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收藏大事件大人物
中国古陶瓷不断代收藏第一人:廖茂林

中国古陶瓷不断代收藏第一人:廖茂林作者:骆仓来源:《商业文化》2020年第23期2011年9月,“金缕玉衣”事件闹得沸沸扬扬,央视《新闻1+1》主持人白岩松对这个事件作解读,节目采访了好几位收藏家,廖茂林是其中一个。
采访画面中,廖茂林站在他那间博物馆中,对当下的收藏鉴定乱象直言不讳,抨击了时下一些鉴定专家只说话不负责的歪风。
彼时的廖茂林刚从韩国回成都,他应邀去首尔帮忙鉴定一批古陶瓷,回国后得知金缕玉衣事件,感叹自己早年也吃过这些“专家亏”,撒出去上千万。
那几年间,正值“全民收藏热”,廖茂林也经常接到一些邀请,帮人掌眼把关,但他主要的身份还是收藏者。
长年累月地四处收东西,经手过数万件真假陶瓷,使得他练就了一双圈内认可的“好眼”,因为收藏圈有个“金律”,只有上手、上眼过足够多的藏品精品,才有可能成為鉴定高手。
这一点廖茂林很自信。
从商人到博物馆馆长,财富化为数万件陶瓷“收藏实践需要大量资金,你不要听一个人说他的藏品有多好,讲的故事有多动听,你看他以前是干什么的,他的资金来源在哪儿?那些靠捡漏的,讲故事的,十有八九不可信。
”说这句话时,廖茂林底气是很足的。
因为他在1982年开始经商,90年代就开始做地产生意,90年代中期身价一度积累到20亿,大部分的钱都花在了陶瓷收藏上。
自从1984年廖茂林在家附近的旧货市场花2.8元买了一个“珠山八友”王琦的旧花瓶后,就和古董结上了不解之缘。
或许是受了传统文化的熏陶,也或许是被古老器物上的岁月痕迹撞击了心灵,他越发痴迷,从最开始的旧货市场淘货,到后来的全国各地收集。
海外收集,抑或是从拍卖行竞拍,陆陆续续地,5万多件藏品堆满了好几个仓库。
仓库堆不下了,钱也花得差不多了,国家又鼓励兴办民营博物馆,他才开始在成都办一间博物馆,取名四川茂林博物馆。
由于馆藏过多场地太小,很难对外开放,博物馆只能接待圈内人和友人参观。
偶尔也有当地电视台组织中小学生的传统文化普及教育活动,把这里设为重要一站。
中国民间收藏第一人

中国民间收藏第一人
黄新
【期刊名称】《四川统一战线》
【年(卷),期】2003(000)001
【摘要】为了和平,收藏战争;为了未来,收藏教训 2002年4月17日,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国家文物局对被称为“中国民间收藏第一人”的四川民间收藏家樊建川进京巡展的近300件抗战文物进行了等级评定,结果有14件被评为国家一级文物。
有关人士对他说:“建川,如果你能评上50件国家一级文物,那我们会给你建一个博物馆,并派兵守卫。
”樊建川听了有点心动。
因为建立一个对外开放的博物馆,将使更多的人领会到他的藏品的灵魂,也是他苦心收藏抗战和“文革”文物的初衷:勿忘历史,奋发有为。
樊建川从中学开始迷恋收藏,对抗战文物的偏爱缘于他内心的正义情结。
他的父亲和岳父都是
【总页数】2页(P22-23)
【作者】黄新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K825.4
【相关文献】
1.“将军墨宝收藏第一人”向江西省档案馆捐赠收藏集 [J], 高航
2.杰出贡献人物奖樊建川:中国民间博物馆旅游第一人 [J], ;
3.朱再保:从参战老兵到"中国民间环保第一人" [J], 梅世雄
4.费尔德——系统译介中国民间故事第一人 [J], 胡玥; 漆凌云
5.从“捡瓷片”到收藏鉴定大家——记“中国长三角收藏第一人”胡平 [J], 胡杨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中国十大收藏家——钱卫清

