子式及其质谱数 据,研制出帮助化学家推断分子结构的计算机程序系统 DENDRAL ,获得极大的成功。该系统解决问题的能力已达到专家水平,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同行领域的化学家。这标志着人工智能的一个新的研究领域———专家系统的产生。 1.2成熟阶段(1972~1977年)这一时期专家系统的观点逐渐被人们广泛接受,从而先后出现了一批卓有成效的专家系统,典型代表是1974年E .H .Shortliffe 等研制的用于治疗感染性疾病的MYCIN 系统。在此期间,知识组织形式、系统的人机接口、解释机制、知识的获取、不确定性推理等技术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成熟。 1.3发展阶段(1978年以后)这一时期专家系统渗透到了非常广泛的领域。第一个农业专家系统在美国的伊利诺斯大学诞生,我国的农业专家系统研究起步较晚,但发展较快。自20世纪80年代也开始了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2专家系统在农业上的应用 2.1在国外农业上的应用在国外,农业信息系统研究始于20世纪60年代,初期它仅仅是由农业数据库和数据库管理程序构成。60年代中期,美国斯坦福大学Feigenbaum 等研制了第一个专家系统。从此,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发展起来,并迅速渗透到各个领域,在农业上应用更是方兴未艾。 此类专家系统的研制和应用已成为高新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的成功实例。比较有名的专家系统有:PLANT/ds 、ICCS 等,涉及多种作物的病虫害诊断、预测与管理、施肥、防御低温冷害等,一般用于解决带有经验性的定性问题。作物模拟模型在荷兰和美国创立,而园艺作物模型出现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作物模拟模型与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和应用表明了农业科学开始进入计算机信息时代。80年代,出现了以农业专家系统为主进而与作物模型、GIS 等相结合向深度发展的趋势,并大面积应用于生产。较为典型的有美国棉花管理专家系统Cotton++、APSIM 等。90年代以来,农业专家系统、作物模型、3S 技术之间的集成已成为信息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印度、加拿大等将AEGIS/Win 与RS 模型、专家系统等结合进行干旱地区决策、农业生产模式等领域的深层次决策支持系统研究与应用。 2.2在我国农业上的应用我国农业专家系统的研究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国家科技部曾明确提出:“以农业专家系统为突破口,发展我国的农业信息技术”。早在1985年由中国科学院人工智能所开发的“砂姜黑土小麦施肥专家咨询系统"在安徽省淮北平原得到很好的推广应用。此后,“七五”、“八五”期间,国家科委、农业部先后支持了一些作物专家系统及其工具、作物生长发育模型、农业生产管理系统等的开发,并取得了一些重要成果,在农业生产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有些成果已达到了国际前沿水平。如中国科学院合肥智能机械研究所采用先进的知识工程方法,与各类农业专家紧密结合,开展了农业专家系统的广泛研究和应用,研制了小麦、棉花、番茄等作物的田间管理、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专家系统,并开发了可以由农技人员直接使用的各种专家系统工具。这些系统能模仿农业专家推理并给出决策咨询,部分代替农业专家走向田间地头,进入农家,对于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农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自1992年开始,国家“863计划"智能计算机系统主题组织了农业专家系统的研制与应用推广工作,以农业专家系统为代表的智能化管理系统形成了成熟的技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均研制出了各具特色的农业专家系统开发平台,得到不同程度的应用和推广。在此基础上,科技部、国家863计划306主题专家组与地方政府合作,“九五"期间国家863计划专门设立了智能化农业信息应用主题,重点对水稻、小麦、玉米、棉花等作物的引种与良种推荐、合理施 农业专家系统发展的概况与前景 孙曰波,任术琦,丁世民 (潍坊职业学院,山东潍坊261041) 摘要简要论述了国内外农业专家系统的发展概况,提出我国农业专家系统发展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农业专家系统的发展前景。关键词农业专家系统;发展概况;前景中图分类号S12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517-6611(2006)20-5445-02Development and Perspective of Agricultural Expert System SUN Yue 蛳bo et al (Weifang Vocational College,Weifang ,Shandong 261041) Abstract The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al expert systems in China and foreign country was introduced,and the problems were pointed out and the perspective was presented. Key words Agricultural expert system ;General situation of development;Perspective 安徽农业科学,Journal of Anhui Agri.Sci.2006,34(20):5445-5446责任编辑罗芸责任校对罗芸

