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收藏的中国十大国宝

合集下载

流失在国外11家著名博物馆里的这些中国国宝,你知道多少?

流失在国外11家著名博物馆里的这些中国国宝,你知道多少?

流失在国外11家著名博物馆⾥的这些中国国宝,你知道多少?⼩编之前曾经分两期介绍过我国主要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其实这只是我国浩瀚如海的奇珍异宝中很⼩的⼀部分,还有很多更精美绝伦,更具历史和⽂化价值的国宝级⽂物由于盗卖、⾛私和西⽅列强的掠夺⽽流失海外,⽂物的流失成了国⼈⼼中永远的痛。

据联合国教科⽂组织的数据统计,中国流失的⽂物多达164万件,被世界上47家博物馆和美术馆收藏。

真实的数量其实远不⽌这些,收藏在博物馆只是⼀部分,还有更多被掠夺的⽂物在私⼈收藏家⼿中,其确切的数字恐怕永远是个谜。

那么世界著名的博物馆和美术馆中究竟藏有多少中国国宝级⽂物呢?⼀、⼤英博物馆⼤英博物馆是世界五⼤博物馆之⼀,拥有藏品800多万件,其中青铜器、陶瓷、书画、⽟器、雕刻品等中国历代珍稀⽂物多达23000多件,其公开展⽰的只占其中的⼗分之⼀,主要陈列在33号展厅、中国⽟器厅(33号⼄馆)以及⼤维德瓷器展厅(95号展厅),展品囊括了中国⽂物的所有类别,从远古⽯器、商周青铜器到魏晋⽯佛经卷、宋元书画、明清瓷器⽆所不有。

这⾥所藏的中国绘画精品最多,包括东晋顾恺之的《⼥史箴图》唐代摹本、李思训《青绿⼭⽔图》、巨然《茂林叠嶂图》、李公麟《华岩变相图》、范宽《携琴访友图》等⼀些稀世珍品。

敦煌藏经洞全部4万多件经书中⼤英博物馆就藏得1.3万件。

在33号厅中央墙上有⼏⼗平⽅⽶的敦煌壁画,其割痕还依稀可见。

《⼥史箴图》唐代摹本唐代摹本《⼥史箴图》东晋顾恺之的《⼥史箴图》原件早已⽆存,世界上只剩两幅摹本,⼀幅为宋⼈临摹,被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但笔意⾊彩并⾮上品。

另⼀幅就是唐代摹本,是当今存世最早的中国绢画,⼗⼤传世名画之⼀。

1860年,英法联军洗劫圆明园,被英军盗出并携往国外,1903年被⼤英博物馆收藏,成为该馆最重要的东⽅⽂物。

商 青铜双⽺尊这⾥馆藏的青铜器中,最引⼈注⽬的当属商代双⽺尊,公⽺形象惟妙惟肖。

西周康侯簋阿弥陀佛⽴像这尊隋代开皇五年(585年)阿弥陀佛⽩⾊⼤理⽯造像陈列于33号展厅楼梯间,⾼达6⽶,重约2吨,原位于河北曲阳县韩崔村崇光寺,上世纪三⼗年代流失海外。

#收藏#流入日本的中国十大国宝之:《菩萨处胎经》五贴

#收藏#流入日本的中国十大国宝之:《菩萨处胎经》五贴

#收藏#流入日本的中国十大国宝之:《菩萨处胎经》五贴
等级:国宝。

价值:人间传世最古老的写经。

年代: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

质地:纸。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唐代)。

收藏地:京都知恩院。

这卷经书来头极大,它是人世间手手相传的最古老的经卷,而且可能也是世上仅存的西魏墨迹,价值无可估量。

此卷为西魏大统十六年陶仵虎写造,字大如豆,书法为北碑一派,笔意自如,全无石刻方拙之态,其超凡入圣之处,实有不可思议之妙。

这个宝贝我见过一次,是在京都国立博物馆的敦煌国际大展上,当时俄罗斯将其掠夺的敦煌写经一举展出,但是都是考古所出,多有残破。

日方展出了几件唐朝时候流入日本的写经,精美至极,特别是这份菩萨处胎经,完全就是压场的宝物,精美的纸张,稳健的笔意,一看就是难得一见的神品。

爱乐活收藏。

菩萨处胎经
菩萨处胎经照片
菩萨处胎经复印件
爱乐活——有态度、正能量的品质生活社区。

热爱生活,乐于分享的各类达人聚在这里,分享消费攻略,激发生活灵感,发现城市最IN 的角落。

在这里,有爱,有乐,有生活。

【更多精彩内容尽在爱乐活】
文章来源:/post/6410de39f502829323e1f4ee?from=wenku/?from=wenku。

日本藏中国三十大国宝级文物

日本藏中国三十大国宝级文物

日本藏中国三十大国宝级文物日本与中国的渊源由来已久,隋唐时期,日本就曾遣使来中国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

