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京国立博物馆

合集下载

东京新小岩附近旅游景点

东京新小岩附近旅游景点

东京新小岩附近旅游景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位于东京都江户川区的新小岩是一个充满活力和活力的地区,拥有许多令人惊叹的旅游景点。

如果您计划前往东京旅行,一定不要错过这里。

从美丽的公园到历史悠久的寺庙,再到充满活力的购物街和餐饮地点,新小岩提供了各种各样的体验,适合各种旅行者。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介绍一些新小岩附近的旅游景点,希望能帮助您规划一个难忘的旅程。

让我们来看看新小岩附近的美丽公园。

位于新小岩附近的小岩公园是一个宁静而美丽的地方,是当地居民和游客休闲放松的理想去处。

这座公园坐落在一片绿树成荫的地区,有着宽阔的草坪、漂亮的花园和宁静的湖泊。

您可以在这里漫步散步,欣赏美丽的风景,或者找一个舒适的长椅坐下来,享受宁静的时光。

如果您喜欢户外活动,不妨在这里进行一次晨间跑步或者健身锻炼,感受新鲜空气和自然风光的美好。

除了小岩公园,新小岩附近还有历史悠久的寺庙等着您探索。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新小岩大仙堂。

这座寺庙建于江户时代,是当地居民信仰的中心。

您可以在这里参加传统的祈福仪式,祈求健康幸福。

新小岩还有许多其他古老而美丽的寺庙,如正觉寺和西天満神社,也值得一游。

在这些寺庙中,您可以感受到传统日本宗教文化的魅力,体验不同于城市喧嚣的宁静与神秘。

如果您对购物和美食感兴趣,新小岩也绝不会让您失望。

在新小岩购物街上,您可以找到各种各样的商店,出售从日本传统手工艺品到时尚服饰的各种商品。

在这里逛街购物是一种愉快的体验,您可以尽情选购各种小礼物和纪念品。

新小岩还有许多美食街和餐厅,供应各种美味佳肴。

无论是传统的日本料理、西方快餐还是异国风味,这里都应有尽有。

不妨来一次美食之旅,品尝各种美味佳肴,感受东京的独特风味。

新小岩附近有着丰富多彩的旅游景点,适合各种旅行者。

无论您是喜欢自然风光、历史文化还是购物美食,这里都能满足您的需求。

希望您能在新小岩度过一个愉快而难忘的旅程,留下美好的回忆。

第二篇示例:东京新小岩附近是一个充满活力和历史的地方,拥有许多令人兴奋和有趣的旅游景点。

东京国立博物馆

东京国立博物馆

东京国立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最大也是最早的博物馆,位于东京台东区上野公园北端,创建于明治四年(公元1871年),原为东京汤岛圣堂的文部省博物馆,1889年改为帝室博物馆,1900年又改名东京帝室博物馆。

1947年博物馆由宫内省改属文部省管理,更名国立博物馆。

1952年定名为东京国立博物馆,隶属文部省文化厅。

1923年,日本发生关东大地震,当时的总馆和2号馆、3号馆均遭到严重损坏,无法使用。

此后的十余年间,博物馆的展出只在表庆馆一处进行。

新建总馆于1932年开工,1938年落成使用。

这就是现存的东京国立博物馆总馆。

二战后,博物馆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

1962年,馆内西南侧建成“法隆寺宝物馆”,两年后面向大众开放。

该馆主要收藏了1878年遭遇法隆寺上贡给皇室的三百余件宝物。

该展馆使用三十多年后被拆除,1999年由带有餐厅和资料室的新法隆寺宝物馆取代。

1968年,馆内东侧建成东洋馆,收藏日本以外的亚洲地区美术品。

1984年,馆内西侧的表庆馆后建成资料馆,研究人员可以在此公开使用阅览馆藏图书、史料和照片。

现在东京国立博物馆共有总馆、法隆寺宝物馆、东洋馆、表庆馆、资料馆、平成馆(1999年启用),陈列室总面积1.4万余平方米。

其中展品约三千件,随时进行轮流替换。

东京国立博物馆藏品总数达11万件以上。

此处所谓件数并不是真正的物品个数,例如同一考古遗址出土的数百件物品只被统计为一件。

其中包括日本国宝87件、重要文化财产610件(2005年7月止)。

馆藏品中有许多为神社寺庙或个人收藏家的捐赠物。

藏品的范围,从地域上看,以日本及亚洲各国为主,时代上则从史前时代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为止。