软件系统架构

库存管理系统 1.引言 仓库库存管理系统是一个企业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的内容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来说都至关重要,所以仓库库存管理系统应该能够为用户提供充足的信息和快捷的查询手段。但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人工的方式管理仓库中的各种物资设备,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这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了不少的困难。 1.1 目的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它已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物资信息进行管理,具有着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人事劳资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 因此,开发这样一套库存管理软件成为很有必要的事情。 1.2 范围 此文档只对软件架构思想作一个简要介绍,并对库存管理系统软件架构模型作一个详细介绍。 1.3 定义、缩写和简称 库存管理系统是典型的信息管理系统(MIS),其开发主要包括后台数据库的建立和维护以及前端应用程序的开发两个方面。 1.4 参考文献 1) 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王珊陈红清华大学出版社 2) 管理信息系统王虎张俊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3) Visual Basic 数据库开发E.Winemiller,J.Roff B.Heyman,R.Groom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 4) PowerBuilder 8.0数据库系统开发实例导航何旭洪余建英人民邮电出版社 5) VB6从入门道精通『美』Gary cornell 著北京希望电子出版社

1.3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说课稿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 我是号考生。我今天的说课课题是人教版《生物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和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四个方面对本课进行说明。其中,教材分析中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和难点。 首先是教材分析。新教材打破了学科体系,构建了以人和生物圈为主线的体系。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进化程度最高的两大类,且都是动物界中比较大的两个类群,他们具有用于保护身体的贝壳或外骨骼,适宜合并介绍。这一节内容对于进一步认识生物的多样性及形态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一观点都是有重要意义的。 基于以上对教材的分析和理解,依据新课标的要求,我确定了本次教学的三维目标如下:知识与技能目标:掌握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了解两类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发散思维的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究意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学习有关知识,认识到生命的奇妙,树立生物体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引导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索。 为了使学生顺利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两类动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本课的教学难点为两类动物的区别及其适应生活环境的主要特征。 《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因此在教法上我将采用启发式教学法,直观教学法和探究性教学法,组织学生认真观察,

动脑思考,我恰当点播适时引导,同时我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在直观教学中,我希望能通过学生与老师在课余时间合作收集、整理和设计,这样不仅可以营造良好的师生氛围,也有利于提高学生查阅资料的能力,加深对课本内容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在学法指导上采用探究学习法,合作学习法和分析归纳法,让学生通过观察、资料分析等途径进行自主探究,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分析和归纳,让每一位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挖掘学生的潜能,调动起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精神。 为了实现教学目标,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展示美丽多样的贝壳图片,结合课本中的”想一想,议一议“,让学生思考长有这些贝壳的动物是什么样的,坚硬的贝壳是否会妨碍他们的运动等问题,由此引入软体动物的教学主题。在讲完软体动物主题后,展示虾、蟹、蝗虫、蝉等图片,让学生在复习刚刚学过的软体动物的特征的同事,思考这些动物是否为软体动物,它们的突出特征是什么。联系生活实际,可以使学生将学习的知识构建到原有的知识经验中,易于理解课本内容;采用直观的视频和图片材料,可以使抽象的内容变得生动形象,便于理解。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在软体动物的学习中,为学生提供缢蛏、蜗牛和乌贼等活体材料;在节肢动物的学习中,为学生提供虾、蟹的活体材料及蝗虫、蝉、七星瓢虫等的标本材料,以小组为单位结合课本的观察与思考,对材料进行观察、讨论,教师巡视走动,与个别小组成员互动交谈,在讨论中以讨论导向表的形式记录讨论的内容,通