自隋唐以来,日本一直以中国为文化母国,虚心学习,对中国文化仰慕至极,并大量输入各种艺术品,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时光,到现在留下了相当一批珍宝。

而且,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其中得到中国国宝级文物最多的,也是深谙中国文化的日本人,其藏品质量丝毫不逊于英、法、美等欧美国家。

近代以来日本等列强入侵,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据中国官方统计,自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1879箱,被抢文物不计其数,仅战后日本方面自己统计的数据就高达360万件。

以下本人就日本各大博物馆藏珍贵的三十大中国国宝级文物进行盘点。

1. 商虎食人卣(京都泉屋博古馆)这件虎食人卣通高35.7厘米,重5.09千克,造型取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立意奇特。

此器和许多出土于湖南的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一样,纹饰繁缛,以人兽为主题,表现怪异的思想。

这件作品究竟是要表现老虎吃人的凶猛,还是人兽和谐的天人合一,历来说法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商代青铜器中很少有比这件更奇异复杂的。

此器共有两件,相传出土于湖南省安化、宁乡交界处(宁乡市沩山乡境内),后来都流落国外,一件藏于法国巴黎市立东方美术馆,一件藏于日本泉屋博物馆。

此器装饰华美,在我国青铜器史上堪称古代艺术的精绝之作,也是日本藏中国青铜器中最重要的两件之一(另一件为战国金银错狩猎纹铜镜),是现存最知名、最有价值的为数不多的几件中国古代青铜器珍品之一。

2. 商双羊尊(东京根津美术馆)羊在中国的文化中一直是温顺、善良的形象,也传递着吉祥的寓意,不少器物的造型、雕刻上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双羊尊”目前全世界仅有两件,却都流失在海外,其中一件在大英博物馆,另一件则在日本根津美术馆。

此尊造型为两只羊前躯相背、背托容器,造型上浑然天成、别出心裁,羊角大弯曲,尊口下饰弦纹和龙面饕餮纹,较为罕见,其艺术价值比大英博物馆藏品更高。

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中国十件国宝级文物图片(排名)

中国十大国宝级文物中国十件国宝级文物图片(排名)

中国⼗⼤国宝级⽂物中国⼗件国宝级⽂物图⽚(排名)中国⼗⼤国宝级⽂物中国⼗件国宝级⽂物图⽚中国⼗⼤最贵国宝级⽂物的⼤名将落户谁家呢?中国⾃古地⼤物博,资源丰富,宝藏颇多。

古代传承下来的国宝级⽂物也是⾮常之多,国外对中国的宝藏可谓是垂涎三尺啊,因此流失国外的国宝也是不少的。

那么,下⾯的内容就是介绍中国⼗⼤最贵国宝级⽂物,看完你可否动⼼呢?中国⼗⼤最贵国宝级⽂物第1宝:清乾隆御制珐琅彩古⽉轩题诗花⽯锦鸡图双⽿瓶器⾼16.5厘⽶,⾹港苏富⽐2005秋拍成交价:⼈民币122,408,800元古⽉轩始于清代康熙年间,是⽤珐琅彩在玻璃胎上施以彩绘,经⾼温烧制⽽成。

此器系为乾隆皇帝特别烧制的赏玩器,由宫中造办处御画匠亲绘。

该双⽿瓶曾于1975年5⽉12⽇于伦敦佳⼠得拍卖,以16000英镑(合22万⼈民币)成交,30年后的今天其价格涨了500多倍。

中国⼗⼤最贵国宝级⽂物第2宝:翡翠原⽯110×55×60厘⽶/重约500公⽄,中鸿信2005春拍成交价:⼈民币88,000,000元此翡翠原⽯体积庞⼤,重约500公⽄。