中国十大收藏家——钱卫清钱卫清,亚洲规模最大的律师事务所大成律师事务所律师,高级合伙人,从事法律职业30多年,其中历经四级法院任法官20余年,先后任基层法院副院长、高级法院民庭副庭长、经济庭副庭长、最高法院高级法官。
律师执业15年,成功代理数十件有重大社会影响的案件,担任多家著名企业及十余家国内国际企业协会的法律顾问、首席律师,为企业避免和挽回经济损失上百亿元。
其中,娃哈哈与法国达能国际商事纠纷案件获全面胜诉;秦皇岛女企业家涉贪死刑案,二审改判死缓;帮助世界杰出华商协会主席卢俊卿成功化解企业舆论危机等案件均具有广泛影响。
钱卫清在2013中国收藏年会上发表演讲. All Rights Reserved.钱卫清具有深厚的学术造诣,著有《法官决策论》、《公司诉讼》、《成功改制》、《生死之战》、《富危机》、《法律养生》等法学著作及畅销书20余部,其中15部被收入最高人民法院图书馆。
同时,钱卫清在高等学府及研究机构兼职,历任中国人民大学企业改制研究所、跨国商事法律研究所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所硕士生导师,中央财经大学兼职教授等。
作为业内公认的学者型律师,钱卫清为推进我国法治进程和法学研究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钱卫清2006年被提名为“中国十大法制新闻人物”;2008年获得“最具社会责任感律师”、“最具影响力品牌律师”等大奖;2010年被评为“中国百强大律师”及“法治领军人物”,获得了社会的广泛认可。
书法家钱卫清钱卫清也是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兼任大成书画院院长、大成文化艺术基金理事长。
钱卫清自幼喜爱美术、书法,先后研习书法近40年。
先后师从王克敌老先生、付周海先生、张荣庆先生、邱振中先生,作品多次参加中国书画家联谊会的多种大展,《中国书法》、《人民法院报》、《书画名家报》、《书坛英杰》杂志、《中国新闻》书画专刊、中国文化艺术网、大雅艺术网、《书法导报》等媒体多次专题介绍钱卫清的书法艺术。
书法作品入选“国际孔子文化艺术节——海峡两岸著名书画家邀请展”等十余次国际大展。
国宝传奇,张伯驹惊险收藏路

国宝传奇,张伯驹惊险收藏路作者:云生来源:《新天地》2019年第04期对于“民间收藏第一人”张伯驹捐赠文物,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说道:“张伯驹一生所藏文物的精华,大多归于故宫博物院收藏。
”曾有人说:“为人不识张伯驹,踏遍故宫也枉然。
”他的一生,比起捐文物生动得多;他的为人,更比国宝珍贵。
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曾评价他:“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民间收藏第一人。
”收藏:三购国宝备受波折1898年,张伯驹出生于河南项城,6岁时被过继给膝下无子的大伯张镇芳。
作为民国四公子之一的张伯驹,天资聪慧,记忆力超群,9岁即能作诗,成为闻名乡野的“神童”。
20岁的他已能通读《二十四史》,熟背《古文观止》,细讲《资治通鉴》。
这不仅为张伯驹打下了深厚的学识基础,而且让他逐渐养成了独有的散淡、通脱的文人个性。
决定一个人的收藏成就不是藏品数量多寡,而是对藏品的个人见解,没有高超的眼光、深厚的修养乃至高洁的品行,断不可称“收藏家”。
张伯驹收藏起于兴趣,虽起步晚,但殷实的家境和独特眼光让他的起点很高。
张伯驹第一次见到《平复帖》展出后,便托人向溥儒求购。