其中东洋美术以日本、中国以及朝鲜半岛的美术为基础,也包括埃及、印度、东南亚(越南、泰国等)、中近东地区(美索不达米亚等)、中亚等地区的美术品。

此外,南太平洋诸岛的民族美术、西洋近代的陶瓷和玻璃制品也有所收藏,但通常不对外展示。

《宫女图》

《宫女图》

《宫女图》 南宋.刘松年
绢本设色 24.4cm×25.8cm 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藏
刘松年(约1155-1218),南宋孝宗、光宗、宁宗三朝的
宫廷画家,工山水、人物。

他的山水皴法受李唐影响,画风笔
精墨妙,变雄健为典雅,水墨青绿兼工,着色妍丽典雅,多写
茂林修竹、山明水秀的西湖胜景。

因其绘画题材多园林小景,
人称“小景山水”。

此图是唐绘《笔耕园》60幅册页中的一幅,绘三位女子
于后院休闲取乐之景。

一位女子端坐桌前,桌上摆着剪刀、布
匹等女红,或刚完成一幅绣花,此时正盯着翩翩起舞的红衣女
子。

院中花开满地,高大的树木繁茂苍翠。

细细观之,这张画
虽然是工笔画,但也加入了一些写意的手法。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1002-3402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37-1007/G4 邮发代号:24-227 定价:10.00元。

宋金元三彩枕的分类与产地

宋金元三彩枕的分类与产地

宋金元三彩枕的分类与产地以往对三彩器的讨论主要侧重于唐三彩和辽三彩,宋金元三彩枕并没有引起学者们的足够重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学者把宋金元三彩枕作为一个整体来研究。

本文从考古材料出发,结合博物馆藏品,对宋金元三彩枕的分类与地域分布作了比较全面的揭示。

分类宋金元三彩枕,是指在宋金元时期生产的低温彩色釉陶瓷枕,先素烧胎体,再在胎体上施彩釉,低温烧成,釉色呈黄、绿、白、酱等多种色彩,以北方窑口烧造为主,窑炉主要是北方典型的馒头窑。

装烧工具有匣钵、支垫具、垫饼等。

三彩枕的侧面上遗留有三枚支钉痕,表明是用三岔形支钉支撑、侧置入窑烧制而成的。

宋金元三彩枕数量众多,种类丰富,在装饰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图案也是同时期三彩器中最丰富、最有特点的。

本文主要根据三彩陶瓷枕的造型进行分类,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第Ⅰ类:箱形枕。

由枕面、枕底及枕墙粘合成型。

此种枕最常见,种类最多,数量也最多。

可以分为以下几种:一、长方形枕。

发现的数量最多。

棱角分明,枕面平坦或稍微内凹,两端微翘。

按釉色、装饰又可明显分为3组:第一组,枕面主题为折枝花朵,个别为动物、人物纹。

纹饰规整,布局多为长方形边框内刻划菱形开光,开光内刻划花朵,开光外饰花草纹。

釉的颜色较多。

这类三彩枕最早出现于北宋中期以后,金代依旧流行。

代表性藏品有:1、河南内黄县宋墓出土者,枕面开光内分别饰红色葵花和牡丹花,四周上首绘青色花卉,下首饰白釉,枕底面未施釉,微平。

2、新安宋墓出土的三彩莲花纹枕,枕面绘缠枝纹和荷叶荷花,上有铭文“镇宅大吉”,墓葬年代为北宋中期宋哲宗时期(1086~1101年)。

3、故宫博物院藏刻花人物纹枕,上半部及枕面周围均饰绿釉,枕面中心饰二人物行走在草丛中,绿树和黄色的朵云作陪衬,两侧均为黄地开光折枝花一枝。

4、1956年西安曲江池西村元墓出土叶纹枕。

枕面稍凹,用黄、绿、褐彩绘成由花卉纹、十字纹等组成的树叶纹。

第二组枕面装饰以人物为主题。

目前仅发现两件,年代为12世纪中后期。

东京国立博物馆

东京国立博物馆

东京国立博物馆一、简介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最大的博物馆,位于东京台东区上野公园北端,1872 年创建。