原⽯通体绿⾊,有三条⽯筋分布其间,整体呈现磅礴⽓势,在原⽯细腻的表⾯上,亿万年⾃然形成的⽚⽚浓绿⾊的凸起部分,及⼀道道⽯筋,犹如⼀幅层峦叠翠、溪涧奔流的⼭⽔画,⼜如⼀⾸沧海桑⽥、韵律优美的⽥园诗。

翡翠是由以硬⽟为主的⽆数细⼩纤维状矿物微晶纵横交织⽽形成的致密块状集合体。

对于⾃然界翡翠的形成,主要有四种主要观点:第⼀种观点认为是岩浆在⾼压条件下侵⼊到超基性岩中的残余花岗岩浆的脱硅产物。

第⼆种观点认为是在区域变质作⽤时原⽣钠长⽯分解为硬⽟⽽形成;或者认为是在板块碰撞产⽣的压扭性应⼒和低温作⽤下,钠长⽯先形成变质程度较低的蓝闪⽯⽚岩,进⼀步变质成硬⽟⽽成。

第三种观点认为是在花岗岩脉和淡⾊辉长岩类岩脉在12~14kPa压⼒下,在钠的化学势⾼的热⽔溶液作⽤下发⽣交代⽽成。

第四种观点根据硬⽟岩中含⽔~甲烷~硬⽟三相包裹体的发现认为翡翠是由近硬⽟硅酸盐熔体结晶⽽成,认为这种熔体源于300~400km处地幔中⼴泛存在的含碱辉⽯层。

失传千年的大唐国宝,全世界仅存一件,却被誉为日本国宝之首

失传千年的大唐国宝,全世界仅存一件,却被誉为日本国宝之首

失传千年的大唐国宝,全世界仅存一件,却被誉为日本国宝之首琵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被称为中国传统器乐中的“国乐之首”,无论是古老的敦煌壁画中的反弹琵琶,还是入选了中学课本的千古名诗《琵琶行》,甚至《西游记》里蝎子精的那把夺命琵琶,都让人印象深刻。

不过琵琶虽然历史悠久,但是能够真正传下来的文物珍品却寥寥无几,而我们今天要说的这一把,则是堪称无价之宝,为啥这么说呢?因为这种琵琶的制作工艺早已失传,而只有这一把保存至今,绝对是不折不扣的神品。

没错,您可能猜到了,这件文物就是藏在日本奈良东大寺正仓院的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这把琵琶珍贵到什么程度呢?它属于日本“御物”级别,属于天皇密藏文物,比国宝这个级别还要高,在日本十大国宝中名列第一。

