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钱币收藏家张祖仁

合集下载

张祖仁收藏珍贵的日记本(1947

张祖仁收藏珍贵的日记本(1947

福州政协文史委研究员张祖仁论珍贵的日记本《福建解放日记》(1947-1952年)笔记本作者——孙培琦主任人民解放军(十兵团、三十一军后勤部主任)附一对部下李秀霞、黄迁炜赠合影一张(61.3.27)(解放上海、南京、杭州、嘉兴、福建、厦门、金门等精彩报道,语言摘抄)一、近年作战问题详细情况通报我们经过了京沪杭作战以后,汤思伯等部队大部分被我们消灭,过江他们有18个月七十几个师歼灭其三分之二以上的兵力……,残部也逃往台湾。

张鼎丞同志报告△团结人民首先要团结工人,来渡江作战的胜利造成解放军有利条件,我们如不把敌人消灭在台湾以外的地方,将来解放台湾有困难,的现在人统共100多万人,我们再打一下做,就剩不下多少人到台湾去了,中央五年计划(五年左右打倒国民党),……当我们打到南京,外国人很高兴。

△福建连地方在内不过五万人,正规军只有三万人,我们十兵团有十五万人,打这仗当然不过瘾了,我们说福建很好,不冷不热,物产丰富,有糖水果吃,大城市总没有上海大,但比苏州大,到处山明水秀,福建解放了也可以调防的,不过命运上洽决定了永远住福建,福建的迅速解放对解放全中国有其重大的意义,再没有像上海这样大的战役了。

三打一……(精彩!)。

△参加上海作战的部队……外国人很注意这个地方△三个任务,打上海,开展新的地区与巩固海防,准备好了,命令一来我们就行动……保证入城秩序△国民党崩溃的速度超过了我们进军的速度,我们进军速度大大超过了地方上工作发展的速度。

……中央原定计划是五月或六月过江……我们过江不仅仅是胜利,而且超过了计划,突过了长江的天险,江南老百姓经常打听我们怎么过江的。

(陈市长报告,6.26下午)△福建、台湾结束以后华野任务结束,再有就是若干年以后的事了。

十兵团去福建,是福光荣照,你们应勇敢地担负起任务来。

福建省很好的有前途的产果,有水果吃,气候好……将来去台湾也要你们参加……△福建城市少,我们要变成工作队,保持艰苦朴素的优良传统。

【大齐通宝】大齐通宝之缺角大齐(图)

【大齐通宝】大齐通宝之缺角大齐(图)

大齐通宝值多少钱?大齐通宝80亿?其实大齐通宝早在2015年拍卖上就已经价格过亿了。

因为大齐通宝唯其罕见,弥足珍贵。

中国古钱“五十名珍”之一。

大齐通宝钱的研究始于清代,最早在清代著名泉家翁树培的《古泉汇考》中有所披露:“此钱仁和戴氏所藏,轮有微缺,铜质颇古,字亦拙滞。

”告诉了人们第一枚大齐通宝(即“缺角大齐”)的出处和钱币特征,并且最先提出了关于此钱的不同论述,给后人研究提供了很好的线索。

大齐通宝之缺角大齐(图)拓图首次出现在仁和戴氏之子戴熙的《古泉丛话》中,后来此泉拓图几乎在所有珍泉论丛中有所论述,先后出现在《古泉汇》、《泉币汇考》、《言钱别录》、《古钱大辞典》、《足斋集拓》、《中国货币史》等书中,大齐通宝成为人们谈泉必论的焦点。