原为东京汤岛圣堂的文部省博物馆,1889年改为帝室博物馆,1900年又改名东京帝室博物馆。

1947年博物馆由宫内省改属文部省管理,更名国立博物馆。

1952年定名为东京国立博物馆,隶属文部省文化厅。

东京国立博物馆由一幢日本民族式双层楼房和左侧的东洋馆、右侧的表庆馆以及大门旁的法隆寺宝物馆构成。

作为世界著名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拥有40多个展厅,藏品总量超过10万件,除了主打日本文物的主馆与举办专题展览的表庆馆、平成馆,还有展示明治初年法隆寺向宫廷献纳宝物的法隆寺宝物馆,陈列日本以外东方各国艺术品和考古遗物的东洋馆。

东洋馆又称亚洲文物陈列馆,1968年正式开放,设10个陈列室,分综合陈列、埃及艺术、西亚艺术、东南亚艺术、中国艺术、朝鲜艺术和西域艺术等部门,东洋馆也是中国境外收藏中国文物最多的博物馆之一。

由于东亚国家文物普遍不耐光且难以经受温湿度的剧烈变化,所以每年只轮换展出馆藏品中的一小部分。

二、历史1、草创之初1872年3月,日本文部省博物局在当时的汤岛圣堂大成殿(现在东京都文京区汤岛)举办了国内首次博览会。

当时的宣传广告及入场券等均保存于文部省博物馆内,这也是日本“博物馆”的发端。

东京国立博物馆也以这一年作为其创设年份。

当时博览会主要以将在次年的1873年维也纳万国博览会出展的展品为主。

会场内主要陈列有书画、古董、动植物标本等,其中以名古屋城的金最引人注目。

最初博览会会期预定为3月10日起的20天,但由于人气旺盛,会期一再延长,最后到4月末才结束。

据估计,总入场人数达15万人次1873年,文部省博物馆被并入太政官正院的“博览会事务局”,并迁址至内山下町(现今的东京都千代田区内幸町)。

同年4月15日起也举办了为期3个半月的博览会,主要展示物品为动植物、矿物等。

1875年,“博览会事务局”再度改称“博物馆”,归内务省管辖。

东京国立博物馆

东京国立博物馆

东京国立博物馆
大家好,欢迎来到东京国立博物馆!这是一座位于日本首都东京的世界知名博物馆,拥有丰富多样的藏品和展览。

东京国立博物馆建于1872年,是日本最早的博物馆之一。

馆内收藏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珍贵艺术品和文物,展示了日本悠久的历史和文化。

这里有古代的陶瓷器、绘画、雕塑等艺术品,还有珍贵的考古发现和历史文献。

在博物馆的展览中,你可以欣赏到日本传统文化的精髓。

从古代的佛教雕像到日本绘画的经典作品,每一件展品都展示了日本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此外,博物馆还定期举办特别展览,展示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和艺术品。

除了展览,东京国立博物馆还设有图书馆和研究中心,为学者和研究人员提供了宝贵的资源。

这里也是学生们进行学术研究和学习的重要场所。

如果你对日本的历史和文化感兴趣,东京国立博物馆绝对是一个不可错过的地方。

在这里,你可以通过艺术品和文物来了解日本的过去和现在。

快来探索这个令人惊叹的博物馆吧!。

颜真卿「祭侄文稿」中国书法史最高峰墨迹名品天下第二行书

颜真卿「祭侄文稿」中国书法史最高峰墨迹名品天下第二行书

[ 颜真卿 ]超越王羲之的名笔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在中国,颜真卿与王羲之几乎并驾齐驱地渗透在人们对书法的认知里。

如果说,王羲之的字是富有贵族气息的,那么,颜真卿的书法则充满了真性情。

2019年新年,又有了飞去日本看展的理由——东京国立博物馆“颜真卿:超越王羲之的名笔”即将展出!其中最重磅的,是台北故宫博物院借展的“天下第二行书”——颜真卿《祭姪文稿》。

展期:2019年1月16日—2月24日即使在台北故宫,《祭姪文稿》也极少展出——这件“限展国宝”上一次露面,要追溯到十年前台北故宫的“晋唐书法展”(2008);在海外展出,还是1997年在美国华盛顿国家美术馆。