但是,您要注意,这把传世孤品虽然收藏在日本,但是它真实的国籍是咱们中国,这是咱中国人做出来的东西。

那咱中国人的东西怎么到了日本人手里呢?这种琵琶又是怎么失传的呢?故事还得从2020年10月24日在日本奈良国立博物馆举行的正仓院展说起。

在这次展览中,有59件平日难得一见的宝物公开亮相,在这些宝物中,有不少都是从唐代传入日本的珍贵国宝,但是这些国宝在螺钿紫檀五弦琵琶面前,都成了小儿科。

只见这把琵琶斜倚在展览馆中最显眼的位置上,凡是看到他的游客,立刻就会意识到这把琵琶的珍贵和独一无二。

而他身上散发出来的那种毫不掩饰的大气和美轮美奂的华丽,也让所有围观的游客发自内心地惊叹不已。

这把琵琶身长108厘米。

腹宽31厘米。

通体为紫檀材质,正所谓“浑成紫檀金屑文,作得琵琶声入云。

”更让人赞叹的是,这把琵琶通身还镶嵌着鸟蝶、花草、云彩和宝相螺钿花纹。

花心,叶心间饰以红碧粉彩,以金线描边,并装饰以琥珀、玳瑁等珍贵饰物。

这把琵琶的正面面板上,镶嵌着十三朵六瓣小团花,花瓣由珍贵的玳瑁镶嵌,花蕊部分用彩色的透明琥珀填充。

再往下,是一副由螺钿工艺镶嵌而成的的胡人骆驼琵琶图,在金丝的勾勒下,骆驼与人的毛发纤毫毕露,令人叫绝。

日本收藏的中国石佛名品,大阪市立美术馆藏牛伯阳三尊像

日本收藏的中国石佛名品,大阪市立美术馆藏牛伯阳三尊像
主 佛 坐 姿 , 荷 双 领 F 垂 的 袈 裟 , 正 面
代 及 造像 桀 体的 构 成 。 人 旁 的榜 题, 叮 以 让 我们 r解 其 制 作 年 制 台 也 是 初 的 。 通过 发 愿 文 和 供养
此 尊 造 像破 损 及修 复 较少 ,另 石
部 缺损 。 农 达 眼 睛等 , 法 简略 , 边 皆 作 合 掌状 。 右 边 胁仔 像 l 暑郎 发 髯 , 天衣 挂 存 消瘦 的 身 上 交
划 仃 锦 艾 ,由 铭 艾 叮 知 这 是 一件 由 牛 伯 像 , 还仃 石 窟 残 片 技画 像 石 等 文 物。 雌 人 阪美 术 俱 乐 毒量 办的 一东
.上邴 仃 ”做 的 质 四 唧台 座 ,像 背 .暑 品 达 . 二卜 五 什 之多 , 大 多 乃 体 造 订 墨三_上文 记 求 , 仉 一九 _
头 部俏 比 , 身 体 没 有 匣度 , 溜 肩 崂 ,.星 忽 视 朵 复 杂 的 结 构 。 与 川 滚 滚的 Ⅲ 刎 衷 达 轮 肜 状 , 法 简 , 伞 和 嘴唇 造 型 简 洁 。 义长 义火 的 耳 朵 桶 ,
面 部 浅 刻 眉 毛 和 眼 睛 轮 廓 , 舜 一种 一折 衷 式 一。 接 近 r第 窟 , 头 发 近 下第 六窟 ,属 r 五窟 和 第 六窟 佛 像 样 式 不 , 此像 着 衣 窟 集 中 出 现 于第 六窟 。 我们 已知 云冈 第 两个 大 涡 旋 ,这 种 波 浪 形 头发 在 云冈 石 波 浪 形 化 纹表 现头 发 , 头部 正 而 下刻 分宽 阔 ,脖 较 粗 , 造 型壮 而有 力 。 Ⅲ 国式 的 初 期 阶 段。 头 圆 ,脸 颊 至 F 巴部 用衣 摆 垂 在 腿前 的 一裳 悬 座 一 , 属 于中 窟 第 窟 啭 的 巾 旧式 如 求 像 ,但 没采 内伏 带 f 系在 胸 前 。 荷 装 接 近 于 一 冈 石

日本藏中国三十大国宝级文物(下)

日本藏中国三十大国宝级文物(下)

日本藏中国三十大国宝级文物(下)日本与中国的渊源由来已久,隋唐时期,日本就曾遣使来中国学习中国的政治制度,文化艺术。

自隋唐以来,日本一直以中国为文化母国,虚心学习,对中国文化仰慕至极,并大量输入各种艺术品,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时光,到现在留下了相当一批珍宝。

而且,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其中得到中国国宝级文物最多的,也是深谙中国文化的日本人,其藏品质量丝毫不逊于英、法、美等欧美国家。

近代以来日本等列强入侵,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据中国官方统计,自1931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1879箱,被抢文物不计其数,仅战后日本方面自己统计的数据就高达360万件。

以下本人就日本各大博物馆藏珍贵的三十大中国国宝级文物(下)进行盘点。

16. 北宋苏轼《李白仙诗卷》(大阪市立美术馆)北宋苏轼《李白仙诗卷》(苏轼晚年精品力作)《李白仙诗卷》为宋神宗元佑八年(公元1093年),苏东坡58岁时所书,用笔用墨,变化多端,粗服乱头,丰瘦合度,翰逸神飞,纵横有象,跌宕多姿,人书合一,心物一如,神秘莫测,正如他在《次韵子由论书》中所言,是“端庄杂流离,刚健含婀娜”,可谓美妙不可方物,现藏于日本大阪市立美术馆。