浅谈农业专家系统

浅谈农业专家系统 摘要:本文通过查阅和分析文献资料的方法,总结了农业专家系统的发展概况以及我国农业专家系统的主要应用领域以及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就农业专家系统的发展现状对其发展趋势和前景进行了简单预测。 关键词:农业专家系统,发展概况,问题,发展趋势 引言 随着我国加入WTO, 传统型农业将面临巨大的挑战, 因而必须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 向信息化、现代化农业迈进。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 为精确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精确农业在美国等发达国家已取得长足发展,但在我国尚处于起步阶段。精确农业代表农业的发展方向, 以农业专家系统为特征,发展精确农业是我国农业信息化、现代化的一条新路。农业专家系统也可叫农业智能系统, 是一个具有大量农业专门知识与经验的计算机系统。它应用人工智能技术, 依据一个或多个农业专家提供的特殊领域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判断, 模拟农业专家就某一复杂农业问题进行决策。目前国际上有近百个农业专家系统, 广泛应用于作物生产管理、灌溉、施肥、品种选择、病虫害控制、温室管理、畜禽饲料配方、水土保持、食品加工、财务分析、农业机械选择等方面, 有些系统(如哥伦比亚大学的梯田管理系统)已成为商品进入市场。与欧美等发达国家相比较来看,我国农户生产规模小而分散,农业科技素质差,习惯于传统粗放的经营方式,对农业生产知识技术有很大的需求。再加上农业专家的缺乏,因此广泛推广运用农业专家系统对我国农业和农村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1.农业专家系统的含义及其特点 1.1 含义 农业专家系统是运用人工智能知识工程的知识表示、推理、知识获取等技术,总结和汇集农业领域的知识和技术,农业专家长期积累的大量宝贵经验,以及通过试验获得的各种资料数据及数学模型等,建造的各种农业“电脑专家”计算机软件系统。该系统以形象直观的方式向农业生产者提供各种农业问题的咨询服务与决策方案,使计算机在农业活动中起到类似人类农业专家的作用。 1.2 特点 启发性,能运用专家知识和经验进行判断。 透明性,能解释本身的推理过程,能回答用户提出的问题。 灵活性,能不断地增长知识、修改和完善原有知识。 综合性,能解答种子、土肥、植保、农经等多专业问题,克服了单个农业专家的专业局限。

软件体系结构(考试习题集含答案)

1.面向对象的方法优势体现在(ABD ) A.简化软件开发过程 B.支持软件复用 C.提高软件运行效率 D.改善软件结构 2.用户界面设计中的三条“黄金规则”是(ABC ) A.使系统处于用户控制之中 B.减少用户的记忆负担 C.保持界面的一致性 D.保证用户的易学性 3.用户界面的分析和设计过程是迭代的,其中包括的活动是 (ABCD ) A.用户、任务以及环境的分析和建模 B.界面设计 C.界面实现 D.界面确认 4.界面确认需要注意三个方面(ABC ) A.界面正确完成了用户的任务,适应用户的任务变化 B.易学性和易用程度 C.用户的接受程度 D.用户的习惯 5.用户界面分析时通常采用的信息获取方式包括(ABCD ) A.用户会谈 B.销售人员信息采集 C.市场分析 D.用户支持人员信息收集 6.(C )把完成一个特定功能的动作序列抽象为一个过程名和参数表 A.数据抽象 B.动作抽象 C.过程抽象 D.类型抽象 7.(A)把一个数据对象的定义抽象为一个数据类型名 A.数据抽象 B.动作抽象 C.过程抽象 D.类型抽象 8.软件体系结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ABCD )

A.适用性 B.结构稳定性 C.可扩展性 D.可复用性 9.模块设计时应该考虑(AB ) A.模块功能独立 B.模块信息的隐藏 C.模块接口的简单 D.模块实现简单 10.一个完整的软件设计的主要活动包括有(ABCD ) A.体系结构设计 B.界面设计 C.模块/子系统设计、 D.数据模型、过程/算法设计等 11.模块化是指把一个复杂的问题分割成若干个可管理的小问题后,更易 于理解,模块化正是以此为依据的,在划分模块的过程中应该考虑到(ABC ) A.模块的可分解性、可组装型 B.模块的可理解性、连续性、 C.模块保护 D.尽可能低分割模块,使得问题的难度降到最 1.什么是软件工程?构成软件工程的要素是什么? 软件工程是将系统化的、规范的、可度量的方法应用于软件的开发、运行和维护过程,即将工程化应用于软件开发和管理之中,对所选方法的研究。软件工程的要素由方法、工具和过程组成。方法支撑过程和工具,而过程和工具促进方法学的研究。 2.什么是软件生存周期?软件开发过程模型与软件生存周期之间是何关 系? 软件产品从形成概念开始,经过开发、使用和维护,直到最后退役的全过程叫软件生存周期。软件开发过程模型表示软件开发中各个活动的安排方式,出来软件开发各个活动之间关系,是软件开发过程的概括,是软件工程的重要内容,其为软件管理提供里程碑和进度表,为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练习题