相较于《兰亭序》,陆機的《平复帖》的书写时间比其早79年,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书法真迹。
寥寥九行八十五字,却是中国书法从章草到今草演变的实证,研究价值无与伦比,在收藏界被誉为“中华第一帖”。
溥儒开价20万元,张伯驹无力支付。
次年,他委托与溥儒交好的张大千说情,以6万元再次求购。
溥儒不肯割爱,坚持20万元。
后来,友人无意透露溥儒母亲过世,急需用钱,张伯驹尝试沟通,最终双方以4万元成交。
北平沦陷后,张伯驹携家眷到西安,国难当头,他最为担心的就是《平复帖》落入日本人之手。
为了保护好国宝,他将《平复帖》缝入被子中,一路夙夜不眠,担惊受怕,直至平安抵达西安,心才稍稍放下。
后辈王世襄因为研究《平复帖》多次登门欣赏,张伯驹则大度地说:“一次次来我这里看麻烦,你拿回家去看吧。
”这句话让王世襄对张伯驹的胸襟情义钦佩不已。
中国流失文物归家故事

中国流失文物归家的故事涉及到长期以来国际上的文物流失问题,以及中国通过努力追索和合作逐渐收回部分流失文物的经过。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故事和事件:
1.袁崇焕神像:袁崇焕是明代名将,他的神像在美国一家拍卖行流拍后,中国外交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积极参与,最终通过外交渠道成功劝阻拍卖行,并成功追回神像。
2.圆明园狮首:圆明园曾经是清代的一座宏伟宫苑,遭到了英法联军的洗劫,其中包括了两座青铜狮子的石座。
其中一座狮首于2000年被一名法国著名收藏家购得,经中法两国合作,最终于2013年回归中国。
3.敦煌壁画:敦煌壁画是中国古代艺术的瑰宝之一,曾经有一些敦煌壁画被流失至国外。
通过外交渠道、国际合作以及拍卖追回的例子,中国在一定程度上成功地争取到了一些敦煌壁画的归还。
4.圆明园钟:圆明园钟是一件清代的珍贵文物,曾被流失至法国。
经过多年的努力,中国与法国进行了外交谈判,最终在1995年成功地追回了这件文物。
这些故事反映了中国政府和文化机构在追索流失文物方面的努力,同时也显示了国际社会对合法追索的积极响应。
然而,尽管一些文物已经归还,仍有很多流失文物尚未找回,这依然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问题。
中国10大收藏家

中国十大“红色毛泽东收藏家知名毛泽东像章收藏家中国毛泽东收藏私人藏馆,,不断走群众中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中国的红色收藏界也具有一定的水平。
他们的收藏拥有一定的数量、规模也深受市民的欢迎,知名收藏家有自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总部,入录第一位收藏毛泽东像章“世界之最”纪录以来,我国毛泽东像章收藏队伍逐年壮大,并涌现出各具特色的全国知名毛泽东像章收藏家。
下面这八位收藏家各具特色。
其收藏特色亦可成为收藏一绝——四川王安廷。
十多年前以21579枚毛泽东像章的拥有量,第一个成为毛泽东像章拥有量最多的人,被收录入上海《吉尼斯世界纪录》,这位成都退休老工人以此为基础,成立我国第一家毛泽东像章研究会,建立第一个毛泽东像章家庭博览室,创办第一份全国毛泽东像章专题小报(内部油印)。
四川刘启正。
内江棉纺厂退休工人,号称拥有26万枚毛泽东像章,30年间为此花去10万元购章款,终于四前以23万多枚之量,入选最新纪录的“毛泽东像章世界最大个人收藏量”的吉尼斯世界纪录。
其最大愿望是:将其巨藏之章选送入藏品量达10亿件、全球最大的美国史密林尼博物馆。
广东黄润权。