此两诗为逸诗《李太白文集》所不载。

太白之诗共两首。

第一首娓娓道来,仙气拂拂,引人入胜。

第二首凄清空逸超脱人寰。

书则第一首灵秀清妍,姿致翩翩,后十句渐入奇境,变化多端,神妙莫测。

第二首驰骋纵逸,纯以神行人书合一,仙气飘渺,心随书走,非复人间之世矣。

此卷用笔丰腴浑厚,气势苍古劲健,一笔一画无不流淌着书写者的情绪,一撇一捺无不倾注着书写者的真情,使转顿挫无不漫溢着书写者的学养与功力,是苏轼受颜真卿、杨凝式二家的影响,又变古创新的行书作品,是东坡晚年的精品力作,是其重要的代表作之一。

17. 南宋李迪《红白芙蓉图》(东京国立博物馆)南宋李迪《红白芙蓉图》(宋代院体花鸟画最高水平)此图为绢本设色,共二幅,尺寸25.2×26厘米,本图描写极为写实,用笔纤细且色彩层次微妙,因而富于情趣。

收藏于日本的十大中国国宝

收藏于日本的十大中国国宝

日本自隋唐以来,一直以中国为文化母国,虚心学习,并大量输入各种艺术品,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时光,到现在留下了相当一批珍宝。

而且,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其中得到中国国宝最多的,也还是深谙中国文化的日本人。

然而,我们都知道很多国宝在海外,真要数个一二三四,却知者寥寥了,所以我特此总结一下日本收藏的中国十大国宝。

螺钿紫檀五弦琵琶一:螺钿紫檀五弦琵琶等级:御物价值:传世孤品年代:唐质地:镶嵌乐器流入日本时间:古代(唐)收藏地:宫内厅正仓院北院这个琵琶是不折不扣的神品,琵琶一般都是四弦,而这个是传世唯一一个五弦的琵琶,我听方锦龙弹过一回,完全就是人间乐器中的奇迹,它不光可以当琵琶弹,还能当吉他,三弦琴,甚至冬不拉。

而且这个乐器极度华丽,唐代的螺钿镶嵌技巧被它发挥到了极致,世界上现存的能表现大唐盛世繁华的文物,最典型的大概就是这件了。

这件乐器是日本圣武天皇的收藏,他死后,生前用过的宝物都被藏在了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一千多年无人惊扰,仓库里面留下了不知道多少奇珍异宝,光是极品乐器就有四五件之多,而这件是其中的第一名品,是日本皇家收藏的最珍贵的宝物。

曜变天目茶碗二:曜变天目茶碗等级:国宝价值:传世孤品年代:南宋质地:陶瓷流入日本时间:古代收藏地:东京静嘉堂文库这是一个神异的文物,其实就单品而论,它完全可以排到第一的。

这个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盏(福建建阳窑),是宋人斗茶用的,但是这个样子的,莫说举世无双,就连考古发现的大量瓷片中,也没发现任何一个类似的。

我曾经见过这个宝贝,当时它被单独陈列,底座不断旋转,在一片漆黑中,一个个光圈闪耀着妖异的光芒,而且随着光线角度的不同,光环的颜色会变幻不定,看着就让人敬畏莫名,完全不像是人间烧出来的瓷器。

日本人形容这个碗,都是用“碗中宇宙”这种词,说里面仿佛是深夜海边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测。

这种曜变天目碗据说有两只,流传到日本之后,立马就都成了王公贵族争相追捧的宝物,其中一只被织田信长所得,毁于本能寺之变,剩下一只是德川家康传下来的秘宝,后来被三代将军家光赐给了春日局(有兴趣的可以去查查这些人的来头,都是日本史上最出名的人物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果要问除中国之外,哪个国家收藏中国文物最多,那答案必然是日本。

日本自隋唐以来,一直以中国为文化母国,虚心学习,并大量输入各种艺术品,经过数百上千年的时光,到现在留下了相当一批珍宝。

而且,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中国文物大量流失海外,其中得到中国国宝最多的,也还是深谙中国文化的日本人。

然而,我们都知道很多国宝在海外,真要数个一二三四,却知者寥寥了,所以我特此总结一下日本收藏的中国十大国宝。

十:《菩萨处胎经》五贴
等级:国宝
价值:人间传世最古老的写经
年代:西魏大统十六年(550年)
质地:纸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唐代)
收藏地:京都知恩院
这卷经书来头极大,它是人世间手手相传的最古老的经卷,而且可能也是世上仅存的西魏墨迹,价值无可估量。