据《古泉汇考》和《古泉丛话》记载,此泉最早见于仁和(杭州)戴氏。

据戴氏说,当时是此钱得赠于一个酒徒,100多个古钱,其中只有两个出众好钱,一个铁宝庆,一个缺角大齐。

杭州泉家吴逸庵,看到两个钱十分喜欢,便提出用数方汉印与之交换,戴氏只把宝庆割爱给他,留缺角大齐珍藏,吴逸庵便做缺角大齐拓片数十张,大家才得见其真容。

乾隆、嘉庆、道光年间古泉研究盛极一时,杭州一带喜欢古钱的人很多,自发组建“钱社”,其宗旨:以泉交友,各出新得,互通有无。

吴逸庵即是钱社的成员,他拿拓本和社友共同讨论分享,此钱真伪毋庸置疑,可谓轰动一时。

那时的钱社可能就是以后古泉学社、中国古泉学会、中国泉币学社甚至如今泉学组织的一个雏形。

后来戴氏将大齐给了他的儿子戴熙(1801年至1860年)。

戴熙字醇士,谥号文节,工诗书,善绘画,喜金石。

他将缺角大齐钱拓本首次在其泉学大作《古泉丛话》中予以披露,后世诸谱中缺角大齐均出于此。

此泉也一直藏于戴熙手中,1860年(咸丰十年)太平天国攻克杭州时,戴熙死于兵乱,此泉也就在战乱中消失。

他曾在《古泉丛话》中提到:“藏钱已足补史传之缺者为贵,故异钱可考者上也,无可考者次也,厌胜下也。

北宋银铤考

北宋银铤考

北宋银铤考宋代白银货币的使用比唐代有了较大的发展,其货币性增加,使用数量加大,国内政府的税收、开支,民间的宝藏和大额支付,国际贸易交往等都广泛使用了白银。

那么,宋代的白银货币在形态、文字、制作等诸方面有何特点,目前尚缺乏较深入的探讨。

对我国历史上这一时段白银使用的探索,不但应包括北宋、南宋,还应包括在我国历史上与之同时期的、并较多地使用白银的金代。

本文是就北宋时期的银铤加以考察。

白银货币属称量货币,历来多为民间分散制作,缺少统一的规范。

故而关于北宋银铤今天难以找到那时制作的规范标准,也难以找到那时民间分散制作的文字记录。

所以利用文献记录考察北宋银锭几乎没有可能,只能收集其时的实物,通过实物整理、归纳,以分析出北宋银铤的诸项特征。

因此,银铤实物的收集即成为考察的基础。

北宋银铤相对于南宋银铤、金代银铤而言,发现数量很少,所以对北宋时期银铤的研究第一步必须首先收集历年发表、公布的银铤的出土、发现消息,从这些材料中甄别出哪些是北宋时期的银铤,依据考订出的北宋银铤才能归纳了解北宋银铤的形态特点,依据考订出的北宋银铤上的铭文等才能归纳了解北宋银铤的其他信息。

一、北宋银铤的出土发现和考订1.福州同天节银铤1958年春季,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毛布力格村附近出土了五件银铤,①出土这批银铤的地点是在毛布力格村旁的山坡上,可能是一处窖藏。

这五件银铤皆刻有文字。

此枚银铤正面刻有“福州进奉同天节银伍拾两”。

宋代将皇帝生日定为节日,各冠以不同的节庆名称,同天节为北宋神宗的圣节。

此类节日,皇亲、百官都要上寿,“文武群臣、方镇州军皆有贡礼”。

“神宗以熙宁元年四月十日为同天节”,②宋神宗公元1068-1085年在位,此银铤是此期间福州地方官祝寿用的贡礼,其制作必然是北宋。

2.杭州都税院郊?银银铤此铤亦出土于内蒙古昭乌达盟巴林左旗毛布力格村附近,③正面刻有“杭州都税院买发转运衙大观元年郊?银壹阡两,每挺伍拾两,专秤魏中应等,监,匠”。

福州收藏家张祖仁论古灯收藏趣话

福州收藏家张祖仁论古灯收藏趣话

千年古灯收藏------中国梦
古代灯具远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经到了精美的水平,到了汉魏时期灯的种类越来越多,大多数是铜灯、铁灯、陶灯、瓷灯等,从现代我国考古发现,湖南博物馆出土的一件汉代人形铜吊灯,是现有古代铜灯中造形奇特,构造巧妙,罕见的珍贵文物,裸体铜人全身象游泳时浮水样,加上有高冠开展振翅欲飞的凤鸟,使古灯显得精美异常。

张祖仁说西汉墓出土的长信宫灯,其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宋代人们以纱葛和纸为笼,燃烛其中,谓之灯笼,这种各灯笼用竹丝作骨架,半透明油纸为框,宋代这种纸灯制作已达到较高的水平,此外三国时孔明灯更是匠心独运,闻名中外的走马灯,堪称古代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明代时灯谜较流行,每当元宵灯节,大街小巷观灯者如湖涌,花灯上写上吉语,如“福”“寿”“禄”“祥”到了清乾隆时花灯最盛行,到了民国初期,人们引进的洋灯,用煤油、汽油点燃,故称“洋油猴”一到晚上人们看书做事,必须点燃“洋油猴”,以后又发明了腊烛,各种形形色色的烛台,五花八门,使腊烛灯的工艺水平达到了极盛的水平,在1915年,北京文盛斋的传统工艺制作的宫灯和纱灯在巴拿马万能胶国博览会上首次展出,获得金质奖章,这时我国每年都有大批宫灯销往世界各地,受到世界人民的欢迎和赞赏,中国是文明的故乡,是灯的发源地,是灯的王国,自从美国发明家爱迪生发明的电灯,使灯具而成为历史。