珠海电台记者,以精品意识为宗旨,自1958年珍藏其父四野军功章至今,其珍世故有逾一万枚毛泽东像章精品,如全国拥有量最多的毛泽东与林彪题材章61个品种,国内最小型的0.25厘米毛泽东像章等,及墨、皮、石、梅花鹿骨、象牙、纯金、贝壳等55种材质,先后五次举办精品展览。
贵州周继厚。
号称拥有10万余枚、5000多个品种毛泽东像章,规格由1.3至40厘米,其拥有最早的一枚像章为1952年上海金店生产的银质毛泽东像章,现为“中华毛泽东像章收藏研究会”秘书长,主编《收藏研究报》,编著有《毛泽东像章之谜》一书,原为山区小学青年教师,现为技工学校教师。
湖北陈昌君。
号称拥有10万多枚毛泽东纪念章,七年前在家乡武昌开办国内最在规模的“毛泽东像章城”,展列数十种材质抟泽东像章,供收藏爱好者参观、交流。
仝冰雪世博收藏第一人_名人故事

仝冰雪世博收藏第一人“世博收藏中国第一人”,想象中这该是个温文儒雅的老先生,没想到却是个戴副眼镜的高个帅小伙。
仝冰雪很直率,说所谓的“第一人”,是媒体给的封号,他本人对此并不十分在乎:“收藏界里头,很难说清楚谁是第一,谁是第二。
”因为至今还在收藏,仝冰雪算不清自己到底有多少有关世博会的藏品,从20余届世博会所颁发的数十枚奖牌,到中国参加世博会的场馆铜版画、照片、门票、书籍、画册及其他实物……与一般藏家不同,他喜欢研究这些藏品背后的故事。
“收藏就是与古人对话。
”仝冰雪说。
从收藏民国照片开始仝冰雪,是个挺有名气的人,在网上搜索一下他,甚至有百度百科专门为他制作的个人简介。
他热衷于收藏清末至民国时期的老照片,兼及老相框、老相册、老油画、雕版画等,是北京知名的老照片收藏家、中国老照片网的创办人、中央电视台九套节目制片人。
这样一位收藏家,是怎么和世博结下渊源的呢?这要从一张老照片开始说起。
仝冰雪说,他走上这条路非常偶然:“10年前我装修房子,想在墙上挂个装饰画。
到市场上一看,全是批量仿制的油画,要不就是喷绘照片。
”仝冰雪觉得,每天看着这些粗制滥造的艺术品,心里肯定不舒服,但要真买古代字画,价钱又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
直到有一天,他去潘家园闲逛,看到一张民国时期山西洪洞县大槐树遗址照片,还有一个原配的紫檀木框。
“我突然觉得那味儿就是自己想要的,而且不贵,就兴冲冲地买回家。
从此开始收藏民国照片了。
”仝冰雪说,照片收藏是一种小众行为,它的门槛比较低,不像瓷器、玉器入门需要很多的经验和知识积累;而且照片鉴别真假相对容易,价格也比其他收藏品低。
仝冰雪经常依靠网络在国外购买老照片,“不光是因为国外的老照片储备丰富,还有一个原因是国外的中国老照片价格较低”。
他也会去潘家园、琉璃厂、古玩城等收藏市场转转。
到外地出差时,仝冰雪也不忘到旧货市场搜寻一番,他极为珍视的一张晚清上海名店苏三兴发行的小幅人物照,就是到山西出差时偶然购得的。
中国民间收藏家故事

中国民间收藏家故事
中国民间收藏家是一群热爱收藏、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的人。
他们中的许多人并非富有,而是把收藏当作一种爱好和责任。
其中有一位叫做张先生的收藏家,他搜集了许多古代文物和书籍。
他认为保护文化遗产是每个人的责任,因此他开设了一个博物馆,供大家参观和学习。
还有一位叫做王先生的收藏家,他特别喜欢收集民间艺术品。
他的收藏包括了许多传统的刺绣、织物、陶瓷和木雕等,这些艺术品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
除了个人收藏外,还有一些组织专门致力于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
比如说,有一个名叫“甲骨协会”的组织,他们致力于收集、研究和传承中国甲骨文化。