这一次在东京国立博物馆的展示,是《祭姪文稿》在日本的首次公开展出——展期仅一个月。

在中国书法史上,《祭姪文稿》被誉为“天下第二行书”——排在第一的是王羲之的《兰亭序》。

不过,“天下第一行书”早已无法获见真迹,而这件“天下第二行书”却有幸保存了下来——更是仅存极少数的颜真卿真迹。

《祭侄文稿》(全称为《祭侄赠赞善大夫季明文》)是唐代书法家颜真卿于唐乾元元年(758年)创作的行书纸本书法作品,是追祭从侄颜季明的草稿。

共二十三行,凡二百三十四字。

这篇文稿追叙了常山太守颜杲卿父子一门在安禄山叛乱时,挺身而出,坚决抵抗,以致“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取义成仁之事。

通篇用笔之间情如潮涌,书法气势磅礴,纵笔豪放,一气呵成。

《祭侄文稿》局部《祭侄文稿》与东晋王羲之的《兰亭序》、北宋苏轼的行书《黄州寒食帖》并称为“天下三大行书”,亦被誉为“天下行书第二”。

且此稿是在极度悲愤的情绪下书写,不顾笔墨之工拙,故字随书家情绪起伏,纯是精神和平时工力的自然流露。

这在整个书法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故《祭侄文稿》是极具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的墨迹原作之一。

颜真卿生于公元709年,卒于公元785年,享年七十八岁。

字清臣,官至吏部尚书、太子太师,封鲁郡公,人称“颜鲁公”。

与赵孟頫、柳公权、欧阳询并称为“楷书四大家”。

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观后感

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观后感

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观后感去了东京国立博物馆的东洋馆之后,那感觉就像是走进了一个装满亚洲神秘宝藏的大盒子,然后被各种惊喜不停地砸脑袋。

一进东洋馆,首先就被那空间布局给镇住了。

感觉像是走进了一个迷宫,但这个迷宫里全是好东西啊。

灯光打得那些展品就像舞台上的大明星,每一件都在闪闪发光吸引你的眼球。

咱先说说中国的文物吧。

看到那些熟悉又有点陌生的宝贝,心情可复杂了。

像那些精美的瓷器,那花纹细致得就像有个超级小的画家拿着最细的笔在上面精心雕琢一样。

我站在那儿就在想,这些本应该在中国的土地上好好呆着的东西,怎么就跑到这儿来了呢?心里有点不是滋味,但又不得不佩服咱们老祖宗的手艺那是真的厉害,能让全世界的人都盯着看,挪不动脚。

还有日本本国的文物也很有看头。

日本的一些传统工艺品,透着一种精致到骨子里的感觉。

小小的人偶,那表情、那服饰的细节,感觉都能讲出一大串故事来。

而且从这些文物里,能看到日本文化独特的发展脉络,就像顺着一条小溪流,慢慢看到它怎么汇聚成大河的。

朝鲜半岛的文物呢,又有着自己独特的魅力。

那种既融合了周边文化又保留自己特色的感觉很奇妙。

比如说一些青铜器,有着很鲜明的风格,感觉像是在和你悄悄诉说着古老的朝鲜半岛的故事,神秘又迷人。

在东洋馆里溜达的时候,我发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物放在一起,还挺有对比和互补的效果。

就像是一场文化的大聚会,大家虽然各有各的特色,但又好像在某些地方有着暗暗的联系。

比如说在艺术表现手法上,有些线条的运用或者色彩的偏好,都能看出亚洲文化圈内部的交流和影响。

不过呢,这里的参观也有点小烦恼。

人太多啦!大家都挤在那些特别有名的展品前面,就像一群小蚂蚁围着一块大糖果。

有时候想好好看看一个展品,还得左钻右钻的,感觉像在进行一场小小的冒险。

总的来说,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就像是一本打开的亚洲文化大书,每一页都写满了故事,每一个展品都是一个有趣的字符。

虽然看到咱们中国的文物在这儿有点扎心,但也让我更加深刻地意识到文化的力量是无穷的,不管这些宝贝在哪儿,它们所承载的文化都会一直闪耀,吸引着人们去探寻它们背后的故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东京国立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并陈列着日本及整个东洋地区的重要文化遗产。