此卷为西魏大统十六年陶仵虎写造,字大如豆,书法为北碑一派,笔意自如,全无石刻方拙之态,其超凡入圣之处,实有不可思议之妙。

这个宝贝我见过一次,
是在京都国立博物馆的敦煌国际大展上,当时俄罗斯将其掠夺的敦煌写经一举展出,但是都是考古所出,多有残破。

日方展出了几件唐朝时候流入日本的写经,精美至极,特别是这份菩萨处胎经,完全就是压场的宝物,精美的纸张,稳健的笔意,一看就是难得一见的神品。

九:李迪《红白芙蓉图》
等级:国宝
价值:宋代花鸟画第一名作
年代:南宋,1197年
质地:绢
流入日本时间:近代
收藏地:东京国立博物馆
举世公认的南宋院体花鸟画的最高水平之作。

一幅为红芙蓉,一幅为白芙蓉,线描有五代黄筌一派画风的精神,红芙蓉相对画的更好一些。

两幅画都在画面的左上部题款:“庆元丁巳岁李迪画”,可知是北宋末南宋初期的画家李迪的作品。

这两幅画原来是圆明园的秘藏,后来流落海外,先藏于日本东京国立博物馆。

八:《无准师范像》
等级:国宝
价值:宋代人物画代表作
年代:南宋,1238年
质地:纸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南宋)
收藏地:京都东福寺
禅师的肖像画,在日本人称为顶相。

唐宋禅宗的很多门派在中国都衰落了,但是在日本却一直流传了下来,于是宋代的禅宗艺术品大多也保存在日本。

禅门的肖像画主要是师傅给弟子的,上面有题字,证明师承。

无准师范是宋理宗的国师,径山寺主持,南宋佛门的领袖,这幅肖像画特别重视面部的表情细节,不经意的传达了禅师智慧风趣的风范,是宋代肖像画的代表作,而且明清以前的人物肖像画,也无一幅能出其右。

七:猛虎食人卣
等级:无
价值:商周青铜器精品
年代:商晚期
质地:青铜
流入日本时间:近代
收藏地:京都泉屋博古馆
虎食人卣是中国商代晚期的青铜器珍品,也是日本藏中国青铜器中最重要的两件之一(另一件为永青文库的狩猎纹铜镜),通高35.7厘米,造型取踞虎与人相抱的姿态,立意奇特。

它和许多出土于湖南的商代后期的青铜器一样,纹饰繁缛,以人兽为主题,表现怪异的思想。

这件作品究竟是要表现老虎吃人的凶猛,还是人兽和谐的天人合一,历来说法不一,但可以确定的是,商代青铜器中很少有比这件更奇异复杂的了。

六:牧溪法师《观音猿鹤图》
等级:国宝
价值:宋代禅宗画代表作
年代:南宋
质地:绢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收藏地:京都大德寺
这套图画三幅一组,是宋代禅宗画的极品,藏于京都大德寺,每年十月的第二个周日展出一次。

牧溪是南宋四川人,曾因反对贾似道而遭通缉。

此人画法极具禅意,每幅画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

最经典的《烟寺晚钟图》,就是几笔点就,简直就是神来之作。

这组观音猿鹤图是著名的禅门公案图,这除了观音之外,猿鹤的含义根本无从得知,特别是那只母猿,怀抱幼崽,情同人类,却又茫然直视,不知何解,仿佛画家用画笔画出了一幅充满禅机的问卷,让世人回答。

五:王羲之《丧乱贴》
等级:御物
价值:最接近书圣原本的摹本
年代:唐
质地:纸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唐代)
收藏地:宫内厅
唐模本《丧乱帖》,这可是被认为最接近于王羲之真迹的唐模本了,相传是鉴真大师东渡时候带到日本的。

要不是它与《二谢帖》和《得示帖》连成一纸,根本就会被当成是书圣唯一的传世真迹。

此贴为硬黄响拓,双钩廓填,白麻纸墨迹,笔法精妙,字体跌宕起伏,完全表达了书圣写字时“追惟酷甚”的心境,是晋唐书法中的极品,完全可以和台北故宫的镇馆之宝《快雪时晴帖》和故宫的秘宝《神龙兰亭序》并驾齐驱,价值无可估量。

四:《潇湘卧游图》
等级:国宝
价值:南宋山水画第一神作
年代:南宋
质地:纸
流入日本时间:近代
收藏地:东京国立博物馆
南宋李氏《潇湘卧游图卷》,为与李公麟同乡的李姓画家所作。