张祖仁对收藏古灯是近年的兴趣,收藏了各种的汉、唐、宋、元、明、清灯2000多件,各种材质都有,尤其以陶瓷灯为多,古朴的灯具给张祖仁带来无穷的魅力,
通过收藏夏天灯具使他对中国历史文化感兴趣,特别对福州民俗文化有兴趣,我曾经经历过“洋油猴”的历史,对收藏“洋油猴”情有独钟,现共收藏150多种不同型号,造型的“洋油猴”通过收藏,从而且展现福州民俗文化的历史,张祖仁认为收藏古灯魅力无穷。

大收藏家351期:古钱大王张叔驯,500大洋捡到泉界第一大漏

大收藏家351期:古钱大王张叔驯,500大洋捡到泉界第一大漏

大收藏家351期:古钱大王张叔驯,500大洋捡到泉界第一大漏张叔驯纵观近现代收藏历史,南浔着实是个名家辈出,人杰地灵的古镇。

在这个历史悠久的小镇里,不仅有刘承干与嘉业堂藏书,有庞元济与虚斋藏画,还有一门三代四藏家的张氏望族——藏书家张石铭、张芹伯,古钱币收藏家张叔驯,书画收藏家和鉴定家张葱玉。

其中,张叔驯在古钱币收藏方向尤为突出。

张叔驯名乃骥,字齐斋,是房地产巨商、著名藏书家、南浔张石铭的七子。

其收藏之丰富,时称“古钱大王”,又和天津方药雨,四川罗伯昭号称“南张北方巴蜀罗”。

一门三代四藏家古钱币,有时又称泉币。

中国现代泉币界向以“南张北方”为巨擘,“南张”指的就是张叔驯。

张叔驯的老家湖州南浔是江南最富的地区之一,张家又是当地最富有的四大豪门之一,名列南浔“四象”的第二。

张叔驯的曾祖父张颂贤一个半世纪以前就以生丝和盐业发家,到了1928年张叔驯的父亲张石铭去世的时候,财产达两千万元。

著名的大世界和杏花楼所在的地皮,当初都属于张家的版图。

张氏旧宅张家不仅富有,而且非常重视传统文化,书香传家。

张石铭以藏书闻名,他的适园藏书仅著录《适园藏书志》就达16卷。

所藏宋元孤本和明清善本,分别刊刻于《张氏适园丛书初集》《适园丛书》和《择是居丛书》三部丛书中,总共收入一百部善本。

在这样的环境下,张叔驯虽身处西化的大上海,却未曾踏进过洋学堂。

他的国学老师是一位是晚清京城里的老翰林,世称“陈阁老”,浙江海盐人,辛亥革命以后寓居上海。

师从这样一位老学究,张叔驯的儒学根基自然不同凡响,加之家学熏陶,其文化学养和价值取向自然更倾向于传统文化,对泉币的痴迷也就可以理解了。

张氏家族合影,左二为张叔驯张石铭逝世后,他的所有藏品由三个儿孙继承。

大儿子张芹伯主要继承了他的藏书;老二张乃骅不幸早逝,由其子张葱玉继承了家藏的书画;张叔驯是三儿子,主要继承了其父古钱和古玉方面的收藏。

而这些遗产,奠定了张叔驯古币收藏的基础。

广收古币,成就“古钱大王”年仅二十许,痴迷古泉的张叔驯就开始走南闯北,为收集泉币奔忙。

中国古近代翻铸伪钱现象考察

中国古近代翻铸伪钱现象考察

中国古近代翻铸伪钱现象考察“古钱之直日以昂,古钱之伪日以出。

”中国古代和近代的钱币造伪活动中,以翻铸赝品为最多,“或据真泉而仿铸,或依年号而杜造,铸造不已”。

所谓“翻铸”,即依据真钱形制文字,或仅据名号,或完全出自臆想的铸造伪钱行为,翻砂法为其最主要采用的工艺手段。

翻砂法是中国古代科技的一项重大发明,大致发端于北朝时期的铸钱业,隋唐以来,逐渐成为中国金属铸造领域普遍采用的技术,迄今仍大规模应用于铸造实践中。

在中国古代中后期和近代前期,翻砂法在铸钱行业中占有统治地位,即便是当时的私铸和金石学兴起以后出现的伪铸古钱活动,也都普遍使用翻砂法。