该馆的藏品多达8万9000件,其中有近100件国宝,500多件国家指定的重要文物。

博物馆的主体建筑由象征日本历史的建筑物构成,历来被称之为"美术馆建筑与博物馆建筑的博物馆"。

主馆中分类展出了日本美术品、出土文物、工艺品。

东洋馆中陈列着亚洲、埃及等地的美术品和考古文物。

另外法隆寺宝物馆中收藏有7至8世纪奈良法隆寺中的宝物约300件。

馆内时常举办以某一专题为中心的"专题展览"以及跨学科的展览。

一、基本简介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最大的博物馆,位于东京台东区上野公园北端,创建于明治四年(公元1871年),现在的建筑完工于1938年。

它由一幢日本民族式双层楼房和左侧的东洋馆、右侧的表庆馆以及大门旁的法隆寺宝物馆构成,共有43个展厅。

馆内收藏了十几万件日本历史文物和美术珍品,其中有70件被定为国宝。

展品分为雕刻、染织、金工、武具、刀剑、陶瓷、建筑、绘画、漆工、书道等类别,反映了日本社会各个时期的文化艺术和人民生活概貌。

世界著名博物馆。

在东京上野公园。

1872年创建。

原为东京汤岛圣堂的文部省博物馆,1889年改为帝室博物馆,1900年又改名东京帝室博物馆。

1947年博物馆由宫内省改属文部省管理,更名国立博物馆。

1952年定名为东京国立博物馆,隶属文部省文化厅。

东京国立博物馆由一幢日本民族式双层楼房和左侧的东洋馆、右侧的表庆馆以及大门旁的法隆寺宝物馆构成,共有43个展厅。

博物馆被普遍视为教育人们“博物洽闻、通达古今”的工具,但在适应社会发展的漫长历史进程中,现今不少国家的博物馆早已跨越了原始的社会职能,不再单纯扮演补给文化养分的角色,而是一种创造以人为本休闲空间的文化复合体。

东京国立博物馆便扮演着这样的角色。

身处在这样的空间中,获得多少知识不是关键,享受与城市商业气息迥异的静谧雅致,从容地与历史和文化对话,如此这般就能轻松地成就人与人之间的和谐。

已经百岁的东京国立博物馆位于著名的上野公园附近,内有本馆、东洋馆、表庆馆及法隆寺宝物馆4个展馆共43个展厅,陈列面积1.4万余平方米,馆藏珍品约10余万件。

4个藏馆内的常设展不仅涵盖了日本2000余年历史中孕育的深厚文化,同时记录了亚洲地区其他主要国家的历史。

二、构成博物馆东京国立博物馆大门由 4个馆组成,藏品10万余件,陈列室总面积1.4万余平方米,展出4000余件文物。

“本馆”于1938年开馆,设20个陈列室,按时代展出日本雕刻、染织、金工、武器、刀剑、陶瓷、书画、建筑构件等展品。

其中,十大弟子像、藤原佛画、雪舟泼墨山水图、狩野永德松柏屏风等都是国宝一级文物。

“表庆馆”是一座明治末年建筑,为当时皇太子成婚纪念而建造,已被列为“重要文化财”,1909年开馆,设 9个陈列室,按时代分类展出史前时代至历史时代的日本考古发掘遗物,有石器、绳纹、弥生式陶器、填轮、汉式镜、铜铎、陶瓷器等珍品。

“法隆寺宝物馆”于 1964年开馆,设3个陈列室,专门展出明治初年法隆寺向宫廷献纳的各种宝物,由于藏品极其珍贵,只限每周四开放。

“东洋馆”是1968年开放的新馆,设10个陈列室,分综合陈列、埃及艺术、西亚、东南亚艺术、中国艺术、朝鲜艺术和西域艺术等部门,展出日本以外的东方各国各地区的艺术品和考古遗物。

其中,主要展出的是中国艺术品,占5个陈列室,展品有史前的石器和彩陶,商周的青铜器,汉代的陶器和画像石,魏晋南北朝的佛像,唐代的金银器和三彩,宋、元、明、清的瓷器和书画等,有些文物已被列为“国宝”、“重要文化财”级文物。