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练习题 (总3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第三节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练习题 1.下列动物全是软体动物的一组是() A. 河蚌、蚯蚓、蜗牛 B. 田螺、河蚌、乌贼 C. 乌贼、水螅、蛔虫 D. 河蚌、蚯蚓、田螺2.珍珠形成的原因是() A. 外套膜自然分泌珍珠质而形成B.外套膜包被异物而形成 C.外套膜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而形成 D.贝壳受到砂粒等异物刺激,分泌珍珠质,把异物包被起来而形成; 3.下列各种动物属于软体动物的是() 变式训练:软体动物身体外大都有一个坚硬的贝壳保护,下列关于贝壳的说法正确的是 4.下列都属于环节动物的是:A. ①②③;B. ②③④; C. ①②④;D. ① ③④。 A.贝壳的主要作用是运动和保护作用 B.贝壳的分泌物形成外套膜,外套膜同样具有保护作用。 C.贝壳是由外套膜的分泌物形成的 D.贝壳能随着身体的长大而长大,因此,贝壳是由活细胞构成的生物组织。5.下列关于节肢动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节肢动物是地球上最大的动物类群,已知命名的有120多万种。 B.节肢动物就是昆虫,包括有翅和无翅的类群 C.节肢动物身体分为头部、胸部和腹部三部分,一般有三对足两对翅 D.节肢动物具有蜕皮现象,每蜕一次皮身体就能长大一圈 6.节肢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 A.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 B.体表有外骨骼 C.头部有触角、口器、单眼、复眼等取食和感觉器官 D.都有三对足 2

7.很多昆虫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有蜕去外骨骼的现象,这是因为() A .昆虫体表的外骨骼能保护和支持内脏 B 、外骨骼可以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C .外骨骼非常坚韧 D.坚韧的外骨骼不能随着昆虫的生长而生长8.下列关于昆虫的主要特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身体分头、胸、腹3部分 B.头部有触角1对、复眼1对、口器1个 C.胸部有足3对,一般有翅2对 D.腹部有11个体节,每节各有1对气门 9.蝗虫能适于陆地生活,其形态结构特点有() ①用气管呼吸②胸部有三对足、两对翅③有外骨骼,防止水分蒸发 ④视力发达,有一对单眼 A.①②③④ B .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0.河蚌、蜗牛和乌贼共同具有的特点是() A.都有贝壳 B.都有外套膜 C.都用腹足运动 D.都用腕足捕食11.河蚌的运动器官是() A.腹足 B.腕足 C.斧足 D.纤毛 12.能形成珍珠的结构是()。 A.贝壳 B.外套膜 C.珍珠层 D.斧足 13.河蚌是如何完成呼吸作用的() A.当水流经鳃时,水与鳃中毛细血管进行气体交换 B.河蚌总有一部分身体露出水面,便于鳃在空气中进行气体交换 C.河蚌肺中的毛细血管与水进行气体交换D.河蚌的肺需要与空气进行气体交换 14.节肢动物和环节动物的共同特征是() A.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B.身体由许多体节构成且分部 C.变态发育 D.具有外骨骼 15.蝗虫和虾的呼吸器官分别是() A.肺和鳃 B.气管和皮肤 C.气管和鳃 D.皮肤和肺 16.下图是蝗虫结构示意图,据图完成下面问题。 (1)填写图中结构名称: A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 G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_。 (2) A是蝗虫的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中心;B是蝗虫的_____________中心;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