这些民间收藏家都在默默地为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做出贡献。
他们的故事不仅仅是个人的收藏经历,更是一段传承文化的历程。
- 1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中华 民族文物保护 与传 承卓 越贡献奖 ”
获奖者 为赵 泰来 ,他 5 6岁 ,祖 籍 广 东 东 莞 , 是 近 代 著 名 外 交 家 伍 廷 芳 的外 曾孙 , 为 著 名 画
家、收 藏家、鉴赏家、慈善家 。为 中华 文化 产
业 集 团 主 席 、香 港 祖 国 杂 志 社 社 长 。 19 2年 他 9 从 香港 移 居 英 国 清 理 遗 产 。多 年 来 ,他 先 后 向
河北冀 宝斋博物馆创办人王宗泉
湖北 职 业 收 藏 家 余 皖 生
浙 江 职 业 收 藏 家 陈 纪 平
韩 国人 金 喜 镛 北 京 职 业 收 藏 家 白亚 杰 北 京 职 业 收 藏 家 张 一 平 重 庆 中 华 玉 祖艺 术 馆 馆 长 谭 石 蓉 。
广州 市 美术馆 等 捐赠 了 6万会 , 中 国 收 藏 家协 会 玉 器 收 藏 委 员 会 联 合 主 办 了 “ 0 0 2 1
中国民间收藏十大事件十大人物 ”评选活动 ,评选结果于 2 1 年 1月 01 1 6日在北京 国宏大厦揭晓。▲
此 次 评 选 活 动 的 评 委 会 是 在 主 办方 批 准 下
月 5日 ,向 中 国收 藏 家 协 会 会 员信 息 系 统 发 出 调 查 ,并 要 求 他 们 同时 征 求 身 边 收 藏 爱 好 者 的 意 见 ,调 查 得 到 了会 员 的 热 烈 反 响 ,评 委 会 经 过 统 计 ,从 数 万 条 反 馈 意 见 中 ,集 中 了 会 员们 的 共 同 意 见及 心 声 ,评 选 出 此 结 果 。
《 民间藏中国古玉全集》 出版 ;
范 曾状 告 郭 庆 祥 ,郭 庆 祥 公 布 范 曾流 水 线 作 画 照 片 ;
收藏 家黄康泰景德镇摆擂 ;
浙 江 电视 台开 办 《 宝 》 栏 目 ; 鉴 拍卖 会 上 千 万 上 亿 元 的 文 物 层 出 不 穷 ; 全 国 民 间博 物 馆 藏 品 展 4月 份 在西 安 隆 重举 办 ; 上 海 世 博 会 期 间 台 湾 震 旦 馆 展示 红 山玉 器 。 21 0 0中国 民间 收 藏 十 大 人 物
成 立的,由文博界、收藏界、传媒界的人士组 成 。评委 会于 21 0 0年 1 2月 2 1日至 2 1 年 1 01
2 1 国 民 间收 藏 十 大 事 件 0 0中 首 届 “ 间 十 大 国 宝 ”; 民 “ 国 十 大 收藏 家 ”评 选 揭 晓 ; 中 《 国 收藏 家 2 1 京 宣 言 》 发表 ; 中 0 0北 三 大私 人博 物 馆 开 张 ;
品 ,总价 值超 过 8 元 人 民币 。 亿
ADV AN1 _ E AG NO & De 2 1 5 V c 0 0 5
界 杰 出 华 人 奖 ,首 届 中 国文 化 遗 产 保 护 十 大 年 度 杰 出 人物 ,建 立 了星 河 赵 泰 来 文 博 艺术 馆 。 在 颁 奖 仪 式 上 ,组 委 会还 向旅 英华 侨赵 泰 来颁 发 了 “ 华 民 族 文 物 保 护 与 传 承 卓 越 贡 献 中 奖 ” 多年 来 , 泰 来 先 后 向 中 国历 史博 物 馆 、 。 赵
中国历史博物 馆、新 华社书画院 、广州 市美术 馆和广 州市艺博 院等捐赠 了 6万多件古代艺术
珍 品 ,总 价 值 超 过 8 元 。他 先 后 两次 荣 获 世 亿
浙江横店集团创始人徐文 荣
北 京 人 类 人 文龙 坛博 物 馆 创办 人 黄 康 泰
上 海职 业 收 藏 家 胡 正 文