露天陈列有迁移来的黑门、校仓等建筑,还有石棺、石像、石兽、石柱等。

日本最大的博物馆。

馆内的9万多件藏品中,包括有上万件中国文物,上自新石器时代的良渚文化玉器、唐宋元瓷器,下迄清代的瓷器字画,可谓无所不包。

马远的《洞山渡水图》、《寒江独钓图》,梁楷的《雪景山水图》、《李白行吟图》、《六祖截竹图》、李迪的《红白芙蓉图》等等都是旷世名作。

此外,日本各地上千座博物馆收藏有中国文物,珍品也是数不胜数,数量估计在数十万件。

该馆设总务部、学艺部和资料部开展管理、科学研究、教育普及工作。

除馆内研究人员外,还聘请大学教授担任客座研究员,深入开展藏品的研究,出版有《东京国立博物馆美术志》月刊。

该馆每月举办讲演会,内容包括学术讲演,专题展览的纪念讲演会,文物、考古或艺术电影放映会等。

此外还制作反映该馆陈列的电影片、馆藏文物幻灯片供学校和社会教育机构利用,并复制发行,以争取更大的社会效益。

每年观众约 100万人次。

该馆新建了建筑面积6434平方米的资料馆,1984年开馆。

设综合索引室、综合阅览室研究室、讨论室摄影室、书库,为馆内外利用者服务。

三、藏品馆藏国宝小野道风的书法作品东京国立博物馆馆藏高达8万7千多件,馆藏种类从书画、雕塑、器物、织品、书籍、刀剑、金工等,镇馆之宝有“普贤菩萨像”、“松林屏风图”、狩野派宗师狩野永德的“桧画”,这件作品展现了桃山时期狩野派豪迈强韧、粗懭大意的风格,另外,法隆寺宝物馆所珍藏古飞鸟时期和白凤时期的古老文物,则极具历史意义和文物价值。

收藏的11万多件文物个个都有着珍贵的历史和艺术价值,但位于这些文物之首的则是日本政府所指定的87件国宝和610件重要文化财产。

这些顶级文物中有一批是来自于中国的,主要包括宋元时代的绘画、中国东京国立博物馆藏的中国瓷器的古典(如王勃集)和中国的书法等文物。

而仅仅是在宋元时代的绘画中,就有南宋李生的《潇湘卧游图卷》、南宋李迪的《红白芙蓉图》、南宋梁楷的《雪景山水图》和元代因陀罗的《禅机图断简寒山拾得图》4幅作品获得了“日本国宝”的桂冠。

东京国立博物馆是日本收藏中国文物最丰富的博物馆,它所设东洋馆专门陈列中国文物。

在这里可以看到琳琅满目的商周青铜器和玉器,春秋战国以后的各种铜器、漆器、唐三彩、瓷器等,汉晋南北朝的各种石刻造像,历代书法绘画等。

据《日本侵华对文物的破坏》一书作者孟国翔介绍,战后日本归还了一部分战时掠夺的文物,有158000多车,其中有2000多件是比较珍贵的,但这只是很少的部分。

此后由于多种因素中国没有再继续追讨。

(一)日本国宝松林图《松林图》作为长谷川等伯的代表作,也是日本近世水墨画的杰作。

画面整体弥漫着雾气,表现松叶及地面的用笔粗放。

左面屏风的松林延续至右端雪山为止的画面深处,而在右面屏风上,两组相对的松林互呈倾斜,暗示出地面的起伏。

若观者步入画中微寒的浓雾中,彷佛黑色的松影会显现,而发觉自己为松林所围绕,并隐约可见远山的山顶。

此种寂静无声、宛如永远留住一瞬间体验的光景,可说是个到达了寂寥境界的世界。

本作有许多未解的谜,例如纸张的接续并不规则、左右的纸宽有所不同、表现地面的线相错开、消失于两侧的松、以及画面两端的「长谷川」、「等伯」两印异于长谷川等伯的基准印等,所以也有人认为这是草图。

本作在主题上承袭了「大和绘」四季风物画,诸如「滨松图」等之传统(镰仓时代以后表现日本式题材与样式的绘画称大和绘)。

但另一方面,长谷川等伯景仰中国南宋的画僧牧溪,在本作中则达到了牧溪所主张忠于自然的思想及水墨技法,这在日本是很罕见的例子。

松林图屏风,是安土桃山时代的画师,长谷川等伯的代表作品,此作品是册页的墨画,六曲一双的屏风画。

被称为是“让美术历史上的日本水墨画实现了独立”,这幅作品是近代日本水墨画的代表作品之一。

是国宝。

现存于东京国立博物馆。

概要:本作品的制作年代不详,不过,文禄2~4年(1593~5年)左右,被推测为长谷川等伯50多岁的时候的作品。

文禄元年(1592年)在长谷川等伯完成了祥云寺的壁垒画(现在的智积院隔扇画儿)的第二年,他的儿子久藏还很年轻,但是26岁就去世了,那时等伯背负了无法想象的悲伤,没有别人的委托,他为了自己描绘了这幅画。