清朝钱币学者戴熙介绍了金陵(今南京)人根据徐象梅配图的《泉志》翻造伪钱的情况:“宋洪遵《泉志》……明徐象梅为之图篆……前人循说以造图,后人循图以造范,今另体钱皆金陵人伪作,所在售利,粗恶鄙陋,不堪ty 目,实作俑于徐氏此谱。

”固戴熙还谈及家族收藏的翻铸赝品钱币(不晚于道光中期):“皇?v元宝……余家此钱亦伪铸,然文字制作确摹北宋,要出自好古者之手,浅人不能为也。

”清代著名钱币学者鲍康描述了当时已经十分成熟的伪铸古钱技术:“伪泉至今日狡狯甚矣!其翻砂者,……闻以真泉置极细沙土上,印之为模,铸成时刀以剔之,石以磨之,衣袋以和之,俟沙痕尽化,然后涂以黑漆色或埋置土中,使微锈,虽乏青绿,骤视几无以辨也。

黠者复以铅杂铸,令铅色透露,赏鉴家所谓‘水银古’,尤易乱真。

”这是一种以真钱翻铸赝品的方法,其中的作伪技术包括了精细翻砂、铸后加工、人工制造包浆锈色,甚至涉及了翻铸时增加合金以制造某种仿真效果,显示出清朝中后期翻铸伪钱极高的水平。

鲍康还介绍了在同治、光绪交替之际,仿制过火古钱包浆的伪铸钱币:“叶丈东卿平安馆藏器甲戌年(1874年)悉毁于火,厂肆有售者,率黯淡无色,泉币亦然。

近日伪铸之泉,不能骤致青绿,则藉口叶氏烬余之物,藏泉家宜慎之。

”其实,以上数则代表了当时顶级的翻铸伪钱的情况,仅是少数,鲍康时代伪铸钱币的整体情况却并不如此,鲍康言道:“古布亦可伪,空首布则绝不易伪,且各布惟‘安邑’暨‘当爰’数种,体质厚重,其方足尖足布除‘戈邑’外,皆轻薄如叶,近见伧父所伪,率厚重逾数布,《泉话》所谓‘隔三尺远即知之’,新莽十布皆四字,乃仿洪志悉作两字,粗厚陋劣,兼铸及唐以后纪元各大泉,凡罕见之品,率以意为之,恶劣一如诸布,至铸有吴逆之‘昭武’,尤堪绝倒,古有祸及梨枣,今且灾及铅铜矣。

中国书画收藏家张祖仁论书画收藏与辩伪

中国书画收藏家张祖仁论书画收藏与辩伪

中国福州书画收藏家张祖仁论书画收藏与辩伪书画收藏,就是指人们对书画的收集、保护、管理、研究、弘扬和交流。

书画收藏一般分三个层次:一是商品书画,是市场的产物,应酬性的书画作品;二是体现作者个人创作风格和擅长的作品,价格比商品书画高些;三是参展的创作作品,包括获奖作品和经过广泛宣传的作品,价位则更高一些,只有代表作品才能在历届书画拍卖会上充当主角,更具有收藏价值。

从长远而言,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国内艺术收藏力量不断增强,中国书画的地位及价值将无法估量对书画有难好的人,除收藏欣赏之外,还作为一种保值、增值的投资方式。

书画收藏与许多投资有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关键在于要掌握收藏书画的五个基本技巧。

不要做超越自身能力的投资,要量力而行。

尤其是在起步阶段,谨慎为宜。

拍卖市场售出的书画,少则几千几万,高则数十万,上百万,初入门者最好留意那些中等名家的作品,往往价格不高,但质量较好。

不要购买有争议的作品。

因为书画市场上伪品甚多,如不细心,以真货的价买了假货,不仅丢了资金,还会挫伤个人锐气,挫伤自己的胆识。

千万不能大意,购买时如果自己在技术上把握不准,可以请行家鉴定。

不要四面出击,广泛收集。

要选择一个门类,或者某个时期,某种题材,某个画派,甚至某个画家的作品,集中精力弄懂弄通某个类型或某个画家作品的行情,掌握其艺术特征,做到心中有底有数,这样才会稳操胜券。