相传为南宋的云谷禅师云游四海之后,隐居于浙江吴兴的金斗山中。

他不无遗憾地想到自己尚未踏足的潇湘山水,于是请一位姓李的画家替他绘出潇湘美景,将画挂于房中,躺在床榻之上,就能欣赏美景,故为潇湘卧游。

这幅画是乾隆皇帝最喜爱的山水画,整幅长卷淡墨皴染一气呵成,不施勾勒,不露笔痕。

大片的留白,朦胧的山水,山色空蒙,水到天际,大气磅礴,让观者一时笔法墨意尽忘,完全沉浸在画家营造出来的那片广阔的境界之中,恍惚有神游天外的感觉,完全就是个神品。

当年这幅画的价值甚至在《溪山行旅图》和《富春山居图》之上,清末为日本收藏家菊池惺堂所得。

1923年东京大地震,菊池家仓库着火,老头子冒着生命危险,从里面把最珍贵的《潇湘卧游图》和《寒食帖》抢救出来,于是两幅长卷上都留有一点火痕,现在后者是台北故宫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三:汉倭奴国王金印
等级:国宝
价值:日本朝贡史上的最珍贵实物
年代:东汉建武中元二年(57年)
质地:黄金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东汉)
收藏地:福冈市博物馆
《后汉书光武帝本纪》和《后汉书东夷传》中记“建武中元二年(公元57年)倭奴国奉贡朝贺,使人自称大夫,光武赐以印缓。

”这枚金印后来不知所踪,直到1784年,才在九州的福冈,由名叫秀治和喜平的二位佃农,在耕作挖沟时偶然发现。

金印印面正方形,边长2.3厘米,印台高约0.9厘米,台上附蛇形钮,通体高约2.2厘米,上面刻有“汉委奴国王”字样,清晰的说明了倭国是汉朝的附属,是中日外交史上最珍贵的文物。

二:曜变天目茶碗
等级:国宝
价值:传世孤品
年代:南宋
质地:陶瓷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
收藏地:东京静嘉堂文库
这是一个神异的文物,其实就单品而论,它完全可以排到第一的。

这个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盏(福建建阳窑),是宋人斗茶用的,但是这个样子的,莫说举世无双,就连考古发现的大量瓷片中,也没发现任何一个类似的。

我曾经见过这个宝贝,当时它被单独陈列,底座不断旋转,在一片漆黑中,一个个光圈闪耀着妖异的光芒,而且随着光线角度的不同,光环的颜色会变幻不定,看着就让人敬畏莫名,完全不像是人间烧出来的瓷器。

日本人形容这个碗,都是用“碗中宇宙”这种词,说里面仿佛是深夜海边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测。

这种曜变天目碗据说有两只,流传到日本之后,立马就都成了王公贵族争相追捧的宝物,其中一只被织田信长所得,毁于本能寺之变,剩下一只是德川家康传下来的秘宝,后来被三代将军家光赐给了春日局(有兴趣的可以去查查这些人的来头,都是日本史上最出名的人物了)。

这个碗在明治年间被三菱总裁岩崎小弥太所得,但是他说,这是天下的名器,不是我配用的,所以一生都没用它喝过茶。

一:螺钿紫檀五弦琵琶
等级:御物
价值:传世孤品
年代:唐
质地:镶嵌乐器
流入日本时间:古代(唐)
收藏地:宫内厅正仓院北院
这个琵琶是不折不扣的神品,琵琶一般都是四弦,而这个是传世唯一一个五弦的琵琶,我听方锦龙弹过一回,完全就是人间乐器中的奇迹,它不光可以当琵琶弹,还能当吉他,三弦琴,甚至冬不拉。

而且这个乐器极度华丽,唐代的螺钿镶嵌技巧被它发挥到了极致,世界上现存的能表现大唐盛世繁华的文物,最典型的大概就是这件了。

这件乐器是日本圣武天皇的收藏,他死后,生前用过的宝物都被藏在了奈良东大寺的正仓院里,一千多年无人惊扰,仓库里面留下了不知道多少奇珍异宝,光是极品乐器就有四五件之多,而这件是其中的第一名品,是日本皇家收藏的最珍贵的宝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