关于树木的描绘方法,可以看到等伯叙述的关于他看见牧谷的影响,不过,那已经不是模仿的阶段,而是能取入了自我的画风。

对于粗放而强有力的松伯的描绘,等伯采用了稻草笔。

同时,在室町时代的大和画儿中,他屡次被指出了对《滨松图》(东京国立博物馆,其他收藏)和艺能阿弥笔的《三保松原图》(颖河美术馆收藏)的影响,总之,从中国传播的水墨画描画的重点,等伯能够欣然的认可,作为描绘大和画儿传统的松林的人。

等伯诞生于能登的海滨,这个风景如画且松林仍蔓延的地方,与留在他脑海里的故乡的风景和牧谷们的技术和传统相连结,就这样,日本性的情感丰富的水墨画就诞生了。

关于树木的描绘方法,等伯叙述的牧谷的《等伯画说》的第70条中,他认为是自己理想的绘画《安静的画儿》。

等伯考虑的《安静的画儿》,像《潇湘八景》.的“潇湘夜晚雨”、《烟寺院晚钟》一样的雪、夜晚、雨、月、烟(雾)等被描写的东西,期望远方的雪山和描画晨雾弥漫的松林的《松林图》,确实是等伯寻求的完美的画儿的体现吧。

本作品在世间变得流行,是1932年(昭和7年)的事。

1934年被旧国宝(现行法的重要珍贵文化遗产相当)指定, 1952年基于文物保护法被指定为国宝。

围绕松林图的诸说:在通常的屏风画儿上,使用的都是坚固的雁皮纸,而使用较薄的纸在这一点上,右边和左边纸的宽度会存在着2厘米的差距具等,原本是一个很大的绘画,完成之后作品作成一个画稿,特别的壁垒画的制作图案,被描绘的可能性更大。

考虑到要确定作品的完成,墨会有一些简单的弹开的痕迹,树枝和根源处的纸的描绘就会有墨积存。

相反的,画稿一般不使用最高级的墨。

同时,如果不把屏风立起来观察的话,屏风弯曲到里头的地方的树木也会向里,跟以前被折的部分相重合,松树会由浓墨的描绘渐渐地变成了淡墨,屏风画的鉴赏估计不可能凝聚了太多功夫,如果到原来的状态还不接缝的话,那左边的右侧一扇上方的山就会呈缓慢的三角形的构图,正好,落款被推到对边延长上两端。

但是现在,左边的地面大部分是用薄墨来表示的,现在的作品所有的韵律感都被丢失掉了,并且这个落款与基准符号有差异,后边被推压的可能性很高,为了说明这一点,屏风图本来的间隔现在却被丢失了一、二扇,与原来的屏风左右相反,左边和右边中间露出的松枝的顶端作为松木的延长部分的意见被提出了。

1997年,与松林图屏风酷似的作品被发现了,人们发现了推断与等伯非常相近的画师模仿的作品。

通过了这个屏风的出现,经过制作后 (桃山时代末期,庆长年间的后半期),在长谷川派内被装裱了。

同时,如果再有派内盖了印,当然是采用正印,那么以前指出的假印的说法就到了证实了。

四、东洋馆藏东京国立博物馆东洋馆藏中国文物。

东洋馆共分三层。

第一层陈列着包括木乃伊在内的埃及珍贵文物,印度、犍陀罗(今印度、巴基斯坦地区)早期佛教文物,东南亚与西亚的考古出土遗物,等等。

笔者最感兴趣的是一号展厅名为“中国雕刻”的特别展览,26件南北朝与唐代的文物,大部分是来自中国陕西省西安宝庆寺、中国山西省长子县、山西省云冈石窟、河北省响堂山石窟等地的石佛造像,比如唐代宝庆寺如来三尊佛龛、天龙山石窟第21窟如来像,也有少量隋代金铜造像如势至菩萨立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