如果要广收博采,那必须有高深的资历和雄厚的经济实力,才能达到目的。

注意收集各种有关资料进行系统的了解和研究,例如书画报刊、艺术投资文章书籍、拍卖图录和拍卖成交价格表,只有广泛地收集信息,分析信息,才能保证投资的收益。

把握好出让时机。

出让艺术品,是艺术品投资的后续劲作。

只有出售,才能获取收益。

在出让时,应考虑市场状况、行情趋势以及自己资金周转情况等。

书画收藏五忌纸质文物种类繁多,主要有书籍、字画、契约、纸币和经卷等。

近年来,书画收藏趋热,更多的人收藏书画,不只是为了欣赏,而是作为一种投资途径。

张祖仁的清代民俗家谱收藏

张祖仁的清代民俗家谱收藏

建福州清代民俗家谱收藏馆从家谱收藏中了解到福州的民俗风物,收藏家谱,尤其以福州的家谱为主,现已收藏到300多册,其中有清代金氏家谱,清代黄氏家谱,清代吴氏家谱,清代程氏家谱,余氏家谱,尤其以清乾隆时期张氏家谱最为珍贵。

这些家谱记述了家族的姓氏源流,迁徒行踪、传说,以及本族家名人的诗句、文稿等,它对于研究历史学、民俗学、人口学、社会学和经济学有着独特的功能,家谱大多是私人珍藏,家谱多由谱序,亲系表,附记等部分组成,还可见到族规家训,先祖传略、坟地地图,地方风名物等,以及历次续谱经过、述略等内容,收藏的一套四册清乾隆家谱最为珍贵,首先它清秀、作者是福州闽侯县的张趾如和他的儿子张见心家谱字体是用毛笔字一笔一划手抄出来的,是张祖仁收藏家谱中字体最好的一部,内容丰富、积蓄深厚,其主要宗旨是以“修身齐家”“和睦亲友”它包括了谱名、目录、谱序、世源、世系图、派充,家训,坟图、宗祠、艺文、杂记、宗友、世系、尤其是艺文、艺记最为精彩,尤其诗歌特见长,如“代送房师南平邑候调台湾令”、“扁舟上游赋”、“登武夷山赋”“西湖记游”“石鼓名山赋”等30多篇,另还有有祭文、“祖宗先人传议”等等是研究福州清早期政治、文化、经济、历史、文学、地理、民俗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填补了福州文学史、地理史、民俗史、台湾史、书法史的空白,因为这四册家谱还没有任何书籍留下片言只语。

可以说“迄今为止福州发现最早版本的家谱”。

收藏光绪庚辰菊月“林鹤”黄氏族谱二册,清光绪《河洋余氏家谱》一册,内容较为精彩,它记录了一个家庭的发展史过程,尤其是家谱中的词语最为精彩,“以孝为先”,“孝顺父母”“和睦宗族”“助力本业”“忠厚公道”等,体现了中华儒家文化的精髓,通过收藏家谱得到很多知识和乐趣。

可以这么说家谱是宝贵文化中一个部分,蕴藏着大量有关人品学、社会学、民族学、民俗学、经济学、人物传统、宗族制度以及地方史资料,有助于中华民族的团结和中华文化传播,研究家谱可增强发展民族凝聚力,现在华侨都有宗亲会组织,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文化交流的增多,寻根问祖之风越来越盛以及中国经济的发展,台湾同胞的祖先96%,来自祖国内地,研究族谱,也有利于祖国统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古钱币收藏家张祖仁
张祖仁在收藏古钱币中经历的许多苦趣和乐趣,积累了许多宝贵的鉴别经验,三
十多年来经常在古玩市场和古玩店搜索,从中收到不少古钱币珍品,数量达到上
千枚,在把玩中认识到古钱币的收藏乐趣,大家知道古钱币是一种历史的记录和
见证,钱币的铸造、印制和发行通常是国家行为。因而形志多异的钱币不仅是充
当经济运行的媒介和载体,而且记录了政治生活的诸多信念。千百年来,它作为
历代帝王改朝换代的标志,也为历代揭竿而起的起义民众的武器,在中国钱币的
历史上留下了血与火铸的铭记。

张祖仁说中国钱古代钱币又被叫做“泉”这除了钱、泉语言相近外,在王莽时期忌
讳“钱”字与汉代国姓“卯金刀”“刘”字相合,概称“以泉名钱”一定程度上还出于视钱
币为财富,祈求其源源涌出,用之不竭,此外钱币还与民间司俗有一定的相联关
系如“花钱”也称“庄胜钱”就是国民间宗尚禅和、吉利、富贵的象征,中国民俗钱
币也五花八门、品类繁多、内容丰富,如“福、禄、寿、喜、财、吉、和、安”等,
张祖仁二十年的古币收藏的经验,对古币珍品的收藏堪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供
泉友参考和交流。

初集古币的收藏投资者,最关心的问题是如何很快学会判断古币珍品。应该说,
古币收藏没有捷径可走,必须多看多不,要用经验教训来丰富自己,要交大量的
学费。但也有规律。
拿到一枚古钱币,或在一大堆古钱币中,如何一眼辨别出这枚钱币的价值?要从
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第一、辨别古币铸造时间。
一般来说,钱币和古董一样,年代越古老,价值越高。因为年代越古老,保存下
来的钱币就越少,越少的东西越有价值。所以,辨别古币铸造时间对于判断珍币
至关重要,当然,也不能以年代写乾坤,这只是一般来说,也有很多例外。

辨别古币的时间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是看年号。从唐朝开元通宝以后的钱币,大多铸有年叼,只要对中国历史有一
定知识,就可掌握各年号属于什么时代,从而进一步了解该年号的政治经济背景、
重大历史事件、钱币铸造怀脱胎换骨,以此了解到该钱币的珍希程度。

二是看书法。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书法艺术风格,对书法艺术史作一点研究,
对于辨别古币的铸造时间是大有帮助的,甚至不用看年号,一看到书法艺术特征,
就可以判定其铸造年代。

三是看形制。特别是早期钱币,每一个时代的钱币形制都有明显的不同。如贝币、
布币、刀币、蚁鼻钱、环钱等,都和后来的方孔圆形钱币有显著的不同,一眼就
可以看出。即使是后来方孔圆钱,各个朝代也在形制上有一定的差异,但也有规
律可循。

四是看文字。特别是背铸铭文,其差异是判断其珍罕的重要依据。
第二,辨别古币铸造工艺。
很多珍罕钱币在铸造工艺上与普通钱币有很大的不同,一些工艺高超又少见的古
币,比工艺平常的古币价值要高很多。随着集钱热的不断升温,就和集邮一样,
人们会对设计艺术高超的品种情有独钟。

同时,各个时期的铸造艺术有所不同,如果掌握了一些小国或短命朝代的铸造工
艺特征,对于辨别钱币的珍罕是会有益的。比如,五代十国、辽、金、西夏和南
北朝时期的钱币就属于这类。由于他们都是小国家,人口少,钱币需求量少,朝
代短,钱币铸量少,又偏居一隅,钱币流出少,存世量更少,所以目前市价高较,
珍品林立。

如何投资何种古币增值潜力更大的思路:
一是要投资珍罕的、存世量少的古钱币。珍罕钱币增值潜力是肯定的,而且比普
通钱币增值幅度更大,这已是钱币收藏界的共识,所以,每次钱币拍卖会上高价
成交的都是珍罕钱币。

二是要投资年代久远的钱币。一般来说,年代越久远文物价值就越高,流传下来
的就更少。但也有很多例外的情况,比如中国的五铢钱流传下来的很多,这些存
世量太大的古币,即使年代久远,也没有很大的投资价值。

三是要投资品相好的钱币。钱币和邮票等集藏品种一样,品相对价格影响很大,
只不过钱币的品相对价格的影响更大。一枚中品的钱币和精铸的硬币,价格往往
相差100~500倍。品相好指钱面鲜明,图案文字没有磨损,没有划花,没有崩、
凹等。

四是错体币投资价值高于普通币。因为钱币数量相当少
五是投资价格特别低廉而铸造精美的。一旦古钱币投资市场发展起来,古钱币普
涨,铸造精美的就会高于普通钱币,即使量大也没有关系,因为你的进价低廉,
翻几番还是很容易的。从总体上看,此类品种甚至比珍稀品种更具有投资潜力,
因为珍罕品种的价格现在较高,而一枚格低廉、铸造精美的普通古币涨10倍都
是轻而易举的。

福建g古玩商会 福州二中张 静邮编:350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